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一新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8年高一新生入学语文检测题——检测题答案

2018年高一新生入学语文检测题——检测题答案

泸西县泸源普通高级中学高一新生入学语文检测题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C项,生下伯服的是褒姒而非来自申国的女子申后。

2.答案D解析:D项,“姬昌(周文王)遵祖宗之法娶的也是羌族女子”于文无据,且文中的“姬昌遵祖宗之法”指的不是“娶羌族女子”。

3.答案B解析:B项,“直接导致王后所生的太子出逃”错,“直接导致”王后所生的太子出逃的是周幽王的“驱逐”,而非王后所生的太子主动“出逃”。

4.答案:B解析:A“展现了一幅底层人民生活的广阔画卷”分析不当,小说主要写到了四孩的生活状况,并未呈现其他底层人们的生活,更谈不上“展开”“画卷”。

C“截然不同”和“缺乏善心”分析不当,大老吴和盲人老五最大的相同点是都有善心,他们并不是截然不同的人物。

D以偏概全,作者在最后写四孩带着水壶去等母亲,一方面表现了四孩的懂事、乖巧和成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他的行为和母亲的行为形成对比,揭示小说的主题。

5.①关心太阳,喜欢太阳。

盲人老五一早出门就感受到了初升太阳的可爱;盲人老五说太阳对谁都仁义。

②性情温和。

大老吴恼四孩笑他们,盲人老五不恼。

③心地善良,心疼四孩。

盲人老五怕四孩在寨子口等自己的母亲等到半夜,所以告诉他他母亲回来的时间是正午。

④眼盲心亮。

他告诉四孩他母亲正午回来时,大老吴狐疑地盯着他,他知道老五瞅着自己。

(答出一个要点给1分,答出两个要点给3分,答出三个要点给5分,给满5分为止。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文以刻画四孩为中心,盲人老五只是个辅助性人物,他在文中的每一次出现都与四孩相关。

只要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顺次挑选出关于盲人老五的部分,就可以回答这一问题。

6.第一问:小说通过写四孩等待外出打工的母亲的故事,刻画了一个年龄不大,却懂事、乖巧、成熟的留守儿童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过早承担繁重家务、孤独寂寞的留守儿童的同情,批判了像四孩母亲一样在孩子成长过程缺位的家长。

(3分)第二问:小说以“年龄”为题是妥当的。

2018年湖南长沙雅礼中学高一新生入学语文分班考试

2018年湖南长沙雅礼中学高一新生入学语文分班考试

2018年雅礼中学高一新生入学分班摸底语文试卷满分: 120 分时间: 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缟素(gǎo) 襁褓(qiǎng) 强聒不舍(guō)B.妖娆(ráo) 佝偻(gōu) 心无旁骛(wù)C.枘凿(ruì) 骈进(pián)鸿鹄之志(hú)D.怫然(fó) 社稷(jì) 成吉思汗(há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A.留滞临驾弥留之际恼羞成怒B.陨落睿智重蹈复辙恪尽职守C.凭吊谀词气吞斗牛无与纶比D.忐忑扶掖化为乌有怒不可遏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3分)A.现在市场上的一些图书,内容和设计都极为媚俗,为老师和家长所不齿..。

B.这些陈规陋习成了禁锢人们精神的枷锁,但它们亵渎..不了人们善良的灵魂。

C.面对苏州园林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独具匠心的假山池沼,回环曲折的廊檐小径,玲珑精致的窗格雕花,游客们不禁肃然起敬....。

D.为了吸引眼球,媒体往往对发言者的原话断章取义....,他们忘了新闻的铁律——“真实”。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A.《蝈蝈与蛐蛐》的作者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夜》的作者是俄国田园诗人叶赛宁,面对美好的大自然,诗人们有唱不完的歌。

B.《陈涉世家》选自《史记》,这部作品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的司马光,鲁迅高度评价这部作品,说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是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他号“饮冰室主人”,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课文告诉我们生活都要敬业与乐业。

D.《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它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文中的唐雎表现出了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精神。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2018新高一入学测试语文

2018新高一入学测试语文

甪直高级中学2018级高一新生入学测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组是()时装、明星、流行歌曲、电子游戏让我们应接不暇,时尚的、通俗的、大众的、流行的文化在我们身边,而高雅的、精英的、经典的文化却与人们日益疏离,渐行渐远。

这是文化的必然,还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偶然?确实让人颇费。

A.汹涌澎湃演绎思悟B.纷至沓来演进思悟C.纷至沓来演绎思量D.汹涌澎湃演进思量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延迟退休政策将在“十三五”期间出台,延迟退休年龄固然可以缓解养老金支出压力,但势必将会导致年轻人就业难。

B.人的生活范围、生活阅历总是有限的,阅读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生活,了解和熟悉我们不曾经历也不可能经历的一些事情。

C.受制于物力、财力等因素,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使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几乎将一生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这方面。

D.我国关于心理健康研究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早在战国时代的《内经》一书中,就有心情因素在人体疾病的预防和发生、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3.下列诗句中,使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B.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C.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D.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去哪儿了”之所以走红一时,________。

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人们在反思中完善,社会在反思中前行,国家在反思中文明。

①更是对心灵能够诗意栖息的企盼②这种反思是对现代文明的呼唤③为的是净化自我,利己达人;今人同样应有“去哪儿了”的反思,从而让灵魂纯净,让文明归位,让社会和谐④是因为它成为人们对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一种反思⑤是对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⑥古人提醒“吾日三省吾身”A.④⑤①②⑥③B.④②⑤①⑥③C.④⑥②⑤①③D.④②①⑤⑥③5.我国有“四大文化名楼”,下列对联与名楼对应的一项是()①祢衡洲上千年恨,崔浩楼头一首诗。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

全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瀑布,湖,海,他们或自信,或浩瀚.,或宁静,虽各有其美,但都是存在形式单一的水。

而作为如水的人生,应该丰富多彩,因此我决定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流淌.完美的如水一生!A.浩瀚.(hàn)B..精.华(jīng)C.糟.粕(cāo)D.流淌.(tǎng)【答案】C【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这是对注音考查。

正确读音为:C 中c āo应为zāo。

【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

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例如本题中的“糟粕”属于形似字考生很容易和(cáo)漕运、(cáo)槽坊混淆。

2.下面句子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三年虽然短暂,却是五味俱全。

在一起的日子最难忘,不在一起的日子更难忘。

曲终时刻没有泪水,只祁愿有朝一日,当我们重新聚首校园时,将那些熟悉的一草一木吻遍。

B.无论他们走到哪里,人们都会对盲孩子这样说:“看,你有一个多么好的影子啊!”C.在那里,从古至尽,沉船的残骸,揭开迷底,重现当年的惨案;有沉沦的古国遗址,诉说着无人知晓的古老文明;有绚丽的珊瑚海和变幻的游鱼。

D.随着教官的一声令下,我们立马齐刷刷地站得笔直。

我们挺胸收腹,昂首而立,身着碧绿的迷彩服,仿佛一棵棵挺立着的小白杨,英资勃发,精神抖擞。

【答案】B【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

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汉字的字形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正确把握字形、不写错别字和工整书写两个方面。

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下册

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下册

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一下册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初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

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

十七世纪西方有人赞美这种造诣的翻译,比为原作的“投胎转世”,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

换句话说,译本对原作应该忠实得以至于读起来不像译本,因为作品在原文里决不会读起来像经过翻译似的。

但是,一国文字和另一国文字之间必然有距离,译者的理解和文风跟原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也不会没有距离,而且译者的体会和他自己的表达能力之间还时常有距离。

从一种文字出发,积寸累尺地渡越那许多距离,安稳到达另一种文字里,这是很艰辛的历程。

一路上颠顿风尘,遭遇风险,不免有所遗失或受些损伤。

因此,译文总有失真和走样的地方,在意义或口吻上违背或不尽贴合原文。

那就是“讹”,西洋谚语所谓“翻译者即反逆者”。

中国古人也说翻译的“翻”等于把绣花纺织品的正面翻过去的“翻”,展开了它的反面。

彻底和全部的“化”是不可实现的理想,某些方面、某种程度的“讹”又是不能避免的毛病,于是“媒”或“诱”产生了新的意义。

精品解析: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Ⅰ卷)(解析版)

精品解析: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Ⅰ卷)(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使用)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入学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知识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正在进行旅行开发论证的千岛湖水下古城,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年以前。

B. 目前,相关部门正在进行广州地铁效应的交通评估,评估结果预计近段时间就会出炉..。

C. 一条条崭新的高速公路上,鳞次栉比....的汽车来来往往,呼啸着穿梭其间。

D. 我凝望着夕阳中的圆明园,那些断壁残垣....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要做到正确理解和使用词语,必须了解词义、词性、词义的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等词语知识,准确判断和使用词语。

A项,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B项,出炉:1.取出炉内烘烤、冶炼的东西。

2.比喻新产生出来。

D项,断壁残垣:形容残败的景象。

这三项词语使用正确,符合语境。

C项,鳞次栉比:意思是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不能修饰“汽车”,所以使用错误。

故选C。

【点睛】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结合语境,选出下列语段中加点字音、字形无误..的一项是我们读中国,用祖先钻木的火种,照亮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长河;我们读中国,沿着甲骨文cāng()桑的纹理,驾驭历史的长车纵横阡陌.()……我们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唐诗里,读感恩的中国;我们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chán()娟”的宋词里读思念的中国;我们在炮火连天的硝烟里读怆.()然悲壮的中国……A. 苍mò 婵chuānɡB. 沧bǎi 蝉chuànɡC. 苍bǎi 蝉chuānɡD. 沧mò 婵chuànɡ【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的熟记能力。

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01

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01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28分)1.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法字体的发展顺序为篆、隶、草、楷、行。

其中,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呈扁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下列四幅春联中符合隶书特点的一项是()(3分)2.结合语境,选出下列语段中加点字音、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3分)岁月如歌,走过的路就像那旋律一样,zhǎn()转反复;当岁月悄.()然走远,蓦.()然回首,岁月的时光便如流星般转瞬 jí()逝,斑驳了记忆……A. 碾 qiāo mò即B. 碾 qiǎo mù既C. 辗 qiāo mù既D. 辗 qiǎo mò即3.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热播电影《芳华》中,黄轩所扮演的刘峰从先进标兵到战斗英雄,再到对社会巨变无所适从....的老兵,人生一波三折,令人唏嘘。

B. 我们对生活中所发生的任何一件事情,都应该用自己的头脑冷静地思考,那种听风就是雨.....的做法是万万不可取的。

C.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墨守成规....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更应加大处罚力度。

D.2017年,我国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节能减排多措并举,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间守住了碧水蓝天。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A.玉,全称玉石,是一种美丽的矿石。

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

在古代诗文中,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

如:玉女、亭亭玉立、珠圆玉润等。

B.溯,意思是顺着水流的方向走、顺水而行。

如:出自《诗·秦风·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和《水经注·江水》“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C.牙璋,古代调动军队的符信。

古代皇帝调兵的令牌,共有两块,一凹一凸,皇帝一块,主将一块,用以调兵。

[小初高学习]湖南省桃江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小初高学习]湖南省桃江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桃江一中2018年上学期高一入学考试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元宵节舞鱼龙灯的习俗在我国历史悠久。

在我国古代文献、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中,均可以找到关于鱼灯的记载。

东汉张衡《西京赋》中有关于鱼化龙、龙化鱼的记载,两千多年前,在西汉京都长安,鱼灯、龙灯及鱼龙文艺已盛极一时。

南朝梁元帝萧绎《对灯赋》中也有“本知龙灯应无偶,复讶鱼灯有旧名”,对元宵夜抢眼夺目的龙灯、鱼灯称赞有加。

宋朝词人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中生动再现了通宵达旦舞鱼龙灯的盛况,体现了鱼龙舞在花灯表演中所担负的重要角色。

那么,究竟什么是鱼龙舞呢?鱼龙舞是鱼灯和龙灯混合表演的舞蹈。

鱼龙舞成为古代节日文化重要的表演习俗,源于古人的崇鲤观念。

这一观念可以追溯至六千年前西安半坡仰韶文化出土的彩陶上生动的鱼纹。

人们在从事日常的捕鱼生产中,把有关鲤鱼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加以神化,将鲤鱼视为神鱼加以膜拜,并发展到以鱼为图腾的原始巫术舞蹈。

这种发轫于巫术的舞蹈对后世鱼龙舞的形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元宵节表演的鱼龙舞总给人鱼龙相随,鱼龙混杂的印象。

宋代《埤雅•释鱼》记载:“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

”《本草纲目》称:“鲤为诸鱼之长,形状可爱,能神变,常飞跃江湖。

”清代《辛氏三秦记》记载:“江海大鱼薄集龙门下,数千,不得上。

上则为龙,不上者为鱼,故云曝鲤龙门。

”唐朝大诗人李白专门为鲤鱼跳龙门写了—首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按照民间传说,凡跳过龙门的鲤鱼即可变成龙,即与《西京赋》中“鱼化龙”的说法相吻合;没有跳过龙门的鲤鱼“归来伴凡鱼”。

也有记载显示,“归来伴凡鱼”的既不是原来的鲤鱼,又不是飞过龙门的飞龙,而是在“鱼化龙”中变异而成的鳌鱼。

鳌鱼保持了龙头、龙角、龙须,其身上却布满鱼鳞,保留鱼尾。

这一变异在传说故事中是以鲤鱼“偷吞了海里的龙珠”实现的。

无论是“鱼化龙”,还是“龙化鱼”,均反映了“鱼龙合一”以及它们之间极为特殊的关系。

最新中学18—19学年下学期高一开学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2)

最新中学18—19学年下学期高一开学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2)

延边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考试高一语文试卷试题说明:1、本试卷总分12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试卷共8页。

2、试卷分Ⅰ(阅读题)和Ⅱ(表达题)两部分,共四大题18小题。

3、选择题将答案涂在答题纸的答题卡上,主观试题答案答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

Ⅰ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代的“达人”“达人”作为社会称谓,很早就已经出现。

《左传·昭公七年》记录了鲁国贵族孟僖子推崇“礼”的一段话,其中称孔子为“达人”。

他说:“礼,人之干也。

无礼,无以立。

吾闻将有达者曰孔丘,圣人之后也。

”他追溯了孔子家族的光荣,又引了臧叔纥的话:“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

”臧叔纥认为“达人”的出现和“明德”的理念有一定关系。

他的所谓“圣人”如不当世,其后代必有“达人”的说法,可以说是“达人”称谓比较早的记录。

“达人”虽然不是“圣人”,却和“圣人”有某种颇相亲近的关联。

汉代人说到“达人”的一个典型的例子,见于贾谊撰写的一篇文采特异的文章。

他在《鵩鸟赋》写道:“小智自私兮,贱彼贵我;达人大观兮,物无不可。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则写作:“小知自私兮,贱彼贵我;通人大观兮,物无不可。

”可见,在当时人看来,“达人”和“通人”的意思是大体相近的,都是说通达之士。

“达”就是“通”,是汉代语言文字学常识。

《仪礼·士昏礼》“下达纳采”,郑玄的解释就是“达,通也”。

东汉晚期,“达人”的出现比较密集。

所谓“月旦评”形式与士人阶层对风誉的普遍追求,可能是这一现象的文化背景。

后来在中国民间被看作智慧化身的诸葛亮,就被称作“达人”。

《艺文类聚》卷六四引晋习凿齿《诸葛武侯宅铭》对他有“达人有作,振此颓风”的高度赞美。

汉末作为社会称谓的“达人”,通常的涵义大约是指有地位、有身份、有影响、有名望的人。

一位于天文占相“无不精微”、作卦预卜“其言皆验”的方士管辂,在一位退职返乡的官员王经来访,就他卜筮的可信程度“有疑难之言”时这样说:“君侯,州里达人,何言之鄙!”由王经的身份,可以知道当时“达人”称谓的涵义。

2018级第一学年上学期语文试卷(附参考答案)

2018级第一学年上学期语文试卷(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嗥叫(háo) 兆头(shào) 毛骨悚然(sǒng)B驯服(xún) 吮吸(shǔn)面面相觑(qù)C饿殍(fú) 艾蒿(hāo) 遒( qiú)劲有力D嬉戏(xī) 訇然(hōng ) 自惭形秽( huì)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荡漾预言皱褶B逶迤寒伧腐乱C撕鸣瞄准寂寥D枪堂艳羡苍穹3.下列各句中,比喻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红柳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

B 他唱的歌曲韵味醇厚,像新茶,像陈酒,像大地。

C 红柳的枝叶在灶膛里像闪电一样,转眼就释放完了。

D 远方的几个小岛,在海浪的摇篮中像一个个可怜的宝宝。

4.下列各句中,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它使那些在夜里听到狼叫,白天去察看狼的足迹的人毛骨悚然。

B 《像山那样思考》是一片令人痛心的哲理散文。

C 另外还有六只显然是正在发育的小狼也从柳树丛中跑了出来,它们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嬉戏着搅在一起。

D 海洋、森林、河流等等,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5.词语运用准确的一项是()①住宅的寒伧,墙壁的,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

②她在妇女们所认为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

③原来就是佛来思节夫人,她年轻,美丽动人。

④她梦想那些宽敞的客厅,那里陈设着的木器,珍奇的古玩。

A①黯淡②陶醉③依旧④精巧B①黑暗②沉醉③依然④精美C①黑暗②陶醉③依然④精巧D①黯淡②沉迷③依旧6.朗读“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时,重音处理最妥当的一项是()A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

B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

C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

D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

7.下列作家、作品搭配不当的是()A《象山那样思考》——利奥波德——美国文学家B《荷花淀》——孙犁——当代小说家、散文家C《我的母亲》——老舍——现代作家D《离太阳最近的树》——毕淑敏——当代作家8.指出下面一段话使用的修辞手法()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那有不祥的消息。

[推荐学习]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推荐学习]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桃江一中2018年上学期高一入学考试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元宵节舞鱼龙灯的习俗在我国历史悠久。

在我国古代文献、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中,均可以找到关于鱼灯的记载。

东汉张衡《西京赋》中有关于鱼化龙、龙化鱼的记载,两千多年前,在西汉京都长安,鱼灯、龙灯及鱼龙文艺已盛极一时。

南朝梁元帝萧绎《对灯赋》中也有“本知龙灯应无偶,复讶鱼灯有旧名”,对元宵夜抢眼夺目的龙灯、鱼灯称赞有加。

宋朝词人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中生动再现了通宵达旦舞鱼龙灯的盛况,体现了鱼龙舞在花灯表演中所担负的重要角色。

那么,究竟什么是鱼龙舞呢?鱼龙舞是鱼灯和龙灯混合表演的舞蹈。

鱼龙舞成为古代节日文化重要的表演习俗,源于古人的崇鲤观念。

这一观念可以追溯至六千年前西安半坡仰韶文化出土的彩陶上生动的鱼纹。

人们在从事日常的捕鱼生产中,把有关鲤鱼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加以神化,将鲤鱼视为神鱼加以膜拜,并发展到以鱼为图腾的原始巫术舞蹈。

这种发轫于巫术的舞蹈对后世鱼龙舞的形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元宵节表演的鱼龙舞总给人鱼龙相随,鱼龙混杂的印象。

宋代《埤雅•释鱼》记载:“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

”《本草纲目》称:“鲤为诸鱼之长,形状可爱,能神变,常飞跃江湖。

”清代《辛氏三秦记》记载:“江海大鱼薄集龙门下,数千,不得上。

上则为龙,不上者为鱼,故云曝鲤龙门。

”唐朝大诗人李白专门为鲤鱼跳龙门写了—首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按照民间传说,凡跳过龙门的鲤鱼即可变成龙,即与《西京赋》中“鱼化龙”的说法相吻合;没有跳过龙门的鲤鱼“归来伴凡鱼”。

也有记载显示,“归来伴凡鱼”的既不是原来的鲤鱼,又不是飞过龙门的飞龙,而是在“鱼化龙”中变异而成的鳌鱼。

鳌鱼保持了龙头、龙角、龙须,其身上却布满鱼鳞,保留鱼尾。

这一变异在传说故事中是以鲤鱼“偷吞了海里的龙珠”实现的。

无论是“鱼化龙”,还是“龙化鱼”,均反映了“鱼龙合一”以及它们之间极为特殊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8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交卷时只交答题卷。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60分)
1.请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4分)
()白雪,收获了美丽春天;失去了明mèi()的阳光,收获了jiǎo()失去了皑皑
..
洁的月色;失去了童年的天真,收获了青春的朝.()气。

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就是这样,在失去的同时,收获也随即而来。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4分)
繁花似锦的夏季来临,她牵着我的手慢步在田纳西河的岸边,望着田野、山坡,人们正在田间地头翻土播种。

我们在河边温软的草地上坐下,开始了人生新的课程。

在这里,我明白了大自然施与人类的恩慧,我懂得了阳光雨露如何使树木在大地上茁壮成长起来;我懂得了鸟儿如何筑巢,如何繁衍.,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也懂得了松鼠、鹿等动物如何觅食,如何栖.息。

我了解的事情越多,就越感到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

(l)给下面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2分)
①繁衍.()②栖.()息
(2)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2分)
①应改为。

②应改为。

3.很多汉字都具有强大的组词能力。

有时候,我们把平常毫无关联的两个汉字组合在一起,也能激发出许多意想不到的意趣和联想。

请你从下列汽车品牌中任选一个,望文生义,说说命名者所想表达的意愿。

(4分)
A.捷豹 B.睿翼 C.轩逸 D.雅阁
4.“给力”,毫无疑问是当今最流行的网络热词,在使用过程中它被不断赋予新的意义。

请你根据语境,分别写出例句中“给力”的相应意思。

(3分)
①【例】昨晚的比赛,西班牙队太给力了!
②【例】政府抑制菜价上涨的举措很给力。

③【例】比赛就要开始了,队员们要给力啊!
5.某同学给在外工作的父母写信时,谈到了读书对自己写作的影响。

下面是信的部分内容,请你读后完成①——③题。

(6分)
你们一直喜欢读书,[A]在你们的熏染下,我也越来越喜爱读书了。

我感到,书籍成了我写作的源头活水之一,[B]对我在写作上获益良多。

通过读书,我拓宽了视野,丰富了写作素材,提高了写作水平。

读书让我乐于写作,。

①画线句[A]中,“”一词使用不当,可以改成“”。

②画线句[B]有语病,可修改为:。

(不得改变原意)
③在文末横线处补写一句话,表达出写作对读书
.....的影响。

6.阅读古典名著,回答问题。

(5分)
(1)下列与宋江相关的两个情节是()(2分)
A、三顾茅庐
B、三进大观园
C、三打祝家庄
D、三碗不过冈
E、三败高太尉
F、三英战吕布
G、三入死囚牢
H、桃园三结义
(2)那怪一闻此言,丢了钉耙,唱个大喏道:“那取经人在哪里?累烦你引见引见。

”行者道:“你要见他怎的?”那怪道:“我本是观音菩萨劝善,受了他的戒行,这里持斋把素,教我跟随那取经人往西天拜佛求经,将功折罪,还得正果……今日既是人与他做了徒弟,何不早说取经之事?”
选文中“那怪”指_________,请写出以他为主角的一个故事名称:。

(3分)7.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这是清代爱国名将左宗棠书塾的一副对联。

我们知道,读破万卷,首推名著经典;神交古人,当交心灵品格。

中外名著所礼赞的圣哲先贤,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有许多都值得我们“神交”。

请从下面推荐的4人中任选其一,先填写作品名称及作者,再用一句话概述你愿与之“神交”的理由。

(4分)
贝多芬保尔•柯察金诸葛亮鲁智深
①我选,出自作品《》,作者是
②理由:。

8.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3分)
出土于河南新郑的莲鹤方壶是东周时期青铜礼器的代表器物。

;;
;。

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堪称“国之重宝”。

①壶底还铸有两只卷尾兽,支撑全器的重量
②壶颈两侧有附壁回首的龙形怪兽双耳
③腹部的四角各攀附一条立体飞龙
④方壶通体满饰龙、凤花纹,凝重而不失华丽
⑤壶冠呈双层盛开的莲瓣形,中间平盖上立有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
正确顺序是(只填序号)
9.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

(4分)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①重庆也将欢迎第14个直辖日。

在这历史性的喜庆时刻,大型音乐会《复兴之路》,②在重庆人民大会堂将于6月18日至20日演出。

据介绍,③这次演出的节目大多是以浑厚雄壮的交响乐为主。

届时,④这些节目所展现的宏伟瑰丽的史诗气质必将深深打动,掀起庆祝建党90周年、庆贺直辖的高潮。

(1)第①处搭配不当,应将改为
(2)第②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3)第③处句式杂糅,应改为
(4)第④处成分残缺,应在后添加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5分)
2011年4月,重庆市妇联、大渝网等联合发起了“爱心字典捐赠”活动,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并表达了期盼和祝愿。

“亲爱的小朋友,愿小小的字典能为你开启知识的大门!”一名大学生在认捐的字典上写下了深情的祝愿。

“爱心字典,点亮人生!”一位老人在捐献后留言。

截至目前,捐赠字典的“爱心大接力”仍在传递中。

(1)“爱心字典,点亮人生!”这句话该怎样理解?请简要谈谈。

(2分)
答:
(2)如果你捐了一本字典,请在字典上写一句留言,表达鼓励之意。

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得照抄材料中的留言。

(3分)
答:
11.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请你参加下列节日活动。

(8分)
【走近端午】
(1)请你结合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3分)
它从汨罗江的波涛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每一条河川都回荡着振聋发聩的呐喊,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下面是一位同学根据上述文字撰写的一副对联,在横线上可以补写的词语是。

插艾叶清香缕缕飘九州赛龙舟________传四海
【弘扬传统】
(2)请你探究下面文字所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2分)
现在,在青少年当中,很多人不了解端午,中秋不想回家团圆,对清明的祭奠活动也不以为意,却热衷于过圣诞节等西方节日。

答:
(3)某网站针对第2小题文字中所说的现象,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主题向网友征集公益广告。

请你也设计一条(含有一种修辞手法)。

(3分)
答:
12.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

(10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2),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3)何当共剪西窗烛,。

(《夜雨寄北》)
(4),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5)谈笑有鸿儒,。

(刘禹锡《陋室铭》)
(6)先天下之忧而忧,。

(范仲淹《》)
(7)生活中总会遭遇困境,只要你不气馁,不懈地走下去,就会峰回路转,绝处逢生,达到一个美好的境界,这正如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所说:“,。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6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

(8分)
襄邑道中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13. 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14. 本诗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回答。

(4分)
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7题。

(11分)
水仙
(清)李渔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

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

无此四花,是无命也。

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