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公式算法大全

合集下载

2018国考行测:数学运算常用公式大全

2018国考行测:数学运算常用公式大全

2018国考行测:数学运算常用公式大全1.整除判定法:熟练掌握常见特殊数的整除判定。

3(9)整除:观察各位数字之和能否被3(9)整除。

当题干中出现“数字和”时,优先考虑3(9)整除。

2.奇偶特性法:当出现了已知和求差、已知差求和,出现明显的偶数倍关系,出现了ax +by=c 的等量关系式,一定要考虑能否使用奇偶特性法。

3.尾数法:选项尾数不同,且运算法则为加、减、乘、乘方运算,优先使用尾数进行判定; 所需计算数据多,计算复杂时考虑尾数判断快速得到答案。

4.裂项相关公式:)11(n (na a m n a a m +-=+) 5.乘方尾数口诀:A m 的尾数:底数A 留个位,指数m 除以4留余数,若余数为0,则m 取4。

6.星期日期问题:平年闰年判定: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大小月:大月31天(1、3、5、7、8、10、12)小月30天(4、6、9、11)2月28天(29天)7.等差数列相关公式:和=平均数×项数=中位数×项数=2项数末项)(首项⨯+; 8.行程问题公式: 等距离平均速度:V V V V V 21212+=多次相遇问题:从两端出发,相遇n 次,共走2n-1个全程。

从一端出发,相遇n 此,共走2n 个全程。

9.几何边端问题相关公式:单边线型植树公式(两头植树):棵树=总长÷间隔+1单边环型植树公式(环型植树):棵树=总长÷间隔单边楼间植树公式(两头不植):棵树=总长÷间隔-1方阵问题:最外层总人数=4×(N -1),相邻两层人数相差8人。

10.三角形三边关系公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11.直角三角形勾股定律: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常用勾股数:(3、4、5);(5、12、13);(6、8、10)。

12.几何面积和体积:长方体的表面积222ab bc ac =++;梯形面积()12S a b h =+梯形;球的表面积224R D ππ==;三角形面积12S ah ∆=;平行四边形面积S ah = ;圆柱的表面积222Rh R ππ=+ 球的体积334136R D ππ==;圆柱的体积2R h π=;椎体的体积Sh 31= 13.几何特性:若将一个图形尺度扩大为N倍,则:对应角度不变;对应周长变为原来的N倍;面积N倍;体积变为原来的3N倍。

行测资料分析必备公式

行测资料分析必备公式

行测资料分析必备公式一、数据分析类公式1.平均值公式平均值=总和÷样本数量在数据分析中,计算平均值是非常常见的操作,可以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2.中位数公式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分为两等分的数值,可以用来表示数据的典型值,对于存在离群值的数据更具有稳定性。

中位数的计算方法有:对于数据量为奇数,中位数就是排序后的中间值;对于数据量为偶数,中位数是排序后中间两个值的平均数。

3.众数公式众数是一组数据中频率出现最高的数值,可以用来表示数据的典型值。

众数可分为单峰众数和多峰众数。

4.极差公式极差表示一组数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距,可以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

极差=最大值-最小值5.百分位数公式百分位数是一组数据中一些百分比位置的值,可以用来描述整体数据的分布情况。

百分位数的计算方法有:对于数据量为n,取第p百分位数,计算公式为(n+1)×p/100。

6.方差公式方差是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性的统计量,可以用来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方差=[(Xi-平均值)^2]÷样本数量7.标准差公式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用于衡量数据的波动性,标准差越大,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

标准差=方差的开方二、比例计算类公式1.百分比公式百分比=(所占数÷总数)×100%在数据比较和分析中,百分比是比较常用的计算方式,可以用来描述数据的相对大小。

2.比例公式比例=(所占数÷总数)×比例基数比例基数可以是任意值,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3.增长率公式增长率=(现在数值-原始数值)÷原始数值×100%增长率是用来比较两个数值之间的增长或减少幅度的指标。

增长率为正数表示增长,为负数表示减少。

三、概率计算类公式1.概率计算公式概率=事件发生数÷总样本空间概率是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指标,其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

2.基本概率公式在等可能的情况下,基本概率可以通过统计总数和事件发生数来计算。

2018国考行测备考技术:资料分析须记公式

2018国考行测备考技术:资料分析须记公式

2018国考行测备考技术:资料分析须记公式咱们一直感觉数学难,其实资料分析也没那么难。

只是咱们没有把握方式算了。

资料分析备考有两个最重要的方面:一、列式能力培育及训练。

二、计算能力培育及计算。

现时期备考资料分析第一要做的确实是记公式。

一、把握大体增加概念和经常使用公式一、一般增加增加量=现期值-基期值增加率=增加量/基期值=现期值/基期值-1基期值=现期值/(1+增加率)增加量=现期值×增加率/(1+增加率)二、隔年增加隔年基期值=现期值/(1+x%)(1+y%)隔年增加率=x%+y%+x%y%3、年均增加年均增加量=(末期值-初期值)/n (n为增加次数,年份作差即可)年均增加率≈(末期值/初期值-1)/n (偏大,选略小)末期值≈初期值(1+n.x%) (偏小,选略大)初期值≈末期值/(1+n.x%) (偏大,选略小)注:当n相同比较年均增加率大小关系的时候,直接比较末期值/初期值即可。

二、A/B型之比重、平均数、倍数还有一种题型是判定比重(平均数)的转变一、比重:假设部份的增加率>整体的增加率,那么现期比重>基期比重,比重上升假设部份的增加率<整体的增加率,那么现期比重<基期比重,比重下降假设部份的增加率= 整体的增加率,那么现期比重= 基期比重,比重不变二、平均数假设总量的增加率>份数的增加率,那么现期平均数>基期平均数,平均数上升假设总量的增加率<份数的增加率,那么现期平均数<基期平均数,平均数下降假设总量的增加率= 份数的增加率,那么现期平均数= 基期平均数,平均数不变三、拉动...增加、奉献率一、拉动增加=部份增加量/整体基期值部份增加量=整体基期值×拉动增加整体基期值=部份增加量/拉动增加二、奉献率=部份增加量/整体增加量部份增加量=整体增加量×拉动增加整体增加量=部份增加量/奉献率大伙儿能够检查下自己公式经历到什么程度了。

2018年公考资料分析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

2018年公考资料分析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

2018年公考资料分析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统计图表知识收集与分析产业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

它大体反映了人类生活需要、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基本反映了有史以来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以及社会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相互关系,是研究国民经济的一种重要方法。

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即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即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即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以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此外,通常说的办“三产”,其内容并不一定都是第三产业,把企事业单位创办的主业之外的营利性的经济实体都称之为“三产”是不确切的。

例如:所办的实体如是养牛场则属于第一产业,如果是工厂、施工队则属于第二产业,如果是商店、招待所、咨询机构、游艺厅等才属于第三产业。

三次产业各年度的比重(%)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第一产业 8.1 6.9 6.2 6.9 5.8 5.2 4.7 4.3 4.0第二产业 52.2 48.7 48.0 46.1 44.1 42.3 40.8 39.1 38.9第三产业 39.7 44.4 45.8 47.0 50.1 52.5 54.5 56.6 57.1第三产业是由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的有关行业组成,它的基本属性决定了第三产业必须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各种配套服务。

在我国,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第三产业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长期处于滞后状态。

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第三产业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其它经济产业一样,也必须遵循客观发展的规律。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需要背诵的全部公式汇总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需要背诵的全部公式汇总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需要背诵的全部公式汇总1单一数据一、求基期值1.已知现期值和增长量:基期值=现期值一增长量2.已知现期值和增长率:基期值=现期值÷(1+增长率)3.已知增长量和增长率:基期值=增长量÷增长率二、求现期值1.已知基期值和增长量:现期值=基期值+增长量2.已知基期值和增长率:现期值=基期值x(1+增长率)3.已知增长量和增长率:现期值=增长量÷增长率x(1+增长率)三、求增长率1.已知基期值和增长量:增长率=增长量÷基期值2.已知基期值和现期值:增长率=(现期值-基期值)÷基期值3.已知增长量和现期值:增长率=增长量÷(现期值-增长量)四、求增长量1.已知现期值和基期值:增长量=现期值-基期值2.已知现期值和增长率:增长量=现期值÷(1+增长率)x增长率3.已知基期值和增长率:增长量=基期值x增长率五、年均公式1.已知初期值和末期值,求年均增长量:年均增长量=(末期值-初期值)÷年份差2.已知初期值和末期值,求年均增长率:六、隔年公式1.已知现期值、现期增长率、基期增长率,求隔年基期值:隔年基期值=现期值÷(1+现期增长率)÷(1+基期增长率)2.已知现期增长率、基期增长率,求隔年增长率:隔年增长率=(1+现期增长率)x(1+基期增长率)-12两数之比一、比重为了简化记忆,我们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不同的量:现期部分(用a表示),现期整体(用b表示),现期部分的增长率(用qa表示),现期整体的增长率(用qb表示)。

1.已知a、b,求现期比重:2.已知a、b、qa、qb,求基期比重:3.已知a、b、qa、qb,求比重的变化量:二、平均数为了简化记忆,我们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不同的量:现期总量(用a表示),现期份数(用b表示),现期总量的增长率(用qa表示),现期份数的增长率(用qb表示)。

1.已知a、b,求现期平均数:2.已知a、b、qa、qb,求基期平均数:3.已知a、b、qa、qb,求平均数的变化量:4.已知a、b、qa、qb,求平均数的变化率:三、倍数为了简化记忆,我们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不同的量:现期A(用a表示),现期B(用b表示),现期A的增长率(用qa表示),现期B的增长率(用qb表示)。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经验:资料分析常考公式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经验:资料分析常考公式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做题速度是关键,往往都不是难度而是速度,那么如何提速呢?现将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经验:资料分析常考公式详情公布如下。

(1)已知2005的量为a,2006年的量比2005年的量增加r%,求2006年的量b。

b=(1+r%)
(2)已知2006的量为b,2006年的量比2005的量增加r%,求2005年的量a。

a= b÷(1+r%)
(3)已知2006的量为b,2006年的量比2005的量增加r%,求2006年比2005年增加多少。

b÷(1+r%)×r%
(4)已知2005的量为a,2006年的量比2005的量减少r%,求2006年的量b。

b= a×(1-r%)
(5)已知2006的量为b,2006年的量比2005的量减少r%,求2005年的量a。

a= b÷(1-r%)
(6)已知2006的量为b,2006年的量比2005的量减少r%,求2006年比2005年减少多少。

b÷(1-r%)×r%
(7)已知2006年的量为b,年平均增长率为r%,求n年后的量a是多少?
a= (1+r%)n
(8)另外,增长率的增长,只要考虑增长率自身相加减,比如已知2004年的量为b,2005年比2004年增长5%,2006年增长率比2005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请问2006年的增长率为多少?
5%+5%=10%
1/2。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公式大全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公式大全
现期比重= ×
先计算 ,然后根据a和b的大小来判断大小
21.某部分现期量为A,增长率为a%,整体现期量为B,增长率为b%
基期比重= ×
先计算 ,然后根据a和b的大小来判断大小
比重比较
22.某部分现期量为A,整体现期量为B
现期比重=
分数打下比较
23.基期比重与现期比重比较:某部分现期量为A,增长率为a%,整体现期量为B,增长率为b%
=
直除法
增长量比较
12.已知现期量与增长率x%
增长量= ×x%
特殊分数法,当 %可以被视为 时,公式可以化简为
增长率计算
13.已知基期量与增长量
增长量=
截位直除法、插值法
14.已知现期量与基期量
增长率=
截位直除法
15.如果基期量为A,经N期变为B,平均增长率为x%
= -1
代入法
增长率比较
16.已知现期量与增长量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计算公式大全
考点
已知条件
计算公式
方法与技巧
基期量计算
1.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
基期量=
截位直除法,特殊分数法
2.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M倍
基期量=
截位直除法
3.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的增长量N
基期量=现期量-N
尾数法、估算法
基期量比较
4.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
比较:基期量=
(1)截位直除法;(2)如果现期量差距较大,增长率相差不大,可直接比较现期量;(3)化同法。
尾数法、估算法
增长量计算
8.已知基期量与现期量
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
尾数法
9.已知基期量与增长率x%
增长量=基期量×x%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整理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整理

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整理比重比较(27)某部分现期量为A ,整体现期量为BBA =现期比重 相当于分数大小比较,同上述做法 (28)基期比重与现期比重比较:某部分现期量为A ,增长率a%,整体现期量为B ,增长率b%)a%1()b%1(+⨯+⨯=B A 基期比重当部分增长率大于整体增长率,则现期比重大于基期比重。

(方法为“看”增长率) 平均数计算 (29)已知N 个量的值,求平均数 Nn n n N++=21平均数凑整法 直接读数类(30)方法:读题做标记,辅助工具(直尺)综合分析题 (31)四项基本原则:题干短原则,不计算原则(时间与材料时间一致),信息易得原则,简单计算原则平均量增长率:,约等于总增长率-份数增长率。

总量增长率>份数增长率,平均量增加; 总量增长率<份数增长率,平均量减少; 总量增长率=份数增长率,平均量不变。

答题注意事项:常识题没开考心里就开始默选1. 言语理解与表达:根据最有把握的空来确定选项,或者肯定能排除的词来排除某选项;还要看词性:动词、褒贬等;注意词语等搭配用法。

2. 判断推理:图形推理:根据题干,在脑中把规律过一遍;逻辑推理:代入法、直推法,必要时打草稿。

类比推理要搞清组成关系和种属关系;还要看词性:动词、褒贬等3. 数学题:做前面五道,其他选C4. 资料分析:资料分析不要用算的思维方式认真读题,确定在题目中的位置;观察题干,节省时间;熟记公式,巧用估算;比重公式和平均数增长率公式很重要综合分析题C选项往里带一下,如果不对,就选D。

5. 稿纸工整,编写题号6. 不确定的画圈,来不及写划勾。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公式汇总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公式汇总

同比增长率本期数:A 上年同期数:B 同比增长率:m%已知:本期数A 和上年同期数B 求:同比增长率m% 公式:%100m%⨯-=BB A 已知:本期数A 和同比增长率m% 求:上年同期数B 公式:%1m A B += 已知:上年同期数B 和同比增长率m% 求:本期数A公式:)m%1(+⨯=B A同比增长量本期数:A 上年同期数:B 同比增长率:m% 同比增长量:X已知:本期数A 和上年同期数B 求:同比增长量X公式:B A X -=已知:本期数A 和同比增长率m% 求:同比增长量X 公式:%m m%1⨯+=A X 已知:上年同期数B 和同比增长量X 求:本期数A公式:X B A +=已知:本期数A 和同比增长量X 求:上年同期数B公式:X A B -=已知:本期数A 和同比增长量X 求:同比增长率m% 公式:%100m%⨯-=XA X 环比增长率本期数:A 上期数:C 环比增长率:n%已知:本期数A 和上期数C 求:环比增长率n%公式:%100n%⨯-=CC A 已知:本期数A 和环比增长率 求:上期数C 公式:n%1+=A C 已知:环比增长率n%和上期数C 求:本期数A公式:)n%1(+⨯=C A环比增长量本期数:A 上期数:C 环比增长率:n% 环比增长量:Y已知:本期数A 和上期数C 求:环比增长量Y公式:D A -=Y已知:本期数A 和环比增长率 求:环比增长量Y 公式:n%n%1⨯+=A Y 已知:上期数C 和环比增长量Y 求:本期数A公式:Y C A +=已知:本期数A 和环比增长量Y 求:上期数C公式:Y A C -=已知:本期数A 和环比增长量Y 求:环比增长率n% 公式:%100n%⨯-=YA Y 跨年份增长假设第n 年某指标为A ,同比增长m%,增速同比增长n 个百分点,则)()(年该指标第n%m 1m%12-n -++÷=A 1-n%-m%1m%12-n n )()(年的增速年相比于第第+⨯+=年均增长量一段时间内某一数据指标平均每年增长的数量。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技巧:数量关系常用公式.doc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技巧:数量关系常用公式.doc

2.等差中项求和: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技巧:数量关系常用公式行测题量多,时间少,难度大。

尤其数量关系的难度会更大。

很多考生在备考阶段会直 接将这个专项放弃,这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

毕竟还是有一些題目是相对比较简单,能够拿 下來的,为此为大家总结了在行测考试过程中常会用到的一些计算公式和技巧,希望在大家 的备考过程中能够冇所帮助。

一、等差数列(-)通项公式:6 =⑷ + 5 T)d = %+(”_ ni)d(二〉求和公式:「普通求和公式:'屮 F+常(三〉爹差数列的性质:oFFcn(n 为奇数〉(n 为偶数)oFFcn二、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Z)求和公式: S” = af_g”) @H1)1-g(三〉等比数列的性质:若有刃+ zw = p+g,则有a n a m = a p a q 三、 其他常用计算公式U 列项公式:1 1 1—= 一— ■・n(n+l) n w + 1 _2_=弹丄)凤”+2) 2 n ”+2丄亠丄-丄)n^n^d) d n n + d2、立方差、和公式:a' -b‘ =(a + Z>X a : -ai + d 2);+b 3 = (d-b)(/+ab+X)oFFcn五、行程冋題六、排列组合(一〉原理1•分类一加法2•分步——乘法(二〉排歹JoFFcn(三)常用方法(四)隔板模型模型环形模型立体模型定义N仝不同元素排成一N个球排成一方法数(五)环形模型(六〉错位重排N取值12345方法数P.v012944计算方法g(N-Dx(D.WoFFcn七、祗率冋題分类题玮征解题方法古典概率%1基本事件的般率相尊%1基本事件有限性°事件A的方法数丄-总的方法数多;欠独立重复事件%1基本事件只有两种结果,要么发生,要么不发生,发生的概率为P,不发生的概率为(1-P)%1求某次实验独立重复n次,则睡A发生m;欠概率-------------- aFFua.八、几何冋題(-)平面几何(二〉立体几何。

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重要公式

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重要公式

单一数据相关计算公式:
现期值相关计算公式:
增长量增长率增长量增长率)(基期值增长量基期值现期值+=+⨯=+=1
现期值题目问法:时间与材料一致,问具体数值为多少。

基期值相关计算公式:
增长率增长量增长率现期值增长量现期值基期值=+==1-
基期值题目问法:时间比材料靠前,问具体数值为多少。

增长量相关计算公式:
增长量=现期值-基期值=基期值×增长率=增长率
现期值+1×增长率 增长量题目问法:有增长含义+带单位的表述。

增长率相关计算公式:
增长量现期值增长量基期值增长量基期值基期值现期值增长率--===
增长率相关问法:有增长含义+不带单位的表述。

两数之比相关计算公式: 现期:B
A (倍数、比重、平均数) 基期:A
B q q ++⨯11B A (倍数、比重、平均数) 增长量:A
B A q q q +-⨯1B A (比重、平均数) 增长率:
B B A q q q +-1(平均数) 两数之比的问法都会涉及到自身概念,比如问倍数就会出现倍数的相关字眼,比重平均数也
是一样,再者问的是哪一个内容就和前面的单一数据一样,例如问增长量就会出现增长的含义+带单位的具体数值,只是在主体中会有两数之比的表述。

2018国考由行测资料分析构成引出的八组核心公式一

2018国考由行测资料分析构成引出的八组核心公式一

2018国考由行测资料分析构成引出的八组核心公式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对于奋斗在公考道路上的各位考生而言,多学习、多借鉴是最高效的备考方法,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跟大家分享,供大家参考。

资料分析一直是行测考试中的提分“重头戏”,特别是零基础的考生在学习这个专项的知识点时,总感觉是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主要原因是资料分析中计算技巧以“速算”“技巧”这些词汇划等号的,但资料分析的另外一块能力:列式能力比较的害怕,也就是根据材料,快速提取数据并列出题干所求的式子的能力。

中公教育专家带领大家从考试中的资料分析构成来重新认识什么是资料分析,以及最后引出我们的八组核心公式。

一、考试中的资料分析是什么?只考虑考试的因素,我们可以将资料分析=材料+数据+计算。

简单解释一下:我们做资料分析题的过程就是从材料当中,快速寻找到与题干中问题相关的数据,根据问题列出式子,讲数据带入,最后结合计算技巧将资料分析的题做出来。

下面我们主要来介绍材料和数据到底在资料分析中扮演者什么角色。

二、材料1、来源:资料分析的材料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这一点也就提示我们考试中的题目图形表格都是非常标准的,所以我们有时候可以借助工具来解题(例:量角器可以度量饼状图中的某部分占整体的比重,直尺可以量)2、分类:资料分析中的材料主要以三种形式,文字(单段、多段)、图形(柱状图、折线图、饼状图等)、表格。

三、数据数据的分类主要有三种:1、按表现形式分:量:有一定计量单位的绝对数(有单位)率:两个相关的数在一定条件下的比值(没有单位)2、按研究内容分:基期:统计中计算指数或者变化情况等动态指标时,作为参照标准的时期。

现期:相对于基期而言的,是与基期相比较的后一时期。

增长量:指现期量较基期量变化的绝对值增长率:是现期量与基期量相比较的增长幅度,等同于增幅,增速,增长速度当然最关键的,也是我们今天介绍的重点是最后一个分类3、按计算的方式分(1)单一数据问题:已知某个统计指标的现期值、基期值、增长量、增长率的一个或者多个,求这个统计指标的现期值、基期值、增长量、增长率问题主要涉及的公式有下面四组:现期值=基期值+增长量=基期值×(1+增长率)中公教育专家希望以上内容的梳理对考生巩固相关知识点有所帮助!中公教育祝各位考生一举成公。

[VIP专享]2018年公考资料分析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

[VIP专享]2018年公考资料分析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

2018年公考资料分析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统计图表知识收集与分析 产业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

它大体反映了人类生活需要、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基本反映了有史以来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以及社会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相互关系,是研究国民经济的一种重要方法。

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即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即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即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以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此外,通常说的办“三产”,其内容并不一定都是第三产业,把企事业单位创办的主业之外的营利性的经济实体都称之为“三产”是不确切的。

例如:所办的实体如是养牛场则属于第一产业,如果是工厂、施工队则属于第二产业,如果是商店、招待所、咨询机构、游艺厅等才属于第三产业。

三次产业各年度的比重(%)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第一产业 8.1 6.9 6.2 6.9 5.8 5.2 4.7 4.3 4.0 第二产业 52.2 48.7 48.0 46.1 44.1 42.3 40.8 39.1 38.9 第三产业 39.7 44.4 45.8 47.0 50.1 52.5 54.5 56.6 57.1 第三产业是由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的有关行业组成,它的基本属性决定了第三产业必须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各种配套服务。

在我国,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第三产业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长期处于滞后状态。

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第三产业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其它经济产业一样,也必须遵循客观发展的规律。

2018国考行测考前必背:资料分析常用公式大盘点

2018国考行测考前必背:资料分析常用公式大盘点

2018国考行测考前必背:资料分析常用公式大盘点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即将到来,贵州中公教育在考前特总结资料分析常用的公式供考生识记,希望能在考试中帮助考生快速答题。

1.增长①同比增长②环比增长③年均增长年均增长量指一段时间内某一数据指标平均每年增长的数量。

如某指标第1年的值为A1,第2年的值为A2,……,第n年的值为An,则年均增长率是指一段时间内某一数据指标平均每年的增长幅度。

如果第1年的为A,第n+1年为B,这n年的年均增长率为,则:考查方式一:已知第m年的数据指标为A,年均增长率为,求第n年的数据指标B。

根据二项展开式可得:。

当年均增长率<10%,且选项间差距较大时,,则:考查方式二:已知第m年的数据指标为A,第n年为B,求年均增长率。

第n年相对于第m 年的增长率为x,且,即。

根据公式②可知,,则有,根据二项展开式可得:。

在题目选项差值比较大的情况下,一般使用公式x>(n-m),即④拉动增长百分数、百分点:考查方式一:“降低(增加)了a%”和“降低(增加)为a%”“降低了a%”即过去为100,现在为100-a,“降低为a%”即过去为100,现在为a;“增加了a%”即过去为100,现在为100+a,“增加为a%”即过去为100,现在为a。

考查方式二:区分“占”、“超”、“为”、“比”“XX占AA 的a%”即AA为100,XX为a,则XX占AA的a%;“XX超AAa%”即AA是100,XX是100+a,则XX超AAa%;“XX为AA 的a%”即AA为100,XX为a,则XX为AA的a%“XX比AA增长了a%”即AA为100,XX为100+a,则XX比AA增长(100+a-100)%=a%。

增长与百分数、百分点:考查方式一:若本年某指标为A,同比增长m%,比上年同期高p 个百分点,则上年该指标同比增长(m-p)%。

考查方式二:已知某指标今年的增长速度为x%,去年的增长速度为y%,则今年增速相对于去年的变化幅度为(x-y)个百分点。

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公式算法大集合.doc

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公式算法大集合.doc

2018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公式
算法大集合
2018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公式算法大集合
就数学方向来说,考生们都普遍注重资料分析,20道题,占据了卷面分数的五分之一,谁都不敢掉以轻心,但是会发现做资料分析,准确率高,计算慢;速度上来了,算的就不准了,这些其实都是一个问题导致的,资料分析的重要公式和对应的算法不够熟悉,接下来华图教育跟大家一起回顾一下:
资料分析整体考察公式围绕着:增长,比重,倍数,平均数进行,我们分开来看一下。

(一)增长相关公式
1.增长率计算:现期值/基期值-1,对应方法:首数法,分子不变,分母取前三位有效数字,根据选项选结果。

2.增长量计算:现期值增长率/(1+增长率),对应方法:特征数字法:百分数转变成分数,进行约分计算;错位加减法:通过加减数字把分式中分子和分母凑相等而进行约分计算。

3.基期值计算:现期值/(1+增长率),对应方法:首数法,特征数字法
4.年均增长量:(末期值-初期值)/年份差
5.年均增长率:,n=年份差,对于方法:二项式展开:百分数的平方到多次方部分近似为0,从而进行约分计算,估算公式
有:年均增长量/初期值;(末期值/初期値-1)/年份差;各年增长率的平均值,均找以上结果的较小的数值为结果。

6.隔年计算:(1+Q1)(1+Q2),Q1,Q2为连续两年的增长率,Q1 Q2的计算,取百分数前两位约分计算。

资料分析五大常用计算法

资料分析五大常用计算法

2018年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题五大常用计算法一、尾数法尾数法主要指通过运算结果的末位数字来确定选项,因此若选项中末尾一位或者几位各不一样,可以通过尾数法判断答案。

在资料分析中常用于和、差的计算,偶尔用于乘积的计算。

尾数可以指结果的最末一位或者几位数字。

1.加法中的尾数法两个数相加,和的尾数是由一个加数的尾数加上另一个加数的尾数得到的。

示例:2452+613=3065,和的尾数5是由一个加数的尾数2再加上另一个加数的尾数3得到的。

2.减法中的尾数法两个数相减,差的尾数是由被减数的尾数减去减数的尾数得到的,当不够减时,要先借位,再相减。

示例:2452-613=1839,差的尾数9是由被减数的尾数2借位后再减去减数的尾数3得到的。

3.乘法中的尾数法两个整数相乘,如果积的所有有效数字都保留,那么积的尾数是由一个乘数的尾数乘以另一个乘数的尾数得到的。

示例:2452×613=1503076,积的尾数6是由一个乘数的尾数2乘以另一个乘数的尾数3得到的。

二、首数法首数法与尾数法类似,是通过运算结果的首位数字或前两、三位数字来确定选项的一种方法。

除适用于选项中首位数字或前几位数字各不一样的情况外,还可用于分数的大小比较,如各分数的分子、分母位数一样,可根据化为小数时的首数大小找出最大和最小的分数。

首数法一般运用于加、减、除法中,在除法运算中最常用。

1.加法中的首数法两个数相加,如果两个数的位数一样,和的首数是由一个加数的首数加上另一个加数的首数得到的,但还要考虑首位后面的数相加后是否能进位;两个数的位数不同时,和的首数与较大的加数一致或者为较大的加数的首数加1。

示例:3288+2216,百位没有进位,和的首数为3+2=5,首数为5;3888+2716,百位有进位,和的首数为3+1+2=6,首数为6。

2.减法中的首数法两个数相减,如果两个数的位数一样,差的首数是被减数的首数减去减数的首数得到的,但还要考虑被减数首位后面的数是否需要借位。

2018国考行测备考:资料分析公式算法大集合

2018国考行测备考:资料分析公式算法大集合

2018国考行测备考:资料分析公式算法大集合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资讯,了解到行测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公共科目之一,从2015年开始,行测实行分级分类考试,分为省级以上和副省及以下两套试卷,跟申论同步。

均为客观性真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从近两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行测考试内容来看,“省级以上”总题量为135道,“副省及以下”总题量130道。

主要差别在数量关系题和资料分析题。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这种考查形式已经基本稳固下来,处于有章可循的状态。

下面,宁夏中公教育整理了公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中中,就数学方向来说,考生们都普遍注重资料分析,20道题,占据了卷面分数的五分之一,谁都不敢掉以轻心,但是会发现做资料分析,准确率高,计算慢;速度上来了,算的就不准了,这些其实都是一个问题导致的,资料分析的重要公式和对应的算法不够熟悉,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跟大家一起回顾一下:资料分析整体考察公式围绕着:增长,比重,倍数,平均数进行,我们分开来看一下。

(一)增长相关公式1.增长率计算:现期值/基期值-1,对应方法:首数法,分子不变,分母取前三位有效数字,根据选项选结果。

2.增长量计算:现期值×增长率/(1+增长率),对应方法:特征数字法:百分数转变成分数,进行约分计算;错位加减法:通过加减数字把分式中分子和分母凑相等而进行约分计算。

3.基期值计算:现期值/(1+增长率),对应方法:首数法,特征数字法4.年均增长量:(末期值-初期值)/年份差5.年均增长率:,n=年份差,对于方法:二项式展开:百分数的平方到多次方部分近似为0,从而进行约分计算,估算公式有:年均增长量/初期值;(末期值/初期値-1)/年份差;各年增长率的平均值,均找以上结果的较小的数值为结果。

6.隔年计算:(1+Q1)(1+Q2),Q1,Q2为连续两年的增长率,Q1×Q2的计算,取百分数前两位约分计算。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比重的计算公式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比重的计算公式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测资料分析:⽐重的计算公式 ⼀、⽐重的含义:表⽰某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百分⽐,结果为百分数的形式。

注意: 1.⽐重的数值范围是0-100%; 2.各部分⽐重之和等于1; 3.关键词:“占”,“其中”; 4.⽐重作差计算⽐重的变化,结果读作百分点; ⼆、⽐重的常考题型 1、基本公式运⽤ 能⼒培养 1.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第⼀产业固定资产投资11007亿元,同⽐增长27.4%;第⼆产业投资162189亿元,增长8.0%;第三产业投资221335亿元,增长11.2%。

问题:2015年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百分之⼏? 2.2015年1-11⽉份,深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81.63亿元,增长2.3%。

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4068.71亿元,增长1.6%;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512.92亿元,增长8.3%。

问题:2015年1-11⽉份,深圳市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重为多少? 3.2015年北京市农村居民⼈均可⽀配收⼊20569元,同⽐增长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

农村居民⼈均可⽀配收⼊中⼯资性收⼊占⽐进⼀步提⾼,由2011年的68.7%提⾼到2015年的75.3%,提⾼了6.6个百分点。

问题:2015年北京市农村居民⼯资性收⼊是多少元? 4.2016年1-2⽉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9052亿元,同⽐增长3%,增速⽐去年全年提⾼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重为23.8%。

问题:2016年1-2⽉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约多少亿元? 5.“⼗⼆五”期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8万亿元、新线投产3.05万公⾥,其中2015年全国铁路投产新线占⽐为31.2%;在2015年全国铁路投产新线中,⾼铁占⽐为34.7%。

问题:2015年,全国铁路投产新线中,⾼铁为多少公⾥? 2、计算基期⽐重 1.已知现期部分及其增长量,现期整体及其增长量,求基期⽐重\ 2.已知现期部分及其增长率,现期整体及其增长率,求基期⽐重\ 能⼒培养 6.2015年孝感市农业机械化总动⼒为260.71万千⽡,⽐上年同期增长3.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公式算法大全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中中,就数学方向来说,考生们都普遍注重资料分析,20道题,占据了卷面分数的五分之一,谁都不敢掉以轻心,但是会发现做资料分析,准确率高,计算慢;速度上来了,算的就不准了,这些其实都是一个问题导致的,资料分析的重要公式和对应的算法不够熟悉,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跟大家一起回顾一下:
资料分析整体考察公式围绕着:增长,比重,倍数,平均数进行,我们分开来看一下。

(一)增长相关公式
1.增长率计算:现期值/基期值-1,对应方法:首数法,分子不变,分母取前三位有效数字,根据选项选结果。

2.增长量计算:现期值×增长率/(1+增长率),对应方法:特征数字法:百分数转变成分数,进行约分计算;错位加减法:通过加减数字把分式中分子和分母凑相等而进行约分计算。

3.基期值计算:现期值/(1+增长率),对应方法:首数法,特征数字法
4.年均增长量:(末期值-初期值)/年份差
5.年均增长率:,n=年份差,对于方法:二项式展开:百分数的平方到多次方部分近似为0,从而进行约分计算,估算公式有:年均增长量/初期值;(末期值/初期値-1)/年份差;各年增长率的平均值,均找以上结果的较小的数值为结果。

6.隔年计算:(1+Q1)(1+Q2),Q1,Q2为连续两年的增长率,Q1×Q2的计算,取百分数前两位约分计算。

(二)比重相关公式
1.基期比重:A=部分量,B=总体量,Qb=总体的增长率,Qa=部分的增长率
对应方法:有效数字法(多数乘除取两位,分子不变,分母取前三位有效数字),错位加减法(精确度高)
2.估算变化百分点:百分点的结果,一定小于|Qa-Qb|的差值,再结合A/B 的分式近似,就可以得到一个答案。

例题:2013年全国GDP总值170125万元,同比增长14.3%,其中第二产业产值为89245万元,同比增长17.8%,则2013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2012年?
A.上升了3.5个百分点
B.下降了3.5个百分点
C.上升了1.5个百分点
D.下降了1.5个百分点
【中公解析】选C。

根据第二产业是部分值,增长率为17.8%大于总体的14.3%,因此
比重是上升,之后我们知道比重变化的百分点的公式最后的式子应该是。

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式子的大小一定小于(x%-y%),所以根据数据,知道比重变化百分点一定小于(17.8%-14.3)=3.5个百分点,因此答案选择C。

(三)平均数相关公式
1.基期平均数:,A=总量,B=份数,Qa=总量增长率,Qb=份数增长率,对应方法:与比重中基期比重计算方法一致;
2.平均数的增长量:,对应方法:有效数字法和错位加减法;
3、平均数的增长率:,对应方法:结合分母小于1还是大于1,再根据分子的结果确定选项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