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制度.doc

合集下载

人才培养方案公开制度范本

人才培养方案公开制度范本

人才培养方案公开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人才培养方案的公开透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类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实施和公开工作。

第三条人才培养方案公开应遵循合法、真实、完整、及时的原则,确保社会公众、学生及家长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第四条人才培养方案应由各高校、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制订。

专业建设委员会由学院领导、教授、专业负责人、校内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等组成。

第五条人才培养方案应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学科专业特点和行业发展需求进行制订,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实用性。

第六条人才培养方案应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等要素,并根据国家教育政策、行业标准和学校实际情况适时调整。

三、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第七条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各高校、职业院校应确保教学资源、师资队伍、教学设施等方面的保障,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

第八条高校、职业院校应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定期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调整优化。

第九条高校、职业院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计划,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人才培养方案的公开第十条高校、职业院校应在校园官方网站、教务部门网站等平台上设立人才培养方案公开专区,全文公开人才培养方案。

第十一条公开内容应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政策依据、制订过程、主要内容、实施情况、调整记录等,确保公开信息的真实、完整、准确。

第十二条高校、职业院校应定期更新人才培养方案公开信息,确保信息的时效性。

五、监督与问责第十三条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人才培养方案公开工作的监督,对未按要求公开或公开不真实、不完整的学校,依法依规进行查处。

第十四条高校、职业院校应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实施和公开工作进行全程监督。

公司人才引进和培养制度

公司人才引进和培养制度

公司人才引进和培养制度一、引进人才1.1 招聘需求确定•依据公司发展战略和业务需求,各部门负责人提出招聘需求,并经过总经理办公会讨论批准。

•招聘需求包含职位名称、招聘数量、专业要求、工作经验、技能要求等。

1.2 招聘方式•依照职位的不同特点和公司招聘政策,可以通过内部招聘、外部招聘、学校招聘等方式进行招聘。

•具体招聘方式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订立并执行。

1.3 招聘流程•确定招聘需求后,人力资源部门与招聘负责人合作,订立认真的招聘流程,并进行宣传和筛选。

•招聘流程包含简历筛选、面试、笔试、背景调查等环节,通过合理评估,选择最适合岗位的候选人。

1.4 入职手续•新员工入职前,必需提交身份证、学历证明、工作经验证明等相关料子,并签订劳动合同。

•入职手续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办理,包含员工档案建立、社保、公积金等注册、签发工作证等。

二、培养人才2.1 岗位职责培训•新员工入职后,各部门负责人依据岗位要求,订立认真的培训计划,并由专人负责培训执行。

•培训内容包含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公司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范等。

2.2 岗位技能培训•依据公司发展需要和员工个人发展规划,定期组织岗位技能培训。

•培训内容可以包含业务知识、技术培训、管理技能培训等,由各部门负责人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布置。

2.3 培养计划和晋升机制•每位员工进入公司后,依据其个人本领和潜力,订立相应的培养计划。

•培养计划包含培训科目、培训周期、培训形式等,并规定在合适的时间节点进行本领评估和晋升考核。

•优秀员工将获得晋升机会,公司供应公平公正的岗位竞聘机制。

2.4 培训经费支持•公司将供应必需的培训经费支持,用于组织内外部培训、聘请培训专家、购买培训资料等。

•培训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由财务部门监督,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具体的培训计划及费用使用。

2.5 培训效果评估•对于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估,可以通过定期测验、操作考核、绩效表现等方式进行。

•培训效果评估结果将作为员工绩效考核和晋升考核的紧要参考依据。

集团公司人才培养制度

集团公司人才培养制度

集团公司人才培养制度一、总则基于集团公司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和员工职业发展的需要,提升公司中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才的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特设立本制度,鼓励和支持员工积极参加业务技能培训,参加各类专业、行业资格考试并取得相应的证书,建立公司发展需要的内部人才培养机制。

二、职责2.1公司人才培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办法。

行政人事部负责集团公司人才培养策划、监督及考评工作。

其主要职责有:2.1.1组织制定集团公司人才培养规划,并对实施计划进行监督管理;2.1.2拟定公司人才培养的规章制度;2.1.3核定培训课程及培训院校培训资格;2.1.4制订学员考核管理办法并监督实施。

2.2集团下属各分、子公司根据发展的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与技术人才的培养。

各业务区域负责人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并积极组织开展人才的培养工作。

三、重点培养的人才种类重点培养的人才分为中高级管理人才、中高级技术人才、和中高级研发人才。

3.1中高级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基本素质高、理论水平高、具备公司综合管理能力的领导人才,包括部门负责人和各级管理人员。

3.2中高级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基本素质高、理论水平高、具备项目实施管理和中高级技术服务水平的人才,其技术水平应在公司或业界处于前列。

3.3中高级研发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基本素质高、具备丰富的行业知识和在产品研发领域各专业具有较高水准的研发专业人才。

四、人才的培养方式4.1导师制内部实践知识的培养采用导师制,安排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上级或上一级的岗位人员担任培养对象的指导教师,负责对其思想意识、业务技术上的指导帮助,进行传、帮、带牵引辅导工作,努力促成达至上一级岗位的任职要求。

4.2提供学习深造机会公司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组织、选送部分对企业做出突出贡献或具有一定培养前途的优秀员工到相应的培训机构深造,使培养对象有针对性地系统学习理论知识。

4.3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行轮岗培训管理或技术理论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但只有与实践的结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应根据培养对象的情况,将培养对象放在有关的岗位上进行锻炼;在用人机制上,提供更多的竞争上岗机会,可先压担子,后帮带,先试用,后定职,通过挂职、定岗等多种形式在不同的岗位上尽心锻炼,为员工的综合能力提升提供平台。

人才培养规章制度国家

人才培养规章制度国家

人才培养规章制度国家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人才培养工作,推动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我国全国范围内的各级教育机构、科研机构及企业单位开展的人才培养工作。

第三条人才培养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高素质人才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四条国家必须加大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投入,加强对人才培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鼓励各级教育机构、科研机构及企业单位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工作,加强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和互通互联。

第六条积极推动高校和企业、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促进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

第七条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单位开展国际人才培养交流与合作,加强对外国人才的引进和留用。

第八条政府应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政策体系,推动人才培养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升级。

第二章人才培养目标第九条制定本规章制度的目的在于明确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政策,规范各级教育机构、科研机构及企业单位的人才培养行为。

第十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是培养一流的专业技术人才、高层次创新人才和领军人才,着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第十一条坚持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

第十二条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要求学生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第十三条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立足于产业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第十四条保障每个公民享有受教育权利,加大对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学生的教育支持力度。

第十五条坚持“全民教育,人人受教育”原则,促进素质教育和终身学习。

第三章人才培养原则第十六条坚持以德育为先,以教育质量为中心,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第十七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突出专业特色,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

第十八条坚持学生为本,鼓励个性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

第十九条培养人才应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培养适用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高端人才。

引进与培养人才管理制度

引进与培养人才管理制度

引进与培养人才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企业的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科学有效地管理和利用人力资源,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连续发展本领。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全部部门、岗位的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

第三条遵从原则我公司在引进与培养人才过程中将遵从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重视人才的本领和潜力评估,充分发挥人才的创造力,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第二章人才引进第四条人才需求评估为了满足公司的发展需求,各部门需要提前评估所需人才的数量和专业背景,并编制人才需求计划。

第五条岗位招聘条件依据招聘岗位的特点和要求,订立相应的招聘条件,明确岗位的学历要求、工作经验、专业技能等。

招聘条件应公平合理,而且符合法律法规相关要求。

第六条招聘渠道我公司将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招聘,包含但不限于招聘网站、学校招聘、职业介绍、内部介绍等。

同时,乐观与优质高校、研究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多元化的人才引进。

第七条招聘流程1.部门提出人才需求计划并报批;2.人力资源部依据需求订立招聘方案;3.各部门负责人组织招聘,进行面试、笔试等环节;4.人力资源部负责全面评估候选人的本领与潜力,供应招聘看法;5.最终确定录用候选人并办理入职手续。

第八条员工安排录用新员工后,人力资源部将依据其专业背景和岗位要求,布置入职培训,并指派经验丰富的员工进行带教。

在试用期结束后,将依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业绩进行转正评估。

第三章人才培养第九条培养规划公司将依据员工的专业背景、本领和潜力,订立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规划。

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培训、轮岗、跨部门合作等方式,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本领。

第十条培训计划公司将定期订立培训计划,包含企业文化、岗位技能、管理本领等方面的培训。

培训内容应与岗位职责和公司战略目标相匹配,确保员工的培训效果。

第十一条培训方式培训方式包含但不限于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导师制度、在线学习等多种形式。

公司鼓舞员工参加外部培训和学习沟通活动,提高员工的综合素养和创新本领。

健全人才培养制度

健全人才培养制度

健全人才培养制度一、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为确保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应首先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

该计划应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向和具体措施,为后续的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

二、完善教育体系教育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基础。

应注重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推行多元化培养模式针对不同领域和行业的需求,推行多元化的培养模式。

例如,可以采取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路径。

四、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实践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

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和竞赛,提升其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例如,可以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奖励措施,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

六、促进人才流动与交流加强人才流动与交流,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应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实习实训,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同时,要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七、建立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公正的人才评价体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应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包括知识掌握、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

同时,要注重评价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适应不同领域和行业的需求。

八、强化持续学习观念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行业的不断变革,持续学习成为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应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其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职业发展。

九、培养创新思维与能力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鼓励其勇于尝试、敢于创新。

可以通过开展创新实践活动、设立创新基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十、弘扬工匠精神与家国情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弘扬工匠精神和家国情怀。

人才培养制度

人才培养制度

人才培养制度1. 概述本制度旨在规范和促进企业的人才培养工作,确保员工的发展和企业的连续成长。

通过订立明确的培养政策和培养计划,提高员工的综合本领和专业水平,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人才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2. 培养目标2.1 高素养员工:在岗位层面,培养员工掌握必备技能和专业知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2 职业发展:培养员工在职业生涯中的成长和发展,提升员工的职业竞争力和晋升机会。

2.3 向心力提升:通过培养计划,加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减少员工流失和人力资源本钱。

3. 培养计划订立3.1 培训需求分析: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进行定期的员工培训需求分析,包含调查员工需求和岗位需求,依据结果订立培养计划。

3.2 培训计划订立:依据培训需求分析结果,订立认真的培养计划,包含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和培训资源等。

3.3 培训形式选择:依据培训的具体内容和目标,敏捷选择培训形式,包含内部培训、外部培训、专业讲座、学术沟通等。

3.4 培训资源整合:整合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培训资源,包含优秀员工、专业培训师、合作机构等,确保培训效果和资源的优化利用。

4. 培训内容与方法4.1 岗位技能培训:依据不同岗位的需要,订立相应的岗位技能培训计划,包含操作技能、管理技能、团队合作等方面。

4.2 职业素养培养:培养员工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品质,提高员工的职业修养和职业道德意识。

4.3 领导本领培养:针对管理岗位的员工,供应领导力培训,包含沟通本领、决策本领、团队领导等方面的培养。

4.4 创新思维培养:鼓舞员工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本领培养,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4.5 学习沟通平台:搭建内部学习沟通平台,鼓舞员工共享知识和经验,促进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

5. 培训效果评估5.1 培训前评估:在培训开始之前,进行培训前的需求分析和评估,确保培训内容与员工需求的匹配。

5.2 培训过程监督:定期进行培训过程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人才培养管理制度

人才培养管理制度

人才培养管理制度(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司人才开发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的人才发展体系,不断提升人才队伍整体能力素质,现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基本原则:服务发展,按需施训;分级分类,全员培训;学以致用,注重实效。

第三条目的营造良好的学习型企业氛围,全面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工作绩效、综合素质,努力造就一批优秀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公司可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体系。

第二章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第四条按照分级分类思路,建立健全我公司“三级四类”教育培训体系架构。

结合公司实际,按照上级领导机关、公司、部门三个层级,针对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和市场营销四类人才队伍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建立健全教育培训体系,深入开展教育培训工作。

一、上级领导机关教育培训指由上级领导机关组织开展的教育培训,一般指所级安排的相关培训工作。

人力资源部根据上级领导机关安排,积极争取培训名额,充分利用外部培训资源,重点选派优秀的、有培养潜力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专门技能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参加培训,并适时安排参训学员在公司内开展交流分享。

二、公司教育培训指公司根据发展规划及经营发展目标自行组织开展的教育培训。

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归口管理全公司人才培养工作,加强公司培养体系建设、制度建设和教育培训基础能力建设,统筹管理有关部门开展业务培训,部署和指导部门开展教育培训工作。

三、部门级教育培训指各部门根据发展需要自行组织开展的教育培训。

各部门对照公司级年度培训目标任务,有计划、有组织安排学员参加相关培训。

同时围绕部门发展目标和年度工作重点,统筹策划落实部门内部培训。

第三章培训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五条为保证全公司及各部门的培训按计划有序组织落实,在全公司范围内建立自上而下、权责分明的培训体系和培训队伍。

第六条公司培训管理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培训组织机构由公司领导、人力资源部、各部门三级构成。

第七条公司领导在培训中的职责主要有:一、负责对我公司人才队伍教育培训工作的统筹指导,审批培训管理程序文件,为体系正常运行和培训工作组织落实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二、审批公司年度培训计划及培训计划调整方案。

公司人才选拔与培养制度

公司人才选拔与培养制度

公司人才选拔与培养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提高公司的人才储备和培养,确保公司人才队伍的素养和竞争力,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的订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的实际情况。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部职能部门及员工,包含招聘、选拔、培养和晋升等环节。

第三条选拔与培养原则选拔与培养人才应符合公平、公正、公开和择优的原则,重视绩效和潜力,并依据公司的发展需求和岗位要求来确定。

第二章人才选拔程序第四条人才需求确定公司各部门依据业务发展需要,提出对人才的需求申请,并提交给人力资源部门。

第五条人才选拔计划人力资源部门依据部门的需求和公司的战略目标,订立年度人才选拔计划,并经公司领导层审批。

第六条人才招聘1.人力资源部门依据人才选拔计划,订立招聘方案,并进行岗位需求的发布;2.招聘渠道包含内部介绍、招聘网站、学校招聘等;3.招聘人员应符合公司的岗位要求和人才培养计划;4.招聘程序包含简历筛选、面试、背景调查、体检等。

第七条人才选拔1.面试由相关部门负责,并由人力资源部门帮助组织;2.面试程序包含笔试和面试,综合考察应聘者的专业知识、本领和素养;3.面试结果由组织面试的部门提交给人力资源部门,经过综合评定确定录用人选。

第八条人才培养计划1.入职培训:对新员工进行岗位培训,并了解公司的组织架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2.岗位培训:依据不同岗位的需求,订立相应的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3.职业发展培训:依据员工的发展需求和公司的岗位设置,订立个人职业发展计划,并供应相关培训机会。

第九条人才评估与晋升1.人力资源部门定期对公司员工进行绩效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与晋升申请挂钩;2.晋升依据包含绩效表现、本领发展、岗位需求等;3.晋升程序包含申请、审批、薪资调整等。

第三章嘉奖与激励机制第十条嘉奖制度公司设立完善的嘉奖制度,依据员工的贡献和表现,予以适当的嘉奖和荣誉。

公司人才选拔与培养管理制度

公司人才选拔与培养管理制度

公司人才选拔与培养管理制度1. 背景和目的1.1 背景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和强大,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成为公司连续发展的紧要环节。

为了准确、公正、有效地选拔和培养人才,提高员工的综合本领和专业技能,公司订立本制度。

1.2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公司能够吸引、培养和保存高质量的人才,提升员工的工作素养和绩效水平,以支持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通过订立明确的选拔和培养流程,公司将能够更好地发现和使用人才,提高员工的工作成效和忠诚度。

2. 选拔流程与程序2.1 岗位需求分析在公司内部或外部需要招聘人才之前,相关部门应进行岗位需求分析和定位。

这一分析应包含对岗位职责、资格要求、学历背景和工作经验的认真描述。

2.2 人才招聘2.2.1 招聘计划编制依据岗位需求分析的结果,相关部门应编制人才招聘计划。

计划应明确招聘职位、招聘数量、招聘渠道和时间布置。

2.2.2 招聘渠道选择公司可以通过内部介绍、招聘网站、学校招聘、媒体广告等多种渠道来发布招聘信息。

招聘渠道的选择应依据具体的岗位需求和招聘计划。

2.2.3 应聘者筛选依据招聘岗位的要求,相关部门应对收到的应聘者简历进行筛选。

筛选的标准包含学历、专业背景、工作经验等。

2.2.4 面试与考核通过简历筛选后,公司将通知符合要求的应聘者参加面试。

面试过程中,应聘者将接受专业本领测试、面试官面试和团队面试等环节的考核。

2.2.5 终审与录用最终录用决策由相关部门经理和人力资源部门共同做出。

录用决策应基于应聘者的专业本领、工作经验、综合素养等方面的综合考虑。

2.3 新员工入职2.3.1 入职手续办理公司将为新员工供应必需的入职手续办理,包含签订劳动合同、办理社会保险等。

2.3.2 岗前培训新员工入职后,应接受对应岗位的岗前培训,以熟识工作流程、岗位职责和公司文化。

2.3.3 职业规划引导公司将为新员工布置职业规划引导,帮忙他们了解公司的发展路径、晋升机会以及个人发展规划。

3. 培养流程与方法3.1 岗位培训公司将依据员工的具体工作需要,订立相应的岗位培训计划。

人才引进及培养管理制度范文

人才引进及培养管理制度范文

人才引进及培养管理制度范文人才引进及培养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人才引进及培养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人才对组织发展的重要作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组织的人才引进、评价、培养、激励等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的宗旨是:人才为本,激励创新,公平公正,以人为本。

第四条本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公正、公平、激励、培养。

第二章人才引进第五条本组织要积极采取各种途径引进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的人才。

可以通过招聘、委托、引荐等方式进行引进。

第六条引进人才应当按照本组织的招聘流程进行,程序公开、公正、公平。

第七条引进人才应当符合组织的需求,并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第八条引进人才应当经过专业的考核和面试,并由组织进行综合评价。

第九条引进人才的合同期限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最长不超过五年。

第十条引进人才在组织内部享有和正式员工相同的权益和待遇。

第三章人才评价第十一条本组织要定期对各类人才进行评价,以便了解他们的工作表现和实际能力。

第十二条评价的内容包括:工作业绩、创新能力、团队合作和领导才能等方面。

第十三条评价的方法可以包括360度评价、绩效考核、职业能力测试等。

第十四条评价结果要进行公示,并按照结果给予相应的奖励或激励。

第十五条评价结果作为人才培养和晋升的重要依据。

第四章人才培养第十六条本组织要定期开展各种培训活动,以提升人才的专业和管理水平。

第十七条培训的内容包括:专业知识、领导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

第十八条培训的形式可以包括内训、外调、公开课等。

第十九条培训的计划要根据人才的实际需要和组织的发展需求进行制定。

第二十条培训的实施要重视实践和互动,注重培训效果的评估。

第二十一条培训的成果要进行认定,并按照相应的标准给予奖励或晋升。

第五章人才激励第二十二条本组织要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鼓励人才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第二十三条激励的方式可以包括薪酬激励、晋升激励、表彰激励等。

第二十四条激励要公正公平,并根据人才的贡献进行量化。

师资人才培养制度模板

师资人才培养制度模板

师资人才培养制度模板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师资人才培养制度遵循以人为本、分类指导、注重实效的原则,旨在培养具有高度职业道德、扎实专业技能、较强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

第三条师资人才培养制度适用于学校全体师资人员,包括新入职教师、在职教师和退休教师。

二、师资人才培养目标第四条师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

第五条新入职教师培养目标:使其在短时间内适应教育教学工作,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六条在职教师培养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使其成为教育教学和科研的骨干。

第七条退休教师培养目标:发挥余热,参与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传承经验和智慧。

三、师资人才培养措施第八条开展师资培训。

制定师资培训计划,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师资培训项目,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第九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注重师资队伍的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等方面的合理配置。

第十条设立师资人才基金。

设立专门基金,用于支持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等活动。

第十一条加强师资人才评价。

建立科学合理的师资人才评价体系,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激励教师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四、师资人才培养途径第十二条教育教学培训。

组织教师参加教育教学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

第十三条教育教学改革。

鼓励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十四条科学研究。

支持教师参与科研项目,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

第十五条学术交流。

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学术视野,提高学术地位。

五、师资人才培养管理第十六条设立师资人才培养领导小组,负责师资人才培养工作的规划、组织和协调。

第十七条设立师资人才培养工作办公室,负责师资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和管理工作。

第十八条建立师资人才培养档案,记录教师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的情况,作为评价教师人才培养成果的依据。

学校培养人才管理制度范本

学校培养人才管理制度范本

一、指导思想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保障。

二、制度目标1. 建立健全学校人才培养管理体系,确保人才培养工作科学、规范、高效。

2. 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完善学生评价体系,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强化校企合作,拓宽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和满意度。

三、组织架构1. 学校成立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协调推进人才培养工作。

2. 各学院成立人才培养工作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人才培养计划。

3. 教师代表、学生代表、企业代表等组成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参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决策和监督。

四、管理制度1. 教师队伍建设(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2)完善教师职称评定和考核制度,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3)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2. 课程设置与改革(1)优化课程体系,突出学科特色,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2)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3)加强课程评价,确保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 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1)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2)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3)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学生评价体系(1)建立多元化学生评价体系,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

(2)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5. 校企合作与就业(1)加强校企合作,拓宽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2)举办就业指导讲座,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3)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了解毕业生就业状况。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人才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制度

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制度

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制度1. 前言为建立一个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本领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连续创新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特订立本《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制度》。

2. 目的和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和培养具备创新本领和潜力的人才,为企业的创新发展供应有力支持。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包含但不限于高级管理人才、研发人才、技术人才等。

3. 创新人才引进3.1 招聘渠道公司将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创新人才的招聘,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式:—在招聘网站、学校招聘平台发布招聘信息;—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定向招聘活动;—参加行业展会和高端论坛,与优秀人才进行面对面沟通。

3.2 职位竞争选拔任职岗位进行竞争选拔,以确保人才的选拔具有公正公平原则,各职位竞争选拔过程包含但不限于:—履历筛选:对报名者进行简历筛选,综合考虑教育背景、工作经过、专业技能等因素;—面试评估:采用多轮面试方式,评估应聘者的综合才略、专业本领、沟通本领和团队合作本领;—本领测试:针对特定职位设置工作本领测试,对应聘者进行本领测评;—背景调查:对候选人进行相关背景调查,确保其信息真实可靠。

3.3 引进方式引进创新人才的方式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形式:—与候选人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供应敏捷的薪资福利政策,依据候选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定制化布置;—供应优厚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晋升机会;—供应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创新氛围。

4. 创新人才培养4.1 岗前培训新员工入职后,将进行岗前培训,旨在快速适应岗位、了解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并掌握相关工作技能和知识。

4.2 职业发展规划针对创新人才,公司将订立个性化职业发展规划,依据个人特长和发展方向,供应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励其连续学习和成长。

4.3 导师制度公司将建立导师制度,为新员工指定导师,帮助其了解企业文化、熟识工作流程,并供应实际工作引导和帮忙。

4.4 培训计划公司将定期开展培训计划,包含但不限于技术培训、管理培训、沟通协作培训等,提升员工专业素养和综合本领,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本领。

人才培养工作制度

人才培养工作制度

人才培养工作制度一、目的和范围: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促进公司内部的人才培养工作,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全体员工,包括正式员工、实生和临时工。

二、人才识别和选拔:1. 公司将建立严格的人才识别和选拔机制,以确保对潜在人才的准确评估和挖掘。

2. 所有部门应根据业务需要,向人力资源部门推荐符合要求的人才。

3. 人力资源部门将根据相关要求和标准,对候选人进行综合评估和面试。

三、人才培养计划:1. 每位员工都应根据其个人发展需要和公司发展战略,制定个人人才培养计划。

2. 公司将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研究资源,包括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和学术进修等。

3. 员工和部门经理应定期评估和调整个人培养计划,确保其与公司战略目标的一致性。

四、培训评估和认证:1. 公司将建立完善的培训评估机制,监测培训效果和参与度。

2. 培训结束后,员工应参加相应的考核或认证,以评估其培训成果和能力提升情况。

五、经验分享和交流:1. 公司鼓励员工之间进行经验分享和交流,以促进知识共享和跨部门合作。

2. 定期组织专题讲座、工作坊等活动,提供一个交流和研究的平台。

六、监督和改进:1. 人力资源部门和各部门负责人应定期监督和评估人才培养工作的执行情况。

2.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性和符合需求。

七、奖励与激励:1. 公司将建立奖励制度,对参与培训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员工进行表彰和激励。

2. 绩效考核中,将员工的培训情况和个人能力提升情况作为考核指标之一。

以上是公司的人才培养工作制度,希望全体员工遵守并积极参与,共同推动公司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

人才培育管理制度

人才培育管理制度

人才培育管理制度介绍人才培育管理制度是指为了培养和发展人才,提高组织绩效而建立的一套规范和流程。

本文档旨在阐述和说明我们组织的人才培育管理制度,包括目的、原则、流程等内容。

目的我们组织的人才培育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是:1. 发现和吸引有潜力的人才;2. 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人才实现个人和组织目标;3. 促进人才的自我成长和职业发展;4. 保持组织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原则我们的人才培育管理制度遵循以下原则:1. 公平公正:所有人才都应该有机会参与培育计划,并按照能力和潜力受到公平评估和发展机会的分配。

2. 针对性:根据组织的需要和个体的发展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育计划。

3. 综合发展:培育计划应该涵盖综合能力的发展,包括技术能力、领导能力、沟通能力等。

4. 激励鼓励:通过激励鼓励机制,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流程我们的人才培育管理制度包括以下主要流程:1. 人才发现与选拔:通过内部推荐、外部招聘等方式,发现具有潜力和才华的人才,进行初步评估和选拔。

2. 培训与发展计划:根据人才的能力和发展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培训与发展计划,包括培训课程、研究资源、导师指导等。

3. 培训与发展实施:组织和安排培训与发展活动,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确保培养效果的实现。

4. 绩效评估与激励:定期进行绩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给予激励,如晋升、奖励、薪酬调整等。

5. 跟踪与调整:持续跟踪人才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培养计划,确保培育目标的实现。

结论通过建立和实施人才培育管理制度,我们组织将能够更好地发现、培养和留住人才,提高组织整体绩效和竞争力。

此制度下,每一位员工都将有机会获得个人和职业发展的支持,为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科室人才培养规章制度内容

科室人才培养规章制度内容

科室人才培养规章制度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科室人才培养工作,提高科室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实现科室的长远发展目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科室人才培养是科室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室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科室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规章制度,促进科室管理人员和员工持续成长和提高。

第三条科室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注重实效,注重个性发展,突出特色,科学规划,有序实施,注重激发人才的潜能,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四条科室根据人才培养中的需求,制定年度人才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和培养措施,确保人才培养工作有序推进。

第五条科室领导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活动,不断加强科室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

第二章人才培养目标第六条科室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全面培养具有专业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才,培养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优秀科室管理人员和员工。

第七条科室人才培养具体目标包括:1. 培养具有专业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中青年骨干员工;2. 培养优秀科室管理人员,提供发展平台和机会;3. 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科室整体素质。

第三章人才培养内容第八条科室人才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专业技术培养: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2. 管理能力培养:通过岗位轮换、培训等方式,培养员工的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3. 创新能力培养:通过项目培训、创新实践等方式,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4. 团队合作能力培养:通过团队活动、团队建设等方式,培养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第九条科室人才培养内容要结合科室实际需求和员工个人特点,经常性地进行调整和优化,以保证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第十条科室要建立健全分类培养制度,根据员工级别和职务特点,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内容和培训计划,确保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推进。

人才引进与人员培养制度

人才引进与人员培养制度

人才引进与人员培养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优化企业的人员结构,提高组织效能,保证企业长期发展,落实人力资源战略,订立本制度。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企业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坚持公平公正,重视激励与管束相结合,建立科学、系统的人才引进与人员培养制度。

第二章人才引进第二条人才引进的目标是引进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优秀人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三条人才引进的原则是公开、公平、公正、竞争。

第四条人才引进的途径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外部引进:通过发布招聘启事、人才市场等途径引进人才。

2.社会中介:委托合法、信誉良好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行招聘。

3.内部介绍:鼓舞员工乐观介绍优秀人才,经过评估合适者可直接录用或者参加内部选拔。

第五条人才引进的程序如下:1.编制人才需求计划,明确定位、条件和岗位要求;2.拟定招聘方案,包含招聘岗位、招聘条件、薪酬待遇等;3.准备招聘料子,发布招聘启事,进行招聘宣传;4.审核招聘报名料子,进行初步筛选;5.进行笔试、面试、考核等环节;6.综合考评结果,确定录用人选;7.完成录用手续,签订劳动合同。

第六条人才引进的评估标准如下:1.学历与专业:要求与岗位要求相匹配,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2.经验与本领:拥有相关工作经验和实践本领,具备解决问题与创新本领。

3.综合素养:具备团队合作本领、沟通本领、执行本领等。

第三章人员培养第七条人员培养的目标是提升员工综合素养,加强员工的工作本领和团队合作意识。

第八条人员培养的原则是因材施教、分类引导,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第九条人员培养的方式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岗位培训:依据员工工作需求,设定相应的培训计划,进行岗位技能培训。

2.基础培训: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基础培训,包含企业文化、制度规定等内容。

3.职业发展培训:依据员工职业发展需求,供应相关的职业素养培训和职业规划引导。

4.外部培训:鼓舞员工参加外部培训,提升综合素养和专业本领。

第十条人员培养的程序如下:1.编制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内容和方式;2.布置培训时间和地方,通知参训人员;3.组织培训师资和培训设施,确保培训效果;4.进行培训并进行评估;5.总结培训效果,对培训计划进行调整与改进。

公司内部人才培养管理制度(范本)

公司内部人才培养管理制度(范本)

公司内部人才培养管理制度(范本)目的本制度旨在建立和管理一个有效的内部人才培养体系,以促进公司内部人才的发展和提升,确保公司持续的人才储备和增加员工的工作动力。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无论其职级或职位。

培养计划1. 每年制定并执行全面的人才培养计划,以满足公司未来人才需求。

2. 根据员工的个人发展需求和公司的业务发展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包括岗位轮岗、培训课程和项目经验。

3. 确定合适的培养方法和资源,如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导师指导和研究资料。

4. 定期评估培养计划的有效性,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培养机制1. 培养机制应具备公正、公平和透明的原则。

2. 根据公司战略目标和人才需求,建立和管理人才储备库,对潜力员工进行评估和发展,为高层管理人员的晋升提供候选人。

3. 设立职业路径规划机制,明确员工在不同职级和职位上的晋升条件和发展方向。

4. 提供良好的研究和成长机会,包括外部培训、内部研究项目、知识分享会等。

管理与执行1. 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制定、监督和执行人才培养计划。

2. 各部门负责协调和配合培养计划的实施,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3. 员工应积极参与培养计划,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职业素养。

4. 监督和评估培养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奖励与激励1. 根据培养计划的完成情况和员工的表现,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激励措施。

2. 建立晋升机制,为培养计划的优秀完成者提供晋升机会。

3. 提供竞赛和项目机会,激发员工的研究和发展意愿。

总结公司内部人才培养管理制度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职业发展,同时保障公司的长期发展和竞争力。

各部门和员工应积极参与,并持续改进和优化该制度,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公司发展战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才培养制度
1总则
1.1为贯彻集团公司人才发展战略规划,使人才培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保证公司人才储备与开发进入一种有序、稳定、持续发展的局面,提升公司中高级管理、技术人才的培养、开发力度和深度,全面提高公司管理,技术人员素质,以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1.2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用一致、讲求实效的原则,实行目标管理策略,有目标、有措施、有责任、有落实,培养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德才兼备的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不断提高公司竞争力。

1.3通过建立健全人事制度和各种激励措施,规范人才的选拔和培养,通过考核促使各部门的领导培育人才,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公平竞争、脱颖而出的政策环境和生活工作环境。

1.4本规定适用于公司人才的培养管理。

2职责
2.1公司人才培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办法,人事行政部门负责公司人才培养策划、监督及考评工作。

其主要职责有:
2.1.1组织制定公司人才培养规划,并对实施计划进行监督管理;
2.1.2拟定公司人才培养的规章制度;
2.1.3核定培训课程及培训资格;
2.1.4制订考核管理办法并监督实施。

2.2公司各部门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
管理与技术人才的培养,各部门负责人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并积极组织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2.3公司各部门要根据本系统的需要,制订本部门的人才培养规划。

3重点培养的人才种类
重点培养的人才分为中高级管理人才以及高级技工人才。

3.1高级管理人才的目标是培养基本素质高,理论水平高,具备大型公司综合管理能力的领导人才,包括一级部门负责人和公司级管理人员。

3.2中级专业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的基本素质,具备较丰富的管理知识的专业人才,包括二级部门负责人。

3.3高级技工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操作人员。

4人才培养阶段
开发培养高潜能的员工一般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高潜能员工的选择。

第二阶段,高潜能员工开发培养的实施。

开发培养要有针对性,要找出高潜能员工与晋升岗位标准差距,针对其存在的弱点制定开发培养计划。

第三阶段,由公司高层、部门负责人确认高潜能员工是否适应企业文化,并对其进行综合考评。

5拟培养人员产生的程序
5.1个人申报或基层推荐;
5.2本人对照申报条件表准备个人的证书等资料;
5.3公司人事行政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初步审核;
5.4初步审核通过的人员名单提交到人事行政总监和总经理审批合格后,确定最终人员名单。

6拟培养人员基本条件及人才培养基本素质目标
6.1拟培养人员基本条件
6.1.1一般需要大专以上学历;
6.1.2中级培养对象一般30岁以下,高级培养对象40岁以下;
6.1.3悟性好,善学,具有比较高的潜能;
6.1.4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6.2人才培养基本素质目标
6.2.1组织能力:合作精神,市场意识,组织观念,协调能力。

6.2.2交际能力:培养、使用下属能力、诚信正直、说服感召力。

6.2.3个体水平:追求卓越、专业造诣、执着专注。

7人才培养方式
7.1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行轮岗培训
管理或技术理论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但由于其只有与实践的结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应根据培养东西、对象的情况,将培养对象放在有关岗位上进行锻炼;在用人机制上,应提供更多的竞争上岗机会,可先压担子,后帮带,先试用,后定职,通过挂职、定岗等多种形式在不同的岗位上锻炼,为员工的综合能力提升提供平台。

7.2加强交流、取长补短
要通过多种渠道,为各类人才提供交流机会,有计划地选送培养人员到其它部门进行交流或学习,开阔视野。

7.3建立知识库
把个人身上的知识总结归纳,成为共性的知识,并建立这样的知识库,使的其他人都能共享这样的资源,把个人的资源变成公司的资源。

8.人才培养计划
人才培养计划是保证公司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文件,是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的具体体现,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方案。

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执行和修订及调整是公司最重要的人才培养的活动,必须按严格的规范和程序进行。

8.1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
各部门按照公司的战略规划和有关规定并结合各类专业的具体情况由人事行政部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计划的编制。

8.2制订人才培养计划的工作程序
8.2.1人事行政部门提出各专业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应遵循的原则和指导意见,作为公司文件发至各部门;
8.2.2各部门应根据文件的要求,按照系统的培养目标,组织进行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的拟定;
8.2.3各部门对本部门内人才培养计划进行审议、修改,经部门负责人审定签字后报人事行政部门;
8.2.4人事行政部门对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组织审查,经人事部
门负责人审核通过后,报公司领导审批,经审批通过后的人才培训计划方可生效。

8.3人才培养计划的主要内容
8.3.1人才培训目标及基本要求;
8.3.2实践培养的要求及安排、有关说明;
8.3.3理论与实践培养的进程计划表。

8.4人才培养计划的执行
8.4.1由公司领导批准的人才培训计划,由人事行政部门和各部门负责组织和执行。

8.4.2人才培养计划规定的任务,各部门应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完成,计划由人事部门管理,但日常工作由各部门落实,人事行政部门行使协调管理职责。

任何部门不得推诿或擅自更改。

8.4.3各部门必须在季度工作计划中编制人才计划进程,落实人才培养计划方案和考核方式等;在部门季度计划的基础上,培养对象编制个人培养计划;各部门应严格按照已批准的人才培养计划执行,培养计划要具体落实到有关的培养对象身上。

8.5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与调整
8.5.1对已批准并正在执行的人才培养计划一般不得修改。

如果由于公司的发展、部门职能的变化以及培养对象的变化等原因,需要对培养计划进行较大修改,则经批准,允许进行必要的修订或者调整。

8.5.2当需要对人才培养计划进行调整(修订)时,部门需在调查研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修订人才培养计划的意见,由部门
负责人批准后,报送人事行政部门,人事行政部门汇总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并提交公司领导审批。

9人才的跟踪考评及考评规则
9.1对纳入人才培养规划的各类人员要实行动态管理,对于候选人员的确定也是既考虑其固定性也考虑其动态性,使之有上有下,严格执行优胜劣汰制。

9.2人事行政部门应对培养人员进行跟踪考评,建立人才培养跟踪考评记录,纳入人才培养档案;每半年对培养对象组织进行一次考评,并根据培养人员的工作表现及思想情况在培养方式上进行适当的调整,激励人才增强自我完善意识,珍惜机遇,自我加压。

9.3培养结束后,公司对人才培养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验收,对评估合格的给予确认,对表现优秀的予以表彰;对不合格的则给予培养部门相应处罚。

9.4考评规则
9.4.1对培养对象的考评主要由人事行政部门和培养部门具体负责,公司领导对考评结果进行最后确认。

9.4.2考评内容为培养对象的日常工作表现(包括出勤情况,技术素质,工作能力等)和其工作业绩。

9.4.3对培养对象的考评由部门人员,人事部门的意见进行综合考评。

9.4.4根据部门大小,每两年每个部门都应培养出一定数量的骨干人员,此项工作作为部门负责人年度绩效考核指标。

10奖惩
10.1评估不合格部门的表现
10.1.1部门培养机构组织涣散,领导无方。

10.1.2人才培养无计划,措施不得力,培养工作记录不完整。

10.1.3培养对象工作懒散,表现平平,无工作实绩。

10.1.4部门凝聚力差,有培养对象流失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