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银饰中的图案代表龙

合集下载

浅谈苗族服饰图案元素

浅谈苗族服饰图案元素
苏低 垂 , 银铃晃 动作响 , 流苏轻 轻摇摆 , 有着澎 湃 向上 的生命
活力。
2 动物 图案
动物 图案通 常造 型奇 特 , 变 形夸 张 , 包括 牛 、 龙、 象、 虎、
狮、 鹿、 狗、 马、 兔、 鼠、 鸡、 凤、 山雀 、 猫头鹰、 鱼、 龟、 蟾蜍 、 蝙蝠、 蝴蝶 、 蜜蜂和 变形 的人 。 3 . 植物 图案
三、 苗族 服 饰图 案 与审美 情感
在 独特 的 自然环境和 社会历史环 境下 , 苗族服饰 艺术在
继承苗族传统 的基 础上, 还 融合 与借 鉴 了其 他民族的元素 , 因 此, 创造 了苗族独特 的民族刺 绣服 饰艺术 , 也造就 了特 殊的审 美情趣。 “ 苗族服饰 的美 学价值 主要体 现在 两个 方面: 一方 面是苗
苗族 服饰上 的植物 图案包括菊花 、 荷花、 石榴、 葫芦 、 向日 葵、 鸡冠花 、 辣椒 花 、 折 枝等 花卉 植物 , 还 有很 多不 知名 的花
草。
二、 苗族 服饰 图 案元 素 的运用
1 . 图案在刺绣 中的运用

族服饰 的外在美 , 它包含 了服饰本身 的款式 、 色彩、 质料 、 刺 绣 纹样等形 式要素的组合 , 从而达到一种美 的视觉效果 , 以实现
人 自强不息 的民族精神 , 再 现 了苗族 人生 息繁衍 的历史。作 为一种 独特 的服 饰文化 , 苗族 服饰 图案丰 富 了民族 文化的 内
涵与底蕴。
单 又复杂, 把苗族特 色体 现得淋漓尽致 , 它是 民间艺人 真正艺
术 化 的创 造 。
结 语
苗 族人 以 自己独特 的艺术语 言和形 式, 通过 服饰展现 了 自己的审美 情趣 、 崇拜信 仰 、 原始古朴 的 图腾 以及 生命 感悟 。

关于四川苗族服饰介绍

关于四川苗族服饰介绍

关于四川苗族服饰介绍四川苗族服饰:流动的艺术与深厚的文化印记四川,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着众多的民族,其中苗族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而苗族服饰,作为其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深厚的历史积淀。

首先,四川苗族服饰的色彩斑斓,图案繁复,是苗族艺术的一大亮点。

苗族妇女的服装通常由深蓝、黑色或深绿色的底布制成,上面绣有鲜艳的红色、黄色、白色等色块,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这些图案多取自自然,如花鸟、虫鱼、山水,也有象征吉祥、幸福的图腾,如龙、凤、蝴蝶等,每一种图案都有其特定的含义,是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美的追求的体现。

其次,苗族服饰的装饰繁复,工艺精湛。

无论是领口、袖口、裤脚,还是头饰、腰带,都充满了精致的刺绣和银饰。

苗族银饰尤其独特,它们不仅是装饰,也是财富的象征。

银帽、银项圈、银手镯、银腰带,每一处都镶嵌着精巧的银片,雕刻着复杂的花纹,闪耀着银光。

这些银饰不仅体现了苗族人民的高超技艺,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崇尚。

再者,四川苗族服饰的变化多样,反映了地域性和族群性的差异。

在四川,不同地区的苗族有着各自的服饰特色,如川南的黔东南苗族,他们的服饰以黑、蓝为主,绣花精致,银饰繁复;而川西的藏羌苗族,他们的服饰则更加简洁,以羊毛织成,色彩以红、白、黑为主,装饰以彩线绣花和银饰为主。

这些差异体现了苗族对环境的适应和对自我文化的坚守。

此外,苗族服饰不仅仅是日常的穿着,更是重要的礼仪服饰。

在节日庆典、婚礼、葬礼等重要场合,苗族人民会穿上最华丽的服饰,展示出他们对生活的尊重和对仪式的重视。

这些服饰不仅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它们承载了苗族的历史记忆,传递了苗族的文化精神。

四川苗族服饰,就像一部活生生的历史书,每一道针线,每一枚银饰,都在讲述着苗族的故事。

它们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的表达,更是他们独特文化身份的鲜明标志。

四川苗族服饰,不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它们是苗族历史的见证,也是苗族文化的传承。

重庆苗族银饰纹样的审美解读

重庆苗族银饰纹样的审美解读

重庆苗族银饰纹样的审美解读作者:武玉楠江婷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2年第15期【摘要】苗族银饰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装饰纹样受宗教、审美、图腾等影响,既是本土文化的缩影,更蕴含着浓郁的民俗观念和民族信仰,反映着苗族人特有的审美情调。

本文对重庆苗族银饰纹样的造型和审美内涵展开分析和研究,对推动重庆苗族银饰的保护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造型特征、构成法则、表现形式、形式规律、表现手法的角度归纳重庆苗族银饰纹样的艺术特征。

通过解读重庆苗族银饰纹样的美学意蕴,提出苗族银饰文化的美学价值及开发意义,促进重庆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弘扬,对其他民族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重庆;苗族;银饰;纹样【中图分类号】J5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15-059-03【本文著录格式】武玉楠,江婷.重庆苗族银饰纹样的审美解读[J].中国民族博览,2022,08(15):59-61.基金项目:1.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苗族银饰本土纹样的整理与文化解读研究”(课题编号:2019PY60);2.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重庆苗族银饰技艺数字化传承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1SKGH047)。

纹样是一种传统艺术语言,它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与高超技艺,融入大众的情感与思维,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志向与意志,其所折射出的历史背景、社会心理、民俗心态与审美趣味,都大大超越了纹样本身的价值与含义,并使人从中感悟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苗族银饰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装饰纹样种类繁多且构图精巧,造型复杂,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独特的形式美感。

重庆苗族银饰的装饰纹样受宗教、审美、图腾等影响,既是本土文化的缩影,更蕴含着浓郁的民俗观念和信仰观念,反映着苗族人特有的审美情调,是重庆苗族的特色。

[1]由于重庆苗族因战乱迁徙,且定居后长期与当地的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导致重庆苗族银饰的风格与黔东南,湘西苗族银饰略有不同,文化特征更为多元,采借更为突出,具有更为特殊的审美意蕴。

湖南湘西苗族银饰文化简析

湖南湘西苗族银饰文化简析

湖南湘西苗族银饰文化简析作者:来源:《祖国》2016年第12期摘要:苗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到六千年前,如今已经分布在世界各地。

但是所有的苗族都崇尚银饰,银饰在苗族生活中具有其他饰品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和象征意义。

本文以湖南湘西苗族为例,从银饰最初的用途是为了财产的便于携带及呈富,发展到身份和不同部落的区分以及苗族人对于图腾崇拜的角度简述了湘西苗族银饰的用途与寓意。

对湘西苗族银饰经行简略的叙述及概论,以期为学界提供认识提供参考。

关键词:湘西苗族银饰银饰文化一、苗族银饰简述苗族是个有着悠久历史和自身独特文化和习俗的民族。

在很秦汉时期苗族人民就使用银料制作各种器皿,虽然此时的文献并未详细记载作为饰品的银饰,但可以肯定从远古时期苗族就有用金属来进行装饰物品的习俗。

到了隋唐时期史书便有记载关于苗蛮“喜饰银器”的穿戴打扮,直至如今苗族银饰已经成为了一道独特的民族风景和民族文化。

苗族银饰制作工艺复杂且繁琐,有的饰品甚至需要二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而制作的银饰几乎从头到尾遍布全身,有头饰、肩饰、胸饰、背饰、腰饰、手饰、脚饰等,可见苗族对银饰的喜爱程度非同一般。

在银饰中苗族人民赋予它的不仅仅只是装饰和审美,更是对信仰和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苗族人民智慧的象征。

二、湘西苗族银饰的文化(一)财产的便于携带及呈富在漫长的战乱岁月中苗族先人不断南迁,,为便于迁徙,苗族人便将贵重的物品随身携带,带在自己身边。

逐渐变成了饰品穿戴于身上,从头上的头饰、胸颈饰、手饰、衣饰、银背饰、腰坠饰、脚饰等等,先人们致力于将财物以便携的方式戴在身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审美的需求,这些银饰逐渐由最初简单的财物携变成了一种独特的民族习惯,苗族的手工艺制作多是由女性来完成,在银饰佩戴上明显呈现出重女轻男的特色。

在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条件下,一件衣服,一个饰品都来之不易。

由于银饰得来不易价格昂贵,所以称为了呈富的一种手段。

每当重大节日,湘西苗族的姑娘们便将平时里小心保存的银饰拿出来并穿戴于身上。

浅析苗族银饰元素和文化内涵

浅析苗族银饰元素和文化内涵

浅析苗族银饰元素和文化内涵作者:程思王筱琴来源:《艺术科技》2014年第02期摘要:苗族银饰汇聚了苗族几千年的文化精髓,积淀了苗族人民的精神信仰,苗族工匠呈现给了世人无比精美的佳作。

深入对苗族文化的研究,有利于传承苗族的文化精髓,提升我国的民族影响力。

关键词:苗族银饰;苗银分类;苗银特点;图腾;文化内涵1 溯源苗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苗银是苗族民间四大工艺之一,在千百年来的演变中,不断吸取了各民族的文化精髓,形成了多元化、独特的民族艺术体系。

苗族银饰种类繁多、造型独特、工艺精湛,是苗族银饰一直居于各民族银饰之首的重点依据。

苗族银饰还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不仅象征美好的心愿和财富,也是苗族人民辟邪祈福的神器。

2 苗族银饰的分类及其特点苗族银饰分类(1)苗族银饰的分类。

苗族银饰以繁多的种类、优美的造型,屹立于中国银饰之林。

苗族银饰的佩戴从头到脚,遍布全身,按照佩戴部位分类,大体可以分为:头饰、胸颈饰、手势、腰饰、脚饰等。

银头饰包括:银冠、银插花、银角、银花梳、银围帕、银扇、银飘头排、银顶花、银网链、银发链、银簪、银耳环、银耳坠、银童帽饰等。

银胸颈饰包括:银项圈、银压领、银胸牌、银胸吊饰等。

银首饰包括:银戒指、银手镯、银臂环等。

银腰饰包括:银围腰链、银腰带、银腰吊饰等。

银脚饰:包括脚链等。

苗族银饰的每种式样都有多种多样的变化形式,变化最多的银饰主要有:头簪、项圈、耳环、手镯等。

银头簪式样多种多样,设计题材主要有:花、鸟、蝶。

设计风格上,表现了银头簪的朴实、浑厚,但也不乏纤巧灵动。

其中花的造型变化多端,有单瓣和复瓣之分,束、簇之别,繁简、疏密对比,造型是各式各样,让人看了眼花缭乱。

银项圈在苗族银饰中占据这十分重要的位置,项圈可以分为圈型和链型两种。

圈型和链型的区别在于前者不可以灵活变化,而后者可以。

苗族十分流行的银排圈,是由几个到十几个数量不等的套圈由里及外,递增排列的,其圈形有绞丝顶圈、百叶项圈、篓花顶圈、银龙项圈、方柱扭索项圈等。

传承前人文化,创新开疆拓土——控拜苗族银饰文化的发展之路

传承前人文化,创新开疆拓土——控拜苗族银饰文化的发展之路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HERIT非遗传承文 李正云传承前人文化,创新开疆拓土银饰锻制技艺,是西南苗族民间独有的技艺之一,均通过手工打造而成。

苗族银饰设计精美,工序繁杂,包含铸炼、捶打、焊接、编结、洗涤等环节,对技艺师的造型能力、审美素养均有很高的要求。

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现了国家、社会对苗族银饰品的重视、认可与保护。

控拜村隶属于贵州省雷山县西江镇,是典型的苗族聚居村落。

控拜村以精湛的银饰锻造技艺闻名于世,是苗族银饰制作的中心之一。

通过子承父业,代代相传,精美绝伦的苗族银饰锻造技艺现已成为这里的支柱产业,发挥着文化传承、经济发展两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苗族银饰文化概况(一)历史传承苗族历史源远流长,最早见著于《史记》中黄帝时期的“九黎”和尧、舜、禹时期的“三苗”。

其中,大众熟知的蚩尤便是上古苗族领袖。

苗族自古以来有自己的语音,却没有文字,这使得民族发展史变得模糊不可靠,所以苗族银饰具体起源于何时,难以定论。

毫无疑问的是,银饰早已成为苗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历史上,苗族常年迁徙,漂泊不定,所以古人常常把所持有的白银货币熔化,打造成首饰,随身佩戴。

另外,银饰还有功能性作用。

苗族人认为银饰可以避邪、去毒、防止瘟疫。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独特的银饰文化。

(二)文化价值苗族银饰最突出的文化价值集中体现为一种“原始平等性”。

在汉民族的等级体系中,服装配饰具有重要意义,以服饰区分等级,不可僭越。

而苗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则与此不同,古代的苗族人也有等级之分,但是在银饰的佩戴上与服饰方面却没有区分。

只要在一个部族生活,经济实力允许,人人都可穿着佩戴一样的银饰,体现了古代苗族社会传承的原始平等精神。

(三)制作工艺苗族银饰的制作,主要包括拉丝、搓丝、填丝、焊接、珐琅烧制、锻打、压片、錾花等,经过五十多道手工工序,才能制作完成。

苗族银饰的图案解说

苗族银饰的图案解说

苗族银饰的图案解说在文师傅做的银饰中,大量出现龙、凤、麒麟、蝙蝠、鱼等图片。

这些图案都象征着吉祥。

龙、麒麟、凤是神兽瑞鸟,蝙蝠象征着“福”,鱼是年年有余。

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于银饰的图案有不同的要求。

“比如老人家戴凤凰,少女戴鲜艳的花朵、小草小鸟,少妇戴一些牡丹花。

”文师傅说,“如果是求小孩子平安,那就在孩子上戴观音菩萨,或者戴麒麟啊、龙啊。

”这种种寓意在汉地也是极为常见的,这说明受文化的交融影响,湘西苗族人也和汉族人大量地共享一些文化形象。

“苗族比较崇拜龙这种吉祥物,龙是上天的儿子,他是民间的传说,其实龙和凤谁也没见过,但他是神兽。

比如你结婚以后你梦到龙,那就是你要得贵子啊。

”但另一方面,对这些图案,苗族人也有自己的独特阐释。

文师傅举例说,“鱼”不仅仅是对“年年有余”的期盼,还因为鱼在过去苗家人生活中也是珍贵之物,而是以酸鱼等形式进行储藏,在客人来时方才端出飨客。

所以鱼在苗家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银饰图案还有大量的生活场景的记载。

文师傅指着一个银片上的说,“年轻人在那谈恋爱,开始害羞啊,背靠背着坐,但头还是忍不住的回过头去。

”过了一会儿,他又指向另一个银片,“这不是一对夫妻嘛,生了小孩回娘家嘛,她背上背了个小孩,他丈夫挑起猪肉和酒——这是猪肉嘛,前面是酒嘛。

”“我们苗族人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就通过这些图案表达出来,很多方面描述了少数民族生活习俗,通过图案来表达。

”文师傅说,“每幅画都是一个故事,他反映了我们苗家人的生活。

就是用这样的方式传承下去。

”直到今天,银这种金属,对于苗族人依然有着图腾一般的意义。

经过祖辈的积攒和传递,多数苗族女孩于是都有了可观的银饰。

她们在节日时候的盛装,如果缺少了银,那将是极大的不完整。

头饰上的蜻蜓、蝴蝶那些薄如蝉翼的银片颤动而发出的窸窣声,胸前的项圈垂挂的银铃儿的叮当撞击的,是所有节庆必不可少的音乐。

一般女孩子每人都有完整的一套银饰,多为祖传下来的,如果要做中等规模的,也要8万至10万元。

苗族银饰的艺术特色

苗族银饰的艺术特色

绪论银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曾被许多民族青睐,成为多元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

在这一载体中,融合有来自南方少数民族的"耳档",起源于北方少数民族的“跳脱”,以及从古代饰物中沿袭而来的“步摇”、“五兵佩”和中国传统的龙、凤、鳞纹样等等。

苗族银饰可分头饰、颈饰、胸饰、手饰、盛装饰和童帽饰等,都是由苗族男性银铁匠精心做成,据说已有400多年历史。

苗族银饰以其多样的品种、奇美的造型和精巧的工艺,不仅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而且也展示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精神世界。

苗族银饰的种类较多,从头到脚,无处不饰。

除头饰、胸颈饰、手饰、衣饰、背饰、腰坠饰外,个别地方还有脚饰。

本文通过对苗族银饰的特征和文化方面的介绍,有助于我们认识自身的传统的银饰文化,为以后的首饰设计如何更多的融入自己的民族文化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1一、苗族银饰的特征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

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

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

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原先苗族有自己民族文字,《苗族古歌》记载了苗族先民因逃避战争和朝廷的追杀与民族文化迁徙秘密等暴露予敌人,不得不将文字焚烧,抹去,当仅有的那些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去世后,文字也随之丢失,留下的只有现在那写在衣服上的文字。

后20世纪50年代后期苗族又开始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

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

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花山节”、“四月八”、“龙舟节”等。

论苗族银饰的价值及传承发展

论苗族银饰的价值及传承发展

论苗族银饰的价值及传承发展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在珠江流域生活,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苗族的银饰文化在苗族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苗族艺术的一种表现和传承。

本文将就苗族银饰的价值及传承发展进行探讨。

苗族银饰的价值体现在其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两方面。

苗族银饰制作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

在苗族人的日常生活中,银饰是不可或缺的风俗用品。

苗族银饰不仅具有装饰作用,更承载了苗族人对历史和传统的追忆,反映了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苗族银饰的设计和制作工艺极为精湛,融合了苗族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理解,坚持了苗族的审美标准和审美趣味。

在银饰上,常见的图案有龙、鸟、虎、象等,这些图案的设计构思都源自于苗族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是苗族文化的具体体现。

苗族银饰无论是从历史文化价值还是艺术价值来看,都是不可估量的。

苗族银饰的传承发展也是其价值所在。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苗族银饰也随之发展壮大。

在传统的制作工艺的基础上,苗族银饰也吸收了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推陈出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现代的苗族银饰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制作工艺和风格,更注入了现代的审美情趣和时尚元素,成为了时尚界的宠儿。

在国内外服饰、首饰展览上,苗族银饰都能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吸引众多观众和收藏家的目光,成为了当今时尚界的一大亮点。

苗族银饰的传承发展也得益于政府和社会的扶持和关注。

在国家文化政策的支持下,苗族银饰得到了更多的保护和传承,相关的展览和活动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宣传。

苗族银饰的制作工艺和工匠技艺也得到了更多的传承和发展,一些银饰制作工艺也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了长远的保护和传承。

社会各界也对苗族银饰的传承发展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为苗族银饰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苗族银饰的传承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克服。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苗族银饰的传统制作工艺面临不少困难。

台江苗族的龙文化

台江苗族的龙文化

台江苗族的龙文化我们知道,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东方民族的象征。

何为龙呢?《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三种解释:一是指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二是指在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把龙用在帝王使用的东西上;三是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着悠久且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龙作为苗族的图腾崇拜物之一,已上升到神灵的色彩,龙的文化已有悠久的历史,在文化生活中处处表现出与龙有关的表象。

具体体现在服饰文化,龙船、龙灯等。

一、苗族服饰的龙文化龙,苗语叫做Vongx,它与苗族有着很深的层次关系。

在苗族服饰中的刺绣、蜡染、剪纸、银饰中随处可见。

在台江施洞的苗绣中,有人首龙身的图案,很鲜明。

苗族古歌唱到,人是龙变的,在变化的过程中,曾经过人首龙身的过渡阶段。

古诗唱到:“要传颂远古的史诗/要传说远古的故事/大地出现了万物/天空有了雀鸟飞行/江河湖泊有了游鱼/陆地有了爬虫走兽/……大地上啊,开始出现龙身人首的鸟基/出现了人首龙身的代基/后来才把宝造啊/后来才生闷造冷/……几个代雄苗人繁衍十二个宗支/几个代雄生息了一百四十八姓。

”苗族古歌《十二个蛋》(Jef Ob Laib Git)也唱到龙的出现与生存。

在苗家人的观念中,龙分为牛龙、蛇龙、狮子龙、鱼龙、蚯蚓龙、虎龙、鸟龙、马龙、花龙等等,绣在服饰上的龙图案有人首蛇身龙,人首鱼身龙,鱼身鹿角龙,人首鸟身龙,蚓身牛角龙、狮身鹿角龙、蛇身鸟翅龙、鸟身飞龙等等,非常丰富多彩。

银饰上“二龙抢宝”的图案,活灵活现,最为著名。

苗家人认为,龙是一切漂亮、神气、有能力、有本事的物象代表。

所以把龙附在服饰上视为珍贵和吉祥,又富有平等、友爱、和睦、充满着情感的神物。

所以,心灵手巧的苗族女性能够按照她们美好的审美观念去描绘和塑造形态万千的龙在服饰上,并配以祥和的人物与动植物,表现出一个完美的理想生活空间,希望子孙满堂、四季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人幸福。

苗族龙船节

苗族龙船节

苗族龙船节
龙船节,是黔东南清水江上苗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

节日里,聚会的苗族同胞,每年有三四万人。

龙,在苗族人心目中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苗家姑娘最爱将龙形图案打制成银饰装点在头上,或刺绣、编织在衣裙中。

苗族人民制作的龙船,十分精巧、美观,龙身由一只母船和两只子船捆扎而成,皆为独木镂空。

两米多长的龙头,用水柳木雕刻,装有一对一米多长的龙角。

龙头以主色不同,分为赤龙、青龙、黄龙。

从施秉县的平兆到台江县的六河,每个苗族寨子都建有“龙篷”,用来保护龙船。

因龙船身长二十五米,“龙篷”建成七格,每格将近四米长,当地又称之为“七间房”。

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几十个村寨相继举行龙船节。

当地习惯,从十六日开始,只要全寨薅完秧,本寨的龙船便可下水。

因此,从龙船下水的早晚,可以看出各寨的农事生产进度。

在勤劳的苗家人民心中,龙船节到了,地里的秧还未薅完,这是莫大的耻辱。

节日期间,家家户户酿米酒,包粽粑,走亲访友,宴请宾朋。

出嫁的姑娘必须携带粽粑,鹅鸭等礼物回娘家,同父母兄妹团聚。

龙船出发之前,一位歌师唱首吉祥歌,祝愿船只平安。

每只龙船都有一位鼓头。

他是一切活动的主持者,由全寨推选出来的德高望重的老人担任。

鼓头身着长袍马褂,坐在龙颈上击鼓发令,男扮女装的鼓锣手,由十岁左右的孩童充任。

四十位水手,头戴特制的马尾斗笠,身着青布上衣,士林蓝裤子,腰系银饰花带,手握五尺木桨,整齐划一,甚是威武。

那马尾斗笠,原是清水江上游苗族姑娘出嫁时的陪嫁品,却成了龙船节水手们必备的一件装饰物。

金银妈妈苗族故事

金银妈妈苗族故事

金银妈妈苗族故事苗乡俗语说“锦鸡美在羽毛,苗女美在银饰”,银饰对于苗家人而言,象征着吉祥和幸福,象征着美丽和财富。

聪明智慧的苗家人把自己的神话传说、图腾崇拜、宗教意识以及情感需求创造性地镌刻在随身佩戴的银饰上,成就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栩栩如生、磅礴大气、雍容华贵、流光溢彩的各类银饰。

可以说每件精美的银饰,既是一种饱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共同体,也是苗家人智慧的结晶。

纵观苗族银饰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头饰、胸颈饰、手饰、衣背饰还是腰饰,不管是在整体造型上还是在细节的图案中,都会有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蝴蝶。

在苗家人眼里,蝴蝶是万物的始祖,并亲切地称之为“蝴蝶妈妈”。

传说在很久以前,蝴蝶和水泡“游方”(谈恋爱),后来蝴蝶妈妈生下了十二个蛋,孵出了姜央、龙、虎、水牛、蛇、蜈蚣、雷等十二兄弟。

姜央是苗族的祖先,所以“蝴蝶”就是始祖,苗族人民供奉她,把她融入到自己喜爱的银饰中,以求保佑村寨安宁、子孙繁衍、五谷丰登。

除了蝴蝶,我们还会在很多苗族银饰上看到鸟。

关于鸟,苗家人也有许多传说。

有的说蝴蝶妈妈生下的十二个蛋是由脊宇鸟艰难的孵化了十二年之后才产出了十二兄弟,苗族称为苗家十二古祖。

由于脊宇鸟完成了孵化,因此被作为创生人类的参与者而被供奉为神鸟。

所以我们会在很多银饰中看到蝴蝶妈妈和脊宇鸟的组合。

有的说在很久以前,天地小如斗笠,是巨鸟科啼和科乐的诓哄和孵抱,天地才慢慢的变成现在这么大。

还有人说苗族居住的蚩尤坝在将被洪水吞没时,是神鸟帮忙传递信息,苗民才得以逃生,又是神鸟在洪水中抢出了粮种和树种,才有今天的粮食和山林。

所以,苗族人民对鸟的敬仰和喜爱也在银饰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此外鸟还被视为女性的代表,蕴含着生育的象征。

凯棠苗族银角当然,苗族银饰里还有许许多多美丽的故事,藏着苗家人对祖先的崇敬,对自然的敬仰,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苗族银饰里另一个频繁出现的纹样是龙纹。

相传是苗族地区的人民得了一种怪病,用尽各种药也无法治好。

苗族银饰产品的传承及其纹样解读

苗族银饰产品的传承及其纹样解读

苗族银饰产品的传承及其纹样解读摘要:苗族的纹样种类繁多,为了表达这些纹样给苗族人民带来的各种寓意,苗族银饰成为了最好的载体,苗族银饰的技艺主要有花丝工艺、錾刻工艺、锻造工艺等,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在苗族人民的节日中不断继承和发扬,也不断融入了现代化元素。

关键词:银饰技艺设计思维一、苗族银饰产品在区域现状和地域文化分布整个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苗族人民生活最集中,分布最广的地方,在苗族的服饰中,各类的银饰装饰产品百花齐放,体现了苗族人民对银饰的喜爱。

黔东南州由于一年中有上百个民族节日,素有“百节之乡”、“芦笙的故乡”、“歌的故乡,舞的海洋”、“东方斗牛之乡”的美称,每逢节日,热情豪放的酒歌、山歌伴随着苗家、(亻革)家自纺自织自染自绣的银冠、银角、银花、银项圈等盛装,踩着震人心魄的铜鼓、芦笙节奏,汇集成多彩的歌舞海洋,足以让到访者迷醉。

苗银在传统意义上是指含银量在99.9%以上的银,经过花丝和錾刻后成型为各种代表苗族形象的产品,一方面体现了手艺人在技艺方面的了得,另一方面从产品的造型和审美性能够解读苗族人民的生活习性和文化,尤其喜好借助艺术造型来体现生命、生殖企求,它也是民间美术共同的现象。

二、苗族银饰的传承与发展苗族银饰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保持着鲜明的底色,又跟随时代步伐作出了创新和变革。

苗族银饰保持着以大为美、以重为美、以多为美的艺术特征。

尤其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富足,人们追求大、重、多艺术特征的热度只增不减。

每当重大节日或婚礼,苗族青年男女都会身披种类丰富、做工精细、色泽光亮的银饰,给人以厚重、密集、繁复的视觉感受。

而受人们审美取向的制约,一些原有的银饰品种被淘汰、被重新改造。

苗族保留了以家庭作坊为主要单位手工自制作银饰的传统,很多村落中百分之八十户的村民以银饰制作为业,“边做边卖”成为常态。

但为了在竞争激烈的银饰制作行业中脱颖而出,很多银匠根据苗人的生活习惯、风俗文化、审美趣味推陈出新,将目光投射于更多的日常事物,从中汲取创作灵感,用以增加银饰上的图案,改变银饰局部位置的加工,让银饰的雕刻更加细腻。

幼儿园苗族银饰作品简介

幼儿园苗族银饰作品简介

幼儿园苗族银饰作品简介贵州黔东南苗族妇女的银饰非常精美,尤其体现在银帽上的银角。

这些银角以地域分为三种类型,即西江型、施洞型、排调型。

西江型银角两角分叉,主纹通常为二龙戏珠形象,龙身、珠体均为凸花,高出底面约一厘米。

西江型银角因体积大而颇具特色,其宽约85厘米,高约80厘米,饰件高度往往超过佩戴者身高的一半,即使在世界上也堪称一绝。

姑娘们佩戴时还要在银角两端插上白鸡羽,鸡羽随风摇曳,使银角显得更为高耸,巍峨壮观中兼有轻盈飘逸之美。

西江型银角造型简朴,线条明快,最具古风。

施洞型银角又称银扇,因其在分叉的两角间均匀分布四根银片,颇似扇骨而得名。

银角主纹亦为二龙戏珠,龙、珠皆单独造型制作,用银丝同主体焊连。

两角顶端为钱纹,四根银片高过两角。

顶端为蝴蝶,蝶口衔瓜米垂穗。

银片间立六只凤鸟,展翅欲飞。

各型银角中,施洞型银角造型最繁复奢华,制作亦最为精细。

佩戴者行走时,银角上龙凤颤动。

同为银扇形的舟溪苗族银角,两角间数根扇片,无装饰,薄而轻。

排调型银角同上述两种银角有所区别。

其一,佩戴不是靠插针,而是靠银片紧裹头帕起到固定作用。

其二,银角似角似羽。

两角一分为二,远观似角,近观如羽。

正中开出一支,顶端则明显为变形银羽。

突出三艾皆插白鸡羽。

造型主题的含混冲突,是根植于造型者宗教观念中万物有灵多元表现意识的物化。

经实地考察,排调型银角流行地域亦为巫术发达地区,当地敬奉的神祗共148种。

银围帕银围帕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将散件银饰固定在头帕上,另一种则整体为银制,内衬布垫或直接固定在头上。

贵州都匀坝固苗族将五件银帽饰缀在红绿竖条相间的头帕上,正中银饰稍大,缀于额部,其余四件稍小,对称缀于两耳前后,均为镂空银花。

该头帕银色闪烁,布彩绚丽,相得益彰,颇有特色。

罗甸逢亭苗族在青色包头帕上,横排五个圆锥形银饰,纹样皆为铜鼓纹,并以两根银链相连。

每个圆锥形皆垂吊有蝴蝶瓜米穗。

不同地区的苗族图腾都有着什么样的寓意

不同地区的苗族图腾都有着什么样的寓意

不同地区的苗族图腾都有着什么样的寓意>苗族的图腾崇拜有龙神、枫木、鸟、盘瓠等。

苗族对龙普遍崇拜,各地苗乡都很盛行。

如:贵州黔东南苗族地区的“招龙”;湖南湘西地区的“接龙”;云南屏边、砚山、麻栗坡等到境的“祭龙”;广西融水县境的“安龙”等。

各地苗族都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道兴隆、普泽万民而纷纷求助于龙。

贵州黔东南台江、凯里交界地区的苗民,认为龙是为人作善、保佑人们平安发达的灵物,所以,如果在那个寨里出现有哑巴儿童多、山坡成片倒塌、家族内有男女青年关系异常等现象时,就认为这是保佑本村人畜兴旺的龙神已离开的不吉利预兆,就当举行“招龙”活动,把龙神请回来。

于是,全村的人共同商定吉日,集资购买祭品,请鬼师来主持“招龙”仪式。

“招龙”仪式一般选择在一个吉日的傍晚进行。

苗民很崇拜枫木树,他们的村前寨后都有枫木。

为了祈求保佑,人们还给老枫树烧香、挂红,一时祭祀;修建房屋也必须找大枫木作第一个中柱,才能发富发贵。

不仅如此,人们还把枫木比作自己的祖先。

如把“我们是一个祖先”说作Bib(我们)dios(是)jus(一)dius(棵)det mangx ngul(枫树),直译是“我们是一个棵枫树”。

黔东南苗族流传有一首很长的古歌——《枫木歌》(hxak det mangx ngul)视枫木为繁衍子孙的始祖。

如同整个苗族一样,苗族的信仰仍属于“万物有灵”的多神教原始宗教范畴,但也有独特的地方,表现了明显的图腾崇拜倾向。

在三穗县的寨头、巴冶、良上、稿桥、稿米及剑河的岑松等地,民间的信仰习俗与宗教信仰构成了较为完整的宗教同信意识,而且,这一带的民间信仰习俗具有明显的多层复合性特征。

最近,在三穗县的寨头村发现有一座被称为“黑神庙”而淹没了多少年的蚩尤庙,庙里供有蚩尤像、祖传木鼓、土地菩萨、观音大士外,还供有三对水牛角(惜于解放前夕毁于一旦,现恢复后的“蚩尤庙”仅存一只祖鼓,解放前的供物在60岁以上的人中还记忆犹新)具有典型的多神多教“和平共处”的特色,构成了这一带苗族人民民间诸神系统和复杂的信仰对象。

苗族银饰的象征-精选资料

苗族银饰的象征-精选资料

苗族银饰的象征银饰作为苗族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挑花、刺绣、蜡染并称苗族传统四大工艺。

苗族银饰历史悠久,工艺精湛,与其历史、文化、宗教、伦理道德以及生活习俗等关系渊源深厚,体现出苗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价值与收藏价值。

苗族是一个偏爱“银”的民族。

据《新唐书》记载,唐贞观三年,苗族首领谢元深入朝的装束“以金银洛额”,是有关苗族银饰最早的文献记载。

到了明朝,随着经济的发展,苗族地区出现了银钱,并逐渐取代了以物换物的商品交易方式,为银饰的加工提供了原材料,推动了苗族银饰的发展。

自清朝以来,银饰开始向苗族各部落普及,并风靡一时。

到上世纪80年代,银饰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期。

应该说,银饰的出现是苗族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体现出苗族不同时期的生产力状况。

银饰在苗族历史和现实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反映了在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社会意识形态在不同时期所呈现出的不同面貌。

苗族银饰作为一种服饰文化具有其特有的含义。

下面,我们以黔东南苗族银饰为例,探究一下苗族银饰背后的象征含义。

一、物质的象征马克思曾说过:金银是财富的物质代表。

从《苗族古歌》所描述的人们对金银的重视与喜爱程度可以看出,苗族人民把银饰作为拥有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正是这种物质象征,诞生出了苗族豪华的盛装银饰。

银饰以多、大、重为美,一套盛装银饰数量达三四十件之多(以施洞清江苗银饰为最),价格在万元以上,重量达一二十斤。

沉重而美丽、豪华而自然,体现着淳朴,彰显着华贵。

在黔东南苗族习俗中,父母十分重视女儿(尤其是长女)的嫁妆,以其嫁妆的多少作为自己财富和地位的象征,而女儿的嫁妆主要就是银饰。

苗家女子佩戴的银饰花样繁多,有银角、银梳、银冠、银簪、银耳环、银项圈、银项链、银锁、银玉领、银衣片、银腰带等多种。

女儿出嫁时身着银饰的数量就成了父母荣耀的象征。

为此,早在从女儿刚一出生时起,父母亲就开始为其积攒银料。

在银饰作为拥有财富和地位象征这种思想观念的刺激下,人们相互效仿、攀比,使得银饰发展空前繁荣,从“以金银洛额”逐渐发展成为全身的披挂。

论苗族银饰的价值及传承发展

论苗族银饰的价值及传承发展

论苗族银饰的价值及传承发展1. 引言1.1 银饰在苗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苗族银饰在苗族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苗族银饰被视为象征着身份、地位和财富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承载着苗族人民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传承与表达。

苗族银饰的制作工艺独特精湛,每一件银饰都蕴含着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苗族银饰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被佩戴和珍藏,更在各种传统节日和仪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由于苗族银饰的独特韵味和文化内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成为了苗族文化传统的活跃载体和弘扬者。

苗族银饰的地位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苗族文化传统的象征和代表,体现了苗族人民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珍视。

在今天现代社会中,苗族银饰的重要地位依然不可替代,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历史价值将继续传承和发展下去。

1.2 银饰的历史渊源苗族银饰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至苗族民族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据考证,苗族银饰起源于古代苗族社会的生产生活中,最初可能是用于装饰和礼仪用途。

苗族银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当时人们使用原始的工具和技术,将银矿石提炼成银条,再经过锻打、刻制、镶嵌等工艺制作成各种精美的银饰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苗族银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在苗族的传统婚礼、节日、祭祀等重要场合,人们都会佩戴各种银饰,以示身份和美化自己。

苗族银饰不仅具有装饰和保值的功能,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成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苗族银饰经历了多次的创新和发展,不断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的元素,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和制作工艺。

苗族银饰的历史渊源不仅反映了苗族民族的智慧和勤劳,更传承和弘扬了苗族的传统文化和精神。

在当今社会,苗族银饰依然保留着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成为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统的延续。

2. 正文2.1 苗族银饰的制作工艺与特点苗族银饰的制作工艺源远流长,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工艺和风格。

湘西苗族服饰传统动物图案研究

湘西苗族服饰传统动物图案研究

湘西苗族服饰传统动物图案研究作者:段知力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23期【摘要】湘西地区是苗族服饰图案纹饰品种较丰富的地区之一,苗装图案纹饰中的动物形纹饰包括牛、龙、蝴蝶、凤、鸟、雉、鱼、龟、蟾蛤、蝙蝠等动物纹饰。

本文选取了蝴蝶、鸟、龙、鱼这几种湘西苗装中常见的动物图案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了湘西苗族服饰传统动物图案,从而解读湘西苗族文化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湘西;苗族服饰;动物图案中图分类号:J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3-0089-01湘西苗族是苗族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分布于湖南西北部的吉首、泸溪、凤凰、保靖、永顺等市县。

在这片自然风光优美、山川湖泊灵秀的中国腹地,湘西苗族人民繁衍生息,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艺术文化,其服饰最具代表性[1]。

湘西苗族的服饰做工精美,款式繁多,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

苗族人民将神话传说中的动物,如龙、凤凰和现实生活中所能看到的一些动物,如蝴蝶、牛、鱼、飞禽等图案刺绣在服饰上。

这些绣在苗服上的动物图案,内容丰富、造型奇特,将奇妙的审美意象和富于创意的技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显示了苗族人民巨大的创造潜能和丰富的想象力。

一、蝴蝶图案苗族先民认为人是由蝴蝶妈妈生的,因此将蝴蝶视为本民族的先祖而加以敬仰崇拜。

湘西地区的苗族妇女,常把蝴蝶纹样的图案刺绣在服饰上,以蝴蝶造型作为纹饰的也是非常之多,包括上衣、裤子、裙、鞋子、帽子、钱包、披肩等,造型也是变化多端。

有些图案头部造型是娃娃,下身与蝴蝶合二为一;也有些图案是娃娃长着蝴蝶翅膀,意味着子孙延续、多子多孙的含义。

有的图案中蝴蝶的身体部分较小,而翅膀却显得很大;有的则刚好相反,身体部分大而翅膀面积小。

翅膀的形状多种多样,有正面的、侧面的、背面的等等。

湘西苗族服饰中的蝴蝶纹饰在编排组织上也很有讲究,服饰中央一般是花鸟或是其他的主体纹样,而不是绣一只大蝴蝶,蝴蝶纹样一般绣在花卉花枝旁边,起着点缀、辅助的功能。

中考苗族银饰阅读理解苗族银饰阅读理解答案

中考苗族银饰阅读理解苗族银饰阅读理解答案

中考苗族银饰阅读理解苗族银饰阅读理解答案中考苗族银饰阅读理解苗族银饰阅读理解答案苗族银饰①苗乡俗语说:锦鸡美在羽毛,苗女美在银饰。

当你行走在苗乡时,无论是在人头攒动的集市,还是在石板铺路的村寨,都会有三三两两的苗家阿雅(妇女)、黛帕(少女)穿着由五彩的花边和闪亮的银饰镶成的民族盛装映入你的眼帘,让你感受到苗族银饰悠久、神奇、精美的文化魅力。

②苗族人酷爱银饰,不管在哪里生息繁衍,服饰(特别是银饰)都会成为当地的亮点和人文景观。

据有关史料记载,自秦汉以来,苗族的银饰文化得到一脉相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苗族金银神话的诠释。

苗家人一生中用银处极多,尤其女性更胜,主要有三项。

一是青年男女定情,男方要送女方银镯、耳环等饰品做信物,而在正式出嫁时,如男方送不足一定银两则不能成婚。

二是日常家珍饰银、存银又是苗家富有的象征。

日常生活中,用银子来馈赠也是常事。

为求“长命富贵,驱鬼避邪”,苗人从少年乃至中年,在手、脚、耳等处均系上适量的祀保银钏。

三是给老年人祝寿或送终都离不开银子或银饰物。

总之,“以银为结,以银为彩,以银为荣,以银为贵”,成为苗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

③由于苗族在国内外散居很广,其银饰的品种也纷繁多样,主要有银雀凤冠、银牌耳环、银项链、银手镯、银脚环等等。

在结构上有对称式、均衡式、连接式和放射式。

图案则多为龙凤花鸟等动植物形象构成,造型生动,玲珑精美。

④从古迄今,苗族银饰的工艺水平从粗糙不断走向精美。

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奇葩,都是由银饰工匠们手工制作的,工艺方法铸炼、捶打、编结、刻花、雕纹等。

制作流程大抵经过吹烧、锻打、镶嵌、擦洗、抛光五道工序。

苗族银匠在锤砧劳作上是行家,在造型设计上也堪称高手,他们善于从妇女的刺绣及蜡染纹样中汲取创作灵感,并根据传统习惯、审美情趣,在细节、局部的刻画上推陈出新。

经过银匠精心设计和加工,件件银饰各具其妙。

其中最具民族特色,又充分体现银匠聪明才智的是“呆四连环套梅花戒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苗族银饰中的图案代表龙
欢迎进入凤凰银饰传习所官网了解更多的苗族银饰和凤凰古城旅游资讯,打造精美苗族手工艺银饰品,传承千年苗族银饰文化。

凤凰县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传习所将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作为自己的职责,从未停止对苗族传统文化、工艺的挖掘、保护和技术改造。

目前已挖掘、复原、整理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的工艺有:溶化、锻造、浮雕、透雕、圆雕、冷拉丝、搓丝、多层掐花、编丝、吹焊、镶嵌等,并已用于产品制作。

苗族银饰中的龙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

在《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这样写道:“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

”相传蚩尤是苗族的祖先,而龙却是蚩尤的对手。

所以,苗族在古歌《十二个蛋》当中,“水龙”只是其中的一个蛋,并没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苗族的历史文化中,有的地区有招龙、接龙的习俗,把龙视为至尊。

但也有好些地区并没有特殊的龙崇拜。

施洞龙船节的传说很能代表苗族与龙的关系:很久很久以前,小河口住着一位老人,名叫保公。

一天,他带着孙子九保下河打鱼,老人先上岸。

老人离开了一会儿之后,突然乌云翻卷,不见了孙子。

这时,老人不顾风狂浪急,潜下水去找孙子。

老人在水下见到一个老洞,他悄悄进去一看,龙正枕着孙子的尸体在睡觉。

老人愤怒至极,但他没有惊动龙,而是游回岸上,用火镰、火草扎猪尿泡里,又潜回龙洞,放火把龙洞烧了。

但是烧龙洞的烟雾却弥漫着整个清水江的上空。

一连七天七夜不见阳光,四下里漆黑一片。

鸟不出窝,鸡不打鸣,牛不犁田,人也没法做活路。

小孩位只有在屋檐的水口下用棒槌、包谷杆划着玩。

嘴里无意中喊道:“咚咚多!咚咚多!”如打鼓声。

这时,天竟然慢慢发亮,大家都兴奋极了。

不久,江面上飘起了一条四丈长、水桶一般粗、花花绿绿的龙尸。

在施秉县的胜秉寨,龙尸被捞了起来。

各地的寨老被招呼去吃龙肉,后来各寨子的人都去抢着吃龙肉。

不多久,就把整条龙都抢完了。

胜秉寨分得龙头,平寨分得龙颈,塘龙寨分得龙身,榕山寨分得龙腰,施洞的人去得晚了点,分得龙尾,杨家寨去得最晚,只分了点龙肠子。

当人们把龙肉分走后,夜里,龙的魂灵便给大家托梦说:“我害了老人的孙子,自己也赔了命,你们如果用杉树做成我的身子模样,在清水江里划上几天,让我又活起来,我就会保佑你们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于是,施洞一带便兴起了划龙船的习俗。

基于这样的文化背景,在施洞等地苗族服饰刺绣中,龙就是随处可见的、有善有恶的、善恶互换的、可以与各种动物“嫁接”的一个符号。

但银饰比刺绣更多地受到汉文化的影响,苗族银饰中龙的图样,最多地是见于头饰。

特别是女性戴的银角,大多为双龙戏珠等吉祥图样。

项圈上,龙纹图案比较普遍,而且与别的花样、动物搭配特别丰富,在这里,龙只是动物大家庭中的普通一员,它可以和各种动植物平等共处于一个项圈之上。

如贵州黄平、凯里一带流行的:“龙凤抢宝单层响铃银项圈”,它单面浮雕双龙、双凤抢宝纹饰,中间是浮雕的龙纹圆盒,下部圈沿坠了猫、鹿、鱼和龙纹响铃吊饰。

又如贵州施秉一带流行的一种响铃银项链,它的链身吊坠凤凰、蝙蝠、老虎、蟾蜍、鸡、马、鱼、人及一串响铃,项链正中坠一个圆盒,一面饰浮雕牛头纹,一面饰葵花纹,盒下坠刀、剑、挖耳勺等吊饰,就是在实用的短剑上,也錾有很简单的龙纹。

这龙纹,是在最下层最不起眼的地方。

它也从侧面反映出了龙在苗族心目中的寻常地位。

苗族的龙有各种各样的,诸如牛龙、蛇龙、鱼龙、鸟龙、猪龙、羊龙、马龙、蚕龙、蜈蚣龙、蚯蚓龙、螺蛳龙、虾身龙、鸡头龙、双头龙、饕餮龙、狃龙、麒麟龙、穿山甲龙等等。

不过,施洞地区龙的这种“寻常性”也是有条件的,比如小孩佩戴的银帽饰,就有菩萨、仙童以及狮、虎、麒麟珍稀猛兽,没有龙的图样,这似乎又体现了龙的不寻常性。

因为孩子年幼,还承受不起这尊贵的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