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动机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个体进行学习活动时内在的动力和决心。

它对于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学习动机的定义、分类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驱动力和目标,是推动学习者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它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形式。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内心深处的渴望和志愿,如兴趣、好奇心和自我提升的欲望等;而外在动机则是因为外部的奖励或惩罚而进行学习活动。

学习动机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根据动机的方向性分为积极动机和消极动机。

积极动机指的是个体为了实现目标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如个人的兴趣和愉悦;而消极动机则是指个体为了避免惩罚或负面结果而参与学习活动,如外部的压力和恐惧。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和信心程度,它会影响个体对学习任务的动机和决心。

当个体对自身能力有信心时,会更倾向于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另外,学习者的目标导向也是影响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

当个体设定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相信通过努力可以达到这些目标时,会更有动力去学习。

家庭、社会环境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等也会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者和教师可以采取一些策略。

首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来提高学习动机。

教师可以设计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学习是有趣和有价值的。

其次,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奖励也是提高学习动机的重要方法之一。

当学生取得进步或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可以给予肯定和奖励,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

此外,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也对提高学习动机有着积极的影响。

总之,学习动机在教育心理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众多,包括个体的自我效能感、目标导向以及外部环境等。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者和教师可以采取适当的策略和方法,如激发兴趣和好奇心,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奖励,以及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教育心理学中的动机与学习关系

教育心理学中的动机与学习关系

教育心理学中的动机与学习关系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

动机是指个体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持续努力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在教育心理学中,探讨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动机和学习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动机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学习则会反过来影响动机的形成和发展。

一、动机对学习的影响动机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动机可以激发个体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当一个人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时,他会对学习表现出热情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动机可以增强个体的学习目标和努力程度。

当个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努力追求这些目标时,他会更加专注和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效能。

最后,动机可以提升个体的学习动力和坚持性。

当个体拥有内在的学习动力时,他能够持续地克服学习困难和挫折,保持对学习的持久兴趣和专注力。

二、学习对动机的影响学习本身也对动机产生影响。

首先,学习成就可以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

当一个人在学习中取得成功并获得成就感时,他会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肯定和信心,从而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其次,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和奖励可以增强个体的学习动机。

当一个人接受到来自老师、家长或同学的正面反馈和奖励时,他会感到受到认可和肯定,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

最后,学习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也会对个体的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一个积极、支持、鼓励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个体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动机与学习的相互促进动机和学习之间不仅存在着相互影响,还能够相互促进。

一个积极的学习动机能够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而成功的学习经验又会对动机的形成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动机和学习的相互促进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使学习变得更加积极和有效。

然而,教育实践中常常面临着动机不足和学习动机下降的问题。

一方面,个体的动机可能受到外界因素和内部压力的影响,导致学习兴趣的降低;另一方面,学习过程中的挫折和困难也会对个体的动机产生消极影响。

第八章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

第八章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

• (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 驱力(奥苏贝尔): • 认知内驱力,即一种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 求掌握知识并解决问题的倾向。 •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 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 • 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等的 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 (一)定义:学习动机指个体发动、维持其
学习活动并使其指向一定目标的动力机制。表 现为推力、拉力和压力三种动力因素之间的相 互作用。 • 推力:学生发自内心对学习的愿望和追求,对 学习起推动作用 • 拉力:与学习的外在后果相关,对学习起引诱 作用 • 压力:与学习的外在环境有关,对学习起强制
第四章
学习动机
学习目标
掌握学习动机的概念、分类及动机强度与学习效 率的关系 了解并掌握有关的学习动机理论:强化论、需要 层次理论、动机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成就动 机理论 掌握学习需要的形成和培养 掌握学习动机的激发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二、学习动机的结构及作用 三、学习动机与效果
的理由:内容不错的,就指出表达上的问题;文字不错的,就指出立意上 的偏颇。渐渐地,我练就了一双“毒眼”,稍微翻阅一下,便能发现学生
习作里的毛病;养成了一种习惯,不给学生打高分。自以为这两点是“严
师”的必备条件,“严师出高徒”,既然我对学生要求如此严格,那么就 坐等收获,坐等高徒出现吧。
学习动机
但事与愿违,等来的不是令人拍案的佳作,而多是此语言刻板、内容空 洞的习作。更要命的是,不少学生在作文中表现了对写作的厌倦:字迹 潦草,错别字、病句连篇,还有些抄袭之作。我满腔热情,严格要求学 生,希望他们有长足的进步,换来的却是这样一种结果。这是为什么呢? 究竟那里错了呢? 一天,我无意中听到学生在议论作文。有的说最头痛作文,没材料可写。 有的干脆说,你头痛它干什么?随便找一篇“参考”一下,不就完事了 吗?我还没写就知道只能得几分,认真不认真一个样。后来,还有位几 同学在随笔中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

4.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由默里(H.A.Murry !938)提出。 麦克来伦(D.C.McClelland)对之加以研究。亚特 金森(J.W.Atkinson)加以修正。他从成就动机中
区分出两种不同的倾向:追求成功的动机倾向 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倾向。
求成型的人喜欢选择有50%把握的、有 一定风险的工作;避败型的人倾向于回避有50%
马斯洛认为,一个人只有在低级需要得 到部分满足的情况下,才会寻求高级需要的 满足。
马斯洛对两个概念进行了有意义的区分: 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审美需要 认知需要 尊重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缺失需要(deficiency needs) 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尊重 的需要,是对个体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的、必须得到满足的需要。而这些需要一 旦得到满足,个体有关这方面的动机也会 减少。
使用外部奖励激励学生的另一个问题 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这种体系的有效 性会下降。
对7岁儿童很有效的策略用于14岁儿 童时,就会显得矫揉造作。
我们需要一些更适合于教育领域的方 法,这些方法更加注重发展中的学生的思 想、自尊、自我效能感以及胜任感。
2.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假定人有许多需要。
根据这种观点,学生会被激励去做那些 受到强化的行为。
实际上,行为主义理论家并没有使用动 机这一概念。
外部奖励会使学生更关注奖励,而不是 学习本身或者通过学习所获得的进步事业。
我们的社会支持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对 分数的重视。有经验的教师必须面对这个现 实,并且提醒学生体验学习本身的快乐,提 醒他们注意发展内在激励所带来的无形奖励。
4.学习动机的分类
⑴.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研究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研究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研究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所具备的推动力和积极性,它是影响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重要因素。

教育心理学对学习动机进行了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学习者的行为和精神状态,从而提供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来激发学习动机。

本文将探讨教育心理学中学习动机的定义、形成因素以及对教学实践的影响。

一、学习动机的定义学习动机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学习者出于兴趣、好奇心、自主学习等因素而产生的学习动力,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享受学习的过程。

外在动机则是学习者因为外部奖惩、社会压力等因素而进行学习,这些因素对学习动机的维持和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学习动机的形成因素学习动机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我效能感:学习者对自己在特定学习任务上获得成功的信心和预期。

当学习者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时,他们更愿意投入努力来完成学习任务。

2. 成就需求:学习者对于获得成功和达到目标的需求。

个体通常倾向于学习那些能够满足他们成就需求的任务,因为成功体验会带来积极的情感反馈。

3. 目标取向: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和个人导向。

学习者可以以任务为导向,关注任务本身的难度和挑战性,或者以自我为导向,关注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成长和提高。

4. 社会认同感:学习者对于他人对自己学习成绩和努力的评价所产生的情绪和认同感。

个体往往会寻求社会认同,通过获取他人的认可和赞扬来增强学习动机。

三、学习动机对教学实践的影响学习动机的高低和稳定性对学习者的学习和表现有重要影响。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激发学习动机:1. 设置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通过给予学习者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教师应该提供支持和指导,确保学习者能够克服困难并获得成功。

2. 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为学习者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包括关注学习者的情感需求、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和氛围等。

教育心理学: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教育心理学: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教育心理学: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一、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在教育心理学中,学生学习动机一直被认为是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影响他们的学习表现、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

一个有着强烈学习动机的学生往往能够更加专注于学习任务,更有动力去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因此,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二、学生学习动机的分类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学生由内心驱动的学习动机,如对知识的渴望、对学习过程的喜爱等;外在动机则是指外部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如奖励、惩罚等。

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制定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从而增强学习动机。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有趣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及时的反馈和奖励,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更有动
力去学习。

四、结语
总之,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他们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态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采取有效的激发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的学习发展。

希望教育工作者能够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现象的学科,它把心理学应用于教育实践,旨在改进教育教学,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教育心理学名词的解释。

1. 学习:学习是个体通过接触和经验获取新知识、技能和理解的过程。

学习可以是意识的、有目的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非特定的。

2. 记忆:记忆是指个体存储和恢复信息的能力。

记忆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短期记忆是暂时存储的信息,而长期记忆是永久存储的信息。

3. 发展:发展是指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经历的变化和成长的过程。

发展包括生理、认知、情感、社交和道德等方面。

4. 动机:动机是指个体行动的动力和目标。

动机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来自于个体自身的欲望和兴趣,而外在动机是来自于外界的奖励和惩罚。

5. 智力:智力是指个体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智力可以通过智力测验来评估,如智商测试。

6. 情绪:情绪是个体感受到的主观体验,包括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绪状态。

情绪可以影响个体的注意力、记忆和学习。

7. 自尊: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的评价和感受。

高自尊与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成绩相关联。

8.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个体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的计划和方法。

学习策略可以帮助个体获取和加工信息,提高学习效果。

9.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式和方法。

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学习目标和个体差异。

10. 教育评估:教育评估是对学生学习进展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

教育评估可以通过测试、问卷调查和观察等方式进行。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教育心理学名词的解释,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应用心理学原理来改善教育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分析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分析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分析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教育心理学中,深入研究学习动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来激发和维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一、学习动机的定义与分类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

它不是单一的结构,而是由多种动力因素组成的一个系统。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不同的类型。

根据动机的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本身感兴趣,例如因为喜欢数学的逻辑思维而努力学习数学。

外部动机则是由外部诱因所引起,比如为了获得奖励、避免惩罚或者满足他人的期望而学习。

按照动机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又可以分为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

主导性动机在学习中起主要作用,决定着学习的方向和进程;辅助性动机则起次要作用,对学习活动起补充和促进作用。

二、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一)个体自身因素1、学生的需要与目标学生的不同需要会产生不同的学习动机。

例如,有的学生渴望获得知识,有的则更注重获得他人的认可。

同时,明确、具体且具有挑战性的目标能够激发学生更强烈的学习动机。

2、学生的兴趣对某个学科或活动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往往会更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并且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专注。

3、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一任务的主观判断。

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更愿意付出努力;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则容易产生退缩和逃避的心理。

4、学生的归因方式归因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的解释。

如果学生将成功归因于自身的能力和努力,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而非能力不足,那么他们更有可能保持积极的学习动机。

(二)外部环境因素1、家庭环境家庭的氛围、父母的期望和教育方式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个支持、鼓励学习的家庭环境能够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2、学校环境教师的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班级氛围等都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分析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分析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分析在教育领域中,学习动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学习动机不仅关乎学生是否愿意投入学习,还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

理解学习动机的本质、类型以及影响因素,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优化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关键。

学习动机可以被简单地理解为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它并非是一种单一的、固定不变的心理状态,而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杂心理现象。

从来源上看,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源于学生自身对知识的渴望、对学习活动的兴趣以及个人的成就感等内部因素。

例如,一个学生因为对历史故事充满好奇而主动阅读大量的历史书籍,这就是内部动机在发挥作用。

这种动机往往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持久性,因为它源自学生内心深处的需求和兴趣。

相比之下,外部动机则是由外部的奖励、惩罚、社会压力等因素所驱动。

比如,学生为了获得好成绩而得到父母的奖励,或者为了避免老师的批评而努力学习,这些都属于外部动机。

虽然外部动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使学生采取学习行动,但它的持久性和自主性相对较弱,一旦外部的激励因素消失,学生的学习动力可能会迅速减弱。

除了来源的不同,学习动机还可以根据其强度和方向进行分类。

从强度上来看,学习动机有强弱之分。

强烈的学习动机能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而较弱的学习动机可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敷衍、应付的态度。

从方向上来看,学习动机有正向和负向之分。

正向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提升,而负向的学习动机则可能是出于逃避某种不良后果而进行学习。

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呢?首先,学生的个人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个体的兴趣爱好、价值观、自我效能感等都会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如果一个学生对某个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并且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它,那么他在这个学科上的学习动机往往会更加强烈。

其次,家庭环境也不容忽视。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分析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分析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分析学习动机,在教育心理学的领域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它犹如一盏明灯,照亮着学习者在知识海洋中前行的道路,决定着他们努力的方向和投入的程度。

理解学习动机,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自身来说,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学习动机究竟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它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

它不是一种单一的结构,而是由多种动力因素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

这些动力因素包括学习者的自身需要、对学习的期望、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成就感等等。

从来源上划分,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源于个体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

比如,一个孩子对天文学充满好奇,主动阅读大量的天文书籍,这就是内部动机在发挥作用。

这种动机往往更加持久和稳定,因为它来自于个体内心深处的热爱。

外部动机则是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比如奖励、表扬、分数、升学等等。

虽然外部动机在短期内可能会促使学习者积极行动,但如果过度依赖,一旦外部诱因消失,学习的动力可能也会随之减弱。

在现实的教育场景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各种不同学习动机的表现。

有些学生学习非常刻苦,每天早早起床背书,认真完成作业,主动请教老师和同学,他们的学习动机更多地来自于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这是一种强烈的内部动机在推动着他们前进。

而另一些学生,可能更多地是为了获得父母的奖励、老师的表扬或者为了避免惩罚而学习。

比如,他们会因为考了好成绩而得到一部新手机,或者因为成绩不好而被父母批评,于是努力学习。

这种学习动机更多地依赖于外部的因素。

学习动机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具有强烈而适当学习动机的学生,往往能够更加专注于学习任务,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他们的学习效率通常较高,学习成绩也相对较好。

相反,缺乏学习动机或者学习动机不恰当的学生,可能会表现出对学习的厌倦、逃避,学习效果自然不尽人意。

那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

教育心理学中的动机理论

教育心理学中的动机理论

教育心理学中的动机理论动机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研究了个体在研究过程中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激励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研究动机和表现的影响。

理解动机理论对于教育者和学生来说都十分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研究过程中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1. 内在动力和外在激励因素动机理论认为,研究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力和外在激励因素两个方面。

内在动力指的是个体对某项活动或任务的兴趣和满足感,内在动力的来源主要是个体的需求和个人的目标。

外在激励因素则包括外界的奖励、惩罚和赞扬等外部的激励手段。

2. 动机理论对研究的影响动机理论指出,个体的研究动机会直接影响他们的研究表现。

在研究过程中,对于内在动力来说,个体在兴趣与满足感的驱动下会表现出主动、积极的研究行为;而对于外在激励因素来说,个体在追求奖励、回避惩罚的驱动下会表现出努力和动力。

因此,教育者应该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研究动机,提高他们的研究表现。

3. 动机理论的应用动机理论在教育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教育者可以通过创设积极的研究环境、提供有意义的研究任务和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来促进学生的研究动机。

同时,教育者也可以利用外在激励因素,如奖励和认可以及给予适度的反馈等,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研究。

另外,教育者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激励策略,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动机和表现。

4. 总结动机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研究了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激励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学习动机和表现的影响。

了解动机理论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表现。

在实践中,教育者应该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并合理利用外在激励因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业成就。

教育心理学之学习动机六个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之学习动机六个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之学习动机六个知识点1.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自身学习活动,并引导其行为朝着一定的学习目标发展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是学习需求和学习期望,它们相互作用形成学习动机系统。

(1)学习需要和内驱力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缺失,并努力得到充实的心理状态。

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意图。

(2)学习期待与诱因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是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而诱因是动态的,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成为目标。

所以.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2.学习动机的种类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距离的直接动机和远距离的间接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只有把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者放在一起加以考查,才能看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既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

4.学习动机的理论(1)强化理论(2)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求有五种,按一定的层次从低到高排列,即生理、安全、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在人的需求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求。

自我实现作为最高需要之一,包括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创造需要。

(3)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是个体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努力又快又好地解决一个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阿特金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

他把个人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一类是争取成功,一类是避免失败。

(4)成败归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测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水平、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机会)质量、身心状态、外部环境。

教育心理学与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与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与学习动机教育心理学和学习动机是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

教育心理学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与教学的关系,旨在改善教育环境和促进学习效果。

学习动机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和维持动力的内部因素。

本文将探讨教育心理学与学习动机的关系,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提高学习动机。

一、教育心理学与学习动机的关系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习和教学过程中人的心理发展和行为变化的学科。

它从认知、情感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分析和解释人的学习过程。

而学习动机是人们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机。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生学习的差异和特点。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方式,知道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

同时,教育心理学还研究如何通过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兴趣来提高学习效果。

这与学习动机的概念密切相关。

二、学习动机的类型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出于自我满足和个人兴趣而参与学习活动,比如出于对知识的渴望和乐趣。

而外在动机则是指个体为了获得外部奖励或避免惩罚而参与学习活动,比如追求好成绩或避免批评。

内在动机通常与更高的学习动力和更长久的学习投入相关。

内在动机的学生更容易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主动的学习行为,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而外在动机则在某种程度上支配学习动机,外在奖励或惩罚成为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要原因。

三、如何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动机为了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动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供有意义的学习任务:设计能够引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的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内在动机。

2. 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及时给予学生认可和鼓励,对他们的努力和进步做出积极的评价,这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内在动机。

3. 帮助学生树立目标:与学生一起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教育他们如何制定可行的计划来实现这些目标。

在每个阶段给予适当的反馈,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推动其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作为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学习动机的理论和实践对于教育改革和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学习动机的定义、分类、影响因素以及培养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习动机的定义和分类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内在动力,驱使其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追求学习目标的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出于兴趣、好奇心、自主性等内在因素而参与学习活动;而外在动机则是指个体由于外部奖励、压力或者避免惩罚等外在因素而参与学习活动。

二、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学习动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自我效能感、目标导向、成就动机、情绪状态等。

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是指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和信心,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个体更容易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目标导向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追求的目标类型,分为任务导向和表现导向两种。

任务导向的个体更注重学习过程和提高自己的能力,而表现导向的个体则更关注结果和他人的评价。

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追求成就感和成功的内在动力。

情绪状态也会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积极的情绪有助于提升学习动机,而消极的情绪则会对学习动机产生负面影响。

三、培养学习动机的方法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者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

首先,教育者应该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包括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和设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其次,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并有能力自我监控和调整学习策略。

此外,教育者还可以通过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认可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但同时也要避免过度依赖外部奖励,以免影响学生的内在动机。

四、学习动机的实践应用学习动机的理论和实践在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教育者可以根据学习动机的理论,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意义的学习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分析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分析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分析在教育领域中,学习动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业成就。

理解学习动机的本质、类型以及影响因素,对于教师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动机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它可以来源于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对成功的追求、对未来职业的规划,也可能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家长的期望、老师的鼓励、同学之间的竞争等。

学习动机的类型多种多样。

内在动机是指学生因为对学习内容本身感兴趣,从学习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而产生的学习动力。

比如,有的学生热爱数学,因为解决数学难题能让他们感到快乐和自豪。

外在动机则是由外部奖励或惩罚驱动的,例如考试取得好成绩能得到家长的奖励,或者考试不及格会受到老师的批评。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众多。

首先是学生自身的因素,包括学生的年龄、性格、兴趣爱好、自我效能感等。

一般来说,年龄较小的学生可能更多地受到外在动机的影响,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在动机的作用会逐渐增强。

性格开朗、自信的学生往往具有更强的学习动机,而性格内向、自卑的学生可能在学习动力方面稍显不足。

兴趣爱好与学习动机密切相关,对某个学科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更愿意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能否完成某项学习任务的信心,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通常具有更强烈的学习动机。

家庭环境对学习动机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长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以及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都会作用于孩子的学习动机。

如果家长采用民主、鼓励的教育方式,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并且重视孩子的学习,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那么孩子往往会具有较高的学习动机。

反之,如果家长对孩子过于严厉或溺爱,或者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都可能导致孩子学习动机不足。

学校教育也是影响学习动机的关键因素。

教师的教学方法、师生关系以及学校的学习氛围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位教学方法生动有趣、善于引导学生思考的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示意图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
一、成就动机说 成就动机说源于默里(H.A.Murray) 有关 “成就需要”的研究,后经麦克莱兰 (D.McClelland)和阿特金森 (J.W.Atkinson)的发展,成为一种关于 学习动机的理论。 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它是激励人去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 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动力。Βιβλιοθήκη 麦克利兰关于成就动机的具体阐述
主要围绕成就需要与成就动机的关系。 他发现,高成就需要者有三个主要特点:①喜欢设立具 有适度挑战性的目标,不喜欢凭运气获得的成功,不喜 欢接受那些在他们看来特别容易或特别困难的工作任务; ②在选择目标时,喜欢中等难度的目标——对他们而言, 当成败可能性均等时,才是一种能从自身的奋斗中体验 成功的喜悦与满足的最佳机会;③喜欢能立即给予反馈 的任务,即希望得到有关工作绩效的及时明确的反馈信 息,从而了解自己是否有所进步。 具有强烈的成就需要的人,渴望将事情做得更为完美、 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大的成功,他们追求的是在争取 成功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解决难题、努力奋斗的乐趣, 以及成功之后的个人的成就感,并不看重成功所带来的 物质奖励。
二、学习动机的类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动机的表现形式是多 种多样的,而且因年龄、性别、学科以及个性特征 的不同而错综复杂。相比较而言,以下五种类型较 为常见。 1. 情绪性学习动机 情绪型学习动机是一种为追求情绪愉悦而产生的学 习动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起主导作用 的常常不是与学习目标或教师要求相联系的终极性 动机,而往往是与“趋乐避苦”相联系的情境性动 机。
二、学习动机的类型
2. 求知性学习动机 求知性学习动机是学生为满足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 的需要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如掌握自己感兴趣的知 识,试图阐明和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等。 该动机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其具体形成机 制是:由于多次获得成功或满足的愉悦体验,使最 初带有好奇性质的求知欲望逐渐发展为求知的乐趣, 从而形成一种较稳定的学习动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知识的内在价值和阶段 性的学习成果来激发学生对于知识本身的兴趣,是 培养求知性学习动机的基本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烟有害健康 我吸烟
⑶ 消除认知冲突的途径 ①否认或改变其中一个认知因素 ②对两个因素重新评估,改变或减弱一个或两个 因素的重要性或强度。 ③不改变原有认知因素,增加一个或几个能够弥 补鸿沟的认知因素
2、试验:三组大学生,做 1个小时的枯燥工作
高奖赏组:做完后对等在门口的妇女说这个工作很 有趣——可得20块钱。
第八章 学习动机与学习
?学习动机概述 ?学习动机理论 ?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有效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想要学习的学生就能够学会任何东西。
所有学生都是有动机的,但问题在于究竟是什么样的动机。
教育者的任务并不是增强动机本身,而是发现、激发并保 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学习动机含义 ?学习动机的分类 ?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与结果的影响 ?学习动机的内部构成
②该理论认为只有低一级需要满足后才会出现高一级 需要,这和人类社会的大量事实不符。
③自我实现的需要界定不清楚,怎样才是自我实现呢?
④需要层次理论是以现象描述的方法为基础建立起来 的,虽可以解释一定的现象,但作为理论还欠缺科学 客观的验证。
四、需要层次论——马斯洛
3、马斯洛理论对教育的意义
马斯洛的理论对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他对缺失需要 和成长需要的解释。对于学生来讲最重要的缺失需要 是爱与尊重的需要。没有感受到自己被人关爱,或者 觉得自己无能,这样的学生经常会做出一些相对安全 的选择,随大流,对学习没兴趣,为了考试而学习, 所写的文章没有创造性。
3、评论
优点:强调人与动物的连续性。 缺点:抹煞人类意识的存在,否认了人的行为的
自觉性和目的Biblioteka 。二、驱力论1、什么是驱力:由需要引起的内部心理状态drive
2、主要观点:赫尔认为人有维持内部平衡的倾向, 当有机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在体内产生内驱力。 内驱力刺激会引起机体的行为反应,如果这一反应能 够满足需要,则驱力消失,机体恢复平衡。因此人的 行为都是有目的的,目的就在于消减驱力,恢复平衡。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
1、我国学者的分类
(1)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来划分,分为正确的 (高尚的)学习动机和错误的(低下的) 学习动机。
(2)根据学习动机作用的时间长短分为:间接的远景 动机和直接的近景动机。
(3)根据动机起作用的大小分为:主导性动机和辅助 性的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
2、台湾学者张春兴将学习动机分为:普遍型动 机和偏重型学习动机。
低奖赏组:做完后对等在门口的妇女说这个工作很 有趣——可得1块钱。
一、什么是学习动机?
1、什么是动机?
激发、维持和引导行为的内部过程(Baron ,1998 ;
Murphy&Alexander ,2000 ;Pintrich ,2000 ;Schunk ,2000 )
2、动机=需要+诱因 3、什么是学习动机?
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 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四、需要层次论——马斯洛
2、评价 ⑴优点: ①提出了不同于动物的人类的高级需要,弥补了 本能论和驱力论、强化论的缺点,对于探索人 类高级动机有借鉴意义。 ②把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结合起来,对教育工作 由实践意义。
⑵缺点:
①需要层次理论所强调的自我实现的需求是先天的、 遗传的,从这个角度讲是向本能论的妥协。抛开社会 大谈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是不切合实际的
四、需要层次论——马斯洛
自我实现 审美 求知与理解
尊重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四、需要层次论——马斯洛
1、观点 ①七种需要由低到高排列,低一级的需要满足后才会 产生高一级的需要。 ②前四种需要是基本需要,称为缺失需要是人所共有 的,后三种需要是成长需要,不是所有人都有的。 ③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重要的,是人活着的目的,由 于社会现实的限制,只有很少的人达到自我实现。
二、驱力论
3、评价
优点:将人们带离本能论的困境,给行为动因以新 的解释。
缺点:引起驱力的刺激都是生理刺激,这使得理论 的解释力度减弱,且有以偏概全之嫌。
三、强化论——斯金纳
1、主要观点:行为出现的概率是该行为所受强化的函 数,动机不过是以往强化史的产物。
2、评价: 优点:纠正了本能论和驱力论的不足。 缺点:将人行为的动因完全归为强化,以偏概全, 抹煞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是机械论的观 点。
五、认知失调论——费斯廷格1957
1、主要观点:
⑴人有很多的认知因素、观念和态度。当这些观点和 态度之间出现非配合关系时,认知主体就会出现认知 不协调(由认知冲突引起的内心不自在的状态),这 种不协调会给人带来压力,促使人去改变观念和态度, 从而改变行为,消减或避免不协调的状态。
⑵各种认知因素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有三种 ①相互一致和协调 ②相互冲突和不协调 ③彼此无关
3、西方学者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
动机。
三、学习动机对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影响
1、对学习过程的影响 ——激起、维持、监控 2、对学习结果的影响 ——总体、具体
? 总体上讲: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思考问题: 从总体上讲,学习效果和学习动机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没有动机就没有学习对不对? 动机是因,学习结果是果,对吗?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 本能论 ? 驱力论 ? 强化论 ? 需要层次论 ? 归因论 ? 成就动机论 ? 认知失调论 ? 自我效能感论
一、本能论
1、本能的概念:先天的,在物种进化的过程中形成的, 通过遗传来传递,不学而能的行为或行为模式。
2、主要观点: ①本能论者尝试用本能来解释人的行为动因。 ②1890 年詹姆斯认为人身上有14种本能——如母爱 ③麦独孤认为人所有的行为都是源自于本能 ④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都是有本能推动的,人有 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 具体到某一项活动、某一个人而言,动机和学习效 果之间就存在着倒U关系

容易


一般

低 动机
困难 高
四、学习动机的内部构成——奥苏贝尔
坐在课堂里的学生到底为什么而学习? 1、认知内驱力 ——学习任务本身 2、自我提高内驱力 ——地位、自尊 3、附属内驱力 ——赞许、认可
坐在课堂里的学生到底为什么而不愿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