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的热物理性质

合集下载

火灾烟气的产生及特征

火灾烟气的产生及特征

对流热效率: 辐射热效率:
7)不完全燃烧系数
用XI表示 若XA越大→燃烧越完全 若XI越大→燃烧越不完全
生成速率:(式3-4) 判断是否是明火?明火 采用公式
Kj较难,首先分析产物组成 CnHmOr 求该物质化学组成得知分子式写出
产物。
得出最简式,按照完全燃烧
①完全生成CO2和H2O, 求出kco2、kH2o 、ko2 ②碳全都生成CO ,求出kco ③全部生成碳氢化合物,求出kHC ④全部碳生成碳粒 ,求出kC
目前尚未能测量足够数据。 ②有明火时:化学放热反应 (产物很多) 只考虑生成CO2和CO的化学放热,其他忽略
5)燃烧释放的热量(烟气) 只考虑对流热和辐射热忽略热损失
①对流热:
②辐射热:QR可求
6)燃烧效率 为实际燃烧释放速率与理论上可能最大释热 速率之比。
根据前面公式可推导(3-8,3-10,3-13) 燃烧的氧消耗效率与燃烧效率相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烟的凝聚作用 (布朗运动) 凝聚方程:
2烟的浓度 烟对光的吸收和散射作用 3火场能见度
火场能见度与很多因素有关,烟气的散射和 吸收系数、室内的亮度、所辨认的物体时 发光还是反光以及光线波长等。
燃烧组成的生成速率正比于可燃物的燃烧和 热解速率。
定义:燃烧过程中产物组分j的生成效率为:
实际生成速率与理论上可能的最大生成速 率之比。
各字母代表意义
2)燃烧产物组分的生成速率 各字母代表意义
3)氧消耗效率(实际)
实际氧消耗效率与理论可能的最大耗氧速 率之比。
4)燃烧的释热速率 ①无明火时:燃烧状况差异和热解速率不同
3通风影响
受限空间燃烧两个特点: 大量热积累→强化传热 依赖通风条件 火灾早期是燃料控制,发展后事通风控制。 1)通风系数 在受限空间燃烧,通常用通风系数来表征通

烟气的物性参数

烟气的物性参数

通用烟气焓
当缺乏燃料元素分析成分时,可通过燃料收到基的低位发热量按经验公式计算出理论空气量L0和理论烟气量V0后,按下式计算烟气焓:
H y=ε0c0y t y[V0+1.0161(α-1)L0]
式中ε0-通用烟气焓的校正系数;
c0y t y-通用烟气焓(kJ/m3),查下表。

通用烟气焓
通用烟气校正系数ε0值
随意编辑
注:摘自《动力工程师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第二次印刷p.3-41
一般燃烧生成气(烟气)的物理性质
随意编辑
注:1、λ-热导率;ν-运动粘度;Pr-普兰特准数;c-平均比热容〔kJ/(Nm3•℃)〕。

2、摘自《工业炉设计手册》第二版2000年6月p.1003
烟气的物性参数
(p=760mmHg=1.0132×105Pa,组成:CO213%, H2O11%, N226%)
随意编辑
随意编辑。

第三章(1)烟气的性质、流动和控制

第三章(1)烟气的性质、流动和控制
单位长度光学密度 :D0 = -lg(I/I0)/L 减光系数: Kc = –ln(I/I0)/L= 2.303D0 烟的百分遮光度: B = (I0–I)/I0 100 光学密度和遮光度的关系:D= -lg(1-B/100)
烟气的遮光性
烟气的遮光性和人的能见度
能见度的概念:人在一定环境下能看到的最远距离, 具有一定的主观标志。
若A房si着间/A火的i0将楼压变层差小有几,较乎以多等致窗于口竖Ps被井i接烧与近破外于,界P的Asio0压,变差即大。竖,井比与值该层
楼层高度的影响。 中性面以下发生火灾,烟气一般不会进入中性面以
下楼层,而容易进入中性面以上楼层。
中性面以上由正烟囱效应产生的空气流动可限制烟 气的流动,空气从竖井流进着火层能够阻止烟气流 进竖井。
具体建筑物应当按什么值来选择材料 通风和轰燃对发烟量的影响 发烟速率和发烟势的联系
导向火焰 研究可燃固体自由燃烧 时发烟性能的装置
烟气的流动
烟气的有效流通面积 烟气流动的驱动力 中性面位置的计算 中性面以上楼层内的烟气浓度
烟气的流动
有效流通面积
某种流体在一定压差下流过系统的总的当量流通面积
烟气的遮光性
材料的发烟性能测试
拉斯巴希法:
➢ 烟收集在13m3的容器中 ➢ 引入发烟势的概念:烟气生成的最大可能性
Dp = D0 (V/W1) ➢ 考虑了可燃组份质量的影响 ➢ 根据质量损失和容器大小,可求出光学密度
房间总烟载荷
V Dp W1
烟气的遮光性
可燃固体处在烟囱结构中发出的烟很少 实验炉中产生的烟较多 一些问题
烟气的流动
烟囱效应
中性面
着火层 中性面
着火层
着火层
(a)

烟气的性质、流动和控制

烟气的性质、流动和控制

烟气的产生与性质
在烟气中取一微元体dV,截面积为dS , 长度为dl,烟粒子总数为dN,烟粒子的 平均直径为d,平均密度为ρ。
每个烟粒子的质量为 d 3
6

dN d 3
s
6 dV
(mg/m3)
dl
∷ ∷∷
∷∷ ∷
dS ∷
dN∷∷
∷∷
其中 ns
dN dV
所以
s
ns
6
d3
(mg/m3)
结论1:μs与ns成线性关系
Arapahoe试验 Steiner隧道法
辐射板试验 OSU量热计
ISO烟箱
场合类型 FOS ROS FG FOD ROD ROD ROS
参考 ASTM, 1977 ASTM, 1979 ASTM, 1982 ASTM, 1981(a) ASTM, 1981(b) ASTM, 1980(b)
ISO, 1980
Vα=8
• 巴切尔、帕乃尔
0.4 0.5
0.7
1
1.5 2
– 自发光标志可见度 比反光标志的大2.5倍
减光系数 Kc (1/m)
发光标志的能见度与减光系数的关系
烟气的遮光性
刺激性气体对能见度的影响
– 刺激性气体对眼睛构成危害,人无法睁眼
– 在刺激性气体中能见度和减光系数间的关系不适用
30
20
能 见 度 10 V(m)
– 存在并联流动、串联流动、混联流动
有效流通面积的计算
– 并联流动:每个出口的压差P都相同,总流量QT 为
各出口流量之和
A
QT = Q1+Q2+Q3
Q = CA (2P/)1/2

烟气的物性参数

烟气的物性参数
1700
1.6531
0.3948
2810.21
700
1.5018
0.3587
1051.27
1800
1.6636
0.3973
2994.55
800
1.5210
0.3633
1216.80
1900
1.6735
0.3997
3179.73
900
1.5396
0.3677
1385.67
2000
1.6832
0.4020
一般燃烧生成气(烟气)的物理性质
t(℃)
λ[w/(m•℃)]
ν×106(m2/s)
Pr
c
kJ/Nm3•℃)
kCal/Nm3•℃)
0
0.0228
12.2
0.72
1.424
0.340
100
0.0313
21.5
0.69
1.432
0.342
200
0.0401
32.8
0.67
1.440
0.344
300
0.0484
0.59
1000
0.275
1.306
39.230
109.21
4.930
174.3
0.58
1100
0.257
1.323
42.287
124.37
5.169
197.1
0.57
1200
0.240
1.340
45.427
141.27
5.402
221.0
0.56
45.8
0.65
1.449
0.346
400

第四章 烟气性质与防治技术

第四章 烟气性质与防治技术

4.1 烟气的性质与危害
1. CO中毒

在人体的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功能之一是输送氧气。 在火灾中,当人们从呼吸道吸入CO时,即与血红蛋
白结合形成一氧化碳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携
带氧气的能力。研究表明,当有 50% 上的血红蛋白 结合成一氧化碳血红蛋白时,人体的脑、中枢神经 因严重缺氧失去知觉,甚至死亡。火灾中约有一半 人员的死因是CO中毒,因此, CO中毒对人体最具
引言

尽管采取了一系列防止烟气产生和蔓延的措施, 一旦起火,由于火灾发生区域的随机性、燃烧材 料的复杂性、防烟设施对烟气的控制能力不足, 以及消防设施管理不善等诸多原因,烟气仍有可 能大量产生并蔓延开来,因此,起火后应迅速排 除火灾产生的烟气,减少烟气的毒性,降低烟气 的浓度,维持一定的视距,便于人员疏散。这也 是防止烟气蔓延的积极措施,排烟和防烟一样起 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4.1 烟气的性质与危害
二、建筑材料的发烟量与发烟速度
(一)建筑材料发烟量

由表4-1所示,各种建筑材料单位重量所产 生的烟量不同,对于木材及木制品而言, 当温度达到300℃以上时,随着温度升高, 燃烧区分解出的碳质微粒减少,发烟量减 少,而在相对高温时,高分子有机材料却 能产生大量烟气
4.1 烟气的性质与危害
4.1 烟气的性质与危害
三、减光系数与能见距离
(二)能见距离 火灾的烟气使人们辨认目标的能力大大降低,即便 设臵事故照明和疏散标志,也会使其减弱,从而使 人们在疏散时往往看不清周围环境,甚至辨不清疏 散方向,找不到安全出口,严重影响人员安全。

各国普遍认为,当能见距离降到3m以下时,逃离火 场就十分困难。
4.1 烟气的性质与危害
一、火灾烟气组成

烟气空气参数

烟气空气参数

烟气热物理性质(烟气成份:R CO2=0.13;R H2O=0.11 ;R N2=0.76)附:湿空气干、湿球温度对照表水的汽化热为40.8千焦/摩尔,相当于2260千焦/千克天然气是一种无毒无色无味的气体,其主要成份是甲烷,天然气的低热值为34.91MJ/Nm3。

天然气(甲烷)的密度在0℃,101.352Kpa时为0.7174Kg/Nm3,相对密度(设空气的密度为1)为0.5548,天然气约比空气轻一半,完全燃烧时,需要大量的空气助燃。

1立方米天然气完全燃烧大约需要9.52立方米空气。

如果燃烧不完全,会产生有毒气体一氧化碳,因而在燃气器具使用场所,必须保持空气流通。

在封闭空间内,天然气与空气混合后易燃、易爆、当空气中的天然气浓度达到5-15%时,遇到明火就会爆炸,因而一定要防止泄漏。

天然气的密度定义为单位体积气体的质量。

在标准状况(101325Pa,15.55℃)下,天然气中主要烃类成分的密度为0.6773Kg/m3(甲烷)-3.0454Kg/m3(戊烷)。

天然气混合物的密度一般为0.7-0.75Kg/m3,其中石油伴生气特别是油溶气的密度最高可达1.5Kg/m3甚至更大些。

天然气的密度随重烃含量尤其是高碳数的重烃气含量增加而增大,亦随CO2和H2S的含量增加而增大。

天然气的相对密度是指在相同温度、压力条件下天然气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值,或者说在相同温度、压力下同体积天然气与空气质量之比。

天然气烃类主要成分的相对密度为0.5539(甲烷)-2.4911(戊烷),天然气混合物一般在0.56-1.0之间,亦随重烃及CO2和H2S的含量增加而增大。

在标准状况下,天然气的比重与密度、相对比重与相对密度在数值上完全相同。

天然气中常见组分的密度和相对密度值如表所示。

天然气在地下的密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随压力的增加而加大。

但鉴于天然气的压缩性极强,在气藏中,天然气的体积可缩小到地表体积的1/200-1/300,压力效应远大于温度效应,因此地下天然气的密度远大于地表温压下的密度,一般可达150-250Kg/m3;凝析气的密度最大可达225-450Kg/m3。

火灾烟气及其理化特性

火灾烟气及其理化特性

火场能见度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烟气的散射、室内的亮度,所辨认的物体 是发光还是反光以及光线的波长等。并且还依赖于逃生者的视力及光强的适 应状态。尽管如此,通过大量的测试和研究,建立了火场能见度与烟气消光 系数之间的经验关系:
KcVc=8 (对于发光物体)
KcVc=3 (对于反光物体)
这表明能见度与烟气的消光系数大致成反比,且相同情况下发光物体的能见
第五节 火灾烟气及其理化特性
一、火灾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产生* 二、火灾烟气的物理特性及危害 三、火灾烟气的化学特性及危害
一、火灾烟气的产生
由燃烧或热解作用所产生的悬浮在气相中的固体和液体微粒称为烟或烟粒子,含有烟 粒子的气体称为烟气。火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气,其成分非常复杂,主要由三种 类型的物质组成:(1)气相燃烧产物;(2)未燃烧的气态可燃物;(3)未完全燃烧的液、 固相分解物和冷凝物微小颗粒。火灾烟气中含有众多的有毒、有害成分、腐蚀性成分 以及颗粒物等,加之火灾环境高温缺氧,必然对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都造成很大的危 害。
第五节 火灾烟气及其理化特性
一、火灾烟气的产生* 二、火灾烟气的物理特性及危害 三、火灾烟气的化学特性及危害
材料的化学组成是决定烟气产生量的主要因素,可燃物分子中碳氢比值不同,生成 碳烟的能力不一样,碳氢比值越大,产生碳烟的能力越大,如乙炔中碳氢比为1:1, 乙烯碳氢比为1:2,乙烷碳氢比为1:3,所以在扩散燃烧中乙炔生碳能力最大,乙烷最 小,乙烯介于中间;
二、火灾烟气物理特性及危害
(一) 遮光性
1、表示方法
对烟气的遮光性衡量主要有光学密度、减光系数、百分遮光度和能见度,分
别表示为:
D0
log(
I0 I

烟气空气参数

烟气空气参数

烟气热物理性质(烟气成份:R CO2=0.13;R H2O=0.11 ;R N2=0.76)附:湿空气干、湿球温度对照表水的汽化热为40.8千焦/摩尔,相当于2260千焦/千克天然气是一种无毒无色无味的气体,其主要成份是甲烷,天然气的低热值为34.91MJ/Nm3。

天然气(甲烷)的密度在0℃,101.352Kpa时为0.7174Kg/Nm3,相对密度(设空气的密度为1)为0.5548,天然气约比空气轻一半,完全燃烧时,需要大量的空气助燃。

1立方米天然气完全燃烧大约需要9.52立方米空气。

如果燃烧不完全,会产生有毒气体一氧化碳,因而在燃气器具使用场所,必须保持空气流通。

在封闭空间内,天然气与空气混合后易燃、易爆、当空气中的天然气浓度达到5-15%时,遇到明火就会爆炸,因而一定要防止泄漏。

天然气的密度定义为单位体积气体的质量。

在标准状况(101325Pa,15.55℃)下,天然气中主要烃类成分的密度为0.6773Kg/m3(甲烷)-3.0454Kg/m3(戊烷)。

天然气混合物的密度一般为0.7-0.75Kg/m3,其中石油伴生气特别是油溶气的密度最高可达1.5Kg/m3甚至更大些。

天然气的密度随重烃含量尤其是高碳数的重烃气含量增加而增大,亦随CO2和H2S的含量增加而增大。

天然气的相对密度是指在相同温度、压力条件下天然气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值,或者说在相同温度、压力下同体积天然气与空气质量之比。

天然气烃类主要成分的相对密度为0.5539(甲烷)-2.4911(戊烷),天然气混合物一般在0.56-1.0之间,亦随重烃及CO2和H2S的含量增加而增大。

在标准状况下,天然气的比重与密度、相对比重与相对密度在数值上完全相同。

天然气中常见组分的密度和相对密度值如表所示。

天然气在地下的密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随压力的增加而加大。

但鉴于天然气的压缩性极强,在气藏中,天然气的体积可缩小到地表体积的1/200-1/300,压力效应远大于温度效应,因此地下天然气的密度远大于地表温压下的密度,一般可达150-250Kg/m3;凝析气的密度最大可达225-450Kg/m3。

烟气的相关计算

烟气的相关计算

干空气、烟气、水、水蒸气热物理性质,参数和单位在第四讲中,介绍了与翅片管相关的计算式,其中,多次应用流体的物性参数,如流体的密度,粘度,导热系数,等等。

每一种流体都有它自己的独特的物理参数,就像生物科学中的“基因”一样,这些物性参数构成了流体本身区别于其它流体的特性。

例如,大家所熟知的空气和水,物理性质是截然不同的,拿密度而言,在常温下水的密度为1000 kg/m3; 而空气的密度仅为1.2 kg/m3 .左右。

与热有关的物性叫热物性,由于流体的热物性对传热和阻力都有极大的影响,而且是计算和设计中不可缺少的数据,因而本讲将要介绍几种常用流体的热物性参数。

应当指出,几乎所有的物性参数都是通过大量的细致的实验得出来的,并有相关的专著可供选用1 空气,烟气,水,水蒸气的热物理性质表。

考虑到翅片管换热器的应用特点,管外翅片侧主要与空气或烟气打交道,而管内流动的主要是水和水蒸气,偶尔也有其他流体,如制冷剂等。

所以下面给出的热物性表基本上能满足翅片管换热器的计算要求。

附录13 几种饱和液体的热物理性质上表适用于1个大气压(100000 Pa )下的空气,对于在管道中流动的空气,在鼓风机或引凤机的作用下,其压力可能在大气压上下波动,但一般波动幅度不超过1个大气压的1%,故上表仍是适用的。

2 几个常用单位的说明(1)力的单位。

从中学物理知道,力= 质量×加速度,对于1 kg 质量的物体,当其加速度为1 m / s2 时,就构成了力的单位:牛顿(N ),所以,1 N = 1 kg ×1 m/s2 = 1 kg.m /s2 .( 2 ) 压力或压强单位为Pa:因为压力=力/ 面积,即单位面积上承受的力,所以1 Pa = 1 N / 1 m2 = 1 kg / ( m s2 .).;应该记住,1 个大气压= 100000 Pa = 105 Pa.= 0.1 MPa (兆帕)(3) 功,能量,热量的单位。

烟气空气参数..

烟气空气参数..

烟气热物理性质(烟气成份:R CO2=0.13;R H2O=0.11 ;R N2=0.76)附:湿空气干、湿球温度对照表水的汽化热为40.8千焦/摩尔,相当于2260千焦/千克天然气是一种无毒无色无味的气体,其主要成份是甲烷,天然气的低热值为34.91MJ/Nm3。

天然气(甲烷)的密度在0℃,101.352Kpa时为0.7174Kg/Nm3,相对密度(设空气的密度为1)为0.5548,天然气约比空气轻一半,完全燃烧时,需要大量的空气助燃。

1立方米天然气完全燃烧大约需要9.52立方米空气。

如果燃烧不完全,会产生有毒气体一氧化碳,因而在燃气器具使用场所,必须保持空气流通。

在封闭空间内,天然气与空气混合后易燃、易爆、当空气中的天然气浓度达到5-15%时,遇到明火就会爆炸,因而一定要防止泄漏。

天然气的密度定义为单位体积气体的质量。

在标准状况(101325Pa,15.55℃)下,天然气中主要烃类成分的密度为0.6773Kg/m3(甲烷)-3.0454Kg/m3(戊烷)。

天然气混合物的密度一般为0.7-0.75Kg/m3,其中石油伴生气特别是油溶气的密度最高可达1.5Kg/m3甚至更大些。

天然气的密度随重烃含量尤其是高碳数的重烃气含量增加而增大,亦随CO2和H2S的含量增加而增大。

天然气的相对密度是指在相同温度、压力条件下天然气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值,或者说在相同温度、压力下同体积天然气与空气质量之比。

天然气烃类主要成分的相对密度为0.5539(甲烷)-2.4911(戊烷),天然气混合物一般在0.56-1.0之间,亦随重烃及CO2和H2S的含量增加而增大。

在标准状况下,天然气的比重与密度、相对比重与相对密度在数值上完全相同。

天然气中常见组分的密度和相对密度值如表所示。

天然气在地下的密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随压力的增加而加大。

但鉴于天然气的压缩性极强,在气藏中,天然气的体积可缩小到地表体积的1/200-1/300,压力效应远大于温度效应,因此地下天然气的密度远大于地表温压下的密度,一般可达150-250Kg/m3;凝析气的密度最大可达225-450Kg/m3。

环保专业二讲义:高温烟气的性能

环保专业二讲义:高温烟气的性能
粉尘性质变化高温烟气中温度的提高使粉尘性质也发生变化其中粉尘比电阻轴度和吸附性均有变化
高温烟气的性能
1.密度 在理想状态下,气体的密度可由状态方程来表示, ρ=P/RT 式中:ρ---气体密度,kg/m3 p一气体压力,Pa; T——气体温度,K; R——气体常数,J/(kg·K)。 2.热容 3.动力黏度 4.爆炸极限 许多生产条件下,高温烟气中含有可燃成分。如高炉、转炉、铁合金炉、回转窑、非等烟气中均含有氢、一氧化碳等可燃成
分。这些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高温烟气容易使烟气中,温度的提高使粉尘性质也发生变化,其中粉尘比电阻、轴度和吸附性均有变化。 6.露点

烟气空气参数

烟气空气参数

烟气热物理性质(烟气成份:R CO2=0.13;R H2O=0.11 ;R N2=0.76)附:湿空气干、湿球温度对照表水的汽化热为40.8千焦/摩尔,相当于2260千焦/千克天然气是一种无毒无色无味的气体,其主要成份是甲烷,天然气的低热值为34.91MJ/Nm3。

天然气(甲烷)的密度在0℃,101.352Kpa时为0.7174Kg/Nm3,相对密度(设空气的密度为1)为0.5548,天然气约比空气轻一半,完全燃烧时,需要大量的空气助燃。

1立方米天然气完全燃烧大约需要9.52立方米空气。

如果燃烧不完全,会产生有毒气体一氧化碳,因而在燃气器具使用场所,必须保持空气流通。

在封闭空间内,天然气与空气混合后易燃、易爆、当空气中的天然气浓度达到5-15%时,遇到明火就会爆炸,因而一定要防止泄漏。

天然气的密度定义为单位体积气体的质量。

在标准状况(101325Pa,15.55℃)下,天然气中主要烃类成分的密度为0.6773Kg/m3(甲烷)-3.0454Kg/m3(戊烷)。

天然气混合物的密度一般为0.7-0.75Kg/m3,其中石油伴生气特别是油溶气的密度最高可达1.5Kg/m3甚至更大些。

天然气的密度随重烃含量尤其是高碳数的重烃气含量增加而增大,亦随CO2和H2S的含量增加而增大。

天然气的相对密度是指在相同温度、压力条件下天然气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值,或者说在相同温度、压力下同体积天然气与空气质量之比。

天然气烃类主要成分的相对密度为0.5539(甲烷)-2.4911(戊烷),天然气混合物一般在0.56-1.0之间,亦随重烃及CO2和H2S的含量增加而增大。

在标准状况下,天然气的比重与密度、相对比重与相对密度在数值上完全相同。

天然气中常见组分的密度和相对密度值如表所示。

天然气在地下的密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随压力的增加而加大。

但鉴于天然气的压缩性极强,在气藏中,天然气的体积可缩小到地表体积的1/200-1/300,压力效应远大于温度效应,因此地下天然气的密度远大于地表温压下的密度,一般可达150-250Kg/m3;凝析气的密度最大可达225-450Kg/m3。

火灾烟气及其理化特性

火灾烟气及其理化特性

表1-15 常见可燃物燃烧时烟的特征
物质名称
烟的特征
颜色


木材 石油产品 硝基化合物 橡胶 棉和麻 丝 聚氯乙烯纤维 聚乙烯 聚苯乙烯 锦纶 有机玻璃 酚醛塑料(以木粉填)
灰黑色 黑色 棕黄色 同上 黑褐色 ─ 黑色 ─ 浓黑色 白色 ─ 黑色
树脂嗅 石油嗅 刺激嗅 硫嗅 烧纸嗅 烧毛皮嗅 盐酸嗅 石蜡嗅 煤气溴 酰胺类嗅 芳香 木头、甲醛嗅
第五节 火灾烟气及其理化特性
一、火灾烟气的产生* 二、火灾烟气的物理特性及危害 三、火灾烟气的化学特性及危害
一、火灾烟气的产生
由燃烧或热解作用所产生的悬浮在气相中的固体和液体微粒称为烟或烟粒子,含有烟 粒子的气体称为烟气。火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气,其成分非常复杂,主要由三种 类型的物质组成:(1)气相燃烧产物;(2)未燃烧的气态可燃物;(3)未完全燃烧的液、 固相分解物和冷凝物微小颗粒。火灾烟气中含有众多的有毒、有害成分、腐蚀性成分 以及颗粒物等,加之火灾环境高温缺氧,必然对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都造成很大的危 害。
第五节 火灾烟气及其理化特性
一、火灾烟气的产生 二、火灾烟气的物理特性及危害 三、火灾烟气的化学特性及危害*
三、火灾烟气的化学特性及危害 (一) 毒害性 大量火灾统计资料表明,火灾中的烟气已成为火灾中的第一凶手。据不完全统计,火 灾中因烟气致死的人数约占火灾死亡总数的80%以上,尤其对于人员密集场所,易造 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如1993年2月14日唐山林西百货大楼火灾,经法医鉴定,死 亡的80人除一人属高空坠落死亡外,其余全部死于有毒烟气;辽宁埠新艺苑歌舞厅 “11.27”大火,因易燃的棉丙化纤布燃烧时分解产生大量有毒气体,造成200余人中 毒窒息死亡;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玛依友谊馆大火,死亡325人,其中95%以上 死于烟气中毒。研究表明,火灾中的死亡人员约有一半是由CO中毒引起的,另外一半 则由直接烧伤、爆炸压力以及其它有毒气体引起的。对火灾中的死者进行生理解剖, 发现CO和HCN为主要毒气。尽管如此,现有的火灾数据无法提供其它有毒气体对人 员死亡的可能影响。根据分析化学可知,火灾燃烧的副产物可能对人存在极大的危害, 而这并不一定需要医疗方面的证据加以证实。 缺氧是气体毒性的特殊情况。有数据表明,若仅仅考虑缺氧而不考虑其它气体影响时, 当含氧量降至10%时就可对人构成危险。然而,在火灾中仅仅由含氧量减小造成危害 是不大可能出现的,其危害往往伴随着CO、C02和其它有毒成分的生成。有人曾对这 种综合效应进行测试,但提供的实验数据不多。表1-16为氧浓度下降对人体的危害。

第三章烟气的性质与流动ppt课件

第三章烟气的性质与流动ppt课件
1.并联流动 2.串联流动
3.混联流动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并联流动
A
加压空间
A1
A2
Q1
Q2
QT
A3
Q3
并联出口
QT
QTQ1Q2Q3
Ae
A1
Q1
Q 2 Q3
AeA1A2A3
二.气体分析法 14种常见毒性气体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醛、氧化氮、
氰化氢、丙烯氰、光气、二氧化硫、硫化氢、氯化氢、氟化氢、 溴化氢、氨气、苯酚。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基本假设: (1).火源为点源,释放的能量均出自该点源,且此能量全部留存于
火羽流之中,忽略火焰对外界的辐射热损失。 (2).整个羽流之内的密度变化很小。
(3).速度、温度和力有着类似的分布形式,并进一步假定速度和温 度在羽流横截面上呈高帽状分布,即均为常数。
根据理想羽流模型导出的烟气生成速率公式:
mp 0.2( 2g)1/3Q1/3Z5/3 CpT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纲要
3.1烟气的产生与性质
3.2烟气的遮光性 3.3烟气的流动 3.4压力中性面 3.5烟气的生成速率 3.6烟气的形成与排烟机理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