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
北京特色景点南锣鼓巷介绍
北京特色景点南锣鼓巷介绍
南锣鼓巷,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有着740多年的历史。
它与元大都同期建成,呈南北走向,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全长787米,宽8米。
在南锣鼓巷东西两面,共有16条胡同整齐排列,俯瞰整个街区犹如蜈蚣,因此又被称为蜈蚣街。
在明朝时期,南锣鼓巷被称为锣锅巷,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时,它被改称为南锣鼓巷。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这里一度被改称为辉煌街,但后来又恢复了原名。
南锣鼓巷周边胡同里的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厚重深邃,这里曾经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时期更是一处大富大贵之地,王府豪庭数不胜数。
南锣鼓巷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也是最赋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
现已完全改造成为步行街,车辆不可通行。
总的来说,南锣鼓巷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气息的特色景点,是游客体验老北京风情的好去处。
《北京南锣鼓巷》课件
保护与改造
保护古建筑
为了保护南锣鼓巷的历史风貌,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颁布 文物保护法、设立古建筑保护单
位等。
修缮与改造
在保护古建筑的同时,政府还投入 资金对南锣鼓巷进行修缮和改造, 使其既保留历史风貌,又满足现代 生活的需求。
居民参与
南锣鼓巷的居民在保护和改造过程 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他们参与了决 策过程,为街区的保护和发展贡献 了自己的力量。
文化讲座
南锣鼓巷会定期举办各种文化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前来分享知识和 见解,提高游客的文化素养。
艺术展览与演
1 2
画展
南锣鼓巷会举办各种画展,展出国内外知名画家 的作品,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欣赏艺术的机会。
话剧演出
南锣鼓巷会举办话剧演出,上演各种经典剧目和 原创剧目,吸引戏剧爱好者前来观看。
3
舞蹈表演
南锣鼓巷会举办各种舞蹈表演,包括民族舞、街 舞、古典舞等,为游客带来视觉和艺术的享受。
02
南锣鼓巷的建筑风格
传统四合院
总结词
南锣鼓巷内保存完好的传统四合院是其主要特色之一,这些四合院建筑风格独特,历史悠久,是北京城市发展的 重要见证。
详细描述
南锣鼓巷的传统四合院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采用木结构和砖石混合结构,屋顶采用琉璃瓦,院落布局紧凑,功 能齐全,体现了古代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点。这些四合院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也是北京城市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
《北京南锣鼓巷》PPT课件
目录
• 南锣鼓巷简介 • 南锣鼓巷的建筑风格 • 南锣鼓巷的历史变迁 • 南锣鼓巷的旅游资源 • 南锣鼓巷的文化活动 • 南锣鼓巷的交通指南
01
南锣鼓巷简介
地理位置
01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北京旧城 胡同的一部分,紧邻什刹海地区 。
南锣鼓巷作文600字
南锣鼓巷作文600字南锣鼓巷是一条胡同,它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也是最赋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南锣鼓巷作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南锣鼓巷作文一:有人说,南锣鼓巷是一个繁华而又寂静的地方。
我终于有机会带着不解与好奇的心情,亲自来到这个有意思的地方探寻一番。
南锣鼓巷至今已有740多年的历史,因为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如一驼背人,故名罗锅巷,后改名为南锣鼓巷。
正中心的那条小街,无论白天黑夜,永远都是人山人海的,虽说热闹,但又不同于城市的那种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的喧闹景象。
他始终保留着古色古香的北京味道,这里是老年人和年轻男女都向往的地方。
从大牌楼下走进去,耳边传来的是吆喝声:“冰——糖葫芦!”“刚出锅的蟹黄包嘞!”“炊饼,炊饼!十元俩!”放眼望去,一家家小店紧紧地挨着,灯光照射着那琳琅满目的好吃的,好玩的,还有各种装饰品和纪念品。
这一路上,时常会有食物的浓香和各种熏香的清香扑面而来,游人们或进店驻足,或信手拿着刚买的小吃,三三俩俩,边吃边聊着。
我们也摩肩擦踵地走在这古巷里。
繁华,就在这熙攘的叫卖声和拥挤的人潮中。
为什么说南锣又是个寂静的地方呢?南锣鼓巷的最深处是一条条胡同,是人们的住宅,那里人群稀少,阵阵的鸟鸣声,随着风儿吹动着树叶“沙沙”作响,给人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
胡同里还藏着一家咖啡店,名叫‘猫小院儿’,这是一家以猫为主题的餐厅,店里有不下三十只小猫。
下午的时候,点上一杯热咖啡,一边看着书,一边抚摸着小猫柔软的后背,偶尔还能看到黄包车从窗外经过。
这样悠闲的午后时光,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啊!时间一分一秒的流淌着,一转眼太阳都落山了,路边的霓虹灯也点亮的这个城市,我们也要告别这个别具一格的地方了。
希望有机会再来南锣的时候,能再见她别样的味道。
南锣鼓巷作文二:尘埃覆盖了世俗的眼,硝烟迷乱了凡间的魂。
南锣鼓巷文案短句
1. 南锣鼓巷,老北京的独特风情,传承千年的文化街区,让您感受古老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2. 踏入南锣鼓巷,仿佛回到了老北京的街巷间,古朴的建筑、独具特色的小店、流传百年的传统手艺,处处散发着迷人的韵味。
3. 沿着窄窄的胡同里漫步,您会发现无数有趣的小店,品味古老的茶香,品尝传统小吃,寻找独特的文创产品,一次次惊喜不断。
4. 细细品味南锣鼓巷的文化底蕴,您会发现这里蕴含着许许多多的传说故事,它们和这里的历史、人文密不可分,给这条胡同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5. 南锣鼓巷,不仅是老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更是国内外游客争相品味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来此,与老北京的文化艺术接触,深入了解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6. 白天的南锣鼓巷,热闹非凡;夜晚的南锣鼓巷,浪漫璀璨。
无论白昼还是黑夜,这里都是一个让您流连忘返的地方。
7. 南锣鼓巷,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在这里,您可以捕捉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记录下老北京独有的一刹那美。
8. 南锣鼓巷,迷人的美食天堂。
无论您想品尝传统的老北京小吃还是尝试创意新派美食,这里都能满足您的味蕾。
9. 在南锣鼓巷的小巷深处,藏着一些完全属于北京本土的快闪店,在这里您能感受到创意和时尚的结合,找到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
10. 南锣鼓巷,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地方。
无论是艺术装置、艺术展览、还是街头艺人的表演,都能让您沉浸在艺术的海洋中,感受到独特的灵感和魅力。
北京南锣鼓巷步行行程旅游攻略
北京南锣鼓巷步行行程旅游攻略北京南锣鼓巷是一条古老而有韵味的胡同,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北京城内最具特色的商业街之一。
它不仅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有许多有趣的小店和美食,成为了游客们在北京的必去之地。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传统的北京胡同风情,体验到北京人独有的生活方式。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北京南锣鼓巷的步行行程,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吧!一、胡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南锣鼓巷早在元朝时期便已形成,作为北京古城的一部分,这条胡同保存了许多历史和文化遗产。
在南锣鼓巷,你可以看到许多传统的四合院,这是北京胡同的典型建筑样式。
四合院由四个房屋围合而成,中间有一个天井,常常是多个家庭共同居住的地方。
除了四合院,南锣鼓巷还有很多古老的庙宇和宅院,如古法书院和恭王府。
这些建筑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了解北京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此外,南锣鼓巷还保存了许多老字号的商店,这些商店有些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是北京传统手工艺的代表。
在这里,你可以购买到传统的手工艺品,如老北京布鞋、剪纸等,亲身感受到北京的传统文化。
二、品味美食文化南锣鼓巷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还有许多美食吸引着游客。
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小吃摊贩和特色餐厅。
首先,推荐品尝北京独有的美食-炸酱面和老北京豆汁儿。
炸酱面是一道由黄酱和面条组成的传统面食,它的口感独特,非常美味。
而老北京豆汁儿则是一种酸奶般的饮品,可以解暑降温,是北京人夏季常喝的饮品。
此外,还有许多有特色的小吃,如麻豆腐、糖葫芦等,都值得一试。
除了小吃,南锣鼓巷还有许多有特色的餐厅。
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各种口味的美食,如川菜、粤菜、日本料理等。
而且,餐厅的装修风格也各具特色,有些是充满艺术氛围的,有些是复古的,让你不仅可以品尝美食,还可以欣赏到别具一格的室内设计。
三、深入当地生活南锣鼓巷不仅是游客们观光的好地方,也是许多年轻人喜爱的休闲去处。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许多年轻人在胡同中漫步、交谈,感受到胡同文化的独特魅力。
历史文化街区优秀案例
历史文化街区优秀案例一、北京南锣鼓巷。
1. 历史底蕴。
南锣鼓巷那可老有故事了。
它可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呢。
这里曾经住过好多达官贵人、文人墨客。
从元朝就开始形成规模了,就像一个活着的历史博物馆。
胡同纵横交错,就像一个大迷宫似的。
什么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每一条胡同都有自己的历史。
比如说雨儿胡同,齐白石老爷子就曾经在这儿住过,感觉走在这条胡同里,都能沾上点艺术气息呢。
2. 文化特色。
在文化方面,那可太丰富了。
传统的北京四合院在这儿保留得还不少。
这些四合院就像一个个小城堡,里面有着老北京的生活方式。
走进四合院,能看到老人们在院子里晒太阳、喝茶、聊天,那京腔京韵,听着就舒坦。
而且这儿还有各种传统的手工艺店。
像捏面人儿的,那些艺人就像魔法师一样,一小块面团在他们手里,一会儿就变成了活灵活现的孙悟空或者猪八戒。
还有做糖人儿的,那糖在锅里熬得香香的,然后艺人拿着勺子,三两下就画出一个漂亮的糖凤凰,又好看又好吃。
3. 商业与旅游融合。
在商业上,南锣鼓巷也是搞得红红火火。
各种特色小吃店、文创店琳琅满目。
小吃嘛,有老北京爆肚,那肚丝又脆又嫩,麻酱调料一浇,香味儿直往鼻子里钻。
还有炸酱面,面条筋道,炸酱里肉丁肥瘦相间,再配上各种菜码儿,绿的黄瓜丝、白的豆芽菜啥的,一碗下去特别满足。
文创店也很有特色。
有些店里卖的是带有老北京元素的T恤,上面印着故宫角楼或者京剧脸谱。
还有一些手工制作的老北京风情的笔记本,里面画着南锣鼓巷的胡同地图啥的,很适合当纪念品。
不过呢,南锣鼓巷也有一点小问题,就是人太多的时候有点挤,但是这也说明它受欢迎啊。
二、成都宽窄巷子。
1. 历史渊源。
宽窄巷子在成都那可是响当当的。
它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
以前这是八旗子弟住的地方,有宽巷子和窄巷子,名字简单又好记。
这就像成都的一张历史名片,见证了成都的发展变迁。
宽巷子呢,以前住的大多是达官贵人,房子修得比较气派,庭院深深的。
窄巷子住的就是普通老百姓了,虽然房子没那么大,但是也充满了生活气息。
北京市海淀区2014届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文综试题(WORD版)
北京市海淀区2014届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文科综合地理试题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富有老北京风情,近年己成为旅游热点之一。
图1 为南锣鼓巷街区及四合院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1题。
1图中A、从南锣鼓巷南口行至北口最短距离大约为1200米B.按行走路线从南锣鼓巷北口向南再向东可至菊儿胡同东口C.四合院封闭的围墙与北京夏季多雨的气候特征紧密相关D.四合院的建筑结构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开放和包容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图2中序号代表碳循环的过程。
读图,回答第2、3题2图中A、①开采矿产来自岩石圈,对水圈无影响B、②排放的气体是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C、③可降低温度汽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D、:④需要在变质或者重熔再生作用下进行3若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则A、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 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C:、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变缓D、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扩展4.我国华北平原某地海拔高度为100米。
下表为该地某日某时段垂直方向的气温实测数据。
该日最可能出现的天气是A、霾B、寒潮C、沙尘暴 D.强雷雨图3 为世界某区域图。
读图,回答第5、6题。
5图中A.年降水量分布总趋势是自西向东逐渐递增B、甲地因深居内陆,年降水量低于300mm.C乙地终年盛行西北风,降水较丰富D.东北部年等降水量线稀疏,降水变化大于西南部6.图示区域A、南部的海峡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两海区B.西部沿海受寒流影响,形成世界著名渔场C.丙地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D、丁地常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终年多雨7.图中A.甲处的地质构造为向斜B.乙处岩石由岩浆喷出冷却凝结形成C-①一②一③岩层年代由老到新D.地表形态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8、.图中河流A.在丙处常形成洪积、冲积扇B、丁处河岸以沉积作用为主C.丙、丁间河道弯曲,水流平稳D.冬、春季有明显的凌汛现象9、图中A天气系统水平气流呈逆时针辐B、甲地近地面风同为西北风C风速最大区域气压值约为1l004pa D气压最低区域降水量为零10.台湾岛A.西临南海,东临大平洋B.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多发C.人口全要分布在内部平原D.盛产小麦、稻米、甘蔗等图6中箭头意意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的回归运动。
南锣鼓巷与齐白石的故事
南锣鼓巷与齐白石的故事:
南锣鼓巷,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胡同文化和历史建筑而闻名,是许多游客前来感受老北京胡同风情的必去之地。
而在这片古老的街区中,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齐白石故居。
齐白石,原名齐纯芝,是中国著名的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被誉为“中国画坛巨匠”。
他出生在湖南湘潭,但他的艺术生涯却在京城南锣鼓巷中得到了最深刻的体现。
齐白石在1917年搬到南锣鼓巷,在这里度过了他生命中最辉煌的阶段。
他的故居如今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景点,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在这个故居中,人们可以欣赏到齐白石的众多作品,感受到他的艺术成就和他对生活的热爱。
南锣鼓巷与齐白石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关于艺术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生活的故事。
在这个古老的街区中,齐白石找到了他的创作灵感,也找到了他的生活乐趣。
他的作品和生活方式都成为了老北京胡同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成为了人们了解和感受老北京文化的重要窗口。
南锣鼓巷的故事
南锣鼓巷的故事
南锣鼓巷是北京市东城区一条历史悠久的胡同,也是北京市的文化保护区之一。
这里保存了许多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胡同文化,吸引着游客和当地居民。
故事一:古老的胡同文化
南锣鼓巷始建于元朝,是北京城内最为繁华的商业街区之一。
在过去的几百年里,这里曾是京城文人墨客和名流雅士聚集的地方。
许多文化名人和文化机构都在这里留下了足迹,形成了独特的胡同文化氛围。
故事二:保护和复兴
在20世纪,南锣鼓巷逐渐衰落,胡同内的建筑也面临拆迁和改造的压力。
然而,后来政府决定保护这里的历史建筑和文化,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和保护工作。
经过精心的恢复,南锣鼓巷重新焕发了生机,并成为北京市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故事三:文化和创意的聚集地
如今,南锣鼓巷成为了一个充满艺术氛围和时尚创意的聚集地。
这里有各式各样的小店、咖啡馆、画廊和手工艺品店,吸引了大量的文艺青年和创意人士。
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现代与传统的碰撞,体验到浓厚的艺术氛围。
故事四: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南锣鼓巷是一个将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地方。
古老的胡同建筑与现代的商铺、艺术家工作室和音乐酒吧交相辉映。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传统的京剧表演,也可以品味到各种美食和创意小吃。
2023南锣鼓巷导游词
2023南锣鼓巷导游词2023南锣鼓巷导游词1到了北京,南锣鼓巷不可不游。
由极其挑剔的美国《时代周刊》精心挑出来的、让你不得不去的少数好玩儿的地儿之一,就有南锣鼓巷,要是不去一趟,还真对不起自己。
于是10月27日下午趁空到地安门附近小时住过的的油漆作胡同和厂桥胡同怀旧一番、眼眶湿润一阵之后,不顾天色渐黑,腹中饥饿,又赶往附近据称是唯一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风貌、最富有老北京风情的的南锣鼓巷看看。
南锣鼓巷至今已有740多年的历史,坐落在北京鼓楼与地安门之间。
实际上南锣鼓巷是个大胡同群,其主街南北走向,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相连,整个街区犹如一条大蜈蚣,所以又称蜈蚣街。
这里在绝无仅有的北京胡同原貌的基础上,又冒出风格百变的各色时尚小店、酒吧、咖啡屋、食肆,以致在近几年,已经逐渐取代三里屯和后海,成为北京新的时尚地标。
有一篇__这样形容南锣鼓巷:“门外是古老中国胡同的往日尘烟,门里是熟悉的蓝山咖啡和杜松子酒。
似有似无间,你仿佛在古今交错的时间里徜徉,在中西合壁的空间里感受传统与时尚的激情碰撞。
就是这般矛盾,却又难以置信地和谐。
让人不禁感叹,原来北京可以如此悠然。
”其实归纳起来,现在的南锣鼓巷就是个土洋结合、中西结合、新旧混血的混搭。
南锣鼓巷周边的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帽儿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雨儿胡同、秦老胡同、寿比胡同、黑芝麻胡同等地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时期则更是一处大富大贵之地,这里的街街巷巷挤满了达官显贵,王府豪庭数不胜数,名人府邸比比皆是:僧格林沁王府、段祺瑞与靳云鹏旧宅、清末大学士文煜的可园、末代皇后婉容的娘家、茅盾故居、蒋介石行辕、齐白石住宅......这些老房子浓缩了厚重的中国历史,有着最地道的北京味儿,加上南锣鼓巷主街时尚繁华的新元素,使得海内外游客都爱来此“迷失北京”。
南锣鼓巷主街约一华里半长,我在里边“迷失”了有两个小时,天黑黑的,周边胡同那些名人住过的府邸也去不了。
[整理]北京南锣鼓巷景区介绍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也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
南锣鼓巷南北走向,北起鼓楼东大街,南止地安门东大街,全长786米,宽8米,与元大都(1267年)同期建成,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
但是近几年,却成为许多时尚杂志报道的热点,不少电视剧在这里取景拍摄,许多国外旅行者把其列为在北京的必游景点。
其实,明清以来,这里一直是“富人区”,居住过许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从北洋政府总统到国民党总裁,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留下历史的痕迹。
2009年11月,闻名遐迩的中文国际域名:锣鼓巷.中国被锣鼓巷内的一所知名学校中央戏剧学院的学生任佳注册走,成为很多商家垂涎的焦点。
南锣鼓巷: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保存完整的“碧玉”在元大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城市格局中,南锣鼓巷是“后市”的组成部分。
元代,以南锣鼓巷为轴线,东侧地区属昭回坊,西侧地区属靖恭坊。
明代属昭回靖恭坊。
清代乾隆年间属镶黄旗,光绪末年至宣统年间属内左三区。
民国时期属内五区。
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呈“鱼骨状”,又如同一条“蜈蚣”。
因此,南锣鼓巷也称为“蜈蚣巷”。
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
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
比如菊儿胡同,明代叫局儿胡同,后来改称橘儿胡同,清代宣统时才称菊儿胡同,后延续至今。
她里坊,是中国古代居住区组织的基本单位,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单位。
在先秦称为“里”、“闾”或“闾里”。
从北魏开始,出现了“坊”的称呼。
唐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全城共建108坊。
元大都规划设计时仍延续了里坊制,全城分为50坊,坊与坊之间是宽阔平直的街巷,犹如棋盘。
南锣鼓巷简介
南锣鼓巷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有着北京保护最完整的四合院区。
南锣鼓巷南北走向,长约800米,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
凭借较为完好的元代里坊格局、明清名人府邸,南锣鼓巷在胡同拆迁中得以幸存。
近几年又有先见之明的人看到商机,租下沿街民房,开起了风格百变的个性店铺,元朝古巷新旧混血,就此重生,全球游客都爱来此“迷失北京”。
南锣鼓巷还是一条酒吧街,与三里屯、后海不同,南锣鼓巷的酒吧大多比较安静,和谐、自然、身居闹市却远离闹市的喧嚣,更贴近于生活。
南锣鼓巷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呈“鱼骨状”,又如同一条“蜈蚣”。
因此,南锣鼓巷也称为“蜈蚣巷”。
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
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
景点介绍亮点1. 吃文宇奶酪等特色美食,逛创可贴8等特色小店,这儿既是吃货的天堂,也是小资、文艺青年聚集地。
2. 这里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历史底蕴深厚,看看古建筑、逛逛胡同,体味老北京韵味。
南锣鼓巷地处今天北京的市中心,历史上也曾是元朝大都的市中心,如今依然保持着元朝城市“棋盘式”的格局,周边四街围出一块如棋盘一样方方正正的区域,正中主街南锣鼓巷南北走向,全长787米,从主街向东西两侧各岔出8条胡同,区域内街道组成的形状像鱼骨,又像蜈蚣。
主街上商铺林立,美食、创意小店众多,很受年轻人的欢迎;而在岔出去的胡同里有不少古宅、名人故居,可以体味到原汁原味的老北京韵味。
来南锣鼓巷首先多半是冲着它的美食,这里最出名的要属南锣鼓巷49号的文宇奶酪店,原味奶酪、双皮奶和酸梅汤是它的特色,要吃一定要趁早去,因为要排长队,而且基本每天15:00就售罄了。
“过客”(南锣鼓巷108号)和“咂摸”(南锣鼓巷106号)都有“国货”风味披萨,过客的羊肉串披萨,咂摸的宫保鸡丁披萨、北京烤鸭披萨都很棒。
南锣鼓巷资料
南锣鼓巷一、历史概况及地理位置1.与元大都(1267年)同期建成。
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
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
2.南锣鼓巷曾叫罗锅巷,乾隆15年(1750年)绘制的《全城全图》改称为南锣鼓巷。
3.南锣鼓巷南北走向,北起鼓楼东大街, 南止地安门东大街, 西边是地安门外大街,东边是交道口南大街。
由这4条街围合的这块长方形地块,正是元大都的两个坊。
以南锣鼓巷为界,东面是“昭回坊”。
西边是“靖恭坊”,南锣鼓巷是两坊间的分界巷。
南锣鼓巷全长786米, 宽8米。
南锣鼓巷也称为“蜈蚣巷”。
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
4.唐朝长安的里坊早已无存,元大都里坊构造在8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也已面目全非,但是,南锣鼓巷地区却还极为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的历史遗存。
胡同格局那么完整,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
真可谓是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保存完整的“碧玉”。
5.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每一个宅院里都诉说着老故事。
6.南锣鼓巷在近几年被时尚人士和国外旅游者关注,是因为从新世纪开始,不经意间,许多酒吧、餐饮、时尚服饰、文化长廊在这条古老的小街上出现。
二、居住过的达官贵人、社会名流明清以来,这里一直是“富人区”,居住过许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从北洋政府总统到国民党总裁,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留下历史的痕迹。
2009年11月,闻名遐迩的中文国际域名:锣鼓巷.中国被锣鼓巷内的一所知名学校中央戏剧学院的学生任佳注册走,成为很多商家垂涎的焦点。
1.纵跨炒豆、板厂两胡同的僧格林沁王府(1)地址:炒豆胡同西口不远77号门旁,标有东城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上写“僧王府”。
曝光南锣鼓巷800年依旧火爆的原因
头条私号曝光南锣鼓巷800年依旧火爆的原因如今无论是住在北京的老北京人还是新来北京的游客,如果不去一个地方那真是太遗憾了,这就是北京的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从名字上就有点文化和民间的味道,它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
历经元明清,穿越近800年时空,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
要说它长盛不衰依旧火爆的原因还要归结于它这种特别的经营模式:一、从历史走向未来南锣鼓巷是一条老街,准确地说是老的街区群,是围绕皇城根的传统民居群。
想想在北京有故宫,有长城,大气磅礴。
但是随着民间力量的崛起,百姓生活的日益被重视,体会北京街头文化的生活追求就随之出现了。
这里逐渐成为北京的小吃街,北京的酒吧一条街,北京味道的街区,文艺气息浓郁。
这是从小巷走出的生活,也孕育着从历史走向未来的气息。
二、南锣鼓巷从商业走向文化1、传统商业街走向商业新时代在南锣鼓巷的大街上,随处可见的都是独树一帜、别具一格的个性主题店铺。
每间店铺都有自己特定的主题和基调。
这里的创业者大多为80后的大学生和海归,他们有着超前的经营理念和崇尚时尚个性的生活态度。
他们准确地找准了南锣鼓巷消费群体的定位,秉承着独特的经营方式和超前理念,完成了从传统商业街区向商业时代化的完美转型。
2、从商业走向文化新时代南锣鼓巷里的各种服装、饰品都极具创意,大部分的服饰与老北京文化相关,将设计与销售融为一体,产品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
从商业走向文化的新时代-胡同文化节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老北京服饰艺术,聆听响器叫卖,观看民间杂耍,使人仿佛置身当年商贸文化盛景之中。
利用文化节这种吸引游客的方式来刺激消费,实现文化与商业的成功结合。
三、南锣鼓巷从商业街走向商业生态圈-商业模式的创新1、生态经营的商业链条完整从商业的角度讲,文化吸引顾客,顾客吸引商家在这里落户,商家又吸引顾客购买,这就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商业生态圈。
这里面有商业模式的最基本思想就是综合性,它实际上是一种商业生态的叠加;通过叠加,使盈利与非盈利有机的结合,比如参观街巷、胡同可以不挣钱,但同时又通过商铺的商品来挣钱,几个环节的组合,来完成整个商业链条的生存问题,就平衡的维持着整个商业环境的生存环境。
南锣鼓巷介绍文章
南锣鼓巷介绍文章南锣鼓巷是北京市东城区一条著名的胡同,也是北京市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它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部,南到地安门东大街,北到交道口南大街,全长约800米,呈东西走向。
南锣鼓巷东起公交29路终点站枣营,西到南锣鼓巷北口,全长约787米。
南锣鼓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朝,当时是蒙古贵族的居住区。
明清时期,南锣鼓巷逐渐成为北京城内的繁华商业区,吸引了大量商贩和手工艺人。
在这个时期,南锣鼓巷的街道格局形成了现在的样子,保留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
到了20世纪以后,因为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规划的需要,南锣鼓巷逐渐衰落。
然而,在21世纪初,南锣鼓巷经过了一次全面的保护和修复工程,重新焕发了生机。
现在,南锣鼓巷已经成为了北京市的一个热门景点,每天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南锣鼓巷的特色在于其独特的胡同文化。
在这里,可以感受到老北京的传统风貌和民俗文化。
街道两侧是保存完好的老式四合院,这些四合院里住着许多老北京的居民,他们过着传统的生活方式,保留着老北京的风味。
在南锣鼓巷的胡同里,可以找到许多有特色的小店铺,比如老字号的传统手工艺品店、文化创意产业店、小吃店等等。
这些小店铺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氛围,是艺术家和文化爱好者们的聚集地。
在南锣鼓巷,还有一些特色的文化活动。
比如每年的元宵节,南锣鼓巷会举办盛大的灯会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
此外,南锣鼓巷还会举办一些传统文化的展览和表演,比如传统戏曲演出、民间艺术表演等等。
这些活动都能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体验老北京的文化。
除了文化活动,南锣鼓巷还有一些特色的小吃。
比如糖葫芦、豆汁、炒肝等等,都是北京的传统美食,也是南锣鼓巷的特色小吃。
在这里,游客可以品尝到正宗的老北京味道,体验到传统的饮食文化。
南锣鼓巷是北京市一条独特的历史文化街区,保留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和传统文化。
在这里,可以感受到老北京的风味和韵味,体验到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活动。
无论是北京的居民还是外地的游客,都可以在南锣鼓巷找到自己的乐趣。
北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北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在难得的片刻休闲中,如果能到近郊的度假村体验一下“天然氧吧”或是充满田园味的农家乐,一定会让人远离都市嘈杂,体会片刻安宁。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北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北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南锣鼓巷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
南北走向,北起鼓楼东大街, 南止地安门东大街,全长786米,宽8米,与元大都(1267年)同期建成,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
绝无仅有的北京胡同原貌,趣味盎然的各色时尚小店,构成了南锣鼓巷独特的魅力与风情。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至鼓楼东大街、南至地安门东大街、西至地安门外大街、东至交道口南大街故宫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
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
故宫全部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四周有城墙围绕。
四面由筒子河环抱。
城四角有角楼。
四面各有一门,正南是午门,为故宫的正门。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恭王府恭王府位于北京西城区前海西街,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王府建筑群,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府在前,园在后。
王府分为中、东、西、三路建筑,由严格的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
府邸不仅宽大,而且建筑也是最高规制。
明显的标志是门脸和房屋数量。
亲王府有门脸五间,正殿七间,后殿五间,后寝七间,左右有配殿。
低于亲王等级的王公府邸决不能多于这些数字。
房屋的形式、屋瓦的颜色也是不能逾制的。
恭王府的中、东、西三路各有三个院落,其中每一路的后两个院子是人们要游览的主要区域。
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之一。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也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
但是近几年,却成为许多时尚杂志报道的热点,不少电视剧在这里取景拍摄,许多国外旅行者把其列为在北京的必游景点。
其实,明清以来,这里一直是“富人区”,居住过许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从北洋政府总统到国民党总裁,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留下历史的痕迹。
■历史文化背景■南锣鼓巷: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保存完整的“碧玉”南锣鼓巷南北走向,长约800米,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
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
比如菊儿胡同,明代叫局儿胡同,后来改称橘儿胡同,清代宣统时才称菊儿胡同,后延续至今。
整个街区犹如一条大蜈蚣,所以又称蜈蚣街。
里坊,是中国古代居住区组织的基本单位,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单位。
在先秦称为“里”、“闾”或“闾里”。
从北魏开始,出现了“坊”的称呼。
唐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全城共建108坊。
元大都规划设计时仍延续了里坊制,全城分为50坊,坊与坊之间是宽阔平直的街巷,犹如棋盘。
明朝时,将北京划为28坊,两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
清代属镶黄旗。
南锣鼓巷曾叫罗锅巷,乾隆15年(1750年)绘制的《全城全图》改称为南锣鼓巷。
现在的南锣鼓巷街区北边是鼓楼东大街,南边是地安门东大街,西边是地安门外大街,东边是交道口南大街。
由这4条街围合的这块长方形地块,正是元大都的两个坊。
以南锣鼓巷为界,东面是“昭回坊”。
西边是“靖恭坊”,南锣鼓巷是两坊间的分界巷。
唐朝长安的里坊早已无存,元大都里坊构造在8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也已面目全非,但是,南锣鼓巷地区却还极为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的历史遗存。
胡同格局那么完整,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
真可谓是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保存完整的“碧玉”。
在北京炎热夏季中一个少有的细雨霏霏的凉爽午后,我又一次来到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在近几年被时尚人士和国外旅游者关注,是因为从新世纪开始,不经意间,许多酒吧在这条古老的小街上出现。
现在这里已经成为继三里屯、什刹海之后,北京又一条酒吧街。
有人说三里屯酒吧街是彩色的,什刹海酒吧街是暗红色的,而南锣鼓巷酒吧街是翠绿色的。
这样的评说可能不仅是指自然的色彩,或许还指向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吧。
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每一个宅院里都诉说着老故事。
■纵跨炒豆、板厂两胡同的僧格林沁王府进南锣鼓巷南口东面的第一条胡同,是炒豆胡同。
炒豆胡同西口不远77号门旁,标有东城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上写“僧王府”。
僧王府是清代僧格林沁的王府。
僧格林沁是蒙古科尔沁旗人,1825年袭封科尔沁郡王,1855年晋封亲王。
他能征善战,但在历史上却是个毁誉参半的人物。
1859年在大沽海战中他督军奋战,大败英法联军。
1863年后又受命剿捻,在山东、河南、安徽镇压捻军。
1865年5月,率部在山东曹州与捻军激战中阵亡。
死后,其子伯彦诺谟诂承袭亲王爵,因而这一带的老住户,还称这所府址为“伯王府”,伯王曾任御前大臣,做过光绪的“谙达”(老师),教光绪骑射。
原僧王府规模很大,前门在炒豆胡同,后门在板厂胡同,纵跨两个胡同。
王府分中、东、西三路,各有四进。
其中东路除正院外,还有东院四进,组成一个很大的建筑群。
民国后,府第被亲王的后代逐渐拍卖,被分成了许多院落。
现在的炒豆胡同71号至77号(单号),板厂胡同30号至34号(双号),都是原王府的范围。
炒豆胡同西口,是僧格林沁家的祠堂,也是一组很大的建筑。
祠堂和王府建在一条胡同,在清朝是不多见的。
现在这里被改建为“侣松园宾馆”。
像这样幽静秀雅、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宾馆,在北京也是不多见的。
■中央戏剧学院原是段祺瑞政府陆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靳云鹏的旧宅顺着南锣鼓巷再往北走,东边的第三条胡同是东棉花胡同。
进口不远路北就是中外闻名的中央戏剧学院。
作为我国学习舞台和影视表演的顶级学府,其占地面积真不算大,包括实验剧场,只占东棉花胡同和北兵马司胡同之间西部的一部分。
但是,庙不在大,有神则灵。
这里培养了我国一代代的话剧与影视明星。
陈宝国、陈道明、姜文、巩俐、章子怡……都曾在这里学习生活。
这里原是靳云鹏旧宅。
靳云鹏(1877-1951),早年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在云南任清军19镇总参议。
后受袁世凯信任,任山东都督。
1919年后任段祺瑞政府陆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
靳云鹏买下这里后,拆除了部分四合院,建了几座西式楼房。
1921年年底,靳云鹏辞职后,长期在天津居住。
上世纪60年代,院里仍有几处旧楼,当时作为办公楼和单身教师宿舍。
又过去了40年,旧建筑已全部拆除,靳宅早已无迹可觅。
■国画大师齐白石曾住在雨儿胡同,这里原是清内务府一个总管大臣的私宅东棉花胡同对面路西是雨儿胡同,这里曾住过我国一位画坛巨匠———国画大师齐白石。
进胡同不远,路北13号院门旁挂着“北京市美术家协会”的牌子。
大门开着,左边是传达室,一位中年男子迎了出来。
他照例问我找谁,我说明是想看看齐白石的故居。
这位先生比老干部活动站的服务员和善,他说这是单位,照理是不能参观,不过你大老远的来了,就简单看看吧。
院子很宽敞,保护得很完好,院中央还摆着大鱼缸。
这里没有重新粉刷,透出老宅门的原汁原味。
边看,这位先生还边给我讲。
他说这里原是清内务府一个总管大臣的私宅,因为建筑时私用了皇宫的料,建制又超越了等级,因而被参劾,宅子也被分成几部分出售,13号院只是一部分。
解放后,文化部买下来,由齐白石老先生居住。
但老先生住了没多久,就搬到西城跨车胡同,所以,现在齐白石的故居多指跨车胡同。
■尊贵的帽儿胡同出雨儿胡同,沿着南锣鼓巷,继续往北走。
路西就是帽儿胡同。
在南边的几条胡同里,我看见过几拨背包旅行者,但人数不多,不像某些报道中所说。
我想可能是这几天下雨,南锣鼓巷又在修路,路面凹凸不平,泥泞难行,阻止了旅行者的脚步。
但刚拐进帽儿胡同,就发现自己错了。
帽儿胡同里人群熙攘,热闹非凡。
胡同边停着数十辆“胡同游”三轮车,一拨拨的外国游客或是围着导游听讲解,或是跟着小旗子在游览观看,摄像拍照,个个神情专注,兴趣盎然。
■可园:清末大学士文煜的住宅和花园,被认为是晚清北京私家园林中最有艺术价值的花园路北7号至15号(单号)院,原是一组大建筑群,是清末大学士文煜的住宅和花园。
五院并联,占地达11000平方米。
文煜是清满洲正蓝旗人,曾历任四川按察使、山东巡抚、直隶总督等要职,光绪10年拜武英殿大学士。
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精心修筑了自己的住宅和花园。
花园落成于1861年,名“可园”,约占地4亩,虽然不很大,但疏朗有致,被认为是晚清北京私家园林中最有艺术价值的花园。
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一直没有对外开放。
好几个人围在院门前议论:恭王府花园都开放好几年了,可园何时才能对外开放,让大家欣赏一下其“庐山真面目”。
这座宅院也是几易其主,历经沧桑。
北洋政府时,袁世凯死后,冯国璋代理大总统,由南京来北京就任时买下了这座宅院。
日本占领北平时,冯家将这所房屋卖给伪军司令张兰峰。
解放后,9至11号院曾做过朝鲜驻华大使馆,后来又改做招待所和单位宿舍。
虽几经变化,但这片住宅始终保存尚好,总体格局没有大的改动。
■路北35号、37号院,是末代皇后婉容的娘家再往西走,路北35号、37号院,是郭博勒氏的家。
说郭博勒氏可能知道的人不多,通俗点说,就是末代皇帝宣统的皇后婉容的娘家,用清代的说法,应称为“后邸”。
宣统大婚时,已是民国11年,但还是履行民国初年所颁布的优待清皇室条件,所以对这所“后邸”花了许多钱,大加修缮。
婉容的父亲荣源,由于女儿“册后”,后父按礼制被封为“三等承恩公”,这所府邸又成为承恩公府,更要大加改建,以合乎府第规格。
比如将原来一间的院门,改为三间的府门,内外影壁、左右屏门都重新修建。
现在看到的房子,三间府门,已经砌墙变为三间住人的倒座房。
在七间南房的后檐墙,开了两个门,成为现在的35号、37号。
从一些资料上看,再往西45号,是清提督衙门。
我满怀兴趣往前走,可再没有看到什么像衙门的建筑。
突然看到45号的门牌,里面却是一片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的六层宿舍楼,临街竟有一栋高达十多层。
我心里一凉,这可能是这一街区唯一的一座高层建筑,就像一首优美的乐曲中,突然出现了一个不和谐音。
特别应该提到,我国的文物专家和清史专家,被称为文物界“国宝”的朱家溍先生,在帽儿胡同13、15号,35、37号和炒豆胡同71号院都住过,对这些府邸都有过详细的描述。
幼年他住在13号、15号院时,还亲眼看到过“后邸”的修缮、改建。
朱先生是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他对北京的史地、文物、民俗等,都有极为深入的研究。
他于2003年9月29日逝世,确实是我国学术文化界的一大损失。
■秦老胡同和黑芝麻胡同中的几座宅院出了帽儿胡同再往北,路东是秦老胡同。
秦老胡同35号,也是一座精美的宅院,曾是清内务府总管大臣索家的府邸。
院落不是很大,但十分精致。
他的书房前有一小花园,名绮园。
园内有叠石假山、游廊池榭,还有一个船形敞轩,虽小巧却意境深邃,颇有江南园林的意境。
站在大门前,仅门楼上的砖雕,已让我赞叹不已,雕工极为精美,保存又十分完好,真是不可多得的砖雕珍品。
出了秦老胡同往北,西边是黑芝麻胡同。
进了胡同,雨突然大了,我快步走到13号,躲进门洞避雨。
门在高高的台阶上,门前有上下马石,门对面是高大的影壁。
门洞里有两个男孩在玩球。
我问他们:“你们住这里吗?”“是啊。
”“这院子大吗?”“可大了!”“你们知道这里过去住过什么大人物吗?”他们摇头说:“没听说过。
”几句话拉近了我和孩子的距离。
我告诉他们这里是清末四川总督、兵部尚书奎俊的府邸,他们很感兴趣。
我说:“我能进去看看吗?咱们边走边聊。
”男孩们热情地带我走进了院子。
院内虽搭建了一些小屋,但大体格局还看得出来。
共五进院落,都比较完好。
我本想照几张相片,但无奈雨太大了。
我辞别了热情的孩子,再回门洞避雨。
我想下次来一定多照几张,但下次还能遇到这么可爱的孩子吗,还会让我再次进去吗?我寻访的府邸,都在两边的胡同里,南锣鼓巷就没有吗?当时的宅院都坐北朝南,所以多在东西向胡同里,而且大宅门都在胡同北面。
但南锣鼓巷,也不是完全没有。
南锣鼓巷59号就有一座,而且是大名鼎鼎的明末降清将领洪承畴的府邸。
洪府当时很大,沙井胡同与黑芝麻胡同之间的大部分院落,都属于洪宅,一直到方砖厂东口。
现在这里仍住有姓洪的人家,不知是否洪承畴的后代?■茅盾故居与蒋介石行辕与黑芝麻胡同相对,东面是后圆恩寺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