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概论-第三章4宗教信仰与科学理性的协调

合集下载

科学与宗教的对立与融合: 探讨科学理论、宗教信仰和信仰冲突的关系

科学与宗教的对立与融合: 探讨科学理论、宗教信仰和信仰冲突的关系

科学与宗教的对立与融合: 探讨科学理论、宗教信仰和信仰冲突的关系引言科学和宗教是人类思考和追求真理的两种重要方式。

科学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揭示自然界的规律,而宗教则通过信仰、崇拜和灵性上的追求来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开始对科学理论和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本文将探讨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对立和融合,并剖析科学理论、宗教信仰和信仰冲突之间的关系。

科学理论的基础科学理论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它是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得出的关于自然界的规律和原理的解释。

科学理论具有客观性、可验证性和可重复性等特点,必须以科学方法为基础进行验证和修正。

科学理论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它帮助人们理解自然界的现象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科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

科学家通过不断观察、实验和理论推导,逐渐揭示出越来越多的自然规律和原理。

科学理论在解释自然现象上具有强大的能力,例如牛顿力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

这些理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宇宙、生命和物质之间的关系,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宗教信仰的内涵相对于科学,宗教信仰是一种关于人类意义和价值的信仰体系。

宗教信仰不同于科学理论,它不是通过实验证据来建立的,而是通过灵性上的追求和信仰来形成的。

宗教信仰通常包括对神、神灵、教义和道德规范的信仰。

宗教信仰对人们在精神层面上的安慰和指导起着重要的作用。

每个宗教都有其独特的信仰内容和仪式,例如基督教的圣经、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和佛教的四谛等。

宗教信仰通过与神灵或超自然力量的联系,帮助人们寻找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和人生的意义。

宗教信仰也是人类社会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与道德、法律和价值观密切相关。

科学与宗教的对立在科学和宗教的探索中,有时候科学和宗教的观点会发生冲突。

科学理论追求客观真理,强调证据和测试的可靠性,而宗教信仰则强调个人的信仰和灵性追求。

当科学的解释与宗教信仰相冲突时,就会引发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对立。

一个例子是关于进化论和创世论的对立。

宗教和科学如何相互作用?

宗教和科学如何相互作用?

宗教和科学如何相互作用?宗教和科学作为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它们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将通过以下几点来探讨宗教和科学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宗教是一种信仰和崇拜的统称。

它是一种文化现象,包括对上帝、宇宙起源、人类命运等问题的信仰和崇拜。

科学是一种理性思维方式,通过实证和推理来研究自然现象、探寻宇宙规律。

两者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二、宗教与科学的矛盾宗教和科学往往在某些方面存在矛盾。

例如,在宗教中,神明被视为决定自然规律和人类命运的源头,而在科学中,宇宙的规律并不需要上帝的干预。

另一个例子是,一些宗教信仰者认为,世界在很短的时间内被造成,而科学认为宇宙通过漫长的时间和演化才得以构建。

三、宗教和科学的协调之路虽然宗教和科学在某些方面存在矛盾,但它们并不完全格格不入。

许多宗教思想家认为,宗教和科学可以互相补充。

例如,在探讨宇宙的起源问题上,宗教可以给人类提供一些对超自然事件的解释,而科学则可以帮助我们探究更多的事实和证据,让我们了解到世界的真相。

四、宗教和科学的共同目标虽然宗教和科学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它们的根本目标都是为了帮助人类理解世界和自己。

宗教帮助人们看到世界中更深层次的意义和目的,而科学则为人类揭示自然规律和宇宙的奥秘。

两者都为人类服务,并在许多方面互相促进。

五、总结宗教和科学是两个不同的思维方式,它们在某些方面存在矛盾,但也互相补充,并为人类创造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无论是宗教还是科学,它们的目标都是为了帮助人类理解和掌控自己的世界,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祉和幸福。

西方文化是如何协调宗教信仰和科学理性的

西方文化是如何协调宗教信仰和科学理性的

西方文化是如何协调宗教信仰和科学理性的关系的西方文化的形成演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他的核心就是一种共识。

在这种共识之下,传统的宗教信仰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所形成的科学理性是一个深刻的问题。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相互依存也存在冲突。

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西方的文化对此作了一些调整,使之和谐并存,共同发展。

希腊城邦时代,科学与宗教是一种水乳交融的同一关系,二者之间并不存在明确的界限。

在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宗教信仰是绝对的专制权力,而科学与哲学只能仰承宗教之鼻息,完全不具有独立地位。

随着近代理性精神的崛起,科学开始逐渐摆脱宗教的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逆转,最终导致了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对宗教信仰的猛烈批判。

但是这种激进的宗教批判并没有从根本上摧毁西方人的宗教信仰根基,相反,它导致了科学与宗教之间的一种共生和互补的新关系模式,至今仍然深深地影响着西方人的精神世界。

首先,科学的理性与宗教信仰要互为存在。

所谓宗教信仰,是指信奉某种特定宗教的人们对所信仰的神圣对象,由崇拜认同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

它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

在原始社会,人类智力和能力很不发达,人类出自内心地对日月星辰运转的神秘力感,日夜冷暖的更替轮回,自身生命的存在与信托,从而导致人们以一种虔诚的态度“仰望”这种伟大的力量,对它产生一种信任依托之感,希望能借助他这个无限的终极力量解决自己心灵的恐惧和困惑。

而随着社会的进步,文艺复兴与思想启蒙运动等的推动下,是人们开始思考,理性的研究神秘而还未知的事物。

因而,在宗教的背景下,人们开始对于未知事物进行探寻。

而正是这样的探索使得人们了解自然,理解社会人情,因此产生一定的判别力,从新审视自己信仰的宗教,认识教义等,不再盲目的相信,进而有选择的,理智的对待信仰。

其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宗教与科学理性相互促进,引导人们的思想。

希腊最早的一批科学家和哲学家,都具有很深的宗教情结。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一、古希腊罗马文化(一)爱琴文明1.克里特爱琴海世界在文化方面表现出普遍的相似性、同源性。

优良的海洋环境、贫瘠的土地资源使克里特居民更热衷于航海业、商业,吸收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的文化成果。

自公元前三千纪末开始,受西亚野蛮民族、北部印欧语诸游牧部落侵犯,开始文化交融。

米诺斯文明于约公元前2500年出现于克诺索斯地区,前17世纪~前15世纪达到鼎盛时期,确立了海上霸权,宫殿建筑、艺术创造空前繁盛(尤其是克诺索斯的米诺斯王宫),物产精美,于前15世纪左右迅速衰亡。

2.迈锡尼迈锡尼文明是北方游牧文化与克里特文明融合的结果,是爱琴文明的苟延残喘的孑遗,位于伯罗奔尼撒平原东北角,由阿开亚人(印欧语系民族)建立,于前16世纪成为希腊和爱琴海地区的文明中心。

文化成就较克里特大为逊色,以修建巨石城堡、狮子门著称,开始崇拜奥林波斯神族诸神,阿开亚人对爱琴海地区的征服活动构成希腊英雄传说的历史原型。

前12世纪末被多利亚人(来自北方的印欧语系民族)摧毁,爱琴海地区陷入长达三个世纪的“黑暗时代”(“英雄时代”),文明湮灭在蛮族愚昧的习俗和暴戾的野性之中,野蛮粗犷的多利亚人在爱琴文明的亡灵感召下逐渐步入文明时代。

3.希腊神话传说的源流克里特神话优雅精巧、扑朔迷离。

印欧语游牧者从亚欧大陆进入希腊半岛时只带来一些零散的神祇传说。

阿开亚人很早就崇拜奥林波斯诸神,迈锡尼时期出现了粗犷勇武的英雄传说。

多利亚人崇拜赫拉克勒斯。

希腊神话的系统化改造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黑暗时代”末期的游吟诗人。

希腊神话传说包含了埃及、巴比伦、赫梯等神话的神秘主义,爱琴海世界的古朴,北方印欧入侵者的粗犷勇武。

奥林波斯神话的内容是战争与享乐,人神同形同性。

希腊神话从扑朔迷离、源流繁杂到彼此贯通、融为一体的演化过程是对迈锡尼时期和“黑暗时代”希腊民族大融合的观念形态反映。

不同神族的战斗揭示了印欧游牧者对爱琴海世界血与火的征服活动。

4.赫西俄德的《神谱》通过神系的生殖原则反映了朴素的宇宙起源论和自然演化观,构成了哲学和科学产生前人们唯一的世界观。

西方文化概论第三章-引言4

西方文化概论第三章-引言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罗素《西方哲学史》
哥白尼学说本来应当有伤人类自尊心,但是实际 上却产生相反效果,因为科学的辉煌胜利使人的自尊 又复活了。……彗星让哈雷杀掉了尊严;至于地震, 地震虽然仍旧令人恐骇,可是有趣得很,科学家对它 简直谈不上遗憾。西欧人急速地富足起来,逐渐成为 全世界的主子:他们征服了北美和南美,他们在非洲 和印度势力浩大;……所有这种种再加上科学的辉煌 胜利,无怪十七世纪的人感觉自己并非在礼拜日还自 称的可卑罪人,而是十足的好样人物。
他(哥白尼)的成就的重要处在于将地球撵 下了几何学位置独尊的宝座。从长远说 ,这一来 基督教神学赋予人类在宇宙间的重要地位便难以 归到人身上了。
科学引起的另一件事就是关于人类在宇宙间的地 位的想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中古时代,地球是太 空中心,万事万物都有关人的目的。在牛顿时代,地 球是一个并不特别显赫的恒星的一颗小小卫星,天文 学距离之大使地球相形之下不过是个针尖罢了。看来 决不会,这个庞大的宇宙机构是全为这针尖上的某些 小生物的利益有意安排的。
——罗素《西方哲学史》
“知识”就是取消了“自然”的统一、
就是“堕落”;这种“堕落”并不是偶然的、 而是永恒的“精神”的历史。因为那种天真 的状态、乐园的生活状态,乃是禽兽的生活 状态,“天堂”是禽兽、不是人类能勾留的 园囿……事实上,人类就靠这种过渡而成为 人类。
——黑格尔《历 史哲学》

西方文化概论(赵林)剖析

西方文化概论(赵林)剖析

三、罗马天主教会的改革运动
1、托兰特公会议及其信纲--整饬教会纪律, 革除教会弊端,重振道德风气。
2、组建耶稣会--加强罗马教会的战斗力和 天主教信仰的感召力,积极开展海外宣教,用 欧洲以外的宗教扩张来弥补欧洲内部的损失。
经过内部的改革运动,罗马天主教会保住了 欧洲的半壁江山,以南欧拉丁语世界为根基, 积极配合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运动,在 南美洲、非洲和亚洲地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2、奥林匹亚竞技会--崇拜宙斯的体育
竞技和文化集会活动(始于公元前776年,每 四年一届)。
3、厄琉西斯祭典仪式和酒神祭--希
腊人一年一度的狂欢节日。
二、希腊悲剧与命运
1、希腊悲剧故事举要:
A、特洛伊的悲剧
B、俄狄浦斯的悲剧
2、希腊悲剧(Tragedy)的启示:
命运
自由意志
3、命运悲剧与道德悲剧--俄狄浦斯与
代到公元4世纪双方在莱茵河、多瑙河的对峙。
2、蛮族大入侵--从公元376年西哥特人越
过多瑙河到476年西罗马帝国的崩溃。
3、基督教对蛮族的教化--从克洛维受洗
到查理曼帝国的建立。
第五讲:
基督教与西欧 封建社会
一中、西修文道化院理与论庄分园析经济
1、“封建制度”(Feudal System)的 内涵和起源,领主与封臣的层层分封。庄 园构成了封建制度的基本“元素”。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古希腊两 大哲学传统的集大成者
四中、西希文腊化的理科论学分析
1、希腊人从埃及、巴比仑等地学习和发展了 几何学、天文学、医学等。
2、自然哲学家用还原论和循环论来解释万物 的生灭变化,原子论的世界模型(原子碰撞与 旋涡运动)。
3、实验科学:解剖学与艺术,几何学、力学 与建筑,希波克拉底的临床医学等。

宗教信仰如何与科学相结合?

宗教信仰如何与科学相结合?

宗教信仰如何与科学相结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宗教信仰的认识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如何将宗教信仰与科学相结合感到困惑。

该如何看待科学和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呢?是否可以同时拥抱科学和宗教信仰?下面就来一探究竟。

一、科学和宗教信仰的本质区别科学是一种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解释自然现象的方法,其追求的是客观真实和可证伪性。

宗教信仰则是人们对上帝或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其追求的是灵的领域和精神上的力量。

尽管宗教信仰和神秘力量无法通过科学方法进行证明,但这并不意味着科学和宗教信仰之间存在绝对的矛盾和冲突。

事实上,科学和宗教信仰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很多情况下,它们甚至可以互补。

二、宗教和科学如何相互支持1. 科学提供了理论支持尽管科学无法证明宗教信仰中存在上帝或神秘力量,但科学方法可以研究其背后的自然现象和规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然现象和规律的认识也日益深入,这为宗教信仰提供了理论支持。

2. 宗教信仰提供了道德指导科学无法回答“人生的意义”这一人类永恒的问题。

而正是宗教信仰提供了人生的道德指引,使人们在伦理道德和社会伦理方面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和引导。

3. 科学让宗教信仰更加合理化科学方法可以驳回一些荒谬的宗教主张,让宗教信仰更加合理化。

科学证明了大爆炸理论、进化论和地球历史的真实性,让人们更加认识到自然科学的伟大和神秘之处。

同时,科学方法也可以检验宗教信仰的真实性,减少迷信信仰的影响。

三、注意慎重对待科学与宗教信仰的关系1. 避免盲目迷信宗教信仰必须建立在科学和理性的基础上,否则人们就很容易产生迷信思想,导致错误的行为和决策。

2. 坚持人性的合理性宗教信仰必须培养人性的合理性,避免任何牺牲科学和现代文明的事情。

在信仰和实际生活之间,要有一个科学文明的平衡点。

3. 不要将科学和宗教相对立科学和宗教信仰之间并不存在对立的关系,它们可以相互支持和促进。

因此,我们不应该将科学和宗教信仰相对立,而是应该发扬宗教信仰对科学的尊重和科学对宗教信仰的关注。

浅谈科学理性与宗教信仰的关系

浅谈科学理性与宗教信仰的关系

浅谈科学理性与宗教信仰的关系一.引言爱因斯坦说过,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子,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瞎子.宗教与科学同根同源,都是追求对宇宙和人生的大彻大悟,只不过侧重点不同。

宗教是在道德层面上规范人类的行为,科学是在自然层面上指导人们的实践.宗教和科学是影响人类最大的两种力量.二者关系紧密、复杂,以至于我们可以说人类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对宗教和科学二者关系的理解和处理。

宗教与科学的相互关系问题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的问题。

然而对于这一问题,人们至今仍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人们现在的观点多停留在那种把宗教与科学的关系简单地看成相互矛盾冲突的水平上,而没有看到实际情况要比这复杂得多。

事实上,宗教与科学作为人类生活的两个基本方面,它们的关系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宗教与科学的矛盾和冲突固然是人们最容易看到和感受到的,但这毕竟只是宗教与科学相互关系的一个方面。

宗教与科学既存在相互矛盾和冲突,又存在相互独立和相互促进。

而且后一种情况还更普遍。

作为人类生活的两个重要方面,与其说它们之间是相互冲突的,不如说它们之间具有更多的统一性.科学与宗教既是相互区别和对立。

也是相互依存和补充的.二.两者间的辩证关系下面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详细的阐述我对科学理性与宗教信仰间辩证关系的理解.第一、科学理性与宗教信仰具有并存的关系。

其一,基督教信仰的现代基础被确立后,宗教信仰真正地由一种外在强制性基督教信仰在现代西方人那里,成为一种与科学理性并存的文化习惯的思想枷锁变成了纯粹个人性的精神自由。

自然界成为科学的领地,上帝只关心人们的精神世界,二者并存但不冲突。

其二,从认识论的根源上看,宗教和科学都渊源于对世界基本问题的解释。

它们产生的共同基础,决定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人类为了在自然界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不断地观察自然、解释自然,以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人类从一开始就特别关心与其自身的利害祸福有关的事物,以确保自身的安全和发展。

从西方文化的历史发展看科学与宗教的辩证关系

从西方文化的历史发展看科学与宗教的辩证关系

从西方文化的历史发展看科学与宗教的辩证关系一、对科学与宗教之关系进行重新反思的必要性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对于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抱着一种过分简单的看法。

一般的观点认为,宗教的产生和存在是由于科学技术水平低下,理性精神不发达,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理性精神的壮大,宗教必然会走向消亡。

然而,面对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国,这种关于科学与宗教之关系的传统观点正在日益受到严峻的挑战。

当今的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无可争议地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是,美国至今仍有90%的人信仰基督教,40%以上的人经常去教堂进行宗教崇拜活动。

在中国,情况也有相似之处。

今天的中国比起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在科学技术水平方面无疑是大大地提高了,但是统计资料表明,目前中国信仰各种宗教的人数也在迅速增长。

面对着科学技术与宗教信仰同步发展而非此消彼长的新现象,我们有必要从根本上重新思考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而不应该采取一种无视现实的自欺欺人的蒙昧态度。

自从儒家思想在汉代被定为独尊地位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精英文化(儒家知识分子的文化)在本质上就具有一种无神论的倾向,"神道设教"成为人们尊神事鬼的主要原因,宗教的全部目的就在于道德教化。

中国人未曾真正领略过西方人对于宗教信仰的刻骨铭心般的深刻感受,也未曾经历过宗教的暴虐和理性的专制这两种相反的极端。

正因为如此,我们对于科学理性与宗教信仰之关系的理解往往是抽象的和形而上学式的,即简单地把二者看作是一种水火不容的对立关系。

毋庸置疑,科学与宗教在西方曾一度处于水火不容、你死我活的对立关系中,但是,这种对立状态并非科学与宗教的全部关系,而只是二者在一定历史阶段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种特定关系,正如它们曾经也在其他的历史阶段中呈现为一种水乳交融的同一关系一样。

在西方历史长河中,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和变化的关系。

我们只有用这种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二者的关系,才能真正理解科学理性与宗教信仰在当今时代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微妙的共生关系。

科学与宗教的对话:理性思维与信仰之间的平衡

科学与宗教的对话:理性思维与信仰之间的平衡

科学与宗教的对话:理性思维与信仰之间的平衡引言人类自古以来就一直探索着自己的起源和存在意义。

科学和宗教是两种不同但又互相关联的方式,用以回答这些基本问题。

科学以理性思维和实证研究为基础,致力于解释自然现象和人类行为。

宗教则通过信仰和灵性追求,探究超越自然世界的事物。

两者之间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差异。

本文将探讨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对话,并探究如何在理性思维和信仰之间取得平衡。

科学与宗教的共同目标:寻求真理科学和宗教虽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但其根本目标是相同的:寻求真理。

科学始终以客观的方式观察和实证现象,并通过实验和推论来验证理论。

宗教则通过神圣的经典和个人的信仰体验,寻求人生的意义和属灵的真理。

无论是科学家还是信徒,他们都渴望了解自然现象和人类存在的真相。

科学方法与理性思维科学的基础是理性思维和系统的研究方法。

科学方法通过观察、提出假设、实验和推论的过程,来解释自然现象并验证理论。

科学家通过逻辑推理和数据分析,以客观的方式评估和检验不同理论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理性思维要求我们用证据和逻辑来支持自己的看法,并持怀疑态度对待未经证实的观点。

这种思维方式在科学领域非常重要,有助于避免主观偏见和错误的推论。

宗教信仰的作用与科学不同,宗教信仰是基于个人的体验和内心的吸引力。

对于信徒来说,宗教信仰是一种寻求和体验超越自然世界的属灵力量的手段。

宗教信仰为人们提供了道德和伦理的准则,塑造了个人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

宗教信仰对于人们的心灵健康和社会和谐起着积极的作用。

它可以给人们带来希望和支持,鼓励人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的态度。

宗教信仰也在社会中起到了凝聚力的作用,促进了社会的互助和共融。

科学与宗教之间的争议科学和宗教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和谐的。

在某些情况下,科学发现与宗教信仰相冲突,引发了争议和分歧。

例如,达尔文的进化论挑战了一些宗教教义中的创世观念,导致了关于进化和创造论的争议。

科学的发展也曾引起对宗教权威和教义的质疑。

第三章 基督教与西欧封建社会

第三章 基督教与西欧封建社会

六、国际格局的变迁
利益均沾与国际制衡原则下的大致和平: (1815年神圣同盟建立-20世纪初)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7)——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 雅尔塔体系
意识形态冲突的冷战时期(1945-1991) 文明的冲突?(911事件至今)
黑格尔: 人是自我异化 的上帝 费尔巴哈: 宗教是人的 本质的异化
马克思: 宗教是“颠倒的 世界意识”
卢梭: 宗教生活的基础 康德: 是道德良心和 内在道德 内心情感 是信仰的 基础
施莱尔马赫: 情感体验是 宗教信仰的根基
(返回)
中西文化理论分析 四、西方经济的发展
第一次科技-产业革命 (蒸汽时代)
第二次科技-产业革命 (电气时代) 英国 (18世纪60年代) 欧洲和美国 (19世纪下半叶)
第三次科技-产业革命 (电子时代)
西方发达国家 (20世纪50年代)
五、西方政治的变革
(荷)格劳修斯、斯宾诺莎 (法)孟德斯鸠、卢梭 (德)莱布尼茨、普芬道夫 (英)洛克
自然法学派
美国《独立宣言》 法国《人权宣言》
葡萄牙人 开辟了沿非洲西海岸、绕好望角进入印度洋,
再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南中海的航线,在印度的果阿和 中国的澳门建立了殖民据点,控制了东方的香料和巴西 的蔗糖贸易。
西班牙人 开辟了横穿大西洋到达中美洲的航线,建立
了南美殖民地,发现并垄断了秘鲁等地的白银矿藏。
英国、法国、荷兰人 开辟大西洋西北航道,建立了北
和唯理论(rationalism)用经验理性来取代中 世纪经院哲学(scholasticism)的繁琐玄学。
B、科学的变化--“知识就是力量”,
观察、实验的方法和经典力学的术语取代了中

西方文化概论第三章-(4)

西方文化概论第三章-(4)
达尔文本人是个自由主义者,但是他的 理论却具有对传统自由主义有些不利的结论。 一切人生来平等,成人之间的差异完全是由 于教育,这种学说和他强调个体间的先天差 异是不能相容的。
——罗素《西方Biblioteka 学史》不过,自由主义也有另外一面,由于有进 化说而大大巩固了,那就是进步的信念。…… 所以只要世界情势还容许有乐观主义,进化论 就受到自由主义者的欢迎。虽说马克思的学说 在某些观点上是达尔文时代前的旧东西,他本 人倒想把他的书题献给达尔文。
——罗素《西方哲学史》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西方文化概论11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西方文化概论11
9
2、自然神论
——17世纪披着宗教外衣的理性主义神学
背景:宗教改革后的浓郁信仰主义氛围 特点:上帝是理性的创造者,上帝即理性 用理性解释上帝,强调基督教的理性本质,倡导 宗教宽容,突出基督教的道德含义 内容: •上帝是自然的按理性设计的创造者—第一因; 上帝创造世界后不再管世界的运行. •自然世界是一部巨大机械装置,按理性法则永恒 自我运动 •研究自然规律即可达认识上帝的目的,依靠自己 的理性可以认识基督教真理
⑵康德的道德神学体系 ——科学理性与道德实践相协调的开始 •《纯粹理性批判》在自然界中对上帝的驱逐 自在之物:上帝、灵魂不可知 现象:经验世界才是自然科学(理性)的对象 •《实践理性批判》道德生活需要上帝存在 现实:实践生活中德福不统一 假设:追求幸福同时坚持道德的“至善”(德福 统一)状态存在 推论:追求“至善”实现需期待未来世界,设 灵魂不死,并由道德之神保证,神的意 志即人心中之道德律令
17
莎士比亚: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 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文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多么象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象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1564-1616
18
二、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
——自然神论、无神论者的宗教批判与 社会批判运动 18世纪启蒙运动是17世纪思想变革与18世纪末的 法国大革命之间的重要枢纽
12
艺术典型——法国古典主义悲喜剧 作家:高乃依、拉辛、莫利哀 特点:理性驾驭情感,用荣誉和责任抵制欲望 和爱情(但对人类正常情感的无情扼杀) 高乃依:《熙 德》 国家利益高于 家族利益,家 族利益高于个 人利益,理性 驾驭感情
13
路易十四宫廷礼仪 ——欧洲理性文明 礼貌社交精神产生

西方文化概论;理性时代与启蒙运动

西方文化概论;理性时代与启蒙运动
世纪末的社会革命重要枢纽

评价:对当时社会中的宗教愚昧现象
和天主教会的思想专制局面进行了无情 的针砭,揭露和摧毁了封建专制来一维 系的宗教基础。
伏尔泰
卢梭
梅叶
百科全书派
五、宗教信仰与科学理性的协调

第一傻子所遇见的第一个骗子 —伏尔泰 都是先由奸猾狡诈的阴谋家的欺骗虚构出来的, 继而由伪预言家、骗子和江湖术士予以渲染扩大, 最后由世俗的国王和权贵用法律加以维持和巩固。 —梅叶


将上帝转变为人们内在的的道德良心和情感生活的支柱

卢梭:以真挚的感情和向善之心与上帝进行沟通;
宗教生活的根基在于道德良心和内在情感,而不在 于知识理性。

康德:把上帝从自然界驱逐出去;把宗教信仰建立
在内在的道德基础上;上帝是人类道德理想(至善)的 最终保证。

施莱尔马赫:宗教信仰的根基在于情感。 (建立
一、理性精神的生长 二、自然神论与古典主义 三、人性的觉醒 四、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五、宗教信仰与科学理性的协调


背景
西方近代民族国家的崛起,罗马教会 的世俗权力所剩无几 基督教精神的深远影响 信仰传统仍具真理性 宽容的宗教氛围催生“叛逆的”新时 代精神(理性精神)
② ③ ④

理性精神的生长表现:普遍的怀疑精

谢谢!
在切身体验和直观感受之中的宗教观成为现代基督 教信仰的重要基础;这个直接呈现于个人的切身体验 和日常生活中的上帝,就是西方现代意义的上帝。)

基督信仰成为纯粹个人性的精神自由, 是一种文化习惯、思想传统,是仅限于 道德和情感的伦理意义上的上帝。
基督作为道德楷模,是现实苦难的情感 抚慰者和战胜困难的巨大精神动力。 自然界成为科学的领地,上帝只关心人 的精神世界。科学代表人的理性,上帝则 代表人的良知。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精选3篇)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精选3篇)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精选3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西方文化概论笔记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篇一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化第一节: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一、克里特与迈锡尼西方文明最初的发源地可以追溯到位于爱琴海南端入口处的克里特岛。

文化学家和历史学家们通常把克里特文明以及后来出现的迈锡尼文明一起统称为爱琴文明。

二、希腊神话传说的源流荷马史诗中所歌颂的正是阿卡亚人的那些以征服和宴饮而著称的神与英雄。

它是征服者的神话。

三、赫西俄德的《神谱》将逐渐黯淡的克里特、迈锡尼神话传说传给希腊人的主要是赫西俄德的《神谱》和荷马的两部史诗。

在希腊人眼里,神与神的后裔是神,而神与人的后裔则是英雄,这些英雄往往又被当作王者的始祖。

四、荷马史诗与“系统叙事诗”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这两部史诗所记载的故事都是对迈锡尼时期曾经发生过的战争和航海活动的一种神话化的渲染,是对阿卡亚人已往的英雄业迹的赞美讴歌。

“系统叙事诗”是古希腊史诗之一,以神话和英雄传说为内容,盛行于荷马和赫西俄德之后的时期第二节:希腊城邦文化一、希腊城邦制度的早期发展从公元前8世纪到前6世纪的二百年间,城邦国家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

这种分离主义的政治态度和自由主义的生活信念构成了希腊城邦社会的重要特征。

大多数希腊城邦都在公元前8-6世纪之间完成了从君主政治向民主政治或僭主政治的转化,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雅典。

二、斯巴达与雅典斯巴达维持着一种强有力的寡头统治形式。

斯巴达社会分为三个阶层,居统治地位的是斯巴达人(Spartans);柏里伊赛人(Perioikoi),即边民或邻人;希洛人(helots),即在斯巴达人的征服活动中沦为奴隶的土著民族。

雅典是一个开放文明的城邦,开明贵族德拉古在公元前621年制定了第一部成文法典,此后梭伦,,僭主庇西特拉图和民主派领袖克利斯梯尼又先后进行了政治改革,到了伯里克利时代,雅典的民主制使其成为希腊诸城邦中最繁盛和最强大的城邦。

现代科学对宗教信仰的影响与协调

现代科学对宗教信仰的影响与协调

现代科学对宗教信仰的影响与协调近几个世纪以来,科学的迅猛发展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科学方法和实证主义的兴起使得人们对真理的追求更为务实和理性,这对许多宗教信仰提出了一些挑战。

但同时,科学与宗教也存在着一种协调与融合的可能,让我们一起探讨现代科学对宗教信仰的影响与协调。

首先,现代科学给予了人类一种新的解释世界的方式,从而挑战了一些宗教教义的传统观点。

例如,科学的发展揭示了宇宙起源的自然过程,替代了宗教中的创世说。

科学的进步也逐渐揭示了一些宗教神迹背后的物理、生物、化学等解释。

这一点在进化论与创世论之争中尤为明显。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科学就完全彻底地颠覆了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存在于人们内心的深处,超越了有限的理性思维和实证观察。

宗教信仰与科学相辅相成,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世界的奥秘。

其次,科学与宗教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协调与融合。

尽管科学方法试图通过观察、实证和验证来确定真理,而宗教信仰通过信仰、经验和灵性实践来寻求意义和价值。

然而,科学和宗教都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探寻真理的努力。

两者之间共同的目标是对人类存在和宇宙奥秘的探求。

因此,在一些领域中,科学和宗教可以共同探讨一些更深的问题,如生命的意义、伦理道德等。

例如,科学可以提供关于生命起源和宇宙的物理规律,而宗教可以提供道德和伦理的指导原则。

二者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的存在和价值。

此外,现代科学可以挑战一些宗教信仰中的迷信和虚假。

科学的方法论追求客观数据和实证验证,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纠正宗教教义中的迷信误区。

科学的揭示和解释使我们能够更加理性地对待宗教信仰,并将其与科学知识相补充和整合。

而且,科学的发展也对一些神秘主义和超自然现象提出了质疑。

通过科学的实证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宗教经验中的某些奇异现象,从而使其更符合现有的科学知识体系。

然而,科学对宗教信仰的影响并非一成不变和单一的。

科学的发展也给了一些宗教信仰新的解释和反思的机会。

宗教信仰与科学理性的协调与共存

宗教信仰与科学理性的协调与共存

宗教信仰与科学理性的协调与共存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宗教信仰与科学理性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

有些人认为宗教和科学是互相冲突的,而另一些人则主张二者可以和谐共存。

无论如何,宗教信仰和科学理性在人类历史上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们是人类对于自身存在意义和解释宇宙起源的两种不同方式。

因此,宗教和科学的关系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宗教信仰和科学理性在解释宇宙存在方面各有利弊。

宗教信仰是基于个人对超自然领域的体验和信仰系统。

它提供了一种超越感官经验的方式,帮助人们回答存在的意义、道德和价值观等问题。

科学理性则基于观察、实验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通过研究可观察和可理解的现象来解释宇宙的运作规律。

科学理性更加客观和可验证,但它无法解释人类的情感和灵性需求。

因此,宗教信仰和科学理性在解释世界和满足个体心理需求方面互补。

其次,宗教信仰和科学理性之间的分歧源于其研究对象和方法的不同。

宗教信仰关注于信仰领域,认为超自然力量和神圣存在是宇宙的根源。

然而,科学理性强调观察和实证研究,倾向于对自然现象寻求合理的解释。

虽然二者的研究范畴不同,但在解释宇宙和人类存在的问题上,它们可以相互支持和补充。

宗教信仰提供了一个宏观的宇宙观,而科学理性则提供了一个微观的观察和解释框架。

第三,宗教信仰和科学理性在现实中并不是完全隔离的。

许多科学家和学者本身是虔诚的宗教信仰者,他们通过将宗教信仰与科学知识相结合,为解释宇宙现象提供了有趣的视角。

例如,天主教学者乔治·莱马特尔主张进化论与宗教信仰可以共存,他认为宗教描述了宇宙的目的和意义,而科学则描述了宇宙的机制和过程。

因此,宗教信仰和科学理性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可以在不同层面上共同存在。

最后,宗教信仰和科学理性的协调与共存需要尊重和包容。

无论是宗教信仰者还是科学理性者,都应该尊重彼此的立场和观点。

只有通过对话和互相理解,我们才能够找到宗教和科学之间的共同点。

从历史上的例子可以看到,许多宗教信仰的核心思想与科学知识是一致的,例如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等。

西方文化概论第三章

西方文化概论第三章


宗教宽容的影响
宗教宽容导致基督教内容、 不同宗教之间、有神论和 无神论之间的宽容。 宗教宽容导致日常民主政 治生活的宽容。 宗教宽容导致科学、哲学 理性精神的繁荣。 总之,从宗教宽容到普遍宽 容是欧洲的一个重要转折, 是17世纪欧洲得以崛起的 一个重要转折。

“我坚决反对你的观点, 但我誓保卫你说话的 权力。” ——(法)伏尔泰
海外扩张和殖民主义的影响


殖民主义扩张促进 人类文明的漫延。 殖民主义对世界资 本主义发展起到推 动作用。
殖民主义扩张使殖 民地逐渐融入资本 主义发展体系。

三、王朝国家与民族国家

王朝国家 王室家族的联姻,不存在固定的疆域 民族国家 国家的疆域不再由于王室的联姻而发生转移 和改变,国家由国王的私有财产变成大多数民众, 尤其是知识民众普遍关心的共同整治单元。除国 王、贵族之外的其他民众也有资格参与国家事务, 国家的权力采取君主专制的整体形式。
(三)航海活动的发展过程
葡萄牙

西班牙
1492年,伊莎贝拉王后 派哥伦布寻找印度,到 达巴哈马群岛、南美洲、 中美洲。 1505—1510年间,韦斯普 西考察南美内地,断定 哥伦布发现的是美洲。 1522年,麦哲伦从欧洲 西航到亚洲,完成第一 次环球航行。


1420年,葡王子亨利组建探险 队。 1487年,迪亚斯,绕过好望角, 进入印度洋。 1498年, 达· 伽马到达印度。 1500年,卡布拉尔无意中发现 南美洲的巴西。 1511年,阿尔布克尔占领马六 甲海峡,控制了印度洋。
路德张贴《九十五 条论纲》
(3)结果: ①马丁· 路德点燃了德国人民反
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烈焰。 ②1555年,《奥格斯堡和约》承认诸侯有权 决定臣民的宗教信仰,这标志着路德教取 得了合法的地位。 ③导致了基督教世界的大分裂,即新教与天 主教的对立,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21*******课程名称:西方文化概论学时/学分:32 /2先修课程: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开课教研室: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课。

2.课程任务:本课程主要讲授西方文化从起源到发展所经历的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西方文化交流频繁的当代,只有学习、了解、掌握西方文化,才能更好地放眼世界,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通过教学,我们要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内涵,掌握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世纪基督教文化、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宗教改革、启蒙主义文化等各个时期文化的发生、发展、成就、特点,包括那些在历史上推动西方文明进程的思想、运动和成果,特别是对整个人类社会进步产生巨大而深远历史影响的文化成就。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掌握西方文化三个重要历史时期的概况、重要社会现象。

采用课堂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讨论、教师点评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在规定教学范围内,教师可以引入自己的科研成果补充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经过阅读思考,阐述个性化的见解。

对教学内容的顺序安排、重点难点,也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安排和调整。

成绩考核形式:课程成绩=期终成绩(70%)+平时成绩(期中考试、作业、课堂提问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化1.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爱琴文明的基本内容、希腊城邦文化的分期和主要特点以及罗马帝国的兴衰历史。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准确理解爱琴文明、城邦、公民、直接民主制、罗马帝国以及罗马法等概念或理论。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罗马帝国的兴衰史。

教学难点是爱琴文明、古代希腊城邦政治制度。

4.教学内容第一节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一、克里特与迈锡尼二、希腊神话传说的源流三、赫西俄德的《神谱》四、荷马史诗与“系统叙事诗”第二节希腊城邦文化一、希腊城邦制度的早期发展二、斯巴达与雅典三、城邦时代的宗教生活与文化精神四、希腊悲剧与喜剧五、希腊哲学的发生和演化六、希腊的科学第三节城邦文化的衰落与希腊化时代一、从分离主义到帝国主义二、亚历山大帝国与希腊化时代三、希腊文化的凋敝第四节罗马帝国的兴衰一、罗马的起源与发展二、罗马政治体制的演变三、罗马帝国的衰亡第五节罗马文化的特征一、罗马英雄主义的盛衰二、罗马的宗教与文化三、罗马法四、罗马世风的腐化第二章中世纪基督教文化1.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基本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宗教信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科学理性的协调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武器,摧毁 了上帝作为超自然力量在客观世界中的主宰地 位;卢梭、康德、施莱尔马赫等人的神学观念 则使上帝在人的道德本性和情感世界中成为主 宰力量。
1、卢梭的宗教思想
与其他法国启蒙主义者力图以理性批 判宗教的做法不同,卢梭认为宗教的根基 不在知识理性,而在于人的道德良心和内 在情感。在《爱弥尔》中他认为,宗教信 仰是建立在个人的内心体验和道德良知之 上的。
4、现代西方文化中的基督教信仰
基督教信仰由外在强制性的思想规范变为纯 粹个人性的精神自由。在现代西方文化中,科学 理性与宗教信仰在经过长期的冲突之后达到一种 互补的默契:自然界是科学的领地,由道德和情 感所构成的精神世界则是宗教信仰的地盘。在由 传统的主宰世界退隐出来的基督教信仰,反而在 人们的精神世界中找到更加牢固的生存根基,成 为西方人不可或缺的文化习惯。
3、施莱尔马赫的宗教思想
施莱尔马赫是浪漫主义基督教思想的代 表人物,将宗教信仰的根基从知识和道德转 向了情感,把个人的心情、体验和感受确立 为宗教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认为宗教是感 觉和直觉,也即绝对依赖感。
这种建立在切身体验和直观感受之上的宗教观 念成为现代基督教信仰的重要基础,它揭示了现代 基督教信仰的内心化倾向和私人化倾向。
2、康德的宗教思想
康德在继承卢梭的基础上,建立了一 套严谨的道德神学体系。在《纯粹理性批 判》中,他反驳了以往各种关于上帝存在 的纯粹理性证明,将人类的认识对象区分 为现象(自然科学所研究的经验世界)与 自在之物(宗教关注的超验世界),从而 划清了神学与自然科学的界限。
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从实践理性(道德)方面 说明了上帝存在的必要性,认为上帝是人类道德理想(至 善)的最终保证。在他看来,认识上帝的唯一途径,是通 过道德良知,唯一真实的神学,乃是道德神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