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中型城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项目成果及规划
关中盆地中深层地热供暖项目效益分析

LOW CARBON WORLD2021/6综合论述关中盆地中深层地热供暖项目效益分析李雪华(中石化绿源地热能(陕西)开发有限公司,陕西咸阳712100)【摘要】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时代的到来,社会对清洁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地热供暖已经成为关中地区替代传统能源取暖的主要清洁取暖方式之一,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近年来,关中地区涌现出多家单位、多种技术路线进入地热供暖市场,但运行情况不尽相同遥本文以咸阳地区某小区为例进行多方案的效益分析比较,得出在项目运行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以促进项目良性发展。
【关键词】中深层地热;经济效益;指标【中图分类号】P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066(2021)06-0291-021工艺技术流程关中地区中深层地热供暖技术路线主要有两种:①中深层水热型地热供暖技术;②中深层地埋管地热供暖技术。
本文重点分析应用较广泛的深层水热型地热供暖技术的项目。
中深层水热型地热供暖技术工艺流程主要有纯地热热源供暖、地热热源+热泵机组调峰、地热热源+天然气调峰三种模式。
1.1纯地热热源供暖模式中深层地热供暖项目均以地热井作为基础热源,钻凿一采一灌两口地热井。
若热源能够满足小区的热负荷,则不再增加其他辅助热源。
关中地区地热埋深2000~4000m,—般供暖用地热井钻凿深度2500〜3500m,水温60~100益,水量80~ 120m3/h。
在不增加热泵的情况下,回灌温度一般取37益。
1.2地热热源+热泵机组调峰模式当小区面积较大,热负荷需求超过地热井能够提供的热负荷时,则需要增加调峰装置,安装热泵调峰装置一般是首选。
热泵机组可将地热尾水温度进一步降低,最低可将尾水降至7益,最大限度从地热水中提取热量。
1.3地热热源+天然气调峰模式当实施条件不能满足安装热泵机组作为调峰装置时,一般采取安装天然气锅炉用来调峰。
安装天然气锅炉投资成本较低,但后期运行成本较高。
2效益分析的基础2.1主要收入来源地热供暖项目收入主要包括一次性收入、常规稳定收入和非常规收入。
未来10~15年中国浅层地热能发展方向战略分析

01/(1.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院,北京 100195;2.中国地调局浅层地温能研究与推广中心,北京 100195)摘 要:过去15年(2005—2020年),我国浅层地热能产业发展迅猛。
在理论和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主要成就包括:创立了浅层地热能地质学理论体系,开展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及浅层地热能成因机理的研究,创新了浅层地热能规模化开发理念,建成了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示范项目,创建了浅层地热能研究和创新体系,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我国浅层地热能事业快速发展。
当前,我国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项目区域规模化趋势愈加明显,由此带来的科学、技术、资源、环境等问题愈发突出。
“摩托罗拉”“水源热泵”“浅层地热能谁都行”三大现象的出现警醒行业从业者:解决好浅层地热能开发的科学问题,才能实现浅层地热能的高质量发展。
因此,提出推进浅层地热能的“四化”发展路线:成因机理研究“定量化”、勘探评价“精细化”、系统管控“智慧化”、多源耦合“科学化”,科学支撑浅层地热能高效、可持续、大规模开发利用。
关键词:浅层地热能;成就;规模化发展;成因机理;中国;发展趋势基金项目:浅层地温能成因机理研究(DKJ-JCYJ-2016-001)引用格式:卫万顺,李翔,2021. 未来10~15年中国浅层地热能发展方向战略分析[J].城市地质,16(1):1-8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Shallow Geothermal Energy in Chinain the Next 10~15 Y earsWEI Wanshun 1,2, LI Xiang 1,2(1. Bei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Beijing 100195;2.Shallow Geothermal Energy Promotion Center,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Beijing 100195)Abstract: In the past 15 years (2005_2020), the industry of shallow geothermal energy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China. Major breakthroughs have been made in theory and technology such as: creating the system of shallow geothermal geology022021年3月 第16卷 第1期研究也不断取得新成果,主要进展集中表现在浅层地热能“资源化”方面,围绕“提出概念”→“创建理论体系”→“关键技术攻关”→“示范工程建设”→“成因机理研究”→“创建研究和创新体系” →“成果推广应用”这条主线发展。
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陕西省地下水条例》的决定(2024年)

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陕西省地下水条例》的决定(2024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3.26•【字号】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4届〕第22号•【施行日期】2024.03.26•【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立法工作正文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四届〕第二十二号《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陕西省地下水条例>的决定》《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的决定》《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的决定》已于2024年3月26日经陕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3月26日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陕西省地下水条例》的决定(2024年3月26日陕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陕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决定:一、将第一条修改为:“为加强地下水保护和管理,科学合理利用地下水,实现地下水安全和可持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地下水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二、将第二条第一款修改为:“本省行政区域内地下水的调查与规划、利用与保护、监测和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三、将第四条修改为:“本省实行地下水取水总量控制和水位控制制度,坚持地表水与地下水统筹配置,优先使用地表水和其他替代水源。
”四、将第五条第二款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生态保护红线要求,将地下水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污染防治的强制性约束控制指标落实情况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年度目标责任内容,实行严格考核管理。
”五、将第六条修改为:“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法定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下水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西安中深层U型对接换热井取热能力及热影响半径

西安中深层U型对接换热井取热能力及热影响半径
韩元红;张育平;张廷会;刘俊;薛宇泽
【期刊名称】《可再生能源》
【年(卷),期】2024(42)5
【摘要】中深层地热能井下换热技术是一种环保的地热能开发利用技术,U型对接换热井为重要类型之一,取热能力和热影响半径是这一技术应用推广的关键问题。
文章以西安某2500 m深、水平段长200 m的U型对接换热井为研究对象,基于实测地层温度和围岩热物性参数,通过原位测试及数值模拟技术,分析换热井的取热能力,探讨换热过程中围岩地层温度变化特征及范围。
结果表明:目标换热井30 a 可持续取热功率达750 kW,平均换热功率为144 W/m;围岩地温衰减程度和范围随着取热功率增大而增大;换热井不同深度热影响半径不同,深部地层整体大于浅部,750 kW取热功率下取热30 a最大热影响半径超过100 m,换热井进、出水井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热干扰。
【总页数】7页(P620-626)
【作者】韩元红;张育平;张廷会;刘俊;薛宇泽
【作者单位】自然资源部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K529
【相关文献】
1.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取热稳定性及热影响半径
2.中深层U型对接井“取热不取水”技术研究
3.深层埋管换热岩土温度响应及影响半径
4.中深层U型地热井取热影响因素数值模拟研究
5.中深层地热井换热特性多因素影响规律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建议

关于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建议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能源形势日趋严峻。
在节能减排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浅层地热能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新型能源,对于缓解能源供应压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浅层地热能的利用和开发已经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因此,不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都相当看好这项有着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潜力的节能环保新技术。
近年来,我国浅层地热能开发迅速,但在开发中也存在一些技术、经济上的难题。
虽然一些地方政府以极大的热情和力度来推广,但仍存在市场不规范、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亟待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进一步鼓励、引导和规范行业的有序发展,促进我国浅层地热能的科学、有序地开发利用。
政策支持对开发利用影响重大为应对经济发展与能源短缺的矛盾,一些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大力开展替代能源技术研究与创新的同时,大力开展制度的创新,运用各种经济手段鼓励和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国外的做法主要包括政府直接投资,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推广可再生能源,另外,政府出资开展资源调查与评价同时为商业化发展提供免费的信息服务;政府也会给予适当的补贴扶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通过税收、价费优惠措施也是激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手段之一。
通过收集我国及各省(市、区)从2004年至2008年的各类实施意见、管理办法、指导意见、规划、标准,不难看出,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快速发展与政府政策扶持力度的逐步加大息息相关。
2004年,在国家《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物中的利用。
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被明确列入新能源所鼓励的发展范围,之后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实施意见等。
2006年5月,财政部发布了《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重点扶持包括太阳能、地热能等在建筑物中的推广应用。
2006年7月由国家发改委会同科技部、财政部、建设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环保总局、国管局和中直管理局组织编制并下发了《“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提出在建筑节能工程中“开展再生能源技术城市级示范活动,探索推广机制和模式,包括太阳能利用、淡水源热泵、海水源热泵、浅层地能利用和可再生能源技术集成等”。
工业园区中深层地热能梯级利用供暖系统应用及效益分析

文章编号:1006 2610(2023)03 0037 05工业园区中深层地热能梯级利用供暖系统应用及效益分析李艳斌,张 勇,刘 轩,薛庆庆,闫光辰(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 710065)摘 要:工业园区采用可再生能源供暖,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之一㊂中深层地热能供暖作为节能减排的有效方式,对实现工业园区经济㊁环保㊁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㊂以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某项目为对象,通过介绍中深层地热资源直接开采利用㊁基于地热能梯级利用技术应用情况,对比分析市政热力供热投资及运行费用,提出了中深层地热能在工业园区供暖系统中的高效利用方式㊂结果表明:中深层地热能供暖系统虽然初投资增加1530万元,但是运行成本降低了21.24元/m2,项目投资回收期为9.51a,投资内部收益率税后指标为11.18%,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288.9t,SO2减排量5.917t㊁NO X减排量2.383t㊁PM2.5减排量1.991t㊁CO2减排量4699.775t,具有显著的低碳环保效益㊂关键词:中深层地热;梯级利用;水源热泵;产业园;泾河新城中图分类号:TK52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6-2610.2023.03.008Application and Benefit Analysis of Medium and Deep Geothermal Energy CascadeUtilization Heating System in Industrial ParksLI Yanbin,ZHANG Yong,LIU Xuan,XUE Qingqing,YAN Guangchen(PowerChina Northwest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Limited,Xi'an 710065,China)Abstract:The use of renewable energy for heating in industrial parks to reduce dependence on fossil energy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to a⁃chiev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As an effective way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medium and deep geo⁃thermal energy heat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alize the economical,environment-friendly and low-carbon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parks.Taking a project in Jinghe New City,Xixian New Area as the object,by introducing the direct explor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medium and deep geothermal resource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geothermal energy cascade utilization technology,and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in⁃vestment and operating costs of municipal thermal heating system,the efficient utilization mode of medium and deep geothermal energy in the heating system of industrial parks is propo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although the initial investment of the medium and deep geothermal ener⁃gy heating system increases by15.3million Yuan,the operating cost is reduced by21.24Yuan/square meter,The project investment recover period is9.51years,and the after-tax index of the internal rate of return of investment is11.18%,which has good economic benefits.At the same time,it can save2288.9t of standard coal,5.917t of SO2emission reduction,2.383t of NO X emission reduction,1.991t of PM2.5 emission reduction,and4699.775t of CO2emission reduction per year,which has significant low-carbon environmental benefits.Key words:medium and deep geothermal energy;cascade utilization;water source heat pump;industrial parks;Jinghe New City 收稿日期:2023-02-23 作者简介:李艳斌(1989-),男,陕西省西安市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地热能设计研究工作. 基金项目: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项目(DJ-HXGG-2022-07).0 前 言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4次会议上关于 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重要讲话精神,各省市发展改革委㊁住建厅㊁自然资源厅陆续出台了因地制宜做好可再生能源供暖的指导文件,旨在切实加快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㊂地热73西北水电㊃2023年㊃第3期===============================================资源作为继风电㊁太阳能后又一大清洁能源,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极具发展潜力㊂我国地热资源具有蕴藏丰富㊁能量稳定性好㊁直接利用系数高等特点,地热资源研究㊁开发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在推广上还受到一定的限制[1-3]㊂中深层地热能主要是利用地下水或岩体中,通过天然通道或人工钻井进行开采利用的地热能,温度一般在25℃以上,埋深在200~4000m[4]㊂其利用路线主要有中深层无干扰地热技术和地热水直接利用两种路线[5]㊂中深层无干扰地热技术俗称 干热岩供暖”,它不抽取地下热水,也不是用地下水,清洁环保㊂地热水直接利用则是在允许开采地下水资源的区域采用 直接开采㊁间接换热㊁采灌均衡”的工艺技术路线[6]㊂工业产业园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经济基础好㊁能源消耗大㊁产业聚集等特点,如何实现经济㊁环保㊁高效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㊂园区采用可再生能源供暖,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之一㊂目前,我国地热资源利用主要用于住宅办公类建筑供暖㊁洗浴㊁泳池,在工业园区设置独立的分布式地热能供热中心较少㊂工业园区大都分布在城区外围,导致地热资源未能得到大力开发利用,主要受限于地区地热资源勘查不足㊁钻井失败率高㊁需科学合理开发等条件限制[7-9]㊂本文针对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某产业园采用地热水直接利用方式,基于热能梯级利用的技术路线,通过对比市政热力供热投资及运行费用,提出中深层地热在产业园中高效利用的方式,为地区地热能开发利用提供可借鉴㊂1 地热能梯级利用技术地热能直接开采利用应用较多,但受限于设备有限温降,深井地热水经一次换热后直接排放,导致热能利用率低㊁运行费用高,地热水未得到科学利用㊂地热水梯级利用方式有效的解决了此问题,地热水采用二级~三级梯级利用,为系统提供供暖所需热量供空调末端使用(一般供回水温度为50/40℃)㊂地热水经梯级利用后最终以15~20℃回灌,地热尾水回灌率100%[10-12]㊂中深层地热水能源梯级利用不仅能提高单井供热能力和资源利用率,而且可以降低地热水的排放温度,有效节约和保护地热资源,避免热污染和环境污染,充分发挥资源效能,减少浪费,提高地热能利用效率[13-15]㊂2 项目概况及供暖技术方案2.1 项目概况本项目产业基地位于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某产业园,地热能能源中心主要为20栋厂房,2栋配套办公,1栋宿舍楼供热㊂总供热建筑面积22.4万m2,园区内最高建筑单体48.30m㊂通过负荷计算㊁年耗热量计算,产业园总供暖热负荷14.5MW,年总耗热量为77781GJ㊂图1 产业园平面2.2 技术方案供暖系统热源采用产业园园区内开凿的2对(2采2灌)地热井,井深2600m㊂2口生产井平均产水量110m3/h,水温70℃,2口回灌井回灌温度18℃㊂在供暖季,2口地热生产井的潜水泵均提取水量110m3/h㊁水温70℃的地热水,通过除砂器㊁井水加压泵加压后全部进入板式换热器,再通过水源热泵机组升温后,为用户侧提供50/40℃的空调热水,地热尾水经清洗过滤后以18℃水温回灌至地下㊂地热水梯级利用系统原理如图2所示㊂中深层地热水供热量按照式(1)计算,通过供㊁回温差来对换热量进行核算㊂Q=cmΔT(1)式中:Q为中深层地热井供热量,W;c为水的比热容,取4.2×103J/(kg㊃℃);m为热水质量流量, kg/s;ΔT为热水供回水温差,℃㊂83李艳斌,张勇,刘轩,薛庆庆,闫光辰.工业园区中深层地热能梯级利用供暖系统应用及效益分析===============================================地热水首先通过一级板式换热器换热,直接提供水温50/40℃的采暖热水,供空调末端7164kW 的热量,一次侧水温由75℃降温至42℃;二级利用通过板式换热器,提供水温33/26℃的热水,由水源热泵机组升温至50/40℃,提供3650kW热量的采暖热水,一次侧水温由42℃降温至30℃(因厂区夏季有供冷需求,因此二㊁三级利用采用热泵冷凝器串联方式,在夏季匹配冷却塔制冷,本次仅对供热进行对比分析);三级利用通过板式换热器,提供水温22/15℃的热水,由水源热泵机组升温至50/40℃,提供热量3650kW,一次侧水温由30℃降温至18℃㊂三级利用空调热水汇集到分㊁集水汽供到厂区空调末端㊂供暖热源的主要设备及性能参数见表1㊂图2 能量梯级利用原理表1 供暖热源主要设备性能参数规格型号性能参数数量地热生产井 井深2600m(直井)水温70℃;水量110m3/h2地热回灌井 井深2600m(定向井)水温18℃;水量110m3/h2生产泵 150KQL/W180-70-55流量:126m3/h;功率:55kW;杨程:78m;转速:1480r/min3回灌泵 150KQL/W180-70-55流量:120m3/h;功率:22kW;杨程:38m;转速:1480r/min3一级板式换热器 钛板板式换热器一次侧水温:70/42℃;二次侧水温:50/40℃;换热量:4660kW2二级板式换热器 钛板板式换热器一次侧水温:42/30℃;二次侧水温:33/26℃;换热量:2340kW2三级板式换热器 钛板板式换热器一次侧水温:30/18℃;二次侧水温:22/15℃;换热量:2340kW2二级水源热泵机组制热量:3783kW;制热功率:560kW;冬季:蒸发器进出水温:33/26℃;冷凝器进出水温:45/50℃1三级水源热泵机组制热量:3871kW;制热功率:603kW;冬季:蒸发器进出水温:22/15℃;冷凝器进出水温:40/45℃1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2采2灌地热井+水源热泵机组供暖系统供热量为14584kW,可以满足该厂区的设计总热负荷需求㊂采用梯级利用板式换热器可将地热尾水温度降至18℃,再进行回灌,大大提高了地热资源的利用效率㊂供暖期可通过末端负荷需求对生产泵流量变频调节,实现水泵流量在30% ~100%调节,梯级利用水源热泵机组根据水温变化自动调节机组运行负荷,通过调节地热热水开采量满足不同负荷状态下系统的运行工况㊂与传统市政集中供热相比,产业园区抽水取热型中深层地热能供热作为典型分布式供热系统,无需市政长距离供热管网,能源中心就近建设于建筑周边㊂系统启动㊁调节㊁运行灵活,不会受到市政热力各种局限性条件限制,可根据用户需求提前开始或延长供暖期㊂非常适合在非供暖季,产业园区有空调供热需求的应用㊂3摇经济效益分析对项目而言,若采用市政热力需每年缴纳采暖费,由市政热力公司运行维护㊂采用中深层地热能93西北水电㊃2023年㊃第3期===============================================是由建设方自行投资运行围护,收取采暖费由建设方所有,项目运行好,也会有很好的经济效益㊂3.1 建设投资费用分析采用城市热网供暖,需要缴纳城市热网供暖配套费,热力公司进行换热站施工㊁安装㊂收取费用按照 建筑面积×80元/m2”计取(各区域收费标准不同,本次以西安各地区为依据),收费面积为22.4万m2,该项目供热工程建设费为1792万元㊂采用中深层地热供暖,地热井打井工程费用为1497万元,水源热泵㊁水泵㊁换热器㊁水箱等设备费用为596.86万元,安装工程473.07万元㊂电气工程总费用307.11万元,自控工程总费用197.79万元,共计3322万元,见表2㊂表2 总投资估算表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估算金额/万元建筑工程安装工程设备及工器具购置其他费用合计Ⅰ第一部分工程费用1497.35473.07596.860.002567.28 1中深层地热1484.00134.57430.460.002049.03 2电气工程 191.56115.55 307.11 3自控工程 146.9450.85 197.79 3配电室土建工程13.35 13.35Ⅱ第二部分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367.31367.31 Ⅲ第三部分预备费 293.46293.46Ⅳ静态总投资 Ⅰ+Ⅱ+Ⅲ 3228.053228.05Ⅴ第四部分建设期利息 48.5848.58Ⅵ铺底流动资金 45.4245.42Ⅶ总投资 Ⅳ+Ⅴ+Ⅵ 3322.053322.05工业园采用中深层地热热能梯级利用供暖系统前期投资3322万元,比城市热网供暖投资增加1530万元㊂正是因为地热项目前期投入较大,各地政府均出台了多重补贴政策,对采用地热能供暖项目进行补贴㊁奖励来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㊂3.2 项目运营费用分析本次运营分析,项目运营费计算期按20a(运营期前3a达产率均为70%,从第四年开始按设计产能100%运行)㊂建筑物折旧年限按12a计算,并考虑3%的残值;设备折旧年限按10a计算,并考虑3%的残值㊂项目全投资税后基准收益率取8%,项目资本金按建设投资的30%考虑,资本金为建设单位自筹㊂银行贷款比例按建设投资的70%㊂3.2.1 采暖收费建筑面积供热根据‘西安市物价局西安市市政公用局关于进一步明确城区集中供热价格有关问题的通知“(市物发[2012]265号),非居民用热每月每平方米不高于7.5元计算,乘层高系数㊂本项目总供能面积22.4万m2,年供热周期4个月(121 d)㊂经测算,项目达产年年供热采暖费为942.4万元㊂3.2.2 运行成本项目每年总耗热量为77781GJ,供暖季年耗电量297.09万kWh,供暖季电费按照综合电价0.573元/kWh计算,电费170.23万元;人员工资及福利费取西安市工资水平10万元/年㊃人,人员设定4人,其中班长1人,员工3人;供暖季耗水量每天10 t水,水价3.5元/t;设备维修费取固定资产原值的2%计算;其他费用按销售收入的8%计算㊂经计算,达产后年经营成本为312.0万元㊂经财务评价测算(见表3和表4)可以看出,项目财务投资内部收益率税后指标为11.18%,高于行业基准收益率8%,表明项目经济性较好㊂按折现率8%测算的项目税后财务净现值824万元,表明项目可以获得比基准收益率更高的收益,项目的盈利能力较好㊂市政供热不仅前期需要缴纳城市热网供暖配套费1792万元,投产年还需缴纳采暖费942.4万元,而采用中深层地热能不仅可以收回前期投入成本,还可以取得较好的利润㊂表3 财务评价主要指标汇总表基准收益率/%财务净现值/万元投资回收期/a项目总投资收益率/% 8%8249.5111.10%表4 成本指标汇总表单位收费面积经营成本/[元㊃(m2㊃月)-1]单位收费面积平均总成本/(元㊃m-2)单位面积建设投资/(元㊃m-2)3.49 5.27144.12中深层地热能初始投资高,运行成本低,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㊂设计初期必须对热储层特征㊁地温场特征㊁地热水流体性质㊁地热流体可开采量㊁可利用的热能量和回灌能力等进行测算,说明地热资源是否满足用能需求㊂且密切监测地热井水温㊁水量和水位,利用监测数据,进一步确定地热资源长期开发和利用计划㊂4 生态效益采用城市热网供暖,项目每年总耗热量为77781GJ,热源消耗电量297万kWh㊂根据GB04李艳斌,张勇,刘轩,薛庆庆,闫光辰.工业园区中深层地热能梯级利用供暖系统应用及效益分析===============================================55036-2022‘综合能源计算通则“,标准煤热值按照29307kJ/kg计,1kWh电量折合0.1229kg标准煤㊂每年供暖消耗共折合标准煤2654t,地源热泵耗电量共折合标准煤365.1t㊂因此,每年节约标准煤共计2288.9t㊂根据综合全程煤炭污染物排放量换算[16-17],项目年污染物减排量见表5㊂表5 本项目供暖设计方案污染物减排量 污染物/tSO2NO X PM2.5CO2减排量 5.917 2.383 1.9914699.775可以看出,项目年SO2减排量5.917t㊁NO X减排量2.383t㊁PM2.5减排量1.991t㊁CO2减排量4699.775t㊂与市政热力供热相比,该系统产生了很好的低碳环保㊁生态效益㊂5 结 论(1)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地区地热资源非常好,生产井取水量可达到110m3/h㊁水温70℃,采用中深层地热能梯级利用的技术方案,单井供热量可达到7MW,非常适宜将中深层地热能梯级供热技术方案推广到工业园区应用㊂(2)工业园采用中深层地热热能梯级利用供暖系统前期投资3322万元,比城市热网供暖投资增加1530万元;采暖季运行成本仅为8.76元/m2,比采用市政热力(30元/m2)低21.24元/m2㊂依托其极低的运行费用,项目投资回收期为9.51a,投资内部收益率税后指标为11.18%,具有很好的收益㊂(3)园区采用中深层地热能梯级利用供热,每年节约折合标准煤2288.9t㊂项目年SO2减排量5.917t㊁NO X减排量2.383t㊁PM2.5减排量1.991 t㊁CO2减排量4699.775t㊂项目的成功应用对城市能源结构调整㊁绿色低碳发展㊁环境建设具有极大促进意义,可供有条件的类似工业产业园借鉴推广㊂参考文献:[1] 王贵玲,张薇,梁继运,等.中国地热资源潜力评价[J].地球学报,2017,38(04):448-459.[2] 陈焰华,於仲义.从建筑碳排放达峰看地热能的技术特性[J].暖通空调,2022,52(01):75-80.[3] 马冰,贾凌霄,于洋,等.世界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与展望[J].中国地质,2021,48(06):1734-1747.[4] 杨宇谦.地热能供暖工程创新的多案例分析[J].能源研究与管理,2022,14(03):141-146.[5] 乔勇,易跃春,赵太平,等.2021年中国地热能发展现状与展望[J].水力发电,2022,48(08):1-3,40.[6] 薛永明.深层地热水热泵空调系统的可行性及关键技术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09.[7] 姜曙,刘芳芳,刘媛媛,等. 地热能+”在工程实践中的综合梯级应用[J].综合智慧能源,2022,44(09):59-64. [8] 武明辉,隋少强,黄旭.西咸新区中深层地热资源供暖潜力分析[J].石化技术,2021,28(07):154-155.[9] 薛永明.深层地热水热泵空调系统的可行性及关键技术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09.[10] 窦成良.深层地热水资源在暖通空调领域中的应用探讨[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1.[11] 贾艳雨,常青,王俞文,等.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及双碳背景下的发展趋势[J].石油石化绿色低碳,2021,6(06):5-9.[12] 尹富庚.低温地热能梯级利用供暖系统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3.[13] 丁永昌.中深层地热能梯级利用系统优化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6.[14] 黄璜,刘然,李茜,等.地热能多级利用技术综述[J].热力发电,2021,50(09):1-10.[15] 孟阳.关中地区地热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7.[16] 王军,杨璐娜.我国 气代煤”采暖环境效益的经济分析[J].河南科学,2020,38(04):684-688.[17] 杜赛赛,张勇,刘轩,等.西北地区带辅助热源的中深层地源热泵供暖系统设计负荷配比分析[J].西北水电,2022(01):95-98,102.14西北水电㊃2023年㊃第3期===============================================。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抓紧编制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的通知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抓紧编制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公布日期】2014.08.19•【字号】陕发改新能源〔2014〕1028号•【施行日期】2014.08.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能源及能源工业综合规定正文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抓紧编制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的通知有关市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局,杨凌示范区发展改革局、国土资源局,西咸新区发展改革、国土资源部门,韩城市经济发展局、韩城市国土资源局:为落实《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国能新能[2013]48号),国家能源局、国土资源部印发了《关于组织编制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的通知》(国能综新能[2014]497号),现转发你们,并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具有地热能资源的地区要充分利用本地区地热能资源勘探评价成果,结合本地地热资源特点,用热、用电市场需求以及国家近期地热能开发利用重点,以市为单位,抓紧编制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具体要求和规划大纲见附件,在国家能源局网站下载)。
二、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应与本市能源规划、城镇供热规划、城镇建设规划相衔接,并将地热供暖纳入城镇供热体系,促进城镇供暖多元化发展。
三、各市要充分认识地热能开发对改善空气质量,促进关中地区煤炭减量替代的重要作用,积极落实《陕西省“治理雾霾.保卫蓝天”5年行动计划(2013-2017年)》。
尽快制定简便易行的项目管理、运行监管、信息监测等制度和扶持政策,促进地热能开发持续健康发展。
请各有关市发展改革部门牵头编制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于10月底前向我委报送规划初稿(含电子版)。
联系人:省发展改革委新能源处王壬电话:************137****0859传真:************邮箱:******************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国土资源厅2014年8月19日。
西咸新区中深层地热能无干扰供暖清洁能源推广工作方案

西咸新区中深层地热能无干扰供暖清洁能源推广工作方案西咸新区中深层地热能无干扰供暖清洁能源推广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西咸新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部,拥有丰富的中深层地热能资源。
为了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和环境保护工作,西咸新区计划开展中深层地热能无干扰供暖的推广工作。
二、目标:1.推广中深层地热能无干扰供暖模式,实现供暖能源清洁化。
2.提高社会公众对清洁能源的认知和接受度。
3.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量,改善环境质量。
三、工作策略:1.制定政策支持:制定中深层地热能无干扰供暖的相关政策,包括补贴政策、技术标准和监管措施等,提供经济和政策上的支持。
2.建立示范项目:选取几个社区或单位作为示范项目,安装中深层地热能供暖设备,并进行应用效果跟踪和监测。
3.宣传推广: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加大对中深层地热能供暖的宣传推广力度,向社会公众普及清洁能源和低碳生活的意义。
4.持续跟踪和评估:对推广工作进行持续跟踪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优化工作方案,确保工作的可持续性和效果。
四、具体措施:1.政策支持方面:(1)制定中深层地热能无干扰供暖的补贴政策,对投资者和使用单位给予一定的补贴,提高投资回报率。
(2)建立技术标准和认证体系,加强对供暖设备的监管和检验,确保其安全性和性能。
(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联动效应,共同推进中深层地热能无干扰供暖工作。
2.建立示范项目方面:(1)选择几个具备条件的社区或单位作为示范项目,进行地热井的钻探和供暖设备的安装。
(2)对示范项目进行定期巡查和监测,并与居民和使用单位进行经验交流和问题解答,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3.宣传推广方面:(1)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多种媒体渠道,开展中深层地热能的宣传推广活动,介绍其优势和应用案例。
(2)组织专家进行讲座和培训活动,向社区居民和相关从业人员普及清洁能源和低碳生活的知识。
4.持续跟踪和评估方面:(1)对示范项目的运行情况进行定期跟踪和评估,收集供暖效果数据和居民意见反馈,及时解决问题。
3.陕西省地热能清洁取暖实施方案-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

附件3陕西省地热能清洁取暖实施方案按照《陕西省冬季清洁取暖实施方案(2017-2021年)》,省发改委会同省直相关部门和有关地市编制了《陕西省地热能清洁取暖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考虑陕南陕北地热资源情况和采供暖实际情况,本方案重点针对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韩城、杨凌和西咸新区在内的关中地区。
《方案》实施期为2017-2021年。
地热能取暖主要包括浅层地热能取暖、中深层地热取暖、无干扰地热能取暖和干热岩取暖。
一、基本情况(一)资源情况陕西省地热资源丰富,资源量巨大,分布范围广阔,但各地区资源分布、资源量差异较大。
浅层地热能在全省广泛分布,其主要利用形式——地下水地源热泵和地埋管地源热泵在不同区域的适宜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地下水地源热泵形式在关中盆地和陕南山间盆地较适宜,地埋管地源热泵形式在全省大部分区域均适宜。
全省10个地级市和杨凌示范区中心城区规划区范围内的浅层地热能总能量为449×1018焦,折合标准煤25602万吨,冬季可供暖面积为884亿平方米。
中深层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关中盆地,分为孔隙裂隙型、构造裂隙型和溶隙裂隙型三种类型。
关中盆地中深层地热资源属中低温地热资源,资源储量非常巨大,热储层内可利用的热量为8 07×1021焦,相当于标准煤2760亿吨。
干热岩主要分布在关中盆地和陕南秦巴山区,关中盆地主要为沉积盆地型干热岩,秦巴山区亦存在干热岩赋存条件。
(二)开发利用现状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开始于2005年,截止2017年底共有开发利用工程183处,其中关中122处,总供热/制冷建设面积约1100万平方米。
浅层地热能利用形式主要为地下水地源热泵,其次为地埋管地源热泵及少量中水源、污水源地源热泵类型,其中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工程148处,供暖/制冷面积1121万平方米;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33处,供暖/制冷面积190万平方米;中水源、污水源热泵系统工程各1处。
中深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起步较早,现有温泉(群)13处,地热井490眼,开采深度340~4500米,水温25~128℃,主要集中在西安、渭南、咸阳。
我国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及双碳背景下的发展趋势

我国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及双碳背景下的发展趋势摘要:浅层地热能又称浅层地温能,一般是指蕴藏在地表以下200m以浅范围内未受污染的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具有可开发利用价值的温度低于25℃的热能。
浅层地热能具有可循环再生、清洁环保、分布广泛、储量巨大、埋藏较浅、可就近开发利用等特点,作为化石能源的替代资源,通过地源热泵技术进行开发利用,能够有效减少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
随着传统能源的紧缺和人们对清洁能源的重视以及热泵技术的日益成熟,加之中国浅层地热能资源较为丰富,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在中国城市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基于此,本文将对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及双碳背景下的发展趋势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双碳背景;发展趋势1.浅层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根据地热能交换形式的不同,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方式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三种模式。
1.1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由传热介质通过水平或竖直的地埋管换热器与岩土体进行热交换的热泵系统,通过传热介质在封闭的地下埋管中流动和土壤巨大的蓄热蓄冷能力,利用热泵技术将地下土壤中的热量进行转移,从而实现系统与大地之间的传热。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受地下水量的影响较小,基本不会造成地下水破坏或污染,系统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强,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1.2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将地下水作为低品位热源,利用少量的电能输入,实现低品位热能向高品位热能转移,从而达到供热或供冷的一种系统。
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适合于比较丰富、稳定、优质的地下水资源地区。
它的优点是系统的水井占地面积小、综合造价低、简便易行,并可以满足大面积建筑物的供暖制冷的需要。
1.3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利用热泵技术,将池塘、湖泊或河流中的地表水作为低品位热源,通过少量的高品位电能输入,实现低品位热能向高品位热能转移,从而达到供热或供冷的一种系统。
汉中市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适宜性及潜力研究

汉中市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适宜性及潜力研究朱红玉;刘建强;杜少少【摘要】浅层地热能是清洁的绿色能源,合理的开发利用在能源结构调整、强化雾霾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汉中市的浅层地热能资源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现场热响应试验及分析整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汉中市浅层地热能资源进行调查评价.查明了浅层地热能赋存条件,对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可知汉中市全区均适宜或较适宜采用地下水热泵系统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同时对该市浅层地热能热容量、供暖/制冷潜力进行计算,分析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政府统一规划利用浅层地热能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8(040)001【总页数】5页(P46-50)【关键词】浅层地热能;适宜性分区;潜力;供暖/制冷潜力;社会经济效益【作者】朱红玉;刘建强;杜少少【作者单位】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陕西西安710016;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陕西西安710016;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陕西西安7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4.1浅层地热能是蕴藏在地表以下200 m以浅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热能[1],具有分布广、成本低、易开采、无污染、直接利用等特点。
在合理开采的情况下,浅层地热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2]。
通常用于夏季制冷、冬季供暖、工农业加温、水产养殖及医疗和洗浴等。
浅层地热能的合理开发利用,在能源结构调整、强化雾霾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是汉王朝的发祥地,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秦巴山片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
近年来,汉中市政府为优化能源结构,治理雾霾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大力推广使用地热能,浅层地热开发与省内其它地区相比程度较高。
汉中市浅层地热能开发最早始于2007年,截至2015年底,已建和在建各类利用工程共33处,主要分布在汉江一级阶地,总建设面积132.66×104 m2,开发利用方式为地下水地源热泵。
行业标准《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规范》的编制和应用

试验 、 水 和 回灌 试 验 提 出 了 明 确 的 指 标 。 抽
讨 。 很 多 专 家 提 出 了很 中 肯 的 意 见 。 规 范 编 写 组 吸 纳 了各 方 面 专 家 的 建 议 , 出 了 送 审 稿 和 报 批 搞 。 经 国 提 土 资 源 标 准 化 委 员 会 水 工 环 地 质 分 技 术 委 员 会 的 审
强监测 , 握 开发 动态 。国土资 源行业 标 准《 ZT 掌 D /
进 地 了 地 下 水 换 热 系 统 和 地 埋 管 换 热 系 统 适 宜 性 分
浅层 地热能 开发 利 用评 价 内容包 括 : 境影 响 预 环 测、 经济成 本评估 和 开 发利 用 方 案制 定 。评 价 和预 测 浅 层地热 能开发可 能带来 的生态 环境效 应和 环境地 质 问题 , 论证 浅层地 热能不 同开发方 式 的建设 、 运行成 本 及 经济性 。开发利 用方案 要满足 区域浅 层地 热能利 用 规 划和地源 热泵工 程设计 的需求 。
0 2 -20 2 5 0 9浅层 地 热 能 勘 查 评 价规 范 》 的发 布 , 在 并 20 0 9年 7月 3 1日试 行 , 成 为 浅层 地 热 能勘 查 的 技 将
术 依据 。
查, 国土 资源部 于 2 0 0 9年 7月 发 布 了《 层 地 热 能 勘 浅 查评 价规 范》 。 浅层 地热 能勘查 分 为 区域浅 层地 热能 调查 和场 地
区, 计算 了南 昌市 区的浅层 地热容量 、 下水 循环利 用 地 量、 适宜 区 范 围 内换 热 功 率 、 供 暖 面 积 和 可 制冷 面 可
黄河流域陕西段浅层地热能资源禀赋及开发利用建议

黄河流域陕西段浅层地热能资源禀赋及开发利用建议3.信息产业部电子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54)摘要:科学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有助于我国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
基本查明了黄河流域陕西段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现状,按照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两种利用方式,评价了适宜性分区,计算了热容量、换热功率以及供能潜力。
分析了研究区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旨在为研究区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高效、快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黄河流域;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1 引言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有助于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
科学利用浅层地热能,先清晰认识地热资源赋存规律,相关研究分析了关中[1-3]和其他盆地地热成因模式[4-5],但关于黄河流域陕西段浅层地热能赋存规律的研究鲜有报道。
以解决浅层地热资源不科学开发等问题为导向,通过资料收集、地质调查、现场试验、取样测试及综合研究等方法,查明了黄河流域陕西段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现状,评价了适宜性分区,计算了热容量、换热功率以及供能潜力。
分析了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2地质条件概况2.1自然地理黄河流域陕西段包括陕北黄土高原和关中盆地两大地貌单元。
关中盆地冬季严寒,夏季酷暑,对供热制冷负荷要求很大。
主要水系是渭河及其支流,渭河贯穿盆地东西。
地势南北高、中间低,西部高、东部低,地貌单元包括黄土台塬、河谷阶地、河漫滩及山前洪积扇。
陕北黄土高原属中温带气候。
榆林市长城以北为沙漠高原区,地形平坦,以活动砂丘、砂垄及片砂为主,榆林-延安为黄土梁峁区,沟壑发育,地面破碎,延安以南分布土石中低山夹黄土塬。
2.2地层岩性关中盆地第四系广布全区,岩性以黄土和砂砾石为主,沉积厚度差别较大,由西北向东南增厚,河谷区一般大于400m,黄土塬区一般厚100~300m。
陕北黄土高原第四系发育较好,从下更新统至全新统都有出露。
主要为黄土堆积,其次为风积沙、河湖积及冲洪积的粗粒沉积。
西安市浅层地热能适宜性分区研究

西安市浅层地热能适宜性分区研究摘要:浅层地热能是一种可用于建筑节能的新型能源,它具有无污染、可再生、分布广、能量大以及可就近利用等诸多优势,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本文在调查西安市区域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分别建立地下水热泵和地埋管热泵适宜分区评价体系,进而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西安市浅层地热能适宜性分区进行综合评价。
将西安市地下水热泵和地埋管热泵适宜性分区划分为适宜区、较适宜区及不适宜区,综合分区在两者的基础上进行,并优先选择地下水热泵。
关键词:西安市;浅层地热能;适宜性;分区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0 引言浅层地热能资源是存在于地下岩土体中的一种可再生新型能源,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首先有必要根据各类地质条件,进行浅层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方式适宜性区划,进而研究其资源潜力[1-4]。
关于西安市浅层地热能的相关研究工作鲜有报道,因此,本文研究了西安市浅层地热能的适宜性分区特征,旨在为本区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1研究区概况1.1气候气象西安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气候特征要求本地冬季供暖夏季制冷,该地区供冷和供暖天数大致相当,冷暖负荷基本相同。
1.2地形地貌地形平坦,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由南北两侧渭河阶地区向中间河谷漫滩区呈阶梯状降落,高程360~580m。
地貌类型依次为河谷阶地、冲洪积扇、山前洪积扇和黄土台塬。
1.3水文地质特征潜水在河流阶地、冲洪积扇处潜水单位涌水量8~30m3/h·m左右,渭河南岸部分漫滩与一级阶地处单位涌水量大于30m3/h·m;黄土塬区黄土含水层渗透性差,富水性明显变弱,单位涌水量0.76-1.04m3/h·m。
潜水多为重碳酸钙型水,矿化度0.2~3g/l,局部大于3 g/l。
渭河、灞河、泾河漫滩承压水富水性较好,单位涌水量8~30m3/h·m,草滩附近单位涌水量大于30m3/h·m;二级阶地及塬区富水性变弱,东南部鸣犊镇单位涌水量小于1m3/h·m。
陕西省恒温层深度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估算

根据自然地理%地质条件所形成的南北差异% 水文地质的分带性特点"将全省划分为陕北黄土高 原%关中盆地和陕南秦巴山地 2 个水文地质区!
第 / 卷!第 2 期 "#$% 年 #/ 月
中!国!地!质!调!查
!"#$#!%&'$()*+", #-&.%/'
a@I1/!P@12 ACF1"#$%
)@J( $#1$%2.. We1QR)Q)(1"#$%1#21$$ 引用格式( 周阳"张卉"江星辰"等1陕西省恒温层深度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估算& A' 1中国地质调查""#$%"/#2$ ( .$ 0./1
+."+
中!国!地!质!调!查
"#$% 年
风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 降水稀少* 夏季温暖潮 湿"降水量大! 全省由南至北随纬度增加分为 2 个 气候带( 陕南亚热带"湿润%半湿润* 关中暖温带" 湿润%半湿润* 陕北温带%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 年平 均 气 温 为 &1% =$&1- t" 年 平 均 降 水 量 为 /-/1, ++"气温和降水分布均由南向北递减!
陕北黄土高原区普遍为上覆黄土及沙层孔隙 潜水与下伏碎屑岩孔隙%裂隙承压水的双层叠置" 仅在北山 一 带 有 碳 酸 盐 岩 类 裂 隙 溶 洞 水 的 分 布! 全区富水性弱"仅在构造条件优越的西部白垩系厚 层较疏松砂岩区富水性较好!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规范和加强地热能建筑供热系统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规范和加强地热能建筑供热系统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20.03.10•【字号】陕建发〔2020〕59号•【施行日期】2020.03.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能源及能源工业综合规定正文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规范和加强地热能建筑供热系统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陕建发〔2020〕59号各设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管理执法局,杨凌示范区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城市管理执法局,西咸新区规划与住房城乡建设局、城市管理与交通运输局,韩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神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管理执法局,府谷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中城镇地区清洁取暖专项行动方案》(陕政办发〔2019〕29号)和省厅《关于发展地热能供热的实施意见》(陕建发〔2018〕2号)等文件精神,规范和加强地热能建筑供热系统建设管理工作,促进地热能供热健康发展,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进一步加强地热能供热的统筹指导(一)要把推进地热能建筑供热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节能减排、治污减霾的有效途径,坚持政策引导、市场主导、因地制宜、技术多元、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
力争到2021年底前,关中地区城镇新增地热能供热面积2200万平方米,占新建建筑供热的比例达到20%以上。
(二)在热电联产覆盖不到的区域优先发展地热能供暖,采用多能组合供热的技术方法开发利用地热能,进一步提升地热能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
(三)地热能建筑供热方式选择,应与各市(区)政府(管委会)制定的本行政区城镇区域清洁取暖规划、地热能供暖发展规划及工作方案相衔接。
二、进一步加强地热能建筑供热的组织策划(一)采用地热能供热的新建建筑,应预留供热设备用房、电源、用水、管网等配套设施和取热井用地。
(二)具备条件的新建居住建筑及办公、教学、医院、宾馆、写字楼、场馆、便民中心等公共建筑,应全面推广地热能供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
SHAANXI GEOLOGICAL
NEWS
陕西省大中型城市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项目成果及规划
文/刘建强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以公益性地质基金项目开展了全省十一个地级以上城市(西安市、咸阳市、渭南市、宝鸡市、杨凌示范区、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铜川市、延安市、榆林市)及其远期规划区的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工作。
该项目从2013年8月开始,目前已完成全部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以下方面:
◎查明了研究区200米以浅地层岩性特征,对与浅层地热能开发有关的地质环境特征进行了分析。
◎根据实验室测试、现场热响应试验,首次系统查明了研究区200以浅岩土体热物性,定量化给出了不同地层、岩性的热导率、比热容热学参数和;通过施加不同功率热、冷负荷来研究不同地层和岩性组合的热响应特征,定量化给出各分区的传热系数。
◎查明了区内的浅层地温场,划分出了研究区的变温度、恒温带和增温带,分析了一个自然年的地温变化规律。
◎综合分析区内水文地质条件,获取了地下水位埋深、单位涌水量、回灌率、渗透系数、水质等重要参数,评价了含水层回灌性能、地下水结垢性和腐蚀性,为地下水地源热泵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研究区地下水地源热泵、地埋管地源热泵开发利用适宜性按照适宜、较适宜和不适宜进行了三级划分。
地下水和地埋管地源热泵在关中5地市、汉中市均以适宜为主;商洛市、安康市地下水地源热泵在河谷区适宜--较适宜,地埋管地源热泵较适宜为主;陕北3市地埋管地源热泵较适宜为主,地下水地源热泵不适宜。
◎计算了研究区的200米以浅层热容量、换热功率、供暖/制冷潜力,结合现状供暖/制冷需求,进行了潜力分析。
我省11个大中型城市浅层地热能的热容量为1560万亿千焦/℃,冬季换热功率为4430万千瓦(相当于每年冬季的120天节约用电1276亿度),供暖面积为6
亿平方米;夏季换热
榆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使用情况调查
29
功率为7090万千瓦(相当于每年夏季的90天节约用电1531亿度),制冷面积6.9亿平方米。
采用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每年可节省标准煤1644万吨、减少CO 2排放3919万吨、节省环境治理费用74亿元。
◎评价了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研究区浅层地热能资源丰富,潜力大,广泛采用可以减少CO 2、NOx、SO 2、粉尘大量排放,经济效益明显,环境效益显著。
◎编制了研究区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方案,并对开采浅层地热能资源可能引起的地下水水位、水质和地温场等的变化,提出了监测和防治措施建议,并保留关键
地温监测孔,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下一步工作安排:
◎开展陕西省浅层地热能赋存规律及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2017年拟以公益性地质基金的形式,批准实施“陕西省浅层地热能赋存规律及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 该项目是在 “陕西省大中型城市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开展的进一步研究;旨在对我省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资源关键性技术进行研究(地下水地源热泵回灌效率提高、地埋管地源热泵换热孔合理间距等),对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模拟研究,科学高效的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资源;对陕西省浅层地热能赋存规律进行研究(地温场变化规律、不同岩性导
热系数分布规律),为我省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工作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与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西北有色地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三家单位事企合作,在西北有色地质研究所院内共建陕西省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研究推广示范基地,本次建设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示范基地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示范浅层地热能资源节能、环保、绿色、可再生的特性,全面系统监测指导科学运行,深入分析获得的实时监测数据,研究系统运行过程中对周边地温场的影响程度及周边地温场恢复的周期,为指导同类地区浅层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模板,同时为研究浅层地热能资源提供数据支持。
该项目目前设计正在编写中,预计在2017年8月建成投入运行。
作者单位/
省地质调查中心
现场热响应勘探孔施工
机民井调查
水文勘探孔静止水位恢复测量
工作动态
WORK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