第5课夏商周时代的社会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PPT课件
4.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下列能为这一结论提供佐证的史实是( )
①当时推广了铁制农具和牛耕
②手工业规模扩大,专业化程度有所提高
③很多城市开设了商品交换市场
④金属货币越来越广泛地流通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C
1.基础型作业:完成课后活动题,并标明考查的知识点。2.发展型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2)目的:
(3)口号:
想一想:诸侯争霸为什么要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
(1)周王室虽然衰微,但仍具有天下“共主”的名分,打着“尊王”的口号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2)当时少数民族势力发展,威胁中原华夏诸国,打着“攘夷”旗号充当保护色,能赢得华夏诸国的认同。
追逐自身的利益。
“尊王攘夷”(尊敬王室,排除夷狄)。
诸侯争霸
说法1: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荀子》
说法2: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 ——《史记》
齐桓公
诸侯争霸
成语典故:一鸣惊人(楚庄王)
楚庄王于公元前614年继位。他继位三年,不发号令,终日郊游围猎,沉迷于酒色,并下令:“有敢谏者,死无赦!”大夫伍举冒死进谏,喝得正痛快的楚庄王很不高兴。伍举请他猜谜语“有一只鸟停在宫殿内,三年不飞不鸣,这是什么鸟啊?”庄王答:“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 于是,庄王罢淫乐,亲理朝政,并举伍举、苏从担任要职,稳定了政局,发展了生产,从而为楚国的争霸奠定了基础。
积极:促进民族交融,有利于局部统一
王室衰微
农业: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商业:商业活动活跃,金属货币广泛使用
手工业:规模扩大,分工细致
分封制逐步瓦解
周王室权威明显削弱,控制力大减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课件
第二部分 诸侯争霸
三、诸侯争霸
阅读教材,自主完成
1、诸侯争霸的原因、旗号、目的是什么?
原因: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自身利益 旗号:“尊王攘夷” 目的:争夺霸主地位
2、当时著名的霸主有哪几位?
春秋 说法1: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 五霸 说法2: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阖[hé]闾[lǘ]、勾践
2.(2024·山东济宁真题)东周时期,周桓王因不满郑国不来朝 觐,率军征讨,结果战败而归。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 )
A.周王室权力衰微 B.郑国国君成为霸主 C.周桓王霸道好战 D.君主专制受到冲击
【答案】A
夯实基础
3.(2024·甘肃兰州真题)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写到: “周桓王死,因为穷,七年才得以埋葬……周朝最后一代的王周 赧王,他无地无民。穷到向人民借贷,不能偿还,藏在台上避债。 周人称这台为避债台。”这反映出( )
周襄王贵为天子,却狼狈
不出钱来办丧事,没有随葬品, 地连一辆自己乘坐的马车都置办
周桓王只得派人去鲁国乞讨。 不起,又派人去鲁国索要。
土地 情况
西周
千里王畿
春秋
春秋中期以后,周天子实际拥有的土地方圆不超过 二百里,只相当于一个中小诸侯国地盘 。
王室 土地财富 平王死,桓王派人到鲁国乞求丧葬费。三年后发生 收入 诸侯缴纳贡赋 灾荒,又去鲁国“告饥”。以后又向鲁国乞求贡车。
秦国
晋国
楚国
齐国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尊王攘夷 会盟天下 问鼎中原
吴国
越国 秦穆公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独霸西戎 纵横江淮 东南称雄
三、诸侯争霸
3、齐桓公 成就霸业的主要原因?
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 练军队;“尊天子,攘四夷”号令诸侯。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
有计划,让学习更轻松!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和甲骨文
有计划,让学习更轻松!
一、青铜器
夏
商
明
周 青
铜
文
有计划,让学习更轻松!
1.功能用途
烹饪
① 祭祀
②
饮酒
盛水
演奏
祭祀 ③ 祭祀
祭祀
④
作战 祭祀
农具、货币
⑤ 祭祀
⑥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
甲骨文:中国 商周时期刻写在 龟甲 和 兽骨 上的文字。
龟甲
兽骨
有计划,让学习更轻松!
2.造字方法
甲骨文中的十二生肖
有计划,让学习更轻松!
2.造字方法
古者八岁入小学……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指事)、
象意(会意)、象声(形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班固《汉书》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羊
上
休
萌
车
本
焚
盂
有计划,让学习更轻松!
3.地位价值
简化字
日 月 车 马
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 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有计划,让学习更轻松!
3.地位价值
文字的出现过程
口耳相传
结绳记事
夏朝刻画符号
甲骨文
有计划,让学习更轻松!
3.地位价值
农业:东方领地是 天文:记载日食
可以冶炼出更为经久耐用的合金。最后,他们发现,在冶铜时
掺进一些锡,效果最理想,由此产生的青铜明显的胜过石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课程标准表述为“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的最早的汉字。
”本课承接第四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学生了解了夏、商、西周的更迭和政治制度之后,从经济和文化角度让学生全面了解当时的社会面貌。
青铜铸造业是当时文明的典型代表,集中体现了当时强盛的经济实力和等级森严的社会特征。
甲骨文是已经发现的中国古文字中年代最早的文字,是汉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影响。
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代表了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目标】(1)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2)通过对司母戊铜方鼎铸造过程的模拟想像,分析总结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的精神。
(3)通过青铜器与甲骨文有关史实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
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难点:从青铜器与甲骨文认识夏商西周的灿烂文明【教学流程】导入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鼎鼎大名,这些成语都与鼎有关,那么你知道鼎是什么东西吗?教师:鼎是一种青铜器,它是夏商西周时期我国早期文明的典型代表,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代表了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我们今天学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前预习,思考问题:1.我国最早的青铜器是何时出现的,青铜器有哪些用途?2.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怎样?有哪些青铜器的杰出代表?3.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出土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何价值?4.甲骨文的发现和研读有什么重大意义?一、自主学习,感知历史(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抓住核心史实,完成下列填空)知识点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出现:原始社会后期,我国出现了铜器,如距今约4000多年的甘肃________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 夏商周时代的社会华师大版巩固辅导第六十五篇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夏商周时代的社会华师大版巩固辅导第六十五篇第1题【单选题】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
这些报纸的命名与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有关(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科举制【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这一年处于( )A、公元前7世纪前期B、公元前7世纪后期C、公元前8世纪前期D、公元前8世纪后期【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
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A、伯益建立夏朝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夏朝建立标志我国封建社会开始D、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的政治制度是西周的(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春秋时期,各霸主都曾进行过改革以增强国力,其统治下的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使经济得以发展。
齐桓公、晋文公成为春秋时期霸主的相同因素有( )①以“尊王攘夷”为口号②发展生产③整顿内政④注重军队建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有名的暴君是( )A、桀B、汤C、纣D、厉王【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如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 )A、秦、楚、齐、燕B、齐、楚、秦、燕C、燕、齐、秦、楚D、燕、齐、楚、秦【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夏朝、商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统治残暴B、敌人强大C、水患严重D、军事失败【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世袭)以为礼。
”《礼记》里的这段叙述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历史事件( )A、商汤灭夏B、尧传位给舜C、舜传位给禹D、禹传位给启【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自比为太阳的暴君-----桀B、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商C、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镐京,史称东周D、西周时期的最后一个国王是周幽王【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中国与公元前21世纪左右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A、夏朝B、商朝C、周朝D、东周【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下列对夏商西周的社会生活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夏朝、商朝、西周、东周的第一位统治者分别是启、汤、武王、平王。
第5课 夏商周时代的社会
三、课堂训练(练一练,提高学习能力) 1、问答: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什么?怎样分封?分封制起了怎样的 作用?
2、问答:西周宗法制的内容是什么? 宗法制起了怎样的作用?
课堂小结
1.夏、商、周的历史简介。
2.西周的分封制。 3.西周的宗法制。
1、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史称 “ ”。 2、夏朝:夏朝的建立者是 ,历时近500年。最后一任 国王桀(jié)昏庸残暴,遭到民众的反对,最终被商所取代。 3、商朝:商是继夏之后的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历时约 600余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是 。 商王盘庚将都城迁到殷,史称“ ”。从此,国力 日益强盛。 5、牧野之战: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及个部落发起 对商的进攻,纣王临时凑集人马,在商都郊外 与周激 战,结果兵败自杀,商朝灭亡。 6、西周:周武王灭亡商后建立周朝,定都 ,史称西周。 西周历时270多年,到末代国王周幽王时国势衰败,又逢连年 天灾,人民流离失所,。因周幽王昏庸腐败,太子的外祖父 申侯联合 ,进攻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7、东周:周幽王死后,申侯与诸侯拥立太子为王,这就 是 。公元前770年,平王把都城迁到 ,后人 把周平王东迁以后的周朝称为东周。
第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夏商周时代的社会
一、课前巩固(温故而知新)
1、相传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出现了三位德才兼备的部落联 盟首领: 、 、 。 2、以原始民主方式推荐首领的惯例,史称 “ ”。 3、尧曾依从四方首领的意见,派鲧去治水。鲧用 “ ”的方法,造堤筑坝,水来土挡,结果猛涨的洪 水冲塌了堤防,水灾闹得更凶。 4、舜把鲧杀了,改派鲧的儿子 去治水,他总结父亲 治水失败的经验教训,决定采取“ ”的方法,修浚 河道,开渠排水,使大水能畅通无阻地流向大海。 5、禹降服了洪水,人们赞颂禹的治水功绩,尊称他为 。 禹治水期间三过家门而不入,妻子生育也顾不得照看,后 人常用“三过家门而不入”来形容 的献身精神。 6、在禹的晚年,大家推荐 为部落联盟首领的继承人。 但禹死后,禹的儿子 击败伯益,夺取权位,建立 。 从此 代替了“禅让制”,“ ”代替了
5夏商周时代的社会
夏朝的灭亡
相传夏朝建都阳城, 今天河南西部和山西南 部是它的活动中心。夏 朝历经13代、16个王, 历经400余年的历史,它 的最后一个王桀实行暴 政,导致了夏朝的灭亡。
(公元前16世纪)
夏桀:“天之有日, 犹吾之有民。日有 亡哉?日亡吾亦亡 矣。”因此,百姓 们才骂他:“时日 曷丧!予及汝皆 亡。”(《史 记·殷本纪》)
1、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 地位的是: 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 2、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 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 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 的是: 1)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2)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3)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4)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1234 B.123 C.234 D.23
分封制和宗法制
西周初年,为了巩固周朝对全国的长久统治,周天 子大封同姓贵族和异姓功臣为诸侯。受封的诸侯必须服 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见天子,向天子纳贡,并承担 带兵随天子作战的义务。改变了商朝那种相对松散的方 邦联盟式的政治体制,强化了天子对诸侯的统属关系
分封制示意图
周天子
统
诸侯
诸侯
治 阶 级
卿大夫
士 平民 平民
卿大夫
士 士 平民
卿大夫
士 平民 平民
奴隶
奴隶
奴隶
奴隶
奴隶
被 统 治 阶 级
作用:对拓展周的统治,加强周王室 的权利起了重要作用。
弊端:没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 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为解决此矛 盾西周又实行了分封与宗法制相结 合的制度。
宗法制度的内容: 1、宗法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 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2、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 宗体系; 3、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4、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 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第5课夏商周时代的社会(共36张PPT)
二、商
盘庚迁殷,商朝也被称为殷商或者殷朝。
殷墟遗址
二、商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有出土文字证实 的王朝 _____________ 16 世纪末—— 时间:公元前___ 公元前_____ 1046 年 盘庚迁殷 ——使国力 事件:________ 得以强盛
商 纣 暴 政
武王伐纣(前 1046 年)
宗法制: 以血缘 ____为基础,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__王 叫周幽王。
骊山烽火台遗址
四、西周的灭亡
周幽 王 亡国君主:_____ 犬戎 敌人:______ 西周灭亡,周平王东迁洛邑 ____,东 周开始
朝 代
夏朝
都 城 起讫时间
第5 课
——史称“上古三代”
一、夏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21 世纪——公 时间:公元前___ 16世纪末 元前________ 启 开国国君:____
相传夏朝建都阳城,今 天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是它 的活动中心。夏朝历经13代、 16个王,历经400余年,他 的最后一个王桀是历史上有 名的暴君。他为了自己寻欢 作乐,不管人民的死活,还 恬不知耻地认为自己是太阳, 人民对他恨之入骨,宁愿和 他同归于尽。由于桀的暴政, 最终导致了夏朝的灭亡。
前 1046 年
三、西周
时间:公元前____ 1046 年——公 770 年 元前____ 镐 (今陕西西安) 都城:_____
西周建立及疆域
西周:
公元前 1046年建 立(武王)
三、西周
时间:公元前1046 ____年——公元前 _____ 770 年 镐 (今陕西西安) 都城:_____ 制度: (1)分封制 (2)宗法制
阳城 公元前21 世纪至公元前 16世纪
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学案 新人教版-新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学习目标1.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情况;了解奴隶的悲惨境遇。
2.通过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培养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二、自主预习1.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等发展到。
2.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
如司母戊鼎,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的青铜器,重达千克。
3.1899年,清朝人首次发现甲骨文。
4.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三、合作探究1.阅读“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这部分的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2.夏商周时期青铜业制造特点?四、随堂演练1.商朝的青铜器种类繁多,工艺精湛。
下列各项匹配错误的是()。
A.酒器——尊 B.食器——鼎 C.兵器——钺 D.礼器——戈2.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青铜工艺十分精湛。
青铜器是哪三种金属的合金()A.铜、铁、锡 B.金、银、铜C.铜、锡、铅 D.铁、锡、铅3.四羊方尊结构精巧、制作精细,是青铜器中的精品,它出土于()A.某某广汉 B.某某某某C.某某某某 D.某某宁乡4.下图是2010年某某世博会中国馆建筑“东方之冠”。
据说它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皿文化。
请问,出土于我国某某,代表了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巨鼎是()A.司母戊鼎 B.青铜C.铁刃铜钺D.四羊方尊5.通过甲骨卜辞、殷墟等遗物、遗迹,可以了解()。
A.夏朝历史 B.商朝历史C.西周历史 D.春秋时期历史6.将下列画线的部分改正过来中国文字起源很早,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夏朝开始的。
人们把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司母戊鼎是三星堆文化的代表。
第5课 夏商周时代的社会1
1、相传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又出现 了尧 、 舜 、 禹 三位部落联盟首领。 (民主推荐首领) 2、什么叫“禅让制”? 3、大禹治水采用 “疏” 的办法,修浚河 道、开渠排水,使大水能畅通无阻地流向大海。 4、禹的儿子 启 击败伯益,建立 夏朝 。 从此 王位世袭制 代替了 禅让制 , 公天下 “ 家天下 ”天下代替了“ ”天下。
第5 课
一、夏商周的更替
起讫时间 立国者 亡国之君 启 桀 夏朝 公元前21世纪~ 公元前16世纪 朝代 都城 阳城
殷 镐 公元前16世纪~ 公元前1046年
商朝
汤 武王
纣 幽王
公元前1046年~ 周朝 公元前721
1、夏朝的建立
(公元前21世纪)
想一想:
这幅图说明西 周 等 级 示 意 图
2、宗法制
1、现今我国历史上 第一个有出土文字 证实的王朝是( B )
A、夏 B、商 C、西周 D、东周
2、西周时为巩固对 周边的统治,实行了 “授民授疆土”的C (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3、夏朝和商朝灭亡 的共同因素是( B )
相传夏朝建都阳 城,今天河南西部和 山西南部是它的活动 中心。夏朝历经13代、 16个王,历经400余 年的历史,它的最后 一个王桀实行暴政, 导致了夏朝的灭亡。 桀把人当坐骑
(公元前16世纪)
2、商朝的建立(公元前16世纪)
约公元前 1300年
盘庚迁殷
殷
商
约公元前 1600年 汤
夏
亳
商朝灭亡
周平王
一、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
夏朝
起讫时间 立国者 亡国之君 公元前21世纪~ 启 桀 公元前16世纪
公元前16世纪~ 公元前1046年 汤 武王 纣 幽王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提优训练课件1新人教版ppt
【重要提示】 文字是人类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一般认为,文字是 文明社会产生的标志。
【知识拓展】 中国古代文字的形成 文字出现前,先人们结绳记事。中国的文字起源很早,传说黄帝命仓颉创 造了文字。半坡遗址出土的陶片上刻画的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文字的萌芽; 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到了商朝后期,文字已相当成熟。
【警示】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用以记载占卜情况的文字,刻在青 铜器上的文字叫铭文(也称为钟鼎文或金文),所以鼎腹内壁“后母戊”字 样是铭文,而不是甲骨文。
知识点二 甲骨文记事
1. 含义: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 发现: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3. 内容: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 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4. 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 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 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日、田 上、下 从、明
形声
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
河、柄
2. 评价: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 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知识结构图解】
“课后活动”(教材第28页)
1. 提示:夏朝时期的青铜器,三足,多用于饮酒;商朝,三足两耳,多为 礼器和兵器;周代,平民化、日用化。虽然它们各有特点,但都代表了我 国古代青铜器文化的高潮。 2. 参考答案:A—人 B—水 C—猪
知识点三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 造法
造字法
特点
举例
象形 指事 会意
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甲骨文中约40%是象形字
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教案
四、教学重点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经济发展等相关史实。
五、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春秋争霸、经济发展的表现等认识生产力是推动社会的根本动力。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任务驱动法、多媒体教学法。
七、学习方法
讨论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材料研读。
三、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
学习目标:
1.阅读《春秋争霸形势图》,了解春秋争霸的过程,通过对齐桓公称霸原因的分析,认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通过史料探究,了解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道周王室衰微的原因及表现;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原因。(历史解释)
简要介绍退避三舍的典故,知道晋文公争霸。
结合先前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一鸣惊人,知道楚庄王争霸。
了解秦穆公争霸。
知道卧薪尝胆和吴越争霸。
任务驱动法,帮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理解历史问题。
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团队能力和协作意识。
利用学生课前查阅的资料,分享退避三舍、一鸣惊人、越王勾践等典故,培养学生表达力和学习的主动性,知道“春秋五霸”。
2.王室衰微的表现
出示图片和文字材料,提出问题:周礼规定国家举行祭祀大典或葬礼时,天子享用九鼎,诸侯享用七鼎。而在郑庄公(周代郑国第三位国君,公元前743年—前701年在位)的祭祀坑遗址中却出土了“九鼎”,这种情况反映什么问题?结合课本29页回答。
出示西周时期和春秋时期的分封制表现对比图和文字材料,请学生分析变化,发现王室衰微的表现。
出示两则史料,引导学生史料研读,发现变化,从变化中体现出了什么问题?
历史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和甲骨文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 铜工艺的成就。 2、 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知道 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 渊源关系。
12/6/2021
自主学习。填空,展示(3+2)
1、 ______后期出现了铜器。______以后,青铜器的数 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_____、及军 事等方面,功能由食器发展到________。 2、________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 3、青铜器的特点是规模大、____、_____、_____。 4、甲骨文是______时刻在______和______骨上的文字。 清朝人_______首次发现甲骨文。 5、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 史从_______朝开始。 6、甲骨文使用_____、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 _______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 展的重要阶段。 7、能反映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文明的是_____和_____。
这说明了什么?
司母戊鼎
12/6/2021
特点一:规模大
“鼎”是古代贵族烹饪祭祀用的器具, 一般为圆形,多为三足两耳,也有四 足两耳。西周时,以所用鼎的大小及 多少代表贵族的身份等级。《公羊传》 何休注云:“天子九鼎,诸侯七,大 夫五,元士三。”
12/6/2021
我们今天学习了青铜器如“鼎”。
“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相当重要 的地位。你能列举出汉语中有关“鼎” 的成语吗?它的含义是什么?
12/6/2021
3、古代人们常以“钟鸣鼎食”形容贵族之家的奢华生活
B ,由此可见鼎的要用途除了祭祀外,还用作 ( )
A装饰品 B食器 C乐器 D盛水器皿
4、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是什么文字? 它有哪些构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庙子一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疑探展练评》立体学案班级:姓名:
第5课夏商周时代的社会
编制:牛可老师时间:2011-9-5 审核:
【自学提纲】
1、“上古三代”指的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朝代。
约起于世纪止于年西周灭亡,历时约多年。
2、夏朝:夏朝的建立者是,历时近500年。
最后一任国王桀(jiě)昏庸残暴,遭到民众的反对,于世纪被商所取代。
3、商朝:商是继夏之后的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是由商部首领汤灭夏后建立的国家,历时约600余年。
朝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
商王盘庚将都城迁到殷,史称“”。
从此,国力日益强盛。
4、牧野之战:商朝最后一任国王纣,是个有名的暴君。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及各个部落发起对商的进攻,纣王临时凑集人马,在商都郊外与周激战,结果兵败自杀,商朝灭亡。
5、西周:周武王灭亡商后建立周朝,定都,史称西周。
西周历时270多年,到末代国王周幽王时国势衰败,周幽王昏庸腐败,太子的外祖父申侯联合,进攻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6、东周:周幽王死后,申侯与诸侯拥立太子为王,这就是。
公元前770年,平王把都城迁到,后人把周平王东迁以后的周朝称为东周。
7、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怎样分封?分封制起了怎样的作用?
答:目的:。
方式:。
作用:。
8、西周宗法制的内容是什么?宗法制起了怎样的作用?
答:内容:。
作用:。
【课堂训练】
1、商朝由颓势逐渐走上强盛的事件是()
A盘庚迁殷B武王伐纣C启成为第一任国王D牧野之战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开始。
A夏朝B商朝C西周D黄帝
3、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此历史事件是()
A牧野之战B商汤灭夏C涿鹿之战D国人暴动
4、某同学写一篇有关西周时期的小论文,其中在文章中会出现的内容有()
①分封制②宗法制③禅让制④世袭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假如时光倒流,你来到了西周,可以看见的情境有()
①分封出去的诸候承担镇守疆土的义务②分封出去的诸候定期朝见周王并述职
③分封出去的诸候向周天子交纳贡赋④分封出去的诸候要出兵勤王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夏商两朝的灭亡,给后世君主的启示是()
A统治者要重视教育奖励学术B统治者要任用贤者勤政爱民
C统治者要加强国防充实军备D统治者要发展经济增强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