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求谏》同步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求谏练习
一、夯基训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必须极言
..规谏极言:竭力陈说。
B.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忤:冒犯,触犯。
C.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勖.之勖:慰问。
D.但思正人
..匡谏正人:正直的人。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申之以.孝悌之义
B.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于是乃.见/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皆失其举措B.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左手倚一衡木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皆失其举措
..
..B.此之谓自谦
C.惟君臣相遇
..诤臣必谏其渐
..,有同鱼水D.所以
5.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臣亦不能独全其家B.恒欲公等尽情极谏
C.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D.及其满盈,无所复谏
6.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虞世基等,寻亦诛死B.言而不用
C.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D.下为百姓所怨
7.默写下列名句名篇。
(1)人欲自照,必须明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闻,木从绳则正,________________。
(3)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常念魏徵随事谏正,多中朕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1题。
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主若自贤
..,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谏议大夫王珪对曰:“臣闻,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言而
不用,则相继以.死。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
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言语致失次第。寻常奏事,情犹如此,况欲谏诤,必当畏犯逆鳞。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知者明,信为难矣。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皆自谓己长,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由是言之,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常念魏徵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勖之。
贞观十七年,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曰:“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当时谏者十有余人。食器之间,何须苦谏?”遂良对曰:“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太宗曰:“卿言是矣。朕所为事,若有不当,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比见前史,或有人臣谏事,遂答云‘业已为之’,或道‘业已许之’,竟不为停改。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假:改换
B.主若自贤
..,臣不匡正自贤:自以为是。
C.后.从谏则圣后:太后。
D.纂组.伤女工组:丝带。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唐太宗先是用比喻类比的方式,指出就像必须照镜子才能看到自己的面容一样,皇帝要知道自己的过失,也必须依靠忠正之臣的谏诤。
B.第二段中王珪首先用比喻对比论证的方式开始议论,他用木头经过墨线标定就能锯直,比喻国君采纳规谏就会圣明。
C.第四段中,唐太宗阐述了自己希望得到规谏的良苦用心。
D.唐太宗在不同的场合无数次提到过魏徵,无疑这是唐太宗树立的一个纳谏的典范,一个群臣学习的榜样。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
(2)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
(3)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
三、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16题。
杏花书屋记
归有光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①、芳洲杜若②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注:①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②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揭.之楣间揭:张贴、悬挂B.孺允葺.公所居堂葺:修补房屋
C.而诸孙皆秀发
..秀发:秀丽的头发D.起官陟.宪使陟:提拔,升迁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其.孰能讥之乎
B.不及归而没于.金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以.公所命名余船以.次俱进
D.夫公之所以
..去亲戚而事君者
..为心者如此臣所以
14.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友人的父亲玉岩公正直的一项是()
①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②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③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④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⑤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⑥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
A.①②⑥B.②④⑤C.①③⑤D.③④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先介绍杏花书屋的由来及其布置,然后用“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引出议论
B.友人的父亲是一个非常正直的知识分子,他敢于大胆向皇上进言,不怕触怒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