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二语文(语文版)必修5 学案:第12课 神游物外 Word版含解析[ 高考]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2《神游物外》教案1
《神游物外》教案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庄子及其文和道家思想。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学习《神游物外》的第一章。
一、导入新课大约在公元前369年,“天崩地坼”(李泽厚语)血雨腥风的战国,河南省商丘县东北,当时叫“蒙”的小国,一位思想家带着他的第一声啼哭诞生了,他,就是我国历史上与老子并称的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周。
【知识预设】1.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
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2.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
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
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
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神游物外》。
3.《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鲁迅: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二、初步感知课文学生听课文录音,注意读音和断句。
三、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相关存在的疑难问题(字词)。
四、选三个学生读,随时正音,纠正错误,学生初步理解内容即学生谈本段讲了什么。
五、学生再读课文,简要分析课文。
2020语文版语文必修五第12课神游物外word教学设计
神游物外·精华教案[教学目标]一、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二、在深入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味庄子的哲学思想。
三、在理解、把握原文的基础上,对庄子的哲学思想进行辩证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一、文章中文言词虚词的理解与把握。
二、文章中语句含义的理解与把握。
三、文章中表现的哲学思想的理解与扬弃。
[教学设想]第一课时:梳理语言现象,读懂文章,把握大意。
第二课时:理解文章,把握文中语句含义,思考庄子的哲学思想及表现形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请同学们说出你所知道的出自于《庄子》的成语或是寓言故事是。
(游刃有余、坎井之蛙、目无全牛、涸辙之鲋、薪尽火传等等)2简单介绍庄子及著作。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蒙(一说是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另一说是今安徽蒙城县)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
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我们今天就来一起读三段庄子的文章,分别出自于《逍遥游》《养生主》《秋水》,三段文章都是节选。
二、学习过程1自读课文。
(1)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读准字音。
(2)把不明白意思的词圈画下来。
(3)把文章和注解都认真阅读一遍。
2朗读课文。
(1)读出文句的语气。
(2)读中揣摩文章大意。
3梳理三段文章的重点实词、虚词。
第一段《逍遥游》节选: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大本,树干粗大;臃肿,这里形容树干弯曲、疙里疙瘩;中(zhòng),符合;绳墨,木工用以求直的墨线。
立之涂:通“途”,道路。
众所同去也:拒绝、排斥。
以候敖者:候,窥伺;敖,通“遨”,遨游。
不辟高下:通“避”。
中于机辟:落入。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第一个“树”,树木;第二个“树”,种植。
安所困苦哉:哪里。
第二段《养生主》节选: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宰。
必修五12课《神游物外》学案2
《神游物外》学案第二课时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南冥者,天池也:(2)《齐谐》者,志怪者也:(3)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4)去以六月息者也:(5)覆杯水于坳堂之上:(6)而莫之夭阏者:(7)奚以知其然也:(8)而彼且奚适也:(9)彼且恶乎待哉:(10)之二虫又何知:(11)翱翔蓬蒿之间:(12)以游无穷者:6.翻译下列句子(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3)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4)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7.名句填空。
(1)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2)故夫知效一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3)故曰:至人无己,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1.文章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逍遥游”有什么联系?2.庄子对“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四种人和宋荣子、列子的态度是怎样的?他的理想境界是什么?3.对本文的艺术手法进行鉴赏。
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评论庄子散文的特点说:“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精辟,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1)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
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
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看来荒诞滑稽,却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
(2)借助寓言说理。
《逍遥游》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
【创新设计】高二语文(语文版)必修5 学案:第12课 神游物外 Word版含解析[ 高考]
第12课神游物外学习重点1.记:把握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积累本文及相关的名句。
2.读:在深入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味庄子的哲学思想;在理解、把握原文的基础上,对庄子的哲学思想进行辩证分析。
3.写:学习本文运用寓言故事进行说理的方法,完成片段写作。
4.练:掌握判断句。
一、诵记名言警句文本名句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4.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名言名句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2.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3.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4.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5.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6.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7.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8.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9.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10.真者,精诚之至也。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及背景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
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
他的文章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古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特,寓意深远;他的风格嬉笑怒骂,了无拘囿。
庄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当时各诸侯之间的战争此起彼伏,战祸不断,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流离失所,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庄子反对非正义战争,反对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同时庄子又有自己的社会理想,宁愿辞官归隐,固守贫寒也不愿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
庄子一生中仅仅做过一段蒙地漆园的小官,但不久就离职了。
12 神游物外_教学简案
12 神游物外教 材:语文出版社(高中)语文教学参考(5)单 元:越世高谈,自开户牖板 块:教学简案教学目标1.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2.在深入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味庄子的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1.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2.在深入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味庄子的哲学思想。
教学难点在理解、把握原文的基础上,对庄子的哲学思想进行辩证分析。
教学步骤一、简单介绍庄子及著作。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蒙(一说是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另一说是今安徽蒙城县)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
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我们今天就来一起读三段庄子的文章,分别出自于《逍遥游》《养生主》《秋水》,三段文章都是节选。
二、自读课文。
1.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读准字音。
2.把不明白意思的词圈画下来。
3.把文章和注解都认真阅读一遍。
三、朗读课文。
1.读出文句的语气。
2.读中揣摩文章大意。
四、讲读《逍遥游》节选1.梳理文章的重点实词、虚词、句式。
找出文中的异体字、通假字:(1) 三餐而反.(返)(2) 小知.不及大知.(智)(3) 此小大之辩.也(辨)(4) 而御六气之辩.(变)(5) 而.征一国者(耐)(6) 旬有五日而后反.(又、返)(7) 北冥.有鱼(溟)解释加点词意思:(1)则风斯.在下矣(就)有土斯.有粮。
(就)(2)之.二虫又何知!(这)之.人也,之.德也,将磅礴万物而为一。
(这)(3)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寿命)(4)且适..南冥.也。
(将要;到、往;海)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将近)(5)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拼命追求的样子)[课文上有注释。
] 找出文中出现的宾语前置句:①而莫之夭阏者 ②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③之二虫又何知 ④奚以知其然也 ⑤彼且奚适也 ⑥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⑦彼且恶乎待哉 介宾后置句。
高二语文语文版必修5课时作业:4.12 神游物外 Word版含解析
12神游物外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A.尘埃.(āi)坳.堂(āo)抟.扶摇而上(chuán)B.鲲.鹏(kūn)夭阏.(yān)蓬蒿.(hāo)C.晦朔.(shuò)泠.然(líng)决.起(jué)D.蟪.蛄(huì)榆枋.(fāng)数.数然(shuò)解析:A项,抟.扶摇而上(tuán);B项,夭阏.(è);C项,决.起(xuè)。
答案:D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冥B.复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之为舟C.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D.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解析:A项,徒—徙;B项,复—覆;D项,辨—辩。
答案:C3.选出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B.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C.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D.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解析:A项,古义:真正的颜色;今义:纯正的颜色。
C项,古义:不求名声;今义:没有名声。
D项,古义:四季;今义:春天和秋天。
答案:B4.与“则芥为之舟”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百岁为.春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C.其名为.鲲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解析:“则芥为之舟”中的“为”,作为,当做。
A项,作为,当做;B项,表反问语气;C项,是,叫;D项,替。
答案:A5.下列句中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其翼若垂天之云B.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C.天之苍苍,其正色邪D.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解析:C项为“难道”,其他三项均为代词。
答案:C6.下列句中的“斯”与“则风斯在下矣”的“斯”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斯是陋室B.礼乐不可斯须去追C.有备斯可以无患矣D.何故至于斯解析:“则风斯在下矣”的“斯”是“就”。
C项,就。
A项,这;B项,片刻;D项,此。
语文版语文必修五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神游物外导学案
12神游物外一、学习目标1. 熟读课文,疏通文句,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核心知识)2. 讨论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文中“绝对自由”的思想,鉴赏作品中丰富的想象和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核心知识)二、课文助读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战国时宋国人,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杂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
三、预习题(一)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北冥.( ) 鲲.鹏( ) 抟.扶摇( ) 夭阏.( ) 蜩.( ) 决.起( )舂.粮( ) 斥鷃.( ) 蟪蛄..( ) 泠.然( ) 数.数然( ) 恶.乎待(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北冥有鱼( 通, )(2)小知不及大知( 通, )(3)汤之问棘也是已( 通, )(4)而征一国者( 通, )(5)此小大之辩也( 通, )(6)而御六气之辩( 通, )(7)旬有五日而后反( 通,) ( 通, )3.作者用鲲鹏和蜩鸠的寓言故事想说明什么道理?答:三、预习题(二)1.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在句中的意思。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今义:海洋上的运输。
(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古义:();今义:野生的马。
(3)腹犹果然..古义:();今义:①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②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4)蟪蛄不知春秋..古义:();今义:春天和秋天。
(5)众人..匹之古义:();今义:很多人。
(6)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今义:转折连词,与“可是”相呼应。
(7)神人无功..古义:();今义:无功劳。
2.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到底是什么?这是怎样的境界?哪种人能达到种境界?答:3.请你提出预习中遇到的一两个问题。
语文必修5第12课神游物外学案Word含答案
《神游物外》学案教师版高二语文教研组一、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进而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激发热爱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并提高对古代作品和古人思想的评判能力。
(2)重点掌握“怒、适、之”等文言词语;学习本文借助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道理的艺术特色。
二、课前预习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
宋国蒙(一说是今河南商丘东北,另一说是今安徽蒙城)人。
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
后世往往把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并称为“老庄哲学”。
他的思想收录在《庄子》一书中,分内、外篇,共有53篇,现存仅剩33篇。
三、基础积累(1)正字音北冥(MÍNG)鲲(KŪN)抟扶摇而上(TUÁN)坳(ÀO)蜩(TIÁO)夭阏(YĀO È)抢榆枋(FĀNG)舂米(CHŌNG)小知不及大知(ZHÌ)泠然(LÍNG)朝菌(ZHĀO)蟪蛄(HUÌ)穷发(FĀ)斥鴳(YÀN)恶乎待哉(WŪ)数数然(SHUÒ)鯈鱼(TIÁO)(2)通假字北冥有鱼(“冥”通“溟”,海)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而征一国者(“而”通“能”,能耐)御六气之辩(“辩”通“变”,变化)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3)古今异义野马也,尘埃也(古义:游动的雾气。
今义:一种动物的名称。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海动。
今义:海洋运输。
)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虽然这样,是两个词。
今义:连词,是一个词,用于上半句,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
)众人匹之(古义:一般人。
今义:多数人,大家。
)腹犹果然(古义:很饱的样子。
今义:①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②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蟪蛄不知春秋(古义:四季。
今义:春天和秋天。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2《神游物外》导学案
《神游物外》导学案【学习目标】1、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2、在深入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味庄子的哲学思想。
【学习重难点】1、文章中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与把握。
2、文章中重点语句含义的理解与把握。
预习案一、基础知识1、字音鲲.()抟.()坳.()蜩.()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小知.()斥鴳.()数数.()然泠.()然2.重点词语怒:奋发例:怒而飞,翻译:()斯:则,就例:风斯在下矣,翻译:()夭阏:阻塞例:莫之天阏,翻译:()枪:触、碰例:枪榆枋而止,翻译:()控:投,落下例:控于地而已矣,翻译:()效:显才能例:知效一官,翻译:()比:合例:行比一乡,翻译:()正:本所应有例:乘天地之正,翻译:()恶wū:何例:恶乎待哉,翻译:()3.通假字冥,通例:北冥有鱼培,通例:而后乃今培风辩,通例:御六气之辩知,通例:小知不及大知辩,通例:此小大之辩也而,通例:而征一国有,通;反,通范例;旬有五日而后反4.古今异义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野马也,尘埃也腹犹果然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5.词类活用而后乃今将图南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6.辨析下列句式,并翻译句子。
(1)此小大之辩也(2)《齐谐》者,志怪者也(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4)翱翔(于)蓬蒿之间(5)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6)众人匹(于)之(7)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8)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9)奚以知其然也(10)彼且奚适也7、变式句(1)而莫之夭阏者(夭阏之,)翻译:(2)彼且奚适也(适奚,)翻译:(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翻译:(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翻译:(5)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翻译:(6)之二虫又何知(知何,)翻译:7.虚词之 (1)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3)其翼若垂天之云()(4)鹏之徙于南冥也()。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档:第四单元 第12课神游物外 Word版含答案
第12课神游物外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把握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2.深入阅读,体味庄子的哲学思想。
3.理解、把握原文,对庄子的哲学思想进行辩证分析。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北冥.()(2)鲲.()(3)抟.()(4)夭阏..() (5)蜩.() (6)舂.粮()(7)蟪蛄..() (8)泠.然() (9)濠.梁()答案(1)mínɡ(2)kūn(3)tuán(4)yāo è(5)tiáo (6)chōnɡ(7)huìɡū(8)línɡ(9)háo 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莫之夭阏..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众人匹.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未数数然...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泠然..善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循其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奋发(2)堂上低洼之处(3)阻塞(4)比(5)急切追求的样子(6)轻快的样子(7)原来的话头2.通假字(1)北冥.有鱼:通“______”(2)小知.不及大知:通“______”(3)此小大之辩.也:通“______”(4)而.征一国者:通“______”(5)而御六气之辩.:通“______”答案(1)溟(2)智(3)辨(4)能(5)变3.古今异义(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餐而反,腹犹果然..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众人..匹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穷发.之北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神人无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游动的雾气 野生的马 (2)很饱的样子 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3)寿命短的 农历十二月为29天的年份;节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旧俗在这天祭灶;指果树歇枝、竹子等生长得慢、鱼鲜等产量少的年份 (4)一般人 大家,多数人 (5)旋风。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讲义:第四单元 12 神游物外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时间:12 神游物外◎诗海拾贝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赏析】在这首五言律诗中,诗人抓住“宦游人”对季节变换、景物各异而独有的敏感这一特点来描写,勾画了一幅绚烂明媚的早春图。
颔联和颈联描写了江南早春风光:云蒸霞蔚,梅柳摇曳,春水荡漾,春和景明,黄莺啼唱,一池浮萍生机盎然,凸显出江南春天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特征,给人以美的感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诗人不是静止地去描写,而是通过自己的审美感受,选择具有特征性的景物,摹写春天的气候、景物的变化,精工细腻,准确地表现出那特定的自然景物的优美和神韵。
这种高妙的写景艺术技巧,在初唐诗人中是很杰出的。
尾联和首联照应,抒发“宦游人”的思乡之情,从结构上看浑然一体。
全诗语言洗练,对仗工整。
◎语林撷英1。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2。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逍遥游》)3。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庄子·让王》)4.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庄子·山木》) 5。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庄子·齐物论》)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7。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乎江湖。
(《庄子·大宗师》)◎作者卡片姓名庄子生卒年约前369~前286字号称谓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籍贯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相关材料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
语文版必修5课时作业:第12课 神游物外 Word版含解析.doc
第12课 神游物外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翱.翔(áo) 夭阏.(yú) 坳.堂(ào) 抟.扶摇而上(tuán) B .鲲.鹏(kūn) 齐谐.(xié) 迁徙.(xǐ)决.起而飞(xuè) C .沮.丧(jǔ) 斥(àn) 舂.米(ch ōn ɡ)知.效一官(zhì) D .蓬蒿.(ɡāo)榆枋.(fānɡ) 晦朔.(shuò) 穷发.之北(fà) 答案 B解析 A 项“阏”应读è。
C 项“”应读yàn 。
D 项“蒿”应读hāo 。
2.下列各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故夫知效.一官 效:功效 B .而后乃今培.风 培:培育、培植C .《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记载 D .此小大之辩.也 辩:通“辨”,区别 答案 B解析 培:凭。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虽.然,犹有未树也②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③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④彼且.恶乎待哉 .A.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B.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答案 C解析“虽”均解释为“虽然”。
“且”,③为“况且”,表递进;④为“还”,助词。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B.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C.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D.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答案 B解析A项古义:真正的颜色。
今义:纯正的颜色。
C项古义:不立名。
今义:没有名声。
D项古义:四季。
今义:春天和秋天。
5.下列与“《齐谐》者,志怪者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莫之夭阏者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D.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答案 D解析D项与例句均为判断句。
语文版语文高二同步必修5语文版课件 12神游物外
背景助读
相关知识
知识梳理
庄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当时诸侯之间争战频繁,战祸不断,社会动荡; 人民生活困苦,流离失所,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庄子反对非正义战 争,反对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同时庄子又有自己的社会 理想,宁愿辞官归隐固守贫寒,也不愿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庄子一 生中仅仅做过蒙地漆园的小官,但不久就辞职了。据说楚威王曾让 他做楚国的宰相,但被庄子拒绝了。庄子从自然万物的变化之中找 到了超越悲哀之外的“大道”,他能正确面对自己坎坷清苦的一生,他 的一生是充实的一生。
பைடு நூலகம்tiáo
qiāng qiǎng shuò shǔ
背景助读
相关知识
知识梳理
2.识通假 (1)北冥.有鱼(通“溟”,海) (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4)而.征一国(通“能”,能力) (5)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返回) (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7)汤之问棘也是已.(通“矣”)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借鉴
文白对照
3.有人说:庄子的“逍遥游”太虚幻了,在我们的现实中根本就不能 实现。那么还有什么学习的必要吗?
提示:庄子的“逍遥游”的确是一种理想的人生。我们置身于自然 社会中,不能不受到客观法则的限制,这是必然的痛苦,但庄子告诉 我们安时处顺,则穷通自乐;我们在蝇营狗苟地追求名利时,常会扭 曲本性、迷失自我,庄子告诉我们淡泊名利,则能悠游自得。所以 如果说儒家思想是粮店,是我们立身处世之根本,那么道家思想就 是药店,在我们处于精神困境时,帮我们开出一剂解困的良药。这 也是庄子思想历经千年依然不老的原因。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高二语文神游物外
《神游物外》学案第一模块:认知·探索1.课文探索庄子是先秦时代很具重要性的一位思想家。
他将“道”的观念以寓言的方式表现出来,将他的生命哲学融入寓言中,使后世的人可以追寻。
庄子的“道”衍生出来的理想人格,是逍遥人格。
从老子到庄子,“道”的本体论落实到人生观上,便是“自然”,即打掉生死、有无、彼此、是非的界限,一切顺归自然本性。
庄子认为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保存生命的本然状态,一切人为的都是造作的,都将使之丧失原始的淳朴,为人生带来无穷的困惑。
庄子的“我”是原始的、自然的“我”,而且他认为只有原始的、自然的“我”才是真正的本质自我,只有回归到原始、自然的生命状态,才能祛除来自社会的浑浊,来自仁义道德对生命的污染,追求得到本质自我。
庄子告诉我们要忘掉自己,所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而现实中的我们,更多的却是还未找到自己,又怎么奢谈忘掉?从找到自己到忘掉自己的心灵历程,正是我们每个世间人解脱自己超越自己的必经之路。
这种解脱和超越吸引了多少曾经有所追求而最终又不得不放弃的人。
苏轼文采斐然,一读庄子,慨然而叹:“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这种一见钟情的知音之感,令人感动。
在当今这样一个物质财富高度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读庄子的文章,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方向。
2.领悟导析历来“老庄”并称,实际上两者间是有明显区别的。
老子言“道”,偏于客观,庄子则偏于主观。
老子以“道”概括世界,庄子追求的是个体如何与“道”为一,其思想的核心是如何获得绝对的精神自由。
《逍遥游》(节选)主要讲的是“无用为用”的道理。
惠施对庄子“无用”之说的指责,代表一般的世俗观点。
他们认为庄子的学说整个就像一棵臃肿卷曲的臭椿,一点用处也没有。
庄子的态度是,有用无用看怎样说。
用外在功利的观点看,狸狌有用,但难免“中于机辟,死开网罟”。
大的犛牛不能捕捉老鼠,也是无用,但那是以捕鼠的功利标准强加在犛牛身上。
庄子的意思是,有用无用不能仅从功利的外在标准看。
语文版-语文-高二-语文版必修五备课精选同步学案 第12课神游物外
第12课神游物外第1课时导学与探究1.字音(1)给加点的字注音①鲲.鹏()②抟.()③坳.堂()④夭阏.() ⑤蜩.() ⑥蟪蛄..()⑦斥() ○8蓬蒿.() ○9泠.然()⑩恶.乎() ⑪舂.粮()(2)给多音字注音①邪⎩⎪⎨⎪⎧莫邪.()邪.恶()②且⎩⎪⎨⎪⎧彼且.奚适也()范且.()③识⎩⎪⎨⎪⎧博闻强识.()识.别()2.辨形组词①⎩⎪⎨⎪⎧徒()徙()②⎩⎪⎨⎪⎧朔()塑()溯()③⎩⎪⎨⎪⎧晦()悔()海()④⎩⎪⎨⎪⎧蒿()篙()膏()缟()槁()3.词语释义①坳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莫之夭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晦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以久特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神人无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圣人无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至人无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从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名句填空①野马也,尘埃也,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神游物外学习重点1.记:把握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积累本文及相关的名句。
2.读:在深入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味庄子的哲学思想;在理解、把握原文的基础上,对庄子的哲学思想进行辩证分析。
3.写:学习本文运用寓言故事进行说理的方法,完成片段写作。
4.练:掌握判断句。
一、诵记名言警句文本名句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4.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名言名句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2.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3.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4.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5.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6.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7.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8.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9.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10.真者,精诚之至也。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及背景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
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
他的文章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古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特,寓意深远;他的风格嬉笑怒骂,了无拘囿。
庄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当时各诸侯之间的战争此起彼伏,战祸不断,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流离失所,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庄子反对非正义战争,反对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同时庄子又有自己的社会理想,宁愿辞官归隐,固守贫寒也不愿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
庄子一生中仅仅做过一段蒙地漆园的小官,但不久就离职了。
据说楚威王曾让他做楚国的宰相,但被庄子拒绝了。
庄子从自然万物的变化之中找到了超越悲哀之外的“大道”,他能正确面对自己坎坷清苦的一生,但他的一生却是充实的一生。
2.文学知识《庄子》现存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
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
三、夯实基础知识1.字正音准(先阅读课文,然后借助工具书,完成该题)(1)单音字①北冥.(mín ɡ) ②鲲.(kūn) ③抟.扶摇而上(tuán) ④坳.堂(ào) ⑤蜩.(tiáo) ⑥夭阏.(è) ⑦抢榆枋.(fānɡ) ⑧舂.粮(chōnɡ) ⑨小知.不及大知(zhì) ⑩泠.然(lín ɡ) ⑪朝.菌(zhāo) ⑫蟪.蛄(huì) ⑬穷发.(fà)⑭(yàn)⑮鯈.鱼(tiáo) (2)多音字①中⎩⎨⎧ 中.间(zhōn ɡ)中.举(zhòn ɡ) ②卷⎩⎨⎧试卷.(juàn )卷.曲(juǎn ) (3)辨形组词 ①⎩⎨⎧ 仞(万仞)韧(坚韧)轫(发轫)②⎩⎨⎧ 谐(诙谐)揩(揩油)偕(偕同) ③⎩⎨⎧ 晦(晦朔)诲(教诲)悔(后悔) ④⎩⎨⎧ 坳(坳堂)拗(执拗)呦(呦呦)⑤⎩⎨⎧ 榆(榆枋)渝(忠贞不渝)喻(比喻)⑥⎩⎨⎧ 蒿(蓬蒿)篙(竹篙)槁(枯槁)2.词义理解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奋发;若,好像。
(2)《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
(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负,负载;莫,否定性代词,没有谁、没有什么;图,计划。
(4)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抢,触、碰;控,投、落下。
(5)三餐而反.,腹犹果然..:反,返回;果然,很饱的样子。
(6)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举,全;劝,勤勉、努力;非,非难、责难;沮,沮丧。
(7)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乘,顺应;御,驾驭。
3.识记文言实词和虚词(1)通假字.①北冥.有鱼:通“溟”,海 ②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③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④而.征一国者:通“能”,能力 ⑤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2)一词多义①知⎩⎨⎧ 安知.鱼之乐:知道小知.不及大知:智慧 ②辩⎩⎨⎧而御六气之辩.:变化此小大之辩.也:区别 ③志⎩⎨⎧《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志向博闻强志.:记忆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做标记 ④名⎩⎪⎨⎪⎧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称、名字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立名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命名、起名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说明白隳名.城,杀豪杰:高大的 ⑤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风请息.交以绝游:停止长太息.以掩涕兮:叹息⑥图⎩⎨⎧ 而后乃今将图.南:计划、打算图.穷而匕首见:地图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商讨(3)虚词归纳①之⎩⎪⎨⎪⎧ 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独立性,不译而莫之.夭阏者:代词,它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之.二虫又何知:指示代词,此②于⎩⎪⎨⎪⎧ 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介词,引进动作的处所,到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介词,对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介词,被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比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介词,对四、速读感知课文简介《神游物外》的组成部分。
答:答案 (1)《逍遥游》节选:《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
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
(2)《秋水》节选:课文节选部分记录的是庄子与惠子的一段意趣盎然的哲学对话。
[文白对读]北冥有 鱼,其 名 为鲲。
鲲之大,不知 其几千里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
鲲的大,不知道它有几千也; 化而为鸟,其 名 为鹏。
鹏之背,不知 其几千里也;里;鲲变化为鸟,鸟的名字叫鹏。
鹏的背,不知道它有几千里;怒 而飞,其 翼 若垂 天之 云。
振翅而飞,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错误!⎦⎥⎥⎤中的大鱼。
鹏:传说中的大鸟。
怒而飞:振翅奋飞。
怒,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
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的云。
是鸟也,海运 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 天池也。
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海,——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海运:海动。
古有“六月海动”之说。
海动必有大风,有大风鹏鸟始可借风力而南徙。
天池:大自然造就的水池。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 之言曰: “鹏之徙《齐谐》是记载怪异的事物的书。
《齐谐》中的话说:“当鹏迁往于南冥也, 水击 三千里, 抟 扶摇 而上南海的时候,振翼拍水,水浪远达几千里,它乘着旋风回旋飞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 息 者也。
”上几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才能离开。
”错误!异的事物。
志,记载。
水击:在水面上振翼拍水。
击,拍打。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乘着旋风回旋飞上几万里的高空。
抟,回旋着 ⎦⎥⎥⎤往上飞。
扶摇,旋风。
九,表虚数,不是实指。
去以六月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才能离开。
去,离开。
以,用、凭借。
息,气息,这里指风。
野 马也, 尘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 也。
山野中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
天之苍苍, 其 正 色邪? 其 远而 无所至极天的深蓝色,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邪? 其视 下也,亦 若是则已矣。
且 夫 水之积呢?鹏从高空往下看,也不过这样罢了。
再说如果水的积聚也不厚,则 其负 大舟也无 力。
覆 杯水于坳堂不深厚,那么它负载大船就没有力量。
在堂上低洼的地方倒之上,则 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一杯水,那么只能拿小草作它的船,放上一只杯子就贴地了,水 浅而舟 大也。
风之积 也不厚,则 其 负是水太浅而船太大的缘故。
风的积聚如果不大,那么它承负大 翼也无 力。
巨大的翅膀就没有力量。
错误! 错误!错误!错误!⎦⎥⎥⎤夫:句首发语词。
坳堂:堂上低洼之处。
则芥为之舟:就只能拿芥草给它作舟。
芥,小草。
置:放置。
焉:于此。
胶:粘。
指紧贴着地不能动。
故 九万里, 则风斯在 下矣,而后乃今培风;所以鹏飞上几万里的高空,风就在它的下面,然后才能乘风;背负青天,而莫 之 夭阏者,而后乃今将 图南。
背负青天,没有什么能阻碍它,然后才打算往南飞。
错误!就在下面(负载鹏翼)了。
斯,则、就。
而后乃今培风:然后才能乘风。
而后乃今,然后才开始。
培,凭。
莫之夭阏:没有⎦⎥⎥⎤什么能阻挡它。
夭阏,阻塞。
图南:计划向南飞。
蜩与学鸠 笑之曰:“我决 起而蝉和斑鸠嘲笑鹏说:“我一下子起 飞,抢 榆 枋 而止, 时则 不至,飞,碰到树木就停下来,有时或者还飞不到树的高度,而控于地而已矣,奚 以 之 九万里 而南为?”就落在地上罢了,哪里用得着飞上数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呢?”适莽苍 者, 三餐而反, 腹 犹果然;到郊野去的人,只需准备一天三顿饭回来,肚子还是饱饱的;适百里 者, 宿舂 粮;适千里 者,到百里以外去的人,出发前一宿捣米储食;到千里以外去的人,三 月 聚 粮。
之二 虫 又何 知!出发前三个月即储备干粮。
这两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错误!示反问,相当于“哪里用得着……呢”。
为,句末语气词。
之:到。
南:南行。
适:往。
莽苍:郊野的颜色。
指近郊。
三餐:吃饭的时候取用三次。
这里是说食量很少。
反:后作“返”,返回。
果然:很饱的样子。
宿舂(chōn ɡ)粮:出发前一宿捣米储食。
舂,捣掉谷壳。
⎦⎥⎥⎤三月聚粮:出发前三个月即储备干粮。
之:此,这。
二虫:指蜩与学鸠。
虫,动物的统称。
何知:宾语前置,知何。
小知 不及 大知, 小年 不及 大年。
奚 以小聪明比不上大智慧,寿命短的比不上寿命长的。
凭什么知 其然 也?朝菌不知 晦朔,蟪蛄不知知道它是这样的呢?朝菌不知道一个月的时间变化,蟪蛄不知春 秋, 此 小年也。
楚 之南 有 冥 灵道一年中的时间变化,这是寿命短的。
楚国的南部有冥灵这种者,以五百岁为 春, 五百岁为 秋;上古 有 大椿者,树,以五百年当作春,以五百年当作秋;远古时有一种大椿树,以八千岁为 春, 八千岁为 秋,此 大年也。
而彭祖乃以八千年当作春,以八千年当作秋,这是寿命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