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投融资制度的变动与趋势

合集下载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特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特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特点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贸易集团化、金融国际化和区域性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国际资本流动发生了一系列巨大的变化。

具体表现:第一,跨国流动的巨额短期资本同实物经济越来越脱节,变化大大决于实物经济的变化,严重“虚拟化”,具有投机性强、流动性强、破坏性大的特点,因此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这种虚拟资本往往可以用较少的本金控制几十倍、几百倍甚至千倍于己的资金,投向风险高、回报高、周期短的外汇、股票、期货以及衍生工具等市场。

它们抓住某国经济结构中的弱点进行炒作和投机,且其流动不遵循实物经济的逻辑和规律,而主要受各种非理性因素的左右。

因此,表现为资本大规模的无序、不可预测的跨国流动;这种不受实物经济规律约束的虚拟资本的大规模无序流动反过来对实物经济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第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市场地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竞争使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国际并购、重组更加活跃,高潮迭起。

80年代以前,外国直接投资主要通过在东道国新建项目来形成生产能力,进入目标市场。

80年代中期、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跨国投资则主要以兼并和收购方式实现,并一次次掀起并购热潮。

通过同行业并购,跨国公司强强联合,得以优势互补、增强实力,直接借助已有的资源和渠道迅速有效地进入和占领目标市场。

据统计,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并购约占全球并购总额的8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的占20%。

1997年以购并方式实现流动的外国直接投资已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流量的58%,价值高达3420亿美元。

欧元启动后,欧洲资本大市场的形成将迫使欧洲的企业、金融机构大规模合并重组,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第三,资本追求利润和投资安全的双重属性,在跨国流动时表现得更加明显。

外国投资者的决策过程实际上是对投资地的安全和增值可能性进行评估和权衡的过程。

从流向上看,约70%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向发达国家,30%流向发展中国家,且集中在少数社会政治稳定、政策完善宽松、经济发展较快和开放程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如何引进外资以中国为例

发展中国家如何引进外资以中国为例

发展中国家如何引进外资——以中国为例摘要: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国际投资的发展,发展中国家普遍认识到外资对国内经济的积极作用,如何更好地引进外资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研究的课题。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并屡次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对其如何引进外资的研究,将对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中国,吸引,外资世界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国际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外资的流入,对东道国可以产生许多积极效应,如弥补投资缺口、带来先进生产技术、促进对外贸易增长、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等。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这一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吸引外资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那么中国应该怎样在这场引进外资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呢?当代国际资本流动的出现许多新趋势,首先表现在国际资本流动总量的变化。

90年代,国际直接投资的存量规模持续扩大,此后受发达国家经济衰退的影响,90年代初投资总量有所下降,但仍呈增长态势。

,考虑到以生产为基础的国际分工日益深化,贸易和投资政策日趋自由化,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以及科技进步等因素的影响,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仍有很大余地。

其次国际资本流动方式产生了巨大变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官方资本融资的比重显著下降,外国私人资本的重要性日趋增加,外国直接投资成为发展中国家利用国际长期资本的最大项目,与此同时,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国际直接投资流入的主要行业。

在当代国际资本流动新趋势日渐增强的情况下,中国必须充分利用新的国际分工和国际产业调整机会,提高外资质量和科技含量,并充分吸收跨国公司技术外溢和扩散效应。

1.重视跨国并购投资,积极为外国私人资本的投资创造良好的条件目前,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多以新建方式为主,随着国内生产能力的过剩,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国家关于并购法律和相关政策的出台,跨国并购必将成为推动中国利用外资的新增长点。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的形势及其展望与对策(1990-2000)

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的形势及其展望与对策(1990-2000)

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的形势及其展望与对策(1990-2000)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的形势及其展望与对策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刘昌黎一、20世纪90年代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发展(一)国际直接投资新发展的概况上世纪80年代后期,国际直接投资曾出现过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

1985-1989年,按国际收支统计(下同),全球国际直接投资年均增长33%,大大超过了80年代前期的6%。

90年代前期,因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国际直接投资在1991和1992年曾连续2年下降,直到1993年才又重新扩大。

1990-1995年,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由2337亿美元增加到3552亿美元,对内直接投资(接受外国直接投资)由2337亿美元增加到3311亿美元,分别增加了51.0%和40.7%。

1996年以后,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明显加快,投资规模也空前扩大了。

1999年,世界对外、对内直接投资都首次突破了1万亿美元大关,2000年又分别达到了11499亿美元和12708亿美元,分别比1995年增加了2.23倍和2.89倍(参见表1)。

1998和1999年是国际直接投资增长最快的2年,这2年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分别增加了52.8%和40.3%,对内直接投资分别增加了44.9%和55.2%。

2000年,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虽然明显下降,其中对外直接投资增加了14.3%,对内直接投资增加了18.2%,但其投资额分别增加了1441亿美元和1958亿美元,仍然是历史上第三个增加额最大的年份。

(二)发达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发展国际直接投资一直是以发达国家为中心而发展起来的,这种情况在90年代也没有什么变化。

不过,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规律,美、日、欧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却呈现出很大差异。

其中,美国尤其是西欧继续发挥了国际直接投资主角的作用,而日本则一直是处于停滞下降的状态,没有什么作为。

从对外直接投资方面看,发达国家投资额由1990年的2225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10463亿美元,增加了3.70倍,略低于世界平均的3.92倍。

九十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的新趋势yf

九十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的新趋势yf

【原文出处】世界经济情况【原刊地名】沪【原刊期号】199917【原刊页号】19~22,18【分类号】MF1【分类名】体制改革【复印期号】199910【标题】九十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的新趋势【作者】贝毅/孙@①/曲连刚【正文】九十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呈加速上升趋势,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障碍越来越小,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式也呈现许多新的特点。

一、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变化由于经济周期、对外对内政策、经济增长速度、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九十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出现一些新的变化。

1.国际直接投资流量呈马鞍形变化受八十年代中后期国际直接投资高潮和发达国家经济周期等因素的影响,九十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流量达到2320亿美元,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

此后,连续两年下降,1991年跌至1920亿美元,1992年更下降到1710亿美元。

1993年,国际直接投资开始回升,比1992年增长了14%,达到1950亿美元,超过了1991年;1994年,国际直接投资继续回升,达到2050亿美元,成为历史上第三个对外投资流量最多的年份,1995年达到3149亿美元。

2.发达国家在国际投资中占主导地位国际直接投资大多发生在美、加、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大三角之间。

无论从对外直接投资,还是从吸收外国直接投资角度看,发达国家均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体,占有主导地位,但与八十年代相比这一地位在九十年代有所削弱。

从对外投资来源看,发达国家占有垄断性主导地位,1980年至1985年,世界对外直接投资中,98%来自发达国家,1986年至1990年间,这一比重为97%,1991年和1992年为96%,1993年为93%。

从吸收投资角度看,八十年代大约75%以上的国际直接投资均流向了发达国家。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由于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不断增多,流向发达国家的外资在世界吸收外国直接投资中的比重逐年减少,而且下降的速度也比较快。

90年代以来美国国际投资的变化趋势

90年代以来美国国际投资的变化趋势

90 年代以来美国国际投资的变化趋势上海社科院研究生部□肖樱林美国的GDP 较高的增长率固然是其内在积极因素作用的结果, 但一些突出的外部因素不容忽视, 本文试图从国际投资(包括国际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以及美国对外投资和其他国家对美国的投资) 这一角度思考它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90年代美国国际投资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趋势, 这些特点与美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发展的历史背景相融汇, 成为在全球化浪潮下理解美国新经济形态的重要关键点之一。

一、美国直接投资新变化的观察(一) 美国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大规模交叉渗透双向投资,加速了美国经济的全球化过程。

1. 国际双向直接投资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外资吸收国与外资输出国。

历史上, 美国就不是一个单向型的国际投资输出国。

其发展的早期阶段就以发行铁路债券的间接投资形式吸收外资, 以解决资金的缺口。

二战后美国跨国公司的发展使美国对外直接投资进入一个新纪元, 但80 年代后,美国吸收国际直接投资激增, 到90 年代美国国际双向直接投资额发展到空前规模(详见表1) 。

另一方面, 美国吸收国际直接投资占世界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在1995 年、1996 年、1997 年分别达到了17. 7 %、22. 6 %、22.7 %。

与此同时,美国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直接投资占世界直接投资的比重在1995 年、1996年、1997年分别达到了26. 1 %、22. 5 %、27. 0 %。

①美国在这两方面的相对量指标都超过了其他国家, 成为名符其实的国际双向投资大国。

2. 国际双向直接投资在美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有助于美国提高利用国内国际资源的效率。

表 1 所列举的年度的数量指标是静态的绝对量1 :10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 nter national Financia l Sta tistic》1998 年年度报告。

指标,为了更有利于反映动态的情况,可将两个具有典型性的国家进行比较。

第一专题国际投资发展变化趋势分析

第一专题国际投资发展变化趋势分析
1 Source: 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2006 10
Figure 1.1. FDI inflows, global and by group of countries, 1980–2003 (Billions of dollars)
1 Source: 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2004 11
(4)投资产业主要是资源开发和铁路等基础设
1
施。
1
(二)低迷徘徊阶段
1、时间:1914-1945年
2、特点:
(1) 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使国际投资总额虽 有增长,但幅度很小
(2)主要投资国地位发生变化,美国逐步取代英 国成为头号资本输出国
(3)投资主体发生变化,官方投资呈上升趋势, 但私人对外投资仍占主导地位。
24
挪威、秘鲁、卡塔尔、
欧盟流出总
俄罗斯联邦、斯洛伐克、 斯洛文尼亚、南非、
存量3172
斯威士兰、瑞士、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
88
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
突尼斯、土耳其、
阿拉1伯联合酋长国、也门 截止2001年,单位10亿美圆
美国的合作伙伴:阿根廷、阿塞拜疆、 玻利维亚、加拿大、 智利、哥斯达黎加、 厄瓜多尔、萨尔瓦多、洪都拉斯、 冰岛、 以色列、墨西哥、巴拉圭、俄罗斯联邦、 沙特阿拉伯、新加坡、瑞士、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委内瑞拉
1
59
• 然而,合并之后,形式并没有朝预期的 方向发展。受累于成本等原因,克莱斯勒 连年亏损,这让戴姆勒不堪重负。由于克 莱斯勒的经营形势一直差强人意,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的股价已经从合并之初的 108.56 美元(1998 年5 月6日)下跌到 26.96 美元(2003 年3 月12日)。新公 司的总市值也由最高时的1083亿美元缩减 至273亿美元,这还不如合并前戴姆勒一家 的市值。

国际投资政治风险_0.doc

国际投资政治风险_0.doc

国际投资政治风险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度提高,国际企业间的竞争越演越烈,双边、多边和区域层次的国际协调进一步加强,全球的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都在发生着新的深刻的变化。

在这种进程中,跨国公司发挥了经济全球化的原动力和加速器的关键作用。

跨国公司为追逐最大利润,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生产资源的最佳配置,通过国际投资建立起庞大的一体化国际生产网络,把一个国家的生产和众多国家的生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同时,一体化的国际生产也带动了贸易、资本、科技及其他领域的国际化。

跨国公司在跨越国界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必然受到三方面的约束:既要迎合母国的需要,又要兼顾东道国的利益,还要遵照国际惯例。

跨国公司是在这样的前提约束下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而不是母国和东道国利益最大化。

由此可见,跨国公司和主权国家是两种不同的利益主体,由于追求目标的差异而导致两者之间利益上的矛盾,乃至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由此也引发了跨国公司的政治风险。

跨国公司的政治风险是指投资者因东道国政局结构与演变因素和政府控制与管理因素的影响,而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当一国政府、政党、劳工团体或者激进团体的政策、行动,威胁到外国公司就会发生政治风险。

跨国公司可能因当地国政府动荡、社会不安,造成公司营运上的威胁,更为严重时可能被东道国征收或者因东道国局势恶化而无法进行货币的汇兑等等。

政治风险主要分为国际政治环境、区域政治环境和国家政治环境三个层次。

这三个层次基本囊括了可能引发政治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这些可能引发政治风险的因素并不是孤立地发挥作用的,它们可以互相影响,甚至总是相互影响着发挥作用的,一国政治波动的产生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合力的结果。

比如国际压力的加大可以导致国内政局不稳,二者的联合作用可以使得政治风险迅速升高。

所以,在政治风险的处理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政治风险作出评估。

1政治风险评估所谓评估就是针对政治变动可能性,对经济机会进行预测和评估。

国际投资的产生发展及发展趋势

国际投资的产生发展及发展趋势

国际投资的产生、发展及发展趋势(Ⅰ)国际投资的产生、发展形成过程:国际商品资本---国际货币资本---国际生产资本一、初始阶段(1914年以前)(1870--1914)标志:1870年出现第二次科技革命1、从投资规模来看,整个19世纪的国际投资规模不大,投资形式以私人投资为主。

2、从投资格局来看,英、法、德、美、荷是就主要的对外投资国3、从投资流向来看,国际投资主要流向欧洲大陆和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4、从投资行业来看,重心在发达国家的殖民地的初级产品产业和运输业。

5、从投资形式来看,这一时期国际直接投资只占10%左右,国际间接投资是当时的主要投资形式。

6、借贷资本和证券投资形式占主导地位,约占国际投资总额的90%左右。

7、东东道国主要是当时比较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国家。

8、投资产业主要是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

二、低迷徘徊阶段(1914年~1945年)1、国际投资的总额下降(国际投资总额有所增长,但幅度不大)2、国际投资的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主要投资国地位发生变化)3、国际投资方式仍然以国际间接投资为主(官方投资规模扩大)三、恢复增长阶段(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末)(1945--1979)1、国际投资的规模迅速扩大,国际投资所占比重逐渐提高。

2、国际投资的格局再次发生变化。

美国对外投资霸主地位进一步确立,一些发展中国家逐步走上对外投资舞台。

截止1960年底,美国、英国、法国、原联邦德国和日本的对外投资累计额分别为662亿美元、220亿美元、115亿美元、31亿美元、5亿美元;到1970年底,美国、英国、法国、原联邦德国和日本的对外投资累计额分别为1486亿美元、490亿美元、200亿美元、190亿美元、36亿美元。

到1969年,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跨国公司达到1100个。

印度、韩国、中国香港、新加坡、巴西、墨西哥、阿根廷、中国台湾省以及中东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了对外投资。

3、国际投资的方式转变为国际直接投资为主。

90年代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

90年代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

18
• 美国土地面积为937万平方公里,日本仅为美 国的零头,37万平方公里,相差25倍;1990年 日本的土地总值达到15万亿美元,比美国土地 资产总值多4倍。 • 日本天皇皇宫的土地(4平方公里)按当时的 市价折算比整个加利福尼亚州都值钱。 • 1985年日经指数为12000点,到1989年飙升到 39000点,四年内翻了两倍多。
3) 在开放资本市场的情况下,固守已经僵化的钉住汇率制。
4) 政府的监管手段和措施赶不上金融市场衍生工具的发展。 4. 金融危机爆发的频繁性
5. 金融危机后果的严重性
11
国际金融体系越来越频繁地发生着危机:
► ► ► ► ► ► ► ► 金本位制崩溃(1920s) 华尔街危机和经济大萧条(1929-39) 美元违约(1971)和全球通胀(1970s) 拉美债务危机(1980s) 全球股市危机(1987) 日本金融危机(1991-2003) 欧洲汇率机制危机(1992-93) 墨西哥金融危机(1994-95)
4
• 资本市场危机 –指某些国家的资本市场(主要是股票市场)由于国内 外原因,导致价格在短期内大幅度下降。 –资本市场危机与货币市场危机具有联动作用,资本市 场危机可以导致货币市场危机,而货币市场危机同样 可以导致资本市场危机。
5
• 金融机构危机 –又称银行业危机,指某些商业银行或非银行 金融机构由于内部或外部原因,出现大量不 良债权或巨额亏损,导致破产倒闭或支付困 难。 –其影响极易扩散,引发社会对各类金融机构 的挤提风潮,从而严重威胁整个金融体系的 稳定。
6
• 系统性金融危机 –这类危机源于系统性金融风险,其影响深远 且带有明显的全局性特征,如果处理不当将 危及一国金融体系乃至世界金融体系的安全 与稳定,前面提到的综合金融危机就是系统 性金融危机。 –系统性金融风险包括:外债风险、制度性风 险、国家金融风险、泡沫型风险等。

投资管理的跨国投资和国际投资

投资管理的跨国投资和国际投资

技术进步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技术进步加速了信息传递和交易速度,使得市场更加透明和高效,但同时也增加了市场 波动性和不确定性。
机遇
技术进步为跨国公司和国际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工具和管理手段,如大数据分析、 人工智能等,有助于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金融市场波动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金融市场波动可能导致资产价格波动剧 烈,增加投资风险,同时也可能影响跨 国公司和国际投资者的融资成本和融资 能力。
03
跨国投资与国际投资比较
投资主体比较
跨国投资主体
主要为跨国公司,具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和全球化经营战略,寻求在全球范围内优 化资源配置。
国际投资主体
包括各国政府、国际金融机构、跨国公司和个人投资者等,投资目的和策略多样 化。
投资动机比较
跨国投资动机
通常包括开拓新市场、获取廉价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提 高品牌知名度等,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利润最大化。
特点
国际投资具有高风险、高收益、长期 性、复杂性等特点。由于不同国家政 治、经济、文化等环境差异,国际投 资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国际投资的重要性
1 2
促进全球经济增长
国际投资通过促进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 的跨国流动,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国际投资有助于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
VS
机遇
金融市场波动也为跨国公司和国际投资者 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和套利空间,如汇 率波动、利率差异等。
政策法规变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法规存在差异和不确 定性,可能对跨国公司和国际投资者的经营 和投资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90年代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

90年代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
这笔交易的进期本币头寸。银行于是立即在现货市场售出本 币、购买外币,以便迚行常规清算。这样无疑会改变现货市 场的供求关系,造成本币的贬值压力。
为了规避风险,与投机者签订进期合约的银行要设法轧平
待该货币贬值后,投机者可以在空头进期合约到期前签订
到期日相同、金额相同的多头进期合约做对冲,或者在到期 时通过现货市场以强币兑换弱币,再以弱币交割空头进期合 约。
国际金融危机
一、国际金融危机概述
金融危机(Financial Crisis)是货币 危机、信用危机、银行危机、债务危机、 证券市场和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危机等的 总称,一般是指一个国家金融领域中出 现的剧烈动荡和混乱,对实物经济的运 行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1
表现:
金融领域所有的或绝大部分的金融指标急剧恶化,股 市暴跌,资本外逃,信用遭到破坏,银根奇紧,利率 上升,银行发生挤兑,金融机构大量破产倒闭,官方 储备大量减少,无力偿还到期的债务本息,货币的对 内对外大幅度贬值等。
18
* 美国土地面积为937万平方公里,日本仅为美国的零头,37 * 日本天皇皇宫的土地(4平方公里)按当时的市价折算比整
个加利福尼亚州都值钱。 年内翻了两倍多。
万平方公里,相差25倍;1990年日本的土地总值达到15万亿 美元,比美国土地资产总值多4倍。
* 1985年日经指数为12000点,到1989年飙升到39000点,四
28
*
(1)利用即期外汇交易在现货市场的投机性冲击
当投机者预期某种货币即将贬值时,就会着力打压,迫
使其迅速贬值。
投机者能否打压成功的关键乊一是能否掌握足够数量的
该种货币,然后在现货市场强力抛售幵引起恐慌性跟风抛 售。
通常投机者获得该货币现货筹码的渠道可能有四条: 从当地银行获得贷款; 出售持有的以该货币计价的资产; 从离岸市场融资; 从当地股票托管机构借入股票幵将其在股票市场上卖

国际投资2—国际投资的产生与发展及其趋势

国际投资2—国际投资的产生与发展及其趋势

• 1995年1月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取 代GATT开始运行,这意味着多边贸易体制 日益健全。2001年11月在多哈启动的新一 轮多边谈判,有望在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上 取得新的进展。 • 从全球范围看,经济自由化的效果是使贸 易与投资壁垒在总体上不断降低,使经济 全球化获得了实质性的推动。
• (四)跨国公司的全球一体化经营战略 • 跨国公司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承担者, 目前,全球FDI流量的90%以上来自跨国公 司,FDI已成为跨国公司实施其经营战略的 至为重要的手段。 技术进步、经济自由化 浪潮、全球竞争加剧等诸多因素正促使跨 国公司实施全球一体化的经营战略,以打 造其国际化生产网络,这使得跨国公司日 益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导力量。
• (三)国际经济环境的自由化和规范化。 • 为了在日益开放和高度竞争的世界环境中获得更 利于发展的区位优势,越来越多的政府致力于推 进市场经济。就各国的国际直接投资政策而言, 据UNCTAD统计,1991~2000年,各国FDI制度 共引进了 1185项管理上的改变, 其中 1121项 (95%)是朝着创建更有利的国际直接投资环境 的方向的。 • 国际组织(政府间组织)为全球经济制定了规范 • 关贸总协定(GATT)致力于全球多边贸易自由 化。GATT主持的8轮多边贸易谈判,在大幅度降 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 是“乌拉圭回合”首次将贸易谈判引入到金融服 务业、知识产权保护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等 领域。
• (二)国际全融市场的大发展 • 1.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 2.市场日益自由化,各国对金融市场的管制 放松,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离岸金 融市场的崛起,加速了国际资本流动; • 3.金融创新层出不穷,期货、期权、互换等 衍生证券的发展一日千里, 进一步繁荣了 金融市场,20世纪70年代中期,金融衍生 产品还只是几十个交易品种,到90年代末 期已经发展为1200多个品种

2023年基金从业资格证之证券投资基金基础知识自我提分评估(附答案)

2023年基金从业资格证之证券投资基金基础知识自我提分评估(附答案)

2023年基金从业资格证之证券投资基金基础知识自我提分评估(附答案)单选题(共30题)1、一旦保证金账户中的余额低于维持保证金水平,交易所应通知客户追加一笔资金,即追加保证金。

追加后的保证金水平应达到()标准。

A.最低保证金B.初始保证金C.维持保证金D.结算保证金【答案】 B2、我国基金资产估值的责任人是()A.基金托管人B.基金管理人C.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D.会计师事务所【答案】 B3、一个60岁的投资者当前有70万元现金,测评结果显示他属于风险厌恶型投资者,最不合适进入他的投资组合的金融产品是()。

A.股票型基金B.债券基金C.保本基金D.混合型基金【答案】 A4、私募股权二级市场投资战略是具有( )特性的投资战略。

A.周期长、风险小、流动性强B.周期短、风险小、流动性强C.周期短、风险大、流动性强D.周期长、风险大、流动性差【答案】 D5、关于制定投资政策说明书的好处,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Ⅰ.Ⅱ.ⅢB.Ⅰ.Ⅲ.ⅣC.Ⅰ.Ⅱ.ⅣD.Ⅱ.Ⅲ.Ⅳ【答案】 A6、下列不属于中期票据的优点的是()。

A.弥补了企业直接融资中等期限产品的空缺B.帮助企业更加灵活的管理资产负债表C.节约融资成本,提高效率D.发行人可以在额度有效期内分期发行中期票据【答案】 D7、我国以发行证券投资基金方式募集资金()营业税。

B.征收5%C.征收4%D.征收10%【答案】 A8、下列关于爱尔兰内容的说法错误的是()。

A.爱尔兰是欧洲唯一的基金注册地之一B.爱尔兰成为主要跨境UCITS基金注册地中成长最快的地区C.自1985年UCITS一号指令启动以来,爱尔兰已成为跨境UCITS基金的同义词D.爱尔兰之所以成为广受认可的国际投资基金中心,是由于其在国际合作、国内监管以及税收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拥有完善的基金注册法规和制度,监管体系比较健全【答案】 A9、( )是市场无风险利率最合适的替代,为其他债券和金融资产以及投资项目提供定价的基准A.国债价格指数B.到期收益率C.经济周期曲线D.国债收益率曲线【答案】 D10、短期融资券的交易品种不包括()。

21世纪初国际投融资的新发展

21世纪初国际投融资的新发展

21世纪初国际投融资的新发展【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及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21世纪国际投融资方式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和发展。

2007年,跨国并购占到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89.3%。

本文着重研究跨国并购和在新时期下跨国并购的新发展,并针对这些发展提出了我国处在跨国并购潮流下应当采取的态度和措施。

【关键词】跨国并购;新发展;并购一、前言当今世界,国际投融资手段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再不仅仅局限于以往的单一个别形式,加之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各种投融资手段也不只基于家或是地区小范围内的运作,而是着眼于以全球为一个大棋盘的激烈对弈。

跨国并购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势头显现出来,成为了fdi的首要手段。

21世纪初,跨国并购的价值占全球fdi的比重已超过80%。

在我国,跨国并购更成为近几年来热门的经济名词,如2002年中海油收购repsol在印度尼西亚的资产,中石化收购了位于突尼斯的油田,联想并购ibm pc业务,以及闹得沸沸扬扬的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二、21世纪初跨国并购中的新发展在21世纪初,跨国公司成为了经济全球化的载体下,跨国并购又有了许多新的发展。

1,强强联合,跨国并购规模不断扩大,涉及范围也越来越广。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跨公司强强并购几乎涉及所有重要行业,进入21世纪这种趋势已成为必然。

比如98年戴姆勒-奔驰和克莱斯勒393亿股权合并,2000年戴姆勒-克莱斯勒以21亿欧元收购日本三菱汽车公司34%的股权。

这些并购案规模的空闲以及金额的巨大无不令世界瞩目,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跨国并购涉及的行业也不单纯局限于制造业,更有航空、银行、保险、电信、医药乃至大众传媒行业的并购案。

如2007年新闻集团50亿美元收购道琼斯以及诺基亚81亿美元吞并navteq都令人瞩目。

2,出现了全球性跨国公司并购浪潮。

克鲁格曼认为1998年以前的企业并购浪潮严格地说只能称为美国企业的并购浪潮,大多是以美国、欧洲为主导,而亚洲、拉丁美洲显有涉及的局面。

经济全球化与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变化

经济全球化与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变化

经济全球化与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变化「内容提要」美国是经济全球化的极力倡导者和推动者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不仅规模空前膨胀而且其投资的地区流向、产业流向、投资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从经济全球化视角分四个部分论述了经济全球化对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和影响下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经济全球化与美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迅速扩大20世纪80年代(简称80年代下同)是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相对萎缩的10年在这10年中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年均增长率仅为5%(1)投资总额也仅比70年代增加了491.6亿美元加上欧盟特别是日本对美国的直接投资迅速增加美国在80年代末曾一度失去其战后一直保持的直接投资净输出国的地位而成为直接投资净输入国进入90年代后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以年均26.8%(2)的速度高速增长投资规模也迅速扩大1989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约376亿美元1999年增至1358.1亿美元(3)是1989年的3.6倍1980年的7.2倍整个90年代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高达7930亿美元是80年代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4.6倍再度成为世界头号对外直接投资大国90年代美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迅速扩大是与80年代末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密不可分的(一)贸易全球化的发展为美国跨国公司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带来了新的动力首先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使跨国公司能更好地将其所有权优势与东道国的区位优势相结合为跨国公司调整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和增加对外直接投资带来了动力随着各国关税水平不断降低非关税壁垒不断减少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在东道国的中间投入品进口也越来越自由这一方面使跨国公司能通过内部贸易为一些子公司解决因东道国难以提供足够符合其要求的中间投入品而带来的质量控制问题;另一方面公司内部贸易的发展还可以使跨国公司根据不同东道国的区位优势通过直接投资实行区域性专业化生产从而获取规模经济利益此外公司内部贸易的发展还为跨国公司通过转移定价获取额外收益提供了方便其次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加剧了东道国国内市场竞争促进了东道国整体市场环境的改善和劳动力市场弹性的增强为子公司降低在东道国的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最后贸易自由化的发展特别是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二)金融全球化为美国跨国公司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首先金融市场全球化从两个方面降低了美国跨国公司的筹资成本第一随着金融市场全球化的发展套汇、套利活动加剧全球利率水平进一步趋同并趋于下降这降低了跨国公司间接融资的利息成本第二金融市场全球化降低了企业在金融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的成本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其一金融市场全球化大大改变了资本供应人和企业之间的关系金融市场全球化的发展使企业的潜在投资者大大增加而潜在投资者之间的竞争以及金融中介机构(主要是投资银行)之间的竞争大大降低了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的利息成本和交易成本其二金融市场全球化使争夺企业控制权的竞争更加激烈从而强化了对企业管理人员的监督降低了企业直接融资的利息成本金融市场的全球化给企业管理人员带来了强大压力如果他们经营管理不善企业就很可能成为被兼并的目标相反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就会使企业现有投资者受益潜在的投资者也会随之增加这有利于企业降低进一步融资的成本其三金融市场全球化降低了证券交易的成本直接和间接地降低了企业直接融资的成本在金融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证券经纪人、投资银行的内部竞争及彼此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它们为争夺客户而不得不降低服务价格从而降低了企业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证券交易成本同时企业也可通过选择效率高的证券交易所降低证券交易的成本进而降低筹资成本另外进入国际金融市场融资的企业对信息的披露必须遵循严格的规定因而通过得到有价值的内部消息进行内部交易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这样从事该企业证券交易的投资人和证券经纪人将会增加该企业证券的流动性也会增强从而筹资成本降低其四金融全球化使企业能有效利用各种不同的筹资工具特别是一些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技术以降低风险和筹资成本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所带来的筹资成本降低正是美国跨国公司增加从国际资本市场筹资以扩大其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动力和基础其次由于金融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金融市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金融市场连续24小时运营这大大便利了美国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管理其公司体系的筹资和资金分配促进了美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迅速扩大最后金融市场全球化为美国跨国公司更好地规避金融风险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三)投资全球化的发展为美国跨国公司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创造了必要条件从本质上讲投资全球化是资本及其相关要素(技术、管理技能等)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合理地流动它主要表现为投资自由化、规范化以及资本大规模跨国流动投资自由化和规范化的发展一方面扩大了美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其对外直接投资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大大促进了美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与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的变化长期以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占领国际市场一直是美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目标因此东道国市场的规模和开放程度是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两个最重要的决定因素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向发达国家倾斜此后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占其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不断下降60年代后半期、70年代和80年代这一比重都保持在25%左右的较低水平虽然美国对发达国家投资占主导地位的对外直接投资区位格局在90年代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但90年代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的力度明显加大1990~1999年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总额约2625.7亿美元相当于80年代的5.7倍约占90年代其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33.1%比80年代高近7个百分点90年代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的较大幅度增长与80年代末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大规模、全方位推进有着紧密的联系(一)贸易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为美国跨国公司调整其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带来了压力贸易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一方面使国际贸易渠道越来越通畅但另一方面也使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由于国际贸易环境越来越自由突破市场壁垒就地生产、就地销售作为传统的影响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的因素其重要性大大减弱而降低生产和研发成本提高企业的技术实力和产品的竞争力以适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激烈的国际竞争显得更重要获取发展中国家廉价的自然资源、劳动力以及知识、技术、技术人才等“创造资产”(CreatedAssets)正是90年代美国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大量增加的重要原因从90年代美国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雇员人数及劳动力成本变化的情况看90年代美国跨国公司大量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也确实降低了其总体劳动力成本1983年美国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雇员总数为638.3万人1989年增至662.2万人雇员年均增长率仅为0.6%.与80年代相比90年代美国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雇员数增长快得多由1990年的683.4万人上升至1999年的890.7万人(4)年均增长率高达3.4%.而且海外子公司雇员人数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美国跨国公司将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大量转移至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所致其海外子公司仅在阿根廷、巴西、智利、墨西哥、印尼、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10个发展中国家的雇员人数就从1983年的124.9万人增加到1999年的211.2万人在这10个发展中国家的雇员数占其跨国公司体系雇员总数(母公司与海外子公司雇员之和)的比重也相应地由1983年的5.0%上升至1999年的7.3%.在海外子公司雇员人数迅速增加的同时美国跨国公司总体劳动力成本上升幅度却大大下降1990~1999年海外子公司雇员数占跨国公司体系雇员总数的比重由1983~1989年的年均25.7%上升至29.4%海外子公司雇员工资年均增长率由1983~1989年的7.9%降至1990~1999年的2.7%相应地美国跨国公司总体劳动力成本年均增长率则由1983~1989年的4.5%降至1990~1999年3.0%.(5)由此可见90年代美国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的大量增加确实降低了其总体劳动力成本另外90年代美国跨国公司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研发投入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的科学技术人才进行研究开发对降低其研发成本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二)投资全球化的发展使美国跨国公司大量增加在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成为可能80年代以来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开始从限制外商直接投资向欢迎和鼓励外商直接投资转变苏东剧变后这些前社会主义国家在其市场化改革进程中也向国际资本敞开了大门这样80年代末以来投资自由化浪潮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投资自由化可以分为单边、双边和多边三个层次从单边层次上看投资自由化主要表现为东道国外资政策自由化和投资硬环境的改善从各国外资政策和法规变化来看仅1991~1999年东道国(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对外商直接投资管理政策和法规的调整多达1035项其中94%(6)对外商直接投资有利在实行外商直接投资管理政策自由化的同时发展中国家自80年代中期以来在交通、电力、通讯等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大大改善了投资硬环境从双边和多边层次上看投资自由化主要表现在双边和多边投资保护协定的不断增加1999年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达1856个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达1982个(7)分别是1980年的10.3倍和2.8倍另外世贸组织多边协定中的《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以及《服务贸易总协定》也大大促进了国际直接投资管理的自由化在不断趋向自由化的同时国际直接投资管理也在向规范化方向发展这种规范化主要体现在区域和多边两个层次上的国际直接投资协调区域层次的协调主要是区域一体化协议中包含的关于投资问题的条款这些包含在一体化协议中的条款多是具有强制性的例如欧盟成员国间资本自由流动的协议、1987年《东盟投资协定》、南方共同市场投资议定书、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等区域层次上国际直接投资政策协调的主要内容往往在于放松对国际直接投资进入和开业的限制进而取消歧视性经营条件以及进行投资保护等这一层次投资协调的目的一方面是鼓励国际直接投资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规范和引导投资促进国际直接投资的有序化在区域层次的国际直接投资协调不断发展的同时80年代中期以来多边层次的国际直接投资协调也在不断加强作为乌拉圭回合谈判成果的“一揽子”协议中包含了三个与国际直接投资有关的法律文件《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服务贸易总协定》尽管这三个文件涉及的只是外国直接投资待遇的个别方面但具有较强的约束性如《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对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其他两个协定对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问题提出了总原则特别是《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其核心内容就是取消所有与关贸总协定“国民待遇条款”和“取消数量限制条款”不一致的投资措施这三个法律文件一方面将会推动国际直接投资的进一步自由化但另一方面它们也将推动国际直接投资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另外旨在规范国际直接投资的双边、多边及区域内谈判越来越多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和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的组织和主持下一些关于国际直接投资管理的多边谈判或讨论正在进行在1998年6月举行的美洲自由贸易区谈判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谈判各方同意由投资谈判小组制定一个包含广泛权利和义务的投资管理体制框架南部非洲发展委员会、非洲国家组织也在就区内投资管理进行讨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0ECD)内进行的关于多边投资协定(MAI)的谈判在1998年已告一段落MAI的草案已经公布MAI规定了透明度、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等原则并对没收外资资产、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业绩要求及争端解决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尽管由于美、欧之间利益的严重冲突而导致MAI未能达成最终协议但MAI谈判表达了发达国家试图推动国际直接投资进一步自由化和规范化的愿望而且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巴西、阿根廷、智利、新加坡等也不同程度地表示愿意加入MAI这表明国际直接投资的规范化有向更广泛、更深入方向发展的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金融创新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金融创新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金融创新,主要呈现出四大发展趋势:
融资方式证券化。

表外业务重要性增强。

金融市场一体化。

金融产品、金融工具的创新多样化
其中资产证券化作为国际金融领域金融创新的最新趋势,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并逐渐取代以银团费款为代表的银行间接融资。

一般来说,融资方式证券化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金融工具的证券化,即通过创新工具来筹措资金;二是金融体系的证券化,通过提高可转让金融工具(对第三方发行)的相对比重改变传统的融资方式。

金融体系证券化与金融创新密不可分,因为证券化过程是通过一系列金融工具来完成的,而这些金融工具又是金融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来讲,金融资产证券化趋势是金融创新的必然结果,也是衡量一国金融和金融市场是创新还是呆滞、僵化,是深化还是抑制的标尺。

∙从上述的金融创新发展趋势来看,金融创新正在成为主导金融工具、金融市场乃至金融制度发展方向的重要力量,它使得国际金融市场融资能力大大增强,金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优化配置,为从总体上推动全球经济的增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金融工具的多样化。

金融工具的创新就是把各种金融工具原有的属性分解,然后再重新安排、组合,使之能够适应新形势下市场中金融资产价格波动的风险,以及套期保值的需要。

∙表外业务的多样化
商业银行传统表外业务不断发展的同时,许多新型表外业务也在不断出现
∙融资方式的证券化
∙金融组织结构的创新
面对市场竞争的全球化,各金融机构为增强自身实力,摆脱各种危机,必须在组织结构上进行创新。

表现在金融机构正在从传统的单一经营结构向集团化、大型化、混业经营方向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