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气候区及其包含城市
建筑气候区划
建筑气候区划建筑气候区划是出于使建筑更充分地利用和适应我国不同的气候条件,做到因地制宜的目的,而在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对我国进行的气候区划分。
建筑气候区划包括7个主气候区,20个子气候区。
区划背景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
由于地理纬度、地势等条件的不同,各地气候相差悬殊。
因此针对不同的气候条件,各地建筑的节能设计都有对应不同的做法。
炎热地区的建筑需要遮阳、隔热和通风,以防室内过热;寒冷地区的建筑则要防寒和保温,让更多地阳光进入室内。
为了明确建筑和气候两者的科学关系,中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将中国划分为了7个主气候区,20个子气候区,并对各个子气候区的建筑设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1]。
区划原则建筑气候区划属于应用性部门自然区划, 其区划原则一般有主导因素原则、综合性原则及综合分析和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等三种不同的原则。
本标准采用综合分析和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
区划的分级《建筑气候区划标准》是基础性区划,主要用于宏观控制, 为了便于应用, 分级不宜过多, 本标准按二级区划系统划分。
一级区划为7个一级区, 二级区划为20 个二级区。
一级区反映全国建筑气候上大的差异、二级区反映各大区内建筑气候上小的不同。
一级区划指标一级区划以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相对湿度为主要指标;以年降水量、年日平均气温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和年日平均气温高于或等于25℃的日数为辅助指标;各一级区区划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特征和要求第Ⅰ类筑气候区1、建筑气候特征该区冬季漫长严寒, 夏季短促凉爽; 西部偏于干燥, 东部偏于湿润; 气温年较差很大; 冰冻期长, 冻土深, 积雪厚; 太阳辐射量大, 日照丰富; 冬半年多大风。
2、建筑基本要求(1)该区建筑物必须充分满足冬季防寒、保温、防冻等要求,夏季可不考虑防热。
(2)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应使建筑物满足冬季日照和防御寒风的要求;建筑物应采取减少外露面积,加强冬季密闭性,合理利用太阳能等节能措施;结构上应考虑气温年较差大及大风的不利影响;屋面构造应考虑积雪及冻融危害;施工应考虑冬季漫长严寒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附录B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图
附录B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图资料来源:《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50178—93)》本标准用词说明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引用标准名录《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50178—9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条文说明修订说明《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以下简称《标准》),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年12月24日以第880号公告批准发布。
本标准是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上一版的主编单位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参编单位是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主要起草人员是蒋大卫、范耀邦、沈福林、吴今露、罗希、赵崇仁、潘家莹、沈肇裕、石如琤、王继勉、兰继中、吕光珙、曹连群、吴明伟、吴载权、何善权。
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增加城乡用地分类体系;2.调整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体系;3.调整规划建设用地的控制标准;4.对相关条文进行了补充修改。
本标准修订根据政府职能转变要求,遵循城乡统筹、集约节约的原则,从规划调查、编制、管理的实际需求出发,科学合理制定用地分类体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本标准修订过程中,编制组根据《关于加快进行〈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修订的函》(建规城函[2008]008号)的要求,参考了大量国内外已有的相关法规、技术标准,通过网络、发函、会议等方式征求了专家、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对于原版国标以及国标修订的意见,同时加强与相关国家标准的衔接。
建筑气候分区调研报告(2013版)
《建筑物理(上)》课程调研报告(一)调研对象:中国五大气候区代表城市及气候适应性建筑实例分析调研时间:2013年9月16日—29日专业班级:建筑学XXX班姓名:XXXXXX学号:XXXXXXXXXXXXXXXXX摘要通过对中国五大气候区代表城市的气候特征进行资料调查,认真分析各气候区代表城市的气候特征,并选取各气候区城市有代表性的气候适应性建筑进行探究,总结归纳出我国不同气候区气候条件对建筑的影响。
从而总结得出各地建筑应该如何做到和气候很好地结合,从而达到因地制宜、节能环保的目的。
关键词气候分区气候特点气候适应性建筑正文一.我国五大气候区及建筑设计要求1.中国五大气候区:我国一共有五大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以及高原气候和高山气候区。
不同的气候条件对房屋建筑提出不同的要求。
炎热地区需要通风、遮阳、隔热,以防止室过热。
寒冷地区需要采暖、防寒和保温。
2.五大建筑气候分区为了明确建筑和气候两者之间的科学联系,使建筑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和适应气候条件,做到因地制宜,从建筑热工设计角度分区,我国可分为五个气候区,分别是:严寒地区、寒冷地区、温和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
3.建筑设计基本要求各个气候提出了相应的适应各自区域地域性气候的建筑设计基本要求。
二.夏热冬冷气候区1.气候特征概述位于省中部、江汉平原东端,位于长江中游、长江与汉江交汇处,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市区地貌为江汉平原和大别山延伸的丘陵,其中平原地区平均海拔为50米,而丘陵地区则为200米。
夏季酷热、冬季寒冷。
根据中国建筑气候分区属于夏热冬冷地区(ⅢB)。
号称长江沿岸三大“火炉”之一(另外二者为、),夏天闷热,冬天阴冷。
一般年均气温15.8℃-17.5℃,1月平均气温最低为0.4℃;7、8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8.7℃。
夏季极长达135天,因地处北纬30度,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可达38°,又地处陆、距海洋远,地形如盆地故集热容易散热难,河湖多故夜晚水汽多,加上城市热岛效应和伏旱时副高控制,十分闷热,夏天普遍高于37℃,极端最高气温44.5℃。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显著,建筑气候区划标准成为了建筑设计的重要依据。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是按照不同地区的气象条件特点对建筑的隔热、通风、采光等方面给予指导。
本文将探讨建筑气候区划标准的意义、分类以及应用。
首先,建筑气候区划标准对于建筑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同气候条件下,建筑的热平衡、能耗等参数都有明显的差异。
因此,建筑气候区划标准能够为建筑设计者提供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以保证建筑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舒适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建筑气候区划标准根据不同地区的气象条件特点进行分类。
国内常用的建筑气候区划标准包括中国境内27个气候地带划分、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四大气候类型划分等。
这些标准根据地区的温度、湿度、太阳辐射、降雨等因素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划分,能够提供可操作的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建筑气候区划标准对于建筑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合理利用建筑气候区划标准能够优化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例如,在寒冷地区,需注意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采用隔热材料,设置保温层,减少能量损失;而在炎热地区,应采取通风良好的设计,减少室内的热量积聚。
其次,建筑气候区划标准也为建筑的通风和采光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在某些地区,夏季的高温会影响建筑内部的舒适性,因此可采用合理的通风设计、避免阳光直射;同时,针对冬季低温,应提供合适的采暖设备,确保室内的舒适温度。
此外,建筑气候区划标准应依据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和修订。
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和气候条件的变化,原有的建筑气候区划标准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例如,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原本温带地区的气候条件也可能发生变化,可能需要对建筑气候区划标准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建筑气候区划标准对于建筑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在实际应用中能够为建筑带来诸多益处。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的科学合理划分,能够为建筑的隔热、通风、采光等方面提供指导,并实现建筑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舒适性和可持续性。
此外,建筑气候区划标准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和修订,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气候条件和建筑技术的发展。
亚热带建筑气候适应性案例
亚热带建筑气候适应性案例中国5大气候区典型城市及气候适应性建筑实例五大气候区代表性城市与气候适应性建筑从建筑热工设计角度分区,我国可分为5个气候区,分别是: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气候。
每个气候区都有各自的气候特点,建筑设计应当针对这些气候特点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
以下就对五大气候区中挑选的代表城市分别对其气候进行分析,并阐述当地气候适应性建筑实例。
一、严寒地区代表城市——呼和浩特1、呼和浩特气候特征呼和浩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图2.1.1)。
东经110°46′--112°10′,北纬40°51′--41°8‘,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山脚下,全市总面积17,224平方公里。
呼和浩特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气候变化明显,差异较大,其特点: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暂炎热,春秋两季气候变化剧烈。
年平均气温由北向南递增,北部大青山区仅在2℃左右,南部达到6.7℃。
最冷月气温-12.7~16.1℃;最热月平均气温17-22.9℃。
平均年较差为34.4-35.7℃,平均日较差为l3.5-13.7℃。
极端气温最高38.5℃,最低-41.5℃。
无霜期:北部山区为75天,低山丘陵区110天,南部平原区为113-134天:日照年均1 600小时。
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为335.2-534.6毫米,其地域分布是西南最少,年雨量仅350毫米;平原区在400毫米左右;大青山区在430-500毫米;最多是大青山乡一前响村,年均降水达到534.6毫米;其次是井乡,年均降水量为489.3毫米;最少是在南坪乡、黑城乡、新营镇一带,年均降水量仅为335.2-362.8毫米。
2、蒙古民居蒙古包蒙古包自匈奴时代起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
蒙古包外观呈圆形,顶为圆锥形,围墙为圆柱形,四周侧壁分成数块,每块高16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围砌盖;游牧区多为游动式。
蒙古人用羊胃形容自己的毡包,因为十三世纪的蒙古包其形如此(图2.1.1)。
住宅建筑日照标准建筑气候区划分
住宅建筑日照标准建筑气候区划Ⅰ、Ⅱ、Ⅲ、Ⅶ气候区Ⅳ气候区Ⅴ、Ⅵ气候区表4.1.1住宅建筑日照标准建筑气候区划Ⅰ、Ⅱ、Ⅲ、Ⅶ气候区Ⅳ气候区Ⅴ、Ⅵ气候区大城市中小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日照标准日大寒日冬至日日照时数(小时)≥2≥3≥1有效日照时间带(当地真太阳时)8~169~15计算起点底层窗台面注:1底层窗台面是指距室地坪0.9m高的外墙位置;4.1.2住宅至道路边缘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4.1.2的规定。
表4.1.2住宅至道路边缘最小距离(m)路面宽度与住宅距离<6m6-9m>9m住宅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235多层233有出入口2.55-住宅山墙面向道路高层1.524多层1.522注:1当道路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线。
2其中“-”表示住宅不应向路面宽度大于9m的道路开设出入口。
4.1.3住宅周边设置的各类管线不应影响住宅的安全,并应防止管线腐蚀、沉陷、振动及受重压。
4.2公共服务设施4.2.1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公建)应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等9类设施。
4.2.2配套公建的项目与规模,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并应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期交付。
4.3道路交通4.3.1每个住宅单元至少应有一个出入口可以通达机动车。
4.3.2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双车道道路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6m;宅前路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2.5m;2当尽端式道路的长度大于120m时,应在尽端设置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3当主要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4在抗震设防地区,道路交通应考虑减灾、救灾的要求。
4.3.3无障碍通路应贯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坡道的坡度应符合表4.3.3的规定。
表4.1.3坡道的坡度高度(m)1.501.000.75坡度≤1:20≤1:16≤1:122人行道在交叉路口、街坊路口、广场入口处应设缘石坡道,其坡面应平整,且不应光滑。
建筑的分类及气候分区
建筑的分类及气候分区民用建筑Civil Building :指供人们居住和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
民用建筑按使用功能可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类。
民用建筑具体分类:1、居住建筑(1)住宅建筑:住宅、公寓、别墅等(2)宿舍建筑:单身宿舍、学生宿舍、职工宿舍等2、公共建筑(1)教育建筑: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等(2)办公建筑:各级立法、司法、党委、政府办公楼,商务、企业、事业、团体、社区办公楼等(3)科研建筑:实验楼、科研楼、设计楼等(4)文化建筑:剧院、电影院、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文化馆、展览馆、音乐厅、礼堂等(5)商业建筑:百货公司、超级市场、菜市场、旅馆、饮食店、银行、邮局等(6)体育建筑: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健身房等(7)医疗建筑: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康复中心、急救中心、疗养院等(8)交通建筑:汽车客运站、港口客运站、铁路旅客站、空港航站楼、地铁站等(9)司法建筑:法院、看守所、监狱等(10)纪念建筑:纪念碑、纪念馆、纪念塔、故居等(11)园林建筑:动物园、植物园、游乐场、旅游景点建筑、城市建筑小品等(12)综合建筑:多功能综合大楼、商住楼、商务中心等工业建筑:指供人民从事各类生产活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工业厂房:化工厂房、医药厂房、纺织厂房、冶金厂房等构筑物: 水塔、烟囱、厂区内栈桥、囤仓等高新技术产业建筑:供从事高新技术研究、产品并开发以及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的建筑。
工业区配套设施建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须在工业区内配套设置的建筑物,包括宿舍、食堂、管理楼、垃圾站、变配电所、雨水泵房等。
气候分区代表性城市严寒地区A区海伦、博克图、伊春、呼玛、海拉尔、满洲里、齐齐哈尔、富锦、哈尔滨、牡丹江、克拉玛依、佳木斯、安达严寒地区B区长春、乌鲁木齐、延吉、通辽、通化、四平、呼和浩特、抚顺、大柴旦、沈阳、大同、本溪、阜新、哈密、鞍山、张家口、酒泉、伊宁、吐鲁番、西宁、银川、丹东寒冷地区兰州、太原、唐山、阿坝、喀什、北京、天津、大连、阳泉、平凉、石家庄、德州、晋城、天水、西安、拉萨、康定、济南、青岛、安阳、郑州、洛阳、宝鸡、徐州夏热冬冷地区南京、蚌埠、盐城、南通、合肥、安庆、九江、武汉、黄石、岳阳、汉中、安康、上海、杭州、宁波、宜昌、长沙、南昌、株洲、永州、赣州、韶关、桂林、重庆、达县、万州、涪陵、南充、宜宾、成都、贵阳、遵义、凯里、绵阳夏热冬暖地区福州、莆田、龙岩、梅州、兴宁、英德、河池、柳州、贺州、泉州、厦门、广州、深圳、湛江、汕头、海口、南宁、北海、梧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部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 37-87(试行)第1.0.5条民用建筑高度与层数的划分一、住宅建筑按层数划分为: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层为中高层(俗称小高层);10层以上为高层。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50178-93)
二、IB区冬季长8--9个月,1月平均气温为-28--22℃;年冰雹日数为1--4d;年沙暴日数为1--5d;基本雪压为0.3--0.7KPa;该区为岛状冻土地区,最大冻土深度为2.0--4.0m。
三、IC区冬季长7--8个月,1月平均气温为-22---16℃;夏季长1个月左右;年冰雹日数为3--5d;年沙暴日数为5d左右;东部基本雪压值偏高,为0.3--0.7KPa;最大冻土深度为1.5--2.5m。
四、ID区冬季长6--7个月,1月平均气温高于-16℃;夏季长2个月;年冰雹日数为5d左右;西部年沙暴日数为5--10d;最大冻土深度为1.0--2.0m。
第3.1.3条该区建筑的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建筑物必须充分满足冬季防寒、保温、防冻等要求,夏季可不考虑防热。
二、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应使建筑物满足冬季日照和防御寒风的要求;建筑物应采取减少外露面积,加强冬季密闭性,合理利用太阳能等节能措施;结构上应考虑气温年较差大及大风的不利影响;屋面构造应考虑积雪及冻融危害;施工应考虑冬季漫长严寒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IA区和IB区尚应着重考虑冻土对建筑物地基和地下管道的影响,防止冻土融化塌陷及冻胀的危害。
四、IB、IC和ID区的西部,建筑物尚应注意防冰雹和防风沙。
第二节第Ⅱ建筑气候区第3.2.1条该区冬季较长且寒冷干燥,平原地区夏季较炎热湿润,高原地区夏季较凉爽,降水量相对集中;气温年较差较大,日照较丰富;春、秋季短促,气温变化剧烈;春季雨雪稀少,多大风风沙天气,夏秋多冰雹和雷暴;该区建筑气候特征值宜符合下列条件:一、1月平均气温为-10--0℃,极端最低气温在-20---30℃之间;7月平均气温为18--28℃,极端最高气温为35--44℃;平原地区的极端最高气温大多可超过40℃;气温年较差可达26--34℃,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为7--14℃;年日平均气温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为145--90d;年日平均气温高于或等于25℃的日数少于80d;年最高气温高于或等于35℃的日数可达10--20d。
建筑气候区域划分
建筑气候区域划分一、北寒带北寒带是指地球上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的地区。
这些地区的冬季严寒,夏季短暂而凉爽。
北寒带气候特点是寒冷干燥,降水量较少,大部分为雪。
由于气温低,植被稀疏,土壤贫瘠。
二、温带温带区域位于北寒带和北回归线之间,是地球上气候最适宜的地区之一。
温带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温适宜,降水量适中。
这些地区的植被丰富多样,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三、北回归线北回归线是地球上纬度较低、气温较高的地区。
这些地区的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
北回归线气候特点是炎热多雨,降水量丰富,多为热带雨林。
由于气温高,植被茂密,土壤肥沃。
四、热带热带区域位于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是地球上气温最高的地区之一。
热带气候特点是炎热潮湿,降水量充沛。
这些地区的植被繁茂,土壤肥沃,适宜热带农业和热带雨林的生长。
五、南回归线南回归线是地球上纬度较低、气温较高的地区。
这些地区的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
南回归线气候特点与北回归线相似,炎热多雨,降水量丰富,多为热带雨林。
由于气温高,植被茂密,土壤肥沃。
六、南寒带南寒带是指地球上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的地区。
这些地区的冬季严寒,夏季短暂而凉爽。
南寒带气候特点与北寒带相似,寒冷干燥,降水量较少,大部分为雪。
由于气温低,植被稀疏,土壤贫瘠。
七、地中海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区,包括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国家。
这些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
地中海气候区的降水量较少,多集中在冬季。
由于气温高,植被丰富,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八、大陆性气候区大陆性气候区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的内陆地区,如中国东北、蒙古、俄罗斯等地。
这些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季节差异大,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潮湿。
大陆性气候区的降水量较少,多集中在夏季。
由于气温变化大,植被稀疏,土壤贫瘠。
九、沙漠气候区沙漠气候区主要分布在地球的干旱地区,如撒哈拉沙漠、阿拉伯沙漠等。
这些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干燥,降水量极少,植被稀疏,土壤贫瘠。
中国建筑气候分区
中国建筑气候分区
建筑气候区划是出于使建筑更充分地利用和适应我国不同的气候条件,做到因地制宜的目的,而在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对我国进行的气候区划分。
1.严寒地区
(1)定义:是指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一10°C的地区。
主要包括内蒙古和东北北部、新疆北部地区、西藏和青海北部地区。
2.寒冷地区
(1)定义:是指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为0〜一10°C的地区。
主要包括华北地区、新疆和西藏南部地区及东北南部地区。
3.夏热冬冷地区
(1)定义:是指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为0〜10C、最热月平均温度25〜30°C的地区。
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即南岭以北、黄河以南的地区。
4.夏热冬暖地区
(1)定义:是指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高于10°C>最热月平均温度25〜29C的地区。
包括南岭以南及南方沿海地区。
5.温和地区
(1)定义:是指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为0〜13C、最热月平均温度18〜25°C的地区。
主要包括云南、贵州西部及四川南部地区。
中国建筑气候区及其包含城市
建筑气候区分类(1)I建筑气候区(哈尔滨、长春、沈阳、呼和浩特等):该区建筑的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物必须充分满足冬季防寒、保温、防冻等要求,夏季可不考虑防热。
2)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应使建筑物满足冬季日照和防御寒风的要求;建筑物应采取减少外露面积,加强冬季密闭性,合理利用太阳能等节能措施;结构上应考虑气温年差较大及大风的不利影响;屋面构造应考虑积雪及冻融危害;施工应考虑冬季漫长严寒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2)II 建筑气候区(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等):该区建筑的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物应满足冬季防寒、保温、防冻等要求,夏季部分地区应兼顾防热。
2)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应满足冬季日照并防御寒风的要求,主要房间宜避西晒;应注意防暴雨;建筑物应采取减少外露面积,加强冬季密闭性且兼顾夏季通风和利用太阳能等节能措施;结构上应考虑气温年较差大、多大风的不利影响;建筑物宜有防冰雹和防雷措施;施工应考虑冬季寒冷期较长和夏季多暴雨的特点。
(3)III建筑气候区(上海、南京、杭州、合肥、武汉、南昌、福州、长沙、成都、重庆等):该区建筑的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物必须满足夏季防热、通风降温要求,冬季应适当兼顾防寒。
2)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应有利于良好的自然通风,建筑物应避西晒,并满足防雨、防潮、防洪、防雷击要求;夏季施工应有防高温和防雨的措施。
3)IIIA区建筑物尚应注意防热带风暴和台风、暴雨袭击及盐雾侵蚀。
4)IIIB区北部建筑物的屋面尚应预防冬季积雪危害。
(4)IV建筑气候区(广州、香港、南宁、汉口等):该区建筑的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该区建筑物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通风、防雨要求,冬季可不考虑防寒、保温。
2)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宜开敞通透,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建筑物应避免西晒,宜设遮阳;应注意防暴雨、防洪、防潮、防雷击;夏季施工应有防高温和暴雨的措施。
建筑的分类及气候分区
建筑的分类及气候分区民用建筑Civil Building :指供人们居住和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
民用建筑按使用功能可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类。
民用建筑具体分类:1、居住建筑(1)住宅建筑:住宅、公寓、别墅等(2)宿舍建筑:单身宿舍、学生宿舍、职工宿舍等2、公共建筑(1)教育建筑: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等(2)办公建筑:各级立法、司法、党委、政府办公楼,商务、企业、事业、团体、社区办公楼等(3)科研建筑:实验楼、科研楼、设计楼等(4)文化建筑:剧院、电影院、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文化馆、展览馆、音乐厅、礼堂等(5)商业建筑:百货公司、超级市场、菜市场、旅馆、饮食店、银行、邮局等(6)体育建筑: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健身房等(7)医疗建筑: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康复中心、急救中心、疗养院等(8)交通建筑:汽车客运站、港口客运站、铁路旅客站、空港航站楼、地铁站等(9)司法建筑:法院、看守所、监狱等(10)纪念建筑:纪念碑、纪念馆、纪念塔、故居等(11)园林建筑:动物园、植物园、游乐场、旅游景点建筑、城市建筑小品等(12)综合建筑:多功能综合大楼、商住楼、商务中心等工业建筑:指供人民从事各类生产活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工业厂房:化工厂房、医药厂房、纺织厂房、冶金厂房等构筑物: 水塔、烟囱、厂区内栈桥、囤仓等高新技术产业建筑:供从事高新技术研究、产品并开发以及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的建筑。
工业区配套设施建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须在工业区内配套设置的建筑物,包括宿舍、食堂、管理楼、垃圾站、变配电所、雨水泵房等。
气候分区代表性城市严寒地区A区海伦、博克图、伊春、呼玛、海拉尔、满洲里、齐齐哈尔、富锦、哈尔滨、牡丹江、克拉玛依、佳木斯、安达严寒地区B区长春、乌鲁木齐、延吉、通辽、通化、四平、呼和浩特、抚顺、大柴旦、沈阳、大同、本溪、阜新、哈密、鞍山、张家口、酒泉、伊宁、吐鲁番、西宁、银川、丹东寒冷地区兰州、太原、唐山、阿坝、喀什、北京、天津、大连、阳泉、平凉、石家庄、德州、晋城、天水、西安、拉萨、康定、济南、青岛、安阳、郑州、洛阳、宝鸡、徐州夏热冬冷地区南京、蚌埠、盐城、南通、合肥、安庆、九江、武汉、黄石、岳阳、汉中、安康、上海、杭州、宁波、宜昌、长沙、南昌、株洲、永州、赣州、韶关、桂林、重庆、达县、万州、涪陵、南充、宜宾、成都、贵阳、遵义、凯里、绵阳夏热冬暖地区福州、莆田、龙岩、梅州、兴宁、英德、河池、柳州、贺州、泉州、厦门、广州、深圳、湛江、汕头、海口、南宁、北海、梧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部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 37-87(试行)第1.0.5条民用建筑高度与层数的划分一、住宅建筑按层数划分为: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层为中高层(俗称小高层);10层以上为高层。
总结不同地域建筑特征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 由于北方降水较少,北方建筑屋顶比较平坦,有利于白天 晒东西。屋体比较厚实,有利于冬天保暖。 • 而南方由于一年到头降水较多,所以屋顶成倾斜状,有利 于雨水的排泄,还比较容易通风散热。
•
闽西南地区的客家人土楼是一种特殊农村住宅。土楼外形有方、圆之别,酷 似宠大碉堡,其外墙用土、石灰、沙、糯米等夯实,厚1米,可达5层高;由 外向内,屋顶层层下跌,共三环,主体建筑居中心;房间总数可达300余间, 十几家甚至几十家人共居一楼。福建是东南沿海的“山国”,境内山地丘陵 占80%以上,地形复杂,历史上匪盗现象较为严重,中原汉族迁居此地后, 为御匪盗防械斗,同族数百人筑土楼而居所,故形同要塞的土楼,防御功能 突出。此外,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地震带,气候暖热多雨,坚固的土楼既能防 震防潮又可保暖隔热,可谓一举数得。
四、总结
• 多彩多姿的中国传统民居折射出我国地大物博、自然条件 差异显著的特点,同时,也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改造和利 用自然适应环境的生动体现。 • 在不同的地区,建筑的特征与当地的气候条件有很大的关 系。对建筑有很大影响的气候条件主要有:降水降雪量、 温度、光照、风、相对湿度和南北差异。
降雨降雪量对建筑的影响。
温度对建筑的影响。
• 温高的地方,往往墙壁较薄,房间也较大,反之则墙壁较 厚,房间较小。 • 曾有人通过调查西欧各地的墙壁厚度发现,英国南部、荷 兰、比利时墙壁厚度平均为23厘米;德国西部、德国东部 38厘米;波兰、立陶宛50厘米;俄罗斯则超过63厘米, 也就是愈靠海,墙壁愈薄,反之墙壁愈厚。
光照对建筑的影响。
• 风也是影响建筑物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防风是房屋的一 大功能,有些地方还将防风作为头等大事,尤其是在台风 肆虐的地区。 • 风会影响房屋朝向和街道走向。在山区和海滨地区,房屋 多面向海风和山谷风。例如:大理位于苍山洱海之间,夏 季吹西南风,冬春季节吹西风即下关风,下关风风速大, 平均为4.2米/秒,最大可达10级,因此这里的房屋座西朝 东,成为我国民居建筑中的一道独特风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气候区分类
(1)I建筑气候区(哈尔滨、长春、沈阳、呼和浩特等):该区建筑的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物必须充分满足冬季防寒、保温、防冻等要求,夏季可不考虑防热。
2)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应使建筑物满足冬季日照和防御寒风的要求;建筑物应采取减少外露面积,加强冬季密闭性,合理利用太阳能等节能措施;结构上应考虑气温年差较大及大风的不利影响;屋面构造应考虑积雪及冻融危害;施工应考虑冬季漫长严寒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2)II 建筑气候区(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等):该区建筑的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物应满足冬季防寒、保温、防冻等要求,夏季部分地区应兼顾防热。
2)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应满足冬季日照并防御寒风的要求,主要房间宜避西晒;应注意防暴雨;建筑物应采取减少外露面积,加强冬季密闭性且兼顾夏季通风和利用太阳能等节能措施;结构上应考虑气温年较差大、多大风的不利影响;建筑物宜有防冰雹和防雷措施;施工应考虑冬季寒冷期较长和夏季多暴雨的特点。
(3)III建筑气候区(上海、南京、杭州、合肥、武汉、南昌、福州、长沙、成都、重庆等):该区建筑的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物必须满足夏季防热、通风降温要求,冬季应适当兼顾防寒。
2)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应有利于良好的自然通风,建筑物应避西晒,并满足防雨、防潮、防洪、防雷击要求;夏季施工应有防高温和防雨的措施。
3)IIIA区建筑物尚应注意防热带风暴和台风、暴雨袭击及盐雾侵蚀。
4)IIIB区北部建筑物的屋面尚应预防冬季积雪危害。
(4)IV建筑气候区(广州、香港、南宁、汉口等):该区建筑的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该区建筑物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通风、防雨要求,冬季可不考虑防寒、保
温。
2)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宜开敞通透,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建筑物应避免西晒,宜设遮阳;应注意防暴雨、防洪、防潮、防雷击;夏季施工应有防高温和暴雨的措施。
3)IV A区建筑物尚应注意防热带风暴和台风、暴雨袭击及盐雾侵蚀。
4)IVB区内云南的河谷地区建筑物尚应注意屋面及墙身抗裂。
(5)V建筑气候区(贵阳、昆明):该区建筑的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物应满足湿季防雨和通风要求,可不考虑防热。
2)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宜使湿季有较好自然通风,主要房间应有良好朝向;建筑物应注意防潮、防雷击;施工应有防雨的措施。
3)V A区建筑尚应注意防寒。
4)VB区建筑物应特别注意防雷。
(6)VI建筑气候区(拉萨、西宁):该区建筑的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物应充分满足防寒、保温、防冻的要求,夏天不需考虑防热。
2)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应注意防寒风与风沙;建筑物应采取减少外露面积,加强密闭性,充分利用太阳能等节能措施;结构上应注意大风的不利作用,地基及地下管道应考虑冻土的影响;施工应注意冬季严寒的特点。
3)VIC区和VIB区尚应注意冻土对建筑物地基及地下管道的影响,并应特别注意防风沙。
4)VIC区东部建筑物尚应注意防雷击。
(7)VII建筑气候区(银川、乌鲁木齐):该区建筑的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物必须充分满足防寒、保温、防冻要求,夏季部分地区应兼顾防热。
2)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应以防寒风与风沙,争取冬季日照为主;建筑物应采取减少外露面积,加强密闭性,充分利用太阳能等节能措施;房屋外围护结构宜厚重;结构上应考虑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均大以及大风等的不利作用;施工应注意冬季低温、干燥多风沙以及温差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