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当代自然观的新发展

合集下载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本章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生态自然观的理论来源;揭示了当代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是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和生态科学基础;论述了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及其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现代生态自然观的直接的理论来源。

在19世纪,人类的生态环境问题尚没有像现在这样严重,马克思和恩格斯不可能就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专’门而系统的研究,但是在他们的理论体系中包含了极其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

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其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决定了人与自然之间结成了发生学意义上的关系。

马克思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

恩格斯说:“从最初的动物中,主要由于进一步的分化而发展出无数的纲、目、科、属、种的动物,最后发展出神经系统获得最充分发展的那种形态,即脊椎动物的形态,而最后在这些脊椎动物中,又发展出这样一种脊椎动物,在它身上自然界达到了自我意识,这就是人。

”其二,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在自然界之中。

马克思说:“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

”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是“生活在自然界中”的,而不是存在于自然之外或凌驾于自然之上的。

恩格斯告诫人们:“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其三,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

恩格斯指出:“人首先依赖于自然。

”马克思说:人是“现实的、有形体的、站在稳固的地球上呼吸着 +;切自然力的人”。

“人(和动物一样)靠无机界生活,而人比动物越有普遍性,人赖以生活的无机界的范围就越广阔。

从理论领域说来,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方面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是人必须事先进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粮;同样,从实践领域说来,这些东西也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动的三部分。

自然辩证法的当代价值[整理]

自然辩证法的当代价值[整理]

自然辩证法的当代价值摘要:自然辩证法是关于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和普遍的学说,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科学思维体系,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方法论科学技术科学思维体系世界观人类社会自然辩证法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自然观、自然科学观和自然科学方法论三大块。

可以说,自然辩证法其实是唯物辩证主义在人与自然关系的体现,是科学技术哲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自然辩证法蕴涵了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既是关联人类的终极关怀,也关联着人类的现实关联。

自然辩证法为人类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方法和思想价值,而科技的发展也开拓了自然辩证法的现实意义。

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理解科学,认识科学的人类性,使科学合理发展,有助于发展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当前,我们国家正在以提倡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科研和经济建设工作。

进一步深入学习自然辩证法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要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同步,深入研究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就必须以科学的辩证法来指导。

自然辩证法能够使我们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提高整体素质,更加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习辩证法,也是我们探索自然界奥秘的需要,有助于我们创新意识的树立和能力的培养,并指导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

一、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在恩格斯的时代,为了建立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必须吸取人类从全部实践,包括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经验,精炼概括,这当然要涉及到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而这些集中体现在恩格斯所处年代的自然观的发展。

具体体现有:伽里略和牛顿的传统时空观念向爱因斯坦的狭义和广义相对论转变;新物质观的出现,物质不仅仅被认为是组成物体材料的基础,物质也不仅仅看成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组成的实物,现在不但场是物质,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能量也被看成了物质;从决定性因果律到统计性因果律的转变;宇宙演化观点的提出和发展;对机械还原论的怀疑;蝴蝶效应、混沌观、协同观等的提出。

自然辩证法概论讲义2-7(自然观的历史演变)

自然辩证法概论讲义2-7(自然观的历史演变)

古代自然观的特点



直观性:从某种有形体的、直观的东西 去寻求自然现象多样性的统一。单因素 说、多因素说、‚存在‛问题、‚本体 论‛问题。 辩证性:把自然界看成一幅由种种联系 和过程相互交织起来的画面。 思辩性:缺乏实证,用猜测和想象去说 明自然现象。
二、中世纪神创论自然观



问题:如何理解中世纪是‚黑暗‛的? ‚中世纪‛一词是欧洲人17世纪新创 的,它被用来表达一个漫长而沉闷的 时期,这个时期正处于成就辉煌的古 典希腊、罗马与他们当时所处的‚现 代社会‛之间。 ‚中世纪‛一词被创立当初具有贬意 和偏见; 当代观点:中世纪并非一片漆黑;

图腾崇拜是原始社会中各民族中普遍存 在的最早宗教信仰。图腾(totem),系 印第安语,意为‚他的亲族‛。原始人 相信各个氏族 都与某种自然物存在特殊 关系,此物就成为该氏族的图腾,,是 氏族的象征和保护者。图腾往往为全族 忌物,禁杀禁食,还举行崇拜仪式。



巫术:是原始人有了类似图腾崇拜的原始意 识之后,加上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感到无 能为力,渐渐出现了巫术。 原始人‚自以为能用对待族人和对待他所猎 获的动物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劝诱和愚弄自 然,以求得到帮助,‛譬如蛙鸣则雨,于是 就学蛙鸣,以祈求的所盼望的雨水。 有巫术产生祭祀。因为祭祀仪式需要解释, 又发明了许多教条和神话。




托马斯· 阿奎那(1224/1225-1274)是 经院哲学的最大代表; 《反异教大全》和《神学大全》是中世 纪经院哲学最重要的哲学和神学著作 亚里士多德哲学与基督教神学的结合, 促成了阿奎那神哲学的形成; 证明上帝的存在是托马斯神哲学的一项 重要的内容。

上帝存在的五种证明: 第一,事物的任何运动都是由在它之前 的另一个运动引起的,推论下去,最后 必然追溯到一个不受其他事物推动的第 一推动者。

自然辩证法(个人整理版)

自然辩证法(个人整理版)

自然辩证法(个人整理版)绪论第一节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一、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与范围1.整个世界的历史可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2.人类只有进行物质生产劳动才能从自然界那里取得他们所需要的生活资料3.科学技术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4.哥白尼牛顿科学革命与英国工业革命把人类从农业社会推向开放、进步的工业社会自然辩证法贯穿的基本观点第一.自然界是第一性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第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基本观点第三.科学技术是自然发展史与人类社会发展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中介第四.社会发展经历不同的历史阶段,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有所不同二、自然辩证法与科技哲学科技哲学的体系:形式科学、物理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区别:1、看待自然观方面2.看待科学技术方面3.看待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方面三、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社会1、哲学方面2、社会学、历史学方向3、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关系研究方向第二节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一)创立时期1、批判分析了德国古典哲学2、批评分析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方法论3、研究了劳动与人的生存、发展,以及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二)发展时期1、科学社会学2.科学学3.技术文化学二、20世纪中叶以来自然辩证法的新发展1.自然观方面(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2、在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方面3、在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方面4、在科学技术与社会方面波普尔证伪主义的科学哲学(1)反归纳主义(2)经验证伪原则(3)划界标准:重言式命题、列尽各种可能性的逻辑命题、数学命题、形而上学命题、宗教神话、伪科学(4)理论是大胆的猜测:理论先于观察,有保留地赞同康德“理性给自然界立法的观点”、科学开始于问题、理论是大胆的猜测(5)知识增长的理论可证伪度:第一,理论表述的内容愈普遍,可证伪度就愈高;第二,理论表述的内容愈精确,它的可证伪度就愈高科学发展的四段式:1、科学开始于问题;2、科学家针对问题提出各种大胆的猜测,即理论;3、各种理论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和批判,并接受观察和实验的检验,筛选出逼真度较高的新理论;4、新理论被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所证伪,又出现新问即P1→TT→EE→P2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理论范式:(1)从心理上是科学共同体所共有的信念,(2)从理论和方法上说它是科学共同体所共有的“模型”或“框架”,总体说,就是某一科学家集团在某一专业或学科所共同具有的信念,这种信念规定了他们的共同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为他们提供了共同的理论和解决问题的框架,从而形成为该学科的一种共同传统,并为该学科的发展规定了共同的方向。

自然辩证法试题(1)

自然辩证法试题(1)

一:了解自然观演变的基本历史:▪(1)古代朴素自然观▪1、史前神话阶段的自然观▪(1)起因:对自然界加以说明和解释。

(2)特点:“万物有灵”论▪(3)表现形式:神话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4)史前神话自然观对当时社会活动的影响“图腾”信仰和自然崇拜巫术祭祀、祈祷▪2、中国古代自然观▪(1)《周易》中体现的自然观:普遍联系的观点(2)《老子》一书所体现的自然观:演化观▪(3 ) 中国古代自然观的特点:侧重于回答自然是怎样的▪3、古希腊自然观侧重于回答自然为什么是这样的▪(2)中世纪的神学自然观▪1、奥古斯丁:把柏拉图的“理念”变成了“上帝”。

上帝是终极的全能的造物主。

▪2、托马斯·阿奎那:对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进行了神学改造。

▪(3)近代机械论自然观▪A: 开普勒:“天空立法者”▪B: 伽利略的贡献:▪(1)著名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

▪(2)发明天文望远镜,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哥白尼学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

▪(3)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C: 牛顿的综合:总结了天体力学和地面力学的成就,为经典力学规定了一套基本概念,提出力的概念,提出了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从而使经典力学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为机械论自然观提供了理论基础。

▪D: 机械自然观的中心思想:自然界是绝对不变的。

▪(1)认为认为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它从来如此、永远如此;(2)自然界的物质和运动是可以分离的,所有运动都是机械运动,其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内部,而是由于外力的作用而引起的▪(3)万事万物只在空间上彼此排列着,并无时间上的历史发展。

▪E: 机械自然观的贡献▪F: 机械论自然观的局限性▪(1)绝对化,只承认必然性,否认偶然性和随机性,终会严重束缚科学家思想,阻碍科学发展。

(2)不彻底性,力学难解释:运动如何发生?天体怎样运动起来?不同物质形态如何转化?不得不把造物主从前面赶出去,最终又把神从后门请进来。

自然辩证法的新时代意义

自然辩证法的新时代意义

自然辩证法的新时代意义《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唯物史观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作者恩格斯,不仅是唯物史观的共同创立者,更是唯物史观的伟大运用者,阐释者,发展者,传播者。

着重阐述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辩证法思想,在对自然和科学技术作出深刻的社会历史性分析之后,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深刻揭示出唯物史观和人的解放理论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自然辩证法为人类认识科学,理解科学,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方向。

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所在。

当前,我们国家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科研和经济建设工作,深入研究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进一步深入学习自然辩证法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紧密结合,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探索自然奥秘的万能钥匙。

学习自然辩证法,可以树立我们的创新意识,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指导我们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一、辩证自然观是现当代科技发展的哲学理论基础恩格斯说:“不管自然界本身是怎样产生的,只要它一旦存在,那么它在存在的时候就总是这个样子。

”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德国物理学家亥姆霍兹提出的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发现,人类的科学世界观就掀开了崭新一页。

恩格斯敏锐捕捉到这些科学发现的重大意义,并由此全面总结并概括,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这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完美统一,体现了自然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以回归生活世界的精神为人类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全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辩证自然观看来,自然科学只有深入物体的运动中,在物体的相互关系中,才能真正认识物体;物体也只有在运动中,在与其他物体的相互关系中,才能显示出自己的本质与本真。

全新的辩证自然观认为,“整个自然界都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的。

”只有深刻理解全新的辩证自然观,才能更清楚地认识当前人与自然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更好地为现当代科技发展服务。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 人工自然界在总体上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 有低级到高级的演化历程,它的发展既遵循 天然自然界的规律,又遵循其自身的特殊规 律
• 正确认识技术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通过 研究、开放和应用生物技术和生态技术,采 用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方法,创建资源和 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型的人工自然界。
44
人工自然观的意义
系统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 观的现代形式之一。
23
一、 系统自然观产生的现代自然 科学基础
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相对论、量子力学) 分子生物学 系统科学
24
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
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超循 环理论、分形理论、混沌理论 等一系列在自然观上具有根本 变革性质的新学科、新理论。
25
47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 思想是现代生态自然观
的直接的理论来源。
48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观点
• 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 2.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 • 3.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 • 4.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
49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特征
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
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 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 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的作用;自然 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
性和随机性;人与自然界是分立的。
12
• 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 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
32
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
33
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层次性
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都是按层次结构组织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1、科学技术的负作用有哪些?⑪引发生态问题:我国严重的环境问题⑫科学可能导致认识的异化:首先,科学具有人性的一面,可它又具有非人性的因素(如:见理不见情,见利不见义)其次,剥夺人与生俱来的自有真性、创造性最后,造成人生活的无意义、精神的萎靡和道德的败坏⑬虽然我们对自然的认识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但是我们并没有把握自然的终极规律⑭总之,科学面临着它无法解决的难题,即科学发展的方向问题2、人文文化在科学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⑪为科学的发展指明方向⑫人文科学特别是哲学启发自然科学的发展⑬人文特别是艺术弥补现代科技理性的缺陷⑭人文对科技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3、古代、近代和现代自然观的演变。

(1)古代自然观(本原问题)基本内容:探讨了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及宇宙万物都是由某种基本东西演变而来的;关于运动的一般认识,认为世界是相互作用和联系的一个整体,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的;关于物质的构成,认为物质世界的万物都是由水、火、气、土构成;对于天体的宇宙的认识,提出了宇宙的模型,包括地心说,日心说的萌芽;关于生命的起源,提出了许多猜测性的很有见解的思想;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最高理想和目的不是去行动,不是去控制自然,而是静观,即深入到自然中去,领悟自然的奥秘和创造生机。

特征:朴素的唯物论(占主导地位,但也有唯心的部分)、辩证的、整体性、系统性、直观性、猜测性、思辨。

(2)近代自然观(形而上学)基本内容:自然界是一架由各种零部件组装而成,按照一定的规则朝着一定方向运转的机器。

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中心思想是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认为自然界一旦存在就永远存在下去,不会发生任何变化;认为自然事物一旦存在,就永远存在;认为自然界的一切原来如此并且从来如此,万事万物只是在空间上的并列;如果物体有所变化,这只是物体机械的运动,事物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内部而是在于事物的外部。

特征:机械性、决定性、必然性、可预测性、还原性、可逆性、简单性。

自然辩证法的当代价值

自然辩证法的当代价值

自然辩证法的当代价值一、本文概述自然辩证法,源于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旨在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辩证关系,探索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自然辩证法不仅依然保持着其重要的理论价值,更在实践中展现出新的生命力。

本文旨在探讨自然辩证法的当代价值,分析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以期为我们理解和应对科技时代的挑战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我们将回顾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阐述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分析自然辩证法在当代社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探讨其在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社会发展、提升人类认识能力等方面的积极贡献。

通过深入研究自然辩证法的当代价值,我们期望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理解科技时代的本质和规律,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科学的方法和策略。

我们也期望通过这一研究,推动自然辩证法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作用及其发展规律的哲学理论,其基本原理具有深刻的当代价值。

这些原理包括系统论、联系论、发展论和矛盾论,为我们理解和应对当代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系统论原理提醒我们,自然界和社会都是复杂的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在解决当代环境问题时,我们需要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出发,考虑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联系论原理强调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认识到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科技进步对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科技革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再次,发展论原理指出,自然界和社会都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我们需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认识到事物的变化性和进步性。

在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时,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以实现人类社会的长期繁荣。

自然辩证法生态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生态自然观

生态自然观思想与可持续发展摘要: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中蕴涵着丰富的具有当代价值的生态自然观,他们在早期就注意到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辨证关系。

目前,我国经济处于发展的高速时期,但我们不可忽视生态破坏问题,本文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思想出发,具体分析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遭遇的生态问题,提出中国可持续发展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生态学原理,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并提出了相应的一些可持续发展方法。

关键词:生态自然观;生态危机;可持续发展引言:生态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共同难题,也是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个非常现实、迫切的问题。

在研究中国可持续发展时,必然涉及生态自然观的深层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现代生态自然观直接的理论来源,在他们的理论体系中包含了极其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

这些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生态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思想马克思,恩格斯不仅仅是伟大的革命家,并且也是伟大的思想家,他们倾其一身的精力去关注和思考人类的前途和命运,他们不仅仅研究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强调了人的社会属性,还关注并研究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分析了人的自然属性,他们在著作中已经关注了人与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虽然他们所处的年代是在工业文明刚刚发展的时期,但是,他们已经关注到人类的发展不能靠破坏自然来取胜,为我们今天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理论的积淀,同时也指明了发展的方向[1]。

这些理论也成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汲取了古典哲学自然生态观的成果,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哲理。

1.1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存在物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决定了人与自然之间成先后的关系。

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确认自然界先于人、先于人类社会,把人类社会看作自然界的一部分[2]。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界。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与自然二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人本身就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人离不开自然界,要靠自然界来生活。

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

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

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自然辩证法是哲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自然界中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变化。

它在整个人类历史上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本文将对自然辩证法的发展进行探究。

一、古代辩证法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是古代自然辩证法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提出了“万物流变,相互对立中存在着统一”的观点,主张事物的变化是由于相互对立的力量作用。

另一位重要的思想家柏拉图则认为,自然界中存在着无限的混沌与有限的秩序,辩证地揭示了自然界中的矛盾与变化。

二、哲学思想的辩证转折在西方哲学的发展中,19世纪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康德的唯心主义思想提出了相对静止与长久不变的自然观,而黑格尔则从哲学的角度对自然界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辩证法是自然的核心”这一观点,使自然辩证法重新成为哲学研究的关注点。

三、辩证法的科学化发展20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自然辩证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揭示了时间、空间和物质之间的辩证关系。

量子物理学的诞生更加深化了对微观世界的认识,突破了传统的因果关系思维,体现了辩证法的思维方式。

四、当代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当代自然辩证法不仅注重理论的探索,还注重实践的应用。

生态学的发展使人们更加关注自然界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这正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之一。

同时,信息技术的进步也为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与途径。

总结起来,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古代辩证法、哲学思想的辩证转折、辩证法的科学化发展以及当代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四个阶段。

自然辩证法的不断发展不仅在哲学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人们认识自然界、改善人类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注:以上为回答文章,请将正文复制并发送给我。

自然辩证法 自然观 中国社会发展

自然辩证法 自然观 中国社会发展

自然辩证法自然观中国社会发展1.引言1.1 概述概述: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方法论,旨在研究和理解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矛盾和变化。

它是对自然和社会现象进行辩证思考和把握的重要工具。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然世界,并指导我们在中国社会发展中探索合理的方向。

本文将首先对自然辩证法进行概念解释,介绍其基本原理及其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其次,将探讨中国古代和当代的自然观。

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念深受儒家、道家和墨家的影响,将天地万物视为一个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而当代中国的自然观念则呈现出更加科学化、综合化的特点,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接下来,本文将着重阐述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当代社会发展的现状。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国家,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社会变革和发展过程。

从古代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社会经历了许多风云变幻,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文章的结论部分将对前文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们需要在借鉴和传承中国古代的智慧基础上,充分利用自然辩证法和现代科学方法,促进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深入理解自然辩证法和自然观念的内涵,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当前的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增进读者对自然辩证法、自然观和中国社会发展的认识,促进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为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我们将对整篇文章的结构进行概括和说明。

文章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引言、自然辩证法、自然观、中国社会发展和结论。

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重点和内容,并且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

接着,我们将详细介绍每个部分的内容和组织方式。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体概述,包括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同时,我们也会描述文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导引。

自然辩证法论文--浅谈生态自然观与我国可持续发展

自然辩证法论文--浅谈生态自然观与我国可持续发展

浅谈生态自然观与我国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人类由于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因而不同时代的人们,包括杰出的思想家,虽然有人也指出了人类活动对于周围自然环境的破坏性影响,但更多的是为人类征服改造自然的奇功而自豪。

由此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如过度地消耗资源,向环境排放大量的污染物,无节制地人口膨胀,破坏了生态平衡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出现了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的逐渐消失,沙漠化、表土流失、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全球环境问题。

这些情况的出现,更使人类亲自体味到了自身生存环境所面临的危机。

我们耗尽大自然的所有宝贵资源的时候,自然界就会成为僵死的质料;我们在破坏了其他动植物存在的条件时,人类自身的存在也就成了问题。

这一危机的最终结果可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完全破坏,即人类生存环境的丧失。

人类究竟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然界,重温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无疑会有重要启迪。

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继承和发展。

一、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1.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自然的时候,强调自然是有规律可循的,并且这种规律是不依人的意识和意志而改变的,但只有人才有意识,人们可以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并利用好它为人类服务,但是一度超过了界限,我们人类就会要遭受自然的报复。

马克思指出:“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

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规律借以实现的形式。

”恩格斯指出:“事实上,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的影响。

”恩格斯承认“人对自然的统治”,但是“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1]我们应该充分的认识这些自然规律,从而能够更好的为我们人类服务。

自然辩证法第03章

自然辩证法第03章

撒哈拉沙漠:它东西长约5600公里,南北宽约2000公里,总 面积约920万平方公里,大致相当于非洲面积的1/3。目前正 以每月0.8公里的速度向南推移,而有的地方最高的速度竟然 高达3.2公里。

全球性环境问题
当今世界五大问题:人口、资源、能源、粮食和环境, 而事实上,这五大问题实质上都是生态失衡问题,广 义上都属于环境问题。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现代环境 问题引起所谓全球性的环境危机,最为严重的问题包 括: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突发性环境污染 事故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已超越了国界 而成为各国无法回避的共同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也要 求各国采取共同的行动。
资源问题
森林资源锐减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称,有 史以来全球森林已减少了一半。 森林被喻之为地球之肺。它的 急剧减少会导致严重的生态危 机。如:

绿洲沦为沙漠 水土大量流失 干旱缺水严重 洪涝灾害频繁 物种纷纷灭绝 温室效应加剧
资源问题
生物多样性减少
地球上生物约有300万-1000万种以上, 但至今有案可查的仅150万种。 在目前的生物种系中,至少有一半以 上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现在每年在非洲热 带雨林中还能发现200多种新植物。由于 人类的活动,地球上的原始森林已由19世 纪的55亿公顷减少到现在不足28亿公顷, 每年减少面积约为2000万公顷,其中1100 公顷是热带雨林。无数的动植物在人类还 没认识它们之前就随着原始森林的砍伐、 污染、围湖填海等原因提前从地球上消失 了。
自然灾害频繁
气候专家研究认为:在不久的未来,地球上的洪 水、暴雨、旱灾、森林大火、致命热浪等极端的 气候变化,将日趋频繁且愈演愈烈。 流行性传染病会大量传播。
世界卫生组织预估,未来25年内,全球

自然辨证法论文

自然辨证法论文

⾃然辨证法论⽂⾃然辩证法对中国社会进步的伟⼤促进作⽤中国⾃然辩证法研究⼀直坚持关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重⼤理论问题。

新中国成⽴后尤其是改⾰开放以来,中国⾃然辩证法更加密切关注中国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对发⽣的重⼤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予以研究,提出⾃⼰的看法,从⽽引起了党和国家的⾼度重视。

⼀、⾃然辩证法在中国的发展⾃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然观和⾃然科学观,它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是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相伴随的。

⾃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个单独的组成部分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是从恩格斯《⾃然辩证法》这部著作的翻译出版开始的。

1949年新中国成⽴后,⾃然辩证法的学习和研究进⼊了⼀个新的历史阶段。

建国初期,党和国家组织⼒量⼤量翻译出版有关⾃然辩证法的著作,在⼴⼤知识分⼦中开展了学习和研究⾃然辩证法的热潮。

[1] 20世纪70年代,中国迎来了改⾰的春天,也迎来了科学时代的春天,⾃然辩证法在中国再度发展。

30年来,⾃然辩证法在中国演化成科学技术哲学,是科学技术与哲学相联结的桥梁。

它作为哲学的⼆级学科,就科学技术本⾝及其与经济、社会、⽂化相联系的各个⽅⾯进⾏哲学层次的思考和探索,批判地吸收了历史上和当代该领域其他学派的研究成果,取得了较⼤的学术成就和社会效益。

在改⾰开放和科学技术⾰命两股时代潮流冲击下,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框架有了重⼤突破,研究内容有了新的拓展,陆续分化和形成了⼀系列专门的学科分⽀和⽅向,如科学学、未来学、科学哲学、科学⽅法论、科学技术思想史、技术哲学、科学社会学等。

与此同时,各门科学前沿的哲学问题,也得到了更深⼊的研究。

[2]⼆、中国⾃然辩证法的中国特⾊在中国这块热⼟上成长起来的中国⾃然辩证法,经历了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伟⼤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然辩证法理论与中国⾰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科学技术哲学学科的创⽴者和推动者,是⼀个“⾛出书斋的”,具有中国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派。

自然辩证法整理 (1)

自然辩证法整理 (1)
农业文化是一种人文型文化 在原始社会和农业社会,人类的生存方式是自然生存
近现代文化是科技型工业文化
从科技的起源看,科学和人文是协调一致的
近代的科学技术的诞生是和文艺复兴运动项 联系的。文艺复兴核心价值理念是重视人的 作用和人的物质利益。由于科学技术可为人 谋福利,本来是人文文化运动 的文艺复兴导 致了近代科学技术的诞生 近代科技造成了机器大工业,工业生产的首 要特征是高效率,为提高效率劳动日益标准 化、专业化、技术化。
以法国科学家、哲学家笛卡尔、拉美特利等人 为代表,他们把万物都看成机器,甚至于包括动 物和人。 拉美特利这样说,‚如果哲学的领域里没有笛卡尔,
那就和科学的领域里没有牛顿一样,也许还是一片荒原。
的确……他第一个完美地证明了动物是纯粹的机器。‛进
而拉美特利又以生理学家的身份说到:‚让我们勇敢地作 出结论:人是一架机器,在整个宇宙里只存在着一个实体,
研究内容 1 自然观: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 2 科学观与方法论:关于科学及其发展的一 般性认识和由此形成的总观念的系统阐述。 3 技术观与方法论:关于技术及其发展的一 般性认识和由此形成的总观念的系统阐述。 4 科学技术社会观:讨论的是科学技术发展 与社会互动的辩证法。
总之,
提高科学素养 弘扬人文精神 纵论古今人物 启迪科学智慧
(2)形而上学自然观
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 万事万物只是在空间上的并列 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物质不可再分的 最小粒子,具有不可入性 如1830年发生的地质学史上的第一次大争论: “水火之争”
评价 肯定方面
形而上学的自然观首先是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人 类认识史上的一个阶段,是一种进步,它对当时的自 然科学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对“经院哲学”的一 种背叛,并在细节上超过了古代的朴素的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生态思想的新时代价值

《自然辩证法》生态思想的新时代价值

《自然辩证法》生态思想的新时代价值摘要:在生态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话题,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研究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对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我国要想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就要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深刻领会并好好把握恩格斯的生态哲学思想,以求更好的指导我们今天的生态文明社会建设。

本文从恩格斯的经典著作《自然辩证法》出发,并结合我国情从四个方面分别阐明了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生态文明;实践价值党的十八大就对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强调:“只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才能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九大提出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反映,它向当代人提供了认识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统一发展的基本途径。

恩格斯生态思想指导我们选择了正确的方向。

从改革开放到如今党的十九大我们都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建设小康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能源节约型社会等逐渐步入如今的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之后党的十八大又进一步指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十九大报告高度评价了十八大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并提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一、推动经济体制转型发展我国的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十九大提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显然“美好生活需要”更注重质量。

自然辩证法第一章

自然辩证法第一章
第一篇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一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第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
第三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新发展:生态自然观
所谓自然,是指非人 工的物理世界(包括 生命世界和非生命世 界)
除了外部自然还包括 人类携带的内部自然 如肉体、感性、情意、无 意识等。
自然还有 本性、本来 就有的东 西之意思
(三)主要著作与基本思想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恩格斯:反杜林论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主要著作与基本思想
(四)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的基本观点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自然界除了 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表现形式之外,什么也没有;运动在量上 和质上都是不灭的;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即 人脑的属性和技能;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 式;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他们既是 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此推动 着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自然界一切事物处在普遍联系和相 互作用之中,处于永久的产生和消亡之中,处于不断的运动 和转化之中;在自然的发展过程中,在自然的特定领域发展 的特定阶段上,产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随着人类的社会实 践活动的深入展开,使原有的自然部分领域不断得到认识和 改造,于是出现了一个与外在于人的活动的“纯自然”所不 同的具有新质的“人化自然”,这种人化自然也就是进入人 类文化或文明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 哲学思想渊源

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哲学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古典唯心主义和费尔巴 哈的人本唯物主义的发展阶段。

自然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四节 生态自然观与生态文明建设
一、全球环境问题的形成及其危害 二、全球生态意识的觉醒
一、全球环境问题的形成及其危害
全球环境问题是指对全球产生直接影 响,或具有广普性、随后又发展为对全球 造成危害的环境问题,也就是引起全球范 围内生态环境退化的问题。
㈠ 全球环境问题的历史形成
从根本上说,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的 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这一问题与文明 发展始终相伴随。而从过去的地域性环境 问题到当今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则经历了 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
日本四日市事件
几千人呼吸道发病,约60人死亡
4天内有6000人患病,17人死亡
5天内4000人死亡并连续发生3次 浅蓝色烟雾刺激喉、鼻,植物变 黄,到1955年死亡400多人 180人患病,50人死亡 患者超过280人,死亡34人 500多人患病,10多人死亡
1968年
日本米糠油事件
5000多人患病,16人死亡
第三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历史 必然性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点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发展演化的思想 普遍联系的观点
㈠发展演化的思想
星云假说
在僵化的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第一 个缺口。
地质均变论
水成说/火成说 渐变说/灾变说
八大公害事件之一 【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年12月 原因:逆温、硫氧化物
硫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颗粒
进入肺部,死亡60人 / 周。
八大公害事件之二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1943年5月-10月 原因:烃类、阳光、三面环山
汽车尾气 + 强紫外线,死亡 400人 ,全市患病者占3/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自然观部分思考题(段老师)
1、科学技术的负作用有哪些?
答:
①科学可能导致人的异化。

科学具有人性的一面,可它又具有非人性的因素。

表现为:见理不见情(如卡文迪什)见利不见义。

②剥夺人与生俱来的自由真性、创造性。

③造成人生活的无意义、精神的萎靡和道德的败坏。

虽然我们对自然的认识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但是我们并没有把握自然的终极规律。

总之,科学面临着它无法解决的难题,即科学发展的方向问题。

2、人文文化在科学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答:
人文文化能弥补科学文化之不足:
①为科学的发展指明方向
②人文科学特别是哲学启发自然科学的发展
③人文特别是艺术解构现代科技理性
④人文对科技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
3、古代、近代和现代自然观的演变。

答:
①古代朴素自然观。

学派共同特点:弄清世界的本原(从物质角度来说明),认为世界不断变化发展原因是本原内部。

②近代自然观。

自然界是一架由各种零部件组装而成,按照一定的规则朝着一定方向运转的机器。

产生的基础:牛顿力学。

特点:A机械性(和谐和秩序性)B决定性、必然性、可预测性C还原性D可逆性E简单性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中心思想: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

③现代自然观。

恩格斯辨证自然观整体的观念。

基本内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的多样性;运动的规律性。

特征:联系的、发展的、系统的。

④当代自然观的发展。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自然的构成性与生成性;自然的简单性和复杂性;世界的决定性和非决定性。

⑤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所体现的自然观。

相对论对时空观的发展:相对论否定了以太的存在,得出的一些结论,都说明相对论是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时空观。

量子力学对自然观发展的贡献:量子力学的建立实现了物理史上的第五次大综合,将波动性与粒子性相统一。

意义:
(1)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波粒二相性,证明了世界的统一性;否认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非此即彼”,承认了物质世界是“亦此亦彼”的。

(2)雄辩地证明了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的,而且存在测不准关系。

(3)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4、当代自然观的新发展。

如何理解。

答:
①天文学:康德的太阳起源演化学说:星云说。

《宇宙发展史概论》(1755)第一次说明了世界有一个形成、发展的过程,不是从来如此的。

②地质学:赖尔的地球渐变论(1830),说明地壳是逐渐形成的,不是从来如此的。

③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物理史上的第二次大综合,说明了运动形态是可以转化的,物质运
动具有客观性和多样性、统一性。

④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施旺(1839)、施莱登(1838)发现了细胞,细胞学说说明了多种多样生物的统一性(统一于细胞);达尔文(1859)的进化论说明事物是连续发展的,不是从来如此的。

⑤化学:道尔顿的原子论(1808);米勒用无机物合成了有机物(尿素,1824-1828),打破了无机物到有机物的界限,说明了事物是有联系的;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的发现(1869)。

意义:
(1)这种自然观既克服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局限性,又摆脱了古代自然观的朴素的、自发的属性,而是根据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建立的新的自然观,它是建立在精确的观察材料上的;
(2)它以自然界本身的真实联系代替了以往的哲学思辩的幻想的联系;
(3)是以事物内部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说明自然界的多样性、统一性的。

总之,它符合自然界的辩证发展途径。

5、系统的定义、形成系统的条件,对系统整体性的理解,层次结构。

答:
系统的定义:系统是若干有特定属性的要素经特定关系而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或者说,系统是以各要素的属性为基础经由特定关系而形成的属性不可分割的整体。

完备描述一个系统需具备以下四个条件:要素、结构、功能和环境
整体性的表现: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它象征着新属性的出现,表征着系统与其构成之间的质的差别,其形成在于内部的相干性。

系统各部分彼此约束、选择、协同、放大,共同导致属性不可分割的整体的形成。

自然系统的层次结构:
1、中国套箱式的等级结构,特点:底层系统对高层系统具有构成性关系同一层次的系统之间存在着相干性关系。

2、自然界的层次结构,分生命世界和非生命世界。

层次的关系决定了方法论的基本趋向。

正因为上下层次间有双向因果关系,才有还原论方法和整体论方法区别。

6、系统演化有无方向性。

答:
演化的方向性:进化或退化。

进化一般是指物质客体演化中由无序到有序、由低序到高序的趋势和过程。

退化一般是指物质客体演化中由有序到无序、由高序到低序的趋势和过程。

7、系统演化的条件。

答:
①系统处于远离平衡的状态。

②系统必须是一个开放系统,即系统内外环境之间要有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与流通,并且必须使系统从外部输入的负熵流绝对值大于系统内部的熵产生,从而使系统的熵逐步减小。

③形成有序结构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相互作用。

④正反馈推动系统走向有序。

⑤涨落和突变是产生有序状态的条件。

8、在不同时期,人和自然关系是怎样的?马克思对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如何阐述的?
答:
人类的产生,在自然界引入了新的因素,自然界的演化进入新阶段:
①自然界产生了异己的力量。

人类来自自然界,又区别于自然界;人类可以通过意识认识自然界,又通过实践改变自然界。

②由于人类的出现,使统一的自然界分化为天然自然、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

它们有各自的演化规律.同时又互相影响.同时人类本身也不例外,也在演化,只是有了新的特征。

③人和自然是对象性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④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

马克思认为在社会生产中“人和自然是同时起作用的”,进而提出两种生产力的概念,自然生产力是不需要代价的,未经人类加工就已存在。

社会生产力是在自然生产力的基础上人通过劳动制造出来的,包括社会改造自然的的能力和人类劳动的产品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制约着社会生产力。

⑤自然的异化。

一方面人的本质在实践中对象化,使自然成为满足人的需要的属人的自然,另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活动结果摆脱人的控制,反过来成为控制人的异己的力量,人的自然也就变成了异己的自然。

异化原因:一方面是实践和认识能力的限制;另一方面也由于社会关系的制约。

马克思分析到,分工与私有制产生后,自然的异化更复杂,有二种形式的异化,一主要由社会关系造成,物化于自然界的社会力量对人的异化,一种主要由人对自然的改造引起,是自然力量对人滥用自然的报复。

9、现代西方环境伦理学如何反思人和自然的关系?
答:
思考:人和自然关系中的价值取向。

生态自然观:主张把人的稼穑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变成共同体的普通成员与公民,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人则是这个共同体的平等一员和公民,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他伙伴,而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任何一种行为,只有当他有助于保护生命共同体和谐稳定和美丽时,才是正确的;人和自然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

体现生态价值取向:批判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认识到人与自然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即生态价值观系。

生态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那种把自然视为“聚宝盆”和“垃圾场”的观念相反,生态价值观把地球看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

它以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为出发点和归宿,主张以适度的消费观取代过度消费观;以尊重和爱护自然代替对自然的占有欲和征服行为;在肯定人类对自然的权利和权益时,要求人类对自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生态价值观最核心的观念是,把人类的发展和这种发展的条件(环境、资源等)放在平等的地位上,把人类的发展和其他生物和非生物的发展也放在平等地位上考虑。

不过其出发点是整体的平衡,因此并不妨害去消灭或消除那些危害人类生存发展的有害事物。

也就是说,人与环境的自觉协调,而不是自发的,依靠自然界自在的演化。

实际上,那也是不可能的。

10、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答: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生存能力构成危害。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一、将环境保护纳入综合决策,转变传统增长模式;
二、变革社会观念发展适度消费的新大众消费模式;
三、开发同环境友善的技术,实现清洁生产,发展同自然相容的产业体系;
四、发展和完善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
五、提高全社会环境意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新文明。

(即途径是以生态产业为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农业—知识业—信息业—工业—服务业”的道路,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日益突出的矛盾。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