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镇江市中考作文《查》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中考落下帷幕,谈谈中考作文《查》
2020年7月14日上午9:00我找了个舒服的沙发,换了个舒服的姿势坐下,捧起了七彩云南带来的老普洱,看着炉子上“汩汩”滚动的水,空气中氤氲着雾气,狠狠地“啜”一口浓茶,就喜欢这口不变的味道。
“查”!
2020年镇江市中考作文题,果然又是熟悉的味道,熟悉的套路,说好的创新呢?
还记得2015年,镇江中考出现了这种独字命题的方式,全市一片哗然,在很多人意识中我们镇江是传统的古老的城市,当然不能说“守旧”的城市,没有“创新”理念的城市,在教育上可见一斑,一直被诟病为“江苏教育的谷底”。
痛定思痛,我们要做“苏南后起之秀”,2017年9月初一新生,新奇地看到镇江教育改革的决心与实际行动,惊奇地发现第一次考试作文竟然是60分,60分就是语文一半的分数,也是这一届学生发现到了初中作文原来是材料作文,在随后的两年时间,虽然2018年中考50分,还是命题作文,2019年中考作文50分,依旧命题作文。但这届学生认为作文60分已经深入人心。更让他们这届揪心的是:不断出现材料作文,题材是议论文!!这个靴子一直到了2020年6月9日终于落地:一模作文《闲》,还……还是命题!!又双叕是50分。同学们突然有了这样的感觉:童话里都是骗人的,老师的话就是童话。
又喝了口浓茶,心情渐渐平静下来,接着看这个怪里怪气的作文题“查”,检查、查看、查作文、查身体、查房……,赶紧打住,这样写是不是正中出题人的“圈套”?是不是让咱作文变得庸俗?咱能不能有点创新?
赶紧向一位名师朋友讨教,这位可是镇江教育界的语文大咖,他的意见不能不听:
这题目出的好!一是因为充分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既便于学生动笔,没有人为设置审题障碍,又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尤其是独字命题形式前面出现过,命题符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二是具有开放性。生活中的检查、调查、翻检查看比比皆是,既能让学生从生活出发写出真情实感,又能有力的表达出自己对自然体查、社会调查、人生自查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引导学生重视语文学习过程,重视思维创新,考查在具体情境中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语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创意性“查”是个动作,如何通过这个动作、行为激发学生去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在抓住这个动作特征的前提下,有自己的富有个性的感受和认识,从而有创意的表达。这就有效地发挥了考试评价对推动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正确导向作用,促进作文在教与学中能够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到底是名师,我幡然醒悟、茅塞顿开,让我觉得我心底的阴暗,竟然以“小人之心度出题人的君子之腹”,我应该深刻检讨我的错误认识。这题目多好呀!具有传统性,十余年没有改变;题目具有创新性,让这届学生眼界大开,原来在学校练了三年的材料作文、焦虑了一年的议论文,居然说不考就不考。
《论语》有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尚且如此,我也应该自省自查,平时的教学是应该紧跟教育的风向标,还是考试的风向标。别急“自查”,两个字,宛如一声惊雷,驱散了今年这连绵的阴雨,给乌云撕开了一个大大的口子,这不就是出题人“令人心动的潜台词”吗?
结合一模《闲》的范文,不就是在快速前进中,不断自“查”,检讨我的行为,调整我们的方向,寻找人生的意义吗?《小红书》第47页
很多同学第一念头就是写亲情:父母检查自己的作业,对“我”学习的关心;检查“我”的手机,为了“我”远离游戏,交友谨慎;到医院检查身体,为了家人的健康,平淡的生活着演绎人间真情,平平淡淡才是真,“人间至味是清欢”。《小红书》第4页
还有的同学文笔优美,文学素养比较高,还会写“查”找、“查”寻一些文化现象、历史遗
迹,寻古探幽,容易出彩。《小红书》第43页、第66页
有些同学会紧扣社会热点,以“疫情”为背景,写疫情之下,人生百态,“查体温”、“查可疑人”等等,弘扬“真、善、美”,唱响主旋律。注意这样的素材,要将“查”的过程写得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心理描写、环境描写体现出一定的层次,从而表现出素材的“厚度”。文章是否出彩,这是关键。《小红书》第45页
久违的阳光,再次挂在天上,穿过树叶间的空隙,洒进书房,我换了个姿势。
镇江的教育也真的不容易,做为十三市中最小的一个城市,考试定位是很艰难的,想创新又瞻前顾后,不愿做出头鸟,全省写作都不考议论文,镇江只敢在学校喊一喊,做做样子,最终不敢“为天下先“。镇江不像南京那么霸气,考试模式“唯一不变的就是年年变”,畏手畏脚,50分的定位始终不敢迈出一步,这也是我们这个城市“风格“。
随手翻开2014年写的文章,当年有个学生用这篇文章参加了中考,后来刊登在全国各地的满分作文书中,忍不住改了几个字,再发出来,看看与今年作文有什么关系。
查
小时候就读过“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的诗句,一直期待着,期待着与江南有一次亲密接触。
梦中的江南应是陈逸飞画作中的烟雨朦胧,梦中的江南应是《花样年华》中的小桥流水人家,梦中的江南应是才子佳人演绎的缠绵悱恻,梦中的江南更应是有着一抹暗香盈袖。
在一个午后,与好友相约一起,穿梭于大街小巷,查找那江南的印记,查寻江南特有的意蕴,恬静,安宁。
古老的运河从崭新的长江路一路蜿蜒穿城而过,并没有我想象中的清洌诱人,更没有一叶扁舟悠悠荡荡。远眺北固山掩映在一排排钢筋水泥之间,眼前的江面全然没有白居易笔下“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美景,走进了这座城,我才发现,诗人的词句显得那样刻意。
一路查找着,来到大西路,这是一条曾经辉煌如今繁华落尽的街道,行人不多,店面多是半开半掩,走着走着,远远听到“豆腐脑”的吆喝声,循声望去看见街角处坐着一个人。走近了才看清,一个桂花赤豆糊与豆腐脑的摊子。一时心血来潮,叫了一碗,我们便在豆腐脑的摊子旁的小木凳上坐下。
很快,热气腾腾的豆腐脑端上来了,入口是那种丝丝滑滑的感觉,摊主是个中年妇女,头上松松盘了个髻。身上系着蓝暗格布围裙,笑着用地道的镇江话招呼我们,虽没有想象中妙龄女子的吴音侬语,听着却叫人亲切。
“爷爷我要吃棉花糖!”清脆的童音滑过耳畔,一个扎着羊角小辫的小女孩蹦蹦跳跳地走来,身后一位年轻的妈妈嗔怪着追上来,在小摊前停下,抿嘴一笑:“孩子淘气,来一串棉花糖吧!”说着,掏出零钱递给了老人。老人娴熟地忙碌起来,随着糖筒的转动,焦热的糖的香味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小女孩睁大了眼睛望着,一旁的妈妈笑眯眯地摸摸女娃的脑袋,很快一团彩云传到了孩子的手中,顿时笑靥变成一朵绽放的花儿,女孩还不时地用舌头舔着上唇,牵着妈妈的手一蹦一跳地走了。
品尝着温热的豆腐脑,听着看着眼前的一切,内心竟然是那么熨帖、安心,仿佛有一种走近了这座城的心灵感应,蓦然我发现,真正的江南,并不仅仅是那幽深的雨巷中丁香一样的姑娘,也不仅仅是梅子黄时雨的轻烟渲晕,更多的,是这平常生活里的琐碎恬淡。因为,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味道。
梦中不断查找的江南,原来就在身边。
这篇文字发出来,正好中考英语交卷时候,不会影响学生的发挥,是时候讨论讨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