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类自然观的演变
自然辩证法-第一编:自然观
观感性的、猜测思辨的;它从总体上把握自然界,把 物质归结为一种具体形态,缺乏实验科学基础,这是 主要的缺陷。
第二节 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公元五世
纪至十五世纪)
• 一、宗教简介: • 基督教是当今世界上传播最广,信徒人数最多的宗教。
公元一世纪中叶,基督教产生于地中海沿岸的巴勒斯坦, 135年从犹太教中分裂出来成为独立的宗教。392年, 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并逐渐成为中世纪欧洲封 建社会的主要精神支柱。
元七世纪初诞生于阿拉伯半岛。它是由伊斯兰教的先 知穆罕默德所创,目前世界上有10亿多信徒,他们大 多分布在阿拉伯国家,以及中非、北非、中亚、西亚、 东南亚和印度、巴基斯坦、中国;有些国家还以伊斯 兰教为国教。
佛教
• 佛教(Buddhism):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公元前6-前5
世纪古印度的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所创,他的 名字是悉达多 (S.Siddhārtha, P. Siddhattha),他的姓 是乔达摩(S. Gautama, P. Gotama)。因为他属于释迦 (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 圣人。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自西向东 传入我国。经长期传播发展,而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 色的中国佛教(Chinese Buddhism)。由于传入的时间、 途径、地区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中国 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汉地佛教(汉语系)、藏传佛教(藏 语系)和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
自然观的演化
• 生物学方面:细胞学说和达尔文进化论
– 细胞学说:30年代末,施莱登、施旺,揭开 了有机体产生、成长及其构造的秘密。 (生命界动植物之间的统一性和联系) – 进化论:1859,达尔文《物种起源》,说明 了物种之间的联系,物种是可变的,对生物 的适应性和进化作了正确的解说,摧毁了 各种唯心主义的神造论、目的论和物种不 变论。“证明了自然界的历史发展”,为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提供了自然史的 基础”。(生命在演化中)
二.中国古代自然观
• 春秋战国(前770—221)学术繁荣、百
家争鸣,初步奠定中国古代知识体系。正 好与古希腊的繁荣交映生晖。 • 百家争鸣,主要有:儒、墨、道、法、名、 阴阳。最重要:儒、墨、道三家。 • 两汉到明清,总体儒道交融,墨学中绝。 儒学主导,道学延绵。元气论、阴阳五行 学说对中国古代科学影响很大。
2.道自然观
老子(约前580—前500)开创。 庄子(约前369—前286)继承、发扬。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 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 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 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物;有物混成,先 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 不殆。 – 通于天者,道也。 – 道者万物之所由也,…… –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英国地质学家赖尔《地质学原理》 ( 1883 ),提出“渐变论”—— 力图从自然的原因来解释自然,驳 斥了“灾变论”和“神创说”。 – “地”在演化之中,也是打破形而 上学自然观的重要科学根据。
•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电磁理论
02第二讲人类自然观的历史演变1(北林版)
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 霞
第一篇 自然观
第二讲
人类自然观 的历史演变(Ⅰ)
2
第一篇 自然观
第 一 篇
1
人类自然观的历史演变
自 然 观
2
自然界的存在方式
2016/9/30
4
“自然如不能被目证那就不能被征服”
丹皮尔 最初,人们尝试用魔咒 来使大地丰产, 来使家禽牲畜不受摧残, 来使幼小者降生时平平安安。
原始社会时间
埃及和巴比伦: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前 3000年进入奴隶社会 印度:公元前3000年---前2500年进入奴隶社 会 中国:约在公元前2100前进入奴隶社会。 中国的原始社会,止于 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
170万年前的元谋人
一、工具的发明和使用
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就是制造和使用工具。 人类文明的历史,首先就是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历史。 “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 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 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 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而造成这一 区别的还是劳动。”
地球进化 ——生命起源于何时?
150亿年前,宇宙大爆炸 45亿年前- 太阳系形成,地球 形成 35亿年前- 化石记录 生命起源于45-35亿年之间
问:人类出现在什么时间?
人类在自然史中的位置
目前科学家所了解到的整个宇宙,其半径 大约为150亿光年左右。 太阳系只是其中的“沧海一粟”,是大约 45亿年前形成的。目前正处在“壮年期”,不 过到了它的寿命的晚期,地球将会被太阳所吞 噬,整个太阳系最后会变作一颗走向衰亡的红 巨星。
1929年9月于多塞特郡希尔费尔德
人类自然观的历史演变
3第一章 人类自然观的演化09.10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 组成部分,它是人们对自然本来面目的认 识,它是唯一正确的科学的自然观。它的 创立标志着早的自然哲学的结束,是人类 自然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任何事物的产生都要经历一系列发展过程, 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形成也是伴随着人类科 技水平的发展而产生的,因此,有必要回 顾一下科学萌芽时期人们对自然界的看法。 以更全面地了解自然观,世界观的发展过 程。以更好地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 正确性。
2)局限: 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虽然在科学发展中起 了重要作用,但是,毕竟缺乏系统、精 确的实验依据,因此,古代自然哲学家 必然带有时代的局限性。
i质朴性:把自然界归结为某些具体物质,无法 科学地说明自然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ii 循环 性:把自然界的运动看成圆圈式的简单循 环,不能深刻揭示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的内存 联系。
中国古代科技具有独特的发展模式。与古希腊科 学相比较,在实用技术方面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在定律、原理方面比较薄弱。是以描述性、经验 性科学为特点的,直观、原始的科技体系。而这 种科学体系没能诞生近代科技。这是困扰中国科 技史学界的一个难题。
3、宗教神学自然观特点
a.与古代朴素自然观相比,是一个大倒退,由唯 物到唯心,由辩证法到形而上学; b.自然科学带有宗教色彩(推崇地心说,以论证 上帝的存在); c.政教合一,残酷迫害科学家。近代自然科学的 先驱不少是传教士,那些足以摧毁神学精神统 治的科学成果都是打着“为上帝服务”的幌子 才公布于世的。
泰勒斯(BC624一547):科学之父,古希腊唯物 主义奠基人,“世界本原是水”万物由水产生, 又复归于水;万物有生有灭,水是永恒的,万物 统一于水。 阿那克西曼德(BC610一546)泰勒斯的朋友和学 生,“世界本原是无限者”,据亚里士多德的说 法 “无限者”是比水稀薄又比空气浓厚的不定 形物体。 阿那克西米尼(BC585一525)阿那克西曼德的学 生、朋友,认为“气”是世界本原,“气”包围 世界,一切由气形成,火、风、云、水、土、石。
第一章 人类自然观的演变ppt课件
编辑版pppt
31
3。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方面,考察
了自然科学发展对生产的依赖性,揭示 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逻辑,提出了科 学技术是一般生产力的范畴,社会实践
的需要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基本动力。
编辑版pppt
32
第四节 当代科学技术 与自然观的发展
编辑版pppt
33
二十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沿着
两个途径发展:一方面在物 理学革命的催化下,经典科 学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和进 展;另一方面是系统科学、 非线性科学等涉及自然界系 统性和演化性实质的新科学 的创立。
场的动力学理论》中对前人和他自己
的工作进行了概括,建立了联系描述
电磁场运动变化规律的电磁场理论, 揭示了电、磁和光的统一性。
编辑版pppt
28
二、自然辩证法的创立
恩格斯对新自然观的表述:
新的自然观的基本点是完备了: 一切僵硬的东西熔化了,一切固定 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 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 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 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
编辑版pppt
29
辩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1.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运动的质和量都是不灭的。
2. 自然界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过程,自然界的一 切都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处于永 久的产生与消亡之中,一切对立事物都通过 中介环节相互转化。
3. 人和人类社会都是自然界演化的产物,人类 实践造就的“人化自然”是人的现实的自然 界。
编辑版pppt
36
一、当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3。膨胀宇宙模型——把演化的观念 推进到宇宙的起点,深化了关于 宇宙无限性、物质演化的认识。
4。基本粒子结构模型——揭示了微 观世界所特有的运动规律,展现 了物质多样性与统一性的辩证联 系。
第一章 自然观的历史演变
三、神学自然观——中世纪 1、上帝创世说 2、地球中心说 3、第一推动说 4、神学目的论 5、灵魂不死原罪说
四、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近代前 期自然科学 1、机械论 2、外因论 3、量变论 4、绝对时空观和绝对运动观 5、机械决定论 6、机械原子论
Hale Waihona Puke 五、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近代后期的 科学技术 1、物质观 2、运动观 3、时空观 4、规律观
特点: 1、将自然、人与社会统一起来,看成是一 个统一的自然历史过程,遵循着统一的 客观规律。 2、不仅强调自然与人、社会的统一,把人 和社会包含在自然的概念之中,而且还 从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出发,在对自 然的理解中加入了人的主体性因素,阐 发了“人化自然”的思想。 3、不断概括自然科学的新成就,把自然观 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
第一章 自然观的历史演变
一、 神话和原始宗教自然观——原始 社会科学技术萌芽 1、自然界与超自然界之间存在着二域 世界。 2、自然界中存在着秩序,这种秩序是 超自然的“实体”干预的结果。 3、人能够凭借精神的力量去调节和控 制自然界。
二、古代朴素自然观——奴隶社会的科学 技术 1、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有其运动变 化规律。 2、万物归于本原。 特点: 1、用自然界本身去说明自然界。 2、自发的辩证法思想。 3、直观性、猜测性、思辨性。
第一章人类自然观的演变
一、当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3。膨胀宇宙模型——把演化的观念推进到宇宙的起点,深化了关于宇宙无限性、物质演化的认识。 4。基本粒子结构模型——揭示了微观世界所特有的运动规律,展现了物质多样性与统一性的辩证联系。
第37页,共42页。
一、当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5。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揭开了生命活动和遗传现象的秘密。完成了生命科学的伟大综合。 6。冯.诺意曼提出二进制方案——建立多级存储结构和并行计算原理,确定了计算机的基本数学构型。宣告计算
3
政治制度的变革
4
其它因素(瘟疫)
一、近代科学革命的历史背景
第11页,共42页。
二、近代科学革命的主要成就
1。1543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发表。太阳中心学说的创立标志着自然科学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2。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自然科学的大综合,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划时代里程 碑;也成为后来人们建立科学理论的楷模。
第17页,共42页。
培根提出要循序渐进地运用归纳逻辑中判明因果联系的求同法、差异法和共变法来处理经验材料。培根提出的“三表 法”,即“本质表或存在表”、 “差异表或接近中的缺乏表”、 “等级表或比较表”, 是他对实验科学方法论的重要贡献。
第18页,共42页。
笛卡尔(1596~1650)倡导科学研究中的演绎法。他认为必须从几个不证自明的公理出发,一步一步推出其他原理,直至构成一个 能够自圆其说的知识体系,而推理的每一步都要清楚明白,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理。笛卡儿提出了运用理性方法的四条规则: “第一,在没有认清楚某个东西是绝对合乎真理以前就不把它当成真理,也就是说努力避免草率和成见。只能对自己的理智认 为是清晰和明确的东西才下判断;第二,把所遇到的每一个困难按照需要分为若干部分,以便更好地加以解决。要指导由己的 思想进程,从认识最简单而又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象爬梯子一样,逐渐上升到认识最复杂的对象,甚至可以假定,在那些按 照物的自然铁序来说不分先后的东西中间也存在着秩序,最后,处处都要作出详尽的目录和进行普遍的观察,这样才能有把握 地说,什么也没有遗漏。”
第一章人类自然观的演变(共41张PPT)
在古希腊哲学中包含着丰富的朴素物主义和自发辩 证法的思想,它坚持从自然界本身去寻求对自然 界的解释,坚持在自然界的总体联系和运动、发 展、变化中认识自然界,因而孕育了许多在以后 科学发展中得到成熟和证实的天才预见。恩格斯 说:“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 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因此,如 果理论自然科学想要追溯自己今天的一般原理发 生和发展 ,它也不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去。”
2。科学的任务:搜集事实材料,进行分门 别类整理。不得不把事物从联系的网络中 分离出来,从发展的过程中静止下来进行 研究。
三、机械自然观与方法论
3。机械自然观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 的早期曾对科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 的作用,但当科学进入到系统整理 材料,形成普遍性理论,恢复自然 界联系、发展的实质时,机械自然 观孤立片面、僵化静止看问题的方
实验科学由于广泛运用了伽利略所创立的新方法 而走向成熟。其标志就是把对自然现象的定性描 述发展成为定量的分析。伽利略十分重视数学, 他确信自然界是简单而有秩序的,物质和运动都 可以用数学来描述。他把宇宙比作展现在我们眼 前的一部大书,这部书是用数学语言写出的。伽 利略在自己的科学实践中成功地运用了数学方法, 把那些从观测、实验总结出来的自然定律,如著 名的落体定律写成了定量的数学公式。我们现在 常说的科学数学化,可以说,正是从伽利赂开始 的。
第一章 人类自然观的演变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是 人们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定时 期人类认识自然,阐明自然界的存在方 式,演化发展过程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 理论体系。
人类自然观的演变大体可以分为:
古代朴素自然观;
近代机械自然观;
现当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一章自然观的演变
第一章自然观的演变第一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第一节古代自然科学和朴素辨证法自然观一、古代朴素辨证法自然观的基本思想追溯到古代,在自然科学刚刚萌芽,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专业的体系的时候,科学和哲学是融合在一起的,是一种浑然一体的知识形态,这种知识形态就叫做自然哲学。
近代以来的很多的学科都可以在自然哲学中找到最开始的雏形。
在原始社会,人们开始逐渐积累关于自然的知识。
这种知识与当时生产技术水平密切相关。
那个时代,人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农业生产的好坏与丰欠,与自然条件有很大关系,人们又没办法去控制和解释自然现象。
就把自然现象与各种神灵联系起来。
比如,天气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风雨雷电高深莫测,人们把天看成是至高无上的神。
从而形成了原始神秘主义自然观。
万物有灵论:觉得灵魂在物体中的去留乃决定着这些物体生命的有无。
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信仰中,万物皆有灵性。
不仅老百姓信而不疑,甚至还被佛道引入经典,诗人和小说家者流则绘声绘色写进自己的作品之中。
这些自然神灵不仅有灵魂,而且具有人类所不具有的特异功能,魔法、妖术、变幻等。
这些也是人类对未来的美好的愿望。
自然崇拜:把自然物和自然力视作具有生命、意志和伟大能力的对象而加以崇拜。
是最原始的宗教形式。
当时人们尚未形成明确的超自然体的观念。
以人格化的或神圣化的自然物和自然力等为崇拜对象的自然宗教的基本表现形态。
崇拜范围包括天、地、日、月、星、山、石、海、湖、河、水、火、风、雨、雷、雪、云、虹等天体万物及自然变迁现象。
自然崇拜与人的社会存在有着密切关系,人类原始部落群体因其生活环境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自然崇拜对象及活动形式,一般都崇拜对本部落及其生存地区的社会生产与生活影响最大或危害最大的自然物和自然力,并且具有近山者拜山、靠水者敬水等地域及气候特色,反映出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丰产富足的实际需要。
原始自然崇拜,后因对其崇拜对象的神灵化而发展出更为抽象的自然神崇拜,形成天体之神、万物之神、四季之神、气象之神等千姿百态、各种各样的自然神灵观念和与之相关的众多祭拜活动。
第一章 人类自然观的演变_PPT幻灯片
二、近代科学革命的主要成就
3。数学:解析几何、对数和微 积分。
4。化学:元素论、氧化学说。 5。生物学:动植物分类体系、
血液循环理 论、解剖学。
三、机械自然观与方法论
(一)机械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机械自然观对自然界的看法包括绝对时空 观 ,微粒化的物质观,机械的运动观, 绝对必然的因果观以及人与自然分离的 观点。
培根提出要循序渐进地运用归纳逻辑中 判明因果联系的求同法、差异法和共变 法来处理经验材料。培根提出的“三表 法”,即“本质表或存在表”、 “差异 表或接近中的缺乏表”、 “等级表或比 较表”, 是他对实验科学方法论的重要 贡献。
笛卡尔(1596~1650)倡导科学研究中的演绎法。 他认为必须从几个不证自明的公理出发,一步 一步推出其他原理,直至构成一个能够自圆其 说的知识体系,而推理的每一步都要清楚明白,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理。笛卡儿提出了运用理 性方法的四条规则: “第一,在没有认清楚
思维方法-比附、归纳 政治:文化专制-梵书坑儒、独尊儒术
科举制度-学而优则仕
亚细亚生产方式:血缘社会-集体主义、 天人合一观念。
自给自足-缺乏创新的激励机制 和推广机制。
第二节 近代科学革命 与机械自然观的兴起
一、近代科学革命的历史背景
1 地理大发现 2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3 政治制度的变革 4 其它因素(瘟疫)
古代自然观的主要特点:
1。辩证性----世界处于运动发展之中, 世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2。直观性----用形象化的词汇代替严谨 的论证。
3。思辩性-----不能从经验上对自然界联 系发展的细节进行证明,其表述充满着 虚构和臆想。
近代自然科学为什么不能在中国传统社 会的土壤上生长起来? 哲学:自然观-元素论、阴阳五行论
第一章 人类自然观的演变ppt课件
2
第一节 古代朴素自然观
精选ppt课件2021
3
一、古代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
中国: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之上,以经验 为主的科学技术体系;以数学、天文学、 医药学、物理和化学等知识的应用为主 的,缺乏以抽象概念为基础的理论体系。
主要成就:历算、中医药、地理
陶瓷、建筑、纺织
火药、造纸、印刷、指南针
自然观:元气论、阴阳五行论
第一章 人类自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是 人们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定时 期人类认识自然,阐明自然界的存在方 式,演化发展过程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 理论体系。
人类自然观的演变大体可以分为:
古代朴素自然观;
近代机械自然观;
现当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精选ppt课件2021
2。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发表。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实现了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自然科学的大综
合,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划时代里
程碑;也成为后来人们建立科学理
论的楷模。
精选ppt课件2021
12
二、近代科学革命的主要成就
3。数学:解析几何、对数和微 积分。
4。化学:元素论、氧化学说。
5。生物学:动植物分类体系、 血液循环理 论、解剖学。
2。自然界的一切运动都可以归结为机械运 动,即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运动 的动力来自物体的外部。
3。机械决定论:规律具有必然性,而必然 性是原因与结果之间恒常不变的、固定 不移的联系,一种原因只产生一种结果。
精选ppt课件2021
15
三、机械自然观与方法论
(二)方法论: 经验与理性的结合
1。观察实验方法的确立。 2。数学方法的发明。 3。逻辑方法的进步。
第一章自然观的演变进程
第一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建第一节古代自然科学和朴素辨证法自然观一、古代朴素辨证法自然观的大体思想追溯到古代,在自然科学方才萌芽,尚未形成独立的专业的体系的时候,科学和哲学是融合在一路的,是一种浑然一体的知识形态,这种知识形态就叫做自然哲学。
近代以来的很多的学科都能够在自然哲学中找到最开始的雏形。
在原始社会,人们开始慢慢积存关于自然的知识。
这种知识与那时生产技术水平紧密相关。
那个时期,人们要紧从事农业生产,农业生产的好坏与丰欠,与自然条件有专门大关系,人们又没方法去操纵和说明自然现象。
就把自然现象与各类神灵联系起来。
比如,天气对农业生产相当重要,风雨雷电高深莫测,人们把天看成是至高无上的神。
从而形成了原始神秘主义自然观。
万物有灵论:感觉灵魂在物体中的去留乃决定着这些物体生命的有无。
在咱们中国人的传统信仰中,万物皆有灵性。
不仅老百姓信而不疑,乃至还被佛道引入经典,诗人和小说家者流那么绘声绘色写进自己的作品当中。
这些自然神灵不仅有灵魂,而且具有人类所不具有的特异功能,魔法、妖术、变幻等。
这些也是人类对以后的美好的愿望。
自然崇拜:把自然物和自然力视作具有生命、意志和伟大能力的对象而加以崇拜。
是最原始的宗教形式。
那时人们尚未形成明确的超自然体的观念。
以人格化的或神圣化的自然物和自然力等为崇拜对象的自然宗教的大体表现形态。
崇拜范围包括天、地、日、月、星、山、石、海、湖、河、水、火、风、雨、雷、雪、云、虹等天体万物及自然变迁现象。
自然崇拜与人的社会存在有着紧密关系,人类原始部落群体因其生活环境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自然崇拜对象及活动形式,一样都崇拜对本部落及其生存地域的社会生产与生活阻碍最大或危害最大的自然物和自然力,而且具有近山者拜山、靠水者敬水等地域及气候特色,反映出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丰收富足的实际需要。
原始自然崇拜,后因对其崇拜对象的神灵化而进展出更为抽象的自然神崇拜,形成天体之神、万物之神、四季之神、气象之神等千姿百态、各类各样的自然神灵观念和与之相关的众多祭拜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辩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1.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运动的质和量都是不灭的。 2. 自然界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过程,自然界的一 切都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处于永 久的产生与消亡之中,一切对立事物都通过 中介环节相互转化。 3. 人和人类社会都是自然界演化的产物,人类 实践造就的“人化自然”是人的现实的自然 界。 4.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三、机械自然观与方法论
(二)方法论: 经验与理性的结合 1。观察实验方法的确立。 2。数学方法的发明。 3。逻辑方法的进步。
培根认为对自然界的科学理解和对自然界的技 术控制是相辅相成的。在他看来,很多科学原 理蕴藏在工匠的日常操作中。工匠的操作方法 对于自然事物具有能动地改造即实验的性质。 另一方面,培根也认识到单凭经验还不足以得 到自然知识,还要对经验进行一定的加工,而 思维加工的材料必须来自经验。针对当时学者 们沉溺于思辨,而工匠虽有经验却因没有文化 不能把经验的东西记载下来加以分析,培根主 张把学者传统和工匠传统结合起来,从而形成 “经验和理性职能的真正的合法的婚配”。他 说经验主义者好像蚂蚁,只知道收集材料,理 性主义者 ( 经院哲学家 ) 好像蜘蛛,只凭着自己 吐的丝来结网,这两者都是片面的。他主张要 像蜜蜂那样“从花园和田野里面的花采集材料, 但是用他自己的一种力量来改变和消化这种材 科”。
辩证自然观的特点: 1。继承了古代朴素自然观的辩证法思想, 但与古代自然观有着根本的区别,表现 在:它不是思辩的产物,而是建立在严 格的实证科学基础之上的。它不仅在整 体上而且在细节上揭示了自然界自身的 联系和发展过程。 2。在方法论上,克服了经验论和唯理论的 错误倾向,吸收了黑格尔关于思维能动 作用的观点,把社会实践放到了认识论 和方法论的首要地位。
古代自然观的主要特点: 1。辩证性----世界处于运动发展之中, 世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2。直观性----用形象化的词汇代替严谨 的论证。 3。思辩性-----不能从经验上对自然界联 系发展的细节进行证明,其表述充满着 虚构和臆想。
近代自然科学为什么不能在中国传统社 会的土壤上生长起来? 哲学:自然观-元素论、阴阳五行论 思维方法-比附、归纳 政治:文化专制-梵书坑儒、独尊儒术 科举制度-学而优则仕 亚细亚生产方式:血缘社会-集体主义、 天人合一观念。 自给自足-缺乏创新的激励机制 和推广机制。
第一章 人类自然观的演变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是 人们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定时 期人类认识自然,阐明自然界的存在方 式,演化发展过程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 理论体系。 人类自然观的演变大体可以分为: 古代朴素自然观; 近代机械自然观; 现当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一节 古代朴素自然观
三、机械自然观与方法论
(三)机械自然观产生的 必然性及其历史地位 1。科学发展状态:力学发达而其他学 科相对滞后,使人们习惯用力学的眼 光看自然。 2。科学的任务:搜集事实材料,进行 分门别类整理。不得不把事物从联系 的网络中分离出来,从发展的过程中 静止下来进行研究。
三、机械自然观与方法论
3。机械自然观在近代自然科学发 展的早期曾对科学的发展产生了 积极的作用,但当科学进入到系 统整理材料,形成普遍性理论, 恢复自然界联系、发展的实质时, 机械自然观孤立片面、僵化静止 看问题的方法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牛顿也是一位实验科学大师,他在其历史性的 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明确地 提出了进行科学研究的四条法则: 法则 1 :探求自然事物的原因时,除了那些真 的和解释现象必不可少的以外,不应增加其它 原因。 法则 2 :对于自然界中同一类结果,必须尽可 能归之于同一种原因。 法则 3 :物体的属性,凡不能增强也不能减弱 者,又为我们实验所能及的范围内的所有物体 所具有者,应视为一切物体的普遍属性。 法则 4 ,在实验哲学中,从现象中运用归纳推 导出来的命题,应该看作是正确的或接近于正 确的; 虽然可以想象出与它相反的假说,但是 没有发现其它现象足以修正它,或出现例外以 前,仍然应当这样看。
一、当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成 就
7。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世界 是由各种各样的系统所组成,系统 间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而互相联 结形成一个多维、多层次的网络。 8。非线性科学——复杂性才是自然界 的实质,复杂性的根源是系统内部 “非线性”相互作用。
二、当代辩证自然观的发展
系统自然观:系统的层次性、整体与 部分、结构与功能等一系列范畴丰 富了辩证自然观。 非线性自然观:可逆与不可逆、进化 与退化、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 与复杂性等一系列范畴丰富了辩证 自然观。
古希腊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 生物学,医学,力学,天文 学,几何学。 古希腊时代的自然观的主要内容: 原子论, 元素论, 宇宙论。 古希腊人的思维方法:归纳和演绎
在古希腊哲学中包含着丰富的朴素物主义和自 发辩证法的思想,它坚持从自然界本身去寻求 对自然界的解释,坚持在自然界的总体联系和 运动、发展、变化中认识自然界,因而孕育了 许多在以后科学发展中得到成熟和证实的天才 预见。恩格斯说:“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 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 萌芽。因此,如果理论自然科学想要追溯自己 今天的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历史,它也不得不 回到希腊人那里去。”
第三节 十九世纪科学综合与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
一、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 重大发现与突破
(一)十九世纪科学突破的历史背景 1。启蒙运动、工业革命 2。自然科学进入到阐明自然界各个 过程的联系、各种事物的变化与发展、 各种运动的特殊规律的新阶段。
(二)十九世纪自然科学 的重大成就
1。星云学说——地球和太阳系是某种 在时间进程中生成的东西。 2。地质渐变论——地球及地球上的动 植物都有时间上的历史,其原因是 各种自然力的相互作用。 3。能量守恒与转化定理——各种自然 力相互转化的规律。
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1831年,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 象(即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1865 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在《电磁 场的动力学理论》中对前人和他自己 的工作进行了概括,建立了联系描述 电磁场运动变化规律的电磁场理论, 揭示了电、磁和光的统一性。
二、自然辩证法的创立
恩格斯对新自然观的表述: 新的自然观的基本点是完备了: 一切僵硬的东西熔化了,一切固定 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 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 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 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
三、机械自然观与方法论
恩格斯将这种自然观总结为: 自然界绝对不变。 1。自然界不存在历史发展的过程 2。自然界的一切运动都可以归结为机械运 动,即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运动 的动力来自物体的外部。 3。机械决定论:规律具有必然性,而必然 性是原因与结果之间恒常不变的、固定 不移的联系,一种原因只产生一种结果。
实验科学由于广泛运用了伽利略所创立的新方 法而走向成熟。其标志就是把对自然现象的定 性描述发展成为定量的分析。伽利略十分重视 数学,他确信自然界是简单而有秩序的,物质 和运动都可以用数学来描述。他把宇宙比作展 现在我们眼前的一部大书,这部书是用数学语 言写出的。伽利略在自己的科学实践中成功地 运用了数学方法,把那些从观测、实验总结出 来的自然定律,如著名的落体定律写成了定量 的数学公式。我们现在常说的科学数学化,可 以说,正是从伽利赂开始的。
3。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方面,考察
了自然科学发展对生产的依赖性,揭示 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逻辑,提出了科 学技术是一般生产力的范畴,社会实践 的需要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基本动力。
第四节 当代科学技术 与自然观的发展
二十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沿着 两个途径发展:一方面在物 理学革命的催化下,经典科 学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和进 展;另一方面是系统科学、 非线性科学等涉及自然界系 统性和演化性实质的新科学 的创立。
一、古代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
中国: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之上,以经验 为主的科学技术体系;以数学、天文学、 医药学、物理和化学等知识的应用为主 的,缺乏以抽象概念为基础的理论体系。 主要成就:历算、中医药、地理 陶瓷、建筑、纺织 火药、造纸、印刷、指南针 自然观:元气论、阴阳五行论
近代自然科学是以西方文明为背景的知识体系。 西方文明以公元前8世纪左右兴起的古希腊文明 为起点,<<荷 马史诗>>为其标志。 古希腊的科学和哲学活动分为: 爱奥里亚的米利都学派(泰勒斯) 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 雅典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亚里山大尼亚时期(欧几里德、阿基米德) 罗马时期(盖伦)
第二节 近代科学革命 与机械自然观的兴起
一、近代科学革命的历史背景
1 2 3
4
地理大发现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政治制度的变革 其它因素(瘟疫)
二、近代科学革命的主要成就
1。1543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发表。 太阳中心学说的创立标志着自然科 学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走上独立 发展的道路。 2。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发表。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实现了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自然科学的大综 合,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划时代里 程碑;也成为后来人们建立科学理 论的楷模。
培根提出要循序渐进地运用归纳逻辑中 判明因果联系的求同法、差异法和共变 法来处理经验材料。培根提出的“三表 法”,即“本质表或存在表”、 “差异 表或接近中的缺乏表”、 “等级表或比 较表”, 是他对实验科学方法论的重要 贡献。
笛卡尔(1596~1650)倡导科学研究中的演绎法。 他认为必须从几个不证自明的公理出发,一步 一步推出其他原理,直至构成一个能够自圆其 说的知识体系,而推理的每一步都要清楚明白,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理。笛卡儿提出了运用理 性方法的四条规则: “第一,在没有认清楚 某个东西是绝对合乎真理以前就不把它当成真 理,也就是说努力避免草率和成见。只能对自 己的理智认为是清晰和明确的东西才下判断; 第二,把所遇到的每一个困难按照需要分为若 干部分,以便更好地加以解决。要指导由己的 思想进程,从认识最简单而又容易认识的对象 开始,象爬梯子一样,逐渐上升到认识最复杂 的对象,甚至可以假定,在那些按照物的自然 铁序来说不分先后的东西中间也存在着秩序, 最后,处处都要作出详尽的目录和进行普遍的 观察,这样才能有把握地说,什么也没有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