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历程
自然辩证法概论讲义2-7(自然观的历史演变)
古代自然观的特点
直观性:从某种有形体的、直观的东西 去寻求自然现象多样性的统一。单因素 说、多因素说、‚存在‛问题、‚本体 论‛问题。 辩证性:把自然界看成一幅由种种联系 和过程相互交织起来的画面。 思辩性:缺乏实证,用猜测和想象去说 明自然现象。
二、中世纪神创论自然观
问题:如何理解中世纪是‚黑暗‛的? ‚中世纪‛一词是欧洲人17世纪新创 的,它被用来表达一个漫长而沉闷的 时期,这个时期正处于成就辉煌的古 典希腊、罗马与他们当时所处的‚现 代社会‛之间。 ‚中世纪‛一词被创立当初具有贬意 和偏见; 当代观点:中世纪并非一片漆黑;
图腾崇拜是原始社会中各民族中普遍存 在的最早宗教信仰。图腾(totem),系 印第安语,意为‚他的亲族‛。原始人 相信各个氏族 都与某种自然物存在特殊 关系,此物就成为该氏族的图腾,,是 氏族的象征和保护者。图腾往往为全族 忌物,禁杀禁食,还举行崇拜仪式。
巫术:是原始人有了类似图腾崇拜的原始意 识之后,加上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感到无 能为力,渐渐出现了巫术。 原始人‚自以为能用对待族人和对待他所猎 获的动物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劝诱和愚弄自 然,以求得到帮助,‛譬如蛙鸣则雨,于是 就学蛙鸣,以祈求的所盼望的雨水。 有巫术产生祭祀。因为祭祀仪式需要解释, 又发明了许多教条和神话。
托马斯· 阿奎那(1224/1225-1274)是 经院哲学的最大代表; 《反异教大全》和《神学大全》是中世 纪经院哲学最重要的哲学和神学著作 亚里士多德哲学与基督教神学的结合, 促成了阿奎那神哲学的形成; 证明上帝的存在是托马斯神哲学的一项 重要的内容。
上帝存在的五种证明: 第一,事物的任何运动都是由在它之前 的另一个运动引起的,推论下去,最后 必然追溯到一个不受其他事物推动的第 一推动者。
论近代自然观从形而上学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
论近代自然观从形而上学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共同点,都坚持了唯物主义方向,认为物质决定了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三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
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后,广义指用形而上学观点表述宇宙的唯物主义哲学;狭义指西方哲学史上第二种唯物主义形态,即16-18世纪的唯物主义哲学。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亦称机械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种形态。
以边缘化的、恒定的、片面的观点表述自然界和认识论问题的哲学学派。
以17-18世纪西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典型。
它宣称世界就是物质的,在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起至过积极主动促进作用。
比如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布斯指出,哲学的对象就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物体就是不依赖人们思想的东西,它就是世界上一切变化的基础。
世界上除了具备广延的物体之外,不存有其它任何东西。
从这一观点启程,他论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抨击了宗教神学和笛卡尓(法国物理学家,哲学家)的二元论。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还涵盖某些辩证法因素。
a)机械性。
就是把世界万物的运动都理解为或归结为机械运动。
视机械运动为唯一的因果关系,不懂得因果联系的多样性、复杂性。
比如霍布斯就曾经写到:“运动就是丢掉一个边线而赢得另一个边线。
”他在《利维坦》一书的序言中把人的心脏比作钟表上的发条,把神经和关节比作其中的油丝和齿轮。
拉美特利更干脆地正式宣布:“人就是机器”。
指出人归根结底就是一些在地面上四肢着跳跃的机器而已。
b)片面性。
就是说,他们的唯物主义思想都具有极大的片面性,并且善于以孤立、静止的观点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它只承认必然性,否认偶然性。
何谓自然观?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种形态?
何谓自然观?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种形态?自然观是人们对于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特点是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
它正确地把握了自然界总画面的一般性质,却不能具体说明自然界的联系;这种自然观想从自然界本身寻求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但缺乏足够的经验知识,对部分和细节不清楚,对于这些不清楚就用哲学来进行思辩和猜测,用猜测来填补知识的空白,用思辩来编制自洽的理论,因而古代人的自然观是笼统的。
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和藩篱,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
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历史地位:一方面在哲学上成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在以后得到发展和证实的天才预见。
恩格斯说的:“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因此,如果理论自然科学想要追溯自己今天的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去。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代朴素自然观直观性、思辩性和猜测性;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是对上帝创世说否定;强调经验和实证的方法主张用分析还原的方法去研究对象,这种研究方法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是完全必要的。
对于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历史性的贡献。
但它的局限性表现在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
(1)机械性它承认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按规律运动着,但它用纯粹力学的观点来考察和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把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形式,否认了无机界和有机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间的联系。
(2)形而上学性孤立地考察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撇开它的广泛的联系,不是把自然界看作是运动,而是看作是静止的,不是看作是变化的,而是看作是永恒不变的。
自然观的发展过程
自然观的发展过程开放分类:哲学、社会科学、世界观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
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
唯心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精神或上帝的产物。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处在永恒运动、变化、发展中的物质世界;自然界一切现象都是对立统一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自然界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对自然界认识的基础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
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
大体包括人们关于自然界的本原、演化规律、结构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根本看法。
自然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因而任何一种系统的哲学必然包含与之相适应的系统的自然观。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不只消极地适应而是积极地作用于自然界。
在这一相互作用过程中,人们形成了对自然界本质的认识。
因此,自然观既不象唯心主义所说的那样,只是人的思维的自由创造;也不象机械唯物主义所说的,只是思维对自然界的消极反映。
构成自然观基础的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只是自然界本身。
任何时代的自然观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尤其与当时的自然科学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反过来,它又对自然科学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在历史上,最先出现的是神话形态的自然观。
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心主义自然观的对垒日趋明显。
唯心主义自然观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唯物主义自然观大体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形态。
在古代,人们基本上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普遍联系、不断运动的整体,由此形成朴素的自然观。
近代科学深入自然界的各个细节进行孤立、静止的考察,由此产生形而上学自然观。
现代科学则日益广泛地揭示了自然界的各种联系,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发展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这一科学的自然观对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日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三种自然观是:古希腊朴素辩证法自然观,17、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20世纪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总结概括现代科学技术新成就产生的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02
◆自然界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
对自然的认识从存在深入到演化,试图在存在于演化之间架 起一座桥梁。
◆自然系统是确定性和随机性的统 系统自然观 基本内容
员与公民,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人则是这个共同体的
平等一员和公民,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 体中的其他伙伴,而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任何一种行为,只有当他有助于保护生命共同
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时,才是正确的;人和自然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
尿素的人工合成
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成功地用无机物(氰、氨及其化合物) 人工合成有机物尿素,打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不可逾越的观念。
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细胞学说
1838年,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发表《关于论植物起源的资料》一 文,指出植物是由细胞组成的。1839年,德国生物学家施旺发表 《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生长的一致性的显微研究》一文,指出动物 也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学说的提出,揭示了生命物质的统一性机 制,发现了动植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用大量 事实论证了生物界的任何物种都有其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都 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结果。 19世纪40年代,迈尔、焦尔等人通过各自的途径发现,存在于自 然界的热、光、电、磁等不同的物理现象,实际上是能量之间相互 联系和转化的表现,从而打破了形而上学关于无机物之间没有联系 的旧观念。
提供了系统思维方式
所谓的系统思维方式是把对象当作一个系统的整体加以思考的思维方式,它根据系 统的性质、关系、结构,把对象的各个组成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模型,研究系统的 功能和行为,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定量化和精确性的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马克思、恩格斯对德国古典自然哲学的批判和继 承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重大的理论工作: 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 继承了古希腊自然观中的辨证法观点; 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而上学性质; 批判地汲取了德国古典自然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 法思想, 在上述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和重大意 义 1、基本思想: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 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 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即人脑的属性和 机能;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双 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此推动着自然界的运 动和发展;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 处于不断的运动和转化过程之中;在自然的发展过 程中,产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
3、重大意义 (1)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克服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局限性,吸取了它关于 自然界运动、发展和整体联系的思想; 以近代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为依据,批判了机械论和 形而上学。 (2)为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观、科学方法论、和科 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3)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 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 (4)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指出只有把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在人类社会发展的 基础上,才能使自然科学真正成为人的科学。
19世纪自然科学与辩证唯物主义 自然观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的自然科学基础 1、生产方式的发展与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 18 世纪下半叶,以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技术 革命。 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生产过渡,生产突 飞猛进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19 世纪,自然科学研究从分门别类搜集材料的阶段 进入对经验材料进行综合整理和理论概括的阶段, 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及其在各个领域涌现出的一系 列重大发现。
中西古代自然观以及自然观的演变(西方)
(1)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人就开始探讨“何为自然”以及“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如“天人合一”、“五行说”等都是中国古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进行的回答,中国古代思想家建立在不同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符合自己立场的自然观,主要有道家的“道”、《周易》中的“生命自然观”、阴阳家的“阴阳五行学说”等。
在西方,古希腊最早开始探索世界的起源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世界的本原初步归纳为“水”、“火”等各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并逐渐形成了“天人相分”的自然观。
这些观点和中国古代部分哲学家的自然观相似,即都在寻求世界的本原,并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自然界中的某种物质。
中国道家的自然观认为“道”衍生出了我们生活和存在的“自然界”,即“一元性”,并且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最终要遵循和效法“自然”,即“自然界”的“道”,从而达到“道法自然”,进一步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道家的这种自然观是从整体的角度认识和分析“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在尊重和服从自然界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人”在“自然界”面前的盲目性,故而这种自然观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之处。
西方的自然观将“自然界”和“人”对立起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在科技革命的进程中,实现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并且迅速的向世界进行殖民扩张,在这样的背景下,由此而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却愈加明显。
(2)自然观是指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唯心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精神或上帝的产物。
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
唯物主义自然观在发展的历程中,经历了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等阶段,它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着每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它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论争,并由此推动其发展。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五行学说、西方水火本源)是在社会生产力极不发达、人们认识和实践能力十分低下的背景下,吸收原始宗教神话自然观并以自然哲学为基础形成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物质的、生成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
第三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当今世界的生态环境危机
当前,我国的人口已达13.6亿,乃世 地球上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归根结底 第一,在这三个问题中,人口问题是 界之最,要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 都是由人口增长对物质能量的需求扩大, 各种问题中的首要问题。是引发其它一系 界22%的人口,结果便会导致人均粮食不 而又没有找到满足需求的有效途径所造成 列问题的根本问题。 足;而为了满足13﹒6亿人口的基本生活需 的。我国的现状就是一个最突出的例子。 求必须大力发展生产。
怎样解决生态环境危机
正是在这次大会统一思想的基础上, 在 1981保 护 地 指 出 建 首先,可持续发展是 文 源 年发表的《 :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理解可持续发展 第一次对可持续发展 其次,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崭新的社会 同 年 , 国 际 自 然 资件 明 确 联 合 会 在 大会提出了 “持续发展” 这一新概念。 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社会》 一种崭新的社会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 战略这个问题呢? 的概念做出界定的是1987 发展模式。 《世界保护策略》一书中,进一步从生态 1980年,联合国在制定的《世界资源 一书中比较明确地提出来 这种全新的社会发展理念 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 年,联合国《在关注我们 新与旧是相比较而言的。通过比较, 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可以从三 学的角度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申 了 保护大纲》这一文件当中,同样重 的。但他对可持续发展的 是由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 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 我们可以看到: 着一概念。 个方面去理解。 共同的未来》的文件。 “持续不断发展” 含义却并未说明。 所长莱斯特•R•布朗, 威胁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 特征
第二,人是能动性和受 第三,人的内在尺度与 第一,自然环境和社 人道主义:是指所有的人都享有公正 第四,自然主义、人 自然主义:就是遵循自然规律。实施 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主义、人 自然外在尺度的统一。 动性的统一。 会环境的统一。 和平等的权利与义务。实施人道主义,不 道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统一。 自然主义,要求人类的全部实践必须遵从 道主义与共产主义”相统一的生态思 但要求对人,而且对人以外的生命都要予 人的内在尺度,指人的主 人作为自然存在物具受 自然是社会存在发展 马克思指出,只有共 生态规律,具有较强的生态意识和环境意 观能动性;自然的外在尺 动性,人作为社会存在物 的基础,社会则是自然进 以关怀。 产主义才能真正实现三者 想,是其最深刻的本质特征。 识,并在实践上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和自然 度,指自然界规律的客观 又具能动性。人既不能听 化的产物,人与自然如果 共产主义:是指“人与自然界完成了 的和谐统一。 实在性。要努力实现两个 命于自然的摆布,也决不 完成了本质的统一,是自 的本质的统一”的社会。 环境。 尺度的统一。 能滥施主观能动性。 然界的真正的复活。
唯物辩证自然观的起源
唯物辩证自然观的起源
唯物辩证自然观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自然科学革命性变革时期,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继承和发展了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后确立。
这一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张自然界是一个普遍联系、不断运动和变化的统一整体。
在这个体系中,物质是世界的基础,物质的运动和变化遵循辩证法规律,如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研究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自然观,它克服了以往唯物主义中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强调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发展和内在矛盾。
这种自然观不仅仅是对自然界的描述,更是对自然界发展规律的理解,它认为自然界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历史发展的过程。
唯物辩证自然观的建立,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将辩证法应用于自然科学领域,对自然界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通过这一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解释了自然现象,还指导人们如何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从而为人类的社会实践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1。
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2-吴
物理上:焦耳发现了能量守恒定律,1786年伽伐泥发现 了电流,1820年法拉第提出了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创立了 电磁理论。 化学上:道尔顿创立了科学的原子,阿伏加德罗区分了 原子与分子,门捷列夫发现了原素周期定律。 生物上:斯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达尔文提 出了生物进化论
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恩格斯的概括总结:
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一、古代自然科学和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三、辩证唯物论自然观
一、古代自然科学和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1, 古希腊的自然观: 历史地理:约前7-4世纪,小亚细亚一带爱奥尼 亚的米利都、以弗所、萨摩斯岛等一带商业繁荣, 城市人口集中,是当时欧洲文明的中心,也是自 然哲学家们的主要活动场所。
B.系统的结构――系统诸组成元素之间 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总和,是系统诸组 成元素相互结合的方式。 C .系统的环境 ―― 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 又不属于这个系统的所有事物的总和。 D.系统的功能――系统在与环境相互联 系中表现出来的系统对环境起作用的能力, 或系统对环境变化和作用作出响应或反应 的能力。
A,自然界的本质:事物是由什么组成的?
爱奥尼亚学派(米利都派)的实体论:小亚
细亚米利都的泰勒斯:水, 阿拉克西曼德: 某种简单的原质,万物由之而生,万物消灭 后又复归于它。大地的形状像一个圆柱,太 阳像大地一样大或是其28倍等;阿那克西米 尼:气,灵魂是气,火是稀薄化的气,可凝 结为水、土、石头等。大地的形状像一个圆 桌或圆盘,周围全包围着气。 万物有灵论和整体论:任何事物,无论是有 机体还是无机体都有灵魂和生命,自成一个 整体,由自身的灵魂主宰其运动变化。
近代自然观 ○ 近代自然观是基于作为上帝手工制品的自然 界与作为人的手工制品的各类机械的类比, 形成机械的自然观,把自然看成一个机械的 “钟表”。 ○ 这种观念的基本特点:
简述唯物主义自然观演变与发展的过程
1、简述唯物主义自然观演变与发展的过程,为什么说生态自然观的核心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试评述古朴和机唯自然观。
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特点是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
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和藩篱,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
(3)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是巨大的进步,对于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历史性的贡献。
但它的局限性表现在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2.对钱学森之问的看法?答:何谓杰出人才?钱老生前曾明确指出:“我想说的不是一般人才的培养问题,而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想到中国的长远发展,最忧虑的就是这一点。
”该问题中的“杰出人才”应该是指世界级的、在全世界有重要影响的人才,应该是能和“三钱”相提并论的人才如何破解钱学森之问?1、基础教育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人才培养要从基础教育抓起,包括高中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坚持德育为先。
坚持能力为重。
坚持全面发展。
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降低课程标准减轻课程难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在学好课程的基础上有闲暇全面发展,有闲暇发展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
2、建立现代学校制度,配置鼓励创新的学校文化。
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
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
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与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
健全校务公开制度,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的监督。
3、大学教育的去行政化目前大学的管理体制,各级管理人员从科级到部级,都有行政级别,正如朱清时院士所言:“如果中国的大学中都用级别代表权力,用官印掌权,就没有人追求学术卓越了。
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的三个阶段
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的三个阶段好嘞,今天咱们聊聊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的三个阶段。
这可不是个晦涩的哲学话题,咱们就把它拆得简单明了,轻松幽默,保证让你听完后能点头称是。
咱们得从古代说起,那时候人们对自然的看法可真是五花八门,天上飞的、地上跑的,甚至水里游的,都是被赋予了各种神秘的力量。
哎,那时候可真是“神灵主宰”的时代,万物有灵,大家都觉得自然是由神仙操控的。
人们不仅把大自然当成了一个神秘的力量,甚至会在每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给自然加上几层神秘的光环。
你想想吧,古人对雷声的反应,那简直就像看到了外星人,吓得不轻,心里还想着要不要去祭天求个平安。
然后,咱们来聊聊第二个阶段,嘿,真是有趣!随着哲学的发展,人们开始慢慢意识到,哎,咱们得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自然。
那些神秘的东西开始被逐步剥离,大家开始用观察和实验来理解周围的世界。
这时候,牛顿出场了,那个“苹果掉下来”的故事就这样诞生了。
科学家的思维方式简直是一股清流,像是把大家从迷雾中拉了出来。
人们开始懂得,哦,原来自然并不是一个不可知的黑箱,而是可以通过逻辑和理性来解读的。
有点像咱们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先观察再解决。
想想看,有什么事情比解决问题更让人开心的呢?这时候,科学就成了大家的“好朋友”,大家像吃了兴奋剂一样,纷纷开始探索各种自然现象。
可惜,在那个年代,科学还没完全发展起来,所以虽然有了初步的理论,还是有不少空白。
咱们进入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第三阶段,这可是个大变革的时期。
工业革命来临了,科技飞速发展,人们突然觉得,“哎呀,我的天,原来自然可以这么玩儿!”随着技术的进步,大家不再是坐在家里瞎想,而是纷纷走出家门,深入到自然中去观察、研究。
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各个学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家开始用严谨的态度去分析自然规律,简直就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自然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而是一个可以用公式和实验来征服的对象。
人们发现,原来所有的现象都是有原因的,万事万物都可以用科学的力量来解释,这种感觉就像是发现了金矿,大家都兴奋得不行。
浅谈自然观形成与发展
浅谈自然观的形成与发展信息工程学院160304270213归振翔浅谈自然观形成与发展自然观是人对自然认知的总和,也就是人们对自然界的看法,对人和自然关系的看法.人们在想自然是什么?人们常常是从经验科学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多从物理生物化学的层面来解释自然。
人类在不同文明阶段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最终都可以追溯到对“自然是什么”问题的解决。
然而自然观的认识大体包括人们关于自然界的本源、演化规律、结构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根本看法。
自然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
唯心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精神或上帝的产物。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处在永恒运动、变化、发展中的物质世界;自然界一切现象都是对立统一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自然界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我国现行的哲学和哲学史出版物, 把自然观简单的划分为“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唯心主义的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1]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科技水平非常有限,人们的智力水平也不是很高,所以人们的认识能力也比较低。
因此,人们对自然界的一些变化既不理解,又无能为力.这不能不引起人们思想上的种种迷茫,往往用虚幻的想象去填补当时经验和知识所无法回答的空白,就出现了许多神话传说。
因此,在那个时代,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人类所持的自然观都寓于神话或原始宗教之中。
神话是远古人类对世界的起源、自然现象以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初步理解,它以故事和传说的方式世代相传.在西方有《神普》和《荷马史诗》等,在中国则有《山海经》和《淮南子》等.神话或原始宗教的自然观,主张存在着超凡世界,即现实的自然界与超自然的世界的划分。
任何神话和原始宗教都主张,既存在着一个包括人和社会的现实的客观自然界,又存在一个各种神和鬼魂居住的超自然世界。
相信自然界存在着秩序,而且这种秩序是超自然“实体”干预的结果。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1,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P1)22,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P3)23,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P12)-24,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意义? 2第一编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第一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1,何谓自然观?它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怎样的联系?(P23)32,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P23)33,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评述?(P27)34,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评述?(P31)35,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和重大意义?(P39)36*补充,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37,阐述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P38)3 第二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1,试阐述系统自然观产生的现代自然科学前提。
(P44)2,系统自然观确立的重大意义?(P49)3,什么是“系统”?如何理解系统是自然界物质的普遍存在方式?(P52)4,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P53)5,何谓演化与进化?怎样理解自然界的进化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程?(P59)6,阐释自组织的概念以及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基本条件。
(P65)7,怎样理解自然界循环发展的无限性?(P67)第三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1,从生态自然观的产生说明这种自然观是对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P76)42,如何理解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P70)3,生态危机的概念及其表现。
(P76)4,现代生态学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提供了哪些科学结论?(P80)5,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谈谈你的想法。
(P84)第二编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1,如何理解科学的本质?(P91)2,科学理论有哪些构成要素?说明它们的特点与相互关系。
(P97)3,什么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它的重要性。
怎样看待自然观的历史发展
怎样看待自然观的历史发展?wyzhjzh原创2011年11月27日目录一、摘要 (3)二、引言 (3)三、人类自然观的变化 (3)1、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3)2、宗教神学的自然观 (4)3、近代形而上学的自然观 (4)4、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5)四、自然观的历史变化规律 (6)五、结论 (7)【参考文献】 (7)一、摘要人类自形成自然观以来,自然观先后经历了几次重大的变化,形成了今天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自然观对于指导人们认识自然和进一步改造自然的意义重大,相对更优化的自然观无异于对人类是有益的。
本文通过简要梳理人类自然观的历史变迁,进行规律的投影,得出人类自然观是不断进化的、不断被相对更优化的新自然观代替的,没有一成不变和一劳永逸的自然观,所以要正视这种进化,同时不断努力推进人类自然观向更优的方向发展。
同时,对于过去的自然观,不能扔掉,从中依然有可以借鉴、引人启发、思考的东西,可以为新的更优的自然观的诞生起到促进作用。
二、引言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
每个时代的自然观总与该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密切相联,是对该时代科学技术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日本学者桥本敬造等通过对“宇宙观”、“物质观”、“生命观”三个自然观的侧面进行研究,给出了他们对人类自然观的变迁的认识。
恩格斯书写的《反杜林论》和《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辨证法思想的精髓。
黄媛同志有一篇《浅析西方自然观的演变》也对人类的自然观进行了研究。
而一般公认的至今人类的自然观先后经历了古代朴素的自然观、宗教神学的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等阶段。
1朴素辩证法自然观2宗教神学的自然观3近代前期——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或称为形而上学自然观)4近代后期——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只有研究人类自然观的发展,才能得出如何科学地看待人类的自然观的变化。
三、人类自然观的变化1、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我们把16世纪以前的科学技术统称为古代科学技术,与之相适应的是古代朴素辩证自然观。
#第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
第二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系统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
本章力求概括和总结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重大成果,论述系统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系统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思维方式,展现自然界的系统存在方式和演化的不可逆性与序向,揭示自然界演化的自组织机制和循环发展的无限性。
第一节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系统自然观的产生一、系统自然观产生的现代自然科学基础1.现代自然科学革命概况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发生了物理学的革命,自然科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现代自然科学发展阶段。
这场革命起源于19世纪末的经典物理学危机。
物理学经典理论体系的建立,曾使不少科学家认为,物理学的主要框架已经构成,剩下的工作只是把一些物理常数测得更准确,并将一些基本定律应用于各种具体问题。
然而,正当他们认为物理学已到了顶峰而陶醉于“尽善尽美”的境界时,物理学的晴朗天空中却出乎意料地出现了“两朵乌云”,这就是当时用经典物理学理论无法解释的迈克尔逊一莫雷实验和黑体辐射实验。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普朗克等科学家在解决新实验事实同旧理论之间的矛盾的过程中,创建了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支柱的现代物理学理论体系。
之后,以物理学革命为先导,涌现出了分子生物学、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分形理论、混沌理论等一系列在自然观上具有根本变革性质的新学科、新理论。
20世纪的科学革命广泛地发生在宇观、宏观、微观三大层次上,使整个自然科学形成一个前沿不断扩大的多层次的综合的整体。
概要说来,由相对论表征的科学革命是关于高速及宇观领域的;由量子力学和分子生物学学表征的科学革命是关于微观领域的;由分形理论、混沌理论等一系列学科表征的科学革命,则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宏观的领域的。
它们分别从观、微观、宏观三大层次上揭示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
2.相对论、量子力学和分子生物学(1)相对论1905年爱因斯坦创建的狭义相对论,从相对性原理、光速不变原理和空间与时间均匀性出发,导出了同时性的相对性、尺缩效应、时间延缓效应、质增效应、质能关系式等重要结论,揭示了空间与时间之间、空间和时间与物质运动之间、质量与能量之间的统一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辩证的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和重大意义
(3)重大意义: a、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b、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 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c、为科学与技术发展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 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
d、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1)物质观:亚里士多德“四元素”说
中国五行说
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2)宇宙观——毕达哥拉斯:整个宇宙为球形,中心天体为 “中心火”
托勒密地心说
中国盖天说 浑天说
宣夜说
阿利斯塔克(前310-前230)日心说
(1)贡献
a、抛弃直观性、思辨性
猜测性;
b、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
c、反对抽象的思辨,强调经验的和实证的方法
(2)局限性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
1、辩证的自然观确立的自然科学基础
第一次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科学进入理论概括阶段。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理论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 “星云说” :1755年德国哲学家康德, 1796年 拉普拉
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点和历史地位
基本特点: 直观性 思辨性
猜测性
历史地位:
标志人类开始用理性研究自 然; 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历 史渊源; 孕育了许多天才预见。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1)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哥白尼革命——1543年《天体运行论》
哥白尼日心说的理论 亚里士多德重力学说天 文 学源自地 质 学物 理 学
化 学
生 物 学
能量 星云说 渐变论 守恒与 转化
电磁 理论
尿素
元素 周期律
细胞 学说
生物 进化论
自然界是相互联系的、发展演化的
2、辩证的自然观创立的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1)德国古典自然哲学
康德:运动、变化与发展 谢林:自然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 黑格尔:自然界的演化 继承:自然界是一个发展过程的集合
d、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
e、自然的发展产生了人类及其社会,出现了与一个 “纯自然” 不同的 “人化自然”。
3、辩证的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和重大意义
(2)基本特征:
a、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 c、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 d、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2)马克思恩格斯的继承与批判
体
黑格尔的辩证法 批判:唯心主义,绝对理念
3、辩证的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和重大意
义
(1)基本思想:
a、自然界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发展的产物;
b、运动不灭,时空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c、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由此 推动着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
(1)生产方式的发展与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
( 2 )
a.宇宙
斯
b.地质“渐变论”:1833年英国地质学家赖尔 c.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19世纪40年代,迈尔、焦耳
d.尿素的人工合成: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
e.细胞学说:1838—1839年,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施旺 f.生物进化论: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 g.电磁场理论;1865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方程组
1、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的科学基础 (2)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理》
牛顿力学 ——1687 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世界是一部机器; 物体运动原因是由于外力的推动; 自然界遵循严格的机械决定的因果关系。
3、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重大贡献和局限性
四个阶段: 古代 朴素的 自然观 近代 机械的 自然观 现代 辩证的 自然观
当代 生态自然观 系统自然观
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点和历史地位 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形成 3、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重大贡献和局限性 三、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1、辩证的自然观确立的自然科学基础 2、辩证的自然观创立的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3、辩证的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和重大意义 四、当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