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的物理性质
第二节 空气的物理性质
第二节 空气的物理性质、气体状态方程及流动规律一、空气的组成成份及空气的物理性质1.空气的组成成份大气中的空气主要是由氮、氧、氩、二氧化碳,水蒸气以及其它一些气体等若干种气体混合组成的。
含有水蒸气的空气为湿空气。
大气中的空气基本上都是湿空气。
而把不含有水蒸气的空气称为干空气。
在距地面20 km 以内,空气组成几乎相同。
在基准状态(0℃,绝对压力为101325 Pa ,相对湿度为0)下地面附近的干空气的组成见表11-1。
空气中氮气所占比例最大,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具有稳定性,不会自燃,所以空气作为工作介质可以用在易燃、易爆场所。
2.空气的密度单位体积空气的质量,称为空气的密度ρ(kg/m 3),其公式为ρ =m / V (11-1)式中 ρ — 空气密度;m — 空气的质量(kg );V — 空气的体积(m 3)。
气体密度与气体压力和温度有关,压力增加,密度增加,而温度上升,密度减少。
在基准状态下,干空气的密度为 1.293 kg/m 3,在温度 t (℃)、压力(MPa )下的干空气的密度可用下式计算(11-2) 式中 ρ0 — 基准状态下的干空气密度;p — 绝对压力(MPa );ρ — 干空气的密度;t — 温度(℃),其中(273+t )为绝对温度(K )。
对于湿空气的密度可用下式计算(11-3)式中 ρ' — 湿空气的密度;p — 湿空气的全压力(MPa );φ — 空气的相对湿度(%);p b — 温度为t ℃时饱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力(MPa )。
3.空气的粘性空气在流动过程中产生的内摩擦阻力的性质叫做空气的粘性,用粘度表示其大小。
空气的粘度受压力的影响很小,一般可忽略不计。
随温度的升高,空气分子热运动加剧,因此,空气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略有增加。
粘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见表11-2。
气体与液体和固体相比具有明显的压缩性和膨胀性。
空气的体积较易随压力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例如,对于大气压下的气体等温压缩,压力增大0.1 MPa ,体积减小一半。
地球科学中有关空气的主要知识
地球科学中有关空气的主要知识地球科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空气是地球大气层中的一种物质,是地球科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
本文将从空气的组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环境影响等方面来介绍空气的主要知识。
一、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稀有气体组成,在地球大气中占据主导地位。
其中,氮气占据空气的78%,氧气占据21%,水蒸气、二氧化碳、氩气、氦气等稀有气体占据剩余的1%。
由于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因此氧气的变化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二、空气的结构空气主要存在于地球的大气层中,大气层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高层四个层次。
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大气,也是大部分气象现象发生的地方。
平流层在对流层之上,中间层在平流层之上,高层则是大气的最外层。
这些层次之间的结构对于大气的流动和气象现象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空气的物理性质空气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可以被巨大的空间所填充。
空气的密度随海拔的增高而减小,同时温度的升高也会导致空气密度的减小。
空气的压强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同时也受到季节变化和气象系统的影响。
此外,空气还具有压力、温度、湿度和风速等物理性质,这些物理性质对于大气的运动和气象现象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空气的化学性质氮气和氧气是空气中最主要的组成成分,它们都是非金属元素,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氮气不容易与其他元素发生化学反应,而氧气在高温条件下会参与燃烧反应。
此外,空气中还包含了一些稀有气体和水蒸气等成分,它们的化学性质也对大气的化学反应和气象现象有着重要的影响。
五、空气的环境影响空气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交通工具的使用,空气中的污染物质逐渐增多,大气层中的臭氧层也在不断遭受破坏。
此外,温室效应也是当前一个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它直接导致了地球气候的变化和极端天气的频繁发生。
空气的知识点总结
空气的知识点总结1. 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一些稀有气体组成。
其中,氮气占空气的78%,氧气占21%,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占1%。
2. 空气的物理性质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具有一定的压力和重量。
在标准大气压下,空气的密度约为1.29千克/立方米。
3. 空气的化学性质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对生物和地球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氮气是生物体生长和生存的重要元素,而氧气则是维持生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气体。
此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也对地球的大气稳定和气候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4. 空气的净化由于人类活动和工业生产的影响,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颗粒物等大量排放,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空气净化变得至关重要,通过使用净化设备和降低排放,可以改善空气质量。
5. 空气的动力学空气是地球上大气圈中的气体,可以随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而流动,形成风和气候。
在地球表面,不同地区的气温、压力和湿度差异导致大气气流的形成,形成了各种气候类型。
6. 空气与生物空气对于地球上的生物是至关重要的。
氧气是动物呼吸的气体,可以参与有机物的代谢和能量的产生。
植物则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参与空气中的气体循环。
7. 空气污染及防治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空气污染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生活垃圾焚烧等都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对于空气污染,可以通过控制排放、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加强环境监测和建立环保法规等方式进行防治。
8. 空气的利用空气的利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活中的呼吸,另一方面是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
空气经过净化和压缩可以被用于工业领域的气体分离、制冷、灌装等方面。
9. 空气的保护保护空气环境是全社会的责任,可以通过加强环保教育、推广清洁能源、加强环境法律的执行等方式实现空气环境的保护。
总之,空气对于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
空气的物理性质
8.1 湿空气的物理性质
在湿空气中,水蒸气所占的百分比是不稳定的,常常随着海 拔、地区、季节、气候、湿源等各种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为 水蒸气在仅有压力变化的情况下就能够液化,而干空气只有其 温度降低到一定临界温度以下后才能液化。相对来说,湿空气 中的水蒸气数量很少,它来源于地球上的海洋、江河、湖泊表 面的水分蒸发,各种生物的代谢过程,以及生产工艺过程。虽 然湿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少,但其变化会引起湿空气干、湿度 变化,进而对人体感觉、产品质量、工艺过程和设备维护等都 有直接影响,这是不容忽视的;同时,湿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 变化又会使湿空气的物理性质随之变化。因此,从空气调节的 角度来说,空气的潮湿程度是我们十分关心的问题。
8.1 湿空气的物理性质
1kg干空气焓和 d kg水蒸气的焓两者的总和,称为(1 d)kg湿空 气的焓。如果取0℃的干空气和0℃的水的焓值为0,则湿空气 的焓表达式如下:
h hg d hq kJ/kg(d a) (8-16) 其中,干空气的焓为hg cpgt ;水蒸气的焓 hq 2500 cpqt。 式中 cpg ——干空气的定压比热,在常温下为 cpg 1.005 1.01 ,kJ/(kg·℃);
Pq
B Pq.b
kg/kg(d a)
(8-13a)
g/kg(d a)(8-13b)
式由中上d 面db(P为q 8空-1B气3)P的q.b两饱式和B相含比P湿q.b可量1得0,0:%单位为 ddb
B
Pq
。
100%
B Pq.b
(8-14)
d b Pq.b B Pq
B Pq
在工式程(中8应-1用4)只中会B造比成P2q.b%和~P3q 大%的得误多差,。如因果此把,BB相P对Pqq.b湿视度为1,又在可
空气在25度时的平均比热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空气在25度时的平均比热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空气的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的空气在吸热或放热过程中所需要的热量。
它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与热传导、热容和热传递等相关。
在实际应用中,了解空气的比热容有助于我们理解热力学过程以及热量的传递方式。
本文将重点研究在25度时空气的平均比热容。
25度是一个常见的室温,它代表了许多日常生活和工业环境中的温度范围。
了解25度时的空气平均比热容对于设计和优化许多热力学系统和设备非常重要。
为了更好地理解空气的比热容,本文将首先介绍比热容的定义和概念。
我们将探讨比热容是如何衡量物质对热量吸收和释放的能力的。
其次,我们将讨论影响空气比热容的因素,如温度、压力和湿度等。
这些因素对空气的物理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空气的比热容。
随后,我们将进一步深入研究在25度时空气的平均比热容。
我们将介绍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并给出实际数值和例子。
这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25度时空气的平均比热容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本文进行总结,并探讨空气的比热容在不同情境下的对比和应用。
我们将讨论空气的比热容对于能量储存、热力学系统优化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读者将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空气的比热容在25度时的平均数值,以及它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这将有助于读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作中更好地应用和理解热力学性质。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首先概述了空气在25度时的平均比热容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然后,介绍了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安排,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脉络和逻辑。
正文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主要分为两个小节。
第一个小节是关于空气的比热容的介绍,包括相关的定义和概念。
这一小节将解释比热容的含义以及其在空气中的应用。
同时,还将探讨影响比热容的因素,如温度、压力等。
通过对这些关键因素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25度时空气的平均比热容。
空气动力学效应
空气动力学效应空气动力学效应是指在空气中物体运动时所受到的力学效应。
它在许多领域中都有重要的应用,特别是在航空航天、汽车工程、建筑设计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空气动力学效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一、空气动力学效应的基本概念空气动力学效应是指当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由于空气的存在而对物体产生的力学效应。
空气动力学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空气分子与物体表面发生碰撞,从而产生了气动力。
这种气动力包括了阻力、升力、侧力等。
1.1 阻力阻力是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所受到的阻碍力。
当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空气分子与物体表面发生碰撞,使物体受到反向的力,从而减小物体的运动速度。
阻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速度、密度等因素有关。
1.2 升力升力是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所受到的向上的力。
升力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物体表面的气流分离和气压差异所引起的。
升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速度、密度等因素有关。
在航空领域中,升力是飞机能够飞行的基本原理。
1.3 侧力侧力是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所受到的垂直于运动方向的力。
侧力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空气动力学效应导致物体受到横向的气流作用。
侧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速度、密度等因素有关。
在汽车工程中,侧力对于提高车辆的操控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空气动力学效应的原理是基于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和空气的物理性质。
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规律的学科,它是研究空气动力学效应的基础。
2.1 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
连续性方程描述了流体的质量守恒定律,动量方程描述了流体的力学运动规律,能量方程描述了流体的能量守恒定律。
这些基本原理是研究空气动力学效应的理论基础。
2.2 空气的物理性质空气是一种气体,具有质量、体积和压力等物理性质。
空气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的质量,密度越大,空气对物体的气动力越大。
空气的压力是指单位面积上空气对物体施加的力,压力越大,空气对物体的气动力越大。
三、空气动力学效应的应用空气动力学效应在许多领域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350℃空气的密度和粘度
350℃空气的密度和粘度【1】350℃空气的密度和粘度概述350℃空气的密度和粘度是热力学领域中重要的物理性质。
在这个温度下,空气的密度和粘度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对空气的流动性质、传热性能等方面产生影响。
因此,了解350℃空气的密度和粘度对于工程领域中的热传导、流体力学等问题具有实际意义。
【2】350℃空气密度和粘度的计算公式及数值350℃空气的密度可以通过公式ρ=P/(R*T)计算,其中ρ表示密度,P表示压力,R表示气体常数,T表示绝对温度。
在标准大气压下(101.325千帕),350℃空气的密度约为0.789千克/立方米。
350℃空气的粘度可以通过公式μ=P/(R*T)计算,其中μ表示粘度,P表示压力,R表示气体常数,T表示绝对温度。
在标准大气压下(101.325千帕),350℃空气的粘度约为2.68×10^-5帕·秒。
【3】350℃空气密度和粘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在高温空气处理设备、热交换器设计、发动机燃烧过程等方面,了解350℃空气的密度和粘度有助于优化设备性能、提高能源利用率和降低能耗。
例如,在航空发动机领域,根据空气密度和粘度的变化,可以调整喷嘴尺寸和气流速度,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效率。
【4】与其他温度下空气密度和粘度的比较随着温度的升高,空气的密度和粘度都会降低。
在350℃的高温下,空气的密度和粘度相较于常温(25℃)有较明显的下降。
这主要是由于高温下气体分子热运动加剧,使得空气的体积膨胀,密度降低。
同时,高温下空气中的水分子蒸发,使得空气的粘度降低。
【5】结论与建议综上所述,350℃空气的密度和粘度在热力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在高温环境下的工程设计和管理中,掌握这些物理性质有助于提高设备性能、降低能耗。
因此,建议在研究和应用中关注350℃空气的密度和粘度,并结合实际需求进行优化调整。
空气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空气知识点总结、空气的存在1、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具有_________________ 。
2、举例说明大气压的存在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3、马德堡半球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大气压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 。
5、自然界的风是空气_________________ 的结果。
空气的水平运动,主要是由于地球上不同地区所接收的 ______________不同而形成的。
空气从气压____________ 的地方运动到气压________ 的地方。
、空气的成分1.空气成分的发现过程1774年法国化学家______________ 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空气是由和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2.空气中氧气体积的测量在红磷燃烧这个实验中,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一种叫做______________ 的白色固体,我们可以用文字的形式把这个反应表示出来。
原理:利用过量的红磷燃烧完全消耗其中的氧气而又不产生其他气体,导致气压,减小的体积即为空气中 ____ 的体积。
[实验探究]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用品:a.集气瓶、燃烧匙、导气管、烧杯、弹簧夹b.红磷、水实验步骤①在集气瓶口连接一个双孔胶塞,一个孔插燃烧匙,另一孔插导管,并配上弹簧夹。
②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集气瓶外壁,如果在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证明 _____________ 良好。
③在集气瓶内加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④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 。
放热、黄白色火焰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而且上升到集气瓶体积的__________实验成功的关键①装置不__________ 。
为什么空气中的声音传播得更快
为什么空气中的声音传播得更快声音是一种由媒介传播的机械波,而空气是声音传播的最常见媒介之一。
在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比在其他媒介中更快,这是由于空气的物性特点所决定的。
本文将探讨为什么空气中的声音传播得更快,并解释与空气物理性质和分子结构有关的原因。
一、空气的物理性质空气是地球大气中的一种气体,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空气的物理性质直接影响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
首先,空气的密度较低。
空气中的分子间距较大,分子之间的碰撞较少,因此声音波传播时受到的阻力较小,能够迅速传播。
其次,空气的粘度较小。
空气分子之间的摩擦力较小,不会对声音波的传播造成较大的衰减,使其传播距离更远。
此外,空气的压缩性也会影响声音传播的速度。
当声音波通过空气时,空气分子会受到声波的振动作用而产生压缩和膨胀,而空气的可压缩性能使得声波能够在空气中快速传播。
二、空气的分子结构空气中的分子结构也是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重要因素。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分子,它们具有较小的分子质量和较高的固有频率,使声波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在空气中传播。
另外,空气中的分子间互相碰撞的平均自由程较小,也促使声波能够更快地传播。
分子的平均自由程是指分子碰撞之间的平均路径长度,而空气中的分子数量众多,碰撞机会较高,使得声波能够在空气中快速传递。
三、总结综上所述,空气中的声音传播得更快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1. 空气的低密度和小粘度使声波传播时受到的阻力和衰减较小。
2. 空气的可压缩性使声波能够在空气中快速传播。
3. 空气中的分子结构具有较小分子质量、较高固有频率和较短的分子间平均自由程。
空气中声音传播更快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我们在隔壁房间可以听到对话的声音,就是因为声音能够快速地通过空气传播。
另外,空气中的声音传播速度也对声纳技术、音响设备等领域的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了解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原理和特点,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现象,还对优化声音传播的技术和设备具有指导意义。
63℃时空气的物理性质
63℃时空气的物理性质
空气遇热蒸发,遇冷变成水,冷大了变成冰雹。
空气的物理性质
1、空气无色无味,气态。
在0℃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1.013×10^5 Pa)空气密度为1.293g/L 。
把气体在0℃和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状态称为标准状态,空气在标准状态下可视为理想气体,其摩尔体积为22.4L/ mol。
2、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9。
常温下的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液态空气则是一种易流动的浅黄色液体。
一般当空气被液化时二氧化碳已经清除掉,因而液态空气的组成是20.95%氧,78.12%氮和0.93%氩,其它组分含量甚微,可以略而不计。
63℃时属于高温,空气遇热就会蒸发。
空气的泊松比
空气的泊松比摘要:1.空气的泊松比概念介绍2.空气泊松比与其它物质泊松比的比较3.空气泊松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空气泊松比在工程领域的意义5.提高空气泊松比的方法和研究进展正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空气这一常见物质其实具有许多值得我们探索的特性。
其中,泊松比就是空气的一个重要属性。
空气的泊松比是指空气在受到外部力量作用时,其体积变化与应力之间的关系。
了解空气的泊松比,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空气的性质,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用空气这一宝贵资源。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空气的泊松比的概念。
空气泊松比是指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应力与体积变化之比。
与其他物质相比,空气的泊松比较小,表现出较为特殊的物理性质。
实验表明,空气的泊松比约为0.07,这意味着在受到相同应力的情况下,空气的体积变化比其他物质要小。
在日常生活中,空气泊松比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中。
例如,在汽车轮胎的设计过程中,工程师会充分考虑空气的泊松比,以确保轮胎在行驶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性能。
此外,在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中,空气泊松比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
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充分利用空气的泊松比,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工程领域,空气的泊松比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行业,空气作为介质或原料,其泊松比直接影响到设备的性能和安全性。
通过研究和改进空气的泊松比,可以提高这些设备的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
此外,在新能源领域,空气泊松比的研究也为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为了提高空气的泊松比,研究人员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技术。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加深了我们对空气这一物质的认识,还为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目前,通过纳米技术、新材料研究等手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空气的泊松比将会被更好地利用,为人类的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空气的泊松比这一看似简单的物理特性,实际上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的物理性质
.温度
温度是描述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主要有三种标定方法:摄氏温标、华氏温标和绝对温标(又称热力学温标或开氏温标)。
2.压力
空气的压力就是当地的大气压,用符号p表示。
常用单位有国际单位帕(Pa);工程单位kfg/cm2;液柱高单位毫米汞柱高和毫米水柱高。
3.湿度
空气湿度是指空气中含水蒸气量的多少,有以下几种表示方法:
(1)绝对湿度。
即每平方米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的质量,用符号γZ表示,单位为kg/m3。
如果在某一温度下,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达到了最大值,此时的绝对湿度称为饱和空气的绝对湿度,用γB表示。
(2)相对湿度。
为了能准确说明空气中的干湿程度,在空调中采用了相对湿度这个参数,它是空气的绝对湿度γZ与同温度下饱和空气的绝对湿度γB的比值,用符号φ表示。
4.比焓
空气的焓值是指空气中含有的总热量,通常以干空气的单位质量为基准,称作比焓,工程上简称焓。
因此,空气的比焓是指1kg干空气的焓和与它相对应的水蒸气的焓的总和,用符号h表示,单位是kj/kg。
5.密度和比容
空气的密度是指每立方米空气中干空气的质量与水蒸气的质量之和,用ρ表示,单位为kg/m3。
空气的比容是指单位质量的空气所占有的容积,用符号ν表示,单位为m3/kg。
因此空气的密度与比容互为倒数关系。
湿空气是水蒸汽和干空气的混合物。
完全不含水蒸汽的空气称为干空气,干空气本身是氮、氧及少量其它气体的混合物,其成分比较稳定。
大气中的空气或多或少都含有水蒸汽,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及工程上遇到的都是湿空气。
随地理位置、季节、气候等条件影响,大气成分有些变动。
通常认为干空气各组分的标准容积分数如下表:
在某些过程如干燥、空气调节等问题中,空气中的水蒸汽起着特殊作用,所以我们必须研究气体和蒸汽的混合物的热力性质,特别是干空气和水蒸汽的混合物—湿空气的热力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