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金融风险生成机理分析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查尔斯•金德尔伯格(Charles Kindleberger) (太阳黑子理论——区别于周期论)
主要观点
▪ 私人信用创造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和其 他贷款人,他们的内在特性(有限理性) 将使他们自己不得不经历周期性危机和破 产浪潮,金融中介的困境被传递到经济的 各个组成部分。
▪ 借款企业的分类 1.避险筹资 2.冒险筹资 3.庞齐筹资
三、金融资产价格波动理论
(一)经济泡沫理论 ▪ 《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经济泡沫是
指在一个连续过程中,一种或一系列资产价格的 突然上升,随着最初的价格上升对远期价格继续 上升的预期,从而吸引新的买者。投机者关心的 是买卖资产获得的收益,而不是资产本身的用途 及其盈利能力。 ▪ 如果价格上升的原因仅仅因为投资者相信明天的 售出价格会更高,而基础经济因素却似乎不对价 格变动产生影响,那么泡沫就存在了。
(三)股价波动理论
1.股价波动性理论分析
▪ 过度投机: ▪ 宏观经济不稳定 ▪ 市场操纵机制的作用 ▪ 交易和市场结构的某些技术性特征的影响:信用
交易、保证金交易、做空交易等
2.代表性理论
▪ 周期性崩溃理论:MIT L. Kreps ▪ 乐队车效应理论(bandwagen effect):
Minsky and Kindleberger
▪ “安全边界”:在银行收取的利息中包含有必要风险报酬 的“边界”,它能给银行提供一种保护。
▪ 银行家对市场环境和竞争结构比企业自身更加熟悉,但银 行家对未来市场状况的把握却不见得比别人做得好
▪ 银行家常常根据企业过去的信用记录来发放贷款
▪ 在经济稳定扩张之际,有风险的项目也不会暴露出问题, 所以,有良好借款记录的借款人越来越多。
1.理性预期经济泡沫模型 ▪ 前提:证券市场有效性
E[Rt It]1r
(1.1)
Rt Pt1 / Pt
(1.2)
E[Pt1 It](1r)Pt
(1.3)
如果此项资产为股票,令dt代表t期所获股息,则:
E[Pt1 It]dt (1r)Pt
Pt
1 1
r
E
Pt
It
Baidu Nhomakorabea
1 1
r
dt
设a 1 ,则: 1 r
Pt a E Pt 1 I t a d t
2.非理性经济泡沫模型
▪ 噪声交易模型 ▪ 理性投资者:知道t期将支付红利的价值 ▪ 噪声投资者:不知道t期将支付红利的价值 ▪ 噪声投资者使得短期市场交易偏离根本平衡,但
在长期中由于学习机制的作用,将转化为理性投 资者。
泡沫经济模型认为短期内股票价格会偏离基本模型 的预测,而在长期中,股票价格趋于收敛。
▪ 囚徒困境(the prisoner’s dilemma):个人的理 性行为导致集体的非理性行为
▪ 代表人:弗里德曼、施瓦茨
▪ 观点:金融动荡的基础在于货币政策,正是货币 政策的失误引发了金融不稳定的产生和积累,结 果使小规模的金融困难演变为剧烈的金融危机。 施瓦茨甚至将没有伴随货币数量显著下降的金融 扰动定义为“伪金融危机”
3)安全边界说(Margins of Safety)
▪ 提出者:克瑞格
主要观点
▪ 分析结论是基于经济繁荣与萧条长波理论的基础 之上的,阐明了西方经济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一种 导致金融危机的内在机制:经济周期波动导致企 业外部金融环境变化,而企业外部金融环境变化 又强化了经济周期的发展变化。
▪ 解释: 1.代际遗忘解释:后代人会忘记前人金融危机的教
训 2.竞争压力解释:
2)货币主义解释
二、不对称信息理论
▪ 1961年施蒂格勒发表了《信息经济学》,首次将 信息问题引入经济领域;1977年他进一步指出, 应当用不完全信息作为前提替代完全信息假设, 修正和扩充传统的市场理论和一般均衡理论。
▪ 信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信息不对称和不对称性 对个人选择和制度安排的影响。
▪ 契约中的当事人拥有的信息量不完全或不一样, 拥有较多信息的是代理人(agent),信息较少 的是委托人(principal)
▪ 信息不对称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 随着对借款人所收取的利率的提高,借款人的违 约可能性增加,这主要是由于:
1.”逆向选择”:风险偏好型借款人将接受贷款人的 出价;风险回避型借款人将退出申请人的队伍。
2.”激励效应”:因为银行不可能全面地对借款人的 行为进行监控,借款人倾向于改变借款用途,投 资于高风险的项目。
三、金融风险的传染性理论
(一)金融风险的传染机制理论
1.接触性传染 ▪ 债权债务关系: ▪ 交易和结算关系:赫塔斯特风险 ▪ 持股关系:主银行制度 2.非接触性传染 ▪ 现代的信用机制建立在公众信心的基础上 ▪ 金融恐慌是一种自促成、自我放大机制
(二)囚徒困境与银行挤提模型
▪ 银行挤提是金融风险传染性的集中表现
金融风险生成机理分析
▪金融风险生成机理 ▪金融风险的演变
▪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的发展
第一节 金融风险内在生成机理
一、金融机构的内在脆弱性理论
▪ 《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金融内在脆 弱性是指私人信贷创造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和 相关贷款者固有的经历周期性危机和破产的倾向。
1.假说的提出 1)“周期”派提出者:凡勃伦 ▪ 主要贡献者:海曼•明斯基(Hyman Minsky)
提高利率并不是银行的最优选择,银行必须花费 成本来甄别风险并进行“信贷配给”
▪ “道德风险”是发生在交易之后的信息不对称, 有三种表现:
1、改变资金用途
2、有能力还款的借款人隐瞒真实收入,不归还银 行借款
3、借款人借入资金后,对借款使用不负责任,致 使资金发生损失(委托——代理问题)
米什金(Frederc Mishkin):所谓金融危机就是 一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变得太严重,以致 于金融市场不能有效地将资源导向那些拥有最高 生产率的项目,而导致金融市场的崩溃。
3.完全预见模型(perfect foresight models)
▪ 哈恩、萨缪尔森 ▪ 在缺乏完整和系列的期货市场——能够扩展到无
限的未来——的条件下,没有任何一种市场力量 能够保证经济泡沫不会破裂。 ▪ 在无限期重复博弈条件下,泡沫会即刻破裂。
经济泡沫被看作是一种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偏离, 预期因素和左右人们行为的信息因素决定了经济泡 沫的形成。
主要观点
▪ 私人信用创造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和其 他贷款人,他们的内在特性(有限理性) 将使他们自己不得不经历周期性危机和破 产浪潮,金融中介的困境被传递到经济的 各个组成部分。
▪ 借款企业的分类 1.避险筹资 2.冒险筹资 3.庞齐筹资
三、金融资产价格波动理论
(一)经济泡沫理论 ▪ 《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经济泡沫是
指在一个连续过程中,一种或一系列资产价格的 突然上升,随着最初的价格上升对远期价格继续 上升的预期,从而吸引新的买者。投机者关心的 是买卖资产获得的收益,而不是资产本身的用途 及其盈利能力。 ▪ 如果价格上升的原因仅仅因为投资者相信明天的 售出价格会更高,而基础经济因素却似乎不对价 格变动产生影响,那么泡沫就存在了。
(三)股价波动理论
1.股价波动性理论分析
▪ 过度投机: ▪ 宏观经济不稳定 ▪ 市场操纵机制的作用 ▪ 交易和市场结构的某些技术性特征的影响:信用
交易、保证金交易、做空交易等
2.代表性理论
▪ 周期性崩溃理论:MIT L. Kreps ▪ 乐队车效应理论(bandwagen effect):
Minsky and Kindleberger
▪ “安全边界”:在银行收取的利息中包含有必要风险报酬 的“边界”,它能给银行提供一种保护。
▪ 银行家对市场环境和竞争结构比企业自身更加熟悉,但银 行家对未来市场状况的把握却不见得比别人做得好
▪ 银行家常常根据企业过去的信用记录来发放贷款
▪ 在经济稳定扩张之际,有风险的项目也不会暴露出问题, 所以,有良好借款记录的借款人越来越多。
1.理性预期经济泡沫模型 ▪ 前提:证券市场有效性
E[Rt It]1r
(1.1)
Rt Pt1 / Pt
(1.2)
E[Pt1 It](1r)Pt
(1.3)
如果此项资产为股票,令dt代表t期所获股息,则:
E[Pt1 It]dt (1r)Pt
Pt
1 1
r
E
Pt
It
Baidu Nhomakorabea
1 1
r
dt
设a 1 ,则: 1 r
Pt a E Pt 1 I t a d t
2.非理性经济泡沫模型
▪ 噪声交易模型 ▪ 理性投资者:知道t期将支付红利的价值 ▪ 噪声投资者:不知道t期将支付红利的价值 ▪ 噪声投资者使得短期市场交易偏离根本平衡,但
在长期中由于学习机制的作用,将转化为理性投 资者。
泡沫经济模型认为短期内股票价格会偏离基本模型 的预测,而在长期中,股票价格趋于收敛。
▪ 囚徒困境(the prisoner’s dilemma):个人的理 性行为导致集体的非理性行为
▪ 代表人:弗里德曼、施瓦茨
▪ 观点:金融动荡的基础在于货币政策,正是货币 政策的失误引发了金融不稳定的产生和积累,结 果使小规模的金融困难演变为剧烈的金融危机。 施瓦茨甚至将没有伴随货币数量显著下降的金融 扰动定义为“伪金融危机”
3)安全边界说(Margins of Safety)
▪ 提出者:克瑞格
主要观点
▪ 分析结论是基于经济繁荣与萧条长波理论的基础 之上的,阐明了西方经济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一种 导致金融危机的内在机制:经济周期波动导致企 业外部金融环境变化,而企业外部金融环境变化 又强化了经济周期的发展变化。
▪ 解释: 1.代际遗忘解释:后代人会忘记前人金融危机的教
训 2.竞争压力解释:
2)货币主义解释
二、不对称信息理论
▪ 1961年施蒂格勒发表了《信息经济学》,首次将 信息问题引入经济领域;1977年他进一步指出, 应当用不完全信息作为前提替代完全信息假设, 修正和扩充传统的市场理论和一般均衡理论。
▪ 信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信息不对称和不对称性 对个人选择和制度安排的影响。
▪ 契约中的当事人拥有的信息量不完全或不一样, 拥有较多信息的是代理人(agent),信息较少 的是委托人(principal)
▪ 信息不对称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 随着对借款人所收取的利率的提高,借款人的违 约可能性增加,这主要是由于:
1.”逆向选择”:风险偏好型借款人将接受贷款人的 出价;风险回避型借款人将退出申请人的队伍。
2.”激励效应”:因为银行不可能全面地对借款人的 行为进行监控,借款人倾向于改变借款用途,投 资于高风险的项目。
三、金融风险的传染性理论
(一)金融风险的传染机制理论
1.接触性传染 ▪ 债权债务关系: ▪ 交易和结算关系:赫塔斯特风险 ▪ 持股关系:主银行制度 2.非接触性传染 ▪ 现代的信用机制建立在公众信心的基础上 ▪ 金融恐慌是一种自促成、自我放大机制
(二)囚徒困境与银行挤提模型
▪ 银行挤提是金融风险传染性的集中表现
金融风险生成机理分析
▪金融风险生成机理 ▪金融风险的演变
▪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的发展
第一节 金融风险内在生成机理
一、金融机构的内在脆弱性理论
▪ 《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金融内在脆 弱性是指私人信贷创造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和 相关贷款者固有的经历周期性危机和破产的倾向。
1.假说的提出 1)“周期”派提出者:凡勃伦 ▪ 主要贡献者:海曼•明斯基(Hyman Minsky)
提高利率并不是银行的最优选择,银行必须花费 成本来甄别风险并进行“信贷配给”
▪ “道德风险”是发生在交易之后的信息不对称, 有三种表现:
1、改变资金用途
2、有能力还款的借款人隐瞒真实收入,不归还银 行借款
3、借款人借入资金后,对借款使用不负责任,致 使资金发生损失(委托——代理问题)
米什金(Frederc Mishkin):所谓金融危机就是 一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变得太严重,以致 于金融市场不能有效地将资源导向那些拥有最高 生产率的项目,而导致金融市场的崩溃。
3.完全预见模型(perfect foresight models)
▪ 哈恩、萨缪尔森 ▪ 在缺乏完整和系列的期货市场——能够扩展到无
限的未来——的条件下,没有任何一种市场力量 能够保证经济泡沫不会破裂。 ▪ 在无限期重复博弈条件下,泡沫会即刻破裂。
经济泡沫被看作是一种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偏离, 预期因素和左右人们行为的信息因素决定了经济泡 沫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