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者衡量融资成本,投资者计算投资收益,客观上都要求有一个普遍公认 的基准利率水平作参考。所以,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机制形成的核心。
两个重要的基准利率 全球最著名的基准利率有 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 两国的存贷款利率均是根据此利率自行确定的。
伦敦同业拆放利率(Libor)
Libor(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伦敦同业拆放利率,
这些拆款利率是英国银行家协会根据其选定的银行在伦敦市场报出的银行同 业拆借利率,进行取样并平均计算成为基准利率。 Libor已成为全球贷款方及债券发行人的普遍参考利率,是目前国际 间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市场利率基准。
通俗的说,利率市场化就是不同的银行可以保持不同的存贷款利率,而不受
政府的管制,可以自由的上下浮动,完全由市场的供求状况所决定。
主要国家利率市场化模式
改革 模式 国家性质
发达工业经济国家 (美国、日本)
改革初始状态
监管力度
结果
成功
渐进型
亚洲发展中国家 (韩国、印尼) 拉美发展中国家 (阿根廷、智利)
2002年3月
2003年7月 2003年11月
2004年1月1日
2004年10月29日 2005年9月20日 2006年8月
不再设定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及贷款利率下限 商业银行被允许决定除定期和活期存款外的6种存款的定价权 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扩大至基准利率的0.85倍
2007年1月4日
1970
1980
20世纪30年代 投机过度导致 1929年至1932年 间超过5,000家银 行倒闭以及大量 银行挤兑
1971 美国退出了布雷 顿森林体系,放 弃了金汇兑本位 制,允许美元 “浮动”
20世纪70年代中期 由于储户不购买银行 产品,转而购买国库 券及其它货币市场工 具,美国面临银行非 中介化现象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环境分析
国际环境因素,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市场化已成趋势 。
宏 观 角 度
中国 加入WTO后,银行业的所有业务将彻底放开。
外汇管理政策的影响 ,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也 会减轻实施外汇管制的政策压力。 根据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分析,进行利率市场 化改革为将来金融机构之间通过资本市场工具,以 市场为导向进行大规模的购并重组创造了条件。
概念
•
利率又称利息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按年计算则称为年利率。
• 其计算公式是:利息率= 利息量 ÷ 本金÷时间×100%
• 利率是调节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亦用以控制例如投资、通货膨胀及失业率 等,继而影响经济增长
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
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前提之一,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融资
1978 Marquette最高法院裁 决,允许金融贷款机构 使用利率上限高的州的 贷款利率,有效地绕开 了个别州具有限制性的 高利贷法
1980 在六年间内,《货币控 制法案》逐步取消了存 款账户的利率上限;这 一法案允许银行提供计 息产品
1986 取消NOW 账户的利率上 限,利率市场化完成
1933
2012年6月
2013年7月
中国利率市场化对金融行业的影响
金融市场
短期内存款利率将呈上升趋势,利息差缩窄可能性大; 金融资产价格短期大幅波动,长期稳中有升; 直接融资市场将大力发展; 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趋势加强。 银行理财将转为个性化、综合化服务; 理财产品的吸储功能将逐步弱化,与存款的边界将更加明晰; 结构性投资/理财产品、代客境外理财产品市场占比将扩大; 保本固定收益型产品占比将减少,非保本产品受到投资者的关注。 利率市场化将收窄券商利差收入,提高筹资成本; 推动券商多元化创新金融产品的步伐,以适应市场化条件下投资者多元化的避险需求; 中长期来看,利率市场化导致资金收益率需求提升,有利于债券市场的发展; 挑战券商的定价能力,涉及新产品的定价以及债券定价。 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产品设计和风险把控上需要加大力度,考虑利率市场化对产品收益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债券型和现金管理型基金影响较大,主要来源于银行系基金公司的竞争; 混合型经营的基金公司需要与其合作者,如银行等机构进行联动,商业模式可能产生变化。
1979-81 美国在此期间经历 了高利率水平; 1981年的通货膨 胀率为18.9%
日本利率市场化
1975 日本增发国债(日本 政府债券——等同于 USTB)引发了日本 国债二级市场的发展。 这一举动创造了国债 的“市场价格”以及 市场利率 1985 放开1,000万日元(按 现行汇率折算为美元 118,000元,按1985 年汇率折算为33,000 美元)以上定存利率 1993 放开所有定存利率
发布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
2008年10月
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扩大至基准利率的0.7倍 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 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 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 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
利用衍生 工具对冲 利率风险
1.积极发展中间业务,拓展非利息收入渠道
积极发展中间业务, 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是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
最佳选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还比较滞后。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均
在10%左右,部分商业银行甚至在1%以下。而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占比较 高,不少银行在50%以上,差距较大。 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依赖于扩大中间业 务规模和增加产品种类。根据国家逐步放宽综合经营限制的趋势,稳步扩大中间 业务范围,逐渐由低层次的代收代付向代客理财、保险业务、证券业务等高附加 值业务发展;适应利率和汇率市场化的需要,深化相关金融产品创新,不断提高 收益水平。同时,商业银行应以市场为导向,提升产品研发能力,充分挖掘市场 潜在需求,研究市场消费心理,分析市场发展趋势,设计、开发出符合我国消费 特点的中间业务种类。
1999年
存贷款利 率市场化
1999年10月
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思路: 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
2000年9月21日 2002年 实行外汇利率管理体制改革,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 利率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 扩大农村信用社利率改革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农村信用社利率浮动幅度;统一中 外资金融机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 将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对中国居民的小额外币存款,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现行小额外币 存款利率管理范围,实现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外币利率政策上的公平待遇 放开英镑、瑞士法郎和加拿大元的外币小额存款利率管理,由商业银行自主决定 对美元、日元、港币和欧元的小额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 商业银行、诚信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107倍,农信社贷款 利率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2倍,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限保持 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不变
Shibor报价银行团现由16家商业银行组成。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受权
Shibor的报价计算和信息发布。
Shibor的形成机制与在国际市场上普遍作为基准利率的Libor的形成机制
非常接近。
中国利率体系的四个层次
中央银行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
银行间利率:全国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银行间国债市场利率;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
1950
1976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47 政府出台法律 (临时利率调整 法——与美国的 条例Q相似)
1978 日本央行停止为 买权利率和票据 的买卖价格提供 意见
1989 开始放开所有定 存利率
1994 放开所有存款 利率
为什么要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
市场利率:深沪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利率、民间借贷利率。
利率市场化的定义
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 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 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 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结构存贷款利率的 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非存款工具的发 行利率基本放开
扩大贷款浮动范 围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历程
总体思路
货币市场和 债券市场利 率市场化
时间
利率市场化举措
1996年6月1日
1997年6月 1998年3月 1998年10月
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正式启动利率市场化
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启动,同时放开了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 改革再贴现利率及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放开了贴现和转贴现利率
将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由10%扩大到20%,农村信用社的 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由40%扩大到50%
允许县以下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最高可上浮30%,将对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最 高可上浮30%的规定扩大到所有中型企业 对保险公司大额定期存款实行协议利率,对保险公司3000万元以上、5年 以上大额定期存款,实行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双方协商利率的办法
微观角度
财政连年赤字,宏观经济稳定存在隐 患。
1 2
商业化的银行体系和金融机构良性竞 争的局面尚未形成,金融监管体系尚 不够完善。
国有企业经营状况不佳,预算软约束 尚未消除。 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自身长 期积累下来的体制与结构弊端,目前 国内市场普遍存在需求不足,政府已 将利率调到相当低的水平.
商业银行
证券
基金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的影响
1.加大了银行的竞争压力和 经营压力,利差缩小 2.银行利率风险和利率管理 的难度加大 3.中小型商业银行将受到的 较大的冲击
之
4.贷款需求淡季资金闲置将 更突出
商业银行的Biblioteka Baidu对策略
积极发展中 间业务,拓 展非利息收 入渠道
逐步提升利 率定价能力, 提升对利率 风险的管控 能力
外汇市场利率已 实现市场化
2000年9月21日解除外币存贷款的管制,实施了外币利率三项改革: 小额外币存款由过去的中国人民银行制定改为中国银行业协会制定,所有商业银行统一执行 放开300万元以上等值的大额外币定期存款利率 放开外币贷款利率
1998年部分国债和金融债利率采用了市场利率发行方式,如国债以竞价方式发行 政策性金融债实行利率招标发行,即金融债利率市场化开始;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利率全面放开 1999年对保险公司3000万元以上、5年期以上的大额定期存款,实行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双方协 商利率的办法 分几步走,逐步扩大银行的贷款定价权,实行上限放开、下限管制 1998-1999年间,将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由10%扩大到30% 2002年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贷款利率浮动幅度扩大到100% 2004年,先将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 率的1.7倍和2倍,后又取消封顶,下浮幅度为基准利率的0.9倍 2008年10月将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下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0.7倍但现在已回复到基准利率
①宏观经济稳定 ①监管合理 ②低利率政策(金融 ②配套措施 抑制) ①宏观经济较稳定 ②金融抑制 ①宏观经济不稳定 ②金融抑制 ①强化监管 ②配套合理 ①弱化监管 ②配套不合理
基本成功
激进型
失败
美国利率市场化
1933 1933年的《格拉斯一 斯蒂格尔法案》要求进 行大萧条后改革,以恢 复银行体系的信心;条 例Q禁止了活期存款利 率并对储蓄账户设置了 利率上限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
联邦基金利率是指美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最主要是指隔夜拆 借利率。它不仅直接反映货币市场最短期的价格变化,是美国经济最敏
感的利率,也是美联储的政策性利率指标。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
2007年1月4日,由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发布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 利率”(简称“Shibor”)正式运行。
1
利率管制造成这一重要的价格杠杆在资源配置方面
受到严重约束
2
3
4
利率机制的僵化使宏观调控很难通过对货币供
应量的控制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
利率结构扭曲,拆借市场利率导向作用有限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业开放的客观要求
加速改革
——眼下是利率市场化最佳时机
中小企业融 资难
民间借贷 泛滥
人民币 国际化
理财产品发行 “爆棚”
3
4
中国利率市场化采用渐进式
货币市场利率已 基本实现市场化
建立了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并形成了市场化的拆借利率 1996年6月1日取消对同业拆借利率上限管理,同业拆借利率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自主决定 2007年由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发布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Shibor) 正式运行
两个重要的基准利率 全球最著名的基准利率有 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 两国的存贷款利率均是根据此利率自行确定的。
伦敦同业拆放利率(Libor)
Libor(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伦敦同业拆放利率,
这些拆款利率是英国银行家协会根据其选定的银行在伦敦市场报出的银行同 业拆借利率,进行取样并平均计算成为基准利率。 Libor已成为全球贷款方及债券发行人的普遍参考利率,是目前国际 间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市场利率基准。
通俗的说,利率市场化就是不同的银行可以保持不同的存贷款利率,而不受
政府的管制,可以自由的上下浮动,完全由市场的供求状况所决定。
主要国家利率市场化模式
改革 模式 国家性质
发达工业经济国家 (美国、日本)
改革初始状态
监管力度
结果
成功
渐进型
亚洲发展中国家 (韩国、印尼) 拉美发展中国家 (阿根廷、智利)
2002年3月
2003年7月 2003年11月
2004年1月1日
2004年10月29日 2005年9月20日 2006年8月
不再设定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及贷款利率下限 商业银行被允许决定除定期和活期存款外的6种存款的定价权 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扩大至基准利率的0.85倍
2007年1月4日
1970
1980
20世纪30年代 投机过度导致 1929年至1932年 间超过5,000家银 行倒闭以及大量 银行挤兑
1971 美国退出了布雷 顿森林体系,放 弃了金汇兑本位 制,允许美元 “浮动”
20世纪70年代中期 由于储户不购买银行 产品,转而购买国库 券及其它货币市场工 具,美国面临银行非 中介化现象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环境分析
国际环境因素,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市场化已成趋势 。
宏 观 角 度
中国 加入WTO后,银行业的所有业务将彻底放开。
外汇管理政策的影响 ,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也 会减轻实施外汇管制的政策压力。 根据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分析,进行利率市场 化改革为将来金融机构之间通过资本市场工具,以 市场为导向进行大规模的购并重组创造了条件。
概念
•
利率又称利息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按年计算则称为年利率。
• 其计算公式是:利息率= 利息量 ÷ 本金÷时间×100%
• 利率是调节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亦用以控制例如投资、通货膨胀及失业率 等,继而影响经济增长
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
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前提之一,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融资
1978 Marquette最高法院裁 决,允许金融贷款机构 使用利率上限高的州的 贷款利率,有效地绕开 了个别州具有限制性的 高利贷法
1980 在六年间内,《货币控 制法案》逐步取消了存 款账户的利率上限;这 一法案允许银行提供计 息产品
1986 取消NOW 账户的利率上 限,利率市场化完成
1933
2012年6月
2013年7月
中国利率市场化对金融行业的影响
金融市场
短期内存款利率将呈上升趋势,利息差缩窄可能性大; 金融资产价格短期大幅波动,长期稳中有升; 直接融资市场将大力发展; 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趋势加强。 银行理财将转为个性化、综合化服务; 理财产品的吸储功能将逐步弱化,与存款的边界将更加明晰; 结构性投资/理财产品、代客境外理财产品市场占比将扩大; 保本固定收益型产品占比将减少,非保本产品受到投资者的关注。 利率市场化将收窄券商利差收入,提高筹资成本; 推动券商多元化创新金融产品的步伐,以适应市场化条件下投资者多元化的避险需求; 中长期来看,利率市场化导致资金收益率需求提升,有利于债券市场的发展; 挑战券商的定价能力,涉及新产品的定价以及债券定价。 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产品设计和风险把控上需要加大力度,考虑利率市场化对产品收益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债券型和现金管理型基金影响较大,主要来源于银行系基金公司的竞争; 混合型经营的基金公司需要与其合作者,如银行等机构进行联动,商业模式可能产生变化。
1979-81 美国在此期间经历 了高利率水平; 1981年的通货膨 胀率为18.9%
日本利率市场化
1975 日本增发国债(日本 政府债券——等同于 USTB)引发了日本 国债二级市场的发展。 这一举动创造了国债 的“市场价格”以及 市场利率 1985 放开1,000万日元(按 现行汇率折算为美元 118,000元,按1985 年汇率折算为33,000 美元)以上定存利率 1993 放开所有定存利率
发布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
2008年10月
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扩大至基准利率的0.7倍 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 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 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 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
利用衍生 工具对冲 利率风险
1.积极发展中间业务,拓展非利息收入渠道
积极发展中间业务, 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是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
最佳选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还比较滞后。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均
在10%左右,部分商业银行甚至在1%以下。而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占比较 高,不少银行在50%以上,差距较大。 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依赖于扩大中间业 务规模和增加产品种类。根据国家逐步放宽综合经营限制的趋势,稳步扩大中间 业务范围,逐渐由低层次的代收代付向代客理财、保险业务、证券业务等高附加 值业务发展;适应利率和汇率市场化的需要,深化相关金融产品创新,不断提高 收益水平。同时,商业银行应以市场为导向,提升产品研发能力,充分挖掘市场 潜在需求,研究市场消费心理,分析市场发展趋势,设计、开发出符合我国消费 特点的中间业务种类。
1999年
存贷款利 率市场化
1999年10月
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思路: 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
2000年9月21日 2002年 实行外汇利率管理体制改革,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 利率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 扩大农村信用社利率改革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农村信用社利率浮动幅度;统一中 外资金融机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 将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对中国居民的小额外币存款,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现行小额外币 存款利率管理范围,实现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外币利率政策上的公平待遇 放开英镑、瑞士法郎和加拿大元的外币小额存款利率管理,由商业银行自主决定 对美元、日元、港币和欧元的小额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 商业银行、诚信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107倍,农信社贷款 利率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2倍,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限保持 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不变
Shibor报价银行团现由16家商业银行组成。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受权
Shibor的报价计算和信息发布。
Shibor的形成机制与在国际市场上普遍作为基准利率的Libor的形成机制
非常接近。
中国利率体系的四个层次
中央银行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
银行间利率:全国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银行间国债市场利率;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
1950
1976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47 政府出台法律 (临时利率调整 法——与美国的 条例Q相似)
1978 日本央行停止为 买权利率和票据 的买卖价格提供 意见
1989 开始放开所有定 存利率
1994 放开所有存款 利率
为什么要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
市场利率:深沪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利率、民间借贷利率。
利率市场化的定义
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 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 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 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结构存贷款利率的 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非存款工具的发 行利率基本放开
扩大贷款浮动范 围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历程
总体思路
货币市场和 债券市场利 率市场化
时间
利率市场化举措
1996年6月1日
1997年6月 1998年3月 1998年10月
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正式启动利率市场化
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启动,同时放开了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 改革再贴现利率及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放开了贴现和转贴现利率
将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由10%扩大到20%,农村信用社的 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由40%扩大到50%
允许县以下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最高可上浮30%,将对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最 高可上浮30%的规定扩大到所有中型企业 对保险公司大额定期存款实行协议利率,对保险公司3000万元以上、5年 以上大额定期存款,实行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双方协商利率的办法
微观角度
财政连年赤字,宏观经济稳定存在隐 患。
1 2
商业化的银行体系和金融机构良性竞 争的局面尚未形成,金融监管体系尚 不够完善。
国有企业经营状况不佳,预算软约束 尚未消除。 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自身长 期积累下来的体制与结构弊端,目前 国内市场普遍存在需求不足,政府已 将利率调到相当低的水平.
商业银行
证券
基金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的影响
1.加大了银行的竞争压力和 经营压力,利差缩小 2.银行利率风险和利率管理 的难度加大 3.中小型商业银行将受到的 较大的冲击
之
4.贷款需求淡季资金闲置将 更突出
商业银行的Biblioteka Baidu对策略
积极发展中 间业务,拓 展非利息收 入渠道
逐步提升利 率定价能力, 提升对利率 风险的管控 能力
外汇市场利率已 实现市场化
2000年9月21日解除外币存贷款的管制,实施了外币利率三项改革: 小额外币存款由过去的中国人民银行制定改为中国银行业协会制定,所有商业银行统一执行 放开300万元以上等值的大额外币定期存款利率 放开外币贷款利率
1998年部分国债和金融债利率采用了市场利率发行方式,如国债以竞价方式发行 政策性金融债实行利率招标发行,即金融债利率市场化开始;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利率全面放开 1999年对保险公司3000万元以上、5年期以上的大额定期存款,实行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双方协 商利率的办法 分几步走,逐步扩大银行的贷款定价权,实行上限放开、下限管制 1998-1999年间,将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由10%扩大到30% 2002年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贷款利率浮动幅度扩大到100% 2004年,先将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 率的1.7倍和2倍,后又取消封顶,下浮幅度为基准利率的0.9倍 2008年10月将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下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0.7倍但现在已回复到基准利率
①宏观经济稳定 ①监管合理 ②低利率政策(金融 ②配套措施 抑制) ①宏观经济较稳定 ②金融抑制 ①宏观经济不稳定 ②金融抑制 ①强化监管 ②配套合理 ①弱化监管 ②配套不合理
基本成功
激进型
失败
美国利率市场化
1933 1933年的《格拉斯一 斯蒂格尔法案》要求进 行大萧条后改革,以恢 复银行体系的信心;条 例Q禁止了活期存款利 率并对储蓄账户设置了 利率上限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
联邦基金利率是指美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最主要是指隔夜拆 借利率。它不仅直接反映货币市场最短期的价格变化,是美国经济最敏
感的利率,也是美联储的政策性利率指标。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
2007年1月4日,由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发布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 利率”(简称“Shibor”)正式运行。
1
利率管制造成这一重要的价格杠杆在资源配置方面
受到严重约束
2
3
4
利率机制的僵化使宏观调控很难通过对货币供
应量的控制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
利率结构扭曲,拆借市场利率导向作用有限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业开放的客观要求
加速改革
——眼下是利率市场化最佳时机
中小企业融 资难
民间借贷 泛滥
人民币 国际化
理财产品发行 “爆棚”
3
4
中国利率市场化采用渐进式
货币市场利率已 基本实现市场化
建立了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并形成了市场化的拆借利率 1996年6月1日取消对同业拆借利率上限管理,同业拆借利率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自主决定 2007年由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发布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Shibor) 正式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