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合集下载

朴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朴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 不是用超自然的因素去解释 自然,而是用自然本身去说 明自然。
• 万物的创生与复归
• 阿那克西曼德:(约公元前610-前546
年)
– 古希腊哲学家;
– 绘制世界上第一张全球地图的人;
– 提出“无限”(无规定的、无定形的非 物质性元素)是万物的本原;
– 第一个使用哲学概念来思考问题。
• 阿那克西美尼:(约公元前570-前526
年)
– 古希腊哲学家;
– 提出“气”是万物的本原(气不仅因自 身的扩散而成无限,而且气充满着活力, 永远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状态中 );
– “气”本原说更易于解释事物的生成变 化,包含着辩证法思想的萌芽。
爱奥尼亚学派
• 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40-前480年)
– 古希腊哲学家; – 提出“火”是万物的本原,“火” 不仅是指一种运动着的物质性 的基质,同时也是指变化着的 东西中的不变的原则、规律; –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意思是“万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 狄奥多罗
如果物体是运动的,它或者是在它所 在的地方运动,或者是在它所不在的地方 运动;但是物体不可能在它所在的地方运 动(因为那样就静止了),也不可能在它 所不在的地方运动(因为一物怎么能在根 本不存在的地方运动呢),因此,运动是 不存在的。
• “懒惰有害身体健康,而运动与锻炼可以最 大程度地保持身体健康……运动对身体和 灵魂都是好的,而不动是坏的……我是否 还需要谈论不流动的空气或水这样的事情? 静止使它们腐败和衰亡,而运动则使事物 保持新鲜”
物皆动”,“万物皆流” ,“辩证法的奠 基人之一” )。
• 人即使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
克拉底鲁
•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物理学在某些方面非 常接近赫拉克利特的学说。如果我们用‘能量’ 一词来替换‘火’一词,我们差不多就能用我们 现在的观点一字不差地来重述他的命题。能量实 际上是构成所有基本粒子、所有原子,从而也使 万物的实体,而能量就是运动之物。” 沃纳·海森堡 《物理学和哲学》)

试评述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试评述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试评述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P25-35)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1)这一自然观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物质性的元素,并且是具体的物质,比如水、火、气、种子等。

整个物质世界(宇宙)是从没有任何规定性的“无限”中产生的,又复归于它,连续地产生于本源,又复归于本源;或者几种物质性的元素通过“爱”和“恨”的相互作用而分离和结合;“自然”就是一个自身有生命的、不断地生长发育着的有机体。

(2)这种自然观具有直观性、思辩性和猜测性,缺乏严格的科学基础,大多来自经验直观、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猜测。

(3)这种观点坚持从自然界本身去寻求对自然界的解释,坚持在自然界的总体联系和运动、发展、变化中认识自然界,这种自发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一方面在哲学上成为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在以后被发展和证实的天才预见。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注意:着重根据教材P33-34,以下整理仅供参考](1)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与近代自然科学相适应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基础上的。

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状况相适应,形成了观察、实验、分析、还原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这种方法,是近几百年来在认识自然界方面获得巨大进步的基本条件。

但是,它也给人们留下了一种习惯:把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广泛的总的联系去考察,堵塞了人们从了解部分到把握整体、洞察普遍联系的道路。

由于牛顿力学的成功典范,形成了科学史上的力学终极解释体系,而早期自然科学的这种研究方法被培根和洛克从自然科学移到哲学中以后,就造成了最近几个世纪所特有的局限性,即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经典力学一统天下,分析还原方法盛行于世,只注意局部,不注意整体;只注意研究个别,不注意研究一般;把为了研究方便而人为地割裂和分离看成是自然界本身存在地界限和鸿沟,把活物归结为死物,把运动归结为静止,把复杂归结为简单,把高级运动归结为低级运动,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看成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一成不变的东西。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生产力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物质的、生成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典型代表是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自然界的本原是某一物质(如水,火等)或某几种物质(如金、木、水、火、土等)或某种抽象的东西(如气、道、端、理等);物质与精神不可分离,灵魂不能脱离肉体独立存在;自然界是物质的、运动的,是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统一。

(2)自然界的生成和发展来自于其物质内部的矛盾运动;“在宇宙中,阴与阳两种基本力量处在永恒的矛盾中”;自然界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3)人来源于自然界,并与自然界形成“天人合一”的关系;人类能够运用“阴阳”、“五行”和“气”等哲学思想和归纳、抽象等方法认识自然界并获得知识;人类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界。

2、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自然是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本原,是决定事物运动和变化并赋予其特定秩序的内在原因,是自然物(包括人类)的本性,是它们运动变化的原因和依照的原则。

(2)自然界的本原存在于“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或“某种特殊的东西中”。

例如,泰勒斯、阿那颗西米尼、赫拉克利萨戈拉、留基波和徳谟克利特、毕达哥拉斯分别在存在、根、种子、原子、数中寻找万物的本原;自然界在其内部各要素间的矛盾作用下,无限和永恒地变化和发展着。

(3)宇宙是有形(箱子或者长方盒子)的、有限的(从原始混沌的洪水中生成和演变而来的);它是运动的(或围绕地球转动——“地心说”,或围绕太阳转动——“地动说”)。

(4)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人类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路径及演绎推理等方法认识自然界并获得知识。

3、古代中国和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比较。

(1)在追溯自然界的本原方面,古代中国人和古希腊人都持有一元论或多元论的观点,如古代中国的“元气说”或“五行说”和古希腊的“原子论”或“四因说”等。

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始人
的群居形式,他们的理论兴趣正是在这
种群居形式中推出了哲学家、科学家 的相应的全新态度.他们是追求和实践 理论并且只追求和实践理论的人.”
古代朴素的自然观
(B.C.700-A.D.500)
古代哲学诞生的年代,自然哲学刚 刚萌芽,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系统 的分门别类的知识体系,一切有关 自然的知识差不多都包含于统一的 哲学之中。希腊自然哲学关于宇宙 本原的概念后来发展为形而上学的 最高原则。不同于神话的虚构、传 说和笃信的看待和研究世界的方式, 用新的理性的眼光看待世界,思考 世界的原因和秩序,这标志着人类 思想的一大进步。
一、古代科学的萌芽及其自然哲学 形式
二、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 思想
三、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
四、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历史 地位
一、古代科学的萌芽及其自然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形式
在原始社会,自然知识是以经验形式 存在于技术之中,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 到公元前2000年,尼罗河流域的埃及, 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的巴比仑,印度河流域的印度,黄河、 长江流域的中国,先后形成了奴隶制社 会的科学文明 。自然知识以科学的最初 形态出现。
哲学思想:
1.永恒的活火: “这个有秩序的宇宙(科斯摩斯)对万物都是相同的,
它既不是神也不是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 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按一定尺度燃烧,一定 尺度熄灭。”
泰勒斯(Thales,B.C.624-B.C.547)
古希腊米利都学派哲学家,生于小亚细亚的米利都 城的一个奴隶主贵族家庭,家庭政治显贵、经济富 足,泰勒斯均不屑一顾,而是倾注全部精力从事哲 学与科学的钻研。泰勒斯素有“科学之父”的美称。
哲学思想:“水是万物之本源,万物终归于 水” 从而,他否定了神创造一切的观点, 开创了从世界本身来认识世界的正确道路。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生产力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物质的、生成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典型代表是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自然界的本原是某一物质(如水,火等)或某几种物质(如金、木、水、火、土等)或某种抽象的东西(如气、道、端、理等);物质与精神不可分离,灵魂不能脱离肉体独立存在;自然界是物质的、运动的,是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统一。

(2)自然界的生成和发展来自于其物质内部的矛盾运动;“在宇宙中,阴与阳两种基本力量处在永恒的矛盾中”;自然界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3)人来源于自然界,并与自然界形成“天人合一”的关系;人类能够运用“阴阳”、“五行”和“气”等哲学思想和归纳、抽象等方法认识自然界并获得知识;人类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界。

2、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自然是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本原,是决定事物运动和变化并赋予其特定秩序的内在原因,是自然物(包括人类)的本性,是它们运动变化的原因和依照的原则。

(2)自然界的本原存在于“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或“某种特殊的东西中”。

例如,泰勒斯、阿那颗西米尼、赫拉克利萨戈拉、留基波和徳谟克利特、毕达哥拉斯分别在存在、根、种子、原子、数中寻找万物的本原;自然界在其内部各要素间的矛盾作用下,无限和永恒地变化和发展着。

(3)宇宙是有形(箱子或者长方盒子)的、有限的(从原始混沌的洪水中生成和演变而来的);它是运动的(或围绕地球转动——“地心说”,或围绕太阳转动——“地动说”)。

(4)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人类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路径及演绎推理等方法认识自然界并获得知识。

3、古代中国和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比较。

(1)在追溯自然界的本原方面,古代中国人和古希腊人都持有一元论或多元论的观点,如古代中国的“元气说”或“五行说”和古希腊的“原子论”或“四因说”等。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生产力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物质的、生成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典型代表是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自然界的本原是某一物质(如水,火等)或某几种物质(如金、木、水、火、土等)或某种抽象的东西(如气、道、端、理等);物质与精神不可分离,灵魂不能脱离肉体独立存在;自然界是物质的、运动的,是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统一。

(2)自然界的生成和发展来自于其物质内部的矛盾运动;“在宇宙中,阴与阳两种基本力量处在永恒的矛盾中”;自然界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3)人来源于自然界,并与自然界形成“天人合一”的关系;人类能够运用“阴阳”、“五行”和“气”等哲学思想和归纳、抽象等方法认识自然界并获得知识;人类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界。

2、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自然是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本原,是决定事物运动和变化并赋予其特定秩序的内在原因,是自然物(包括人类)的本性,是它们运动变化的原因和依照的原则。

(2)自然界的本原存在于“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或“某种特殊的东西中”。

例如,泰勒斯、阿那颗西米尼、赫拉克利萨戈拉、留基波和徳谟克利特、毕达哥拉斯分别在存在、根、种子、原子、数中寻找万物的本原;自然界在其内部各要素间的矛盾作用下,无限和永恒地变化和发展着。

(3)宇宙是有形(箱子或者长方盒子)的、有限的(从原始混沌的洪水中生成和演变而来的);它是运动的(或围绕地球转动——“地心说”,或围绕太阳转动——“地动说”)。

(4)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人类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路径及演绎推理等方法认识自然界并获得知识。

3、古代中国和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比较。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生产力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物质的、生成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典型代表是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自然界的本原是某一物质(如水,火等)或某几种物质(如金、木、水、火、土等)或某种抽象的东西(如气、道、端、理等);物质与精神不可分离,灵魂不能脱离肉体独立存在;自然界是物质的、运动的,是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统一。

(2)自然界的生成和发展来自于其物质内部的矛盾运动;“在宇宙中,阴与阳两种基本力量处在永恒的矛盾中”;自然界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3)人来源于自然界,并与自然界形成“天人合一”的关系;人类能够运用“阴阳”、“五行”和“气”等哲学思想和归纳、抽象等方法认识自然界并获得知识;人类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界。

2、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自然是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本原,是决定事物运动和变化并赋予其特定秩序的内在原因,是自然物(包括人类)的本性,是它们运动变化的原因和依照的原则。

(2)自然界的本原存在于“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或“某种特殊的东西中”。

例如,泰勒斯、阿那颗西米尼、赫拉克利萨戈拉、留基波和徳谟克利特、毕达哥拉斯分别在存在、根、种子、原子、数中寻找万物的本原;自然界在其内部各要素间的矛盾作用下,无限和永恒地变化和发展着。

(3)宇宙是有形(箱子或者长方盒子)的、有限的(从原始混沌的洪水中生成和演变而来的);它是运动的(或围绕地球转动——“地心说”,或围绕太阳转动——“地动说”)。

(4)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人类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路径及演绎推理等方法认识自然界并获得知识。

3、古代中国和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比较。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生产力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物质的、生成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典型代表是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自然界的本原是某一物质(如水,火等)或某几种物质(如金、木、水、火、土等)或某种抽象的东西(如气、道、端、理等);物质与精神不可分离,灵魂不能脱离肉体独立存在;自然界是物质的、运动的,是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统一。

(2)自然界的生成和发展来自于其物质内部的矛盾运动;“在宇宙中,阴与阳两种基本力量处在永恒的矛盾中”;自然界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3)人来源于自然界,并与自然界形成“天人合一”的关系;人类能够运用“阴阳”、“五行”和“气”等哲学思想和归纳、抽象等方法认识自然界并获得知识;人类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界。

2、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自然是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本原,是决定事物运动和变化并赋予其特定秩序的内在原因,是自然物(包括人类)的本性,是它们运动变化的原因和依照的原则。

(2)自然界的本原存在于“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或“某种特殊的东西中”。

例如,泰勒斯、阿那颗西米尼、赫拉克利萨戈拉、留基波和徳谟克利特、毕达哥拉斯分别在存在、根、种子、原子、数中寻找万物的本原;自然界在其内部各要素间的矛盾作用下,无限和永恒地变化和发展着。

(3)宇宙是有形(箱子或者长方盒子)的、有限的(从原始混沌的洪水中生成和演变而来的);它是运动的(或围绕地球转动——“地心说”,或围绕太阳转动——“地动说”)。

(4)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人类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路径及演绎推理等方法认识自然界并获得知识。

3、古代中国和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毕达哥拉斯学派:科学数学化的起源
• 4、柏拉图学派:为建立数学的天文学提供 了很好的思想基础
• 5、亚里士多德:世界的逻辑化、目的论和 方法论
4/6/2020
4
1、米利都学派:试图用自然的因素解释 自然现象(自然的发现)
1、泰勒斯的“水” 与现代意义上的“水” 有何不同? 2、创造自然的自然 与被自然创造的自然 有何不同? 3、自然的发现与宗 教神话解释自然的方 式有何不同?
– 提出“存在”是世界的本原,“存在”具有不 生不灭、永恒不变、独一无二、完整不 可分等特性;
– “作为思想和作为存在是一回事情”;
– 西方哲学从宇宙生成论转向了本体论,
即从追问自然在时间上的原始开端,转
变为在逻辑上在先的东西。
4/6/2020
12
古希腊自然哲学中的两个本体论议题
• 是否存在存在? • 是否存在运动?
4/6/2020
19
4/6/2020
20
动静之辩
• 巴门尼德 世界是静态的(阿喀琉斯跑不过乌龟)
思想和理性的世界
世界
非存在的经验和感 觉的世界
4/6/2020
21
• 芝诺 飞矢不动
A--------------------B----------C-------D----E—F • 《庄子.天下篇》
4/6/2020
5
(1) 古希腊元素论观点
• 泰勒斯(公元前625年~公元 前547年)是古希腊第一个自 然科学家和哲学家,希腊最 早的哲学学派——米利都学 派的创始人:认为世界的本 原是水。
• 不是用超自然的因素去解释 自然,而是用自然本身去说 明自然。
• 万物的创生与复归
4/6/2020
6
• 阿那克西曼德:(约公元前610-前546年)
– 古希腊哲学家; – 绘制世界上第一张全球地图的人; – 提出“无限”(无规定的、无定形的非物质
性元素)是万物的本原; – 第一个使用哲学概念来思考问题。
4/6/2020
7
• 阿那克西美尼:(约公元前570-前526年)
– 古希腊哲学家;
– 提出“气”是万物的本原(气不仅因自身 的扩散而成无限,而且气充满着活力, 永远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状态中 );
“我的朋友,你是一位雅典人,属于一个以智慧和力 量著称于世的伟大城邦;可是你却专注于尽力猎获大量钱 财和声誉,而不关心和思考真理、理智和完善你的灵魂, 你难道不以为耻吗?”
苏格拉底 《申辩篇》
4/6/2020
3
主要流派
• 1、米利都学派:试图用自然的因素解释自 然现象(自然的发现)
• 2、元素论者和原子论者:由基本的元素或 物质微粒来解释宏观经验现象
23
• “懒惰有害身体健康,而运动与锻炼可以最 大程度地保持身体健康……运动对身体和 灵魂都是好的,而不动是坏的……我是否 还需要谈论不流动的空气或水这样的事情? 静止使它们腐败和衰亡,而运动则使事物 保持新鲜”
柏拉图《泰阿泰德篇》
• “最好是自我运动。这是最接近理性和宇宙 的运动。次之由他者引发的运动。最次为 身体的某些部分让外物挪动。”
未开始,是为无限; • 若为派生,或为存在派生或为非存在派生,前者
说明存在早已存在,后者则不可能;
4/6/2020
17
关于存在无法被认识
• 若思维为存在,则所思之物真实存在; • 若思维之物真实存在,则不存在之物无法被思维。
4/6/2020
18
关于认识不能被传达
• 存在基于感官,而传达基于语言; • 感官和语言不能替换; • 语言无法传达感官表征的存在。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4/6/2020
22
• 狄奥多罗
如果物体是运动的,它或者是在它所 在的地方运动,或者是在它所不在的地方 运动;但是物体不可能在它所在的地方运 动(因为那样就静止了),也不可能在它 所不在的地方运动(因为一物怎么能在根 本不存在的地方运动呢),因此,运动是 不存在的。
4/6/2020
4/6/2020
13
东西方就存在问题的分歧
• 《道德经》:“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王弼 :“得意忘言”,“圣人体无,无又 不可训,故不说也” 王阳明:心学,有无之境 。
• 巴门尼德 :非存在不可以产生存在,语言 指称的才是存在的 (旧:唯名论,今:分 析哲学)。
4/6/2020
14
西方语境中的存在之争
沃纳·海森堡 《物理学和哲学》)
4/6/2020
10
• 在我的逻辑学中,没有赫拉克利特的命题是 我未曾采纳的 黑格尔
• 我对这位哲学家一向很感兴趣,在古代的哲 学家中,我认为他仅次于亚里士多德。
1857年马克思致拉萨尔的信
4/6/2020
11
• 巴门尼德:(公元前504-前501年)
– 古希腊哲学家;
4/6/2020
9பைடு நூலகம்
• 人即使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 克拉底鲁
•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物理学在某些方面非 常接近赫拉克利特的学说。如果我们用‘能量’ 一词来替换‘火’一词,我们差不多就能用我们 现在的观点一字不差地来重述他的命题。能量实 际上是构成所有基本粒子、所有原子,从而也使 万物的实体,而能量就是运动之物。”
– “气”本原说更易于解释事物的生成变化, 包含着辩证法思想的萌芽。
4/6/2020
8
爱奥尼亚学派
• 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40-前480年)
– 古希腊哲学家;
– 提出“火”是万物的本原,“火”
不仅是指一种运动着的物质性
的基质,同时也是指变化着的
东西中的不变的原则、规律;
–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意思是“万物 皆动”,“万物皆流” ,“辩证法的奠基人之 一” )。
二、朴素唯物辩证自然观
4/6/2020
1
欧洲古代自然观
• 古代自然观在不同地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但都是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和解释,欧洲古 代形成了以下观点:
• (1)元素论: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的探讨 • (2)原子论:关于物质结构问题的探讨 • (3)宇宙论:关于宇宙结构问题的探讨
4/6/2020
2
古代欧洲的自然观——自然哲学
巴门尼德的存在观 1、存在存在; 2、存在与思维统一; 3、存在和思维统一于逻各斯。
4/6/2020
15
• 高尔吉亚《论非存在,或论自然》
第一,无物存在; 第二,如果有某物存在,人也无法认识它; 第三,即便可以认识它,也无法把它告诉 别人。
4/6/2020
16
关于无物存在
• 若某物不存在,即存在某物为不存在 • 若某物存在,或为本生或为派生。若为本生则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