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感受信息》教案(沪科版初三)2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感受信息》教案(沪科版初三)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要紧的信息记载的介质和信息传播的方式。

2.了解电话和电报。

3.能讲出中华民族在信息记录和传播的历史中所作的奉献。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要紧的信息记载的介质和信息传播的方式。

难点:了解电话和电报。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预备:

录音磁带、录像磁带、运算机软盘、各种磁卡、电话实物及其挂图

五、教学设计:

引言:每当我们提到长城,自然会联想到烽火台。烽火台筑在长城沿线的险关和交通要道上。古代士兵一旦发觉敌情,便赶忙点燃烟火发出警报。〝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它讲明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利用烽火传递信息的方法。我们今天的探究,就要从烽火台开始,直到发觉电脑网络通信的隐秘,查找人类社会走向信息时代的脚印……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信息的概念

二、古代信息的传播

三、信息的记录

四、现代信息的传播

五、电报

六、电话

七、课堂练习

八、课堂小结

九、课外作业提出咨询题:当今世界的三大产业是能源、

材料和信息,你明白什么是信息吗?

你明白古代人们是如何样传递信息的吗?

早期的信息传递具有哪些特点?

你明白信息的记录的进展历史吗?中华民

族的祖先在信息的记录上作出过哪些杰出

的奉献?

现代信息的传播要紧采纳哪些方式?

电报的发明者是谁?信息是如何样传播

的?

出示电话的挂图和实物,咨询:电话的发明

者是谁?它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各部分有

什么作用?和学生一起分析电话的结构

讲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电磁波和因特

网的相继显现,使人类的信息传播进入了新

的时代

课堂练习

1.以下记录信息的文字和材料中,反映的技

术最进步的是〔〕

甲骨文B金文C.木牍D.纸

2.电话机话筒里的金属盒、碳粒和膜片构造

在一起,它的作用相当于〔〕

A.开关 B.电源C.变阻器 D.电磁铁

3.电话由话筒、听筒和三部分组成。

电话的话筒的作用是,

听筒的作用

是。

学生小结

课外作业:上网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电报和

电话〔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原理和

应用

回答:信息确实是

通过加工的数据,

简单的讲确实是对

人们有用的消息。

它对拥有者的决策

或行为起着直截了

当或潜在的阻碍。

讨论、交流、回答

讨论、交流、回答

讨论、交流、回答

讨论、交流、回答

学生观看挂图,拆

开话机观看结构,

回答以下咨询题

完成练习

小结本节

课外调查

本堂课要

求学生积

极参与,

教师要调

动学生的

积极性,

让学生积

极讨论、

交流、回

答,所有

板书由学

生完成

六、板书设计:

第一节感受信息

●什么是信息:信息确实是通过加工的数据,简单的讲确实是对人们有用

的消息。它对拥有者的决策或行为起着直截了当或潜在的阻碍。

●古代信息的传播:1.方式:烽火、驿马、信鸽2.特点:速度慢、距离近、

信息量小

●信息的记录:大脑—文字〔牛骨、竹简和木牍——纸、印刷术〕-光记

录、磁记录

●现代信息的传播:电报、电话——电磁波、因特网

●电话的原理:

1.概念

2.组成:话筒、听筒和键盘

3.原理:声音的振动——变化的电流——声音的震动

话筒由金属盒、碳粒和膜片组成,它的作用是通过碳粒间电阻的变化,将声音转化成强弱按声音振动而变化的电流。

听筒由永磁铁、螺线管和薄铁片组成,它的作用是按声音振动的强弱而变化的电流转化成相应的声音。

七、教学反思:略

八、教学参考

一、上帝制造了何等奇迹!——电报的发明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通信手段和现在一样是〝无线〞的,如利用以火光传递信息的烽火台,通常大伙儿认为这是最早传递消息的方式了。事实上不是,在我国和非洲古代,击鼓传信是最早最方便的方法,非洲人用圆木特制的大鼓可传声至三四公里远,再通过〝鼓声接力〞和专门的〝击鼓语言〞,可在专门短的时刻内把消息准确地传到50公里以外的另一个部落,可不能像前段时刻湖南卫视的〝悄悄话接力〞那样传得完全变了样。

事实上,不论是击鼓、烽火、旗语〔通过各色旗子的舞动〕依旧今天的移动通信,要实现消息的远距离传送,都需要中继站的层层传递,消息才能到达目的地。只是,由于那时人类还没有发觉电,因此要想畅通快速地实现远距离传递消

息只有等待了…… 人类通信史上革命性变化,是从把电作为信息载体后发生的。1753年2月17日,在«苏格兰人»杂志上发表了一封署名C·M的书信。在这封信中,作者提出了用电流进行通信的大胆设想。尽管在当时还不十分成熟,而且缺乏应用推广的经济环境,却使人们看到了电信时代的一缕曙光。

1793年,法国查佩兄弟俩在巴黎和里尔之间架设了一条230千米长的接力方式传送信息的托架式线路。据讲两兄弟是第一个使用〝电报〞那个词的人。1832年,俄国外交家希林在当时闻名物理学家奥斯特电磁感应理论的启发下,制作出了用电流计指针偏转来接收信息的电报机;1837年6月,英国青年库克获得了第一个电报发明专利权。他制作的电报机第一在铁路上获得应用。只是,这种方式专门不方便和有用,无法投入真正的有用时期。历史到了这关键的时候,看起来停顿了下来,还得等待一个画家来解决。美国画家莫尔斯在1832年旅欧学习途中,开始对这种新生的技术发生了爱好,通过3年的钻研之后,在1835年,第一台电报机咨询世。但如何把电报和人类的语言连接起来,是摆在莫尔斯面前的一大难题,在一丝灵感来临的瞬时,他在笔记本上记下如此一段话:〝电流是神速的,假如它能够不停顿走十英里,我就让他走遍全世界。电流只要停止片刻,就会显现火花,火花是一种符号,没有火花是另一种符号,没有火花的时刻长又是一种符号。那个地点有三种符号可组合起来,代表数字和字母。它们能够构成字母,文字就能够通过导线传送了。如此,能够把消息传到远处的崭新工具就能够实现了!〞

随着这种伟大思想的成熟,莫尔斯成功地用电流的〝通〞、〝断〞和〝长断〞来代替了人类的文字进行传送,这确实是鼎鼎大名的莫尔斯电码。

1843年,莫尔斯获得了3万美元的资助,他用这笔款修建成了从华盛顿到巴尔的摩的电报线路,全长64.4公里。1844年5月24日,在座无虚席的国会大厦里,莫尔斯用他那兴奋得有些颤抖的双手,操纵着他倾十余年心血研制成功的电报机,向巴尔的摩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上帝制造了何等奇迹!〞电报的发明,拉开了电信时代的序幕,开创了人类利用电来传递信息的历史。从此,信息传递的速度大大加快了。〝嘀—嗒〞一响〔1秒钟〕,电报便能够载着人们所要传送的信息绕地球走上7圈半。这种速度是以往任何一种通信工具所望尘莫及的。

讲到那个地点,还有一个故事必须提到,1912年〝泰坦尼克〞号撞到冰山后,发出电报〝SOS,速来,我们撞上了冰山。〞几英里之外的〝加利福尼亚〞号客轮本应能够救起数百条生命,然而这条船上的报务员不值班,因此没有收到这条信息。从此以后,所有的轮船都开始了全天候的无线电信号监听。

二、〝沃森特先生,快来帮我啊〞——电话的发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