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数效用论与叙述效用论的区别与联系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比较与述评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比较与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8620fc4376a20029bc642d36.png)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比较与述评
一.比较
1.区别:
(1)二者的研究方法不同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而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2)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具体衡量并且加总求和,效用大小可以用基数大小来表示,而序数效用论表示效用作为一种主观感受是无法用基数来衡量的,只能用序数来表示满足程度的高低顺序。
(3)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条件不一样,基数效用论是MU/p=^,而序数效用论是MRS=p/p
2.联系
(1)都是在假定收入水平和价格水平一定的基础上来分析效用最大化过程
(2)后者是前者的补充和完善
二.述
1.基数效用论
以效用基数衡量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效用理论被称为基数效用论,也就是说消费者消费某一物品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可以用效用单位来衡量,消费几种物品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可以加总从而得到总效用。
效用论习题
![效用论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e26ca2284b35eefdc8d333cf.png)
(3)对城市居民的收入有何影响?
5.什么是收入消费曲线?
6.简述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7.什么是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什么?
8.用经济学原理说明为什么“水的效用很大但价格很低,钻石的效用很小但价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xy,x、y的价格均为4、消费者的收入为144。
④他们推导的曲线具有相同的趋势,都符合需求规律。
2.解释边际效用理论。
略。
3.商品价格下降通过哪些途径影响到该商品的需求?是增加还是减少?并据此区分正常商品、低档商品和吉芬商品。
略。
4.我国许多大城市资源严重不足,自来水供应紧张,试用经济学的原理为此设计一种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回答下列问题。
*3.某君仅消费A、B两种商品,其效用函数为U=AaBa,为求效用最大化,他总是把收入的一半花在A上。
4.在消费者均衡条件下,消费者购买的商品的总效用一定等于他所支付的货币的总效用。
5.如果效用函数U(X,Y)=5X+6Y,则无差异曲线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6.预算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当收入一定时消费者可能购买的不同数量的商品组合。
分别代入预算约束式及效用函数,得y=18,u=144
(3)略
(4)替代效应为-6(12-18);收入效应等于-4(8-12)
2.3.略。
C.零 D.不确定,视具体情况而定
3.在序数效用论中,商品的效用 ( )
A.取决于价格 B.取决于使用价值
C.可以通过确切的数字表示 D.可以比较
4.关于基数效用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1.消费者偏好X商品甚于Y商品,原因是 ( )
A.商品X的价格最低 B.商品X紧俏
西经(微观第四版)课后题第三单元 消费者行为理论
![西经(微观第四版)课后题第三单元 消费者行为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6540a002af90242a895e58d.png)
第三单元消费者行为理论一、单项选择1.总效用增加时,边际效用应(B)。
A.为正值,且不断增加B.为正值,且不断减少C.为负值,且不断增加D.为负值,且不断减少2.无差异曲线上商品X、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C)。
A.价格之比B.数量之比C.边际效用之比D.边际成本之比3.某商品价格下跌,消费者实际收入增加,反而使该商品消费量下降,收入效应为负值,该商品为(B)。
A.正常商品B.劣等品C.耐用品D.替代品4.若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为dY/dX=-1/2,意味着消费者有更多的X时,他愿放弃(A)单位的X而获得一单位Y。
A.O.5B.2C.1D.155.需求曲线从(A)导出。
A.价格—消费曲线B.收入—消费曲线C.无差异曲线D.预算线二、多项选择1.当物品的数量增加时,总效用的变化可能是(CD)。
A.随物品的边际效用增加而增加B.随物品的边际效用增加而下降C.随物品的边际效用下降而增加D.随物品的边际效用下降而下降2.无差异曲线具有如下特征(ABCD)。
A.向右下方倾斜B.远离原点的无差异曲线具有较大的效用C.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D.是斜率为负的曲线3.如果商品X对于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小于X和Y的价格之比,则(CD)。
A.该消费者获得了最大效用B.该消费者应该增加X的消费,减少Y的消费C.该消费者应该减少X的消费,增加Y的消费D.该消费者没有获得最大效用4.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以被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的值可以是(ABC)。
A.正值B.负值C.零D.任意数5.如果实现了消费者均衡,那么,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时一定有(ACD)。
A.实现了效用最大化B.实现了边际效用的最大化C.最后消费一个单位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都相等D.花费最后一个单位货币在任何一种商品上的边际效用都相等三、判断题1.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消费者从每单位商品中得到的效用,随着这种商品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自学考试00889经济学(二)真题题库
![自学考试00889经济学(二)真题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c3f751d533d4b14e85246883.png)
名解1.序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是: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其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
序数效用论提出了消费者偏好的概念,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2.隐性成本------指厂商自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3.价格歧视------指垄断厂商凭借其垄断地位,对同样地产品向消费者索取不同价格的行为4.资本边际效率------可看成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品在使用期限内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重置成本或供给价格。
5.货币幻觉-------是指人们不是对货币的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表示的名义价值作出反应。
6.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当增加到一定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
7.恩格尔定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
8.引致需求-------是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该需求是由对要素参与生产的产品的需求而派生出来的。
9.流动性陷阱-------流动性偏好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认为这种利率不太可能再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太可能上升只会跌落时,人们不管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
10.结构性通货膨胀-------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这种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叫做结构性通货膨胀。
11.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或者说,它用于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12.正常利润---------是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
微观经济学简答题
![微观经济学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5820bc928e9951e79a892732.png)
一、名词解释1、恩格尔定律: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2、弹性:弹性表示作为因变量的经济量的相对变化对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或灵敏程度,它等于因变量的相对变化对自变量的相对变化的比值。
3、收入弹性:一般指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消费者的收入量的变动率的比值。
4、交叉弹性:指需求或供给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或供给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它是该商品的需求量或供给量的变动率和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
5、替代品:指在效用上可以相互代替,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欲望的商品。
6、互补品:指在效用上互相补充配合,从而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欲望的商品。
7、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8、价格-消费曲线:指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9、无差异曲线:指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的一簇曲线。
10、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其实际所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11、经济利润:指属于企业所有者的、超过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所有要素的机会成本的一种收益。
12、可变成本:指在短期内可以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
13、成本递增行业:是这样的一个行业,其产量增加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会导致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
14、完全垄断市场:指整个行业中只有惟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
15、价格歧视:价格歧视指由于垄断者凭借其拥有的某种垄断力量,对自己所出售同类产品采取不同的价格,以使自己所获利润达到最大值。
比较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答疑解惑
![比较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答疑解惑](https://img.taocdn.com/s3/m/ae2200f3a0116c175e0e4873.png)
比较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答疑解惑比较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解释消费者行为的两种不同理论。
二者有明显的差异:(1)两者的区别:第一,假设不同;第二,使用的分析工具不同;第三,均衡条件的表达也不同。
(2)二者的共同之处:第一,都从市场的需求一方入手,通过推导需求曲线,说明需求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表示消费者获得了效用最大化。
第二,它们都是一种消费者行为理论,都把消费者的行为看作是在既定的收入限制条件下追求最大效用的过程。
第三,它们都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认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是由商品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的大小来决定的。
第四,它们推导得出的需求曲线具有相同的趋势,都符合需求规律。
试解释以下关于水和金刚钻的价值悖论:水对人们很有用,必不可少,但水却很便宜;金刚钻对人们的用途很有限,但却很昂贵。
(1)这一悖论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来共同说明,因为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的。
从需求一方面看,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而不是总效用。
对于水,水源充足,人们对水的消费量大,因而其边际效用很小,价格也就很便宜。
同理,人们对金刚钻的边际效用很大,其价格也就相应地昂贵。
(2)从供给一方面看,由于水源充足,生产人类用水的成本很低,因而其价格也低。
金刚钻则很稀缺,生产金刚钻的成本也很大,因而金刚钻很昂贵。
根据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若MU1/P1≠MU2/P2,消费者应如何调整两种商品的购买量?为什么?对消费者均衡问题的讨论,主要是研究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如何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以实现最大的效用。
其研究的结果表明:以两种商品为例,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MU1/P1=MU2/P2=常量(常量表示不变的货币的边际效用)。
其经济含义是:消费者应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X1,X2)使得最后一单位的货币支出无论用来购买哪一种商品,其带来的边际效用都相等,且等于所付出的最后一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
大学微观经济学所有问答
![大学微观经济学所有问答](https://img.taocdn.com/s3/m/2c03b5cfbb4cf7ec4afed039.png)
第一章2、我国实行的是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体制,有人说就是“计划+市场”,为什么。
答: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需要通过宏观调控来弥补和克服。
当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不具备时,价格机制会扭曲,需要由国家干预。
市场竞争会导致垄断,需要国家宏观调控来限制垄断,保护竞争。
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不能预示经济发展方向,需要宏观调控来规划。
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对于特别珍贵稀缺资源,生产经营方向转换成本很大的项目等,不能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市场不能解决收入分配中的两极分化问题,不能解决公共产品的生产问题。
都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3、大陆军穿的破破烂烂,而英国军队则穿着鲜亮优雅的红色制服。
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英国人会犯这么明显的错误吗?答:经济学家弗里德曼作了一个机会成本的解释:英国军队的将军不希望他们的士兵背叛祖国,如果大量士兵叛逃的话,就很难赢得战争。
因此,将军就想办法让士兵叛逃的成本变得很高。
毕竞,叛逃的成本越高,叛逃的士兵就越少。
就必须使他不容易混入周围的环境中去,换言之,让士兵穿上色泽鲜明的红色制服,那么你老远就可以看到他们。
4、有人将市场经济形象地比喻为“胡萝卜加大棒”制度,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胡萝卜与大棒分别指的是什么。
答:“胡萝卜加大棒”,是指运用奖励和惩罚两种手段以诱发人们所要求的行为。
它来源于一则古老的故事“要使驴子前进”就在它前面放一个胡萝卜或者用一根棒子在后面赶它。
1.消费问题属于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的对象?答:个体的、单量的是微观,人们的消费是总体分析是是宏观经济学的对象2.用生产可能性边界说明经济学既要研究资源配置又要研究资源利用问题。
答: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是有闲置资源的而在以外则是达不到的水平,即使资源已被充分利用,在曲线上仍然要考虑产品的生产搭配,生产多少的问题。
4.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各有哪些。
答:微观经济学的任务就是研究市场机制及其作用,均衡价格的决定,考察市场机制如何通过调节个体行为取得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与途径。
序数效用论认为,商品效用大小
![序数效用论认为,商品效用大小](https://img.taocdn.com/s3/m/b2cd3920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83.png)
序数效用论认为,商品效用大小
摘要:
1.序数效用论的概念及其与基数效用论的区别
2.序数效用论对商品效用大小的看法
3.序数效用论在消费者行为分析中的应用
4.序数效用论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
正文:
序数效用论是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其主要目的是弥补基数效用论的不足。
在序数效用论中,商品效用的大小并不是取决于它的使用价值或价格,而是强调效用之间的比较可以通过顺序或等级来进行。
也就是说,商品效用的大小取决于它的效用排列先后顺序。
根据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所获得的满意程度是不可比较的,但可以通过无差异曲线来进行表示。
无差异曲线是一种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全部组合的图形,它反映了消费者在不同的商品组合中获得相同的满足程度。
在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不同。
序数效用论在消费者行为分析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预算线和边际替代率等方面。
预算线反映了消费者的收入约束,即在收入和商品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全部收入所能购买的两种商品的全部组合。
而边际替代率则表示消费者在消费一种商品时,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以获得相同的满足程度。
总的来说,序数效用论为我们理解消费者行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它
强调商品效用的大小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消费者在决策过程中的心理机制。
此外,序数效用论还为我们揭示了消费者如何在有限的收入和商品价格的约束下,做出最优的消费决策。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相关简答题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相关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2648b6fd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c7.png)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相关简答题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
1. 什么是基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是一种测量心理上的满足程度的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艾
萨克·特伦斯提出,他认为影响人们选择某种处境或商品的不是它给予
消费者的实际收益,而是它将消费者从一个情境移动到另一个情境时
所产生的满足感。
例如,当你有一笔1000美元的酬金,并且知道它可
以换到600元礼物或1200元礼物,这时你会选择情境更有利的1200元礼物,而不会关心实际收益多少。
2. 什么是序数效用论?
序数效用论是一种衡量消费者偏好的理论,也是由艾萨克·特伦斯提出的。
艾萨克·特伦斯认为,消费者在进行抉择时不会仅仅关注实际利益,而是会考虑与他人的比较,从而来衡量产品的价值,他把这个心理过
程称之为序数效用。
而人的看法也会影响序数效用,如果一件产品被
大多数人认为价值很高,那么那个产品的序数效用也会非常高。
3.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有什么区别?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都是衡量消费者抉择时心理满足程度的理论。
两者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方面,基数效用论的核心在于研究本身
的差异,而序数效用论的关注点则在于消费者与他人之间的比较,以
表示他们认为产品价值的高低,或者需要获得多少才能满足某件物品
需求。
另一方面,基数效用论涉及的问题是消费者觉得收获了多少,
而序数效用论则是在考察消费者觉得自己比其他人获得更多或者更少,从而形成自豪感或失望感。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关系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586ab43a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c3.png)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关系一、引言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经济学中的两种重要理论,它们对于人们的消费行为和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概念入手,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基数效用论1. 概念基数效用论是指在消费者决策中,消费者会根据物品数量来决定其价值和满足程度。
即在一定数量范围内,每多一个单位的物品所带来的满足程度逐渐降低。
2. 特点(1)边际效用递减:随着消费量增加,每增加一个单位物品所带来的满足程度逐渐减少。
(2)无法比较不同种类商品:因为不同种类商品之间无法进行数量上的比较,所以基数效用论只能在同一种商品内进行比较。
3. 应用基数效用论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倾向于购买多样化的产品。
因为当一个人拥有大量同一种类商品时,每个额外单位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会递减,而购买不同种类商品可以提高总体满足程度。
三、序数效用论1. 概念序数效用论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根据物品的排列顺序来决定其价值和满足程度。
即消费者不会考虑物品数量,只会考虑物品的相对大小关系。
2. 特点(1)无法测量:由于消费者只关心商品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所以无法确定每个商品的具体价值。
(2)可以比较不同种类商品:因为消费者只关心商品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所以可以比较不同种类商品之间的价值。
3. 应用序数效用论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在购买奢侈品时会愿意支付高昂的价格。
因为奢侈品通常具有独特性和稀缺性,而这些特征使得它们在消费者心目中具有高度的价值。
四、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关系1. 区别(1)基数效用论强调数量上的差异,而序数效用论强调相对大小上的差异。
(2)基数效用论可以比较同一种类商品之间的价值,而序数效用论可以比较不同种类商品之间的价值。
2. 关系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并不是互相排斥的理论,而是可以相互补充的。
在实际消费决策中,消费者既会考虑数量上的差异,也会考虑商品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
因此,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效用论习题与答案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效用论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57051c767f5acfa1c7cd96.png)
第3章效用论一、名词解释1.边际效用2.边际替代率3.补偿预算线4.消费者剩余5.恩格尔曲线6.吉芬难题7.劣等品和吉芬品8.边际替代率9.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10.边际效用递减规律11.价格-消费曲线12.收入-消费曲线13.边际效用14.消费者剩余15.消费者均衡16.效用17.基数效用18.序数效用19.无差异曲线20.预算约束线21.替代效应22.收入效应二、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1.基数效用论采用的分析方法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2.所谓效用,就是指商品的功能。
()3.同一商品的效用的大小,也会因时、因人、因地而不同。
()4.当消费者从物品消费中所获得的总效用不断增加时,边际效用是正的。
()5.如果消费者从每一种商品中得到的总效用与它们的价格之比分别相等,他们将获得最大效用。
()6.根据基数效用论,假定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不变,则消费者获得效用最大化的条件中所指的货币的边际效用也不变。
()7.假定商品价格不变,预算线的移动说明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
()8.需求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是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下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点。
()9.价格效应可以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且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同向变化的。
() 10.低档物品和吉芬物品的关系是:吉芬物品一定是低档品,但低档物品不一定是吉芬物品。
()11.不确定性是指消费者在不完全信息的情况下,无法预知结果。
()三、判断题1.同样一种商品的效用将因人,因地,因时的不同而不同。
()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消费者从每单位商品中得到的效用,随着这种商品数量的增加而增加()3.只要总效用是正数,边际效用就不可能是负数()4.对于一个消费者来说,同一数量的商品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提供同样数量的效用()5.如果消费者从每一种商品中得到的总效用与它们的价格之比分别相等,他将获得最大利润()6.在均衡条件下,消费者购买商品所得到的总效用,一定等于他因支付货币所失去的货币的总效用()7.在均衡的条件下,消费者对每单位商品所支付的货币的效用,等于他所购买的商品的边际效用()8.两条无差异曲线的交点所表示的商品组合,对于同一个消费者来说具有不同的效用()2.用商品X代替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3意味着,1单位商品X和3单位商品Y具有同样的效用()3.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一定的条件下,预算线是一条确定的直线()4.当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相交时,消费者从交点所表示的商品组合所得到的商品效用达到最大()5.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如果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了,根据效用论最大化原则,消费者会增购这种商品()13.当某人消费X商品的数量逐渐增加时,他得到的效用是递减的()5.对于理性人来说,当某物品边际效用已降到零时他不会再逐渐消费()6.总效用曲线是凸形的()7.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可能相交()8.无差异曲线定义为一位消费者再一定收入下可以负担的一组商品组合()9.价格效应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总和()10.效用是人们需要商品的一种特性,它是客观的()11.需求曲线可由价格-消费曲线导出()12.若某消费者只消费X,Y两种商品,若X,Y的价格上涨一倍,他的收入也上涨一倍,他对X,Y 的需求量将不变()22.预算线的位置与斜率取决于消费者的收入()8.馒头每个40美分,包子每个59美分,馒头边际效用为4单位,包子边际效用为5单位,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应保持现有的消费组合不变()9.如果边际效用递减,则总现有想要下降()10.在同一条预算线上,货币收入是不变的()26.无差异曲线的形状越接近于直线,说明带消费者消费的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性就越大()11.预算线上的每一点代表了当收入一定时消费者可能购买的不同数量的商品组合()12.基数效用论采用的分析方法是无采用曲线分析法()13.只要商品的数量增加,边际效用大于零,消费者得到的总效用就一定在增加()14.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增加而商品的价格不变,则无差异曲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四、单项选择题1.已知消费者的收人为100元,物品A、B的价格分别为10元、3元。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异同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f58b580f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8e.png)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异同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两种不同的理论分析人们对物品或事件的偏好和满足程度的方式。
基数效用论是指对物品或事件的满足程度用一个具体的数值来表示,即效用值。
基数效用论假设人们能够有效地衡量和比较不同物品或事件的效用值,从而可以做出理性的选择和决策。
序数效用论则是指将物品或事件按照满足程度进行顺序排列,而不涉及具体的数值。
序数效用论假设人们只能判断物品或事件相对于其他物品或事件的满足程度,而无法精确地表示其具体效用值。
因此,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主要区别在于对效用的度量方式的不同。
基数效用论强调量化效用值,而序数效用论强调比较满足程度。
另外,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还存在一些共同点。
它们都关注人们的偏好和满足程度,都认为人们做出的选择和决策是基于对不同物品或事件的偏好排序。
同时,它们都是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中对人类行为的理性分析框架。
经济学简答题
![经济学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e0b2ac5ef121dd36a22d8272.png)
经济学简答题(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二章供求理论及其弹性2.解释均衡价格及其形成定义:是指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形成:(表现为商品市场上的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的自发调节下形成的。
)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会出现需求量和供给量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
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这种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会逐步消失。
4.均衡价格是如何实现的它对于制定价格政策有何意义供大于求,商品过剩或超额供给,一方面使需求者压低价格来得到他要购买的商品量,另一方面,使供给者减少商品的供给量。
这样,该商品的价格必然下降,一直下降到均衡价格的水平。
相反地,供小于求,则商品短缺或超额需求,一方面,迫使需求者提高价格来得到其所要购买的商品量,另一方面,又使供给者增加商品的供给量。
如此一来,该商品的价格必然上升,一直上升到均衡价格的水平。
可见,当实际价格偏离时,市场上总存在着变化的力量,最终达到市场的均衡。
假设社会上每一件商品和劳务都能实现供求均衡,按需要配置稀缺经济资源这一基本的社会经济问题就会自动地解决,而无须计划和政府干预。
但是现实中却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所以在制定价格政策时要尽可能贴近均衡价格,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5.下列事件对产品X的需求分别会产生什么影响(1)产品X变得更为时行;(2)产品X的替代品Y的价格上升;(3)预计居民收入将上升;(4)预计人口将有一个较大的增长。
(1)对产品X的需求会增加。
因为产品X变得更加受欢迎,就会有更多的人转向产品X的消费,导致产品X的需求曲线右移,从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大大增加对X的需求量。
(2)对产品x的需求会增加。
作为产品x的替代品,当产品y的价格上涨后,人们会减少对产品y的需求量,并通过多消费产品X来实现替代。
此时,产品X 的需求曲线右移,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增加了对产品X的需求量。
消费者行为理论重难点辅导1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1
![消费者行为理论重难点辅导1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1](https://img.taocdn.com/s3/m/1b6c50429b6648d7c1c746e7.png)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一、重难点辅导 1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1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一、重难点辅导1.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1)基数效用论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
其基本观点是: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
所谓效用可以计量,就是指消费者消费某一物品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可以用效用单位来进行衡量。
所谓效用可加总求和是指消费者消费几种物品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可以加总而得出总效用。
根据这种理论,可以用具体的数字来研究消费者效用最大化问题。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2)序数效用论是为了弥补基数效用论的缺点而提出来的另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
其基本观点是: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
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2.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总效用是指从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与总效用的关系。
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
3.边际效用分析与效用最大化的条件(1)消费者行为理论主要有: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被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所研究的是消费者在既定收入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的问题。
在运用边际效用分析法来说明消费者均衡时,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购买的各种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与为购买这些物品所支付的价格的比例相等,或者说每1单位货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效用论习题及答案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效用论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e19381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74.png)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效⽤论习题及答案第3章效⽤论⼀、名词解释1.边际效⽤2.边际替代率3. 补偿预算线4.消费者剩余5.恩格尔曲线6.吉芬难题7.劣等品和吉芬品 8.边际替代率 9.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10.边际效⽤递减规律 11.价格-消费曲线 12.收⼊-消费曲线13.边际效⽤ 14.消费者剩余 15.消费者均衡16.效⽤ 17.基数效⽤ 18.序数效⽤19.⽆差异曲线 20.预算约束线 21.替代效应22.收⼊效应⼆、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1.基数效⽤论采⽤的分析⽅法是⽆差异曲线分析法。
( ) 2.所谓效⽤,就是指商品的功能。
( ) 3.同⼀商品的效⽤的⼤⼩,也会因时、因⼈、因地⽽不同。
( ) 4.当消费者从物品消费中所获得的总效⽤不断增加时,边际效⽤是正的。
()5.如果消费者从每⼀种商品中得到的总效⽤与它们的价格之⽐分别相等,他们将获得最⼤效⽤。
( ) 6.根据基数效⽤论,假定消费者的货币收⼊不变,则消费者获得效⽤最⼤化的条件中所指的货币的边际效⽤也不变。
( ) 7.假定商品价格不变,预算线的移动说明消费者的收⼊发⽣变化。
( ) 8.需求曲线上的每⼀个点都是在不同的价格⽔平下的消费者效⽤最⼤化的点。
( ) 9.价格效应可以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效应,并且替代效应和收⼊效应是同向变化的。
( ) 10.低档物品和吉芬物品的关系是:吉芬物品⼀定是低档品,但低档物品不⼀定是吉芬物品。
( )11.不确定性是指消费者在不完全信息的情况下,⽆法预知结果。
( )三、判断题1.同样⼀种商品的效⽤将因⼈,因地,因时的不同⽽不同。
()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消费者从每单位商品中得到的效⽤,随着这种商品数量的增加⽽增加()3.只要总效⽤是正数,边际效⽤就不可能是负数()4.对于⼀个消费者来说,同⼀数量的商品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提供同样数量的效⽤()5.如果消费者从每⼀种商品中得到的总效⽤与它们的价格之⽐分别相等,他将获得最⼤利润()6.在均衡条件下,消费者购买商品所得到的总效⽤,⼀定等于他因⽀付货币所失去的货币的总效⽤()7.在均衡的条件下,消费者对每单位商品所⽀付的货币的效⽤,等于他所购买的商品的边际效⽤()8.两条⽆差异曲线的交点所表⽰的商品组合,对于同⼀个消费者来说具有不同的效⽤()9.⽤商品X代替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3意味着,1单位商品X和3单位商品Y具有同样的效⽤ ( )10.在消费者的收⼊和商品的价格⼀定的条件下,预算线是⼀条确定的直线()11.当⽆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相交时,消费者从交点所表⽰的商品组合所得到的商品效⽤达到最⼤()1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如果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了,根据效⽤论最⼤化原则,消费者会增购这种商品()13.当某⼈消费X商品的数量逐渐增加时,他得到的效⽤是递减的()14.对于理性⼈来说,当某物品边际效⽤已降到零时他不会再逐渐消费()15.总效⽤曲线是凸形的()16.任何两条⽆差异曲线不可能相交()17.⽆差异曲线定义为⼀位消费者再⼀定收⼊下可以负担的⼀组商品组合()18.价格效应是替代效应和收⼊效应的总和()19.效⽤是⼈们需要商品的⼀种特性,它是客观的()20.需求曲线可由价格-消费曲线导出()21.若某消费者只消费X,Y两种商品,若X,Y的价格上涨⼀倍,他的收⼊也上涨⼀倍,他对X,Y 的需求量将不变()22.预算线的位置与斜率取决于消费者的收⼊()23.馒头每个40美分,包⼦每个59美分,馒头边际效⽤为4单位,包⼦边际效⽤为5单位,追求效⽤最⼤化的消费者应保持现有的消费组合不变()24.如果边际效⽤递减,则总现有想要下降()25.在同⼀条预算线上,货币收⼊是不变的 ( ) 26.⽆差异曲线的形状越接近于直线,说明带消费者消费的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性就越⼤()27.预算线上的每⼀点代表了当收⼊⼀定时消费者可能购买的不同数量的商品组合()28.基数效⽤论采⽤的分析⽅法是⽆采⽤曲线分析法()29.只要商品的数量增加,边际效⽤⼤于零,消费者得到的总效⽤就⼀定在增加()30.如果消费者的收⼊增加⽽商品的价格不变,则⽆差异曲线向右上⽅平⾏移动()四、单项选择题1.已知消费者的收⼈为100元,物品A 、B的价格分别为10元、3元。
西方经济学论文——基数效用论,序数偏好论,剩余价值论三大理论的异同浅论
![西方经济学论文——基数效用论,序数偏好论,剩余价值论三大理论的异同浅论](https://img.taocdn.com/s3/m/1cdf0a39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08.png)
基数效用论,序数偏好论,剩余价值论三大理论的异同浅论在西方经济学研究中,诞生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和学术观点,其中基数效用论,序数偏好论,剩余价值论这三大理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讨论这三大理论的相同和不同之前将先对这三种理论体系分别进行简单的阐述:基数效用论的理论体系在于对效用的简单累加,它只是在简单的研究商品的价值,而忽略其他的因素。
序数偏好论的理论基础则不是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研究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排序等级,消费者偏好对效用的影响。
剩余价值论的理论则在于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使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来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形成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很明显可以看出,基数效用论和序数偏好论虽然研究方向不同,但其根本研究基础都在于对于商品效用的研究,而剩余价值论则是在研究商品本身和劳动力的双重性。
在根本上前两者与其研究目标便存在着区别。
而基础效用论和序数偏好论的区别就很容易可以看出了,那就是他们所研究的方向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基础效用论仅研究了商品本身的价值而忽略了消费者的主观看法,而序数偏好论的主要研究便在于消费者的主观看法,选择性的忽略了商品的客观价值。
可以说序数偏好论和剩余价值论两者在理论上有一个不可忽略的相同之处便在于他们所进行的是对于事务影响的主观因素,而序数偏好论忽略了主观影响,研究的是客观因素的影响。
而纵观这三个经济理论之间,三者都有对于商品价值和商品总体效用的研究,可以说这是他们为数不多的相同点之一。
接下来就对这三大理论体系间的异同展开逐一分析:一、基数效用论和序数偏好论的区别与联系基数效用论是效用累加的曲线,在满足消费者均衡时,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消费先后次序,可以同时满足消费者均衡(注意这里可以用到加法交换律的思想,如15元钱收入,可5元买一碗饭,10元买一块巧克力,先买饭还是先买巧克力,得到的曲线是不同的,但交点却是相同的)。
序数效用论是按效用大小的顺序来安排消费的,按此方法选择出来的消费者均衡点,有可能只是基数效用论中上升最快,一开始切线斜率最大的曲线(如上例中假设消费者处于饥饿状态,按序数效用论,只能选择先买饭,再买巧克力),也有可能实际上并未满足整体效用最大化(注意这里受到了收入和商品价格的限制,如果一开始总是选择边际效用最大化的商品消费,最后的剩余收入,可能无法再购买商品,造成收入的盈余,从而整体效用并没有基数效用论下的效用最大值)。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https://img.taocdn.com/s3/m/aa9164af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ea.png)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在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效用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个体对某种物品或行为的满足程度。
效用理论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旨在解释个体的决策行为和市场的运作规律。
在效用理论中,有两种不同的效用概念,即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本文将探讨这两种效用概念的含义、区别和应用。
一、基数效用基数效用指的是个体对某种物品或行为的满足程度的绝对大小,也就是说,基数效用可以用数字来表示。
基数效用理论最早由德国经济学家赫尔曼·海因里希·戈斯特提出,他认为人们对于物品的需求是有限的,而且每个人对物品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每个人对物品的基数效用也是不同的。
基数效用的大小可以通过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偏好排序来测量。
例如,如果一个人认为拥有一台电视比拥有一辆车更重要,那么他对于电视的基数效用就更高。
基数效用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消费者行为和福利经济学中。
在消费者行为中,基数效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们会选择某些物品而不是其他物品,以及为什么人们会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来获得某些物品。
在福利经济学中,基数效用可以帮助我们评估不同政策对个体福利的影响,从而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序数效用序数效用指的是个体对不同物品或行为的偏好排序,也就是说,序数效用只能用等级来表示,而不能用数字来表示。
序数效用理论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弗朗西斯·约翰·埃德沃德·耶茨提出,他认为人们对物品的需求是有序的,而且每个人对物品的需求排序也是不同的,因此每个人对物品的序数效用也是不同的。
序数效用的大小可以通过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选择行为来测量。
例如,如果一个人更愿意选择拥有一台电视而不是拥有一辆车,那么他对于电视的序数效用就更高。
序数效用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决策理论和行为经济学中。
在决策理论中,序数效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们在面临不同选择时如何进行决策,以及决策过程中的心理机制。
在行为经济学中,序数效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们在面临不完全信息或风险时如何进行决策,以及为什么人们会出现某些行为偏差。
微观经济学简答和论述
![微观经济学简答和论述](https://img.taocdn.com/s3/m/095f7f8d804d2b160a4ec04f.png)
第二章1.什么是对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与售卖者的销售收入(或者说购买者的支出)的关系如何?举例说明之。
(复旦大学1993研)(答案)2.判断:(1)如果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则直线上各点的需求价格弹性是一样的。
(2)如果市场对某种产品的需求是完全具有弹性的,而市场对该种产品的供给是通常的形状,则在市场均衡时消费者剩余会无穷大。
(3)市场需求是个人需求的加总,因此市场需求曲线连续的必要条件是每个人的需求曲线是连续的。
(北大1996研)(答案)3.什么是价格弹性?请求出y=ax的需求弹性。
(人行1996研)(答案)4.运用微观理论并结合实际说明我国政府以保护价(支持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福利效应和积极作用。
(华东师范大学1999研)(答案)5.推动需求的点弹性公式及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有哪些?(人行1999研)(答案)6.当产品x的替代品y的价格上升,会对x的需求产生什么影响?(复旦大学1999研)(答案)7.目前,中国有些行业实行行业自律价格,给出一个支持论据,给出一个反对论据。
(北大1999研)(答案)8.如果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是正值,它们是什么关系?请举例说明。
(武大2000研)(答案)9.下列事件对产品X的需求会产生什么影响?(答案)(1)产品X变得更为时行;(2)产品X的替代品y的价格上升;(3)预计居民收入将上升;(4)预计人口将有一个较大的增长。
(武大2000年研)10.当一年气候变得风调雨顺时,农民应该喜还是忧?(武大2000研)(答案)11.简述非线性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需求弹性的几何求法。
(武大2001研)(答案)12.通常有一种说法,“价格上涨,需求下降,需求下降,价格下跌”。
你如何理解这种说法?(南京理工大学2001研)(答案)13.简述需求规律的含义及其特例。
(武大2001研)(答案)14.简述需求曲线的变动因素。
(复旦大学2002研)(答案)15.根据均衡价格理论,供给变动或需求变动与价格变动的关系如何?这些关系是否与供给规律或需求规律描述的关系相一致?为什么?(人大2002研)(答案)16.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有哪些?(人行2002研)(答案)17.用供求定理和需求弹性理论说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为什么经常限制石油产量?(作图说明)(首都经贸大学2003研)(答案)18.运用图示简要说明需求规律和供给规律。
消费者行为习题
![消费者行为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4194490daeaad1f347933f2f.png)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概要1.微观经济学研究消费者行为,LI的并不在于指导消费者在现实生活中具体购买哪种商品,而是为了从理论上对消费者行为加以概括,从而为研究市场需求提供理论基础。
2.基数效用理论假定,消费者在消费中所获得的主观满足程度,可以用统一的效用单位来精确地衡量,消费者在各种消费中获得的效用没有质的不同,只有量的差异,这为研究消费者行为提出了较为苛刻的要求:而序数效用理论则假定,消费满足程度的高低,仅仅表现为消费者偏好的强弱,不需要也不能够用效用单位精确地衡量。
山于序数效用理论放松了假定,但仍然能够获得与基数效用一致的结论,故而是理论上的进步。
3.基数效用理论依据的公理性假设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这一规律来源于对日常经验的归纳,不能通过逻辑推理加以证明。
而序数效用理论釆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假定各种商品间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在持续地以一种商品替代列一种商品的过程中,被替代的商品数量越来越少,这一点意味着大多数消费者并不仅仅消费一种商品,而是同时消费儿种商品。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也是对经验的归纳,是公理性假设,不能被逻辑推理所证明。
4.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在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所购买的商品数量能使主观满足程度达到最大的状态。
无论是基数效用理论,还是序数效用理论,都能推导出相同的消费者均衡条件: '仏/皿冃屛丫。
撇开基数和序数意义上的区别,两种理论对消费者行为的描述殊途同归。
基本概念效用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则消费者均衡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消费者预算线基数效用序数效用选择题1.在MRS递增的情况下,均衡点是消费者只购买其中一种商品,这一判断是()A.错误B.正确C.需依据商品性质而定D.假设与结论没有关系2.已知消费者的收入是100元,商品X的价格是10元,商品Y的价格是3 元,假定他打算购买7单位X, 10单位Y,这时商品X和Y的边际效用是50和18,如要获得最大效用,他应该()A.A. 停止购买B.增加X,减少YC.增加Y,减少XD.同时增购X, Y3.若某条无差异曲线是水平直线,这表明该消费者对()的消费已达饱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数效用论与叙述效用论的区别与联系具体不清楚,书上58)均衡价格的形成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在图2-4中,假定D曲线为市场的需求曲线,S曲线为市场的供给曲线,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与E点,E点为均衡点,在均衡点E,均衡价格P=4,均衡数量Q=400.显然,在均衡价格为4元的水平。
消费者的购买量和生产者的销售量是相等的,都是400单位,也可以反过来说,在均衡数量为400的水平,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生产者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是相等的,都为4元,因此,这样一种状态便是一种使买卖双方都感到满意并愿意持续下去的均衡状态) 供给,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比那栋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公积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解释谷贱伤农在图2-24中,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是缺乏弹性的,农产品的丰收使供给曲线由S1的位置向右平移到S2的位置,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农产品的均衡价格大幅度地由原先的P1下降到P2。
由于农产品的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致使农民的收入量减少,总收入的减少量相当于图中矩形OP1E1Q1和OP2E2Q2的面积之差类似的,在歉收年份,同样由于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
农产品均衡数量的减少的幅度将小于由他所引起的均衡价格的上升幅度,最后致使农民的总收入量增加。
在图2-24中,只需先假定农产品的歉收使供给曲线S'的位置向右移至S的位置,随后便可以具体的说明这种与丰收年份相反的情况了) 垄断竞争厂商短期均衡长期均衡的条件,形成(画图说明)三、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短期内厂商不能调整生产规模(包括不能进出市场),而且一家厂商的价格变动也不会引起其它厂商采取相应的措施,因而厂商短期均衡与完全垄断类似,有三种情况。
⏹均衡条件:⏹MR=SMC在短期内,垄断厂商无法改变固定要素投入量,垄断厂商是在既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调整,来实现MR=SMC的利润最大化的原则这是因为,只要MR>SMC,垄断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得到的利益增量就会大于所付出的成本增量,这时。
厂商增加产量是有利的,随着产量的增加,如图所示,MR会下降,而SMC会上升,两者之间的差额会逐步缩小,最后达到MR=SMC的均衡点,厂商也由此得到了增加产量的全部好处,而MR<SMC时,情况正好与上面相反。
所以垄断厂商的利润在MR=SMC处达最大值四、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由于产品具有较高的替代性,某一家厂商具有超额利润只可能是暂时的,从长期看,竞争的结果将导致价格下降,超额利润消失。
⏹均衡条件为⏹MR=LMC=SMC,⏹AR=LAC=SAC) 市场失灵的原因,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一节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必要性一、市场机制的局限性⏹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市场机制本身在某些场合下并不能导致资源有效配置的结果。
⏹不能接受的收入分配⏹——即使市场是有效率的,它也可能带来社会所不能接受的收入分配结果——贫富悬殊。
二、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①市场存在着垄断或不完全竞争,使其并不总是产生最有效的结果。
⏹②市场行为的外部性可能产生负面的外溢效果。
⏹③市场机制不能保证公共物品的供给。
⏹④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或不对称性所导致的经济中的不确定性。
⏹⑤市场所导致的收入分配后果在政治上或道义上无法接受。
) 决定市场类型的标准(或各类市场具备的条件)二、划分市场类型的主要标准⏹①厂商的数量⏹②产品的差别程度⏹③厂商进出的难易程度) 劳动供给曲线拐弯的原因,画图说明(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与一般的供给曲线不同,图8-10描绘的劳动供给曲线具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即它具有一段向后弯曲的部分,当工资较低时,随着工资的上升。
消费者为较高的工资吸引将减少闲暇,增加劳动供给量。
在这个阶段,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工资上涨对劳动供给的吸引力是有限的。
当工资涨到W1时。
消费者的劳动供给量达到最大,此时如果继续增加工资,劳动供给量非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于是劳动供给曲线从工资W1处起开始向后弯曲) 用序数效用论对消费者均衡进行解释(问别人吧))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前提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完全竞争厂商代表性厂商的需求曲线为什么是水平的。
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的关系)什么是超额利润——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
相当于经济利润。
)生产者在确定商品的价格是考虑哪些因素考虑价格弹性对于Ed>1的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相反,提高价格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即厂商的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对于EDED<1的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相反,提高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增加,即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动。
对于ED=1的单位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对厂商的销售收入都没有影响)简述分配理论第一节概述一、生产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分配理论的基本逻辑⏹分配问题——为谁生产;⏹为谁生产取决于人们的货币收入;⏹人们货币收入的多寡取决于他们所提供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价格。
)结合图形分析,生产要素投入详见书本108一:名词解释1.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2.消费者均衡: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前提下,所购买的商品组合使消费者能获得3.最大效用的状态4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5总价格之间的差额6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7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商品的需求量8需求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9支持价格是指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10限制价格是指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高价格11租金供给数量同样固定不变的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12准租金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素的支付13经济租金14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15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16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17外部性。
对他人产生有利的或不利的影响,但不需要他人对此支付报酬或进行补偿的活动。
当私人成本或收益不等于社会成本或收益时,就会产生外部性。
外部性的两种主要的类型是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20厂商停止营业21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22规模报酬厂商因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同比例变动(即生产规模变动)而得到的收益。
表示当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同比例增加对产出量(即总产量)的影响。
23供给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24边际要素产品25正常利润 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26帕累托最优条件计算题(就是这种类型)1.已知某完全竞争行业中的单个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STC=0.1Q*3 – 2Q*2 + 15Q +10 试求1. 当市场上产品的价格为P=55时,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和利润2. 当市场价格下降为多少时,厂商必须停产?3. 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解答:(1)因为STC=0.1Q 3-2Q 2+15Q+10所以SMC=dQ dSTC=0.3Q 3-4Q+15根据完全竞争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原则P=SMC ,且已知P=55,于是有: 0.3Q 2-4Q+15=55整理得:0.3Q 2-4Q-40=0解得利润最大化的产量Q *=20(负值舍去了)以Q *=20代入利润等式有:=TR-STC=PQ-STC=(55×20)-(0.1×203-2×202+15×20+10)=1100-310=790即厂商短期均衡的产量Q *=20,利润л=790(2)当市场价格下降为P 小于平均可变成本AVC 即P ≤AVC 时,厂商必须停产。
而此时的价格P 必定小于最小的可变平均成本AVC 。
根据题意,有: AVC=Q Q Q Q Q TVC 1521.023+-==0.1Q 2-2Q+15 令即有,0=dQ dAVC :022.0=-=Q dQ dAVC解 Q=10 且02.022 =dQ AVC d故Q=10时,AVC (Q )达最小值。
以Q=10代入AVC (Q )有:最小的可变平均成本AVC=0.1×102-2×10+15=5于是,当市场价格P5时,厂商必须停产。
(3)根据完全厂商短期实现利润最大化原则P=SMC ,有:0.3Q 2-4Q+15=p 整理得 0.3Q 2-4Q+(15-P )=0 解得6.0)15(2.1164P Q --±=根据利润最大化的二阶条件C M R M '' 的要求,取解为: Q=6.022.14-+P考虑到该厂商在短期只有在P 时5≥才生产,而P <5时必定会停产,所以,该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Q=f (P )为: Q=6.022.14-+P ,P 5≥Q=0 P <52.已知某完全竞争的成本不变行业中的单个厂商的长期总成本函数LTC=Q*3 -12Q*2 +40Q 试求1 当市场商品价格为P=100时,厂商实现MR=LMC 时的产量,平均成本和利润2 该行业长期均衡时的价格和单个厂商的产量3 当市场的需求函数为Q=660 – 15P 时,行业长期均衡时的厂商数量解答:(1)根据题意,有: LMC=402432+-=Q Q dQ dLTC且完全竞争厂商的P=MR ,根据已知条件P=100,故有MR=100。
由利润最大化的原则MR=LMC ,得:3Q 2-24Q+40=100整理得 Q 2-8Q-20=0解得Q=10(负值舍去了)又因为平均成本函数SAC (Q )=4012)(2+-=Q Q Q Q STC所以,以Q=10代入上式,得:平均成本值SAC=102-12×10+40=20最后,利润=TR-STC=PQ-STC=(100×10)-(103-12×102+40×10)=1000-200=800因此,当市场价格P=100时,厂商实现MR=LMC 时的产量Q=10,平均成本SAC=20,利润为л=800。
(2)由已知的LTC 函数,可得:LAC(Q)=40124012)(223+-=+-=QQQQQQQQLTC令)(=dQQdLAC,即有:122)(=-=QdQQdLAC,解得Q=6且2)(22=dQQLACd>0解得Q=6所以Q=6是长期平均成本最小化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