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核酸
生物化学 第2章Ⅱ 核酸(共86张PPT)
内呈正比
5、电泳缓冲液
DNA的凝胶电泳检测
(ethidiumbromide, 简称EB)是一种核酸染料,可以插入到DNA
或RNA分子的碱基之间,并在300nm波长的
紫外光照射下放射出橘红色的荧光,可用来显现 凝胶中的核酸分子。
在凝胶电泳中,溴化乙锭染料可对核酸分子 染色,在紫外光下便可以十分敏感而方便地检测 出凝胶介质中DNA谱带。
五、变性、复性与杂交
(一)、DNA的变性
1、概念 2、变性因素
3、变性的指标
1、概念
是指核酸双螺旋区的氢键断裂,双螺旋 解开,变成无规则线团的现象。核酸变 性其分子中的共价键并没有破坏,分子 量也不改变,核酸的变性(
denaturation )
2、DNA的变性的因素
温度升高;
酸碱度改变、 pH(>11.3或<5.0);
1、核酸分子本身的大小:同分子的摩擦
系数成反比的 Maxam和Gilbert 于1977年发明
Primer1(10uM)
2、琼脂糖的浓度:迁移率与胶浓度成反比 而聚丙烯酰胺凝胶制胶时不能将染料加入,会影响聚合。
第五节 核酸的研究方法 据此特性可以定性和定量检测核酸。
在液氮蒸发去2/3时,用自制研杵迅速磨碎叶片;
RNA本身只有局部的双螺旋区,所以变 性行为所引起的性质变化没有DNA那样 明显。 天然状态的DNA在完全变性后,紫外吸
收(260 nm)值增加25-40%.而RNA变性 后,约增加1.1%。
4. DNA变性后的表现
A260值增加
粘度下降
浮力密度增大
分子量不变
(二)、DNA的复性
1、概念:
变性DNA在适当的条件下,两条彼此分 开的单链可以重新缔合成为双螺旋结构 ,这一过程称为复性;
第二章核酸的分子结构
核酸的研究历史和重要性(续) 历史
70年代 建立DNA重组技术,改变了分子生物学的面貌,并导 致生物技术的兴起。 80年代 RNA研究出现第二次高潮:ribozyme、反义RNA、 “RNA世界”假说等等。 90年代以后 实施人类基因组计划(HGP), 开辟了生命科学 新纪元。
人类基因组测序完成后,生命科学进入后基因组时代: 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 genomics) Hapmap(单体型图 ) (基于SNP)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
RNA分子中各核苷之间 的连接方式(3´-5´磷酸二 酯键)和排列顺序叫做 RNA的一级结构
RNA与DNA的差异
DNA
RNA
糖 脱氧核糖 核糖
碱基 AGCT
AGCU
不含稀有碱基 含稀有碱基
OH
5´
3´ OH
OH
4.1.2 RNA的类别
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在蛋白 质合成中起模板作用;
反转重复(inverted repeated):由反方向互补的 两个DNA片段组成,两个反转重复序列又叫回 文序列(palindrome sequence)。(第47页)
镜像重复(mirror repeat):由反方向完全相同的 两个序列组成。
直接重复(direct repeat):由同一方向完全相同 的两个序列组成。正向重复序列、顺向重复序 列。
2 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核苷酸
2.1 核苷酸的化学组成与命名 2.1.1 碱基、核苷、核苷酸的概念和关系 2.1.2 常见碱基的结构与命名法 2.1.3 常见(脱氧)核苷酸的基本结构与命名 2.1.4 稀有核苷酸 2.1.5 细胞内游离核苷酸及其衍生物
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来源的核酸经变性和复性的过程,其中一些不同 的核苷酸单链由于存在局部碱基互补片段,而在 复性时形成杂化双链(heteroduplex)的过程。
分子探针(probe):带有某种标记物的分子,如
核苷酸链片段
分子杂交和探针技术是许多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基
础,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P53
双链DNA
AT C C
TAG G
A
AT C C
TAG G
变性
加热
AT C C
单链DNA
AT C C
TAG G
TAG G
复性 杂链DNA
AT C C TAG G
退火
AT C C
TAG G
双链DNA
加热 变性
B
复性 退火
单链DNA
杂链DNA
两种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比较
二、戊糖
RNA:D-核糖
DNA:D-2-脱 氧核糖 D-核糖的C-2 所连的-OH脱去
核 糖
D-
氧就是D-2脱氧
核糖
脱氧核糖
D-
两类核酸的基本成分
RNA
磷酸 磷酸
DNA
磷酸
戊糖
嘌呤碱
D-核糖
腺嘌呤(A) 鸟嘌呤(G) 胞嘧啶(C) 尿嘧啶(U)
D-2-脱氧核糖
腺嘌呤(A) 鸟嘌呤(G) 胞嘧啶(C) 胸腺嘧啶(T)
第二章 核酸 的结构与功能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nucleic acids)
第一节
核酸的基本概念
P26
第二章核酸的分子结构
第二章核酸的分子结构核酸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包括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
它们是细胞内负责遗传信息存储和传递的关键分子。
核酸的分子结构是由不同的分子组成,形成了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这种结构使得核酸能够实现遗传信息的稳定传递以及多种生物功能的实现。
DNA是由鸟嘌呤(A)、胸腺嘧啶(T)、胞嘧啶(C)和鸟嘌呤(G)四种碱基组成的核酸分子。
碱基通过N-糖苷键链接到核糖磷酸分子上,形成了核苷酸,进而形成了DNA的整个分子结构。
DNA的双螺旋结构采用了著名的Watson-Crick结构模型,即两根互相以螺旋形状缠绕的链。
这种结构由两条链通过碱基间的氢键相互连接,形成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其中,鸟嘌呤通过三个氢键连接到胸腺嘧啶,胞嘧啶通过两个氢键连接到鸟嘌呤。
这种碱基之间的选择性配对使得DNA能够实现信息的复制和传递。
在DNA的分子结构中,糖苷和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链接在一起,形成了DNA的骨架。
两条糖磷酸链反向排列,形成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糖苷分子是由五个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每个碳原子上有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原子,还有一个碱基。
两条DNA链互相以反向排列的方式连接,即一个链上的3'-OH基团连接到另一个链上的5'-磷酸基团。
这种反向排列使得DNA具有了方向性,即5'端和3'端。
与DNA不同,RNA由磷酸核糖分子和碱基组成。
在RNA分子中,脱氧核糖被核糖取代,并且鸟嘌呤(A)和胸腺嘧啶(T)不再是碱基对,取而代之的是鸟嘌呤(A)和尿嘧啶(U)。
RNA的磷酸二酯键连接在一起,形成了RNA的线性结构。
虽然RNA也可以形成双螺旋结构,但大部分的RNA通常是单链结构。
RNA还具有许多不同的结构和功能,例如mRNA(信使RNA)、rRNA(核糖体RNA)和tRNA(转运RNA),它们参与了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总之,核酸的分子结构是由不同的分子组成,形成了特殊的双螺旋结构。
必修1第二章 第三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2. 功能:
3. 种类:
一、核酸的种类及概念 1. 什么是核酸: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2. 功能:
3. 种类:
一、核酸的种类及概念 1. 什么是核酸: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2. 功能: 在生物体内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 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 种类:
比较项目 DNA RNA
基本单位
五碳糖 含氮碱基 结 构 主要存在部位
DNA、RNA的主要区别
比较项目 DNA 脱氧核苷酸 RNA
基本单位
五碳糖 含氮碱基 结 构 主要存在部位
DNA、RNA的主要区别
比较项目 DNA 脱氧核苷酸 RNA 核糖核苷酸
小结
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的碱基各有___ 4种
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的种类各有___ 4种
核苷酸的种类有 种
核酸的碱基的种类有___种
小结
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的碱基各有___ 4种
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的种类各有___ 4种
核苷酸的种类有
8种
核酸的碱基的种类有___种
小结
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的碱基各有___ 4种
碱基 鸟嘌呤(G) 胸腺嘧啶 (T)
腺嘌呤(C) 胞嘧啶 (A)
磷酸 磷酸
碱基 鸟嘌呤(U) 尿嘧啶 (G)
腺嘌呤(C) 胞嘧啶 (A)
OH
脱氧核糖
核糖
脱氧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的结构 P A 核糖
脱氧核苷酸的结构 P 脱氧 A 核糖
核糖核苷酸的结构 P A 核糖 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脱氧核苷酸的结构 P 脱氧 A 核糖
第二章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C
)
B.在真核细胞内,核酸只存在于细胞核内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练习
1、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D ) A. 五碳糖 B.碱基 C.磷酸 D.核苷酸
2、将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的人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放在显 微镜下可以看到( A ) A.细胞核内呈现绿色,细胞质内呈现红色 B.细胞核内呈现红色,细胞质内呈现绿色 C.细胞核和细胞质都呈现绿色 D.细胞核和细胞质都呈现红色 3、用于观察核酸在细胞中分布的试剂是( D ) A.斐林试剂 B.双缩脲试剂 C.苏丹染液Ⅶ D.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
功能: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 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 要的作用。
二、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 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一、制片
二、水解 三、冲洗 四、染色 五、观察
(0.9%的NaCl,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 (8%HCl,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同时 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 (蒸馏水,冲洗多余盐酸) 甲基绿吡罗红染液
脱氧 核糖
脱氧 核糖
胸腺嘧啶(T)
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脱氧核苷酸双链
A T
T
A
C
G
G
C
DNA
双 螺 旋 结 构
RNA(核糖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核糖核苷酸
磷酸 腺嘌呤(A)
磷酸
核糖
核糖
鸟嘌呤(G)
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磷酸 胞嘧啶(C)
鸟嘌呤核糖核苷酸
磷酸
尿嘧啶(U)
Hale Waihona Puke 核糖核糖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第五节
一、一般的理化性质
核酸的性质
两性解离 / 一般呈酸性(在中性溶液中带负电荷),微 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
线性大分子(粘度高。抗剪切力差) 可用电泳或离子交换(色谱)进行分离
室温条件下,DNA在碱中变性,但不水解,RNA水解
加热条件下,D-核糖+浓盐酸+苔黑酚
绿色 蓝紫色
D-2-脱氧核糖+酸+二苯胺
二、核酸的紫外吸收特性
• 在核酸分子中,由于嘌呤碱 和嘧啶碱具有共轭双键体系, 因而具有独特的紫外线吸收 光谱,一般在260nm左右有 最大吸收峰,可以作为核酸 及其组份定性和定量测定的 依据。 • 以A260/A280进行定性、定量 • DNA和RNA溶液中加入溴化乙 锭(EB),在紫外下发出荧 光
核苷与核苷酸
核酸的分子结构
核酸的一级结构:核酸又称为多聚核苷酸, DNA和RNA的一级结构是指核酸分子中 核苷酸的组成、排列顺序及连接方式。
核 酸 的 一 级 结 构
DNA的二级结构
DNA的双螺旋模型
• 1953 年, J. Watson 和 F. Crick 在 前 人 研 究 工 作 的基础上,根据 DNA 结晶 的 X- 衍射图谱和分子模 型,提出了著名的 DNA 双 螺旋结构模型 ,并对模 型的生物学意义作出了 科学的解释和预测。 • 在 DNA 分子中,嘌呤碱基 的总数与嘧啶碱基的总 数相等。
三、核酸的变性、复性与分子杂交
1. 变性
• • 稳定核酸双螺旋次级键断裂,空间结构破坏,变成单链 结构的过程。核酸的的一级结构(碱基顺序)保持不变。 变性表征 生物活性部分丧失、粘度下降、浮力密度升高、紫外吸 收增加(增色效应) 变性因素 pH(>11.3或<5.0) 变性剂(脲、甲酰胺、甲醛) 低离子强度 加热
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一、名词解释1.核酸 2.核苷 3.核苷酸 4.稀有碱基 5.碱基对 6.DNA的一级结构 7.核酸的变性 8.Tm值 9.DNA的复性 10.核酸的杂交二、填空题11.核酸可分为 ____和____两大类,其中____主要存在于____中,而____主要存在于____。
12.核酸完全水解生成的产物有____、____和____,其中糖基有____、____,碱基有____和____两大类. 13.生物体内的嘌呤碱主要有____和____,嘧啶碱主要有____、____和____。
某些RNA分子中还含有微量的其它碱基,称为____.14.DNA和RNA分子在物质组成上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____和____的不同,DNA分子中存在的是____和____,RNA分子中存在的是____和____。
15.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它们通过____键相互连接形成多核苷酸链。
16.DNA的二级结构是____结构,其中碱基组成的共同特点是(若按摩尔数计算)____、____、____。
17.测知某一DNA样品中,A=0。
53mol、C=0.25mol、那么T= ____mol,G= ____mol。
18.嘌呤环上的第____位氮原子与戊糖的第____位碳原子相连形成____键,通过这种键相连而成的化合物叫____。
19.嘧啶环上的第____位氮原子与戊糖的第____位碳原子相连形成____键,通过这种键相连而成的化合物叫____.20.体内有两个主要的环核苷酸是____、____,它们的主要生理功用是____。
21.写出下列核苷酸符号的中文名称:ATP____、dCDP____。
22.DNA分子中,两条链通过碱基间的____相连,碱基间的配对原则是____对____、____对____.23.DNA二级结构的重要特点是形成____结构,此结构属于____螺旋,此结构内部是由____通过____相连维持,其纵向结构的维系力是____。
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 1868年,瑞士外科医生Fridrich从外科手术绷带上的脓细胞的细 胞核中分离出一种溶于碱而不溶于酸的酸性有机化合物,其分子 中含磷2.5%、含氮14%,该物质被命名为核酸。
❖ 根据核酸分子中所含戊糖的差别: (一)脱氧核糖核酸(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真核细胞的 线粒体中也存在不少量的DNA),携带着决定个体基因型的遗传信 息,是遗传信息的贮存和携带者; (二)核糖核酸(R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参与细
比DNA复制得多,这与它的功能多样化密切相关。
一、mRNA是蛋白质合成中的模板
❖ 1960年,Jacob 和 Monod 等人用放射性核素示踪实验证实: 一类大小不同的RNA才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真正模板,于 1961年首先提出了信使RNA(mRNA)这个概念。
❖ 在各种RNA分子中,mRNA约占细胞内RNA总量的2~5%,种类 最多,分子大小相差很大;
N H
❖DN生称AN物为稀体有的D碱N基A8 N和79NH。RN45 AN36分12 子N 中NH2还含有一些65含1N4 3量2N 很O 少H的3C碱基65 1,N4 32
N
O
鸟嘌呤
RNA
胞嘧啶
胸腺嘧啶
5´
HOCH2
4´ H
OH O
H 1´
H
H
3´
2´
OH OH
β-D-核糖(构成RNA)
5´
HOCH2
遗传的相对稳定性,又可发生各种重组和突变,适应环境的 变迁,为自然选R型择细提菌供:无机毒会型。肺炎球菌
S型细菌:有毒型肺炎球菌
肺炎球菌转化实验
第三节
RNA 的结构与功能
❖ RNA和蛋白质共同担负着基因的表达和表达调控功能。 ❖ RNA通常以单链形式存在,但可通过链内的碱基配对形成
第二章 核酸 PPT课件
核酸
DNA(脱氧核糖核酸)
储存、复制、传递遗传信息
分布:在真核细胞中,DNA主要集中在细胞核
内,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有各自的DNA。原核细 胞DNA存在于称为类核的结构区
RNA(核糖核酸)
参与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在蛋 白质的合成中起重要作用
分布: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少量存在于
细胞核中
一、核酸的化学组成
光滑型细胞 (有毒)
S
破碎细胞
DNA
+
粗糙型细胞 (无毒)
R
DNAase降 解后的DNA
粗糙型细胞接
受光滑型DNA
R
只有粗糙型
S
少数光滑型 细胞被转化
R
大多数仍 为粗糙型
第二章 核 酸 化 学
第一节 核苷酸的种类、分布与功能 第二节 核酸的分子结构(重点) 第三节 核酸的性质与应用(重点)
第一节 核苷酸的种类、分布与功能
基本碱基结构和命名
胸前一滩尿:u+一碳基团(甲基)=T。 尿里两泡泡:嘧啶中有两个0=U。 上面一个是氨气包:U靠上面的一个0 换成一NH,就是C。 鸟儿张嘴吸氨气:张嘴即0,嘌呤有O又 有一NH,=G。
嘌呤 线儿将乌嘴来系,注意换气:系嘴即去
掉O,G去掉O再把一NH,换个位置=A。
嘧啶
Adenine
H
脱氧腺嘌呤核苷酸(dAMP) Deoxyadenosine monophosphate
脱氧鸟嘌呤核苷酸(dGMP) 脱氧胞嘧啶核苷酸(dCMP) 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dTMP)
P
P
P
P
腺嘌呤核苷酸 (AMP)
鸟嘌呤核苷酸 (GMP)
尿嘧啶核苷酸 (UMP)
第二章核酸化学下ppt课件
3'
3' U attacks 3' end of IVS
19-IVS 作为催化剂
GOH-3'
GpGpGpApGpGOH-5'
CpCpCpCpCOH "C5"
CpCpCpCpCpCOH "C6"
GOH-3'
5'-CpCpCpCpCOH-3' GpGpGpApGpGOH-5'
CpCpCpCOH "C4"
• tRNA主要作用是将氨基酸转运到核糖体mRNA复合物的相应位置用于蛋白质合成
• 20种基本氨基酸每一种都至少有一种tRNA • tRNA分子较小,平均沉降系数为4S • 大多数tRNA分子具有类似的三叶草二级结
构
tRNA三叶草二级结构
3’-
受体端
76 75
(acceptor
stem)
74 73
1
1
ddTTP
CAddT CATddT CATTACGddT
8
T
7
G
6
C
5
A
4
T
3
T
2
A
1
C
DNA测序技术的应用
• RNA序列的测定,将RNA反转录成互补 DNA(cDNA) ,测定cDNA序列后即可推 断出RNA的序列
• 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的测定,也可以通过 测定DNA序列,然后用遗传密码来推断。
核酸的性质—结构稳定性
• 碱基对间的氢键
• 碱基堆积—碱基堆积力对维持核酸的空间 结构起主要作用
• 环境中的正离子—环境中的Na+、K+、 Mg2+、Mn2+等离子,可消除核酸中磷酸基 间的静电斥力,对核酸结构的稳定有重要 作用
第2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ppt课件
Sanger测序原理
1.2.1.2 DNA的二级结构及其多态性
Watson和Crick在总结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在1953年以立体化学上的最适构型建立了与 DNA X-射线衍射资料相符的分子模型——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它可在分子水平上 阐述遗传(基因复制)的基本特征。
⑴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依据
核酸根据核酸的化学组成和生物学功能,将核 酸分为:
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 RNA)和
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
所有细胞都同时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病 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故有DNA 病毒和RNA病毒之分。多数细菌病毒(噬菌 体)属DNA病毒,而植物和动物病毒多为 RNA病毒。
5’pApCpUpUpGpApApCpC3’ RNA
简化为: 5’pACTTGAACG3’ DNA
5’pACUUGAACG3’RNA
简写式的5`-末端均含有一个磷酸残基(与糖基 的C-5`位上的羟基相连),3`-末端含有一个 自由羟基(与糖基的C-3`位相连),若5`端 不写P,则表示5`-末端为自由羟基。
3.4nm 2.8nm 36° 33°
Z-DNA
Wang和Rich等在研究人工 合成的d(CGCGCG)单 晶的X-射线衍射图谱时, 发现这种六聚体的构象不 同于B-构象。
它是左手双螺旋,在主链 中各个磷酸根呈锯齿 (Zigzag)状排列,因此 称Z-构象。
B-DNA与Z-DNA的比较
比较内容
B-DNA
T 24.8
28 25.6 29.7 28.9 29.2 32.9
G 24.1 23.2 21.9 20.5 20.4 20.4 18.7
第2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核酸是以核苷酸为基本组成单位的线性多聚生物信息分子。
分为DNA和RNA两大类。
其化学组成见下表:DNA RNA碱基①嘌呤碱 A、G A、G②嘧啶碱 C、T C、U戊糖β-D-2 脱氧核糖β-D-核糖磷酸磷酸磷酸碱基与戊糖通过糖苷键相连,形成核苷。
核苷的磷酸酯为核苷酸。
根据核苷酸分子的戊糖种类不同,核苷酸分为核糖核苷酸与脱氧核糖核苷酸,前者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后者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核酸分子中核苷酸以3’,5’-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多核苷酸链,是核酸的基本结构。
多核苷酸链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为核酸的一级结构。
多核苷酸链的两端分别称为3’-末端与5’-末端。
DNA的二级结构即双螺旋结构的特点:⑴两条链走向相反,反向平行,为右手螺旋结构;⑵脱氧核糖和磷酸在双螺旋外侧,碱基在内侧;⑶两链通过氢键相连,必须A与T、G与C配对形成氢键,称为碱基互补规律。
⑷大(深)沟,小(浅)沟。
⑸螺旋一周包含10个bp,碱基平面间的距离为0.34nm,螺旋为3.4nm,螺旋直径2nm;⑹疏水作用。
氢键及碱基平面间的疏水性堆积力维持其稳定性。
DNA的基本功能是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并作为基因复制转录的模板。
mRNA分子中有密码,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
真核生物的mRNA一级结构特点:5’-末端“帽”,3’-末端“尾”。
tRNA在蛋白质合成中作为转运氨基酸的载体,其一级结构特点:含有较多的稀有碱基;3’-CCA-OH,二级结构为三叶草形结构。
rRNA与蛋白质结合构成核蛋白体,作为蛋白质合成的“装配机”。
细胞的不同部位还存在着许多其他种类小分子RNA,统称为非mRNA小RNA(snmRNAs),对细胞中snmRNA 种类、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称为RNA组学。
具有催化作用的某些小RNA称为核酶。
碱基、核苷、核苷酸及核酸在260nm处有最大吸收峰。
加热可使DNA双链间氢键断裂,变为单链称为DNA变性。
DNA变性时,OD260增高。
生物化学重点_第二章核酸化学
生物化学要点 _第二章核酸化学第二章核酸化学一、核酸的化学构成 :1、含氮碱 : 参加核酸与核苷酸构成的含氮碱主要分为嘌呤碱与嘧啶碱两大类。
构成核苷酸的嘧啶碱主要有三种——尿嘧啶 (U) 、胞嘧啶 (C)与胸腺嘧啶 (T),它们都就是嘧啶的衍生物。
构成核苷酸的嘌呤碱主要有两种——腺嘌呤 (A) 与鸟嘌呤 (G),它们都就是嘌呤的衍生物。
2、戊糖 :核苷酸中的戊糖主要有两种,即β-D- 核糖与β-D-2- 脱氧核糖 ,由此构成的核苷酸也分为核糖核苷酸与脱氧核糖核酸两大类。
3、核苷 :核苷就是由戊糖与含氮碱基经脱水缩合而生成的化合物。
由“罕有碱基”所生成的核苷称为“罕有核苷”。
如 :假尿苷 (ψ)二、核苷酸的构造与命名:核苷酸就是由核苷与磷酸经脱水缩合后生成的磷酸酯类化合物,包含核糖核苷酸与脱氧核糖核酸两大类。
核苷酸又可按其在 5’位缩合的磷酸基的多少 ,分为一磷酸核苷 (核苷酸 )、二磷酸核苷与三磷酸核苷。
别的 ,生物体内还存在一些特别的环核苷酸 ,常有的为环一磷酸腺苷 (cAMP) 与环一磷酸鸟苷 (cGMP),它们往常就是作为激素作用的第二信使。
核苷酸往常使用缩写符号进行命名。
第一位符号用小写字母 d 代表脱氧 ,第二位用大写字母代表碱基 ,第三位用大写字母代表磷酸基的数量 ,第四位用大写字母 P 代表磷酸。
三、核酸的一级构造 :核苷酸经过 3’ ,5-磷’酸二酯键连结起来形成的不含侧链的多核苷酸长链化合物就称为核酸。
核酸拥有方向性,5’-位上拥有自由磷酸基的尾端称为5’-端,3’-位上拥有自由羟基的尾端称为3’-端。
DNA 由 dAMP 、dGMP、dCMP 与 dTMP 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所构成。
DNA 的一级构造就就是指 DNA 分子中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摆列次序及连结方式。
RNA由AMP,GMP,CMP,UMP 四种核糖核苷酸构成。
四、 DNA 的二级构造 :DNA 双螺旋构造就是 DNA 二级构造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就是 Watson与 Crick 两位科学家于 1953 年提出来的一种构造模型 ,其主要实验依照就是 Chargaff 研究小组对 DNA 的化学构成进行的剖析研究,即 DNA 分子中四种碱基的摩尔百分比为 A=T 、 G=C、 A+G=T+C(Chargaff 原则 ),以及由 Wilkins 研究小组达成的 DNA晶体 X 线衍射图谱剖析。
第二章3-核酸化学PPT课件
▪
戊糖在外,双螺旋每转一
小 沟
周 为10碱基对(bp)
▪
A型结构
▪
碱基平面倾斜20º,螺旋
变粗变短,螺距2~3nm。
2.0 nm
大 沟
DNA的三级结构
➢DNA的三级结构:指双螺旋进一步扭曲 形成的超螺旋。 ➢包括:线状DNA形成的纽结、超螺旋和 多重螺旋、环状DNA形成的结、超螺旋 和连环等
线状DNA形成的超螺旋
▪ 多核苷酸链均有5’-末端和3’-末端 ▪ 核酸的碱基顺序本身就是遗传信息存储的分子形
式。生物界物种的多样性即寓于DNA分子中四种 核苷酸千变万化的不同排列组合之中。
二、DNA的二级结构
DNA的双螺旋模型
▪ 1953年,J. Watson和F. Crick 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根据DNA结晶的X-衍射图谱和 分子模型,提出了著名的
➢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生物学功能的片 段称为基因(gene)。
➢一个生物体的全部DNA序列称为基因 组(genome)。
RNA的结构与功能
▪ 一、结构特点
1. 碱基组成 A、G、C、U (A= U/G=C)
稀有碱基较多,稳定性较差,易水解 2. 多为单链结构,少数局部形成螺旋 3. 分子较小 4. 分类 ➢mRNA ➢tRNA ➢rRNA
三、核酸的变性
▪ 稳定核酸双螺旋次级键断裂,空间结构破坏,变成单链结 构的过程。核酸的的一级结构(碱基顺序)保持不变。
▪ 变性表征 生物活性部分丧失、粘度下降、浮力密度升高、紫外
吸收增加(增色效应) ▪ 变性因素
pH(>11.3或<5.0) 变性剂(脲、甲酰胺、甲醛) 低离子强度 加热
➢核酸是存在于细胞中的一类大分子酸 性物质,包括核糖核酸(RNA)和脱氧 核糖核酸(DNA)两大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碱基(base) 核苷酸的碱基主要有五种,分属于嘌呤(purine)和嘧啶(pyrimidine)两类含氮 杂环化合物。嘌呤类化合物包括腺嘌呤(adenine,A)和鸟嘌呤(guanine,G)它们既 存在于 DNA 也存在于 RNA 分子中。嘧啶类化合物有三种,DNA 和 RNA 分子 中均含有胞嘧啶(cytosine,C),胸腺嘧啶(thymine,T)仅出现于 DNA 分子中,而 尿嘧啶(uracil, U)仅出现于 RNA 分子中。
构成核酸的五种碱基成分中的酮基或氨基均位于杂环上氮原子的邻位, 受介 质 pH 的影响可形成酮式或烯醇式两种互变异构体和氨基或亚氨基的互变异构 体。 嘌呤和嘧啶环中均含有共轭双键,因此对波长 260nm 左右的紫外光有较强 吸收。这一重要的理化性质被用于对核酸、核苷酸、核苷及碱基进行定性定量分 析。 (二) 、戊糖(ribose) 构成 DNA 分子的核苷酸的戊糖是β-D-2-脱氧核糖,构成 RNA 分子的核苷 酸的戊糖为β-D-核糖。为区别于碱基中的碳原子编号,核糖或脱氧核糖中的碳原 子标以 C-1',C-2'。
而实现的。 The primary structure of DNA is the sequence of bases, which carries the genetic information. 第二节 DNA 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Dimension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DNA 一、DNA 的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模型 The secondary structure of DNA is the double helix. In a DNA double helix, the two strands of DNA are antiparallel and wound round each other with the bases on the inside and the sugar-phosphate backbones on the outside. The two DNA chains are held together by hydrogen bonds between pairs of bases. (一) 、DNA 双螺旋结构的研究背景 20 世纪 40 年代末至 50 年代初期,Erwin Chargaff 等人采用层析和紫外吸 收分析等技术研究了 DNA 分子的碱基成分。他们提出了以下有关 DNA 分子的 碱基组成的 Chargaff 规则:①腺嘌呤与胸腺嘧啶的摩尔数总是相等(A=T),鸟嘌 呤的含量总是与胞嘧啶相等(G=C);②不同生物种属的 DNA 碱基组成不同:③ 同一个体不同器官、不同组织的 DNA 具有相同的碱基组成。这里已经预示着 DNA 分子中的碱基 A 与 T,C 与 G 以互补配对方式存在的可能性。 此后,Rosalind Franklin 获得了高质量的 X 线衍射照片,显示出 DNA 是螺 旋形分子,从密度上也提示了 DNA 为双链分子。 1953 年, James Watson 和 Francis Crick 两人巧 核酸研究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妙地综合了当时所能够得到的这些研究成果,提出了 DNA 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亦称为 Watson-Crick 结构模型。根据这一模型阐述了 DNA 半保留复制的设想。 这一结构模型揭示了生物界遗传性状得以世代相传的分子奥秘。Watson 和 Crick 因其杰出的贡献获得 1962 年诺贝尔化学奖, “DNA 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揭开了 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序幕,为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 1.DNA 是一反向平行的互补双链结构 在 DNA 双链结构中,亲水的脱氧 核糖基和磷酸基骨架位于双链的外侧,而碱基位于内侧,两条链的碱基之间以氢
A nucleotide is a compound that consists of a base and a sugar covalently linked together. In RNA, the sugar is D-ribose; whereas DNA utilizes β-D-2-deoxy-D-ribose. When phosphoric acid is esterified to one of the hydroxyl groups of the sugar portion of a nucleoside, a nucleotide is formed. The polymerization of nucleotides gives rise to nucleic acids. The repeated linkage between monomers in nucleic acids is a 3’, 5’-phosphodiester bond. 二、核酸的一级结构 (primary structure of nucleotide) (一) 、核苷酸的连接 由前一核苷酸的的 3'—OH 与下一位核苷酸的 5'位磷酸间形成 3',5'磷酸二 酯键,从而构成一个没有分支的线性大分子(多核苷酸链) 。 连接的特点:有严格的方向性,多核苷酸链的两个末端分别称为 5'末端(游 离磷酸基)和 3'末端(游离羟基)。通常以 5' 3' 的方向为正向。
一个右手螺旋式结构。DNA 双螺旋直径为 2nm。螺旋每旋转一周包含了 10 对碱 基,每个碱基的旋转角度为 36,每个碱基平面之间的距离为 0.34nm,螺距为 3.4nm。从外观上看,DNA 双螺旋表面形成两个凹沟,一条较深,一条较浅,分 别称为大沟和小沟,目前认为这些沟状结构与蛋白质和核酸的的识别有关。(双 螺旋表面的沟对 DNA 和蛋白质的相互识别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在沟内才能觉 察到碱基的顺序,而双螺旋表面的脱氧核糖和磷酸的重复结构,没有信息可言)。 3.DNA 双螺旋结构稳定的维系 DNA 双螺旋结构的稳定横向靠两条链间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Primary Structure of Nucleic Acid
一、 核苷酸的结构 核酸在核酸酶的作用下水解为核苷酸, 核苷酸完全水解可释放出等摩尔量的 含氮碱基、戊糖和磷酸。因此,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nucleotide),而核 苷酸则由碱基、戊糖和磷酸三种成分连接而成。
NMP),含有两个磷酸基团的核苷酸称为核苷二磷酸 (nucleoside NDP) ,含有三个磷酸基团的磷酸称为核苷三磷酸 (nucleoside NTP),再加上碱基名称就构成了各种核苷酸的命名。
核苷酸的其他生理功能:核苷酸在体内除构成核酸外, 还参加各种物质代谢。 例如:尿苷二磷酸(UDP)参与体内糖的互变作用,而胞苷三磷酸(CTP)则在磷脂 的生物合成中起重要作用。腺苷三磷酸(ATP)是生物的直接供能物质,在细胞 的能量代谢中,无论是单细胞生物或者人类,能量的释放,贮存和利用等都是以 ATP 为中心。 鸟苷三磷酸(GTP)是体内合成蛋白质时的供能物质。 环腺苷酸(cyclic AMP,cAMP)和环鸟苷酸(cGMP)则在细胞信号转导过程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二) 、核酸的一级结构 DNA 链中脱氧核苷酸(碱基)的排列顺序,称 DNA 的一级结构。 RNA 链中核苷酸(碱基)的排列顺序,称 RNA 的一级结构。 DNA 和 RNA 的一级结构是指其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称为核苷酸序列。 由 于核苷酸间的差异主要是碱基不同,因此也称为碱基序列(base sequence)。核酸 分子中的核糖 (脱氧核糖 )和磷酸共同构成其骨架结构,不参与信息的贮存和表 达。 DNA 和 RNA 对遗传信息的携带和传递是依靠核苷酸中的碱基排列顺序变化
(三) 、核苷 戊糖的第一位碳原子(C1)或嘌呤碱基上的第九位氮原子(N9)上的氢脱水缩合成糖苷键。碱基和 核糖或脱氧核糖通过糖苷键相连而成核苷或脱氧核苷。
An individual nucleotide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 a base, a sugar, and a phosphoric acid residue — all of which are covalently bonded together. The order of bases in the nucleic acids specifies the genetic code. The nucleic acid bases (also called nucleobases) are of two types, purins and pyrimidines. The common purine bases are guanine and adenine, both of which are found in both DNA and RNA. Three pyrimidine bases, cytosine, uracil, and thymine, commonly occur. Cytosine is found in both RNA and DNA. Uracil occurs only in RNA. In DNA thymine is substituted for uracil. (四) 、核苷酸(nucleotide) 核苷糖环上第五位碳原子(C-5')上的游离羟基能与磷酸发生酯化反应。核苷 (脱氧核苷)与磷酸通过酯键结合即构成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生物体内多数核苷 酸却都是 5'核苷酸,即磷酸基团位于核糖的第五位碳原子 C-5'上。 有一个磷酸基团的核苷酸称为核苷一磷酸 (nucleoside monophosphate , diphosphate , triphosphate ,
键相结合。腺嘌呤始终与胸腺嘧啶配对存在,形成两个氢键(A: : : :T),鸟嘌呤 始终与胞嘧啶配对存在形成三个氢键(G: : : :C)。碱基平面与线性分子结构的长 轴相垂直, 脱氧核糖平面与长轴平行、 与碱基平面相垂直。 两条链呈反平行走向, 碱基互补配对,一条链的走向是 5'3',另一条链的走向是 3'5'。 2.DNA 是右手螺旋结构 DNA 线性长分子作为初始的折叠,DNA 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