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5课《登高》课堂实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高》课堂实录
授课时间:2019年3月16日
授课地点:霍山文峰学校高一(11)班
使用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登高》
师:同学们,上午好!我很高兴来到了美丽而充满朝气的霍山文峰学校,与同学们一起相遇在这美好的课堂上。看到同学们热情的笑容,我真的很激动。不过,我感觉有点对不起你们。
生:(惊讶)为什么?
师:因为今天和我一起来的老师,不是帅哥,就是美女。而我呢——
生:老师也很帅。
师:谢谢同学们的安慰和鼓励。我已经是一个步履蹒跚奔六的老人了。我连头发都稀少了,有一点也是“艰难苦恨繁霜鬓”中的“繁霜鬓”了。岁月的更替,坎坷的经历,在我的身上留下了痕迹。同学们,“艰难苦恨”中的苦恨是什么?
生:极其遗憾。
师:对!当老师真累,尤其是你们班主任。我本人的经历虽不像杜甫那样在战乱中颠沛流离,却也是风雨兼程。有人说,人到五十方能解杜诗。确实如此,这几年我确实很喜欢杜甫。杜甫用诗歌写了他所经历的时代所遇到的苦难,并显示了圣洁的情怀。杜甫从“诗史”走向了“诗圣”。
那么,我们如何读懂杜甫呢?
生:结合诗人的身世,“知人论世”,从中悟出诗人的情感。
生:结合我们的亲身经历,品味诗的语言,走进诗人内心的世界,探索杜甫是如何面对人生苦难。
师:对!这节课,我们就从品味《登高》的语言开始,通过联想和想象,逐渐的走近诗人的内心世界,理解杜甫的情感。首先请让我把你们分成四个组,每一组分别讨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的意义。
品味诗句
师:请第一组回答,首联中用了几个意象,你认为哪一个最让你感动?
生:“风急天高猿啸哀”中的“猿啸哀”,一声猿的叫声,给人带来了凄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写到的“杜鹃啼血猿哀鸣”,也有哀伤的味道。
生:我也赞同。“猿啸哀”,还是“猿哀鸣”,不仅给人带来了凄凉和哀伤,还表现了诗人的境况和心态。
生:我更认为“鸟飞回”写得好!在凛冽的秋风中,鸟寻找自己的归宿,但在秋风中是盘旋,更是在抗争,是与环境作抗争,就如同此时此刻的杜甫与自己命运抗争一样。
师:很好!我们从意象中,可以把握诗人的处境和遭遇。意象的本身,可以看出是诗人人格的化身。陶渊明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达了他对自由的追求和回归田园以后的欣慰。杜甫诗句中“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飞鸟应该是杜甫流离失所,生无定居的写照。
师:好!再让我们一起品味颔联。在颔联中体现杜甫的处境和遭遇的意象应该是?
生:“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落木”,即落叶,是杜甫的化身。一个年老体衰的杜甫,受到了时代风雨的侵袭,不正像秋天的落叶一样饱受摧残吗?
师:好的!同学们,颔联时常被人引用,古人认为大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气势。前人誉为“古今独步”,对此,如何理解?
生:颔联集中描写了夔州秋天的特征。诗人望着了茫茫无际、萧萧落下的木叶,又看到了滔滔不息滚滚而去的江水。此时此刻,不仅联想到自己身世之苦,也有一种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
生:我想,杜甫看到了夔州的景色,是否可以理解为眼前的满目萧然,正是安史之乱之后大唐帝国一片衰败的景象。杜甫不仅是想到了自己,还想到了跟他一样苦难的百姓,体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生:悲秋,是中国文人的情怀。苏东坡也有感触“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皆有人生短暂的感慨。
师:是这样。当年孔子就感叹道,“逝者如斯夫”;曹操也有“人生几何,对酒当歌”的伤感;我们的毛泽东主席“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时不我待。当我们面对苍穹,自然会有一种渺小和孤独的感觉。我们学过的王羲之《兰亭集序》和苏轼《赤壁赋》。因为人生短暂,王羲之十分苦痛,苏轼无奈和旷达,杜甫更有一种直面现实,以一种悲悯之心来对抗现实的苦痛,而让我们仰慕!也正为这样,杜甫从“诗史”,走向了“诗圣”。具体表现为?
生:“诗史”就是用诗歌记载了大唐帝国有盛到衰的历史,记载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了苦难,体现了历史的广度和深度;而“诗圣”则是通过诗歌表现出一种精神和情怀,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
师:请指出杜甫悲悯的情怀的具体表现?
生: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在自己的生存都成了困难的情况下,还有这样一种情怀,真的叫人感动。
生:杜甫写过了“三吏”、“三别”、《北征》和《自京赴奉先咏怀》等,杜甫那种“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得到了很好地体现。
师:是的,杜甫的一生关心国运,关注民生。在冯至的《杜甫传》中提到了“实际上他那忧国忧民的泪是一直流到他死亡的前夕”。在这本《杜甫传》里写道了杜甫曾经在桐谷县的时候,穷困到了极点,每天在山谷里拾橡栗充饥。他还写了《乾元中寓居桐谷县作歌七首》,尽管现实描写非常残酷,但是还没有放弃想象和希望。在第六首中还有一句“溪壑为我回春姿”。我读到这样的语言,真的潸然旗下!
俞平伯说过:“结合小我的生活,推想到大群;从万民的哀乐,定一国之兴衰,自然句句都是真,都是应验的。以文而论,固是一代之史诗,即论事,亦千古之殷鉴。”从诗句中我们看到了杜甫的胸襟和执著!
再让我们欣赏颈联。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过,《登高》的颈联有八层含义。请同学们谈谈你们的理解。
生:“万里悲秋常作客”,首先是离家万里,远离亲人;作客,是
指古代羁旅之思,是漂泊的痛苦。至于悲秋,刚才我们已经探讨过。
生:特别是“常作客”,这就意味着杜甫一生在外漂泊,已经是常事。战乱之际,杜甫居无定所,流离漂泊。
生:“百年多病独登台”,多病,孱弱的身躯;百年,意味年过半百,还在外奔波,生活极度艰难。
生:杜甫的登临,是满目萧然。有句诗“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不管是明媚的春光,还是秋风阵阵,在杜甫的心中是那抹不去的伤痛,是动乱岁月的记忆。
师:还有一个“独”,如何理解?
生:我认为是孤独,是一种寂寞,不仅是远离亲人孤苦伶仃的悲苦,还有精神上的寂寞。唐代诗人陈子昂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与杜甫此时此刻心情有点相似。
师:很好!还有补充吗?
生:杜甫的痛苦,实际上也是百姓的痛苦。可以说,杜甫与老百姓感同身受。
师:是的,杜甫的个人之痛放到整个大的社会背景中,既然就体现出杜甫的气魄宏大,有着深远的情怀。再请同学们说说尾联的理解。
生:“潦倒新停浊酒杯”,体现了杜甫已经痛苦到了极点。如果“艰难苦恨繁霜鬓”是杜甫悲苦的外在形象,那么“潦倒新停浊酒杯”这是一种内在痛苦的写照。
师:老师就有这样的体验。由于我在2014年生了一场小病,医生交代以后不能喝酒,所以我很痛苦。生活的压力,有时候需要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