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锦城学院桥梁工程课程设计

锦城学院桥梁工程课程设计

1.1 基本设计资料..................................................................................................................................... 1 1.1.1 跨度和桥面宽度..................................................................................................................... 3 第二章 主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3
m0q
1 1 q 0.667 0.336 2 2
m0 r r 1.222
m0q 1 1 q 1 0 .5 2 2
m0 r r -0.222
m0q 1 1 q 0.944 0.333 0.639 2 2
m 0 r r 0
2 2 2 2 2
2
1 号梁的横向影响线
1 11 n
a a
2 n 1 i 1 2 n 1
2 i

1 3 .6 3 .6 0 .6 5 32.4
1 12 n
a a
i 1
2 i

1 3 .6 1 .8 0 .4 5 32.4
1 13 n
4
140
16 10
18
110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1. 引言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程。

本文档将介绍基础工程课程设计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方法,以及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角色和要求。

2. 课程设计目标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通过工程实践,加深对基础工程理论的理解。

•掌握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的基本方法。

•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3. 课程设计内容基础工程课程设计的内容涵盖以下方面:3.1. 选题和规划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在教师指导下选择一个合适的项目或问题作为课程设计的选题。

然后,学生需要进行项目规划,包括确定项目目标、制定项目计划和资源管理等。

3.2. 设计和分析学生需要进行详细的工程设计,包括制定设计方案、进行工程计算和仿真分析等。

学生还需要学习并应用相应的工程设计软件和工具。

3.3. 实施和测试学生按照设计方案进行项目的实施,并进行必要的测试和验证。

学生需要独立或合作完成项目实施过程,并记录实施和测试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问题。

3.4. 结果评估和总结学生需要根据实施和测试的结果,对项目进行评估和总结。

学生需要分析项目的成功与否,并提出改进建议。

4. 课程设计实施方法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

课程设计实施的具体方法如下:4.1. 教师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选择选题、进行项目规划和设计,解答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供必要的实施和测试指导。

4.2. 独立和合作学生可以选择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也可以组成团队进行合作。

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完成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3. 学习资源教师将提供学习资源,包括教材、学习指南、示例设计和工程软件等。

学生需要根据需要,自主学习和应用这些资源。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方法。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方法;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基础工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基础工程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方法。

具体来说,我们将讲解基础工程的定义、分类和功能,以及基础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施工方法。

此外,我们还将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基础工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在讲授法中,我们将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则。

在案例分析法中,我们将引导学生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基础工程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法中,我们将学生进行基础工程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将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我们将选用权威的基础工程教材,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准确的知识。

此外,我们还将准备相关的参考书籍、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

平时表现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进行评估。

作业将根据学生的完成质量和创新性进行评估。

考试将采用选择题和问答题的形式,测试学生对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将紧凑合理,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进度将按照教材的章节进行安排,每个章节安排相应的教学时间。

教学时间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以确保教学内容能够适应学生的学习节奏和兴趣爱好。

教学地点将选择适合教学的环境,如教室或实验室,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实践。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Design of Foundation Engineering设计题目:柱下钢筋混凝土桩基础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一、课程设计基本要求1、课程设计目的利用所学基础工程课程的理论知识,能够独立完成一个较完整的基础设计与计算过程,从而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2、课程设计建议在复习本学期课程理论知识后,收集并阅读相关设计规范和参考书后进行本课程设计任务。

二、课程设计设计资料1、工程设计概况某城市新区拟建一栋15层框架结构的办公楼,其场地位于临街地块居中部位,无其它邻近建筑物,地层层位稳定,场地地质剖面及桩基计算指标见工程地质资料。

试设计柱下独立承台桩基础。

(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3)柱的截面尺寸为:450mm×600mm;(4)承台底面埋深:d=2.0m(也可自行按规范要求选定);(5)根据地质资料以及上部荷载情况,自行选择桩型、桩径和桩长;(6)桩基沉降量容许值:[s]= 200mm或查相关规范确定;(7)桩的类型:预制桩或者灌注桩(自行斟酌设定);(8)沉桩方式:静压或者打入(自行斟酌设定)。

(9)方案要求尽量先选择以粉质粘土为持力层,若不满足要求,再行选择卵石或岩石层作为持力层,并作简要对比说明。

2、荷载情况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至承台顶面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力F=(8300-10n)kN,弯矩M x=(80+2n)kN·m,M y=(750-n)kN。

(其中,M x、M y分别为沿柱截面短边和长边方向作用;n为学生学号最后两位数)。

3、工程地质资料建筑场地土层按其成因、土性特征和物理力学性质的不同,自上而下划分为5层,地质剖面与桩基计算指标见表1,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水位埋深为2.2m。

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本场地地下水无腐蚀性。

三、设计内容及要求(1)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2)确定桩数,桩的平面布置,承台平面尺寸,单桩承载力验算;(3)若必要,进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4)桩基沉降验算;(5)桩身结构设计及验算;(6)承台结构设计及验算;(7)桩及承台施工图设计:包括桩平面布置图、桩身配筋图、承台配筋图、节点详图、钢筋图、钢筋表和必要的施工说明;表1 地质剖面与桩基计算指标四、设计成果及提交(1)计算说明书:计算说明书一律用A4幅面;装订顺序:封面(须注明:《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日期),目录、设计任务书,计算说明书;(2)桩基础施工图:建议图纸采用A3幅面,表达要清楚,施工图(图纸折叠成A4大小)。

大学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大学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大学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大学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并应用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基本原理,熟悉工程结构的设计与计算方法,掌握工程图纸的阅读和绘制技巧,了解工程建设的规范和标准。

在技能目标方面,学生应具备较强的科学计算和工程分析能力,能够运用专业软件进行工程设计和模拟,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应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对工程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意识到工程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基本原理,工程结构的设计与计算方法,工程图纸的阅读和绘制,工程建设的规范和标准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程力学:物体静力学、物体动力学、弹性力学等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2.材料力学: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如拉伸、压缩、剪切、弯曲等破坏形态及强度设计。

3.结构力学:梁、板、壳等常见工程结构的受力分析、内力计算和稳定性分析。

4.工程图纸:建筑图纸、结构图纸的阅读和绘制方法。

5.工程建设规范和标准:了解我国工程建设的基本规范和标准,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混凝土设计规范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工程图纸的阅读和绘制,以及工程建设的规范和标准。

3.实验法:学生进行力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等。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生动展示工程案例和实验现象。

成都锦城学院课程设计字体要求

成都锦城学院课程设计字体要求

成都锦城学院课程设计字体要求
1、课程设计(论文)报告要求用A4纸排版,单面打印,并装订成册,内容包括:
①封面(包括题目、院系、专业班级、学生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起止时间等)②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
③中文摘要(黑体小二,居中,不少于200字)
④目录
⑤正文(设计计算说明书、研究报告、研究论文等)
⑥参考文献
2、课程设计(论文)正文参考字数:2000字
3、封面格式
4、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格式
5、目录格式
①标题“目录”(小二号、黑体、居中)
②章标题(小四号字、黑体、居左)
③节标题(小四号字、宋体)
④页码(小四号字、宋体、居右)
6、正文格式
①页边距:上2.5cm,下2.5cm,左3cm,右2.5cm,页眉1.5cm,页脚1.75cm,左侧装订;
②字体:一级标题,小二号字、黑体、居中;二级,黑体小
三、居左;三级标题,黑体四号;正文文字,小四号字、宋体;
③行距:20磅行距;
④页码:底部居中,五号、黑体;
7、参考文献格式
①标题:“参考文献”,小二,黑体,居中。

②示例:(五号宋体)期刊类:[序号]作者1,作者2,……作者n.文章名.期刊名(版本).出版年,卷次(期次):页次.图书类:[序号]作者1,作者2,……作者n.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页次.周数。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类和功能。

2. 使学生掌握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了解各种施工工艺的优缺点。

3. 帮助学生了解基础工程在土木工程中的重要性,认识到基础工程对整个工程质量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基础工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基础工程案例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评价工程方案的合理性。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工程专业,增强对基础工程学科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强调工程质量和安全意识。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工程实践中注重环境保护。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基础工程学科的入门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功能及施工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年级,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知识,对工程学科有一定的好奇心,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环保意识,使他们在未来的工程实践中能够为我国的基础工程建设做出贡献。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基础工程概念与分类:讲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功能及分类,包括浅基础、深基础、桩基础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 基础工程概述2. 基础工程施工方法:介绍基础工程的常用施工方法,如挖掘、浇筑、打桩等,分析各种施工方法的优缺点。

教材章节:第二章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3. 基础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基础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基础工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基础工程案例解析4. 基础工程质量管理:讲解基础工程质量控制措施,培养学生的工程质量意识。

教材章节:第四章 基础工程质量控制5. 基础工程环境保护:介绍基础工程中的环保措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C 2 8.282 , n b

n . B c / Lc
=
43/3 2
e C 0
0.059
b 1 C 1(b 1) C 2
21 0.161 1.521 × (2 1) 8.282
沉降计算表
i
Zi(m)
zi 2 zi b Bc
i
0.25
承台 x、y 向配筋为
可选配 16 受冲切计算
20@180 钢筋,则 As =5026 mm 2
Fl 2 0 x (bc a 0 y ) 0 y (hc a 0 x )hpfth0
作用在冲切破坏椎体上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冲切力设计值为:
Fl F Qi 4000 0 4000 kN
Ra cfc Aps 0.9fyAs
2 2 = 0.8 14.3 600 / 4 0.9 300 0.005 600 / 4 =3616287N=3
616.3kN ②按经验参数法确定,查表 4-2 得 ,
q s1k 62KPa ; qs 2k 86.4KPa ; qs 3k 15KPa 、 qs 4k 86.4KPa ,查表 4-3,
桩端平面处桩基对土的平均附加压力:
p0 p pc 451.2 206.5 244.7kpa

S a / d 1.8 / 0.6 3

l / d 16 / 0.6 26.7

le / Bc 3 / 3 1 ,由 E S 10 可知 1.2
由此查 《桩基规范》附录 E(内插值法)得到:C 0 0.059 ,C 1 1.521 ,
(6)群桩沉降计算 桩中心距 Sa=1.8m,属于小于 6 倍桩径( 6d 3.6 m)的桩基,可将群桩作 为假想的实体基础计算, 其最终沉降里计算可采用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等效作 用面位于桩端平面, 等效作用面积为桩承台投影面积,等效作用附加应力近似取 承台底平均附加应力, 等效作用面以下的应力分布采用各向同性均质直线变形理 论。 桩端平面至承台底范围内平均压力(地下水位之上混合重度取 20 kN/m3) : 计算矩形桩基中点沉降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题目:基础工程设计专业:土木工程学号: 090350418姓名:唐小东指导老师:张丽丽钢结构工业厂房基础设计计算一、设计题目某钢结构工业厂房二、基本设计资料1. 地勘资料 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根据钻探揭露情况及上述试验统计成果,并结合当地建筑经验,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评价见下表。

2、建议用柱下独立基础,持力层为可塑性粉质粘土。

2. 厂房资料1) 建筑平面图(见附图)2) PKPM 计算后的基础内力组合值(见附文本) 3. 主要材料1) 混凝土:独立基础混凝土为C25,垫层混凝土为C15,砂浆为水泥砂浆M5,条形基础材料为灰土与砖混合材料或墙下条形柔性基础(计算确定),砖为M7.5。

基础埋深均为1.5m 。

2)钢筋:主筋用HRB335,其它用HPB235。

三、基础节点计算6号刚架柱(由轴号1到轴号11,基础节点所受内力相同,故采用相同的基础形式) 1.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基础宽度先不修正)2. 由地勘资料可知,基础埋深m d 5.1=,内摩擦角︒=17φ,可得575.2=d M ,155.5=c M ,395.0=b M ,则KPa C M d M b M f k c m d b a 96.13311155.55.120575.2=⨯+⨯⨯=++=γγ3. 初步确定基础的地面尺寸2)17.1~92.0(5.12096.13369.864.1~1.1)4.1~1.1(m d f F A G a k =⨯-⨯=-⨯=)(γ2)73.0~58.0(5.12096.13341.544.1~1.1)4.1~1.1(m d f F A G a k =⨯-⨯=-⨯=)(γ由于5.1≈bl,厂房跨度为29m ,基础底面面积过小会对厂房结构不利,故采用扩大基础尺寸设计,取m b m l 2,3==,则=⨯==32bl A 62m 由于基础地面宽度为2m ,故可不进行地基承载力计算 3. 承载力验算96.13345.445.1203269.86P =≤=⨯+⨯=+=a m k k f d bl F γKPa 98.6592.222minmax 6/325.106.4345.44P =⨯⨯±=±=W M p k k k k KPa 则75.1602.178.65max =<=a k f p ,092.22min >=k p5.06242.065.12069.865.106.43e =<=⨯⨯+⨯=+=l G F M k k k 故满足要求4. 初步确定基础的高度初步假设基础高度mm H 700=,混凝土保护层厚度mm a s 45=,拟采用C25混凝土,2/27.1mm N f t =,采用HRB335钢筋,2/300mm N f y =,取mm b mm l c c 450,900==,基底净反力95.4523.92minj max j 6/325.118.55615.110-=⨯⨯±=±=W M bl F p KPa 5.柱边冲切验算mm h 655457000=-=[]kN A P j j 63.20655.0-225.0-1-2655.0-45.0-5.195.45F 2max 1=⨯⨯=⨯=)()(kN N h a f o m t 63.20k 44.643655.0)655.045.0(1027.117.07.03hp >=⨯+⨯⨯⨯=β 满足要求台阶冲切验算mm h 255453000=-=[]kN A P j j 79.30255.0-6.0-1-2255.0-9.0-5.195.45F 2max 1=⨯⨯=⨯=)()(kN kN h a f o m t 79.302.471155.0)155.03.1(1027.117.07.03hp >=⨯+⨯⨯⨯⨯=β 满足要求 6.基础配筋计算由剖切截面I —I ,可得34.26P jI =KPa ,则m kN b b l l P P c c jI j .68.29)45.022()9.03)(63.2695.45(481)2())((481M 22max I =+⨯-+=+-+=截面II II —m kN l l b b P P c c j j .68.12)9.032()45.02)(23.995.45(481)2())((481M 22min max II =+⨯--=+-+=则26s183.1676553009.01068.299.0A mm h f M o y I =⨯⨯⨯==26s27.716553009.01068.129.0A mm h f M o y II =⨯⨯⨯==选配B 10@200,实际配筋面积为2s 5.392mm A = 抗风柱基础计算由资料可知B 、C 、D 轴的抗风柱所受荷载较小,且轴力大小相差不大,故采用C 轴轴力值进行计算,同时将轴力扩大40%后计算。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概述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概述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概述介绍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是工程类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的重要实践环节之一。

它是将学生在经过一定学习与实践后所掌握的基础工程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活动。

本文档将概述基础工程课程设计的目的、内容、要求和评估方式。

目的基础工程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工程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通过设计实际的工程项目,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并巩固所学的基础工程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内容基础工程课程设计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项目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选择适合的项目进行设计。

项目可以是基于实际工程问题的仿真设计,也可以是基于理论分析的工程设计。

项目的选择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能够充分考察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 研究与分析学生需要对所选项目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包括了解相关背景知识、收集数据、分析问题、确定解决方案等。

通过研究与分析,学生能够对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为后续的设计提供基础。

3. 设计方案学生根据研究与分析的结果,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应包括项目的整体框架、具体的实施步骤和所需资源等。

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充分考虑实际工程问题的要求,制定出可行的设计方案。

4. 实施与测试学生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实施,并进行相应的测试与验证。

实施阶段需要学生动手操作,运用所学的工程技能进行实际操作。

测试与验证阶段则用于检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找出问题并进行改进。

5. 报告与展示学生需要将设计过程、实施过程和测试结果等进行整理和总结,并撰写设计报告。

设计报告要求条理清晰、内容完整,能够充分展示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

此外,学生还需要进行设计成果的展示,包括口头报告、海报展示等形式。

要求基础工程课程设计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独立完成每位学生需要独立完成一份设计项目,从项目选择到最终的报告撰写和展示都需要学生自己完成。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课程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课程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课程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掌握不同类型基础的设计原理和方法;–熟悉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要点。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具备基础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基本能力;–能够正确使用相关软件和工具进行基础工程设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对基础工程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基础工程概述:介绍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分析基础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2.基础设计原理:讲解不同类型基础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包括浅基础和深基础的设计计算,以及地基处理技术。

3.基础施工技术:介绍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要点,分析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基础工程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基础工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5.基础工程软件应用:教授如何使用相关软件和工具进行基础工程设计,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实际工程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基础工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4.实验法:安排实地考察和实验,使学生了解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要点。

5.软件应用演示:通过演示和实操,使学生掌握基础工程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基础工程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1.教学目的《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为了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新版《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及《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条文的应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在讲完有关课程内容后,安排2周的课程设计,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土力学》及《基础工程》知识的能力。

课程设计的任务是,通过进一步的设计训练,使学生熟悉桩基础的设计和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设计普通桥梁桩基础的基本技能;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合理选择桩型、桩长,熟练的进行桩基础的设计计算,并学会利用各种设计资料。

2.教学要求本设计对象为某公路桥梁,该桥梁的上部结构设计已经完成,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完成桥墩基础与地基的设计计算,要求同学按给定的条件完成相关的设计和计算工作。

基本要求如下:1、时间要求:一般为两周;2、任务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给定的设计任务,编写出符合要求的设计说明(计算)书,并绘制必要的施工图。

3、知识和能力要求:在课程设计工作中,能综合应用各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使理论深化,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延伸。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学会依据设计任务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能正确运用工具书,掌握桩基础设计程序,方法和技术规范,提高工程设计计算,理论分析,技术文件编写的能力。

二、设计资料1.工程概况:某公路桥梁设计采用桩(柱)式桥墩,初步拟定尺寸如图1所示。

该桥梁上部结构为n米钢筋混凝土装配式T梁桥,桥面宽7米,两边各0.5米人行道。

该桥墩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为摩擦桩,桩的设计直径d及桩身材料如表1所示,桩底沉渣厚度控制为t =(0.2~0.6)d 。

表1直径(m )材料跨径L (m ) 基桩根数墩柱 桩身 混凝土钢筋①22① 1.30 1.40aC30AHRB335 ②282② 1.40 1.50 ③ 1.50 1.60bC25BHRB400③323④1.601.702地质与水文资料:河面常水位标高为44.50m ,地面(河床)标高40.30m ,一般冲刷线标高39.50m ,最大冲刷线标高为35.50m ,承台顶面标高也为40.30m ,墩顶标高:49.90m 。

基础工程课程教案设计方案

基础工程课程教案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础工程知识和技能,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1. 基础工程概述2. 土力学和地基基础3.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4. 施工工程测量5. 施工管理6. 基础工程实例分析与案例分析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2.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3. 教师讲解、学生提问、班级讨论、个人作业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2.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3. 期末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工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教学安排:本课程安排为每周三节课,每节课为90分钟。

具体教学安排如下:第一周:课程介绍与基础工程概述- 课程介绍- 基础工程概述- 课程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 土力学基本概念- 土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 地基基础设计原则第三周: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的成分和性质-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构造- 混凝土结构设计和应用第四周:施工工程测量- 施工测量的基本原理- 高程测量和平面测量技术- 土建工程测量实践第五周:施工管理- 施工流程和进度管理- 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 施工资料和档案管理第六周:基础工程实例分析与案例分析- 基础工程实例分析- 基础工程案例分析- 学生小组讨论和展示教学资源:1. 教材:《基础工程学》,编著:XXX2. 教学PPT3. 教学案例资料4. 实验设备和仪器1. 课堂讲授2. 小组讨论3. 实验演示4. 网络资源查阅5. 案例分析教学考核与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末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工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教学评价与改进:1. 教师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注重实际操作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3. 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以便进行教学改进。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其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2. 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工程材料和结构设计原理,并能够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了解基础的施工工艺和工程管理方法,理解工程实施的流程和规范。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基础工程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工程设计和计算。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高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的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工程图纸和施工图纸,进行基础的工程测量和施工操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基础工程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培养解决工程问题的合作精神。

3. 培养学生具备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认识到工程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基础工程学科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工程实践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处于年级阶段,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但实践经验不足。

因此,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础工程概述- 工程基本概念- 基础工程的重要性- 基础工程的分类及应用2. 工程材料- 常见工程材料的特点及用途- 材料的选择与合理应用3. 结构设计原理- 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常见结构类型及受力分析- 结构稳定性与强度计算4. 施工工艺与工程管理- 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与方法- 工程质量、安全与环保管理5. 实践案例分析- 常见基础工程案例解析- 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设计- 案例讨论与经验总结教学大纲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基础工程概述第二周:工程材料第三周:结构设计原理(一)第四周:结构设计原理(二)第五周:施工工艺与工程管理第六周:实践案例分析(一)第七周:实践案例分析(二)第八周:复习与总结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组织,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基础工程知识,同时注重实践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2010级1班--stw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2010级1班--stw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课程号(代码):5091152课程类别:实践课学时:一周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二、课程设计题目某工程项目(民用住宅或公共建筑)的某部分基础结构设计。

(可在墙下条基(刚性或柔性)、柱下独基(柔性)、桩基等多个题目中任选1个方向)三、教学目的及要求教学目的:课程设计是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实践环节,通过对某种形式基础结构的全程设计,使学生系统了解进行基础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环节,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基础设计、构造和计算分析等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进行基本的土木工程结构基础设计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1. 掌握基础工程设计的基本流程;2. 掌握基础工程设计的基本计算方法;3. 具备按现行相关要求绘制基础工程结构施工图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要求对一个特定工程项目(民用住宅或公共建筑)的某部分基础进行设计。

具体内容为:1.基础埋置深度确定;2.地基承载力确定;3.地基变形验算;4.基础结构设计计算;5.绘制基础结构施工图,提出设计说明;五、教材《基础工程》刘丽萍等著,中国电力出版社六、主要参考资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6.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8)216号】7. 朱炳寅等编著.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8. 徐长节编著. 《地基基础设计专业技能入门与精通》.机械工业出版社9. 贾莉莉等编著.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10. 曾巧玲, 崔余江, 陈文化等主编. 基础工程[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11. 赵明华. 基础工程[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六、成绩评定最终成果设计计算说明书60%及图纸成绩占20%,平常考勤占20%。

基础工程第四版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第四版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第四版课程设计1. 项目概述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在基础工程第四版教材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基础工程项目。

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将能够掌握基础工程实践技能,并深入了解基础工程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2. 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基础工程建设不断加快。

然而,基础工程建设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和挑战,如土地规划、地质环境、施工技术等方面的挑战。

因此,有必要让学生深入了解基础工程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掌握基础工程实践技能。

3. 项目目标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实现一个简单的基础工程项目,并了解基础工程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具体目标包括:•了解基础工程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掌握基础工程实践技能;•实现一个基础工程项目;•分析基础工程项目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4. 项目内容本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4.1 环境准备1.安装相关软件及工具:如代码编辑器、版本控制软件等;2.下载本课程设计所需文件,包括代码模板、文档模板等。

4.2 需求分析根据所选的基础工程项目,进行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确定项目的目标和范围;2.分析项目的主要任务;3.分析项目的可行性,确定项目进程和时间表;4.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

4.3 设计方案根据需求分析阶段的结果,设计基础工程项目的整体结构和具体实现方案。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项目整体结构设计;2.各个模块的设计方案;3.数据库设计方案(如果需要)。

4.4 项目实现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具体的实现工作。

1.编码工作;2.单元测试;3.集成测试。

4.5 项目总结对整个项目进行总结和分析。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对项目结果进行评估;2.对项目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3.提出改进方案;4.撰写项目总结报告。

5. 项目要求1.本次课程设计需要根据教师要求选择基础工程项目,确定课程设计内容和开发任务;2.项目实现中应当使用至少一种设计模式;3.程序代码需清晰,结构合理,有详细注释;4.应提供完整的用户操作手册和开发文档,需包括详细的需求分析规格说明书、设计方案并解释所使用的设计模式、项目测试计划与方案,最终总结报告。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4、拟定单桩允许承载力
• 按土旳支撑力确实定单桩轴向允许承载力。 • 按设计规范经验公式拟定,按施工措施选
择计算公式: 沉桩(预制桩) 灌注桩 管桩
1. 摩擦桩:
P 1 K
Psu Ppu
2.
(1)打入式:P
1 K
U ili i
A R
3. 式中:[P]—单桩轴向受压允许承载力 ( KN),
设计要点
1、综合分析设计资料: 1)荷载为轴向荷载,所以不考虑桩在水平力 作用下旳基桩内力和位移问题,按桩身材料 进行承载力验算考虑轴向受压即可。 2)根据地质情况,此次设计应选择摩擦桩, 不存在负摩阻力问题。 3)不考虑河水旳冲刷问题 4)属于低承台桩,但因为无水平荷载,不用 考虑承台侧面土旳水平抗力,
(3)承台抗弯及抗剪强度验算
承台应有足够旳厚度及受力钢筋以确保其 抗弯及抗剪切强度。承台在桩反力作用下, 作为双向受弯构件尚无统一验算措施,现以 图4-34,桩基础重力式桥墩为例,阐明常采 用旳承台内力在两个方向上分别进行单向受 力旳近似计算措施。 在拟定承台旳验算截面 后,可根据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按 极限状态设计法进行承台配筋计算或验算截 面抗弯强度。
4. 当荷载组合为附加或临时施工荷载时,允许承载 力
5. 可合适提升;
U—桩旳周长(m),按成孔直径计算;
(li—m承)台;底面或局部冲刷线下列低i层土旳厚度
(τi—KP与a)li相,应按旳表各(土3-层3)与采桩用壁;旳极限摩阻力
σR—桩端处土旳极限承载力(KPa),可查表 3-4;
(2)钻(挖孔)灌注桩:
• 由基桩群(2根以上基桩)与承台构成旳桩 基础叫群桩基础。
• 规范要求:对于摩擦桩群桩基础,桩中心 距不大于6倍桩径时,考虑群桩效应。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基础工程一课一文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基础工程一课一文

《基础工程》一课一文120310103 土木一班余宏展因为专业需要,我们修读了《基础工程》这门课程,就我们了解,它是一门工程学科,专门研究建造在岩土地层上建筑物基础及有关结构物的设计及建造技术的工程学科,在土力学的基础上还涉及到工程地质学、弹性力学、塑形力学、动力学、结构设计和施工等方面。

该《基础工程》课程总共包括8章内容,分别是地基基础的设计原则、浅基础、连续基础、桩基础、基坑工程、地基处理、特殊土地基与地基基础抗震。

在浅基础这一章中,我们清楚了浅基础的类型,按照结构形式可以分为:扩展基础、联合基础、柱下条形基础、柱下交叉条形基础、筏型基础、箱型基础、壳型基础。

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独立基础统称为扩展基础,它的作用是把墙体或柱的荷载侧向扩展到土中,使之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联合基础主要指同列相邻两柱公共的钢筋混凝土基础;将同一方向上若干个柱子的基础连成一体而形成柱下条形基础,它的抗弯刚度较大,具有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如果基础软弱且在两个方向分布不均,需要基础在两个方向都具有一定的刚度来调整不均匀沉降,则可在柱网下沿纵横两向分别设置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从而形成柱下交叉条形基础;当柱下交叉条形基础底面积占建筑物平面面积的比例比较大,或者建筑物在使用上有要求是,可以在建筑物的柱、墙下方做成一块满堂的基础,由于它的底面积比较大,故可减少基础压力,提高基础土的承载力,增强基础的整体性,调整不均匀沉降;箱型基础是由钢筋混凝土的底板、顶板、外墙和内墙组成的有一定高度的整体空间结构,适用于软弱地基土的高层、重型或对不均匀沉降有严格要求的建筑物;壳型基础更好的发挥混凝土抗压性能好的特性,省材料,造价低。

通过桩基础的学习,我们知道它是有桩、土和承台共同组成的基础,可以分为低承台桩基础和高承台桩基础。

按照受力状况的不同可以分为:竖向抗压桩、竖向抗拔桩、水平受荷桩和复合受荷桩;按桩的性状和竖向受力情况,可以分为:端承型桩和摩擦型桩;根据施工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基础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基础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基础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方法。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1)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功能;(2)掌握基础工程的设计原理和方法;(3)熟悉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和管理。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2)具备基础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基本能力;(3)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和工具进行基础工程设计和模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基础工程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学生对工程伦理和职业道德的认识;(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基础工程的功能和作用;3.基础工程的设计原理和方法;4.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和工艺;5.基础工程的管理和。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导论:介绍基础工程的概念、分类和功能,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基础工程设计:讲解基础工程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通过案例进行分析;3.基础工程施工:介绍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和工艺,强调施工注意事项;4.基础工程管理:讲解基础工程的管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工程管理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方法;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3.实验法:安排实地参观或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基础工程施工过程;4.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基础工程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安排实地参观或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基础工程施工过程;5.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获取最新的基础工程资讯和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偏心荷载作用下
N
max min
(Fk Gk) / n Mskyi / yj 2 Mskxi / yi 2
896
=(3000+360)/4±200×0.9/(4×0.92)=840±56 = 784 kN Nmax=896<1.2 R =1338kN,亦满足要求。 由于 Nmin =784kN >0,因此桩不受上拔力。 偏心荷载作用下,最边缘桩承载力满足要求,受力安全。
基础工程 课程设计报告

目: 某多层住宅小区基础工程设计
土木工程系 2014 级土木工程五班
院 (系) :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141110508
任杰
指导教师:
2017 年 5 月 10 日至 2017 年 6 月 5 日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成绩评定 评定等级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指导教师(签名) : 2017 年 6 月 5 日
一、设计题目
某建筑工地桩基础工程设计
二、基本设计资料
1. 工 程 概 况 某建筑工地,拟建高层建筑小区,地基基础采用桩基础,拟建小区面积长 400m,宽 300m。建筑物结构传至柱下端的荷载组合为:荷载标准组合,竖向荷 载 Fk=3000KN,弯矩 Mk=200KN×m,荷载准永久组合,竖向荷载 FQ=2000KN,弯矩 Mk=150KN×m,荷载基本组合,竖向荷载 F=4000KN,弯矩 M=300KN×m。桩径选择 在 0.5~1.2m 之间取值,承台埋深 2m。 2. 地 勘 资 料 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 根据钻探揭露情况及上述试验统计成果,并结合当地建筑经验,地基土物理 力学指标评价见下表,地下水位位于地表以下 5m 处。
指 地 层 可塑粉 质粘土 硬塑粉 质粘土 淤泥 硬塑粉 质粘土 强风化 泥岩 5 4.5 5 4.5 以下均是 标 土层厚度 天然重度 3 r(kN/m ) 18.50 20.00 17 20.00 24.00 承载力 特征值 fak(kPa) 140 160 100 160 250 压缩模 量 EsMPa) 4.4 6.0 2 6.0 内聚力 C(kPa) 11 19 8 19 内摩擦 角φ (°) 17 20 5 20 孔隙比 e 0.7 0.4 0.9 0.4 液性指 数 IL 0.6 0.2 1.1 0.2
Nl
F 4000 1000 kN n 4
1x 1y 0.28
0.2 × 286.5 57.3KPa
所以桩的最终沉降量为 21.46mm。 (7)承台设计: 承台混凝土强度 C30, 采用等厚度承台, 高度为 1m, 地面刚劲保护层厚 0.1m (承 台有效高度 0.9m) ,圆桩直径换算为方桩的边长 0.6×0.8=0.48m,承台上柱的尺 寸定为 0.7m× 0.7m。 受弯计算 单桩净反力(不计承台和承台上土重)的平均值为:
q pk 1400 KPa
则:
u=3.14 0.6=1.885m
AP 0.62 / 4 0.283
Q uk Q sk Q pk u q sik li q pk AP 1.885 * (62 × 3 86.4 × 4.5
15 × 5 3 × 86.4) 0.283 × 1400 2190 KN R a Q uk / 2 2190 / 2 1095 KN
x ax / h 0 0.25 / 0.96 0.28
y ay / h 0 0.25 / 0.9 0.28
0x
0.84 0.84 0.84 0y 1.75 x 0.2 y 0.2 0.28 0.2
柱下矩形承台受冲切承载力为:
2 0 x (bc a 0 y ) 0 y (hc 2 1083kN
Mx
N iyi
2 (0.9 0.7 / 2) 1083 1192kN . m
My
N i xi
2 (0.9 0.7 / 2) 1083 1192kN . m
Asy My 1192 10 6 4905 mm 2 afyh 0 0.9 300 900
桩端进入持力层不得小于 1.2m(两倍桩径) ;承台底面埋深 2.0m。桩顶嵌入承台 不宜小于 50mm,此处取 0.1m。 (2)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a ①根据桩身材料确定,初选 0.5% (当桩身直径为 300-2000mm 时,正截 面配筋率可取 0.2%-0.65%) , c 0.8 ,计算得:
(6)群桩沉降计算 桩中心距 Sa=1.8m,属于小于 6 倍桩径( 6d 3.6 m)的桩基,可将群桩作 为假想的实体基础计算, 其最终沉降里计算可采用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等效作 用面位于桩端平面, 等效作用面积为桩承台投影面积,等效作用附加应力近似取 承台底平均附加应力, 等效作用面以下的应力分布采用各向同性均质直线变形理 论。 桩端平面至承台底范围内平均压力(地下水位之上混合重度取 20 kN/m3) : 计算矩形桩基中点沉降
S e S /
桩端位于地面下 16+2-0.1=17.9m,地下水位-5m。地下水位以下混合重度取 10kN/m3
P (F G) / A 2000 / (3 × 3)
20 × 5 10 × 12.9 451.2kpa
桩端平面处土的自重压力:
PC 18.5 5 10 4.5 (17 10) 5 3.4 10 206.5KPa
桩端平面处桩基对土的平均附加压力:
p0 p pc 451.2 206.5 244.7kpa

S a / d 1.8 / 0.6 3

l / d 16 / 0.6 26.7

le / Bc 3 / 3 1 ,由 E S 10 可知 1.2
由此查 《桩基规范》附录 E(内插值法)得到:C 0 0.059 ,C 1 1.521 ,
2 1.75 2 (0.7 0.5) 1 1.43 103 0.9 10811kN
Fl 4000 kN
故柱对承台的冲切承载力满足要求。 角桩对承载力的冲切验算:
a1 y a1x Nl 1x c 2 1 y c1 hpfth0 2 2
3. 主 要 材 料 1) 混凝土:C30 混凝土 2) 钢筋:主筋用 HRB335,其它选 HPB300。 4. 计 算 方 法 极限状态设计法(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 。 5. 设 计 依 据 与 参 考 资 料 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7-2011) ; 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3) 《基础工程》教材;
承台 x、y 向配筋为
可选配 16 受冲切计算
20@180 钢筋,则 As =5026 mm 2
Fl 2 0 x (bc a 0 y ) 0 y (hc a 0 x )hpfth0
作用在冲切破坏椎体上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冲切力设计值为:
Fl F Qi 4000 0 4000 kN
0.1275 0.6375 0.1114
0.6684
0.0988 0.6916 0.0888 0.7104
桩基沉降计算深度按应力比法确定。 假定取 Zn=6m,Zn 深处的自重应力
C PC Z n 206.5 1 × 10 5 × 14 286.5KPa
Z 4i 0 4 × 0.027 × 244.7 26.43KPa
fak 148 kPa
R R a cfak Ac = 1095 0.07 × 1.97 × 148 1115 KN
(5)桩基承载力验算 ①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Nk
Ra Gk
n
R
Nk
Ra Gk
n
(3000 360) / 4 840 KN R 1115 KN 满足要求。
4) 提供的技术资料; (1)选择桩型、桩材及桩长 由试桩初步选择直径为 600mm、桩长为 l 3+4.5+5+3.5=16m 的钻孔灌注桩, 水下混凝土用 C30 混凝土,钢筋采用 HRB335 ,经查表得 fc =14.3N/mm2 , ft =1.43N/mm2;
fy fy 300N/mm2。初选第四层(硬塑粉质粘土)为持力层,
R R a cfak Ac
Sa/d=1800/600=3、Bc/Lc=3/16.5=0.181 查表得: c 0.07 ; 承台底地基土净面积:
Ac (A nAPS ) / n (3 3 4 0.62 π / 4) / 4 1.97m 2
承台下 1/2 承台宽且不超过 5m 深度范围内各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C 2 8.282 , n b

n . B c / Lc
=
43/3 2
e C 0
0.059
b 1 C 1(b 1) C 2
21 0.161 1.521 × (2 1) 8.282
沉降计算表
i
Zi(m)
zi 2 zi b Bc
i
0.25
zi i
E si
(MPa)
s 4 . e p0 zi i zi 1 i 1
Esi
s(mm)
0 1 2 3 4
0 5 6 7 8
0 3.33 4.00 4.67 5.33
0
6.0 6.0 6.0 6.0 6.0
0 20.47 0.995 0.745 0.605
0 20.47 21.46 22.21 22.81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桩丧失承载能力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桩周土的阻力不足, 桩身发生急剧且量大的竖向位移;或虽位移不急剧增加,但因位移量过大而不适 于继续承载。二是桩身材料强度不够,桩身被压坏或拉坏。因此,桩身承载能力 应分别根据桩身土的阻力和桩身材料强度确定,采用其中最小值。 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取上述两项项计算值的最小者,则取 R a 1095 KN 。 (3)确定桩的数量和平面布置 ①不计算承台上覆土重估算桩的数量,因偏心荷载,桩数初定为 n>μFk/Ra=1.2×3000/1095=3.28 根 取桩数 n=4 根。 ②桩的中心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