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数效用论

合集下载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1-基数效用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1-基数效用

消费者均衡
(一)概念 (二)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条件
消费者均衡
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 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 效用。
假设,某消费者可以支出的货币 为 元 准备去购买A 假设,某消费者可以支出的货币M为50元,准备去购买 两种商品。 和 的商品价格分别为 元和10元。,消 的商品价格分别为5元和 和B两种商品。A和B的商品价格分别为 元和 元。,消 两种商品 费者可以从中得到的效用如表所示: 费者可以从中得到的效用如表所示:
数量
1
2
3 9
4 8
5 7
6 6
7 5 8
8 4 6
9 3 4
10 2 2
MUA 11 10
MUB 20 18 16 14 12 10
如果在支出50元购买 , 两种商品中 两种商品中, 如果在支出 元购买A,B两种商品中,该 元购买 消费者可选择的方案及总效用如表所示: 消费者可选择的方案及总效用如表所示: 方案 A PA MUA B PB MUB TU (1) 10 5 2 0 10 0 65 (2) 8 5 4 1 10 20 80 (3) 6 5 6 2 10 18 89 (4) 4 5 8 3 10 16 92 (5) 2 5 10 4 10 14 89 (6) 0 5 0 5 10 12 80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效用论 效用论
英国心理学家推算出的“幸福”组成公式: 幸福指数=P+(5 ×E)+(3×N) P代表人的性格、人生观以及他的适应能力和耐力; E则指人的健康及他的财富和友谊的稳定程度; N的含义就是人的自我评价、 对生活抱有的期望值、性情和 他的欲望。 说明幸福的秘诀在于我们的精神世界,而不是物质生活;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案例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案例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案例一、基数效用论案例。

1. 吃汉堡的满足感。

想象一下你超级饿的时候来到一家汉堡店。

你买了第一个汉堡,哇塞,那一口咬下去的感觉简直爽翻了。

这个汉堡给你带来的效用,比如说可以量化为10个“满足单位”。

这就是基数效用论的概念,我们可以给消费一个物品带来的满足感定一个具体的数字。

然后你又吃了第二个汉堡,因为已经不是那么饿了,所以这个汉堡带来的满足感可能只有7个“满足单位”。

当你吃到第三个汉堡的时候,你可能已经有点饱了,这个汉堡给你的效用就只有5个“满足单位”了。

你看,随着你消费汉堡数量的增加,每多吃一个汉堡所带来的满足感(效用)是在不断下降的。

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基数效用论里的体现。

就像你喜欢听一首特别好听的歌,听第一遍的时候超兴奋,效用是8,听第二遍的时候可能效用就只有6了,因为那种新鲜感少了一点。

2. 买衣服的预算分配。

假设你这个月有1000元的预算用来买衣服。

你走进商场,看到一件T恤,这件T 恤你觉得特别好看,而且质量也不错,它能给你带来的效用是300个“快乐单位”,价格是100元。

还有一条牛仔裤,穿上超显身材,给你带来的效用是500个“快乐单位”,价格是300元。

按照基数效用论,你要考虑每一元钱花在不同衣服上能得到多少效用。

对于T 恤,每元钱的效用是3(300÷100),对于牛仔裤,每元钱的效用是1.67(500÷300)左右。

所以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你可能会先选择买T恤,因为它每元钱能给你带来更多的效用。

这就像我们在分配自己的钱去买各种东西的时候,会在心里默默算一下哪个更划算,这个“划算”在基数效用论里就是每元钱能带来的效用多少。

二、序数效用论案例。

1. 旅游目的地选择。

比如说你有机会去旅游,有三个目的地可以选择:海边、山区和古老小镇。

你没办法确切地说出每个目的地能给你带来多少具体的“效用数值”,但是你可以对它们进行排序。

你觉得去海边可以享受阳光沙滩,还能进行水上运动,在你心里这是最想去的,排第一;山区呢,有美丽的风景可以徒步登山,排第二;古老小镇虽然有独特的文化韵味,但相比前两个对你的吸引力小一点,排第三。

基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

服从预算约束
MU y P y
MU
MU x
y
Px
Py
32
消费者均衡——效用最大化
• 边际效用均等法则的公式:
• 数学证明
MUX MUY
PX
PY
o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p1x1
p2x2
...
pnxn
I
限制条件
MU1 p1
MU2 p2
... MUn pn
均衡条件
33
也不能消费到边际效用为0才停止;
36
消费者需求曲线的推导
• 需求价格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
愿意支付的价格;
• 基数效用论者认为;需求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
• 对于任何一种商品来说;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边际效用递减; 在货币边际效用不变的前提下;其需求价格也同比例递减;
第三章 效用论
u效用特点1:效用因时因地而异; u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穷窝
效用因时因地 5 而异
1 效用U:消费者从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
o 消费者需求某种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满足;
一种主观心理感受; p 满足程度高;效用大; p 满足程度低;效用小;
效用 n萨缪尔森提出:幸福= ———
欲望
使幸福增加的有效 方法是: u1欲望不变而提高 效用; u2清心寡欲
p只生一个好 p婚姻——为什么离婚
MU
P’ Q
19
生活中的边际效用
• 富人的钱不值钱;穷人的时间不值钱; • 货币如同物品一样也有边际效用; • 货币的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即随着人们收入量的增
加;其效用是不断递减的; 每增加一元货币收入给消 费者带来的边际效用是越来越小的;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相关简答题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相关简答题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相关简答题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
1. 什么是基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是一种测量心理上的满足程度的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艾
萨克·特伦斯提出,他认为影响人们选择某种处境或商品的不是它给予
消费者的实际收益,而是它将消费者从一个情境移动到另一个情境时
所产生的满足感。

例如,当你有一笔1000美元的酬金,并且知道它可
以换到600元礼物或1200元礼物,这时你会选择情境更有利的1200元礼物,而不会关心实际收益多少。

2. 什么是序数效用论?
序数效用论是一种衡量消费者偏好的理论,也是由艾萨克·特伦斯提出的。

艾萨克·特伦斯认为,消费者在进行抉择时不会仅仅关注实际利益,而是会考虑与他人的比较,从而来衡量产品的价值,他把这个心理过
程称之为序数效用。

而人的看法也会影响序数效用,如果一件产品被
大多数人认为价值很高,那么那个产品的序数效用也会非常高。

3.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有什么区别?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都是衡量消费者抉择时心理满足程度的理论。

两者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方面,基数效用论的核心在于研究本身
的差异,而序数效用论的关注点则在于消费者与他人之间的比较,以
表示他们认为产品价值的高低,或者需要获得多少才能满足某件物品
需求。

另一方面,基数效用论涉及的问题是消费者觉得收获了多少,
而序数效用论则是在考察消费者觉得自己比其他人获得更多或者更少,从而形成自豪感或失望感。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关系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关系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关系一、引言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经济学中的两种重要理论,它们对于人们的消费行为和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概念入手,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基数效用论1. 概念基数效用论是指在消费者决策中,消费者会根据物品数量来决定其价值和满足程度。

即在一定数量范围内,每多一个单位的物品所带来的满足程度逐渐降低。

2. 特点(1)边际效用递减:随着消费量增加,每增加一个单位物品所带来的满足程度逐渐减少。

(2)无法比较不同种类商品:因为不同种类商品之间无法进行数量上的比较,所以基数效用论只能在同一种商品内进行比较。

3. 应用基数效用论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倾向于购买多样化的产品。

因为当一个人拥有大量同一种类商品时,每个额外单位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会递减,而购买不同种类商品可以提高总体满足程度。

三、序数效用论1. 概念序数效用论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根据物品的排列顺序来决定其价值和满足程度。

即消费者不会考虑物品数量,只会考虑物品的相对大小关系。

2. 特点(1)无法测量:由于消费者只关心商品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所以无法确定每个商品的具体价值。

(2)可以比较不同种类商品:因为消费者只关心商品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所以可以比较不同种类商品之间的价值。

3. 应用序数效用论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在购买奢侈品时会愿意支付高昂的价格。

因为奢侈品通常具有独特性和稀缺性,而这些特征使得它们在消费者心目中具有高度的价值。

四、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关系1. 区别(1)基数效用论强调数量上的差异,而序数效用论强调相对大小上的差异。

(2)基数效用论可以比较同一种类商品之间的价值,而序数效用论可以比较不同种类商品之间的价值。

2. 关系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并不是互相排斥的理论,而是可以相互补充的。

在实际消费决策中,消费者既会考虑数量上的差异,也会考虑商品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

因此,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3章消费者选择1(基数效用论)

第3章消费者选择1(基数效用论)

案例:慈禧西行
1900年,八国联军打到北京,慈禧携光绪逃往西安。以前在 京用膳时,每餐都享受105道菜肴:有吃的,有看的。但 逃难途中,别说菜肴,连饭都吃不饱。快到西安时,实在 饿得不行了,便命李莲英去弄点吃的。李莲英好不容易找 来一个玉米面窝头,慈禧啃了一口,香味扑鼻,从未这么 好吃过! 第二年,满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慈禧回到京城,又是 105道菜肴,但她尝来尝去,竟没有一道有玉米面窝头那 么好吃,便命李莲英再去弄点玉米面窝头来。李莲英心想: 此一时,彼一时也。当年好吃,是饿极了,现在再吃,哪 能有味?但圣旨难违,便用栗子粉做了几个小窝窝头呈上。 慈禧一啃,连连摇头:“还是西安的玉米面窝头好吃!”
4
5 6
8
7 6
13
12 10
7
8
5
4
8
6
已知:I=8,Px =1, PY =1。因此,最大效用购买组合为:X=2,Y=6。
(三)消费者消费n种商品时的均衡条件
假定:
消费者用既定收入I购买n种商品, Pi (i=1, …,n) 为第i种商品的既定价格, 为不变的货币的边际效用, Xi (i=1, …,n)为第i种商品的数量, MUi (i=1, …,n) 为第i种商品的边际效用, 则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为:
TU (Q) MU Q
TU (Q) dTU (Q) MU lim Q 0 Q dQ
例: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衣服 0 1 2 3 4 TUC 0 50 88 120 145 50 38 32 25 MUC 食品 0 1 2 3 4 TUF 0 12 18 21 22 12 6 3 1 MUF
掌握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概念及其关系,掌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掌握并运用边际效用分析法对消费者均衡的分析;

基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

一,基数效用论的三大缺陷 1,效用主观,难以衡量 2,不同的人效用不可比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不能被证明 二,序数效用论的缺陷 1,形式上改变了,实质上相同 2,不同类别的欲望,难有相应的商品替代 3,消费者难以对多种商品组合加以判断 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不能保证 5,价格不进入序数论的效用函数,但违背事实
一,消费者的风险态度 1,风险回避者:确定性效用大于风险条件下的期望效用。 U[pW1+(1-p)W2]>pU(W1)+(1-p)U(W2) 2,风险爱好者:确定性效用小于风险条件下的期望效用。 U[pW1+(1-p)W2]3,风险中立者:确定性效用等于风险条件下的期望效用。 U[pW1+(1-p)W2]=pU(W1)+(1-p)U(W2) 图P107,风险回避者的效用函数 二,降低风险的方法 1,多样化 投资决策要选择相关性小的项目,不将鸡蛋放在同一个蓝子里。 2,购买保险
基数效用论
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
01 基本信息
03 基数序数
目录
02 基本简介 04 历史发展
05 含义
缺陷
目录
06 特点 08 均衡
基数效用论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可以加总求和的。
基本信息
西方经济学效用理论的思想渊源,也许可以追溯到以边沁和密尔为代表的英国功利主义哲学,但其直接奠基 却是产生于19世纪50-70年代的"边际革命"。在此期间,德国的戈森、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以及法国 的瓦尔拉斯等人差不多同时,但又都各自独立地发现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学说建立在效用可以直 接计量的假设之上,因此也被称为“基数效用论”。
含义

《基数效用理论》课件

《基数效用理论》课件

在决策理论中的应用
01
风险决策
基数效用理论可以用于解释和预测个体在风险决策中的行 为。例如,在面对不确定性时,人们可能会根据预期的效 用来选择不同的决策方案。
02 03
多目标决策
在多目标决策中,基数效用理论可以帮助决策者权衡不同 目标的优先级和取舍。例如,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决策 者可以根据各目标的效用大小来分配资源,以达到整体最 优的效果。
理论背景
早期的效用理论
以亚当·斯密为代表,强调劳动价值论 。
基数效用理论的提出
19世纪末,经济学家开始提出基数效 用理论,强调效用的可度量性。
边际革命
19世纪70年代,经济学家们开始关注 效用,强调物品的边际效用。
目的和意义
理解消费者行为
通过研究消费者的购买决 策,了解其偏好和需求。
预测市场趋势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深入研究个体差异
未来研究可以深入探讨消费者个 体差异对效用感受的影响,以及 如何将个体差异纳入基数效用理
论框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结合其他理论
研究可以尝试将基数效用理论与 行为经济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 的理论相结合,以更全面地解释
消费者行为。
拓展应用领域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发展, 基数效用理论在电子商务、社交 媒体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未 来研究可以拓展这些领域的应用

05
结论
对基数效用理论的综合评价
理论价值
基数效用理论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为消费者行为 提供了基础性的解释,强调了个人偏好和需求在决策中的重 要性。
局限性
然而,该理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它假设消费者能够完 全表达自己的偏好和需求,这在现实中可能并不总是成立。 此外,该理论也未能充分考虑市场环境和价格变化对消费者 行为的影响。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相同点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相同点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相同点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经济学中重要的两个理论分支,在研究人们的决策行为与效用理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尽管两者从理论构建到实践应用有所不同,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相似之处。

首先,无论是基数效用论还是序数效用论,都是从实证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旨在解释个体经济决策行为中的效用最大化问题。

基数效用论强调的是个体的效用函数在现实中是可以度量的,而序数效用论则更强调个体能够对不同选择进行排序,但无法精确测量效用的大小。

尽管两种效用观点存在差异,但都以追求效用最大化为目标。

其次,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都认为人们的决策行为与偏好相关。

基数效用论认为,人们在做出选择时,会根据效用函数的多峰性来决定,即在选择中存在多个高峰点,个体根据自身偏好进行选择。

而序数效用论则更强调个体对不同选择的排序,即个体会根据自己对选择的偏好程度进行排序,选择最优的方案。

另外,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都关注了风险偏好的问题。

基数效用论通过引入风险规避系数来解释个体的风险偏好程度,认为人们对于风险的承受程度存在差异。

序数效用论则较少关注风险偏好的具体度量问题,更关注个体对不同选择的排序问题。

但无论是基数效用论还是序数效用论,都认为风险偏好是决策行为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总而言之,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在个体经济决策行为与效用理论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尽管它们在理论构建和实践应用上存在一些差异,但也存在着相似之处。

基数效用论更注重对效用大小的度量和多峰性特点的解释,而序数效用论则更注重个体对不同选择的排序。

不管是哪种效用观点,都旨在追求效用最大化,理解和解释人们的经济决策行为。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均是经济学里重要的一个概念。

它们主要探讨人类对某一物品的
需求,以及他们如何权衡物品的价值。

两种理论的基本观点如下:
首先,基数效用论提出,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具有主观的评判原则,也就是说,消费者会针
对不同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多样的需求分析与评价,并将这种效用考虑在价格及消费决策当中。

根据基数效用论,消费者会把购买价值视为多种因素,如价格、品质、外观、便利以
及其他因素综合考量,从而做出准确的购买决定。

其次,序数效用论是一种量化方法,其根本概念是某项消费物品带来的效用与费用相关,
由此而来的满意感可被以数值表示。

这个概念指出,消费者在其他因素相同的前提下,越
多的物品及服务带来的满意度比较大。

也就是说,当某项消费项目可提升消费者的满意程
度时,他们会通过购买更多的物品来抵消其消费程度的下降,即其购买欲望会增加因变量。

总结来说,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体现了消费者如何权衡物品价值与满意度,以及为何
他们会针对购买做出某种效用考量。

这两者构成了经济学家思考和研究的基石,可用于分
析消费行为、择优选择以及更有效的定价调整等。

简述基数效用的主要观点

简述基数效用的主要观点

基数效用的主要观点1. 概述基数效用理论是由谢尔登·杜伯来创立的一种心理经济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们在做决策时,并不是根据实际效用的大小来选择,而是根据所得到的结果与一个参照点相比较。

基数效用理论主要关注于人们如何对待收益、损失和风险,并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方式。

杜伯来认为,人们对待收益和损失的方式是不同的。

当面临盈利情况时,人们倾向于追求安全,而当面临损失时,人们倾向于追求风险。

此外,基数效用理论还提出了风险规避和风险偏好的概念,说明了人们在面临不同的风险时的不同反应。

2. 主要观点2.1 参照点理论参照点理论是基数效用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参照点是指个体选择行动的基准点。

基数效用理论认为,人们对待收益和损失的方式与参照点的关系密切相关。

当个体的结果超过参照点时,感觉到的满足感较低;而当个体的结果低于参照点时,感觉到的失望感较大。

这种对待收益和损失的方式称为基数效用。

2.2 风险规避和风险偏好基数效用理论提出了风险规避和风险偏好的概念。

根据基数效用理论,人们对待收益和损失的方式是不对等的。

具体来说,人们对待损失更加敏感,更倾向于追求安全。

这就是风险规避的概念。

然而,在面对盈利情况时,人们却更倾向于追求风险,这就是风险偏好的概念。

2.3 无法逆转的决策基数效用理论认为,人们对待盈利和损失的敏感度是不一样的,这导致了人们在做决策时有时会犯下错误,尤其是当损失已经发生时。

基数效用理论称之为“锚定效应”,即人们过度依赖参照点,并无法充分考虑新的信息和更好的选择。

2.4 预期效用和体验效用基数效用理论进一步提出了预期效用和体验效用的概念。

预期效用是指人们在做决策前对结果的主观估值,而体验效用是指人们在实际经历结果后的主观感受。

基数效用理论认为这两种效用是相互独立的,人们在决策时会根据预期效用做出选择,但实际体验结果可能会和预期效用有所偏差。

3. 总结基数效用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方式来理解人们的决策行为。

基数效用论1

基数效用论1

MU
P
O
Q
Q O
商品的需求价格P必然同比 例于MU的递减而递减
分析方法: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三、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法
1、总效用TU与边际效用MU
总效用TU (Total Utility):
指人们从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总的 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MU (Marginal Utility):每增加一个单 位的商品消费量所增加的 满足程度。
TU f (Q)
TU
P TU
Q
每个商品的MU之和为TU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边际效用递减: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 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对某商品消费量的增 加,人们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个消费单位中得到 的满足程度逐渐下降,也即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 际效用是递减的。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 基数效用论
主讲人:纪红丽
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
一、效用的概念U(Utility):消费者从商品
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是消费者对商品 满足自己的欲望能力的一种主观评价。 特点:

同一个物品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效用 同一物品对于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 件下效用不同
解释: 生理或心理原因 物品重要性的不同
货币的边际效用
货币如同商品一样,也具有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货币也适用。 随着货币的不断增加,货币边际效用
“富人的 钱不值钱, 穷人的时 间不值 钱”。
递减。
4、用基数效用理论推导需求曲线
需求价格: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一定 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基数效用论的观点

基数效用论的观点

基数效用论的观点基数效用论是一种对个体在消费时作出决策的理论。

它认为,个体在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是根据其所选择的商品数量来衡量的,而不是仅仅取决于商品本身的价值。

该理论强调了个体的选择行为是基于其对商品数量的偏好,而不仅仅是对商品本身的偏好。

基数效用论的观点可以用来解释个体在消费时的决策行为。

根据该理论,个体会根据其对商品数量的偏好来作出消费决策。

例如,当一个人在购买商品时,他会考虑到他对该商品的喜好程度以及他对其他商品的需求。

他会选择一种使他获得最大效用的商品数量。

基数效用论的观点还可以用来解释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根据该理论,个体对商品数量的需求是根据其对商品数量的偏好来决定的。

当商品的数量增加时,个体对该商品的需求会减少,因为他已经满足了他对该商品的偏好。

相反,当商品的数量减少时,个体对该商品的需求会增加,因为他还没有满足他对该商品的偏好。

基数效用论的观点还可以用来解释个体的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是指个体从消费一个额外单位的商品中获得的额外效用。

根据基数效用论,个体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也就是说,当个体消费的商品数量增加时,他从每个额外单位的商品中获得的额外效用会逐渐减少。

基数效用论的观点还可以用来解释个体在消费时的最优选择。

根据该理论,个体在消费时会选择一种使他获得最大效用的商品组合。

他会将他的预算分配给不同的商品,以使他的边际效用与不同商品的价格相等。

这种最优选择的商品组合被称为个体的消费均衡。

基数效用论的观点也可以用来解释个体对不同商品之间的替代关系。

根据该理论,个体对不同商品之间的替代关系是根据他们对不同商品数量的偏好来决定的。

当一个商品的数量增加时,个体会减少对其他商品的需求,因为他已经满足了他对该商品的偏好。

相反,当一个商品的数量减少时,个体会增加对其他商品的需求,因为他还没有满足他对该商品的偏好。

基数效用论是一种对个体在消费时作出决策的理论。

它认为个体的选择行为是基于其对商品数量的偏好,而不仅仅是对商品本身的偏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人们常主张要雪中送炭,而不要锦上添花.
英雄救美?
25
U 5、边际效用、总效用与平均效用的关系: max – (1)、概念解释 (2)、效用曲线 486
切点 拐点


75 63 0

4
max max

AU
TU Q
26
6
9 MU
(3)、TU与MU 关系 • 当Mu=0时,Tu为最大;
TU与MU 是微积分关系
假定一元钱的边际效用是5效用单位,一件上衣的边际效用 是50个效用单位,消费者愿意用10元钱购买这件上衣,因为 这时一元钱的边际效用与用在一件上衣的一元钱的边际效用 相等。此时消费者实现了消费者均衡,也可以说实现了消费 满足的最大化。低于或大于10元钱,都没有实现消费者均衡。 我们可以简单的说在你收入既定,商品价格既定的情况下, 花钱最少得到的满足程度最大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12
13
边际效用MU

TU (Q) MU lim Q 0 Q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关系(微分-积分关系)
14
吝啬老财 吃烧饼
15
《炸鸡翅膀》的故事:
炸鸡翅膀(块)
0 1 2 3 4 5 6 7 8
总效用
0 6 11 15 18 20 21 21 20
边际效用
17
边际效用的特点:
– – 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消费数量的多少成反比 边际效用是特定时间内的效用
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Law of Diminishing 试举出边际效用递增例子?
在最重要的用途上,第二单位的消 费品用在次要的用途上。
解释: 生理原因:兴奋度递减。 心理原因:人性。 物品本身用途多样性:经济合理性
MU
P’
只生一个好? 婚姻——为什么离婚?
Q
19
• “富人的钱不值钱,穷人的时间不值钱”。 • 货币如同物品一样也有边际效用。 • 货币的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即随着人们收入量的 增加,其效用是不断递减的。每增加一元货币收入 给消费者带来的边际效用是越来越小的。
当Mu>0时,Tu是上升的; • 当Mu<0时,Tu是下降的。 (5)、平均效用曲线: 总效用曲线上每点与原点 连线的斜率。 边际效用曲线: 总效用曲线上每点的切线 的斜率
Mumax时TU处拐点
MU上升,TU递增斜率上升, MU下降>0,TU递减斜率上升 (4)、Mu 与Au, AU是影子 当 Mu > Au时, • 当 M u= Au, Au是上升的
32


效用函数MAX,
服从预算约束
消费者均衡——效用最大化
• 边际效用均等法则的公式:

数学证明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33
公式表达为:
如果这些比值不相等,又会怎样? 让我们设想在只有两种商品消费的情况下:
34
消费者均衡——效用最大化
• 若
消费者会用手中的货币购买X产品。 随着X的消费量增加MUx下降,最终MU/P=λ。 • 若 消费者减少X产品的购买而存有货币。 随着X消费量的减少MUx上升。最终MU/P= λ 。
• 当 M u< Au时,
Au是下降的
Au处于它的最大值上
27
5、消费者均衡——效用最大化
• 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把有限的收入分配到各种消费品的购买支出 上去获得最大的效用的状态。
消费者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 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是这么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28
把每1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
第三章 消费理论 (效用论Utility)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 • • • 第一节 基数效用理论 第二节 序数效用理论 第三节 消费者均衡的变动 问/答
占有的资源财富越多,效用满足越大。
——经济学假定
2
一、效用(Utility) 1、概念: 人们在消费物品与劳务过程中所得到的欲望的满足感。

– –
边际效用永远是正值
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欲望的强弱成正比(红玫瑰与白玫瑰) 边际效用是决定产品价格的主观标准
18
Marginal Utility) 边际效用递减:在其它商品消费保持不变下,则消费者从 连续消费某一特定商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将随着这种商 品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
消费者总是将第一单位的消费品用
边际效用小,价格便宜;钻石产量少,边际效用大,价格昂贵
• 供给:水生产成本低,价格低;钻石稀缺,生产成本高,价格 昂贵。
第三章 效用论
40
练 习
1、若某消费者消费了两单位某商品之后,得知 边际效用为0,则此时,
A B C D 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最大 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最小 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为负 以上都不对
• 需求曲线上的点符合消费 者均衡原则,是消费者效 用最大化的点; •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表示商品的需求量随价格 的上升而下降,这是由边 际效用递减规律所决定的。
P
P0
P1 0
A
B
d
Q0 Q1 Q
39
第三章 效用论
水与钻石价值悖论
• 为什么日常生活中必需的水价格便宜,不必需的钻石价格高? • 需求:价格取决于边际效用,水源充足,人们对水消费量大,
基数效用论:货币边 际效用不变
第三章 效用论
20
美国总统罗斯福连任三届,有记者问他有何感想。他一言不发。 只是拿出一块三明治面包让记者吃,记者不明用意,又不便问, 只好吃了。
接着总统哪出第二块,记者还是勉强吃了。
紧接着总统拿出第三块,记者为了不撑破肚皮,赶紧婉言谢绝。 罗斯福总统微微一笑:“现在你知道我连任三届的滋味了吧?
效用特点(1):效用因时因地而异。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穷窝?
效用因时因地 而异
5
1.效用U:消费者从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
消费者需求某种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满足。
一种主观心理感受。 满足程度高,效用大; 满足程度低,效用小。
效用 萨缪尔森提出:幸福= ——— 欲望
使幸福增加的有效 方法是: (1)欲望不变 而提高效用; (2)清心寡欲
4
金子和玉米面饼的效用
• 某地闹水灾,在一棵大树上,地主紧紧地抱着一盒金子 , 长工则提着一篮玉米面饼。几天过去了,四处仍旧是白茫 茫一片。长工饿了就吃几口饼,地主饿了却只有看着金子 发呆。地主舍不得用金子去换饼,长工也不愿白白地把饼 送给地主。又几天过去了,大水悄悄退走了。长工高兴地 爬到树下,地主却静静地躺着,永远留在大树上了。
6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什么东西最好吃?
• 免子说,“世界上萝卜最好吃。”
• 猫说,“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老鼠。” • 免子和猫争论不休、相持不下,跑去请猴子评理。
• 猴子听了,不由得大笑起来:“瞧你们这两个傻瓜蛋,连这 点儿常识都不懂!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桃子!”
说明效用特点(2):效用是个人的心理感觉。
不同的
决定了对同一种商品效用大小的不同评价。
11
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数理P50)
3、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
边际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对某种商
品或劳务的最末一单位导致总效用的变化量。
具体而言,当消费者增加(或减少)一单位 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总效用的增加(减少)量。 MU很少会变成负值。 (goods, bads)
29
Q MU1
1 11
2 10
3 9
4 8
5 7
6 6
7 5
8 4
MU2
19
17
15
13
12
10
8
6
假设买4个商品1和4个商品2,MU1/P1<MU2/P2, 总效用 为102,小于107,没有实现最大效用。消费者必然增 加商品2的购买,减少商品1的购买,使总效用增加, 一直到MU1/P1=MU2/P2,。
– 主客观的统一:人的主观偏好∪消费品满足人的性能
– 去新疆乘飞机还是骑毛驴?
– 不具伦理学意义:毒品
– 单独消费、组合消费
– 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 – 水在新疆大漠戈壁,或是浸泡在南方洪水? – 香蕉在河北与广西的效用相同吗?
3
幸福方程式
• • • • • • 英国科学家破解了人类最大的一个谜团 ----幸福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幸福=P+5E+3H。 P代表个性,包括世界观、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E代表生存状况,包括健康状况、财政状况和交友情况; H代表更高一级的需要,包括自尊心、期望、雄心和幽默 感等。 • 萨缪尔森简化为幸福=E/D,E代表效用,D代表欲望, • 幸福与效用成正比,与欲望成反比。 • 边际效用递减,“天天山珍海味吃不出当年的香味”
购买1单位商品1和 7单位商品2?
第三章 效用论
30
简单的——两种商品均衡条件
P1:商品X1的价格 P2:商品X2的价格 Q1:商品X1的数量
MU1:商品X1的边际效用 MU2:商品X2的边际效用
M: 消费者收入
Q1:商品X2的数量
MUm :每元钱的边际效用
随着消费者收入提高,货币的MUm 越来越小; 假设商品的MU 不变,则可以承受的商品价格会较高。
7
说明效用特点(3):物以稀为贵——效用与偏好相关
8
2.两种效用理论
•基数效用(cardinal utility):
•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可以计量并加总 求和。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序数效用(ordinal utility):
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 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 二,第三,……)来表示。 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