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中学地理)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Ⅲ
中学地理教学资料中学地理)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Ⅲ(2009-03-20 15:11:13)转载▼标签:晋教分类:课程资源版中学地理七年级上知识点教学资源------------------------------------------------------------------------------第五章居民——“地球村”的主人------------------------------------------------------------------------------------------5.1人口与人种1、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突破60亿。
2001年,世界人口达61亿。
目前,世界人口以每年近8000万的速度增长,人口的数量越来越多。
2、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通常用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来表示。
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取决于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
死亡率:一定时期内死亡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
自然增长率:大于0表示人口增长,小于0表示人口减少。
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主要受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世界不同国家的人口增长:发达国家: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人口增长迅速。
3、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间内人口的空间居住状况。
受自然、经济和历史等因素的影响。
4、人口密度能够反映人口分布的稠密和稀疏程度。
它是指一定时期内,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通常用“人/平方千米”来表示。
人口密度是不断变化的。
5、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耕地减少、粮食短缺、工业污染、噪音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
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养老负担过重等。
6、①人口平均出生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
②人口平均死亡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拉丁美洲。
初中地理复习(晋教版)
初中地理复习(晋教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七年级地理上册1.1519年9月,麦哲伦船队开始环球航行,证明了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是相通的。
2.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圆周长约4万千米。
3.为了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人们在地球仪上画出了许多有规则的横线和纵线,横的叫纬线,纵的叫经线。
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和经线,人们分别给他们标注了度数,这就是经度和纬度。
经度和纬度可以精确到分和秒,1度有60分,1分有60秒。
4.纬线与经线垂直,所有纬线互相平行,但是大小不等;经线又称子午线,所有经线在两极点处相交。
纬度从赤道开始度量,向南向北各90°,赤道是0°纬线,是最大的纬线圈。
地球以上还有四条重要的纬线: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
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是计算经度的起始线,向东向西各划分180°。
东经180°和西经180°是同一条经线。
5.人们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东西半球的界限是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
6.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方便、准确的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广泛应用于军事、交通、气象等部门,服务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7.酒泉、西昌、太原是我国的三大卫星发射中心。
8.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的旋转运动叫地球的自转,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就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地球自转的同时还沿着椭圆形轨道围绕太阳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
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更替现象。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Ⅰ第一章地球——我们的家园------------------------------------------------------------------------------------------1.1认识地球面貌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直觉到推测、证明和亲眼目睹的漫长的探索过程。
2、地球的形状:球体。
3、描述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圆周长约4万千米。
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地球仪上的点主要是南北两极点;地球仪上的线主要是经线和纬线。
5、经线与纬线的特点:6、纬度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符号“N”来表示;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7、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注意:东经180°与西经180°是同一条经线。
8、特殊的纬线:(在地球仪上一般用虚线表示)●赤道(0°):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9、特殊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是计算经度的起始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经线:东经180°线与西经180°线重合。
●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界线: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东到160°E之间或160°E向西到20°W之间;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西到160°E之间或160°E向东到20°W之间。
晋教版地理 七年级上册 期中复习串讲 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 专题 (解析版)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串讲第四章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知识梳理一、气温概念:指大气的冷暖程度单位:℃(读作摄氏度)测量仪器:温度计气温日平均气温表示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二、气温时间变化日变化最高气温:午后2点左右最低气温:日出前后气温年变化(北半球)气温最高月:7月(陆地)气温最低月:1月(陆地)三、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总结】1、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特点是从赤道地区向南北两极地区递减;北半球等温线弯曲且密集,气温差异大;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且稀疏,气温差异小,主要是因为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广阔。
2、世界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是从赤道地区向南北两极地区递减;除南极洲外,全球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多在0℃以上。
3、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下降,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约降低0.6℃。
等温线:在地图上将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等温线图。
气温不同纬度地区:低纬——高纬(气温逐渐降低)(纬度位置)的空分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间分布同纬度地区海陆分布布规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律山地:海拔升高,气温低(地形因素)四、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规律总结】日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将每天8时和20时观测到的降水量数值相加。
含义: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和固态水形式:雨、雪、冰雹等降水单位:毫米(㎜)表示:多年的平均降水量五、降水的季节变化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降水量不同降水全年多雨型的季不同地区的不同季节全年少雨型节变降水量不同夏季多雨型化冬季多雨型六、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总结】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是: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亚欧大陆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等降水量线: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起来的线。
降水分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纬度位置)的空布亚欧大陆的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海陆分布)间分规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案降水少律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因素)七、天气天气概念: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大气的风雨、冷热、阴晴等状况特点:短时间、多变的天气和我们天气人类生产、生活八、常用天气符号1、常见天气符号2、风向与风级的表示概括总结:风向是指风的来向;风速越快风力越大,反之风力越大风速则越快。
【K12学习】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第二章地图——传输地理信息的工具21认识地图、地图是按一定的法则,将地表的自然或社会现象缩小、概括,用地图符号表示的平面图。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基本要素。
2、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三种情况:●一是无特殊标志的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是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
●三是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线和纬线来确定方向。
3、问题:如果没有地图,在日常生活中你如何辨别方向?●利用北极星判别方向。
在晴朗的夜晚,生活在北半球的人们,面向北极星,前方为北,后方为南,左方为西,右方为东。
●利用指南针判别方向。
将指南针水平放置,当磁针静止,磁针上有“北”字的一端指的就是当地的北方。
这种方法不能在磁力异常的地区使用,要避开钢铁、高压线等带电、带磁的物体。
●利用太阳判别方向。
太阳是大自然中最可靠的“指南针”,对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来说,正午时的太阳永远位于正南方。
春分、秋分时,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正西方落下。
●利用手表和太阳判别方向。
将手表放平,使时针对着太阳光(阳光射来的方向和人影的方向相反),时针和表上12时之间的角平分线所指示的方向即是南北方向。
●利用树木判别方向。
在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独立的大树,一般来说南面的树枝较为茂盛,树皮比较光滑,北面的树枝较稀少,树皮粗糙,有时还有青苔。
树木砍伐后,树桩上的年轮间隔大的一面为南面,间隔小的一面为北面。
●利用建筑物判别方向。
考虑到采光、挡风等因素,建筑物往往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如北半球居民的住房大多坐北朝南,阳台设置在正南方。
4、地图上的比例尺。
■概念: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缩小的程度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公式:比例尺的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表示形式:比例尺有线段、数字和文字三种表示形式。
■一幅地图选用多大的比例尺,是根据地图的用途、所绘地区的大小和内容的详略等情况来决定的。
山西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山西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山西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它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在山西初一地理上册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地球、气候、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便同学们复习和回顾。
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近乎球形,但它稍微扁平,形状接近于一个扁球。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公转一圈需要365天。
3. 地球的经纬度:地球表面可以通过经度和纬度来进行划分和定位。
4. 地球的四季变化:地球公转引起了地球表面太阳照射的变化,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二、气候和天气1. 气候带:根据不同纬度和气候特征,地球表面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
2. 气候因素:气温、降水、湿度、风向和风力等因素影响着一个地区的气候。
3. 天气现象:天气可以通过观察气温、降水、风力和云量等要素来预测和判断。
4. 气象图和气象站:气象图是一种图示气象要素的图表,而气象站则是观测和记录天气数据的地点。
三、自然灾害1. 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地面塌陷等自然灾害。
2. 气象灾害:包括台风、龙卷风、暴雨和冰雹等自然灾害。
3. 水文灾害:包括洪水、旱灾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4. 防灾减灾措施:对于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来减少损失。
四、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 城市化:人口增长和城市扩张对环境和资源造成压力,导致城市化现象的发生。
2. 工业化:工业活动排放大量废气和废水,污染了环境,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3. 交通运输:交通工具的使用增加了能源消耗和空气污染,同时也带来了便利和发展。
4. 农业活动:农业生产对土地、水资源和生态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需要合理进行农业管理。
五、其他知识点1. 地理信息系统(GIS):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将各种地理要素数据进行储存、管理、分析和显示。
七年级上册晋教版地理
七年级上册晋教版地理一、地球和地图。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 地球仪。
- 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实际不存在)。
-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
- 纬线和纬度。
-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长度不等,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
- 纬度:以赤道为0°纬线,向北向南各分90°,分别称为北纬(N)和南纬(S)。
低纬度(0° - 30°)、中纬度(30° - 60°)、高纬度(60° - 90°)。
- 经线和经度。
-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 经度: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界,向东向西各分180°,分别称为东经(E)和西经(W)。
180°经线既是东经180°,也是西经180°。
- 经纬网: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可用于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3. 地球的运动。
- 地球的自转。
-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
- 周期:约24小时(1天)。
- 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
- 地球的公转。
- 方向:自西向东。
- 周期:约365天(1年)。
-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 产生的现象:四季更替(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昼夜长短变化(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五带的划分(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终年炎热;北温带: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南温带:南回归线到南极圈之间,温带四季分明;北寒带:北极圈以北;南寒带:南极圈以南,寒带终年严寒,有极昼极夜现象)。
七年级地理必背知识点晋教版
七年级地理必背知识点晋教版地理是一门介绍地球上各种地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在初中阶段,地理学科是必修学科之一。
地理知识点繁多,重要性却不言而喻。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地理必背知识点晋教版,希望能够对大家学习地理产生帮助。
一、地球的基本形态和构造地球是一个近乎球形的天体,由于其自转而略呈扁球形。
它分为内部结构、地球表层、大气圈三个层次,内部结构包括地核、地幔、地壳三个区域。
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中心轴线一周完成的运动,公转则是指地球绕太阳做椭圆形的轨道运动。
自转和公转是地球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地球运动学特征的重要体现。
三、陆地和海洋地球表层有七成是海洋,三成是陆地。
陆地和海洋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其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现象也各不相同。
四、气候和天气气候和天气是地球表层和大气圈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气候指长时间内某地区的温度、湿度、风向、气压等物理量变化规律,天气则指某地短时间内的气象状态。
五、地图和地理信息地图是地球表面各种地理现象、地理要素和地理属性的图形和文字表达,是人们了解地理信息的重要途径。
地图的制图和使用都需要一定的技能和常识。
六、环境问题地球上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例如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生态系统破坏等都给人类和地球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困难。
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都是现代社会的重要任务。
七、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影响也十分巨大,人类活动的类型非常广泛,如农业、工业、城市化等活动都对地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人类更应该关注地球的健康,保护和维护地球的稳定和生态平衡。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1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1-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第一章地球——我们的家园1.1认识地球面貌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直觉到推测、证明和亲眼目睹的漫长的探索过程。
2、地球的形状:球体。
3、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圆周长约4万千米。
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地球仪上的点主要是南北两极点;地球仪上的线主要是经线和纬线。
56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7、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注意:东经180°与西经180°是同一条经线。
8、特殊的纬线:(在地球仪上一般用虚线表示)●赤道(0°):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9、特殊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是计算经度的起始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经线:东经180°线与西经180°线重合。
●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界线: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 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东到160°E之间或160°E向西到20°W之间;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西到160°E之间或160°E向东到20°W之间。
七年级地理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晋教版
-----
一、地球 的形状 (dìqiú)
人类认识(rèn shi)地球形状的过程
盖 天 说
天 圆 地 方
第二页,共三十二页。
“浑天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第三页,共三十二页。
国外古代对地球(dìqiú)的形容
第四页,共三十二页。
麦哲伦环球航行(hángxíng)--证实“大地球形 说”
地球仪上纬线
W
●
赤道
E
●
有几条?
第十四页,共三十二页。
S
纬线划分:
以赤道为起点,向北
向南各分90° 赤道以北称北纬 (běi wěi),用“N”
表示
赤道以南称南纬
(nán wěi),用“S” 表示
90°
75°
60°
45°
30°
赤道
(chìdào)
90°
第十五页,共三十二页。
15°
0°
15°
30°
45°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二页。
经线度数规律
180o 30o 20o 10o 0o 10o 20o 30o 180o
(西经(xī ) jīnɡ)
越往西度数(dù 越 shu) 大
本
(东经(dōngjīng))
初
子
午 越往东度数越大
线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二页。
本初子午线
------0°经线
(jīngxiàn)
00——900
一样长
00——1800
赤道(00 纬线) 本初子午线(00经线)
赤道向两极渐大
北N 南S
本初子午线向东、西 渐大
西W 东E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晋教版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晋教版
地理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不仅仅只是掌握一些理论知识,更是需要注重对实际生活与社会发展的深入分析和研究。
在
七年级地理教学中,掌握下列知识点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
地理学科的基础概念和基本方法。
一、地球的基本形态与构成
地球是一个近似球体,由固体地壳、流动的软流圈、类圆形地
核和类球形的外核组成。
同学们还需要了解地球物理的基本概念,如地震、火山和地质构造等。
二、自然环境的特点与区划
自然环境是人们生存和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
重要依据。
同学们需要学习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如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区划,如中国
自然区划和面积划分等。
三、人口与人类活动的分布与规律
人口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人类活动的分布与规律也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内容。
同学们需要掌握人口分布的地域、人口数量及其增长趋势等相关知识。
四、资源及其利用
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同学们需要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分布,如矿产资源、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等。
同时,还需要掌握资源的加工和利用技术,如采矿、制造和建筑等。
五、地理信息与地图制图
地理信息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地图制图则是地理信息传播的主要形式。
同学们需要掌握常用地图的种类和特点,如地形图、气候图和人口分布图等,并能够绘制简易的地图和测量地物的长度和角度等。
以上是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晋教版的梳理和总结。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了解和学习,同学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为未来的学习和社会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上册山西教育出版社地理复习资料
1、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大致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2、地中海气候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夏季。
4、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5、自然资源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
按其形成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一类是非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产的资源。
6、土地的利用类型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7、土地资源的分布温带湿润的平原地的地势平坦,气候温暖,适宜发展农业,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
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
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8、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
陆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泽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种存在形式。
地球上的水总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
在淡水资源中,冰川中储存的水量最多,现在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
保护水资源,主要途径有:节约和合理用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扩大淡水来源。
9、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作用。
所以,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
世界有森林面积40亿公顷,主要在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
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晋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提纲
晋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提纲一、地球与地图(一)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1、地球的形状: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二)地球仪1、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学案P8例1)2、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给出地点要能在地球仪或地图上读出经纬度;给出经纬度要能找相应的地点。
(三)地图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1)辨别方向: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③经纬线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量算距离:①比例尺的计算:图上距离/实际距离②比较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比例尺小→表示范围大→内容简单比例尺大→表示范围小→内容详细(3)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①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3、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二、海洋与陆地1、海陆分布:(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A、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B、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②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③洲界: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拉马运河2、海陆变迁:(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①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②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七年级地理晋教版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晋教版知识点
地理是一门科学,它研究的是地球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
七年级的地理课程主要涉及地球与地图、天气与气候、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四个方面的知识点。
一、地球与地图
地球是一个由空气、水、陆地和岩石等组成的行星。
地图是根据地球表面的真实情况制作的平面图。
在这一部分中,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解读地球仪和地图,掌握经纬度和地图符号等知识。
二、天气与气候
天气是一天内空气温度、湿度、降雨等短期气象现象的总和,而气候则是长期的天气条件。
在这一部分中,学生需要认识到气候类型的差异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
三、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研究的是地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比如高山、平原、河流、海洋等。
在这一部分中,学生需要学会分类和描述各种自然地理要素,以及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研究的是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比如人口分布、城市化、交通和通讯等。
在这一部分中,学生需要掌握全球人口分布、人口变化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解决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总之,七年级的地理课程是从地球本身到人类居住及生活环境
的全方位学科,对学生培养出科学、系统的地理素养、认知和思
维至关重要。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我们的家园1.1认识地球面貌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直觉到推测、证明和亲眼目睹的漫长的探索过程。
2、地球的形状:球体。
3、描述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圆周长约4万千米。
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地球仪上的点主要是南北两极点;地球仪上的线主要是经线和纬线。
5、经线与纬线的特点:6、纬度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符号“N”来表示;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7、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注意:东经180°与西经180°是同一条经线。
8、特殊的纬线:(在地球仪上一般用虚线表示)●赤道(0°):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9、特殊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是计算经度的起始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经线:东经180°线与西经180°线重合。
●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界线: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东到160°E之间或160°E向西到20°W之间;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西到160°E之间或160°E向东到20°W之间。
)10、纬度是以赤道为0°,分别向南北两极方向递增;经度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分别向两侧的东西方向递增。
晋教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3.1 海陆分布(共17张PPT)
地球表面共分为哪几个大洲?知道这些大洲名称的由来吗?
主要在东半球的大洲有哪些?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主要在西半球的大洲有哪些?
北美洲、南美洲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
被赤道穿过的大洲有哪些? 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 被赤道穿过的大陆有哪些? 南美洲大陆、非洲大陆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
陆地的不同形态:大陆、半岛、岛屿
(1)大陆与岛屿有什么不同? (面积大的陆地是大陆;面积小的陆地是岛屿) (2)岛屿与半岛有什么不同? (岛屿四面临水,半岛三面临水,一面同陆地相连) (3)大陆与大洲有什么关系? (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海洋的不同形态:海、洋、海峡
(4)洋、海和海峡有什么联系与不同? (洋、海和海峡都是海洋的组成部分,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海 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四大洋大小和深度比较。
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及其相对位置
北冰洋 北美洲
太
平
南美洲
洋
北冰洋 欧洲 亚洲
非洲 印度洋
南极洲
看图说出七大洲分别濒临哪些大洋? 看图说出四大洋分别位于哪几个大洲之间?
你学到了什么?
1、在下图填写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用红笔勾画出赤道, 亚欧、亚非、亚洲和北美洲以及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并在横 线上填写。
2、一架飞机从非洲东部边缘沿赤道向东飞行绕地 球一圈,依次经过哪些大洲、大洋?
印度洋、亚洲、大洋洲、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非洲
3、我来画“世界”
谢谢大家
南极洲 欧洲、北美洲
七大洲的轮廓和面积
读图: 按面积大小为七 大洲排列顺序
顺口溜: பைடு நூலகம்非北南美, 南极欧大洋。
七年级地理晋教版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地理晋教版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作为初中的必修科目,要求我们建立起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下面是对七年级地理晋教版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体系,存在南北极、赤道线、回归线等特征,同时还存在结构不均衡的地势等因素。
2.重要经纬线和地球的地理分带经纬线是地球表面的一种基本网格系统,而地球的地理分带根据纬度高低划分为热带、温带、寒带三个带区,每个带区都有其自身的气候、植被和动物等特征。
3.地球的运动和地球日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两个方面,而地球日则是指地球绕轴自转的一天之间的时间。
4.地图基础知识地图是一种地球表面的缩影,是一种平面投影的结果,常用的投影方法包括等角投影、等积投影和等距投影等。
二、自然环境1.地球上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等,人类开发利用的主要是河流和湖泊的水源。
2.地球上的气候气候是指某一区域内长时间的天气条件,受到高度、纬度、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地球上的生命地球上的生命包括植物和动物两大类,它们根据地理分带的不同而存在着不同的适应方式。
三、人文环境1.人口与城市人口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我们需要了解人口增长的原因、影响,以及城市化进程对于人口的影响等。
2.旅游与交通旅游和交通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了解旅游对于地区经济、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十分重要。
3.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是现代地理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它包括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技术手段。
以上是对七年级地理晋教版知识点的简单总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和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第一章地球——我们的家园1.1认识地球面貌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直觉到推测、证明和亲眼目睹的漫长的探索过程。
2、地球的形状:球体。
3、描述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圆周长约4万千米。
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地球仪上的点主要是南北两极点;地球仪上的线主要是经线和纬线。
5、经线与纬线的特点:6、纬度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符号“N”来表示;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7、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注意:东经180°与西经180°是同一条经线。
8、特殊的纬线:(在地球仪上一般用虚线表示)●赤道(0°):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9、特殊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是计算经度的起始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经线:东经180°线与西经180°线重合。
●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界线: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东到160°E之间或160°E向西到20°W之间;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西到160°E之间或160°E向东到20°W之间。
)10、纬度是以赤道为0°,分别向南北两极方向递增;经度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分别向两侧的东西方向递增。
11、人们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12、为了避免将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割在两个半球(划分原因),国际上统一使用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划分方法和界线),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13、经纬网广泛应用于军事、交通、气象等部门,服务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1.2感受地球运动1、列表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异同。
项目自转运动公转运动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地轴)的旋转运动地球绕太阳的运动旋转中心地轴太阳运动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周期一天一年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季节变化2、地球公转运动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倾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5°的倾角;二是地轴倾斜的方向始终保持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3、地球公转形成四季变化(北半球的二分二至)项目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期3月21日前后6月22日前后9月23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纬度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北半球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北半球昼夜状况各地昼夜等长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各地昼夜等长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季节秋季冬季春季夏季南半球昼夜状况各地昼夜等长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各地昼夜等长昼最长,夜最短,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4、问题:同一时间,地球上不同地区得到太阳的热量一样吗?为什么?同一时间,地球上不同地区得到太阳的热量是不一样的,低纬度地区得到的热量多,高纬度地区得到的热量少。
这是由于地球的球体形状和太阳直射位置在地球表面的变化造成的。
5、科学家根据各地区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将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6、五带的特征: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范围南、北回归线之间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北极圈以北、南极圈以南地区有无阳光直射和极昼极夜现象有直射阳光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无阳光直射,有极昼极夜现象获得热量多少获得热量多得到热量比热带少,比寒带多获得热量少四季变化气候终年炎热,大多数月均温在20℃以上气候四季变化明显,春暖、夏热、秋凉、冬冷气候终年寒冷,大多数月均温在0℃以下7、问题1:冬、夏两季教室接受阳光的情况,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呢?冬季由于太阳高度角小,太阳光斜射得很厉害,所以通过窗户射到屋子里的阳光要多;夏季由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光几乎直射,甚至直射,所以通过窗户照到屋子里的阳光要少。
问题2:我们这儿的人们为什么喜欢住坐北朝南的房屋呢?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一年中太阳光线始终是从南方照射过来的,坐北朝南的房屋,窗户面向南面,无论冬季还是夏季,阳光都可以照射到屋子里,尤其是寒冷的冬季,通过窗户斜射到屋子里的阳光更多些。
总之,坐北朝南的房屋可以得到充足的光照,所以我们这儿的人们喜欢住坐北朝南的房屋。
8、问题:有的地方(我们这儿)每年的“五一节”和“国庆节”前后,学校都要调整作息时间,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在我国有些地方的学校,比如我们这儿,五一节到国庆节这段时间,作息时间要做调整,通常是下午上课的时间推后(多为午后3点上课)。
这样调整作息时间的原因主要是考虑了师生的身体健康,因为五一节以后,逐渐进入盛夏季节,太阳高度角增大,光照强烈,我们知道一日内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若此时到校上课,光照强,气温高,会影响到师生的身体。
国庆节以后,太阳直射点已经移到了南半球,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减小,太阳辐射减弱,气温有所降低,所以作息时间又调整到原来的时间。
------------------------------------------------------------------------------第二章地图——传输地理信息的工具------------------------------------------------------------------------------------------2.1认识地图1、地图是按一定的法则,将地表的自然或社会现象缩小、概括,用地图符号表示的平面图。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基本要素。
2、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三种情况:●一是无特殊标志的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是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
●三是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线和纬线来确定方向。
3、问题:如果没有地图,在日常生活中你如何辨别方向?●利用北极星判别方向。
在晴朗的夜晚,生活在北半球的人们,面向北极星,前方为北,后方为南,左方为西,右方为东。
●利用指南针判别方向。
将指南针水平放置,当磁针静止,磁针上有“北”字的一端指的就是当地的北方。
这种方法不能在磁力异常的地区使用,要避开钢铁、高压线等带电、带磁的物体。
●利用太阳判别方向。
太阳是大自然中最可靠的“指南针”,对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来说,正午时的太阳永远位于正南方。
春分、秋分时,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正西方落下。
●利用手表和太阳判别方向。
将手表放平,使时针对着太阳光(阳光射来的方向和人影的方向相反),时针和表上12时之间的角平分线所指示的方向即是南北方向。
●利用树木判别方向。
在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独立的大树,一般来说南面的树枝较为茂盛,树皮比较光滑,北面的树枝较稀少,树皮粗糙,有时还有青苔。
树木砍伐后,树桩上的年轮间隔大的一面为南面,间隔小的一面为北面。
●利用建筑物判别方向。
考虑到采光、挡风等因素,建筑物往往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如北半球居民的住房大多坐北朝南,阳台设置在正南方。
4、地图上的比例尺。
■概念: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缩小的程度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公式:比例尺的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表示形式:比例尺有线段、数字和文字三种表示形式。
■一幅地图选用多大的比例尺,是根据地图的用途、所绘地区的大小和内容的详略等情况来决定的。
■利用比例尺,我们可以量算出地图上两个地点之间的实地距离。
■比例尺是个分式,比例尺的大小是指比值而说的。
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
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即比例尺愈小。
如果图幅的大小不变,采用的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的实地范围就越小,地图所表示的内容就越详细;若采用的比例尺越小,地图表示的实地范围就越大,地图所表示的内容就越简略。
5、图例和注记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符号、名称和数字,常用的图例有统一的规定。
------------------------------------------------------------------------------------------2.2使用地图1、常用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来表示地面的高度和起伏状况。
绝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海拔。
相对高度是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地形是各种地表形态的总称。
按其形态可以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要点:■等高线数值大,海拔高;数值小,海拔低。
■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等高线闭合,外低内高为山顶;等高线闭合,外高内低为盆地。
■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
■两组对称的闭合等高线中间部位为鞍部。
■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
4、等高线的特点:①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等。
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叫等高距,同一幅地图的等高距总是相等的。
③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5、●用等高线和等深线表示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地图,是等高线地形图。
●在几条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可以鲜明地表示出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各种地形的分布,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一般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褐色表示高原和山地;白色表示雪山冰川;蓝色表示海洋,颜色浅蓝至深蓝,表示海水由浅至深的变化。
(要让学生理解两点:一是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
二是图上的颜色是按海拔高低加以区分的。
)●为了直观地显示某一方向上地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人们可以将等高线地形图转绘成地形剖面图。
6、五种主要地形类型的特征。
地形名称等高线特征海拔高度地面起伏状况等高线较密集,山顶呈闭合曲线,山地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起伏很大内高外低高原高原面上等高线稀疏,边缘等高线较密较高,500米以上起伏不大丘陵与山地相似较低,500米以下起伏和缓平原等高线稀疏很低,200米以下起伏很小盆地等高线呈闭合曲线,外高内低无一定标准起伏不大第三章陆地和海洋——人类生存的基本空间------------------------------------------------------------------------------------------3.1海陆分布1、问题:地球上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陆分布呈现什么大势?①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构成,其中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人们常将其概括为“三分陆地,七分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