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观的演化
简述人类自然观历史演化及特点
1.简述人类自然观历史演化及特点古代朴素自然观(公元前7世纪—前5世纪)→中世纪神学自然观(公元5世纪—15世纪)→近代形而上学的机械的自然观(16—18世纪末)→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8世纪末—19世纪末)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具有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具有笼统性,直接性,模糊性;埋藏着宗教迷信的种子.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的特点:一方面具有理论性和自觉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具有宗教迷信和唯心论的特点.或者说,这种自然观是神学家自觉的将宗教神学和哲学唯心论相结合而成的反科学的理论.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它作为总观点,其“中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它认为自然界始终如此,如果说变化,也只是物体在空间中扩张,而无时间上的发展历史;只有物体的机械位移和动量转换;上述变化,其原因在物体的外部,即外力推动,而不在事物的内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以科学实验和科学事实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武器,联系的发展的看待自然界。
唯物论,辩证法,科学性三者有机结合构成这种自然观的哲学基础。
9.谈谈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基本关系:1)人不能离开自然,又可以能动的改造自然界2)人在自然面前具有能动性,也有受动性,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辨证统一3)能动以受动为基础,后者制约着前者,特定实践的能动性都以特定受动性为依据4)能动又主导受动,人通过自觉活动来完善和发展自己,提高对受动性的认识和调控恩格斯说过: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它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关键在于做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当代的发展不以损害后代的发展的基础和能力为代价的发展,做到可持续发展要做好以下三个协调:a.人类自身的再生产与环境容量之间的协调b.经济的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之间的协调c.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协调.10.简述科学哲学及其性质内容科学哲学是对科学的哲学研究,以作为认识现象的科学为对象.科学哲学的性质:科学哲学是处于科学和哲学之间的中层次的边缘学科,是比一般哲学层次低的哲学学科.科学哲学的内容:1)对各门学科的逻辑结构和经验内容的分析2)对科学知识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分析3)对科学知识与科学家的关系的分析.科学哲学的内容是科学中以方法论为核心的哲学问题.11.简述科学与非科学分界标准关于这个问题的观点的发展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是科学哲学中的首要与基本问题.由于不同时期的不同学派对科学的理解不同,导致在科学与非科学的划借问题上纷争迭起,壁垒森严.1)古希腊自然哲学家的确实可靠性标准即“任何理论要成为科学,必须放弃一切未经证明的东西;只要是被人的感觉或思想证明了的就可以归之于科学行列;反之则属于巫术,迷信之类.”2)逻辑实证主义的证实性标准即任何命题只要能被经验证实的才是有意义的,科学的;否则就是无意义的非科学的或形而上学的.3)波普尔的证伪性标准一个理论的科学地位的标准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或可检验性.就其划借问踢理论而言,仍然未能突破逻辑实证主义的窠臼.4)库恩的“范式”标准即“拥有了一个范式,有了范式所容许的那种更深奥的研究,这是任何一个科学部门达到成熟的标志.”任何一个学科在未形成一个共同的范式之前,只能处于前科学时期,而不配称为科学.5)拉卡托斯的理论进步标准他的划界标准在于理论是否产生新的事实或是否具备预见能力.6)费耶阿本德的虚无标准费耶阿本德宣科:科学本质上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事业,它没有普遍的规范性方法可言.他否认了科学与宗教迷信之间的界限,从而根本取消了科学与非科学划界标准的讨论.他的见解无疑是十分错误的,也是近乎荒谬的.7)新历史主义的划界标准新历史主义学派以夏佩尔,劳丹,麦克斯韦和格丁等为代表,新历史主义者继续坚持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相结合的历史主义传统,批判老历史主义学派的非理性主义的错误倾向.其中劳丹与夏佩尔分别代表了其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劳丹坚持以实用主义的观点“批判”老历史主义学派的理论,其实质是继续坚持非理性主义与相对主义;夏佩尔则坚持以科学实在论观点批判老历史主义学派的非理性主义与相对主义,从而把新历史主义理论引向了唯物主义.8)后现代主义的划界标准后现代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范·弗拉森与罗蒂等.后现代主义者通过对“客观”“真理”“实在”“理性”等概念的解构,彻底摧毁了科学作为知识典范的地位,从而根本取消了科学与文学艺术宗教神话等非科学文化的界限而走向彻底的相对主义.12.谈谈你对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的理解通过阅读对于划界标准的历史演变,我觉得要解决划界问题,全面揭示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对它们进行辩证的综合分析。
自然辩证法-第一编:自然观
观感性的、猜测思辨的;它从总体上把握自然界,把 物质归结为一种具体形态,缺乏实验科学基础,这是 主要的缺陷。
第二节 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公元五世
纪至十五世纪)
• 一、宗教简介: • 基督教是当今世界上传播最广,信徒人数最多的宗教。
公元一世纪中叶,基督教产生于地中海沿岸的巴勒斯坦, 135年从犹太教中分裂出来成为独立的宗教。392年, 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并逐渐成为中世纪欧洲封 建社会的主要精神支柱。
元七世纪初诞生于阿拉伯半岛。它是由伊斯兰教的先 知穆罕默德所创,目前世界上有10亿多信徒,他们大 多分布在阿拉伯国家,以及中非、北非、中亚、西亚、 东南亚和印度、巴基斯坦、中国;有些国家还以伊斯 兰教为国教。
佛教
• 佛教(Buddhism):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公元前6-前5
世纪古印度的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所创,他的 名字是悉达多 (S.Siddhārtha, P. Siddhattha),他的姓 是乔达摩(S. Gautama, P. Gotama)。因为他属于释迦 (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 圣人。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自西向东 传入我国。经长期传播发展,而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 色的中国佛教(Chinese Buddhism)。由于传入的时间、 途径、地区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中国 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汉地佛教(汉语系)、藏传佛教(藏 语系)和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
自然观的演化
• 生物学方面:细胞学说和达尔文进化论
– 细胞学说:30年代末,施莱登、施旺,揭开 了有机体产生、成长及其构造的秘密。 (生命界动植物之间的统一性和联系) – 进化论:1859,达尔文《物种起源》,说明 了物种之间的联系,物种是可变的,对生物 的适应性和进化作了正确的解说,摧毁了 各种唯心主义的神造论、目的论和物种不 变论。“证明了自然界的历史发展”,为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提供了自然史的 基础”。(生命在演化中)
二.中国古代自然观
• 春秋战国(前770—221)学术繁荣、百
家争鸣,初步奠定中国古代知识体系。正 好与古希腊的繁荣交映生晖。 • 百家争鸣,主要有:儒、墨、道、法、名、 阴阳。最重要:儒、墨、道三家。 • 两汉到明清,总体儒道交融,墨学中绝。 儒学主导,道学延绵。元气论、阴阳五行 学说对中国古代科学影响很大。
2.道自然观
老子(约前580—前500)开创。 庄子(约前369—前286)继承、发扬。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 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 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 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物;有物混成,先 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 不殆。 – 通于天者,道也。 – 道者万物之所由也,…… –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英国地质学家赖尔《地质学原理》 ( 1883 ),提出“渐变论”—— 力图从自然的原因来解释自然,驳 斥了“灾变论”和“神创说”。 – “地”在演化之中,也是打破形而 上学自然观的重要科学根据。
•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电磁理论
简述人类自然观的发展演化规律
简述人类自然观的发展演化规律一、人类自然观的初期形成人类自然观的初期形成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
当时,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认识非常有限,只能通过肉眼观察和简单的经验总结来了解自然界。
在这个阶段,人们认为自然界是神灵所创造的,存在着超自然力量支配着世界。
二、古希腊哲学对于自然观的影响古希腊哲学家们对于人类自然观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们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宇宙和生命本质的理论,并将其系统化整合成为一种科学体系。
其中最重要的代表性思想包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认为世界是由两个层次组成:物质层和理念层。
而亚里士多德则主张通过感性经验来认识世界,从而得出更为准确和科学化的结论。
三、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对于自然观的影响在中世纪时期,基督教神学对于人类自然观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当时,基督教教义认为上帝创造了世界,而人类则是上帝的代表。
因此,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认识仍然受到宗教信仰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人们相信自然界存在着一种神圣秩序,而科学研究则被视为一种亵渎行为。
四、启蒙运动对于自然观的影响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推动了人类自然观的进一步发展。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重视理性和科学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对于自然界的研究中。
启蒙运动强调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获取知识,并反对传统信仰和迷信。
这些思想推动了现代科学的发展,也开创了新时代下更加准确、科学和理性化的自然观。
五、现代科学对于自然观的影响现代科学以其严谨性和精确性成为我们认识世界最重要最有效的工具之一。
通过现代科学方法,人们已经深入研究了宇宙、地球、生命等方面,并取得了许多重大发现和突破。
现代科学方法强调实证主义、理性主义和科学方法论,这些思想为我们对于自然界的认识提供了更为准确和科学化的基础。
六、人类自然观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于自然界认识的深入,人们对于自然观也将不断发展。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宇宙、地球和生命等方面,并通过新技术手段来获取更为准确、全面和深入的信息。
同时,我们也需要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以确保人类与自然界共存共荣。
人类自然观的变迁
(一)形而上学的自然观
生命现象是自然界最复杂的现象,因 此近代早期生物学更需要用孤立、静 止的方法。分类学、解剖学是早期生 物学的两个基本学科,体现了生物学 早期研究方法的上述特征。
生物学家在对物种进行分类的时候,必然要强调种的稳定性、物 种界限的清晰性和确定性、物种序列的间断性,这就会自发产生 生物物种不变论。林奈既是近代分类学的权威,又是物种不变论 的代表。“物种是至高无上的上帝创造的,最初创造了多少物种, 现在就是多少。它们虽然遵循传种接代的神的法则有所繁殖,但 是每种生物永远是那个样子,不会改变。”(坎农,《近代农业 名人传》,农业出版社,1981年,38页)
(二)近代机械论的自然观
牛顿力学的影 响与机械论哲 学的成熟
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并获 得巨大成功后,
○ 牛顿力学的思 想和方法迅速 向其他学科
○ 和领域扩展, 带来了学科的 全面发展和
○ 兴盛。
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
和巨大成功又启发哲
学家将其概念范畴和
思想方法运用到哲学
中,使机械论哲学很
快发展成熟。与牛顿
人类自然观的变迁
——从原始自然观到中世纪自然观、近代机械论自然观、现 代唯物辨证的自然观
一、从原始社会到中世纪自然观的变迁
原始自然观:自然是人类非有机的 身体。
把自然作为自身一体,充满了热爱和恐惧。 2. 古希腊的自然观:爱奥尼亚自然哲学和亚里士多德的目 的论的自然观。
○ 在爱奥尼亚的自然哲学中,米利都学派(公元前7世纪出现在 米利都城帮的哲学学派)的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之本 。
形而上学的自然观
解剖学家关注的是生物的部分,而不是 生物体的整体。他们相信部分之和便是 整体,只要我们逐一认识了生物体的各 种器官,也就知道了整个生物体。
自然观的演变过程
自然观的演变过程自然观是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自然观不断地发展演变,从最初的神话、迷信到现在的科学世界观。
以下将从史前时期、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时期和现代社会六个阶段来介绍自然观的演变过程。
史前时期:自然和神秘是不可分离的史前时期人们还没有文化,很少有可靠的书面记录,自然观大多取决于神话和传说。
古人们相信大自然的各种现象是由神祇创造的,他们赋予各种自然现象超自然的力量。
例如,太阳是由太阳神掌控,雷电是由闪电神制造的,大海是由海神掌管的。
人类的生与死也跟神祇的决定有关。
古代:人类开始探索自然的规律古代是自然观经历了第一个转折点的时期。
人类开始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从神话和迷信走向了更加理性和科学的探索。
在古代,土著人民获得了对生命和世界的基本认识,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自然观。
在古代,人们开始探究天文学、地理学和医学等自然科学。
中世纪:自然观再度被神化中世纪的自然观受到基督教神权主义的影响,自然被视为上帝的创造,宇宙万物由上帝掌控。
人类自身的问题、自然界的现象,都被解读为上帝是在强迫人类做出某些选择。
这种自然观持续了上千年之久,对于科学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碍。
文艺复兴:科学的奠基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人类逐渐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欧洲学术界发生了从教会到自然的重大转变。
伟大的自然学家如可杜珂、伽利略、开普勒和牛顿等,开创了逐步解放自然的科学时代,认识到人类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力和实验力掌握自然规律。
启蒙时期:人类完全摆脱宗教束缚的时期启蒙时期为自然观带来了重大改变,人们开始从以往的神秘主义和迷信想法中走出来。
自然科学成为这个时期发展的基础。
这个时期的主要思想家是伏尔泰和卢梭,他们不再相信基督教的神灵约束,完全摆脱了宗教式的自然观。
人们开始相信理性和实证主义的价值,重视追求自由和个人尊严。
现代社会:自然观的综合时期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多元化的时代,人们对自然的观念在继承从前发展的基础上也发生了改变。
浅谈人类自然观的演进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
浅谈人类自然观的演进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摘要本文简述了自然观的有关概念,并对其产生、发展、变革过程做了简要梳理。
人类自然观的变革与科技发展之间是辩证统一的相互关系,科技的不断进步使我们能够加深对自然界的了解,同时通过准确的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又能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人类只有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协调才能生存和进步。
关键词自然观科学技术演进发展1、自然观概述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主体。
人类从自然界动物群中“提升”出来以后,作为社会的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要和自然界发生一定的联系。
自然观即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和最根本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
大体包括人们关于自然界的本原、演化规律、结构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根本看法。
自然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因而任何一种系统的哲学必然包含与之相适应的系统的自然观。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不只消极地适应而是积极地作用于自然界。
在这一相互作用过程中,人们形成了对自然界本质的认识。
因此,自然观既不像唯心主义所说的那样,只是人的思维的自由创造;也不像机械唯物主义所说的,只是思维对自然界的消极反映。
构成自然观基础的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只是自然界本身。
自然观是由生产实践和科学发展的水平决定的。
每个时代的人们都按照他们那个时代的生产实践和自然科学的水平来描绘自然界的图景。
任何时代的自然观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尤其与当时的自然科学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反过来,它又对自然科学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2、人类自然观的演进历程概括地讲,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大致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1)臣服于自然,自然完全主宰人类的命运。
史前时期,人类尚处在蒙昧的状态,人类由于经验的稀少和大脑发育的不完善,自身始终不能从自然中分离出来。
2)“去魅化”阶段,即人类意识的觉醒,自然不断人化。
随着人类制造——使用工具的技术不断成熟,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无能为力的情况便不断的减弱,随着技术(此时还只是简单的工具,还是物化的自然)的发展人类踏上了“去魅化”的发展道路,自然不断的被人类了解,由服从于对自然不可知的恐惧之中渐渐的走出来,“去魅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人化的过程,而这一切的动因则来自技术的介入。
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历程
3、辩证的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和重大意义
(3)重大意义: a、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b、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 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c、为科学与技术发展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 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
d、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1)物质观:亚里士多德“四元素”说
中国五行说
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2)宇宙观——毕达哥拉斯:整个宇宙为球形,中心天体为 “中心火”
托勒密地心说
中国盖天说 浑天说
宣夜说
阿利斯塔克(前310-前230)日心说
(1)贡献
a、抛弃直观性、思辨性
猜测性;
b、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
c、反对抽象的思辨,强调经验的和实证的方法
(2)局限性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
1、辩证的自然观确立的自然科学基础
第一次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科学进入理论概括阶段。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理论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 “星云说” :1755年德国哲学家康德, 1796年 拉普拉
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点和历史地位
基本特点: 直观性 思辨性
猜测性
历史地位:
标志人类开始用理性研究自 然; 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历 史渊源; 孕育了许多天才预见。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1)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哥白尼革命——1543年《天体运行论》
哥白尼日心说的理论 亚里士多德重力学说天 文 学源自地 质 学物 理 学
化 学
第一章 人类自然观的演变
辩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1.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运动的质和量都是不灭的。 2. 自然界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过程,自然界的一 切都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处于永 久的产生与消亡之中,一切对立事物都通过 中介环节相互转化。 3. 人和人类社会都是自然界演化的产物,人类 实践造就的“人化自然”是人的现实的自然 界。 4.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三、机械自然观与方法论
(二)方法论: 经验与理性的结合 1。观察实验方法的确立。 2。数学方法的发明。 3。逻辑方法的进步。
培根认为对自然界的科学理解和对自然界的技 术控制是相辅相成的。在他看来,很多科学原 理蕴藏在工匠的日常操作中。工匠的操作方法 对于自然事物具有能动地改造即实验的性质。 另一方面,培根也认识到单凭经验还不足以得 到自然知识,还要对经验进行一定的加工,而 思维加工的材料必须来自经验。针对当时学者 们沉溺于思辨,而工匠虽有经验却因没有文化 不能把经验的东西记载下来加以分析,培根主 张把学者传统和工匠传统结合起来,从而形成 “经验和理性职能的真正的合法的婚配”。他 说经验主义者好像蚂蚁,只知道收集材料,理 性主义者 ( 经院哲学家 ) 好像蜘蛛,只凭着自己 吐的丝来结网,这两者都是片面的。他主张要 像蜜蜂那样“从花园和田野里面的花采集材料, 但是用他自己的一种力量来改变和消化这种材 科”。
辩证自然观的特点: 1。继承了古代朴素自然观的辩证法思想, 但与古代自然观有着根本的区别,表现 在:它不是思辩的产物,而是建立在严 格的实证科学基础之上的。它不仅在整 体上而且在细节上揭示了自然界自身的 联系和发展过程。 2。在方法论上,克服了经验论和唯理论的 错误倾向,吸收了黑格尔关于思维能动 作用的观点,把社会实践放到了认识论 和方法论的首要地位。
自然观的发展过程
自然观的发展过程自然观是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的总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理解也在不断深化和演变。
本文将从古代至今,以时间顺序介绍自然观的发展过程。
1. 古代自然观:古代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主要基于观察和经验。
在古代,人们将自然界的现象和事件归因于神灵的力量和干预。
例如,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家们认为自然界是由四个基本元素(土、水、火、气)组成,并由神灵掌控。
古代中国的自然观念则强调自然界与人类的和谐共生,强调天地人三者的统一。
2. 中世纪自然观:中世纪的自然观念受到了宗教的影响。
基督教教义认为上帝创造了自然界,并将其视为上帝的杰作。
因此,人们将自然界视为上帝的秩序和规律的体现。
这种观念导致了对自然界的研究主要以证明上帝的存在和神迹的发生为目的。
3. 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观: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观念开始从宗教中解放出来,人们开始更加注重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实证研究。
伽利略·伽利雷的天文观察和实验,开创了现代科学的先河。
伽利略通过望远镜观察天体,提出了日心说,并用实验证明了地球的自转。
这一观点颠覆了当时的地心说观念,对自然观念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4. 科学革命时期的自然观:17世纪的科学革命进一步推动了自然观念的发展。
伴随着实验方法的兴起,科学家们开始通过实证研究和数学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的工作奠定了经典力学和天体力学的基础,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进一步揭示了自然界的规律和运行机制。
5. 进化论的兴起:19世纪,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了生物进化的理论,对自然观念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达尔文认为物种的多样性是由于自然选择和适应性进化所导致的,这一观点推翻了当时的神创论观念,使人们开始更加关注生物的演化和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
6. 现代自然观: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跨学科研究的兴起,自然观念变得更加综合和复杂。
现代自然观强调整体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
a03讲系统自然观——自然界的存在与演化资料
第三讲 系统自然观
——自然界的存在与演化
思考题:
1、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对恩格斯自然观的丰富与发展?(举例 说明)
2、分析系统、要素、结构、功能、环境等概念的含义及其相 互关系。
3、系统的层次性?系统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
4、如何用耗散结构理论解释系统新的有序状态(或稳定性) 的形成?耗散结构形成的条件?
第三节 自然物质系统的层次性
物质系统的层次 物质系统层次之间的辨证关系 层次结构的因果链
一、物质系统的层次结构
层次结构:若干由要素经相干性关系构 成的系统,再通过新的相干性关系构成 新系统的逐级构成的结构关系。
——反映了客观存在着的自然界的等级 结构。
层次性:具有质的差异的不同的系统等 级或系统中的等级差异性。
质增效应;质能关系式。
两个基本原理
1、爱因斯坦相对性原理:物理体系的状态据以 变化的定律,同描述这些状态变化时所参照的坐 标系究竟是两个在互相匀速运动着的坐标系中的 哪一个并无关系。
2、光速不变原理:任何光线在“静止的”坐标 系中都是以确定的速度C运动着,不管这道光线 是由静止的还是由运动的物体发射出来的。
自然界物质的系统性自然物质系统的层次性自然物质系统的演化发展刘海燕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刘海燕1历史上对物质概念的不同理解2列宁的物质定义3在理解列宁物质定义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根本特性客观实在性物质可知克服形而上学的局限性认识自然的逻辑起点刘海燕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存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他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注意:
1)只有那些有物质、能量、信息交换 且造成新属性突现的联系,才能构成系统。
第一章 自然观的历史演化
• 赫利奥坡里斯神学以阿图姆为造物主,并保
留了大九神的起源及其与王权关系的神话。
• 赫尔摩坡里斯神学鼓吹八神团,显然来自于
赫利奥坡里斯神学。
• 孟斐斯神学以普塔神的创世为主,并保存了有
关荷鲁斯和塞特之争的神话。
• 宇宙创始的三大神学体系,反映了在不同 中心形成的古埃及人关于宇宙及其起源的 不同的观念,展现了古埃及人对天地大自 然崇拜的普遍性。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埃及人把世界分为现实世界和地下世界, 认为现实世界是短暂的,地下世界才是永 恒的。他们苦心追求永恒的世界,甚至提 出后世尤过于今世。
• 古印度的自然观:古印度自然观的成熟期是
在吠陀时代,即印度成立吠陀圣典的时代。古 印度自然观比较丰富,有宗教神学性质的自然 观,也有多元素说的自然观等。
• 上古宗教哲学文献《梨俱》将宇宙描绘成酷似 穹隆,无限广阔,认为宇宙就是天地,状如两 个巨碗,吻合在一起;又如车轴两端的轮子, 并行运转;天之与地,相距遥远,鸟飞不至。 宇宙划分为三界:天、空、地。
归入一切完美性的总和 的首先是存在,因为没 有存在的东西必然是不 完美的。
• 奥古斯丁的时间和空间观:时间是与上帝
创世的同时被创造出来,上帝创造世界之前没 有时间;没有世界,当然也没有这块空间。时 间和空间都是有限的,而上帝却是永恒的,是 在时间的洪流和我们世界所占据的空间之外存 在着的。
• 托马斯·阿奎那主义:把亚里士多德的物理
自然观的历史演化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当代自然观的发展?西方古代的自然观?中国古代自然观的产生与发展?西方近代自然观的主要特征?古希腊早期的自然观?古希腊经典时期的自然观?希腊化和中世纪的自然观?西方它地的自然观一古希腊早期的自然观?包括荷马与赫西俄德的神学自然观米利都学派的本原学说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赫拉克利特的火留基伯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埃利亚学派的存在学说等
自然观的发展过程
自然观的发展过程自然观是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和理解的总体观点和观念。
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演变。
以下是自然观发展过程的详细描述。
1. 古代自然观:在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认知主要基于观察和经验。
古代自然观主要包括奇妙主义和神话观念。
人们相信自然界中存在着神灵和超自然力量,自然现象是神灵的表现。
例如,古代埃及人认为太阳是太阳神的化身,希腊人认为雷电是宙斯的愤怒之举。
2. 宗教自然观:随着宗教的兴起,宗教自然观开始占主导地位。
宗教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神的创造,人类应该尊重和崇拜自然。
例如,基督教认为上帝创造了世界,并赋予人类管理自然的责任。
3. 人文自然观:人文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人们开始关注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提出了保护自然的观念。
例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人类是自然的一部份,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
4. 科学自然观:科学自然观是现代自然观的重要组成部份。
科学自然观认为自然界的现象可以通过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解释。
科学自然观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努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例如,伽利略通过望远镜观察到了行星的运动,达尔文通过研究物种的演化提出了进化论。
5. 环境自然观: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自然观成为了重要的自然观之一。
环境自然观认为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类应该保护和修复自然环境。
例如,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6. 系统自然观:系统自然观强调自然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组成部份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系统自然观认为人类不能将自然界的各个问题孤立看待,而是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
例如,生态学家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7. 综合自然观:综合自然观是对以上各种自然观的综合和完善。
它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复杂多样的整体,人类应该全面认识和理解自然界,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综合自然观强调科学、环境、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和观点的综合运用。
自然辩证法
一、自然观的历史演变及其各阶段的特征自然观就是对自然本性的理性把握和哲学提升,属人类认识的一种形态。
自然观有对自然的本原、构成、演化过程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科学解、哲学解和历史解三层含义。
1、史前神话自然观认为自然是一个生命有机体,拟人化解释,由神来控制一切。
2、古希腊自然观(朴素的)在神话自然观盛行的同时出现,基本思想就是用自然而不是用神来解释自然。
3、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终极的、全能的造物主,上帝创世,创世前没有时空,上帝超越时空而永恒。
最终的原因和目的都是上帝。
用超自然的神来解释世界。
4、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7、18世纪)近代科学诞生前的自然观大都主张自然是有魔力的、神性的或有生命的,是充满了精神和智慧的。
这是自然附魅的观点,带有神秘论色彩,赋予自然以人格化特征并以此解释其运动变化。
5、1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6、系统自然观(新发展)7、生态自然观(新发展)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
二、科学与哲学的区别与联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对自然界,社会与人类思维三大领域的一般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它是人类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
自然科学是关于自然界中各种物质形态的本质及其规律,它所研究的只是自然界的现象,是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在于:第一,对象不同:具体科学以某一领域作为自己的对象,哲学以整体的世界作为对象;第二,方式不同:具体科学以实证知识的方式来进行,哲学则是以对这些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再思考的方式进行;关于什么是哲学,需要加以全面把握,人们往往容易忽略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这一点。
这部分近些年没有出过题,但不要忽略,因为首先必须把握什么是哲学,这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首要应把握的内容。
这部分出大题的可能性较小,经常出选择题。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1.《自然辩证法》的作者为( B )A 马克思B 恩格斯C 列宁D 毛泽东2.自然包括了( B )A天生自然和天然自然B 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C 天工自然和人生自然D天化自然和人工自然3.自然观的演化顺序是( D )A机械-朴素-辩证B 辩证-朴素-机械C朴素-辩证-机械D朴素-机械-辩证4.古代科学技术最先发展的是农学、天文学,原因是( C )A 自然形成的B偶然出现的 C 社会需要的D 最容易掌握的5.科学研究最重视( B )A 灵感B 实践C 成果D 投入6.恩格斯认为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是直接生产和再生产,生产有两种:生活资料和工具的生产,( A )A 人类自身的生产B 生产力的生产C生产关系的生产 D 人类精神的生产7.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主要发展方向是( A )A农学和天文学B力学和光学C数学和化学D生物学和医学8.哥白尼革命是科学史上的一场革命,革命的主要影响是:( A )A实现科学思想的变革B实现社会体制的变革C实现科学种类的更新D实现宗教改革9.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发展科学技术,基础性的条件是( C )A资金B设备C教育D政策10.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的发展会使得人出现( A )A异化 B 强化C弱化D 分化一.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的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近些年来,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国际动荡和社会问题时有发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由此而发生了改变,人们对于科学技术不再是一味的强调其积极作用。
请简要回答以下问题:1.疫情期间和疫情结束后人与自然应该建立怎样的一种关系?为什么?2.人们的社会生活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有哪些是负面的,如何解决?3.请从你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回答你的科学技术观是怎样的,你认为你的科学技术观需要改变吗?为什么?1.答:疫情期间和疫情结束后人与自然应该建立一种和谐共存,平等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简述唯物主义自然观演变与发展的过程
1、简述唯物主义自然观演变与发展的过程,为什么说生态自然观的核心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试评述古朴和机唯自然观。
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特点是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
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和藩篱,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
(3)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是巨大的进步,对于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历史性的贡献。
但它的局限性表现在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2.对钱学森之问的看法?答:何谓杰出人才?钱老生前曾明确指出:“我想说的不是一般人才的培养问题,而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想到中国的长远发展,最忧虑的就是这一点。
”该问题中的“杰出人才”应该是指世界级的、在全世界有重要影响的人才,应该是能和“三钱”相提并论的人才如何破解钱学森之问?1、基础教育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人才培养要从基础教育抓起,包括高中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坚持德育为先。
坚持能力为重。
坚持全面发展。
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降低课程标准减轻课程难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在学好课程的基础上有闲暇全面发展,有闲暇发展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
2、建立现代学校制度,配置鼓励创新的学校文化。
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
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
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与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
健全校务公开制度,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的监督。
3、大学教育的去行政化目前大学的管理体制,各级管理人员从科级到部级,都有行政级别,正如朱清时院士所言:“如果中国的大学中都用级别代表权力,用官印掌权,就没有人追求学术卓越了。
自然观的发展过程
自然观的发展过程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的总称,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演变和完善。
自然观的发展过程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起源,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漫长历程。
1. 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阶段,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非常有限。
他们主要通过观察和感知来了解自然界,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多是基于神话和宗教的观念。
例如,他们认为雷电是天神的怒火,风是神灵的呼吸。
2. 古代社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古代社会的自然观开始逐渐形成。
在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社会中,人们开始运用观察、实验和推理等方法来研究自然现象。
例如,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宇宙的理性秩序观念,认为自然界是有规律可循的。
3. 中世纪:在中世纪,由于宗教的影响,自然观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基督教的神学思想主导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
例如,中世纪的教父圣奥古斯丁认为自然界是上帝的创造物,人类应该顺应上帝的旨意。
4.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思维开始解放,自然观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家如伽利略、哥白尼等通过实验和观察,提出了地心说的反对者——日心说,推动了自然观的进一步发展。
5. 科学革命:17世纪的科学革命是自然观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伴随着科学方法的确立,人们开始运用实验和观察来验证和推翻理论。
伽利略的实验和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等成果,使得自然观从宗教和哲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进入了科学的时代。
6. 进化论的提出:19世纪,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提出对自然观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进化论认为物种是通过适应环境而逐渐演化的,这一理论改变了人们对生命起源和发展的认识,推动了自然观的演进。
7. 现代自然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不断深入,现代自然观逐渐形成。
现代自然观强调科学方法和实证研究,通过观察、实验、数学模型等手段来探索自然界的规律和机制。
例如,量子力学、相对论等现代物理学理论的提出,使人们对微观世界和宇宙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
第一章人类自然观的演变(共41张PPT)
在古希腊哲学中包含着丰富的朴素物主义和自发辩 证法的思想,它坚持从自然界本身去寻求对自然 界的解释,坚持在自然界的总体联系和运动、发 展、变化中认识自然界,因而孕育了许多在以后 科学发展中得到成熟和证实的天才预见。恩格斯 说:“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 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因此,如 果理论自然科学想要追溯自己今天的一般原理发 生和发展 ,它也不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去。”
2。科学的任务:搜集事实材料,进行分门 别类整理。不得不把事物从联系的网络中 分离出来,从发展的过程中静止下来进行 研究。
三、机械自然观与方法论
3。机械自然观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 的早期曾对科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 的作用,但当科学进入到系统整理 材料,形成普遍性理论,恢复自然 界联系、发展的实质时,机械自然 观孤立片面、僵化静止看问题的方
实验科学由于广泛运用了伽利略所创立的新方法 而走向成熟。其标志就是把对自然现象的定性描 述发展成为定量的分析。伽利略十分重视数学, 他确信自然界是简单而有秩序的,物质和运动都 可以用数学来描述。他把宇宙比作展现在我们眼 前的一部大书,这部书是用数学语言写出的。伽 利略在自己的科学实践中成功地运用了数学方法, 把那些从观测、实验总结出来的自然定律,如著 名的落体定律写成了定量的数学公式。我们现在 常说的科学数学化,可以说,正是从伽利赂开始 的。
第一章 人类自然观的演变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是 人们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定时 期人类认识自然,阐明自然界的存在方 式,演化发展过程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 理论体系。
人类自然观的演变大体可以分为:
古代朴素自然观;
近代机械自然观;
现当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生物学方面:细胞学说和达尔文进化论
– 细胞学说:30年代末,施莱登、施旺,揭开 了有机体产生、成长及其构造的秘密。 (生命界动植物之间的统一性和联系) – 进化论:1859,达尔文《物种起源》,说明 了物种之间的联系,物种是可变的,对生物 的适应性和进化作了正确的解说,摧毁了 各种唯心主义的神造论、目的论和物种不 变论。“证明了自然界的历史发展”,为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提供了自然史的 基础”。(生命在演化中)
4.形而上学的机械自然观
• 初期,力学首先得到较充分发展,相应地人们
也就用力学的观点来解释世界。(《动物是 机器》(笛卡儿,1596-1650),《人是机器》 (1747,拉美特利),《社会静力学》(斯宾 塞,1820-1903),……。机械决定论。 • 方法,非常重视观察和实验在科研中的作用, 重视分析、归纳分类;在事物、规律分类的 过程中,把事物孤立起来,看成不变的、静止 的研究对象。
1.《周易》--儒家的最高典籍
• 《易经》大约形成于殷周之际,传说伏羲
氏始作八卦,周文王推演为六十四卦。 • 《易传》旧说孔子(前551—前479)所 作,近认为是战国以来的解易作品汇集。
–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 – 生生之谓易。 –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 象生八卦。 – 刚柔者,立本者也。 – 刚柔相推而成变化。 – 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 子以厚德载物。
第一篇 自然观
•系统自然观 •演进自然观 •生态自然观
一章.自然观的演化
一、自然观
是人们关于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 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来自于对当时科学成果的概括和提炼。
自然观的演化史
神话形态的自然观
– 古代自然观
巫术形态的自然观
理性形态的自然观
原始形态
中国古代 古希腊
– 中世纪的自然观(神学和宗教意义) – 近代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 – 现代自然观(辩证法形态,在继续进化之中)
– 英国地质学家赖尔《地质学原理》 ( 1883 ),提出“渐变论”—— 力图从自然的原因来解释自然,驳 斥了“灾变论”和“神创说”。 – “地”在演化之中,也是打破形而 上学自然观的重要科学根据。
•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电磁理论
– 上中叶,德医迈尔、英业余焦尔、德物理 生理赫尔姆霍兹、英律师格罗夫、丹麦 科学家柯尔丁等,不同研究,独立发现。 – 揭示了热、机械、电、化学等各种运动 形式的统一性,物理科学的第二次大综合, 摧毁了各种运动形式之间彼此割裂的形 而上学观点,消除了人们对于“世外造物 主的最后记忆”。(物质运动处于普遍 联系中)
二.中国古代自然观
• 春秋战国(前770—221)学术繁荣、百
家争鸣,初步奠定中国古代知识体系。正 好与古希腊的繁荣交映生晖。 • 百家争鸣,主要有:儒、墨、道、法、名、 阴阳。最重要:儒、墨、道三家。 • 两汉到明清,总体儒道交融,墨学中绝。 儒学主导,道学延绵。元气论、阴阳五行 学说对中国古代科学影响很大。
(芝诺悖论) • 德谟克利特,约前460~361,原子论,机械性。 • 柏拉图,前427~347,理念论,几何学表达完 美。
•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前384—前
322),古希腊哲学集大成者,著述丰富。 – “两个世界”学说:
•球层结构的多层次宇宙系统,地球处于
中心; •月上世界,“精英”元素构成, 原动天 (第一推动),永恒不变; •月下尘世,水、火、土、气四元素组成, 有生有灭。
2.道自然观
老子(约前580—前500)开创。 庄子(约前369—前286)继承、发扬。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 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 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 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物;有物混成,先 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 不殆。 – 通于天者,道也。 – 道者万物之所由也,…… –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为技术设计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社会
生活中机械轰鸣,人们按照钟表的指示规 定着自己的行动。机械自然观深入人心不 可避免,占据了统治地位,成为绝大多数自 然科学家所持有的自然观。 • 形而上学的机械自然观,以物质的原因来 解释各种自然现象的,因而在反对宗教神 学的斗争中,在自然科学从宗教神学中解 放出来,都起过积极的作用。
• 18世纪下-19世纪上,英国产业革命,前后经历
了70~80年。 • 随后,美50-60年代、德70-80年代、俄80年代 末,先后完成;日世纪之交。 • 科学的发展:电磁、热、化学、染料、肥料、 古生物、地质等。 • 产业革命开始科学和大工业结合的新时期,但 19世纪末期才真正显示出来。
1.19世纪上中叶的科学
2.五方面的科学成就
• 天文学方面:太阳的起源和演化
– 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关于太阳系起源的 星云假说,(后来拉普拉斯也独立提出类 似假说,并运用数学的证明,使之得到较 广泛承认,被合称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 说) 。 – “天”在演化中,给形而上学自然观打 开了第一个缺口。
• 地质学方面:赖尔的地质渐变论
• 化学:原子分子论,周期律,合成有机物
– 原子论:道尔顿,世纪初,物质由原子构 成;中叶,阿佛加德罗,分子论得到广泛 承认;原子分子论。(物质的普遍联系) – 合成有机物:上半叶,维勒从无机物合成 了有机物尿素,打破了无机界和有机界 的人为的鸿沟。(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 联系) – 元素周期律:1869年,门捷列夫,把原来 认为是彼此孤立的、各不相关的各种元 素看成是有内在联系的统一体。(物质 的普遍联系)
四.古代自然观的特点
• 局限:
– 质朴性:把自然界统一为具体事物; – 思辨性:圆圈式的简单循环; – 猜测性:有启发性,但幼稚、神秘色彩。
• 所以,称为“朴素的辩证自然观”(与当
时的科学水平相适应)
五.欧洲中世纪神学自然观
• 约公元5—15世纪千年间,欧洲中世纪,阿
拉伯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保留了许多 古希腊科学;中国成为东方科学文化的最 杰出代表。 • 欧洲,基督教统治,神学意识渗透到社会 每一个角落,不仅人们的自然观意识是神 学迷信的,甚至自然科学也成为神学的俾 女。中世纪,一切研究都带上了强烈的宗 教色彩。如有怀疑,便会被告密,带上异 端的罪名,就可能被宗教异端裁判所判处 极刑。
• 黑格尔(F· Hegel,1770—1831年),近代唯心
辩证法大师,系统地阐述了辩证法。
– 建立庞大的哲学体系:“绝对观念”辩证发展过 程,经历:逻辑阶段、自然阶段和精神阶段。相 应地,《哲学全书》包括《逻辑学》、《自然哲 学》和《精神哲学》三部分。
5.中国古代自然观的特点
• • • • •
弥漫性物质(气论)、强调关系(阴阳、五行) 朴素辩证法(阴阳辩证法); 自发运动变化(《易》—循寰演化、生成论); 规律与本体相联系(阴阳变化、道); 自然、人生和社会相联系(天人合一)
三.古希腊自然观
• 泰勒斯,约前624~547,水——万物始基。 • 毕达哥拉斯,约前570~490,数,规律。 • 赫拉克利特,约前540~480,火,逻各斯。 • 巴门尼德,鼎盛约前504,存在唯一、不动。
3.牛顿的综合
• 牛顿(I· Newton,1642—1727年), 《自然
哲学之数学原理》(1686,4,28),总结了 天体力学和地面力学的成就,为经典力学规 定了一套基本概念,提出了运动三定律和万 有引力定律,从而使经典力学成为一个完整 的理论体系。 • 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大综合。
牛顿
六.近代(初期)科技和自然观
• 14、15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纺织
业、金属冶炼和机械加工等,工场手 工业。商品经济、开拓市场的需要 远航探险和地理发现天文知识和地 理知识、数学和力学的发展;伴随着 文艺复兴(厌恶神性、张扬人性)和 宗教改革运动,在科学领域中产生了 以天文学开始的科学革命。
3.古希腊朴素的辩证自然观
• 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 自然界统一于若干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 自然界是一个永恒的变化过程 • 对立面的冲突和统一推动事物发展演化 • 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遵循逻各斯,服从数的规律Fra bibliotek.古代自然观的特点
• 整体上对自然界本质和规律的直观考察,
勾勒了自然界发展变化的总体画面,肯定 了自然界的物质性和统一性,初步论述了 自然界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法, 提出了矛盾运动是世界万物发展变化的内 在原因。
3.气论思想
• 气的概念:
•
– 源于先秦,其核心思想是“万物皆生于 气”。 – 《淮南子· 原道训》:“气者,生之元也。” 元气论哲学 – 东汉王充等将元气看作天地万物的本原。 – 北宋张载发展起来气的理论;后来王廷相、 王夫之、戴震都继承、发挥了张载的学说。
• 元气论对古代科学的影响
– 明代生物学家王逵《蠡海集》: • 天\雨露霜雪:气 • 地: 气 +形 • 草木土石: 气+形+性 • 鸟兽虫鱼: 气+形+性+情 • (人类: 气 +形 + 性 +情 +义 ) – 中医吸收元气论,用以解释人体生命活动现象。 • 构成人体的物质;包括秉受于父母精卵结合的阴阳
• 绝对化,最终会严重束缚科学家思想,
阻碍科学发展。 • 力学难解释:运动如何发生?天体怎 样运动起来?不同物质形态如何转化? • 不得不把造物主请回来,把神从前面赶 出去,最终又把神从后门请进来。 • 随着科学进步,形而上学自然观陈腐了, 将要被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所取代。
七.19世纪科学与辩证 唯物主义自然观
• 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