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2《感受地球运动》教案.doc
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学生可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试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仪,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学生可以查阅资料,了解地球运动对世界各地气候的影响,例如赤道地区与极地地区的气候差异。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地球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农业种植、建筑设计等。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地球运动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地球运动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地球仪、教学挂图、模型、平板电脑等。
2.课程平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平台。
3.信息化资源:PPT、视频、图片等。
4.教学手段: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地球运动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提出改进的措施。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教授地球运动这一课时,我深感学生对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理解并不容易。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念时,常常混淆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采取更直观的教学方法,例如使用地球仪模型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这些概念。
④艺术性呈现:采用色彩鲜艳的粉笔,突出重点知识点,以图形和箭头表示地球的运动方向,使板书更具视觉冲击力。同时,在板书中穿插一些趣味性图案,如地球仪、太阳、月亮等,增加板书的趣味性。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 感受地球运动 学案
感受地球运动【学习目标】1.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所产生的昼夜更替与时间差异现象。
2.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轨道形状,并能够解释所产生的季节变化与热量差异现象。
【学习重点】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方向、周期、速度)。
【学习难点】能够解释所产生的昼夜更替与时间差异现象,能够解释所产生的季节变化与热量差异现象【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1.定义:地球绕着_____________的旋转运动。
2.概况。
方向周期 产生的地理现象(二)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
1.定义:地球绕______________不停地运动。
2.在下图中赤道上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在公转轨道上画出公转方向,描绘二分二至日太①在相应位置填注白天和黑夜。
②描出晨昏线。
③标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阳直射的纬线,并填写完整。
(注意:填写北半球的昼夜状况)3.地球上的五带。
(1)五带划分的依据:人们根据各地获得________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温度带。
(2)把下图补充完整。
二、合作探究1.演示地球的自转,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的纬度位置范围在4°N~53°N之间,说一说我国所属纬度带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检测】1.我们每天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这是由于()A.地球自西向东公转B.地球自东向西公转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D.地球自东向西自转2.由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自然现象是()A.昼夜交替B.四季更替C.极昼和极夜D.昼夜长短变化3.下面是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四幅图,其中正确的是()结合毛泽东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回答4、5题。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 感受地球运动 教案
感受地球运动【教学目标】1.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所产生的昼夜更替与时间差异现象。
2.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轨道形状,并能够解释所产生的季节变化与热量差异现象。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方向、周期、速度)。
(二)难点:能够解释所产生的昼夜更替与时间差异现象,能够解释所产生的季节变化与热量差异现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设问引入,例如,日月的东升西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同一瞬间不同地点的昼夜状况一样吗?或者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演示引入新课。
(二)地球自转与昼夜更替用地球仪演示昼夜的形成,请两位同学合作完成,一位同学用手电筒将光从侧面垂直照射到地球仪上,另一位同学仔细观察地球仪上的光照状况。
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教师指导学生读课本图1.15“地球自转示意”,进一步理解地球自转的含义,明确自转的方向。
让学生思考:假定地球不自转,太阳照在地球表面会出现什么现象?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当我国北京正午时,美国纽约是白天还是夜晚?当英国伦敦午夜时,日本东京是白天还是夜晚?(三)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阅读课本图1.16“地球公转示意”或者通过多媒体演示地球公转的动画,让学生思考地球公转的含义、轨道形状、方向、周期。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思考地球自转和公转有什么不同。
也可以列表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异同。
同学们注意观察地球仪,地轴在支架上是什么姿态?(倾斜)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要把地球仪制作成这样?同学们在观察地球公转的动画时,看到地球是什么姿态了吗?从中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教师讲解,地球公转运动时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是地球倾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5°的倾角;二是地轴倾斜的方向始终保持不变,地轴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教师板绘或幻灯片演示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交角,从而让学生认识这个交角。
七年级地理上册1.2感受地球运动晋教版
想一想
第十四页,共二十八页。
北半球二分二至图
时间
太阳的直射点
昼夜长短
昼夜变化
3月21日
赤道(chìdào)
昼夜平分
白昼变长
极昼
白昼最长
白昼变长
昼短夜长 南回归线
12月22日
极夜
白昼最短
极夜
6月22日 北回归线(běi huí 白昼变短
ɡ昼uī长xi夜àn短)
第十五页,共二十八页。
极昼 白昼变短
9月23日 赤道(chìdào) 昼夜平分
第八页,共二十八页。
(晨线、昏线)
北京
(běi jīnɡ)
美国
地球自转(zìzhuàn)可以产生时间的差
异
第九页,共二十八页。
自主(zìzhǔ)学习(二)
阅读教材P13-15,并观察地球公转示意图,
理解(lǐjiě)地球公转的基本特点,并归纳填表。
地球
(dìqiú)
运动
围绕 中心
太阳
方向 周期
自西 向东
No 春季。昼最短夜最长 冬季。昼夜等长 秋季。(春分日和秋分日)。假设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之间没有66.5°的
倾角,而是垂直的,在地球公转时会产生四季变化吗。1、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12、1、2 月
Image
第二十八页,共二十八页。
方向
周期 产生的地理现
象
第四页,共二十八页。
想一想
(北逆南顺)
第五页,共二十八页。
下列图形中,哪些正确表示(biǎoshì)了地球的自转?
A
B
C
N
S
D
第六页,共二十八页。
想一想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2 感受地球运动》说课稿1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2 感受地球运动》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1.2 感受地球运动》是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一章第二节内容。
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感受地球运动带来的现象,为后续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认识地球的运动,理解地球运动的意义,并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实地观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地球运动的认知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观察和体验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限,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理解地球运动的意义,能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体验,让学生感受地球运动带来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明白地理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地球运动的意义。
2.教学难点:地球仪的操作,地球运动现象的观察与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践操作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地球仪、实地观测、多媒体课件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运动的现象,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地球运动的主题。
2.新课导入:介绍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让学生理解地球运动的意义。
3.地球仪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讲解地球仪的操作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观察地球的运动。
4.实地观测:学生进行实地观测,如观察太阳的升起和落下,感受地球自转带来的昼夜交替现象。
5.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地球运动现象,讨论地球运动的意义。
6.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地理知识。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感受地球运动》教学设计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感受地球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感受地球运动》是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感受地球运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地球运动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地球运动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加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直观感受,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和体验地球运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知道地球运动的方向、周期等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地球运动的现象,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使他们认识到地球运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地球运动的方向和周期。
2.教学难点:地球运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运动的现象,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
2.实践法: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地球运动。
3.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地球运动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导入和呈现地球运动的现象。
2.准备地球仪等教具,用于展示地球运动的过程。
3.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如指南针、地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球运动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运动的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地球仪等教具,呈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亲自操作地球仪,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加深他们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球运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2《感受地球运动》(第2课时)教学设计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2《感受地球运动》(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感受地球运动》是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以及地球运动的意义。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基础认识,对于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地球有一定的了解,但地球运动的概念和意义可能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像来进行解释和理解。
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强,但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引导和激发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2.让学生掌握地球运动的意义,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2.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3.地球运动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理解地球运动的概念和意义。
2.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像和实例来生动展示地球运动的现象。
3.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地球运动的相关图像和实例。
3.分组讨论的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地球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使用多媒体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图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运动的现象。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回答有关地球运动的问题。
例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是什么?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分别是多少?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哪些?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地球运动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地球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2《感受地球运动》(第1课时)教学设计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2《感受地球运动》(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感受地球运动》(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感受地球运动带来的现象。
教材以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地理基础知识较薄弱。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地球的基本概念,对地球的形状、大小、构造等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地球运动的特点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掌握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地理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2.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的成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观察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运动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4.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运动,增强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地球自转和公转示意图、地理现象图片等的多媒体课件。
2.地球仪:准备一个地球仪,以便学生观察地球运动。
3.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观察材料,如日出日落时间表、地球运动视频等。
4.分组讨论:提前将学生分组,以便进行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示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地球仪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运动的特点。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2《感受地球运动》教学设计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2《感受地球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感受地球运动》是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一章第二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感受地球运动带来的现象,如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地展示了地球运动的特点和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新鲜事物充满探究欲望。
但是,由于年龄较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限,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励。
在地理学习中,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有直接的感知,但对于地球运动这样的抽象概念,需要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掌握地球运动的基本特点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增强对地球运动的兴趣,提高地理学习积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特点。
2.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地球运动。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地球运动的特点和意义。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球运动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地球仪等教学工具。
3.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地球运动的现象,如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运动。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结合地球仪等教学工具,观察和操作地球仪,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地球运动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2《感受地球运动》说课稿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2《感受地球运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感受地球运动》这一节内容是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一章第二节。
在这一节内容中,学生将会学习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以及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运动的特点和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地球运动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但是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地球运动的本质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掌握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地球运动的本质和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对地球运动的认知。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2.教学难点:地球运动的本质和意义,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和实践活动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球运动的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运动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导入新课。
2.讲授: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通过地球仪演示地球运动的过程。
3.观察: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4.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地球运动的意义和影响,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的过程,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6.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地球运动的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7.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地球运动的掌握程度。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地球运动的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自转: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公转: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旋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四季变化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活动参与度来进行。
七年级地理上册《感受地球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1.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2.通过学习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3.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全球观念,增强他们对我国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地理事物的认识,提高民族自豪感。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学会用地理眼光看待世界,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2.利用地球仪、天文软件等教具,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运动,提高教学效果。
3.设计观察、分析、总结等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地理素养。
4.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9.创新教学,激发思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不同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10.课后巩固,提高能力:布置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地理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太阳东升西落、昼夜更替等,引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的思考。同时,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的运动。
七年级地理上册《感受地球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描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了解它们产生的地理现象。
2.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理解它们对日常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3.学会运用地球仪、天文软件等工具观察和分析地球运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力。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地理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5秋晋教版地理七上1.2《感受地球运动》word教案1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一、概述·课名《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是初中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地理(上册)中的一节。
·本节课共2课时,80分钟,本节课是第1课时。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部分:地球的自转运动和地球的公转运动。
其中主要是学习地球自转运动和地球公转运动的运动规律以及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
·学习本节课能使学生了解我们人类的家园在宇宙中的位置,了解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
结合日常生活,体验地球自转的一些现象,了解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
默读课文,识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绕转中心、运动方向和运动周期,能准确地复述出来。
举例说明地球运动产生的一些自然现象,进一步探究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能用这些原理解释有关地球运动产生的一些自然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收集与地球运动规律有关资料的过程,使学生掌握分析资料的方法,并由感性认识过度到理性认识。
利用多媒体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并学会应用地理知识原理解释地理现象的方法,从而将理论和实际生活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应用多媒体直观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让学生掌握运用原理解释现象的方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是初一(2)班的学生,在小学初步学过一些简单的地理知识,掌握了一些地理技能和方法,但缺少系统性。
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高,有良好的小组合作习惯。
对地球的运动已经具有初步知识。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新课教学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教学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
利用地球仪、教学挂图,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解决这一问题的教学策略----类比法,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规律列表类比,便于学生识记。
第二个层次是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
解决这一问题采用启发引导策略,利用多媒体课件、手电筒、地球仪等教学工具,启发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并进一步应用小组讨论合作的策略,探究其产生的原因。
《感受地球运动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晋教版》
《感受地球运动》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2.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和特点。
3.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我们平时生活的影响。
导学内容:一、地球的自转运动1. 什么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盘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周期为一天,即24小时。
2. 地球自转的原理是什么?地球自转的原理是地球自身的自转力,地球自转力是由地球自身的质量和旋转速度决定的。
3. 地球自转的特点有哪些?地球自转的特点包括:自转方向为从西向东;自转速度不同地区不同,赤道附近速度最快,两极速度最缓。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1. 什么是地球的公转运动?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运动,地球的公转周期为一年。
2. 地球公转的原理是什么?地球公转的原理是太阳的引力和地球的运动惯性共同作用,使地球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
3. 地球公转的特点有哪些?地球公转的特点包括:公转轨道为椭圆形;公转轨道倾角为23.5度,造成了季节变化。
三、地球运动对我们的影响1. 地球自转对我们的影响有哪些?地球自转造成了昼夜交替和地球自转力,在地球自转力的作用下形成了地球的地理环境。
2. 地球公转对我们的影响有哪些?地球公转造成了季节变化和昼夜长度的变化,影响了植物发展和人类的生活。
导学活动:1. 请同砚们观察日出和日落的时间,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昼夜的交替。
2. 请同砚们用一个橘子代表太阳,一个篮球代表地球,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3. 请同砚们观察四季的变化,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导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掌握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和特点,理解了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我们平时生活的影响。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关注地球的运动,增强对地球的热爱和珍爱认识。
晋教版七年级上册1.2感受地球运动
一、地球自转与昼夜更替
教学建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自主学习
读教材第12页的文字,完成下列要求。 1.知道地球自转的含义及周期。 2.理解白昼和黑夜的形成原因。 3.掌握地球自转过程中出现的自然现象,如昼夜更 替等。
一、地球自转与昼夜更替
活学动法指指导导
是赤道。
(4)中间的地图是地球的侧视图。
(5)根据地球运动的方向,绘制自转方向。
一、地球自转与昼夜更替
学法指导
【概括总结】
N
S
一、地球自转与昼夜更替
2.观察图中太原和乌鲁木齐的位置,推测哪个城市先看到日出。
【读图提示】 (1)明确地球的自转方向。 (2)知道太阳光的位置。 (3)判断两个城市的位置关 系。 (4)随着地球的自转,观察 两个城市看到日出的先后顺序。
【读图提示】 (1)读图名。 (2)知道红色箭头不仅代表地球公转方向, 而且代表地球的公转轨道。 (3)了解公转轨道的形状为椭圆形。 (4)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公转方向,即逆 时针旋转。 (5)说出地球公转的旋转中心和旋转方向。
图1.16 地球公转示意
二、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
2.从图1.17中说出北半球的四季变化。
二、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 合作学习二
结合下图,讨论地球公转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冬、夏两季教室接受阳光的情况,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2.山西省太原市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当地的人们为什么喜欢 住坐北朝南的房屋呢?
太原市不同季节教室里正午太阳的光照状况
二、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
【读图提示】
太原市不同季节教室里正午太阳的光照状况
夜更替现象。
七年级地理上册 1.2感受地球运动教案 晋教版
1、列表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异同。
2、地球公转运动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倾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5°的倾角;二是地轴倾斜的方向始终保持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3、地球公转形成四季变化(北半球的二分二至)4、问题:同一时间,地球上不同地区得到太阳的热量一样吗?为什么?同一时间,地球上不同地区得到太阳的热量是不一样的,低纬度地区得到的热量多,高纬度地区得到的热量少。
这是由于地球的球体形状和太阳直射位置在地球表面的变化造成的。
5、科学家根据各地区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将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6、五带的特征:7、问题1:冬、夏两季教室接受阳光的情况,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呢?冬季由于太阳高度角小,太阳光斜射得很厉害,所以通过窗户射到屋子里的阳光要多;夏季由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光几乎直射,甚至直射,所以通过窗户照到屋子里的阳光要少。
问题2:我们这儿的人们为什么喜欢住坐北朝南的房屋呢?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一年中太阳光线始终是从南方照射过来的,坐北朝南的房屋,窗户面向南面,无论冬季还是夏季,阳光都可以照射到屋子里,尤其是寒冷的冬季,通过窗户斜射到屋子里的阳光更多些。
总之,坐北朝南的房屋可以得到充足的光照,所以我们这儿的人们喜欢住坐北朝南的房屋。
8、问题:有的地方(我们这儿)每年的“五一节”和“国庆节”前后,学校都要调整作息时间,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在我国有些地方的学校,比如我们这儿,五一节到国庆节这段时间,作息时间要做调整,通常是下午上课的时间推后(多为午后3点上课)。
这样调整作息时间的原因主要是考虑了师生的身体健康,因为五一节以后,逐渐进入盛夏季节,太阳高度角增大,光照强烈,我们知道一日内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若此时到校上课,光照强,气温高,会影响到师生的身体。
国庆节以后,太阳直射点已经移到了南半球,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减小,太阳辐射减弱,气温有所降低,所以作息时间又调整到原来的时间。
七年级地理上册 1.2感受地球运动教案 晋教版
1.2 感受地球运动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上的昼夜更替现象。
2、使学生掌握地球公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记住地球倾斜的方向和角度,知道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昼夜长短变化及四季是如何形成的。
3、使学生学会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地球的自转。
4、使学生初步学会画一幅简单的地球公转示意图。
(二)能力目标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从而形成初步的地理表象。
2、通过读图识记地球自转公转的概念和特点,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3、通过类比的方法比较自转和公转的异同。
4、通过学习,学生自己绘制公转示意图,体会出公转的规律,培养学生识图、读图、绘图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描述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感受生活中存在的地理,进而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着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及产生的现象,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公转过程的理解、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二)教学难点理解地球的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现象,四季的形成三、教学突破1、分别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说明两极地区的位置。
2、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和周围的环境3、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4、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四、教学准备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件等。
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地球的自转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时间 ; 明白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根据日月星辰的视运动推想地球的运动)。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2 感受地球运动》教学设计1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2 感受地球运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感受地球运动”,属于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的第二节内容。
教材通过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地理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于地球运动的概念和原理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感受地球运动的存在,并通过形象生动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地球运动的特点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地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地球运动的存在。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实例,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的特点和意义。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球运动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地球仪等教学道具。
3.设计好课堂练习题和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运动。
2.呈现(10分钟)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图片、视频等资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运动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与地球运动相关的练习题。
1.感受地球运动-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感受地球运动 -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地球运动是世界地理学研究中的基本课题。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介绍地球运动的概念、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类型和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们能够了解地球运动的概念、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类型和特点;2.学生们能够掌握地球运动的一些基本知识,并加深对于地球物理学的理解和认识;3.学生们能够认识和理解地球运动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并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利用地球资源;4.学生们能够培养对于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学习习惯,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3.1 地球运动的概念介绍首先,我们介绍地球运动的概念,让学生们了解地球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中。
这里我们可以通过一张地球的图片,让学生们了解大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并让学生们在思考中归纳和总结地球运动的类型及特点。
3.2 地球自转的类型和特点接着,我们介绍地球的自转,让学生了解自转是地球上各地点原地转动的运动。
我们可以通过图示,让学生看到地球自转的方向,以及自转产生的影响,如日夜交替、天空中的星星运动、气温和气候的变化等。
3.3 地球公转的类型和特点再来,我们介绍地球的公转,让学生了解地球绕太阳旋转的运动。
我们可以利用模型和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看到公转的轨道和速度情况,并让学生归纳和总结公转带来的影响,如季节变化、日照时间变化等。
3.4 地球运动的在生活中的作用最后,我们让学生探究地球的运动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如地球自转带来的昼夜交替,引起人们的工作、生活规律的区分;地球公转带来的季节变化,引起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活动上的区分。
并让学生总结不同地区对于不同季节的适应方法及其文化特征。
四、教学方式1.教师授课结合图例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2.通过邀请爱好地理学科的老师或学生进行科普讲座;3.学生分组讨论调研并总结地球运动对不同地区和旅游业的影响。
五、教学考核1.课后完成练习卷并提交答案;2.调研报告展示;3.学生对于地球运动的生活应实践能力的评估。
七年级地理上册1.2感受地球运动教案晋教版
1.2 感受地球运动一、学习与导学目标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熟悉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食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4、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时差的知识。
5、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二、学程与导程活动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一)、引入新课:动) (二)、阅读书本,自主学习1、地球运动的形式有哪些?方向是怎么样的?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3、请列举自然界中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三)、合作学习,分析成因1、教师演示投影片,讲解昼夜形成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二是太阳光线是平行光。
图中的虚线是昼夜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且与太阳光垂直的大圆圈。
提问:观察投影片,看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那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2、教师将地球仪转动1800,再让学生观察: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3、请学生上来用投影片来演示中国和美国昼夜交替的情况,思考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4、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计算:每天我们在夜半球和昼半球大体经过多少时间?每完成一次昼夜更替需多少时间?5、阅读书本第10页中“畅畅与姨妈的问候”,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是什么?6、教师总结:可见,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位于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
(有兴趣的学生课后计算一下伦敦、北京、新加坡、东京、莫斯科等几个城市之间的时差各相差多少小时?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1小时,计算时采用“东加西减”的方法)1、教师提问:(1)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吗?(教师用投影片演示阳光的直射和斜射)(2)与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同理,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请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来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感受地球运动
一、学习与导学目标
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熟悉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食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4、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时差的知识。
5、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二、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下面请看---------(教师演示地球活动)
(二)、阅读书本,自主学习
1、地球运动的形式有哪些?方向是怎么样的?
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3、请列举自然界中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
(三)、合作学习,分析成因
1、教师演示投影片,讲解昼夜形成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地球为不透明
的球体,二是太阳光线是平行光。
图中的虚线是昼夜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且与太阳光垂直的大圆圈。
提问:观察投影片,看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那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
2、教师将地球仪转动1800 ,再让学生观察: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
3、请学生上来用投影片来演示中国和美国昼夜交替的情况,思考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
4、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计算:每天我们在夜半球和昼半球大体经过多少时间?每完成一次昼夜更替需多少时间?
5、阅读书本第10页中“畅畅与姨妈的问候”,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6、教师总结:可见,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位于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
(有兴趣的学生课后计算一下伦敦、北京、新加坡、东京、莫斯科等几个城市之间的时差各相差多少小时?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1小时,计算时采用“东加西减”的方法)
1、教师提问:
(1)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吗?(教师用投影片演示阳光的直射和斜射)
(2)与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同理,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请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来说明。
教师演示地球的公转投影片,让学生完成表格
(3)观察后,思考并解释太阳光的照射情况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书中“地球的五带图”,观察投影片,总结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时,地球上五带内各带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状况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3、看书1.20图,说说我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笔记与板书提纲
地球的运动
自转昼夜交替 24小时
公转四季变化一年
地球上的五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三、练习与拓展
见《地理填充练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