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升我国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地位
原创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变化

原创文档: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变化引言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经历了显著的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逐渐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变化,并分析其原因和对中国的影响。
过去的地位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相对较低。
由于封闭经济政策的实施和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中国的贸易规模有限,并且主要集中在少数西方国家和地区。
然而,中国的市场潜力和劳动力资源引起了一些外国投资者的兴趣。
开放政策的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变化奠定了基础。
1978年,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经济特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和开放内部市场。
这些政策促进了中国国内企业的发展,并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
随着开放政策的推进,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体系。
1986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这次加入加速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为中国的出口提供了更多机会。
经济发展的推动因素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是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地位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连续多年保持在高位,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
随着中国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中国成为了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出口也得到了很大的推动。
中国以其廉价的劳动力和高质量的制造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备竞争优势。
中国成为了许多企业的生产基地,并且出口到世界各地。
这些出口带来了大量的外汇收入,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
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变化对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中国的贸易地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作为全球贸易大国,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增加,为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争取更多话语权提供了支持。
其次,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提高也促进了中国国内市场的发展。
随着中国出口的增加,中国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提升,国内市场的需求也得到了增加。
更多的国际贸易合作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
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

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摘要】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从全球经济格局变化、我国对外贸易的优势与挑战、对外贸易战略的制定、贸易合作与谈判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在未来,我国需要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政策。
通过制定针对性的对外贸易战略,加强与相关国家的合作,推动双边、多边贸易谈判,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只有不断适应全球经济变化,积极应对挑战,才能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繁荣和稳定。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对外贸易战略、全球经济格局、优势、挑战、贸易合作、双边贸易谈判、多边贸易谈判、改革开放、国际经济合作、对外开放政策。
1. 引言1.1 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当前,国际经济贸易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全球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这对我国对外贸易形势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必须认真思考并制定适合自身发展实际的对外贸易战略,从而更好地应对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强大的制造业基础,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贸易摩擦增多、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等。
我国必须认清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在制定对外贸易战略时,我国应当注重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加强与相关国家的贸易合作,推动双边、多边贸易谈判,并制定针对性的贸易政策措施,以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只有这样,我国才能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2. 正文2.1 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际贸易体系也在不断变化和调整。
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全球市场需求的变化。
随着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崛起和发展,全球市场需求结构不断调整。
2024年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对策论文

2024年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对策论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科技进步的推动,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与此同时,我国服务贸易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国际竞争加剧、服务贸易结构不平衡等。
因此,深入探讨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对于提升我国在全球服务贸易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服务贸易逆差逐年缩小。
在服务贸易领域,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金融、旅游、教育、医疗、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服务体系。
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合作也在不断加强。
然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服务贸易总量相对不足,服务贸易在整体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仍然较低;另一方面,服务贸易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传统服务贸易领域仍占据主导地位,新兴服务贸易领域的发展仍需加强。
三、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对策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扩大服务贸易规模: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服务贸易竞争。
同时,加强与国际服务贸易伙伴的合作,共同开拓服务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优化服务贸易结构:推动传统服务贸易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领域转型,加快发展新兴服务贸易领域,如数字贸易、绿色服务等。
同时,加强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投资等领域的融合,形成贸易投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加强服务贸易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推动服务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加强政策支持和监管:完善服务贸易政策法规体系,为服务贸易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加强服务贸易监管,防范服务贸易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四、实施路径与具体措施为确保上述对策的有效实施,需要制定具体的实施路径和措施:建立服务贸易发展协调机制:成立专门的服务贸易发展机构,负责协调各相关部门,推动服务贸易政策的落实和执行。
论WTO中国当下的挑战与应对

论WTO中国当下的挑战与应对1. 引言1.1 WTO中国当下的挑战与应对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一员,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
中国在WTO框架下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和贸易伙伴的各种挑战。
中国必须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推动自身的改革和开放,提升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中国在WTO的挑战主要包括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加剧、贸易规则变革等方面的问题。
中国必须积极应对这些挑战,通过优化外贸结构,扩大开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来应对挑战。
为了更好地适应全球经济的变化,中国必须加快改革和开放步伐,推动贸易便利化,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提升参与国际贸易的水平。
中国还要加强与WTO成员国的合作和沟通,推动多边贸易谈判进程,维护国际贸易秩序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未来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展望未来,中国将不断完善其在WTO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全球贸易体系的开放和发展。
中国将继续努力,为国际贸易的繁荣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中国在WTO的地位和作用中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创始成员国之一,自加入WTO 以来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WTO中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成员之一,其地位和作用备受国际关注。
中国在WTO中发挥着重要的平衡作用。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中国在WTO中积极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提出了许多关于贸易发展和公平竞争的倡议。
中国还在WTO的各项议题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推动各方达成共识。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在WTO框架下承诺了大量的贸易自由化措施。
中国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推动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便利化,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在WTO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中国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履行在WTO框架下的国际义务,为世界贸易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和发展论文

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和发展论文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和发展论文预读: 摘要: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国际贸易遇到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笔者结合现代国际经济发展形势,对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和发展进行分析,从国际贸易的分类及统计指标出发,结合国际贸易形式整理出我国国际贸易面对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简要提出对策,为我国国际贸易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为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指导方向.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已初步建成,我国在世界国际贸易领域中的地位也逐渐提升,综合国力逐渐加强,但是受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等方面的制约,我国国际贸易可以发展的空间还有很大,本文将从国家贸易的分类及统计指标入手,对我国国际贸易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做进一步分析.一、国际贸易分类及统计指标概述(一)国际贸易的主要分类形式1.按所站角度不同划分对外贸易是站在一国的角度看国际贸易.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别的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和劳务交换活动的总称.有些国家如英国、日本又称之为海外贸易.传统的对外贸易由商品的进口和出口两部分构成,所以亦叫进出口贸易.2.按商品流向进行划分出口贸易:出口贸易是将本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运往他国市场销售.一国出口收入的全部金额为出口总额.进口贸易:将外国商品输入本国市场销售.一国进口所支出的全部金额为进口总额.过境贸易:凡A国经过C国向B国运送商品,对C国来说就是过境贸易.其具体细分包括直接过境贸易和间接过境贸易.直接过境贸易,即外国货物到达本国口岸后,在海关直接监管下,通过国内运输线从其它口岸离境,有时直接过境甚至不需卸货和转换运输工具,承办过境的国家一般要收取一定的费用.间接过境贸易,即指外国货物到达本国口岸后先存入海关保税仓库,没有经过任何加工改制,在从海关保税仓库运出国境的活动.过境地的特点通常是地理位置重要、资本市场发达、商业氛围浓.如香港、新加坡、澳门、台湾等.(二)常用国际贸易统计指标衡量国际贸易规模的指标主要是:国际贸易额:指世界各国出口贸易额的总和,也被称为国际贸易值.世界出口货物总额总是小于世界进口货物总额.因为各国一般都是按离岸价格(FOB,即启运港船上交货价,不包括保险费和运费)计算出口额,按到岸价格(CIF,即成本、保险费加运费)计算进口额.国际贸易量:指用进出口商品的实物单位表示贸易规模的指标,剔除了价格变动等因素带来的虚假成分,它更能准确地反映一国的实际贸易情况.是用同一货币单位表示的一国对外贸易规模.各国一般都用本国货币表示,但为了便于国际比较,各国同时又用美元进行统计.(三)对外贸易依存度概述所谓对外贸易依存度,主要指对外贸易总额在本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其主要用来反应国家国民经济对外发展的依赖程度以及本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对外贸易依存度又被分为进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这就更能准确地表示一国经济增长对外贸所依赖的程度.进口依存度反映了一个国家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出口依存度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对外贸所依赖的程度.一般来说,对外贸易依存度越高,该国经济发展对外贸的依赖程度也就越大,同时也表明对外贸易在该国国民经济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四)国际贸易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萌芽阶段(始于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15世纪末至16世纪的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开始了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2.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科技革命,是以大机器工业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形成.这时期的国际分工形式基本上是以英国为中心的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世界城市与世界农村对立下的“垂直式”的分工体系.3.发展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第二次科技革命)这一时期国际分工的主要特征是:垂直分工: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垂直式”分工继续向深度与广度发展,分工的中心从英国一国变为一组国家.水平分工:工业国之间发展成一种“水平式”的工业部门间的分工.如英国:侧重钢铁生产;德国重化学工业;芬兰主要是木材加工.4.深化阶段(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开始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战后,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开始的第三次技术革命,生产力的进步、跨国公司的兴起、殖民体系的瓦解,导致了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的新特征.二、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分析(一)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紧紧抓住国际制造业快速发展势头,加速发展我国国际贸易,使我国今日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产品加工基地.现代服务贸易、物流贸易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以发达国家良好的经济氛围为背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吸收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管理方式,改善我国经济企业发展,推动整体质量和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十分积极的影响.未来经济是技术型经济为主,鼓励创新经济的发展.金融的对外开放有利于向别国借鉴经验,加强国际金融合作,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促进国内经济贸易发展.机遇与挑战往往并存,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体系中.随着能源安全问题日渐突出,国际政治局面动荡不安,我国贸易发展较世界贸易发展仍有很多不足与差距.(二)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强劲反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国际贸易发展产生强劲推动作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除去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国际贸易增速有所下降,2010年至今,我国国际贸易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三)对外贸易差额有所下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出口贸易整体态势发展良好.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呈增长趋势,贸易规模扩大.其中,出口额与进口额稳步增长,出口规模扩大持续扩大.三、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主要内部问题(一)从出口产品的结构来看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主要为劳动力高、污染高、耗能高、技术含量低的产品,从侧面反映出我国从贸易总额上体现出的贸易利润,其实并没有数据反映上的占有优势.也就是说,我国虽然出口额大,但是我国通过贸易获得的利润较低.并没有数据反映的多,因为我国目前的比较优势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这也就是说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层次偏低,盈利能力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加工贸易在我国出口总值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进入新世纪以来,加工贸易在出口的比例一直在一半以上.尽管近两年有所下降,但也处于接近一半水平.二是我国虽为制造大国,但是外企在国内制造业的作用也很大,近一半以上的产品均是由外资企业完成,我国只是做到简单装配作用.三是我国较其他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急需增加.虽然近几年有逐渐增长趋势,但较发达国家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有很多是国外的核心部件运到国内进行组装来完成制造的.其核心部件的关键技术并不是我国的知识产权,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出口比例仍然很低.(二)从我国产业结构理论和贸易机制来看随着近几年国际贸易的发展,结合有关数据,可以发现如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偏向第三产业发展,其第三产业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明显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而在我国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较低,虽然近几年有适当调整,但较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仍然比重较低,发展速度缓慢.(三)我国国际贸易人才短缺我国高校虽然设置国际贸易专业,但是我国仍然缺少高素质国际贸易人才.高校毕业生能留下从事本专业的人较少,坚持五年以上没有转行的人就更少,造成了我国国际贸易优秀人才严重短缺.四、解决当前我国国际贸易现状的对策首先,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建设.我国制造业需要在世界经济占有一席之地,需要增强自身自主研发技术,革新研发理念、加大自主研发扶持力度,将创新设计作为当前主要发展目标.提高我国核心技术出口比例,改变我国代工厂的现状,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变被动为主动;其次,加强第三产业结构.完善我国第三产业结构、优化我国国际贸易机制,有效提升我国第三产业在我国整体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最后,加大我国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在质量上,对我国国贸人才素质严格要求.新的经济环境下,企业对外贸人才的素质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熟悉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 五、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一)努力保持国际贸易稳定协调增长随着我国现代国际贸易领域的快速发展,一旦出现世界经济环境大起大落,必定对我国经济稳定造成严重影响.为促使国际贸易稳定稳步增长,需要结合我国国际竞争力能力,加强国家外贸体系建设,完善外贸相关制度,如完善出口退税等财税政策、加大政策性金融扶持力度;建立符合国际环境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加快与世界信息的互动交流;培养优秀的本土跨国公司,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要鼓励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建立创新性自主研发产品企业,增强国际核心竞争力.(二)国际金融市场竞争激烈,中国出口高压发展目前,国际经济政治瞬息万变.高就业难、政治斗争等为国际金融市场带来新一轮的考验.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救市计划,旨在鼓励本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以制造大国著称,缺少核心知识产权的中国经济也面临新的考验,处于高压环境中的中国国际贸易,中国在出口中高端产品中将面临激烈的竞争.(三)加快转变国际贸易增长方式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外贸增长方式,正确处理规模、效益、质量之间的关系,引导地方政府和企业将外贸增长重点转移到质量和自主研发上来.为转变增长方式创立优惠政策.结合国内外优秀品牌经验,坚定信心,发展本土特色品牌,让我国品牌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从而带动相关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效应.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规范外贸经营秩序.贸易经营秩序的混乱是不利于国际贸易的长远发展的,经营秩序的混乱也会减少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所应获取的利益.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协调能力,对企业合理安排进出口要做好引导.(四)加强优秀国际贸易人才队伍建设优秀的外贸人才对发展本国国际贸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优秀国际贸易人才也有更加严格的职业素养要求,具体包含: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熟悉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等,相信随着对国际贸易人才培养力度的加大,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也将进入新的发展领域和新的高度.六、结语根据原创论文统计数据分析,本论文认为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虽然呈现稳步增长,但是继续由制造业经济向技术型经济转变.要提高我国国际贸易业务量,增加利润,进而达到我国国际贸易的稳步增长,这就要加大对我国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力度、完善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国际贸易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等方面,这也是未来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相信随着对国际贸易研究的深入,我国国际贸易将迎来更有质量、发展更加平稳的新时代.参考文献:[1]孙徽徽,潘仲乐.浅析我国国际贸易的现状与发展[J].北方经贸,2014(9).[2]许月.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7).[3]钟奕岚.我国国际贸易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9).[4]秦小华.浅析国际贸易发展现状及我国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江苏商论,2014(33).。
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地位、作用和角色

CONTENT的地位
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的作用
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的角色
5
总结
引言
中国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自身实力、地位的显著提升及国家 利益的极大拓展。国际社会在密切关注一个拥有13亿人口且经 济快速发展的国家究竟会扮演一种什么样的国际角色,其发展 会给世界带来何种影响?与时俱进地认知自身的国际角色与形 象,并在此基础上妥善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已经成为中国 外交的重大课题。近年中国适时提出“和平发展”与“和谐世 界”的新理念,逐步加大参与维护世界和平及对发展中国家经 济援助的力度,都体现了中国在外交理论与实践层面所作的思 考与回应。中国正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世界面前。
经济全球化economicglobalization生产国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地位中国深入参与国际体系调整将牵动世界格局走向中国模式等软力量大幅提升推动发展模式多样化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地位、作用和角色
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给世界人民带来了信心,而当今的社会,信心对于经济复苏是至关重要的。
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的角色
4 1 3 2
南北关 世界和平 国际体系 世界经济 系的“ 的“维护 演变的“ 的“领跑 联结者” 者” 推动者” 者”
中国威胁论
一个大国的崛起,必然要打破旧的国际秩序, 促使国家战略格局出现新的调整,这就必然会对原 来的既得利益者形成威胁,这是一个客观事实。 尽管中国的GDP总量世界排名第二,但在总体 上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中国历来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目前中国 非常渴望拥有一个和平建设的国际环境。但中国近 代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作保 障,国家的主权与安宁就无从谈起。 我国早已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国的军事现代 化是为了保卫国家的领土与主权不受侵犯,决不会 对世界安全构成任何威胁。我们渴望和平,但我们 也不会屈服于西方的霸权主义。
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与作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
以下是对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比较详细的阐述。
首先,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庞大的消费市场使其成为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的重要环节。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口,消费需求强劲增长,为全球各类商品与服务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这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大量的贸易机会。
同时,中国也是亚洲地区的制造中心,其拥有完善的供应链网络,可以为全球市场生产高品质、低成本的商品。
中国的国际贸易大多集中在制造业和出口业务上,为全球提供了各类商品。
其次,中国的逐渐开放及其引进外资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开放政策,吸引了跨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
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强大的生产能力使其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同时,利用外资也帮助中国改善了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
中国的外商投资政策为外国公司提供了机会,在中国市场投资和经营,进一步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第三,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已经成为许多国际机构和贸易组织的成员。
中国是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创始成员,也是亚洲公司论坛和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员。
这使中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和决策的制定。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谈判,努力推动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
中国还与更多的国家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包括中韩自由贸易协定、中澳自由贸易协定等。
这些协定扩大了中国与其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并为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提供了机会。
第四,中国的出口导向战略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
中国主要依靠出口来推动经济增长。
中国制造的商品在全球市场有很大的影响力,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中国的出口量及其全球市场份额不断增加,这改变了全球商品流动方式。
中国的产品以价格低廉和质量优异著称,并且涵盖了从电子产品、纺织品到机械设备等各个领域。
中国的市场份额和贸易伙伴不断增多,这表明中国在全球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入世十年来我国在国际贸易网络中的角色与地位演变轨迹

2 0 1 3 / o 5
赖少数经 济体 的局面 。在 拓展出 口市场 的同时 ,还
经济体所 报 送 的相 互 间 出 1 2和 进 1 2 总 值 并 不
应注重对 各 经 济体 出 口货值 的均 衡化 ,以避 免 引
起 国际贸易摩擦 ;从核心 度指标看 ,尽管美 国的核 心度逐 年下降 ,我 国的核 心度一直上升 ,但 二者之
2 0 1 3 / 0 5 总第4 3 3期
文章编号:1 0 0 1 —1 4 8 X ( 2 0 1 3 )0 5— 0 0 3 8— 0 9
商 业 研 究
人 世 十 年 来 我 国 在 国 际 贸 易 网 络 中 的 角 色 与 地 位 演 变 轨 迹
张 勤 ,李海勇 ,马文杰
会 网络 是 由多 个点 以及 各 点之 间 的连 线组 成 的集
N e t d r a w软件 以及 图论思 想 ,以可视 化 、定 量 化 的
形式 揭示 十年来 我 国在 国际贸 易 网络 中角 色地 位
的演化轨迹 。
合。点可 以是 个体 、单位 、城 市 、区域 、国家 等 ,
收 稿 日期 :2 0 1 2— 0 9—2 4
完全一致 , 即经济体 A报送 的对经济体 B的 出 口值和 B报送 的 自 , , A进 口值 并不 相等 , 本文以 各经济体 报送 的 出 口值为准 。
参 考文献 :
点是 运用 社会 网络分 析 法专 门探 讨 我 国在 国际 贸
易 网 络 中 的影 响力 。
本文将经 济体 看 作 一 个 个 的 行 动者 ,对 应 网 络 中的节 点 ;经 济 体 之 间 的贸 易关 系 形 成节 点 间 的连线 ,连线 的箭头指 向进 口的经济体 ,由此经济
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国际贸易地理学期论文08级国贸2班郭一鸣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改革开放30余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迅速,国际贸易量不断增加,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闭关锁国到加入WTO,从依靠简单的农副产品出口到世界工厂,中国制造不断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市场,是世界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一份子,中国的国际贸易以奇迹般的速度征服这世界。
但是中国近些年来的国际贸易也有诸多不和谐的声音,比如西方国家一直针对中国的低价产品采取反倾销政策和增加贸易壁垒以保护本国的产品的利益,这为中国的国际贸易前景蒙上了一层薄雾,但是中国如今的国际贸易在世界的地位如何呢,中国又是如何保持着自身的优势而继续立足于世界呢?本文旨在分析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以分析中国制造出口的比较优势、特点,以及中国通过比较优势对中国国际贸易的影响,为中国制造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构想和可行性研究。
现状:我国的经济近30年来经历了稳定而高速的增长,其中对外贸易尤为抢眼,根据国家统计局估算以可变价格计算,从1978年到2006年,GDP从3624亿元增长到210665亿元,翻了58倍,同期进出口总额从355亿元增长到137387亿元,翻了387倍。
以进出口额所占GDP的比重所表示的外贸依存度从大约10%到65%,很明显,外贸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柱。
中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进出口贸易持续快速增长,进出口贸易总额在世界排名不断提升,已经稳居第三位。
据国家统计局显示2010年前8个月我国对外贸易呈现恢复性增长,实现进出口总值18755.8亿美元,同比增长40%。
其中进口8858.4亿美元,同比增长45.5%;出口9897.4亿美元,同比增长35.5%。
未来4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呈继续回升之势,预计2010年全年可望恢复至金融危机前水平。
年前8个月进出口贸易呈现以下特点:对东盟、南非、俄罗斯等新兴国家出口份额增加;主要商品进出口贸易额增加,资源性产品和机电产品等大宗商品进口呈现量价齐升走势;一般贸易出口增长迅速,占出口总额的45.9%,比2009年同期高0.5个百分点;贸易顺差继续下降,贸易结汇超常增长。
精品范文-论提升我国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地位

精品范文-论提升我国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地位体系我国摘要:近几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在中国商品进出口总额中已占据半壁xx的重要地位。
事实表明,随着世界范围内国际贸易方式的日益变化,加工贸易越来越成为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贸易方式,我国应牢牢抓住这一契机,针对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从指导思想、管理方式、政策法规等方面进一步鼓励、规范和促进加工贸易的全面发展,以提升我国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地位。
关键词:国际分工;加工贸易古典政治经济学派主要奠基人亚当.斯密曾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第一篇第一章《论分工》中举过一个经典的例子,即一个粗工每天最多只能制造20枚针,甚至连一个针也制造不出来,而经过分工后,10个人每天可以制造48000枚针。
他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家财富,只要能以一种适当的方式参与分工,就可以获得利益。
在国际贸易迅猛发展的今天,斯密的论断在一个国家如何参与国际分工以提升自身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地位方面依然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一)、比较优势依然是世界范围内国际分工的基本原则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xx图首先提出了比较优势的概念,H-O理论进一步巩固了比较优势学说的地位。
似乎二战后的国际贸易实践对该学说提出了挑战,但事实证明比较优势学说依然是国际分工的基础和原则。
例如战后的产业内贸易理论,认为规模经济可以成为国际贸易的基础,一国应寻求差异性产品的规模扩张以参与国际分工,但产品差异性的最终形成归根结底要以比较优势作为基础。
再例如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学说中提出,一国竞争优势的形成离不开基本要素的拥有和可获得性要素的形成,但无论是先天基本要素的优势,还是后天获得的要素优势,依然是以比较优势的形式体现出来的,依然是一国的比较优势。
(二)、加工贸易是国际分工的产物加工贸易,即指一国企业开展对外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以及外商投资企业从事的加工贸易业务的总称,是指企业全部或部分进口境外原材料、零部件(包括深加工结转上游企业的成品或半成品)经加工增值后再出口境外的一种贸易方式。
中国对外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及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及发展【摘要】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家之一,对外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首先介绍了对外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和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背景。
然后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地位、现状、优势和挑战,并展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未来发展。
最后得出结论,指出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对外贸易将继续发展壮大。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和地位,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前景。
中国将继续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参与全球贸易,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对外贸易,国际贸易,地位,发展,历史背景,现状,优势,挑战,未来发展,提升,壮大。
1. 引言1.1 对外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对外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也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外贸易,各国可以借助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技术的交流与创新,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产业的转型。
对外贸易可以带动国内经济的发展,激发市场活力,拓展出口市场,同时也可以提高国内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对外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是各国实现经济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关键推动力量。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对外贸易的重要性将愈发凸显。
只有加强对外贸易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和改革,才能更好地应对全球挑战,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
1.2 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背景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开展贸易活动的国家之一,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的对外贸易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变化。
在近代,中国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受到列强侵略,对外贸易遭受严重破坏,直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重视对外贸易,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合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中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更加开放和多元化,贸易伙伴也越来越广泛。
如何看待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A如何看待中国国际地位的新变化,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的表现及突出特点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出现较为显著和重大的变化。
第一,实力地位显著上升。
进入21世纪时,中国的经济实力还只在世界排第七位。
2008年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
这一实力地位的变化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基础。
第二,除经济实力外,中国的军事、科技、软实力也持续上升。
军事上,20多年来我国的军费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由于如此大的投入,使我国的海军、空军等实力比20世纪90年代有显著的提升,军事活动范围扩大。
科技上,航天活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令全世界华人骄傲,令整个世界刮目相看。
在软实力方面,我国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认可,成为不少国家试图仿效的样板。
国际上出现一定程度的汉语热,也说明我国的地位上升了。
第三,在我国实力和国际地位上升的同时,世界其他主要力量的国际地位持续下降,更加显示我国国际地位的显著上升。
比如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使美国的“民主、自由、人权、法制”旗手形象大打折扣,国际地位和声誉显著下降。
在美国国际地位下降的同时,俄罗斯实力和国际地位持续下降,其经济实力正由二流国家沦为三流国家。
日本近20年来经济停滞不前,国内改革步履维艰,实力地位不进则退。
欧盟进入新世纪后停滞不前,经济发展勉强维持低速增长。
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虽然发展速度不慢,但其实力和国际地位始终无法追赶中国。
第四,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实力没有受到根本的伤害,国际地位不降反升。
世界普遍寄希望于中国率先走出危机,带领世界复苏。
中国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和银行系统的充足资本,使中国成为危机中世界少数的中坚力量。
中国银行和企业的实力和国际地位显著上升,海外收购非常活跃。
第五,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发展”战略,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
根据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形势,讨论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以及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发展对与中国之间的相

摘要]根据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形势,讨论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以及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发展对与中国之间的相互影响。
[关键词]:世界经济与政治、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发展。
世界经济(一)、当代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是指全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相互结成的一种既有联系又有矛盾的统一的经济体系。
其特点有:1、世界各国经济上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和相互斗争进一步发展;2、改革和调整成为世界性浪潮;3、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推动愈加显著。
除此之外,世界经济将来趋向于:经济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1.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因(1)经济体制障碍逐渐清除。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开放的市场机制得到了世界多数国家的认同,各国政府对经济管制逐步放松,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不断减少,“无疆界市场”正在形成。
(2)科学技术不断进步。
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缩少了经济活动的空间距离,消除了不同资本市场的时间差和地域差,传统“原产地”与“消费者”之间的地理界限已失去意义,商品、服务、资金和信息的流通将比过去更加快捷,“地球村”经济逐渐成为现实。
(3)跨国公司快速发展。
凭借其独有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置生产基地和销售机构,建立国际商务信息网络,构建全球研究开发体系,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成为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2.经济全球化的特征(1)生产国际化。
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经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在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宰力量,商品生产环节分布于不同国家,各国间的经济依存性明显加强。
(2)贸易自由化。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奠定了自由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障碍逐步消除,贸易量迅速增长;同时,WTO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使得世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和公平,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3)金融全球化。
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

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在全球贸易中一直扮演着巨大的角色。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
本文将从国际市场、制造业、全球贸易政策等多个方面来分析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探讨它如何影响全球经济。
一、国际市场的角度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业生产基地之一,拥有成千上万的制造业企业和供应商。
这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出口国之一。
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19年,中国的出口总量约为2.5万亿美元,其中电子产品、衣服和纺织品是主要的出口商品。
中国的制造业能够为全球市场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商品,这意味着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需要从中国进口大量的产品。
二、制造业的角度在制造业方面,中国在绝大多数领域中都处于领先位置。
与此同时,中国还在不断地提高其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
这使得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大的竞争力。
此外,随着原材料成本的下降,中国的制造业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订单。
虽然中国制造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但它仍然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
三、全球贸易政策的角度中国在全球贸易政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很多国家的贸易伙伴,同时也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之一。
华盛顿特区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贸易政策制定中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随着其国内市场规模的增大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中国对全球贸易政策的影响力将不断增强。
四、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全球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也催生了世界各国的经济繁荣。
同时,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作用也使其成为全球商品和服务的主要供应国之一。
这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增长创造了大量的机会和利益点。
总结:作为全球贸易的主要参与者,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在为世界经济的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解读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是我国对外交往的基本法律。
它规定了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目标、原则、政策和制度等内容,对于指导我国对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基本原则1.平等互利:国家主权平等、尊重各国独立、不干涉内政、相互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互不侵犯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
2.和平共处: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倡导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主张以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
3.互利共赢:追求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公正合理:支持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多边主义,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
5.开放包容:坚持开放的外交政策,加强与各类主体的交流合作,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融合。
主要内容1.外交原则–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核心,推动和平发展。
–不与任何国家结盟,不在任何军事集团中参加针对第三国行动。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
–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与台湾进行任何官方往来。
–支持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作用。
2.对外政策–追求和平发展,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反对使用武力或威胁使用武力解决国际争端。
–坚决捍卫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3.对外工作–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加强与各国的经贸、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合作。
–参与国际多边合作,履行国际义务。
–提高国际话语权,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和改革。
–维护公平正义,推动国际秩序更加公正合理。
结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的发布和实施,为我国对外交往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指导方针。
在国际社会中,我国将继续积极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实施策略1.坚持外交思想和原则:在实施对外关系法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核心、和平发展为主题、互利共赢为目标的外交思想,全面贯彻外交原则。
中国对外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及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及发展【摘要】中国对外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外贸国之一。
中国对外贸易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改革开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国以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庞大的市场规模,吸引了全球众多企业的合作。
中国的主要合作伙伴包括美国、欧盟、东盟等国家和地区。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对外贸易的地位将继续提升,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未来,中国对外贸易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国际贸易的繁荣做出贡献。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国际贸易的繁荣,也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注入了动力。
【关键词】中国对外贸易、国际贸易、地位、特点、合作伙伴、发展趋势、战略意义、重要性、历史发展、结论、繁荣、提升、作用。
1. 引言1.1 中国对外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中国对外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为国家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中国的对外贸易活动不仅促进了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还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发展机会。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对外贸易也扮演着连接国内与国际市场的桥梁作用。
中国对外贸易还推动了国际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和互利共赢的局面。
中国对外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其发展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发展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
在唐宋时期,中国就开始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往来,主要出口丝绸、茶叶等商品。
明清时期,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中国对外贸易更加繁荣,出口物品也逐渐增多,如瓷器、药材、香料等。
由于长期封闭的政策和殖民地侵略,中国在19世纪的对外贸易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近代,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的对外贸易经历了快速增长的阶段。
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与挑战

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与挑战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其地位在全球贸易中日益重要。
然而,中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这些挑战可能会对其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产生潜在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以及面临的挑战。
一、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出口和进口总额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
多年来,中国一直以制造业为主导,成为了全球制造业加工中心。
中国的较低劳动力成本、规模化生产以及对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为其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中国是众多国际组织的成员,如世界贸易组织(WTO),并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和改革。
中国还与许多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
这些努力使中国在全球贸易中获得了更广泛的市场准入和贸易便利化。
中国的市场规模巨大,拥有庞大的消费人群和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
这为全球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和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
二、中国在全球贸易中面临的挑战尽管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不可忽视,但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贸易摩擦的增加。
中国与一些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纠纷时有发生,这可能导致贸易壁垒的增加,限制了中国产品的出口。
此外,一些国家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持续抱怨,加剧了贸易紧张局势。
中国也面临着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
尽管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但侵权和盗版问题仍然存在。
这可能会威胁到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创新和技术转移。
另一个挑战是全球贸易环境的变化。
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战争局势不断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可能导致全球贸易体系的削弱。
中国需要适应这些变化,并及时调整贸易战略,以应对不确定性。
三、应对挑战的措施为了保持和提升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中国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快结构转型升级。
中国必须从主要以低成本劳动力吸引外国投资为主的制造业向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产业转型。
这将有助于提升中国的贸易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知识点总结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复习点总结1.新中国成立前对外贸易的主要特征:对外贸易被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所控制和垄断;进出口商品结构完全适应帝国主义掠夺资源、倾销商品的需要;贸易对象集中与少数帝国主义国家;对外贸易长期入超和不等价交换。
2.新中国成立后对外贸易——通过没收对外贸易中官僚资本、建立过硬对外贸易企业、改造私营进出口企业等三个步骤,全面建立起中国的社会对外贸易。
3.1978年以后:对外贸易占有重要战略地位,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与支柱力量。
*1982年12月,对外开放政策写入我过新宪法。
*对外开放政策--P54.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国给中国带来了哪些主要问题?(1)容易引起贸易摩擦(2)加大了人民币值的压力(3)增大经济的对外依存度(4)出口产品竞争力单一、利润薄(5)加剧经济结构的不平衡5.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的作用:*答:(1)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2)支援国内市场(3)提高科学技术水平(4)增加国家和地方财政收入(5)增加外汇储备(6)扩大社会就业(7)推动对外经济关系的开展(8)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6.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国的原因:答:(1)低成本优势;极度富裕的劳动要素禀赋(2)鼓励出口措施(3)限制进口的政策(4)西方发达国家严格的技术出口管制(5)汇率低估(6)外贸环境改善(加入WTO)7.“六五”计划——(1981-1985)内容:发挥我国资源丰富的优势,增加矿产品和农副特产品;发挥我国传统技艺精湛的优势,发展工艺品和传统的轻纺产品出口;发挥我国劳动力众多的优势,发展进料加工;发挥我国现有工业基础的作用,发展各种机电产品和多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加工品的出口。
“七五”计划----(1986-1990)内容:提出以实现“两个转变”为核心的出口商品战略——(1)实现逐步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转变(2)实现由主要出口粗加工制成品向主要出口精加工制成品的转变。
亚洲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亚洲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在全球经济中,亚洲国家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也日益显著。
本文将从亚洲国家的经济实力、贸易活动和贸易伙伴等多个方面论述亚洲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一、亚洲国家的经济实力亚洲地区是世界上最为人口众多的地区之一,而人口红利也为亚洲国家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目前,中国、印度和日本等国家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而亚洲国家的人力资源丰富,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使得亚洲国家的制造业竞争力显著提高。
此外,亚洲国家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科学研发,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这些因素使得亚洲国家在全球贸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二、亚洲国家的贸易活动与贸易伙伴亚洲国家的贸易活动非常活跃,其地理位置的优势使得亚洲国家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枢纽。
首先,亚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
例如,中国与韩国、日本等邻国以及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规模庞大,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区域经济圈。
其次,亚洲国家也与欧洲、北美洲等地区的国家保持着紧密的贸易联系。
中国和印度等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商品和服务。
此外,亚洲国家还通过参与区域贸易协定和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来促进贸易合作,如中国推动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亚太经合组织等。
亚洲国家的贸易伙伴来自全球各地,包括了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和其他亚洲国家等。
亚洲国家与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密切,彼此成为重要的贸易伙伴。
另外,亚洲与非洲、南美洲的贸易也在不断增长,互利合作进一步加深。
随着亚洲国家的经济实力和贸易规模的不断增长,其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三、亚洲在世界贸易中的挑战与机遇尽管亚洲国家在世界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亚洲国家之间存在贸易争端和竞争。
由于经济实力和贸易规模的差异,亚洲国家之间往往存在着贸易摩擦和不对等的局面。
其次,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也对亚洲国家构成了压力。
近年来,一些国家采取了保护主义政策,限制了亚洲国家的货物和服务进入其市场。
提升我国国际贸易竞争力适应现代经济全球化发展

BUSINESS CULTURELARGE HELD OF VISION .大视野LARGE FIELDOF VISION大视野文/单麒凝当前国际贸易发展迅速.为国家之间的经济来往.全球化进程 带来了动力.我国的对外贸易也受 到明显的影响.呈现出一系列新的 特点。
在当前形势下,我国的对外 贸易逐渐频繁.全球竞争力不断加 强,对国际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明 显。
本文从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特 点出发.结合当前的国际贸易形势.详细分析如何增强我国的国际贸易综合实力.这对我国企业的贸易竞争力提升具有借鉴意义。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中国面临着诸多挑战,作为全球化重要参与者.我们要珍惜机遇.努力赶超发达国家.所以要制定针对性的战略:提升综合国力.稳定中国经济安全:保持扩大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加入国际经济组织和地区性经济组织.巩固区域经济合作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特点过去几十年,中国全面穷实了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基础.加快了改革创新的速度.为国际贸易带来了很多发展机遇.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大潮中受益匪浅。
目前不论是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量还是中国外汇储备和外贸利用数量.都已领先国际发展的平均水平.在亚洲.中国的经济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经济综合发展的引领者.对亚洲经济崛起.提高区域影响力.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际贸易的发展问题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发展群体322020.03N0.462BUSINESS CULTURE 大视野.LARGE F旧LD OF VISION中起着重要作用,国际经贸往来曰 益频繁并呈快速上升态势,世界经 济投资发展融合态势越来越凸显。
跨国公司掌控了国际顶尖高端技术和高端贸易技术的很大一部 分.所以就使得跨国公司在世界经 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曰益巩固.未 来一段时间.跨国公司在全球国际 经贸中的位置会更加凸出,话语权 将会更加强大巩固。
现阶段.跨国 公司已经作为全球国际经贸中的一 支强大队伍.发挥着重要作用.在 世界贸易市场的比重不断稳步攀升.交易活动也逐渐频繁增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提升我国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地位
摘要:近几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在中国商品进出口总额中已占据半壁江山的重要地位。
事实表明,随着世界范围内国际贸易方式的日益变化,加工贸易越来越成为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贸易方式,我国应牢牢抓住这一契机,针对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从指导思想、管理方式、政策法规等方面进一步鼓励、规范和促进加工贸易的全面发展,以提升我国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地位。
关键词:国际分工;加工贸易
古典政治经济学派主要奠基人亚当.斯密曾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第一篇第一章《论分工》中举过一个经典的例子,即一个粗工每天最多只能制造20枚针,甚至连一个针也制造不出来,而经过分工后,10个人每天可以制造48000枚针。
他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家财富,只要能以一种适当的方式参与分工,就可以获得利益。
在国际贸易迅猛发展的今天,斯密的论断在一个国家如何参与国际分工以提升自身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地位方面依然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一、比较优势依然是世界范围内国际分工的基本原则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首先提出了比较优势的概念,H-O理论进一步巩固了比较优势学说的地位。
似乎二战后的国际贸易实践对该学说提出了挑战,但事实证明比较优势学说依然是国际分工的基础和原则。
例如战后的产业内贸易理论,认为规模经济可以成为国际贸易的基础,一国应寻求差异性产品的规模扩张以参与国际分工,但产品差异性的最终形成归根结底要以比较优势作为基础。
再例如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学说中提出,一国竞争优势的形成离不开基本要素的拥有和可获得性要素的形成,但无论是先天基本要素的优势,还是后天获得的要素优势,依然是以比较优势的形式体现出来的,依然是一国的比较优势。
二、加工贸易是国际分工的产物
加工贸易,即指一国开展对外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以及外商投资从事的加工贸易业务的总称,是指全部或部分进口境外原材料、零部件(包括深加工结转上游的成品或半成品)经加工增值后再出口境外的一种贸易方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整个世界相对来说处在和平与发展的环境之中,这为大多数国家提供
了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各国生产力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国际分工加剧,加工贸易正是在这一国际背景下得到了迅速发展。
根据国际分工的相关理论,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是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基本准则。
以加工贸易方式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在相当一段时期,应集中发展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避免将资源用于不具比较优势、效率较低的行业。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应通过加工贸易方式,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有效地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促进本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三、中国目前的加工贸易现状
20多年来,我国通过开展加工贸易,扩大了出口,加快了国内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增强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1995年,加工贸易在全国的外贸比重已急剧上升至47%,特别自1996年以来,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据半壁江山,1999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达亿美元,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的%,20XX年和20XX年,这一比值分别为47%和%,20XX年上半年为%。
加工贸易的产生和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缺乏高质量、高信誉度品牌等弱点,加速融入世界国际分工体系的步伐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有利于外资的吸引,改革开放以来至20XX年,我国实际吸引外资约3400多亿美元,其中港、澳、台三地投资约占60%,而三地在内地投资的90%集中在加工贸易领域;20XX年和20XX年上半年,港、澳、台三地集中在加工贸易方面的投资已分别占我国吸引外资的%和%。
二是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先进管理方法,近年来,机电产品,如飞机、船舶等,尤其是IT行业的加工贸易发展很快,以机电产品为例,20XX年,机电产品加工贸易出口亿美元,与 20XX年同期相比增长%,占机电产品出口的%;进口亿美元,同比增长%,占机电产品进口的%。
三是有利于扩大就业,据统计,我国现有加工贸易约10万家,吸纳的就业人口大大缓解了我国劳动力市场过剩的矛盾,同时充分发挥了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四是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工贸易发展带来的上下游关联度的加强及追求原材料本土化以降低加工成本等,无疑给国内相关产业的厂商带来了更多的机会,江苏省昆山地区加工贸易的发展与周边上下游厂家共同形成的雁行模式效应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五是有利于地区经济的繁荣,根据20XX年的统计数据,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前10位地区依次是广东、江苏、上海、山东、辽宁、福建、天津、浙江、北京和河北,而这些地区又基本上是我国区域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
加工贸易是一把双刃剑,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长期以来,我国加工贸易集中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加工业,出口导向部门与国内大部分产
业间存在阻隔现象,发挥加工贸易溢出效应带动国内产业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还不够;二是加工贸易的总体附加值不高,赖以发挥的劳动力资源优势极易被东南亚、非洲等一些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所取代;三是长期以来加工贸易遍地开花和漫山遍野的经营格局给海关等部门的监管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加工贸易监管尚存在漏洞和不完善的地方,使得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加工贸易渠道走私,不仅造成国家巨额税款流失,还直接影响了国内市场的供求平衡,冲击了国内一些支柱行业和民族工业;四是加工贸易发展势头与海关现行监管模式不相匹配,据统计,全国海关从事加工贸易业务管理的人员只有 3000人左右,而加工贸易有10万家左右,且70%的加工贸易海关监管人员仅从事室内单证作业,而实际监管实物的人力严重不足,极易给不法钻空子。
因此,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及海关加工贸易管理的现状迫切要求从指导思想、管理方式、政策法规等方面进一步鼓励、规范和促进加工贸易的全面发展,并借此良好势头,更好地提升中国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地位。
四、中国在促进加工贸易良性发展过程中应做的努力
1.应积极鼓励加工贸易朝良性方向发展。
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1999年12月在苏州的一次全国性加工贸易会议上,针对我国加工贸易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优化存量、控制总量、规范经营、提高水平的十六字方针,并强调要进一步鼓励加工贸易开展好加工贸易业务。
从长远看,我国必须不断创新加工贸易业务开展的形式,加大规范加工贸易管理模式的力度,从而确保加工贸易趋于良性方向发展。
2.应不断提升加工贸易的层次。
现状表明,我国加工贸易形式仍然主要以简单、初级加工为主,加工的总体附加价值不高,巴比娃娃在中国的加工附加值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学说中把生产要素分为基本要素和获得性要素,其中后者系需要通过长期投资和后天开发创造出的因素,对于一国比较优势乃至竞争优势的形成更为重要。
因此,中国在发展加工贸易过程中,应注重形式的转向和层次的提高,主动和积极地参与高新技术、信息技术等项目和产品的加工和国际分工,通过OEM、ODM、分包等方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零部件生产与组装能力,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生产创造条件。
可以说从长期看,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档次与附加值,扶持和鼓励发展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的产业,是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方向。
3.应有选择的发展加工贸易项目。
因加工贸易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在我国已变得日益明显,从国家长远规划出发,应积极鼓励健康、低污染的加工贸易的发展,限制生产落后、资源浪费、高污染的加工贸易合同的审批,引导加工贸易走上绿色之路,这同时也符合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目
标。
从出口角度看,入世以来,我国部分口岸出口的农产品屡遭欧盟、日本等国家的退运,主要问题就是绿色壁垒。
因此,我国应加强对WTO规则、环保立法和贸易措施的研究,帮助把握出口产品国际环境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项目,以促进加工贸易健康有效地发展。
4.应进一步规范加工贸易的管理。
漫山放羊的格局严重制约了加工贸易的长足发展,也给管理带来了困难。
要想使加工贸易走得好、走得远,就应当积极研究国际惯例做法,学习新加坡等国家将加工贸易由漫山放羊向圈养集中规范管理转变,划出一定的区域,做到内外有别,从事和不从事加工贸易有所不一样。
自20XX年4月27 日全国已批准设立38个出口加工区,加工区设立在当地开发区内,区内只设置出口加工型、仓储和物流等,由海关实行封闭、集中和高效监管。
5.应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加工贸易管理效率。
我国应加快海关等加工贸易监管部门计算机应用和络的建设,充分发挥口岸电子执法系统的作用,加快发展电子商务,防止骗取出口退税和逃汇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正常的外经贸经营秩序。
例如,借助部分大型加工贸易内部完善的管理系统,以计算机络技术为手段,对实行联监控,实现加工贸易的电子管理,提高加工贸易的监管效率。
参考文献:
1.(英)斯密()著,杨敬年译.国富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XX.
2.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1997.
3.张二震,马野青.国际贸易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