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地震

合集下载

《地震中如何有效逃生》研究性学习活动

《地震中如何有效逃生》研究性学习活动

《地震中如何有效逃生》研究性学习活动【背景分析】:2008年5月12日下午14点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伤亡巨大。

今年3月11日日本宫城又发生了9.0级大地震。

这一次次的地震牵动世界人民的心,也是同学们所关心的热点话题。

一个个生命就这样消逝,我们都为之感到惋惜!增强学生的地震防范意识,懂得如何在地震中有效逃生,无异于让学生自己学会开启生命之门。

而且我们当前面对的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任何事情都有父母包办代替,依赖心理很强,自理自立能力很差,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更是束手无策。

对于地震这样的突发事件,本身他们就知之甚少,更不知道应该如何在地震中有效地逃生,所以给学生储备这方面的知识非常必要,以备不时之需。

【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活动过程中让学生了解5.12汶川地震的各种信息,明白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在认识其损坏严重性的同时消除过于恐慌的心理。

知道在地震之前有什么前兆,以及地震发生时的各种场合有效逃生的相关技巧及地震后的自救与互救知识。

2、情感目标:感受地震带来的灾难是惨重的,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方法、思路,激发他们探究与思考的欲望。

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交流、汇报信息的能力。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增强学生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对与自救、互救能力。

通过演练的方式培养学生面对灾难镇定冷静的心态、快速有序的逃生能力。

活动时间安排:总时长:8课时每段时长: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课时)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课内外1周)第三阶段资料汇总整理阶段(1课时)第四阶段课题成果展示阶段(1课时)第五阶段实践阶段(1课时)第六阶段总结评价阶段(1课时)【活动准备】:教师准备:1、查找相关的资料,了解在地震发生时如何有效地逃生自救,知道地震逃生的正确方法。

2、制作相关的课件。

3、学生准备:查找5.12地震中的受灾情况,了解这一次地震给人们带来的深重苦难。

研究性学习指导 六年级(上册)第一课

研究性学习指导 六年级(上册)第一课
课时备课
课题或教学内容
一防震减灾
教学
目标
1.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初步知道地震的原因,以及预防地震伤害的方法。
2.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
教学重点
地震的成因。
教学难点
地震的求生。
教学准备
地震有关的相关资料图片和逃生资料。




教师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想了解地震的有关知识吗?
(二)新授
⑸不要在高楼、烟囱、高压电线、狭窄巷道、桥梁等处停留;⑹避震时,要注意保护头部;
⑺地震发生时,应及时采取正确措施,紧急避险。来不及撤离,应就近避震。
作业设计
收集和整理地震相关的资料,分析地震时逃生路线和方法,让学生能够正确的掌握地震知识和逃生技巧。
板书设计:一防震减灾
教学反思与重建:
1.了解地震成因初步了解地震是由板块和板块之间的挤压造成的。
2.地震既然对人类和大自然造成了这么大的伤害,那我们遇见地震时候该如何自救呢?
3.交流。
(三)总结
1.地震的形成:地震是由板块和板块之间的挤压造成的。
2.地震的求生方法




教师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⑴地震时,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钟的时间,此时要保持冷静,12秒钟内要因地、因时地作出瞬间避险抉择;⑵不要拥挤在楼梯,过道上;⑶撤到室外或正在室外的人员,要选择空旷地带避;⑷不要盲目破窗跳楼;

研究性学习地震

研究性学习地震

关于地震、火灾逃生方法和自救方法的研究研究背景:火灾和地震,一直都是让人们烦恼却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那么?怎样才能让人们的损失降到最低呢,于是我们进行了一下研究。

研究目的:降低人们在地震或火灾中的损失。

研究方法:查阅书籍资料、实地考察等研究结果:一、地震1.如果在平房里,突然发生地震,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逃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2.如果住在楼房中,发生了地震,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因为时间来不及。

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

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

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

3.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

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

4.如果已经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

因为第一次地震后,接着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

5•如果在公共场所发生地震,不能惊慌乱跑。

可以随机应变躲到就近比较安全的地方,如桌柜下、舞台下、乐池里。

6.如果正在街上,绝对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

也不要在高楼下、广告牌下、狭窄的胡同、桥头等危险地方停留。

7.如果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应先设法清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用毛巾、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要注意保存体力,设法找到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8、地震具有突发性,使人措手不及,地震开始时,如果正在屋内,切勿试图冲出房屋,这样砸死的可能性极大。

权宜之计是躲在坚固的床或桌下,倘若没有坚实的家具,应站在门口,门框多少有点保护作用。

应远离窗户,因为窗玻璃可能震碎。

9、遇到地震要冷静逃生不可乘电梯。

高中地震如何逃生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高中地震如何逃生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高中地震如何逃生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范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中地震如何逃生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一、引言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地震的研究性学习

地震的研究性学习

我组做了为期一年关于地震的研究性学习,同学们积极参与,共同努力,一起拼搏,共求上进。

在此,我对同学的配合表示感谢!并对整个过程与结题情况进行分析,在下面几个方面作总结。

第一,比较充分的准备
因为我们是学生,所以对地震的相关知识并不是十分了解,对此,我们多次上网,去图书馆查资料,以求了解地震的产生、危害和预防。

但一开始我们仍感到茫然,不知所措,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读了《国家防震减灾规划》,了解了国家对防震的要求,并初步认识了地震。

第二,过程中主要做的
为了有一个比较从容的时间安排,顺利的完成计划,我小组不仅多次开会,反复商议,并定下了程序表和时间进度安排,确定关键节点,把握进度,掌控时间。

(1)准备阶段
1.查找基础资料
2.拟定研究性学习计划
3.小组与指导老师间对有关内容进行学习、研讨
其次,要抓紧落实:每一次活动对组员计考勤拍照片,留资料,并加入自己的分析与理解,以确保每件事人们都亲力亲为。

肯定之处
与时事相结合,开拓了我们的知识层面,应用课内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同学参与热情很高,扩大了我们的视野,提高了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初步掌握了在遇到灾害时的逃生术和自救方法。

不足之处
课题有些大,以我们目前的知识面很难做深入的探讨,研究手法单一,缺
少实践。

地震研究性学习报告

地震研究性学习报告

地震研究性学习报告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地震研究性学习报告篇一: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关于地震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课题名称:地震的常识班级:高二(6)班指导老师:黄培军组长:陈冠亨组员:邢益峥、李骏、孙硕、游世杰、林书辉地震的常识及地震来临时应采取的措施一、课题确定:地球,可分为三层。

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

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

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即内力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超级地震指的是震波极其强烈的大地震。

但其发生占总地震7%~21%,破坏程度是原子弹的数倍,所以超级地震影响十分广泛,也是十分具有破坏力。

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的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

它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

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

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

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50万次。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及破坏房屋等工程设施,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

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

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

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

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6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

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

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由此看来地震的破坏力是如此之大,地震的来临我们是避免不了的,我们只能尽量避免和尽量减少财产的损失。

经过我们组的讨论,最终决定以《地震的常识及地震来临时应采取的措施》二、开题报告:1、简要说明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逐渐积累了能量,在某些脆弱部位,岩层就容易突然破裂,引起断裂、错动,于是就引发了地震。

研究性学习地震问题

研究性学习地震问题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

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

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房摇地动。

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

其次是由于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

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人工地震是由于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

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一般所说的地震,多指构造地震,它对人类的危害最大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正对着的地面叫“震中”。

震中附近振动最大,一般也是破坏最严重的地区,也叫“极震区”。

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

通常根据震源的深浅,把地震分为浅源地震( 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中源地震(震源深度70—300公里)和深源地震 (震源深度大于300公里)。

全世界 95%以上的地震都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集中在5—20公里上下救援“黄金72小时”快耗尽权威专家称,震后第一天存活率90%,第二天50%-60%,第三天剩下20%-30%,此后存活就是奇迹。

救援界认为,灾难发生之后存在一个“救难黄金72小时”,在此时间段内,灾民的存活率极高。

每多挖一块土,多掘一分地,都可以给伤者透气和生命的机会。

在世界各地历次大地震中,72小时内的国际化救援是最有效的救援方式。

WHO西太平洋地区紧急灾难专家裴西根说:“有些人可能会在被建物压迫后生还,但要是不马上给予特别照护或流体食物,他们会立刻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指出,72小时后,救出来的要么是尸体,要么就是奇迹。

有时候奇迹确实会发生,1980年意大利发生大地震,一名男孩被压在瓦砾13天后获救。

如地震等地质灾害发生后,在72小时期间,灾民的存活率随时间的消逝呈递减趋势。

地震研学课程设计

地震研学课程设计

地震研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地震的成因、特点及影响,掌握相关的地理学、地质学基础知识。

2. 学生能描述地震波的传播、地震序列的概念,了解我国地震带的分布情况。

3. 学生能运用地震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提高对自然科学的认识。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观察地震相关图片、资料,提高信息提取、整合和表达能力。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通过参与地震应急演练,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敬畏之心,增强安全意识,关注生命安全。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结协作、积极参与的精神,提高社会责任感。

3. 学生通过了解地震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关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地震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地震成因与类型:讲解板块构造理论,地震的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基本概念。

2. 地震波与地震序列:介绍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地震序列的概念,组织学生分析地震波的传播过程,理解地震序列的意义。

3. 我国地震带分布:讲解我国地震带的分布情况,引导学生学习地震带的成因、特点,提高对地震灾害的认知。

4. 地震影响与防护措施:分析地震对人类生活、生态环境的影响,学习地震防护措施,结合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5. 地震预警与应急处理:介绍地震预警系统的原理,组织学生参与地震应急演练,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地震成因与类型,地震波与地震序列。

第二课时:我国地震带分布,地震影响与防护措施。

第三课时:地震预警与应急处理,组织地震应急演练。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通过分阶段、递进式的教学安排,帮助学生扎实掌握地震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我来认识地震》专题研究性活动案例

我来认识地震》专题研究性活动案例

我来认识地震——专题研究性活动案例1. 引言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破坏。

了解和认识地震,可以有效地提高我们的防灾减灾能力,保护自身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个专题研究性活动案例,帮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相关研究认识地震。

2. 活动目标本次专题研究性活动旨在通过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达到以下目标:•了解地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认识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学习地震避灾和减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3. 活动准备为了使活动顺利进行,我们需要做以下准备工作:•选择一个地震频发区域,并联系当地的地震科研机构或相关专家,以便得到专业的指导和帮助;•准备学生参与活动的材料,包括学习资料、测量工具等;•组织学生进行前期知识的学习和准备工作。

4. 活动步骤步骤一:前期知识学习在活动正式开始前,学生需要对地震的基本概念、地震的原理、地震带来的破坏和地震避灾减灾等知识进行学习和了解。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教材、观看相关视频或进行网络搜索获取相关知识。

步骤二:参观地震科研机构或相关展览联系当地的地震科研机构或相关展览,组织学生参观,了解地震的研究和监测工作。

学生可以亲眼见到地震专家的实验室、地震监测设备等,并向专家提问,加深对地震的理解。

步骤三:实地考察地震频发区域选择一个地震频发区域,组织学生前往实地考察。

在考察中,学生可以观察地震遗迹、地震破坏情况,了解地震对当地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同时,在考察过程中,学生需要使用测量工具,记录地震频发区的地质、地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

步骤四:整理数据并进行讨论学生将在实地考察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可以分析地震频发区的地质特征、地震破坏情况和地震预警系统等,并就相关话题展开讨论,增进对地震的认识。

步骤五:总结和展示学生根据前期学习和实地考察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展示。

可以使用图表、报告等形式,对地震的认识进行归纳和展示。

地震研学活动作文

地震研学活动作文

地震研学活动作文篇一《地震研学:奇妙又惊心的体验》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超酷的地震研学活动,我满心期待又有点小紧张。

到了研学基地,那里有各种各样奇怪的设备。

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像小房子一样的地震模拟屋。

我们一群人挤进去,还没站稳呢,模拟地震就开始了。

那感觉就像是突然有个巨人在狠狠地摇晃这个小房子。

我当时正站在屋子中间,脚下的地面像波浪一样起伏。

我想往旁边的墙边靠一下,可迈出的脚都不知道该往哪儿落,走起路来就跟喝醉酒似的歪歪扭扭。

旁边的小李同学更有趣,他本来想拿旁边桌子上的护具,结果刚伸手出去,一个摇晃,他就扑向桌子,整个人差点把桌子都给掀翻了,护具也滚落到一边。

屋子晃得越来越厉害,墙上画框里的画都快要掉下来了。

我好不容易抓住了一个扶手,才勉强站稳。

耳朵里全是同学们的惊呼声。

我在想,这要是真的地震,那可就太恐怖了。

从模拟屋出来后,我的腿还在发软。

后来我们还学习了怎么在地震中找掩体。

老师告诉我们床底下、桌子底下都是紧急时刻可以躲藏的地方。

还让我们亲自实践,去那些简易搭建的模型里找合适的躲避点。

我发现桌子底下虽然能躲,但如果地震太强烈,桌子可能会被压垮。

床底下呢,空间太小的话,进去都费劲。

这一天的研学活动结束了,我回到家还在回味。

这次活动让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地震的威力,也学到了不少实用的保命知识呢。

篇二《震研之旅:那些难忘时刻》这次的地震研学活动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一到地方,就感觉像是进入了一个地震的小世界。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看那些展示地震破坏力的模型了。

有一个模拟城市的小模型,里面高楼大厦林立,还有街道、桥梁呢。

突然,一阵“轰隆隆”的声音响起,就跟打雷似的,然后地震模拟开始了。

只见那些高楼开始剧烈摇晃,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栋接着一栋倒了下来。

公路上的桥梁也开始断裂,断裂口参差不齐,就像被一只巨大的怪兽咬了一口似的。

还有路上的小汽车,被塌下来的建筑物给压扁了,就剩下一堆废铁,有的还翻了个个儿,四个轮子朝着天。

地震研学活动作文

地震研学活动作文

地震研学活动作文《地震研学:一场惊心动魄又趣味十足的旅程一听说有地震研学活动,我那兴奋劲儿就像小狗看到肉骨头一样蹭蹭往上冒。

这可不是坐在教室里听那些干巴巴的理论,而是要到实地去探索地震的奥秘呢。

到了研学地点,那是一个模拟地震体验中心。

一进去,就感觉像是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

墙上挂着各种各样关于地震的知识图片和小物件,还有个超级大的地震波演示器。

老师给我们介绍说这演示器可神奇了,能显示出不同类型地震的地震波特点。

我心里就琢磨着,这玩意儿看起来就像个巨大的魔法盒,能变出地震的秘密。

真正的高潮部分当然是模拟地震体验啦。

我们一群人被带进一个小房间,那房间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可当体验开始,就完全不一样了。

脚下突然开始晃动,一开始还只是轻微的颤抖,像有只小老鼠在地下乱拱。

我赶紧抓住旁边的扶手,眼睛瞪得老大,看着周围的伙伴们,一个个也是紧张兮兮的。

紧接着,晃动变得剧烈起来,天花板上的灯也开始乱晃,就像在跳一个疯狂的舞蹈。

我感觉自己就像在大海上遭遇了狂风暴雨的小帆船,随时可能翻掉。

还听到有个同学大喊:“哎呀妈呀,这要是真地震我可得跑快点。

”房间里各种东西也在跟着晃,书本从架子上纷纷掉落,桌上的杯子也滚到了地上,哐当哐当响个不停。

不过这时候我也没闲着,眼睛到处瞅着,脑子也没停下。

我看到墙上的一幅画本来是挂得直直的,这下倒好,歪七扭八地差点就能跟地面亲吻了。

墙角的一盆植物也是东倒西歪,那可怜样就像被大风刮过的小树苗。

我在想,这要是在现实中的房子里,这么乱晃,很多没加固好的东西不得全毁了。

从模拟房间出来后,整个人还有点晕乎乎的,就像刚坐完过山车一样。

老师又带我们去看了那些用于抗震检测的建筑模型。

有个小房子的模型特别精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地震考验”还稳稳当当的。

老师就跟我们讲解这建筑里的小秘密,什么框架结构啊,加固墙体之类的。

这次地震研学活动,就像一场超级刺激的冒险电影,还带着好多新知识的彩蛋。

不仅让我知道了地震来的时候有多恐怖,也让我学到了怎样在地震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小诀窍,有趣又有用,真希望再多来点这样的活动。

地震研究性学习报告

地震研究性学习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地震研究性学习报告篇一: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关于地震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课题名称:地震的常识班级:高二(6)班指导老师:黄培军组长:陈冠亨组员:邢益峥、李骏、孙硕、游世杰、林书辉地震的常识及地震来临时应采取的措施一、课题确定:地球,可分为三层。

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

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

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即内力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超级地震指的是震波极其强烈的大地震。

但其发生占总地震7%~21%,破坏程度是原子弹的数倍,所以超级地震影响十分广泛,也是十分具有破坏力。

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的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

它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

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

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

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50万次。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及破坏房屋等工程设施,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

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

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

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

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6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

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

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由此看来地震的破坏力是如此之大,地震的来临我们是避免不了的,我们只能尽量避免和尽量减少财产的损失。

经过我们组的讨论,最终决定以《地震的常识及地震来临时应采取的措施》二、开题报告:1、简要说明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逐渐积累了能量,在某些脆弱部位,岩层就容易突然破裂,引起断裂、错动,于是就引发了地震。

【推荐】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关于地震的研究性学习-优秀word范文 (8页)

【推荐】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关于地震的研究性学习-优秀word范文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关于地震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课题名称:地震的常识班级:高二(6)班指导老师:黄培军组长:陈冠亨组员:邢益峥、李骏、孙硕、游世杰、林书辉地震的常识及地震来临时应采取的措施一、课题确定:地球,可分为三层。

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

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

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即内力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超级地震指的是震波极其强烈的大地震。

但其发生占总地震7%~21%,破坏程度是原子弹的数倍,所以超级地震影响十分广泛,也是十分具有破坏力。

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的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

它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

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

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

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50万次。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及破坏房屋等工程设施,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

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

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

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

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6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

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

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由此看来地震的破坏力是如此之大,地震的来临我们是避免不了的,我们只能尽量避免和尽量减少财产的损失。

研究性学习-地震

研究性学习-地震

热身因 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 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或现象。如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火山、地 热害等。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地震,也是一 种常见的地质灾害。
地裂缝
火山喷发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 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 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4、根据大震前的征兆 ,采取一定的措施
(1). 地下水异常:地下水位上升或下降,地下水冒泡、 发浑、变味等。 (2). 动物异常 :牛、马赶不进圈,乱蹦乱跳,嘶叫不止, 烦躁不安;鸡不进窝,惊啼不止;鸭不下水等。 (3). 地光和地声:地光和地声是地震前夕或地震时,从 地下或地面发出的光亮及声音,是重要的临震预兆。 地震有“前震一主震一余震”的规律,要注意掌握 。
1.次生地质灾害: 地震发生在山区, 会形成暴雨从而引 发滑坡、泥石流等 并发地质灾害。地 震来临时若正在野 外活动,应尽量避 开山脚、陡崖,以 防滚石和滑坡;如 遇山崩,要向远离 滚石前进方向的两 侧方向跑。
2.地震发生在海 洋地区,会引发 海啸等并发灾害。 但由于海洋不如 内陆人口密集, 所以危害比内陆 要小 。地震来临 时若正在海边游 玩,应迅速远离 海边,以防地震 引起海啸。
三)地震的分类
地震主要分为天然地震和人为地震两大类; 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构造 地震 、火山地震 、塌陷地震 、诱发地震 按照震级的大小可以对地震进行分类,我国通常分 为以下几类 :微震--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弱震--震 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4.5的地震;中强震--震级 等于或大于4.5级、小于6级的地震;强震--震级等 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
知识拓展:发生破坏性地震应急行动
○住平房的居民遇到级别较大地震时,如室外空旷, 应迅速跑到屋外躲避,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 桥,远离高压线及化学、煤气等工厂或设施;来不及 跑时可躲在桌下、床下及坚固的家具旁,并用毛巾 或衣物捂住口鼻防尘、防烟。 ○住在楼房的居民,应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 的空间避震;也可以躲在内墙根、墙角、坚固的家 具旁等容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要远离外墙、 门窗和阳台;不要使用电梯,更不能跳楼。 ○尽快关闭电源、火源。

地理研究性学习

地理研究性学习

地理研究性学习研究课题:地震(海啸)研究员:王晓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为了更好的了解地震和海啸,掌握它们的预防方法。

可以减少这些灾难的发生,或最大限度降低他们带来的灾难。

研究方法:查阅书籍具体内容:一、地震基本知识:1.什么是地震?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叫地震。

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逐渐积累了能量,在某些脆弱部位,岩层就容易突然破裂,引起断裂、错动,于是就引发了地震。

2.关于地震的几个基本概念;震源:地球内部直接发生破裂的地方;震中: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地方;震源深度:震源到震中的距离;震中距:震中到地面上任一观测点的距离;极震区:震后破坏程度最严重的地区。

(注:随着震中距的增加,地震造成的破坏逐渐减轻。

)3.什么是震级?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哪几类?震级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用“级”来表示。

震级是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地震越强,震级越大。

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地震按震级大小的分类情况:弱震:震级小于3 级的地震;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⒋5级的地震;中强震:震级大于⒋5级,小于6级的地震;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 级的地震。

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 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4.什么是地震列度?它和震级有什么不同?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哪些?烈度是表示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用“度”来表示。

我国将地震烈度划分为12度。

震级和地震烈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震级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是表示地震大小的度量,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表示地面受地震的破坏程度,则各地不同,但震中烈度只有一个。

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高。

同一次地震,震中距不同的地方烈度就不一样(一般情况下,震中地区受破坏的程度最高,其烈度值称为震中烈度,随着震中距的增加,地震造成的破坏逐渐减轻)。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案例自然灾害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案例自然灾害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案例:自然灾害一、课题选择与教材分析:〈〈高二地理〉〉下册第6章第二节“自然灾害"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一个重点。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通过收集大量的相关材料,辅以多种媒体来组织教学,以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难充分调动起来.而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提问的形式,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并辅以学生身份的多媒体演示文稿,使学生对“自然灾害”有一个真切体验。

通过学生尝试主动提出问题,从而为更好的解决问题做准备.二、学生情况分析:高二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知识的积累已使他们能够接受和理解较深的知识。

在分析事物、处理问题时也具备一定的独立性,有自己的观点.所以,在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即知道从何处获取及如何获取所需的信息与资料),更要培养他们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提问的能力和学习态度。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拓展对自然灾害—-地震的认识;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精神;四、教学关键:由地震这一主题出发,从不同角度提出相关问题,为更好地解决问题做准备。

五、教学方法:主要运用讨论法和范例法,以培养学生综合、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来展开教学活动.六、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技术作为研究工具和交流工具,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体现技术使用和学生学习之间的联系。

七、教学过程:一、引入:师:你们有没有听说过一个网站,叫悠游网,网址:http://www。

goyoyo。

com。

cn 。

生:没有.师:那你们有机会可以试一下,这个网站内有一个板块叫“十万个为什么”,你可以提任何问题,由它回答,非常有意思.可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脑子里到底有多少问题呢?我们是不是人越长大问题就越少?似乎很多现象都习惯成—自然,思维成定式.今天,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大家开动脑筋,换一种思维方式,试试多提提问题.(点评:以学生不熟悉的“悠游网”引入新课,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二、范例启发:师:首先,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我们刚学过关于我国自然灾害的内容.●(一)、最主要是气象气候灾害:1、旱灾;2、三北地区冬春的风沙;3、东部沿海地区夏秋的台风;●(二)、其次是地质地貌灾害:4、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5、三北地区的荒漠化;6、地震;7、崩塌、滑坡、泥石流。

地震研学活动感悟

地震研学活动感悟

地震研学活动感悟
地震研学活动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地震的威力和影响,也增加了我对地球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首先,地震活动的威力令人惊叹。

通过参观地震模拟器和地震展览馆,我亲眼目睹了地震时地面剧烈摇晃的情景,感受到了地震产生的巨大能量。

这让我意识到,地震不仅可以摧毁建筑物和城市,还可能导致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震的破坏力远远超出了我之前的想象,使我更加重视地震的防灾减灾工作。

其次,地震研学活动让我了解到地震背后的科学原理。

通过观察地震波传播和地质断层模型,我对地震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也了解到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是地震发生的基础,而地震预测和地震监测则是降低地震风险的重要手段。

这些知识让我对地球科学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希望能够进一步学习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学的知识。

最后,地震研学活动提醒我地震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通过参观防震减灾展览和听取专家讲座,我了解到地震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且学习到了一些减少地震风险的方法。

我意识到,除了科学研究地震和改进建筑设计之外,个人和社区的防震减灾意识也至关重要。

作为一名公民,我应该积极参与地震防灾减灾的工作,传播地震知识,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

总之,地震研学活动让我对地震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增加了我
对地球科学的兴趣,也提醒了我地震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我希望进一步学习地震学知识,为保护人类和社会安全做出贡献。

研究性学习_地震

研究性学习_地震

临沭县第一初级中学研究性学习教案——地震地震避险自救常识在群众集聚的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最忌慌乱,否则将造成秩序混乱,相互压挤而导致人员伤亡,而应有组织地从多路口快速疏散。

1、如果你正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遇到地震时,要沉着冷静,特别是当场内断电时,不要乱喊乱叫,更不得乱挤乱拥,应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皮包等物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2、地震时,你正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它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和玻璃橱窗,也可在通道中蹲下,等待地震平息,有秩序地撤离出去。

3、正在上课的学生,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绝不能乱跑或跳楼,地震后,有组织地撤离教室,到就近的开阔地带避震。

4、正在进行比赛的体育场,应立即停止比赛,稳定观众情绪,防止混乱拥挤,有组织有步骤地向体育场外疏散。

地震时的自救四大常识1.大地震时不要急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

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

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

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3.远离危险区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

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

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

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地震、火灾逃生方法和自救方法的研究研究背景:火灾和地震,一直都是让人们烦恼却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那么?怎样才能让人们的损失降到最低呢,于是我们进行了一下研究。

研究目的:降低人们在地震或火灾中的损失。

研究方法:查阅书籍资料、实地考察等研究结果:一、地震1.如果在平房里,突然发生地震,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逃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2.如果住在楼房中,发生了地震,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因为时间来不及。

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

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

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

3.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

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

4.如果已经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

因为第一次地震后,接着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

5•如果在公共场所发生地震,不能惊慌乱跑。

可以随机应变躲到就近比较安全的地方,如桌柜下、舞台下、乐池里。

6.如果正在街上,绝对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

也不要在高楼下、广告牌下、狭窄的胡同、桥头等危险地方停留。

7.如果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应先设法清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用毛巾、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要注意保存体力,设法找到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8、地震具有突发性,使人措手不及,地震开始时,如果正在屋内,切勿试图冲出房屋,这样砸死的可能性极大。

权宜之计是躲在坚固的床或桌下,倘若没有坚实的家具,应站在门口,门框多少有点保护作用。

应远离窗户,因为窗玻璃可能震碎。

9、遇到地震要冷静逃生不可乘电梯。

发生地震的时候,如果正好在室内,应保持镇定并选择较理想的地方就近躲藏。

10、如在室外,不要靠近楼房、树木、电线杆或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

尽可能远离高大建筑物,跑到空地上去。

为免地震时失去平衡,应躺在地上。

倘若附近没有空地,应该暂时在门口躲避。

11、切勿躲在地窑、隧道或地下通道内,因为地震产生的碎石瓦砾会填满或堵塞出口。

除非它们十分坚固,否则地道等本身也会震塌陷。

12、地震时,木结构的房子容易倾斜而致使房门打不开,这时就会眼睁睁地把命丢掉。

所以,不管出不出门,首先打开房门是明智之举。

13、发生大地震时,搁板上的东西及书架上的书等可能往下掉。

这时,保护头部是极其重要的。

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身边的棉坐垫、毛毯、枕头等物盖住头部,以免被砸伤。

14、即使在盛夏发生地震,裸体逃出房间也是不雅的,而且赤裸裸的身体容易被四处飞溅的火星、玻璃及金属碎片伤害。

因此,外出避难时要穿上尽可能厚的棉衣和棉制的鞋袜,并且要避免穿上易着火的化纤制品。

15、如在医院住院时碰到地震,钻进床下才是最好的策略。

这样,可防止从天窗或头顶掉下物品而砸伤。

16、地震时,不要在道路上奔跑,这时所到之处都是飞泻而下的招牌、门窗等物品。

因此,此时到危险场合最好能戴上一顶安全帽子之类的东西。

17、地震时,大桥也会震塌坠落河中,此时停车于桥上或躲避于桥下均是十分危险的。

因此,如在桥上遇到地震,就应迅速离开桥身。

18、大地震有时发生在海底,这时会出现海啸。

掀起的海浪,会急剧升高,靠近岸边的小舟就十分危险。

此时,最好是迅速离开沙滩,远离浪高的海面,才算是安全的。

19、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里面的人会因惊恐而导致拥挤,这是由于惊恐的人们找不到逃生的出口的缘故。

这时需要的是镇静,定下心来寻找出口,不要乱跑乱窜。

20、保持清醒冷静头脑,做出敏捷反应,是保障安全的关键。

在家中要就地避险,不可贸然外逃,可选择较安全的地方(如床下、桌子底下)躲避;住单元楼内,可选择开间小的卫生间、厨房、储藏室及墙角躲避;同时,要关闭电源,关闭煤气,熄灭炉火,防止发生火灾和煤气泄溢;高层住户向下转移时,千万不能跳楼,也不能乘电梯当大地震后,利用两次地震之间的间隙,迅速撤离。

21、地震发生时,在室外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保持清醒冷静头脑,做出敏捷反应。

在室外,汽车司机要选择安全地带刹车,火车司机,要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稳缓地逐渐刹车;要停留在开阔地方,远离高大建筑物,高压线;在山坡上注意滚石,同时要远离陡崖,防止滑坡、泥石流的威胁。

22、地震发生时,在工作岗位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在办公室内要赶紧藏在办公桌下,震后从楼梯迅速撤离;正在工厂上班的工人,要立即关闭机器,切断电源,然后迅速撤到安全处。

对于特殊的部门(如电厂、煤气厂、钢厂、核反应堆等)按专门操作程序运作。

23、地震发生时,在公共场所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在公共场所,影剧院、体育馆的演出或比赛要立即停止,观众应躲在排椅下,舞台脚下或乐池,震后有秩序地组织观众分路疏散;正在比赛的体育场应立即停止比赛,稳定观众情绪,防止慌乱、拥挤,有组织有步骤地向空旷安全处疏散;正在上课的学生,迅速在课桌下躲避,地震停止时,在教师统一指挥下,迅速撤离教室,就近在开阔地带避震,切忌拥挤、跳楼。

24、地震发生时该如何避险室内避险:选择承重墙角地带,迅速蹲下,并注意保护头部;尽量躲进小开间,如厕所、储物室等相对安全地带;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躲避不结实的家具等;注意保护头部。

室外避险:选择相对空旷地带或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远离高楼、桥梁、广告牌、海滨等;不要盲目跟随人流奔跑。

25、震后被压埋应该怎么办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搬开身边的碎砖与杂物,扩大活动空间;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压埋;闻到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保持平稳心态,用敲击等方式求救,保存体力;在可活动空间,设法寻找可用食品和水。

芦山地震再次震动了人们的心弦,如何在地震中逃生、掌握相关地震方面的知识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

昨天,沧浪街道养一社区邀请沧浪人防学会志愿者讲师马烜为居民们介绍了在地震中如何逃生避险,并现场教授居民绘制家庭逃生路线图。

平时就准备好避难装备首先,随时准备好足够两至三天生活的各种应急日用品或食物。

其中,要准备好即使一天不生火也足够食用的粮食。

一般家庭常备的东西有粮食和饮水,以每人平均保存5天的份量为佳。

另外再准备一些防灾用品,如头巾、手电筒、急救药品、蜡烛、半导体收音机,以及一些逃生用具,如毛毯、便携式炊具、固体燃料等。

其次,由于住宅不宽裕,人们总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如篷、架、搁板。

不过,由于地震的震动,搁板上放置的重物是很容易掉下来的。

因此,平时放置东西要多加考虑。

第三,人们对黑暗很难适应,这不仅仅是看不见,还在心理上增加了压力。

因地震导致停电,黑暗中就是在自己的房间也很难分辨东西南北,所以手电筒随时带在身边,就会方便很多。

第四,地震发生后,电视中断,电话不通,报纸停刊,信息来源完全被断绝。

此时,只有小型的收音机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信息。

第五,地震平息后,最大的困难是饮用水。

平时,有必要每晚睡前准备一些应急的饮用水。

第六,考虑到地震后的混乱情况,准备好三个月的现金花销是必要的。

第七,人们总喜欢把急救用具藏在某一角落,或不起眼的地方。

可是,这些东西在地震中又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平时要把它们放在某一固定且容易拿到的地方第八,地震时,穿高跟鞋对避难百害而无一利,平时应穿或备用跑得快、耐用、平跟的棉鞋或运动鞋。

如果有婴儿或幼儿的家庭,要准备好婴儿用的尿布、奶粉、伞、席子等其他小孩子用品。

各种场景下地震如何逃生1、地震开始时,如果正在屋内,最好躲在体积小的房间,如卫生间、厨房。

切勿试图冲出房屋,这样被砸死的可能性极大,权宜之计是躲在坚固的床或桌下。

倘若没有坚实的家具,应站在门口,门框多少有点保护作用。

如果地震发生时人在床上,请待在那里不要动。

抓紧枕头保护住你的头部。

在晃动停止并确认户外安全后,方可离开房间,切勿使用电梯逃生;应远离窗户,因为窗玻璃可能震碎。

地震时,木结构的房子容易倾斜而致使房门打不开,所以不管出不出门,首先打开房门是明智之举;发生大地震时,搁板上的东西及书架上的书等可能往下掉。

这时,保护头部是极其重要的。

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身边的棉坐垫、毛毯、枕头等物盖住头部,以免被砸伤;即使在盛夏发生地震,裸体逃出房间也是不雅的,而且赤裸裸的身体容易被四处飞溅的火星、玻璃及金属碎片伤害。

因此,外出避难时要穿上尽可能厚的棉衣和棉制的鞋袜,并且要避免穿上易着火的化纤制品。

2、如在室外,不要靠近楼房、树木、电线杆或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不要靠近山体、悬崖。

靠近海岸时,必须注意海啸的发生,在低洼地则应防止水淹。

切勿躲在地窑、隧道或地下通道内,因为地震产生的碎石瓦砾会填满或堵塞出口。

地震时,不要在道路上奔跑,这时所到之处都是飞泻而下的招牌、门窗等物品。

因此,此时到危险场合最好能戴上一顶安全帽子之类的东西。

如果你在开动的汽车上,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快靠边停车,留在车内。

不要把车停在建筑物下、大树旁、立交桥或者电线电缆下。

地震时,大桥也可能震塌坠落河中,此时停车于桥上或躲避于桥下均是十分危险的。

3、一旦被困在废墟下,要冷静,等待救援。

如果发现自己所在的地方结构不稳定,有可能在余震时再次造成危险,就要观察哪里的支撑结构比较强,要向那里慢慢爬行移动身体。

如果伤口不大,可用力压一压止血。

如果伤口流血比较多,要尽快用带子绑住伤口,上臂和大腿都应绑在上三分之一的部位。

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带子,可以脱下衬衫、寻找绳子等带状物止血。

如果出现骨折,要用腰带、衬衣等进行简单固定。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在四周找找有没有毛巾或布,用来擦擦脸或掩住口鼻,防止吸入更多的灰尘。

没有的话,可以用袖子或衣襟代替。

但是,活动不宜过多过大,因为身体受伤部位不详,如果已经伤到了颈椎或腰,活动过多极易加重损伤,甚至可能造成截瘫。

被困后一直大声呼叫是非常不可取的。

乱喊乱叫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氧的消耗,使体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时,大喊大叫,必定会吸入大量烟尘,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伤亡。

此时,你可以在听到救援者的呼喊或敲击声靠近自己时再呼叫。

如果没有力气呼叫,可以在身体周围寻找小石块、砖块、铁管等,敲击石头向外界传递求救信息。

制家庭逃生路线图家庭逃生路线图,就是当灾害(地震、火灾等)发生时,家庭成员从家里撤离到安全地点的路线图。

画好逃生路线图后,要张贴在家里的醒目位置,或贴在大门的后面,同时还要把图牢记在自己心里。

确定至少两条家庭逃生路线,确保其畅通无阻,标上每个房间的安全点和危险点。

马烜介绍说,室内最佳安全点是坚固的家具下面或旁边、有支撑的拱廊下,紧贴内部承重墙的地方也较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