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时代,蓝草的种植更加的普 遍,染蓝作坊也大批的出现,再 后来的实践中,发现永酒槽发酵, 可以随时将沉淀的蓝泥还原出来 染色。这一重大的发现,促进了 蓼蓝的广泛的种植,同时,染蓝 的作坊开始遍及战国时代各国。 春秋战国时代,已开始广泛采用 含有单宁酸的植物染料,用媒染 法染黑。
春秋战国时期的纺织工具 生产力的发展,于是对纺织机进行了改革,一种用 脚踏的斜织机便很快的代替了古老的踞织机。当时, 纺车已经代替了纺轮,纺纱的效率也成倍的提高。
三 纹饰不同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以高大厚重、古朴雄伟为特点, 纹饰以饕餮、龙、凤、云雷纹等为主。 春秋、战 国时期,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以几何花纹为多,常 有精美的日常生活场面、战争场面等图案,逐渐取 代了神秘、恐怖的内容。
第三节 陶瓷工艺
春秋战国陶瓷进步不大,技术的自然积累虽令器物 质量更高,但艺术上,并没有较大的突破。质量 提高的代表为原始瓷器,艺术的水平则主要由彩 绘陶和暗纹陶体现。
春秋战国时的青铜容器
(一)器形的演化
春秋战国青铜容器的种类大体包括烹食器、酒器和水器,它们 中的许多器物还部分承担着礼器的功能,特别是鼎。 鼎在这一时期的实用价值逐渐凸显,典型的是战国中期开始流 行的扁圆鼎,其装饰华丽而不庄严,表明鼎的观赏价值提升而 礼仪功能的消隐。
错金银青铜 有流鼎
而如簋、鬲、簠、盂、觚、爵、角、斝、觯、卣、彝、觥 等,这些以前重要的礼器数量逐渐减少,以至于无。 而一些新的更加讲究实用的器形开始出现,如耳杯、洗、浴 缶等,它们都是专为日常生活所作。
暗纹陶 暗纹陶是指用一种工具 在陶坯未干前压出各种花纹 的陶器:这种压花线纹深度 不大,仅在有光线时可隐约 看出,所以称为暗纹,义称 为砑花陶。
彩绘陶 彩绘陶是战国时期较为杰出 的一种陶器。它不同于原始社会 的彩陶,因而在名称中加一绘字 以区别之。彩陶是在陶胎上画花 后再进行烧制,而彩绘陶则是在 烧成了的陶坯上画花,因而花纹 易于脱落。它始于春秋时期,到 战国得到发展。一直延续到两汗 时代。
着久远的历史。
在中国漆器历史上,战国是第一个辉煌时期。髹漆逐渐
成为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产量日益提高,造作愈发精
良。 战国漆器的器胎主要有:1、木胎 2、木片卷粘胎 3、 夹纻 4、皮胎 战国漆器的器形非常丰富,家具有俎、案、座屏、器架、 器座等,而日用容器更是种类繁多,如奁、卮、豆、盒、
二 用途不同 殷商以来,青铜器被大量用来祭祀祖先和鬼神。 西周青铜礼器被用来维护和体现等级制度,各级奴 隶主必须使用和他们地位相称的礼器,青铜礼器使 用的数量和规模与奴隶主地位高低成正比。 鼎是 礼器中的主要器物,西周时代出现的列鼎制度规定 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地位较 低的士用三鼎。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中日常生 活用器逐渐增多,礼器便失去了昔日的辉煌。
战国青 铜耳杯
变形蟠龙纹青 铜敦:敦—— 造型可方可圆, 盖与身经常形 制相同,合, 则成球体或卵 形;分,便为 相同的两件。
春秋战国时期壶的造型尤其丰富:
青铜莲 鹤方壶
错银几 何纹青 铜扁壶
簋。春秋时期的簋加了方座,在造型上,形成 圆与方的对比。
尽管还屡见轮廓繁复的实例,但简约却是青铜器造型发展
其它
春秋战国时期的其它陶瓷, 以陶塑和瓦当最为出色。 陶塑是作为明器的,又称为 陶俑。最早的陶俑制作是在商代。 安阳曾发现带有镣拷的男女陶俑, 但数量不多。战国时期的明器, 一部分是陶俑,另一部分则是用 木俑来代替。这时的陶俑除了塑 造人物外,还有各种动物。郑州 二里冈曾出土战国陶鸭两个,足、 尾、翼皆可拆开,并有彩绘,形 态生动,制作精巧。
4、夔凤纹 地纹 5、长尾兽纹 6、蟠螭纹 7、连弧纹 8、
战国青铜镜(背面)
四山镜的山字由粗短变得瘦削,在 山字间配有花瓣纹、长叶纹、绳纹, 相当繁缛。还出现了五山镜、六山 镜。这时出现的镜类有菱纹镜、禽 兽纹镜、蟠螭纹镜,连弧纹镜、金 银错纹镜、彩绘镜等。
四山纹铜镜
一般镜身材料薄,多有 边沿。整个造型规矩, 给人以轻巧、典雅之感。 镜钮主要为弓形钮,但 钮顶部多饰有1至3道凸 弦纹,所以又称“弦纹 钮”。镜背面光素无纹 饰者,除早期外已消失。 纹饰刻画纤细,并多有 地纹。
第五节 漆器
所谓漆器就是以加工过的熟漆髹饰的器物。从漆树上割 取漆液后去水、滤杂成为生漆,生漆经调和、添加配料成 为熟漆,再用熟漆髹饰器物就可得漆器。漆器主要的功用 是充当日用品,也有作乐器、工具和明器使用的。 早在公元前5000到前4000年的河姆渡遗址里,
就出土过朱漆碗及一些原始漆器。表明中国漆器的产生有
杯、壶、尊、盘。此外还有许多新的器形出现,如耳杯。
种类繁多、制作精美的战国漆器:
战国漆耳杯 雕绘漆豆
彩绘鸳鸯形漆盒
战国漆器的装饰主要有:1、描绘(主要是彩绘)
的大趋势。此外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容器中对于动物形象的 模仿是其另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
青铜犀 尊 几何纹 青铜长 柄豆
青铜鸟 尊
兽面等传统动物题材已经推出了装饰的主流。新的重要装饰主题大抵围绕着 龙或其变体,即蟠蠣。有代表性的辅纹是绹素,重叶等。各种形体的云纹与几何 纹也常用作装饰主题。四方连续与散点式构图流行,尤其是四方连续的构图令题 材形象变小,再无神秘,失去威严。表现农桑,戈射,宴饮,攻战等的装饰尽管 数量不占优势,但其意义十分重要,显示了人事活动成为装饰关注的新方向,战 国早期的三晋(韩,赵,魏)应是最早出现这类装饰的地区。
瓦当俗称瓦头,是古建筑的构
件,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 面轮廓的作用。不同历史时期的 瓦当,有着不同的特点。秦瓦当 纹饰取材广泛,山峰之气、禽鸟 鹿獾、鱼龟草虫皆有,图案写实, 简明生动。 战国时期,城市建筑业的 日益发达,随之引起了砖瓦制陶 工艺的发展。最初的瓦当是半圆 形的,称半规瓦。
第四节 染织工艺
第四章 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
(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11年)
• • •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概述 青铜工艺 陶瓷工艺 染织工艺 漆器工艺 其他工艺 结语
第一节 概说
一、时代与工艺美术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中国的历史进入东周,开始了所谓的 春秋。春秋时期,王权衰落,诸侯强盛,传统等级制度的崩溃引发了工艺 美术的变化。 经过春秋时代长期激烈的兼并战争,许多小的谙侯国被灭亡,最后剩 下齐、楚、燕、赵、韩、魏、秦等七个强国,兼并战争仍在不断进行,这 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因奴隶制逐步衰落、瓦解,封建制逐步建立、发 展的时代。这个历史时期的特点,是各诸侯国、各地区的经济济获得了发 展。所以在周代,器物多为王室王臣之器;而存秋战国时期,则盛行为各 诸侯国之器;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形成了各自的特 点和地方性。 春秋战国时期的手工业工人,从奴隶制的奴役下解放出来,因而提高 了积极性,社会生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由于炼铜的结果,发明了冶铁。 战同时期的冶铁己得到大量的应用。我国冶铁工业比欧洲要早一千六百多 年。铁器的应用,对手工业的发展和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
几何印纹硬陶 几何印纹硬陶是我国东南地 区长期流行的一个品种。战国时期 的几何印纹陶窑址,已在浙江绍兴 等地发现,由于这类硬陶在胎土中 所含氧化铝较高,需要经高温烧成, 所以经常与原始青瓷同窑共烧。 常见的纹饰有米字纹、 回纹、编织纹、粗布纹、筛网纹、 田字纹等。有的还在肩部划出细密 的波浪纹。
原始青瓷 原始青瓷是一种比 较接近青资的陶瓷。因它 还未达到完全瓷器的阶段, 所以亦称早期青瓷。这种 陶瓷在商代即已形成,主 要产地是南方的浙江。
铜镜属生活日常用品。在铜镜尚未流行前,人们用铜鉴盛
水照面,故镜又称鉴。铜镜的发展演变,曾出现过几次较兴
盛的时期,我们称之为战国镜、汉镜、唐镜和宋镜。入宋以 后由于玻璃的传入,铜镜开始没落。 战国铜镜的工艺特点是:1、薄胎 2、卷边 3、川字 纽(弦纹纽)4、双层纹
战国铜镜的装饰主要有1、四叶纹 2山字纹 3、双菱纹
彩绘陶的造形: 彩绘陶的造形,几 乎包括了战国时期所有的 各种生活器皿除了仿铜器 外.也仿制各种日常陶瓷 器。如鼎、敦、豆、壶、 碗、盘、杯、匜、盒、罐、 炉等等。
战国彩陶埔
彩绘陶的装饰纹样: 彩绘陶的装饰纹样,常见 有以下几类: 1.几何纹。这一类是大量的, 主要有弦纹、二角纹、菱形纹、 方格纹、圆圈纹、锯齿纹、三 角云纹等。 2.云纹。有规则的和不规则 的两种。 3.花瓣纹。有梅花纹、柿蒂 纹、卷草纹等。 4.鸟兽纹。有凤纹、龙纹、 铺首纹等。
带钩制作工艺: 有浮雕、镂空、鎏金、 嵌玉等,都极为精美。
(三)铜剑
铜剑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制品中,是颇具时代特色的
一种特殊种类。它既是一种武器也是一种佩饰品。春秋
战国时期剑的铸造以吴越之地最为有名。
越王勾践剑
商、周时期青铜器与春秋战国青铜器比较
一 制作方法不同
商、周时期主要使用陶质块范铸造。 春秋时期出现了印模制范的方法,即先制出精致的 “标准化”模具,然后按各种要求反复印制组合陶范。 这种方法大大节省了工时,提高了效率。 春秋中期出现了失蜡铸造法,即先用蜡制成器件模型, 再用泥浆浸涂焙烤,使蜡质流失,形成泥范最后注入 溶液。用这种方法,可以铸造出极为细密精致的具有 多层透雕装饰的青铜器物。
二、工艺美术生产
春秋战国时代,重要的手工业生产依然在官府作 坊中进行。在此基础之上,工艺美术生产的分类亦 更加详细。 期间官府对于民间作坊的设立不再如往前一般层 层限制。民间作坊的发展也同样极大地促进了这一 时期工艺美术水平的整体提升。
错金银青铜虎噬鹿器座
第二节 青铜器
列国频繁的征战导致了疆界的挪移,也促进了各地的交流,青 铜器因此显示出共同的时代风貌。时代新风是清新华丽,大致 在公元前6世纪后期,中国的青铜艺术走上了第二个艺术高峰。 春秋战国青铜器有向适用性发展的明显趋势,日用器物所占比 例逐渐增大。传统的饪食器,水器等变换了形象,转向日用。 尽管伴随漆器的日趋繁荣和愈益精美,青铜容器的地位受到挤 压,但它们在上层生活中的优势地位还难以动摇。青铜器的变 化依然展示着时代风貌的演进。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采 用先进的失蜡法铸造工艺, 纹饰为极其复杂的三层透空 结构,巧妙运用高低参差和 对称排比的艺术手法,于整 齐中寓变化,于繁复中见玲 珑,标志着失蜡铸造法的最 高成就。
波曲纹四耳鉴
铜冰鉴
吴王夫差鉴
几何纹方鉴
(二)装饰和加工的革新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装饰已经进入印纹阶段,这是装 饰工艺的一大改革。而且,春秋战国时的装饰纹样已从西பைடு நூலகம்周时期的二方连续发展到了更加复杂的四方连续。其中具
错金银狩猎纹铜镜
(二)带钩
带钩是古人扣接腰带或随身佩挂小件物品的器具。其质地 以青铜居多,但也不乏金、银及玉石等高档材料。
鎏金镶玉青铜带钩
带钩原是胡服所用。战国时代 赵国的胡服,实际上是北狄东胡的 服装。首先采用这种服装的赵武灵 王,是中国服饰史上最早一位改革 者。短衣齐膝是东胡胡服的一大特 征,这种服装最初用于军中,后来 传入民间,成为一种普遍的装束。 这种服式腰间束一条皮带 或丝带,带头有钩便于拴结,这就 是带钩。
有代表性的纹样有蟠螭纹、蟠虺纹等。
蟠虺纹 蟠螭纹
春秋战国青铜器的加工方法,种类很多,从而大大加
强了其装饰艺术的表现力,丰富了它的工艺形象。大 体方法有:1、焊接 2、刻划 3、镶嵌 4、金银错
5、鎏金 6、镂空(一般使用失蜡法)(p72)
宴乐渔猎攻战铜壶(p70)
三、铜镜、带钩和铜剑
(一)铜镜
宴乐水陆攻战铜 壶.国内现存两件, 一件为传世品,藏 故宫博物院; 一 件 于1965年在成都百 花潭出土。用镶嵌 进行装饰.画面用 带状分割的组织方 法,将题材分为三 层六组。
青铜鸭尊
钫。是战国末期创造的一种 新形式,壶体方正,故名钫, 实即方壶。它常用三角形、 菱形等几何图案进行装饰。
曾侯乙墓青铜尊盘
春秋战国时期的纺织工具 生产力的发展,于是对纺织机进行了改革,一种用 脚踏的斜织机便很快的代替了古老的踞织机。当时, 纺车已经代替了纺轮,纺纱的效率也成倍的提高。
三 纹饰不同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以高大厚重、古朴雄伟为特点, 纹饰以饕餮、龙、凤、云雷纹等为主。 春秋、战 国时期,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以几何花纹为多,常 有精美的日常生活场面、战争场面等图案,逐渐取 代了神秘、恐怖的内容。
第三节 陶瓷工艺
春秋战国陶瓷进步不大,技术的自然积累虽令器物 质量更高,但艺术上,并没有较大的突破。质量 提高的代表为原始瓷器,艺术的水平则主要由彩 绘陶和暗纹陶体现。
春秋战国时的青铜容器
(一)器形的演化
春秋战国青铜容器的种类大体包括烹食器、酒器和水器,它们 中的许多器物还部分承担着礼器的功能,特别是鼎。 鼎在这一时期的实用价值逐渐凸显,典型的是战国中期开始流 行的扁圆鼎,其装饰华丽而不庄严,表明鼎的观赏价值提升而 礼仪功能的消隐。
错金银青铜 有流鼎
而如簋、鬲、簠、盂、觚、爵、角、斝、觯、卣、彝、觥 等,这些以前重要的礼器数量逐渐减少,以至于无。 而一些新的更加讲究实用的器形开始出现,如耳杯、洗、浴 缶等,它们都是专为日常生活所作。
暗纹陶 暗纹陶是指用一种工具 在陶坯未干前压出各种花纹 的陶器:这种压花线纹深度 不大,仅在有光线时可隐约 看出,所以称为暗纹,义称 为砑花陶。
彩绘陶 彩绘陶是战国时期较为杰出 的一种陶器。它不同于原始社会 的彩陶,因而在名称中加一绘字 以区别之。彩陶是在陶胎上画花 后再进行烧制,而彩绘陶则是在 烧成了的陶坯上画花,因而花纹 易于脱落。它始于春秋时期,到 战国得到发展。一直延续到两汗 时代。
着久远的历史。
在中国漆器历史上,战国是第一个辉煌时期。髹漆逐渐
成为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产量日益提高,造作愈发精
良。 战国漆器的器胎主要有:1、木胎 2、木片卷粘胎 3、 夹纻 4、皮胎 战国漆器的器形非常丰富,家具有俎、案、座屏、器架、 器座等,而日用容器更是种类繁多,如奁、卮、豆、盒、
二 用途不同 殷商以来,青铜器被大量用来祭祀祖先和鬼神。 西周青铜礼器被用来维护和体现等级制度,各级奴 隶主必须使用和他们地位相称的礼器,青铜礼器使 用的数量和规模与奴隶主地位高低成正比。 鼎是 礼器中的主要器物,西周时代出现的列鼎制度规定 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地位较 低的士用三鼎。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中日常生 活用器逐渐增多,礼器便失去了昔日的辉煌。
战国青 铜耳杯
变形蟠龙纹青 铜敦:敦—— 造型可方可圆, 盖与身经常形 制相同,合, 则成球体或卵 形;分,便为 相同的两件。
春秋战国时期壶的造型尤其丰富:
青铜莲 鹤方壶
错银几 何纹青 铜扁壶
簋。春秋时期的簋加了方座,在造型上,形成 圆与方的对比。
尽管还屡见轮廓繁复的实例,但简约却是青铜器造型发展
其它
春秋战国时期的其它陶瓷, 以陶塑和瓦当最为出色。 陶塑是作为明器的,又称为 陶俑。最早的陶俑制作是在商代。 安阳曾发现带有镣拷的男女陶俑, 但数量不多。战国时期的明器, 一部分是陶俑,另一部分则是用 木俑来代替。这时的陶俑除了塑 造人物外,还有各种动物。郑州 二里冈曾出土战国陶鸭两个,足、 尾、翼皆可拆开,并有彩绘,形 态生动,制作精巧。
4、夔凤纹 地纹 5、长尾兽纹 6、蟠螭纹 7、连弧纹 8、
战国青铜镜(背面)
四山镜的山字由粗短变得瘦削,在 山字间配有花瓣纹、长叶纹、绳纹, 相当繁缛。还出现了五山镜、六山 镜。这时出现的镜类有菱纹镜、禽 兽纹镜、蟠螭纹镜,连弧纹镜、金 银错纹镜、彩绘镜等。
四山纹铜镜
一般镜身材料薄,多有 边沿。整个造型规矩, 给人以轻巧、典雅之感。 镜钮主要为弓形钮,但 钮顶部多饰有1至3道凸 弦纹,所以又称“弦纹 钮”。镜背面光素无纹 饰者,除早期外已消失。 纹饰刻画纤细,并多有 地纹。
第五节 漆器
所谓漆器就是以加工过的熟漆髹饰的器物。从漆树上割 取漆液后去水、滤杂成为生漆,生漆经调和、添加配料成 为熟漆,再用熟漆髹饰器物就可得漆器。漆器主要的功用 是充当日用品,也有作乐器、工具和明器使用的。 早在公元前5000到前4000年的河姆渡遗址里,
就出土过朱漆碗及一些原始漆器。表明中国漆器的产生有
杯、壶、尊、盘。此外还有许多新的器形出现,如耳杯。
种类繁多、制作精美的战国漆器:
战国漆耳杯 雕绘漆豆
彩绘鸳鸯形漆盒
战国漆器的装饰主要有:1、描绘(主要是彩绘)
的大趋势。此外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容器中对于动物形象的 模仿是其另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
青铜犀 尊 几何纹 青铜长 柄豆
青铜鸟 尊
兽面等传统动物题材已经推出了装饰的主流。新的重要装饰主题大抵围绕着 龙或其变体,即蟠蠣。有代表性的辅纹是绹素,重叶等。各种形体的云纹与几何 纹也常用作装饰主题。四方连续与散点式构图流行,尤其是四方连续的构图令题 材形象变小,再无神秘,失去威严。表现农桑,戈射,宴饮,攻战等的装饰尽管 数量不占优势,但其意义十分重要,显示了人事活动成为装饰关注的新方向,战 国早期的三晋(韩,赵,魏)应是最早出现这类装饰的地区。
瓦当俗称瓦头,是古建筑的构
件,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 面轮廓的作用。不同历史时期的 瓦当,有着不同的特点。秦瓦当 纹饰取材广泛,山峰之气、禽鸟 鹿獾、鱼龟草虫皆有,图案写实, 简明生动。 战国时期,城市建筑业的 日益发达,随之引起了砖瓦制陶 工艺的发展。最初的瓦当是半圆 形的,称半规瓦。
第四节 染织工艺
第四章 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
(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11年)
• • •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概述 青铜工艺 陶瓷工艺 染织工艺 漆器工艺 其他工艺 结语
第一节 概说
一、时代与工艺美术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中国的历史进入东周,开始了所谓的 春秋。春秋时期,王权衰落,诸侯强盛,传统等级制度的崩溃引发了工艺 美术的变化。 经过春秋时代长期激烈的兼并战争,许多小的谙侯国被灭亡,最后剩 下齐、楚、燕、赵、韩、魏、秦等七个强国,兼并战争仍在不断进行,这 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因奴隶制逐步衰落、瓦解,封建制逐步建立、发 展的时代。这个历史时期的特点,是各诸侯国、各地区的经济济获得了发 展。所以在周代,器物多为王室王臣之器;而存秋战国时期,则盛行为各 诸侯国之器;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形成了各自的特 点和地方性。 春秋战国时期的手工业工人,从奴隶制的奴役下解放出来,因而提高 了积极性,社会生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由于炼铜的结果,发明了冶铁。 战同时期的冶铁己得到大量的应用。我国冶铁工业比欧洲要早一千六百多 年。铁器的应用,对手工业的发展和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
几何印纹硬陶 几何印纹硬陶是我国东南地 区长期流行的一个品种。战国时期 的几何印纹陶窑址,已在浙江绍兴 等地发现,由于这类硬陶在胎土中 所含氧化铝较高,需要经高温烧成, 所以经常与原始青瓷同窑共烧。 常见的纹饰有米字纹、 回纹、编织纹、粗布纹、筛网纹、 田字纹等。有的还在肩部划出细密 的波浪纹。
原始青瓷 原始青瓷是一种比 较接近青资的陶瓷。因它 还未达到完全瓷器的阶段, 所以亦称早期青瓷。这种 陶瓷在商代即已形成,主 要产地是南方的浙江。
铜镜属生活日常用品。在铜镜尚未流行前,人们用铜鉴盛
水照面,故镜又称鉴。铜镜的发展演变,曾出现过几次较兴
盛的时期,我们称之为战国镜、汉镜、唐镜和宋镜。入宋以 后由于玻璃的传入,铜镜开始没落。 战国铜镜的工艺特点是:1、薄胎 2、卷边 3、川字 纽(弦纹纽)4、双层纹
战国铜镜的装饰主要有1、四叶纹 2山字纹 3、双菱纹
彩绘陶的造形: 彩绘陶的造形,几 乎包括了战国时期所有的 各种生活器皿除了仿铜器 外.也仿制各种日常陶瓷 器。如鼎、敦、豆、壶、 碗、盘、杯、匜、盒、罐、 炉等等。
战国彩陶埔
彩绘陶的装饰纹样: 彩绘陶的装饰纹样,常见 有以下几类: 1.几何纹。这一类是大量的, 主要有弦纹、二角纹、菱形纹、 方格纹、圆圈纹、锯齿纹、三 角云纹等。 2.云纹。有规则的和不规则 的两种。 3.花瓣纹。有梅花纹、柿蒂 纹、卷草纹等。 4.鸟兽纹。有凤纹、龙纹、 铺首纹等。
带钩制作工艺: 有浮雕、镂空、鎏金、 嵌玉等,都极为精美。
(三)铜剑
铜剑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制品中,是颇具时代特色的
一种特殊种类。它既是一种武器也是一种佩饰品。春秋
战国时期剑的铸造以吴越之地最为有名。
越王勾践剑
商、周时期青铜器与春秋战国青铜器比较
一 制作方法不同
商、周时期主要使用陶质块范铸造。 春秋时期出现了印模制范的方法,即先制出精致的 “标准化”模具,然后按各种要求反复印制组合陶范。 这种方法大大节省了工时,提高了效率。 春秋中期出现了失蜡铸造法,即先用蜡制成器件模型, 再用泥浆浸涂焙烤,使蜡质流失,形成泥范最后注入 溶液。用这种方法,可以铸造出极为细密精致的具有 多层透雕装饰的青铜器物。
二、工艺美术生产
春秋战国时代,重要的手工业生产依然在官府作 坊中进行。在此基础之上,工艺美术生产的分类亦 更加详细。 期间官府对于民间作坊的设立不再如往前一般层 层限制。民间作坊的发展也同样极大地促进了这一 时期工艺美术水平的整体提升。
错金银青铜虎噬鹿器座
第二节 青铜器
列国频繁的征战导致了疆界的挪移,也促进了各地的交流,青 铜器因此显示出共同的时代风貌。时代新风是清新华丽,大致 在公元前6世纪后期,中国的青铜艺术走上了第二个艺术高峰。 春秋战国青铜器有向适用性发展的明显趋势,日用器物所占比 例逐渐增大。传统的饪食器,水器等变换了形象,转向日用。 尽管伴随漆器的日趋繁荣和愈益精美,青铜容器的地位受到挤 压,但它们在上层生活中的优势地位还难以动摇。青铜器的变 化依然展示着时代风貌的演进。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采 用先进的失蜡法铸造工艺, 纹饰为极其复杂的三层透空 结构,巧妙运用高低参差和 对称排比的艺术手法,于整 齐中寓变化,于繁复中见玲 珑,标志着失蜡铸造法的最 高成就。
波曲纹四耳鉴
铜冰鉴
吴王夫差鉴
几何纹方鉴
(二)装饰和加工的革新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装饰已经进入印纹阶段,这是装 饰工艺的一大改革。而且,春秋战国时的装饰纹样已从西பைடு நூலகம்周时期的二方连续发展到了更加复杂的四方连续。其中具
错金银狩猎纹铜镜
(二)带钩
带钩是古人扣接腰带或随身佩挂小件物品的器具。其质地 以青铜居多,但也不乏金、银及玉石等高档材料。
鎏金镶玉青铜带钩
带钩原是胡服所用。战国时代 赵国的胡服,实际上是北狄东胡的 服装。首先采用这种服装的赵武灵 王,是中国服饰史上最早一位改革 者。短衣齐膝是东胡胡服的一大特 征,这种服装最初用于军中,后来 传入民间,成为一种普遍的装束。 这种服式腰间束一条皮带 或丝带,带头有钩便于拴结,这就 是带钩。
有代表性的纹样有蟠螭纹、蟠虺纹等。
蟠虺纹 蟠螭纹
春秋战国青铜器的加工方法,种类很多,从而大大加
强了其装饰艺术的表现力,丰富了它的工艺形象。大 体方法有:1、焊接 2、刻划 3、镶嵌 4、金银错
5、鎏金 6、镂空(一般使用失蜡法)(p72)
宴乐渔猎攻战铜壶(p70)
三、铜镜、带钩和铜剑
(一)铜镜
宴乐水陆攻战铜 壶.国内现存两件, 一件为传世品,藏 故宫博物院; 一 件 于1965年在成都百 花潭出土。用镶嵌 进行装饰.画面用 带状分割的组织方 法,将题材分为三 层六组。
青铜鸭尊
钫。是战国末期创造的一种 新形式,壶体方正,故名钫, 实即方壶。它常用三角形、 菱形等几何图案进行装饰。
曾侯乙墓青铜尊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