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
经济必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经济必考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微观经济学1.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研究的是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供求关系的核心是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通过对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分析,可以得出商品的市场均衡价格和市场均衡数量。
掌握供求关系的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市场的运作规律,也有助于我们预测商品价格的变化。
2.价格理论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研究的是商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变动规律。
价格理论包括了边际效用理论、生产要素价格理论、垄断定价理论等多个方面。
了解价格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商品价格的变化,也有助于我们预测未来价格的走势。
3.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研究的是市场的组织形式和市场的竞争程度。
市场结构包括了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寡占市场等多种形式。
了解市场结构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市场的运作规律,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制定经济政策。
4.成本理论成本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研究的是企业生产的成本和成本的变动规律。
成本理论包括了生产要素成本、边际生产成本、长期成本、短期成本等多个方面。
了解成本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企业的生产决策,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
5.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研究的是社会收入的分配原则和分配机制。
收入分配包括了工资收入、利润收入、地租收入、利息收入等多个方面。
了解收入分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的贫富差距问题,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制定社会政策。
二、宏观经济学1.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研究的是整个国家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增长。
国民经济核算包括了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人均收入、经济增长率等多个指标。
了解国民经济核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国家经济的总体状况,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制定经济政策。
2.货币理论货币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研究的是货币的发行和货币的价值。
微观经济学重点
微观经济学重点一、概念1、稀缺物品:经济学家把对人们的需要而言,供给有限的东西称作稀缺物品或者经济物品。
2、自由物品:经济学家把供给富足的足以满足人们需要的东西称作自由物品。
3、三个基本问题:分工协调问题或分工社会的资源配置机制问题可以用三个基本问题来描述。
第一,生产什么?第二,如何让生产?第三,如何分配产品?4、微观经济学:又称个体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主要以组成一个经济的个体,即消费者、生产者、劳动者、地主、资本家和企业家为研究对象分析的一门学科。
5、宏观经济学:又称总体经济学,把整个经济作为一个总体加以研究,它研究的是描述整个经济运行态势的总量及其关系。
6、直接交换:即每一方都用自己的东西换取自己真正需要即想消费的东西。
7、间接交换:人们先用自己的东西换取不直接需要即不能直接给自己带来满足的这些东西,再用这些东西换取自己需要的东西,这样的交换称作物物交换。
8、需求价格:每一个潜在的买者心目中对打算购买的东西都有愿意出的最高价格,称作边际需求价格,简称需求价格。
9、需求:其他条件不变,一定时期内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称作需求。
10、需求规律:向右下倾斜的需求曲线表明,其他条件相同,随着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相反,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这个关系称作需求规律。
11、供给价格:一种商品的每个卖者心目中有其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即供给价格。
12、供给:其他条件不变,一定时期内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称作供给。
13、供给规律:向右上倾斜的供给曲线表明,其他条件相同,当价格上升时,供给量增加,这个关系称作供给规律。
14、均衡价格:当市场达到供求平衡,即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没有了调整的趋势,此时的价格称作均衡价格。
15、短缺:低于均衡价格的价格使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简称供不应求,或者说短缺。
16、剩余:高于均衡价格的价格使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简称供过于求,或者说剩余。
17、需求价格弹性:是指衡量卖者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记作η。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在市场上,供给是指卖方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需求是指买方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求关系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2.弹性:弹性是指供给或需求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价格弹性衡量了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如果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那么它们具有较高的弹性。
3.效用理论:效用理论研究了人们如何做出消费决策。
效用是个体对一个商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
效用理论认为,人们的消费决策是基于他们对不同商品或服务的效用进行权衡和比较。
4.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消费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带来的额外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认为,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每个单位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用会递减。
5.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描述了输入要素(如劳动力和资本)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生产函数可以用来衡量新增投入要素对产出的贡献。
6.成本理论:成本理论研究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如何决定其生产和定价策略。
固定成本是企业无论产量如何都不变的成本,而可变成本是与产量成正比的成本。
7.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是生产一个额外单位的成本。
边际成本递增的原理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增加产量会导致边际成本逐渐增加。
8.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描述了市场上的竞争程度。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
市场结构决定了企业的定价能力和市场效率。
9.外部性:外部性是指产生经济活动的副作用对非相关经济主体的影响。
正外部性是指副作用给非相关经济主体带来积极影响,如环境保护行为的外部效应。
负外部性是指副作用给非相关经济主体带来负面影响,如污染的外部效应。
10.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所有人都可以无法排除且共同享受的商品或服务。
公共物品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干预,因为私人企业无法从中获利。
以上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个体经济主体的决策、市场的运作和经济体系的效率等方面的问题。
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
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名词解释1.边际产品价值与边际收益产品边际产品价值: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一种投入品的边际产品(也就是额外一单位投入品所导致的额外产出)乘以产品的价格。
边际收益产品:非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在其他条件不变下,厂商追加的最后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收益的增加量。
2、边际替代率与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替代率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3、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或服务所支付的最大数量与他实际支付的数量之差。
生产者剩余,是卖方在提供货品或服务,所愿意收取的最低的价格,与真正在市场所收取的价格之差额。
4、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内生变量是指该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
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
5、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支持价格是政府为了扶持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限制价格是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的最高价格。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指排除任何价值判断,首先对研究的变量的含义作出明确规定,然后在一定假设条件下提出假说,并依此预测未来,最后用经验和事实来验证预测。
实证分析的显著特点在于,它是对有关例题的逻辑推导,旨在理解经济过程“实际是什么”或“将会是什么”,而不涉及对结果好坏以及公平与否的判断。
规范分析: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的经济分析法,首先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经济现象的准则,作为确立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规范分析的特点是:回答诸如经济过程或经济政策“应该是什么”之类的问题;结论不能由经验事实直接检验。
2、二级价格歧视与三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根据不同的购买量和消费者确定的价格。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版)
微观经济学重点概念1. 经济人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2. 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 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
4.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5.供给函数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6. 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7.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8.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9. 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内生变量指一个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
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10.静态分析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11.比较静态分析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12.动态分析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间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3.弹性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14.弧弹性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15.点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6.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供需关系: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中互相作用的两个基本力量。
供给是指卖方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需求是指购买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决定了价格和市场出清程度。
2.弹性:弹性是衡量市场参与者对价格或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
价格弹性衡量了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收入弹性衡量了消费者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弹性的概念有助于理解市场的变化和预测市场的反应。
3.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了选择一个特定的决策而放弃的最有价值的替代选择。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个体和企业必须权衡不同的选择,并评估放弃其中一种选择所付出的机会成本。
4.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从多消费一个单位的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额外满足感。
根据边际效用理论,消费者根据消费最后一个单位的边际效用和产品价格来选择消费的数量。
5.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出现失败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原因可以是外部性(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没有反映在价格中),公共品(无法排除非付费消费者)、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只有一家或少数几家供应者)等。
6.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剩余:生产者剩余是指卖方愿意以较低的价格售出商品或服务时,实际售价与卖方期望价格之间的差异;而消费者剩余是指买方愿意以较高价格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实际购买价格与买方期望价格之间的差异。
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剩余是衡量市场效率和经济福利的指标。
7.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供应和需求的竞争程度。
根据市场结构,市场可以被分为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等不同类型。
不同的市场结构对于价格、效率和创新具有不同的影响。
8.价格歧视:价格歧视是指根据不同的消费者群体设定不同的价格策略。
根据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弹性和市场竞争程度,企业可以创造性地设计价格歧视策略来获取更高的利润。
9.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要素市场是指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交易市场。
通过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生产要素的价格,这些价格影响了企业的成本和资源配置。
2023年微观经济学总结(重点)超详细
2023年微观经济学总结(重点)超详细综合测试题(共80个,分值共:)1、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同价格呈同方向变动。
错误2、影响一种商品需求数量的因素包括(ABCD )。
A、商品本身的价格B、消费者的收入水平C、相关商品的价格D、消费者的偏好3、假定x和y的价格不变,当MRSxy>Px/Py时,消费者为达到最大满足,他将(A )。
A、增购x,减少 y;B、减少x,增购y;C、同时增购x,yD、同时减少x,y。
4、MC曲线达到最低时( A )。
A、MP最大B、AVC最小C、TC最大D、AC最小5、关于等产量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CD )。
A、同一条等产量曲线代表相同的产量B、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低C、同一平面坐标上的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会相交D、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6、粮食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当粮食产量因灾害而减少时(B )。
A、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产量下降B、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粮食价格会更大幅度上升C、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需求量会大幅度减少D、粮食生产者的收入不变,因粮食价格上升与需求量减少的比率相同7、在短期内,随着产量的增加,AFC 会越变越小,于是ATC与AVC曲线( BC )。
A、最终相交B、仅可无限接近C、永远不会相交D、重合8、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弹性的大小( A )。
A、与消费者的税收负担成反比,与生产者的税收负担成正比;B、与消费者的税收负担成正比,与生产者的税收负担成反比;C、不影响税收额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分配比例;D、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税收无关。
9、在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中,只要平均产量是上升的,就应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量。
正确10、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A )。
A、凸向原点B、凹向原点C、垂直于横轴D、平行于横轴11、SAC曲线总是LAC曲线的最低点。
错误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 )。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考试必备)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引论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1西方经济学的概念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合理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的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萨缪尔森为经济学下的定义为:“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以便生产各种商品,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从载体上看,西方经济学指大量的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各种不同的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在这些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中,根据所含的技术分析和经济理论成分的大小,包含了三种类别内容:一是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二是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三是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三种类别的技术分析的含量依次减少,经济理论的成分依次增加我们所涉及的系指第三种类别的西方经济学2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的人的需要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就要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但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的资源与人们的需要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学所研究的就是如何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需要的3“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这是亚当·斯密在著名的《国富论》中提出来的,他说:“每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来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说明,当社会个体追求个人利益时,他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即市场机制所引导去增进了社会利益微观经济学的主要部分(前十一章的内容)都是对“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论证和注解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西方经济学产生的时期早,其发展经历了以下一个阶段: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末期)--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威廉·配弟、亚当·斯密、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的庸俗化(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为萨伊、马尔萨斯)--边际效用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为门格尔、杰文斯、瓦尔拉斯)--新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末期,代表人物为马歇尔)--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库兹涅茨、汉森、萨缪尔森、托宾、哈罗德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由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学派、新左派和新自由主义学派组成)第三节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西方经济学根据它所研究的具体对象、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的科学,它采用的个量分析的方法,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个人或家庭作为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分配于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获得最大利润;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是如何决定的,等等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是价格问题宏观经济学是把一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采用总量分析法,以国民收入为中心,以全社会福利为目标,从总供求的角度研究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国际收支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以及怎样通过宏观调控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它研究的是诸如社会就业量、物价水平、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等全局性的问题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是整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如果形象化地把宏观经济学看作研究森林的特征,微观经济学则是考察构成森林的树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有效性和自由放任;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失效和国家干预第四节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1均衡分析均衡是来自于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它分析的是经济力量达到均衡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均衡达到时会出现的情况,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所研究的经济问题中涉及各种变量,假定自变量为已知或不变,考察因变量达到均衡时所需要的条件和会出现的情况均衡分析有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之分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与两种分析方法相对应的,经济学理论划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前者在解释今年国际运行时从客观事实本身出发,力求说明和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预测经济行为的后果,而不对事物作出好坏、善恶的评价后者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为标准,作出应当与不应当的评价,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西方经济学所进行的分析,少数属于规范分析,基本上都属于实证分析3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的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的特征,它研究的是经济活动的一个横断面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发生变化后,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动态分析是在引进时间变化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的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如果说静态分析考察的是一张静止的照片,而比较静态分析的是几张不同时点的幻灯片,那么动态分析所考察的是一系列连续移动的照片即电影西方经济学中经常使用的比较静态分析法4边际分析边际分析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增量的对比来分析经济行为的边际分析方法实际上微积分在经济学中应用的结果,用微积分的语言来说就是指在一个函数关系中,自变量的微小变化如何引起因变量的相应变化,即微积分的求导问题西方经济学认为,边际量分析比总量分析和平均量分析,能更精确地描述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第二章需求与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1微观经济学体系概览概括来说,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是在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的:第一个层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最优决策问题;第二个层次是研究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决定问题;第三个层次是研究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同时决定问题前两个层次的问题可以借助经济循环流动图来加以说明除了研究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的局部均衡以外,还要分析完全竞争条件下所有单个市场同时均衡(一般均衡)的状态福利经济学又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出发点,论述了一般均衡状态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此外,微观经济学还包括微观经济政策的分析,以克服“市场失灵”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经济人”假设;完全信息假设第二节需求曲线1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整理
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整理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引论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而松散的名词,它可以泛指大量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各种不同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等,这些材料包含三种类别的内容:一,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二,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三,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2、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演变?(4个)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后(XXX《经济学原理》)。
3、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第一,在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从而加强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第二,总结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并把经验提升为理论,以便为改善其运行,甚至在必要时为拯救其存在提供政策建议。
(可见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既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又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
)4、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西方经济学的双重性质可以决定我们对它所应持有的态度:在整个的理论体系上或整体倾向性上对它持否定态度,而在具体的内容上应该看到它的有用之处。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
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
由三个层次逐步深入:一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二是分析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三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
2、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基本假设条件就是“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也被称为“理性人”或“经济人”。
它是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前提,它存在于微观经济学的所有不同的理论之中。
3、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15页图2-1 +文字申明)4、需求曲线?(18页)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函数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需求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既它的斜率为负值。
微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微观经济学复习重点一、导论(一)资源的稀缺性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在经济学中,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被称为稀缺性(scarcity)。
这里要注意的是,经济学上所说的稀缺性是指相对的稀缺性,即从相对的意义上来谈资源的多寡,它产生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这一矛盾。
这也就是说,稀缺性强调的不是资源的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相对于欲望无限性的有限性。
(二)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它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举例解释)二、需求与供给(一)需求的定义: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两个要素:①购买欲望;②支付能力(二)影响需求量的因素:1.商品的价格:A.需求定理: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和需求量呈反向变动。
即该物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
(特例:a.吉芬商品-需求量与价格成同向变动的特殊商品;b.炫耀性物品-在价格低时买得少,价格高时买得多-首饰中的黄金与钻石;派克笔价格;这种商品为定位性物品,具有显示财富的效应。
c.表面上的“例外”-在价格大变动时由价格预期引起的高价多买,低价少买。
“买涨不买落”。
价格高的同种商品需求可能大于价格低的商品,如名牌商品与同种的非名牌商品;这应看作两种不同的商品来对待。
)B.需求曲线: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斜率为负。
2.收入水平:收入越高,需求越大(真实收入)收入越低,需求越小(恩格尔系数:2016年,中国恩格尔系数为30.1%)3.相关商品的价格:A替代品:替代品价格越高,这种商品的需求越大。
如短信与微信B互补品:互补品价格越高,这种商品的需求越小。
如汽油与汽车4.消费者的偏好5.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三)均衡价格的决定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供给量等于市场需求量时的价格。
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参考
–
Q新收入 新价格
=
50
–
86
=
–36
2 市场理论(可能是竞争市场、垄断市场)
竞争市场用 P=MC 求解 垄断市场用 MR=MC 求解 寡头市场首先设 Q=Q1+Q2,第一步先用 P=MC 求市场容量 Q
1
要求画图时一定要画图,没要求时鼓励画图 例题 1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STC=0.04Q3-0.8Q2+10Q+5,求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 提示:供给曲线为 MC 曲线且在 AVC 以上部分 解: 厂商的平均可变成本 AVC = (0.04Q3 – 0.8Q2 + 10Q)/ Q = 0.04Q2 – 0.8Q + 10 厂商盈亏的临界点,令 d’AVC/dQ = 0.08Q – 0.8 = 0 得 Q = 10 厂商边际成本为MC = d’STC/dQ = 0.12Q – 1.6Q + 10 供给曲线为 P = 0.12Q – 1.6Q + 10 (Q >= 10)
2
令dπ/dQ1 = 0,dπ/dQ2 = 0 连立求解得Q1 = 8, Q2 = 7 (2)无价格歧视,则 P1 = P2, π = TR- TC = (Q1+Q2)*P – [(Q1+Q2)2+10(Q1+Q2) ]
= (50-0.5P)P –(50 – 0.5P)2 – 10(50 – 0.5P) 令 dπ/dp = 0,得 P = 70
收入效应=买量原收入新价格
–
买量新收入 新价格
替代效应是由于商品价格变动引起商品相对价格变动,进而引起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替代效应=买量新收入新价格 –
买量原收入 原价格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经济学基本概念
-经济学的定义和分类
-个体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理性选择理论和边际分析的概念及应用
2.市场供求
-供求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市场均衡的概念与分析
-市场调节机制及其限制
3.弹性
-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弹性对价格变动和收入变动的影响
4.生产与成本
-长期和短期生产函数
-生产要素组合及其边际生产力
-成本曲线和平均成本、边际成本的关系
5.市场结构
-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的特点与分析
-垄断定价策略及效果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6.消费者行为
-效用理论和效用最大化
-偏好和预算约束的相互作用
-边际效用和边际效用曲线
7.生产者行为
-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优化问题-生产要素选择和投入组合
8.广义均衡
-供给和需求的整体均衡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影响
9.非完全信息理论
-隐藏动机和逆向选择
-计划与契约
10.公共物品和外部性
-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区别
-外部性和其对市场效率的影响
11.剩余理论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计算和分析
-税收和补贴对剩余的影响
12.经济增长与发展
-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的指标和影响因素
以上是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知识点的汇总。
在学习微观经济学时,可以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和练习,使其更加熟悉和掌握。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整理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整理一、导论1、稀缺法则:相对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而言,任何资源和商品都是稀缺的。
(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没有稀缺性就没有经济学)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失去的最佳选择可得的收益3、生产的四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1)土地:狭义的土地指土地本身。
而广义的土地是指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森林、矿山和河流在内的一切自然资源,因此,土地又可被称为自然资源。
(2)劳动:人类拥有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总和(3)资本:经人类生产出来的且用于生产其它产品所需的一切厂房、机器设备和工具的总称(4)企业家才能:组合土地、劳动和资本的能力。
企业家必须要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努力创新、承担风险和创造利润。
土地拥有者赚取地税,劳动者赚取工资,资本所有者赚取利息,企业家赚取利润;4、资源配置:将生产要素按一定比例进行组合、用于生产的活动。
经济学即优化资源配置的科学,生产效率表现为:(1)给定投入,产出最大;(2)给定产出,投入最小。
消费效率表现为:(1)给定货币开支,得到最大满足; (2)给定满足,货币开支最少5、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1)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决策者,如居民、厂商经济行为的一门学问. 研究消费、生产决策,以及政府政策如何影响生产和消费行为。
(2)宏观经济学是把一个经济视作总体进而研究宏观经济总量的一门学问。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一套理论来解释上述宏观经济变量是如何形成和决定的,并据此通过经济政策,实现经济稳定。
(3)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前者研究总产出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决定,属于总量分析。
后者研究单个商品的均衡价格及其产量的决定,属于个量分析。
好比树木和森林的关系.6、经济学的四大基本问题:生产什么(种类问题)如何生产(方法问题) 生产多少(数量问题)为谁生产(分配问题)结果好坏,能否改善(价值判断问题)(1)生产什么是由比较优势决定的(比较优势是指比其它主体更低的机会成本从事某种活动。
微观经济学常考考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常考考点总结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例如家庭、企业)的决策和行为对市场供求关系、价格变动和资源分配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微观经济学的考点非常丰富,涉及了许多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方法。
下面我将对微观经济学的常考考点进行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需求和供给:考察市场上的买卖双方如何在不同价格条件下决定购买和出售的数量。
包括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画法和解释,市场均衡的概念和特征,需求和供给曲线的变动对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的影响等。
2.弹性分析:考察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对需求的敏感程度。
包括弹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影响弹性的因素,收入弹性和交叉价格弹性的概念和影响等。
3.市场结构:考察市场的竞争程度和市场结构的种类。
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等。
要求对每种市场结构的特点、定价策略和效率水平等进行分析和比较。
4.生产成本和供给决策:考察企业的生产决策和成本分析。
包括生产要素的分类和成本的计算方法,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关系,短期和长期供给曲线的画法和解释等。
5.市场不完全性和信息不对称:考察市场中存在的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对经济行为和资源配置的影响。
包括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信号传递等概念和模型。
6.公共物品和外部性:考察公共物品的特点和提供方式,以及外部性对市场效率和公共政策的影响。
包括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外部性的正负性和内外部性的区分等。
7.消费者决策和效用最大化:考察消费者的决策行为和效用最大化原则。
包括边际效用和预算约束的概念和解释,效用函数和边际效用函数的计算方法,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和图解等。
8.生产者决策和利润最大化:考察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决策和产量选择。
包括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关系,利润函数和边际利润函数的计算方法,企业的短期和长期决策等。
9.因果关系和政策分析:考察经济理论和政策措施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影响。
包括供需关系和价格变动的因果关系,政策措施对市场的影响和效果评估等。
微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微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总结1.市场需求与供给-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在一定价格下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需求曲线的变化与价格弹性等概念密切相关。
-供给曲线表示生产者在一定价格下愿意出售的商品数量,供给曲线的变化与价格弹性等概念密切相关。
-市场平衡在需求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处,市场价格和数量等因素决定市场的均衡状态。
2.市场结构和行为-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市场结构,特点是有很多买家和卖家,没有垄断力量,商品的质量和价格等在市场竞争中决定。
-垄断市场是一种市场结构,特点是只有一个卖家,有很大的垄断力量,商品的质量和价格等由垄断者决定。
-寡头垄断市场是一种市场结构,特点是由少数几个卖家垄断市场,具有一定程度的市场力量。
3.供给与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与生产数量无关,如租金、折旧等;可变成本随生产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如原材料、人力成本等。
-厂商的生产决策基于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比较,边际成本是生产一个额外单位产品所需要增加的成本,边际收益是生产一个额外单位产品所能获得的收益。
4.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市场外部性指市场交易行为对非直接参与者产生的外部效应。
正外部性有助于社会福利的增加,负外部性对社会福利产生损害。
-公共物品是指消费不排他且无法排斥他人消费的商品,给私人企业提供公共物品存在困难,需要政府提供。
-不完全竞争市场存在市场垄断者,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政府通过反垄断法和监管机构来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
5.生产要素市场-劳动力市场是指买卖劳动力的市场。
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
-资本市场是指买卖资本的市场。
资本的供给和需求决定资本市场的利率水平。
-土地市场是指土地资源的买卖市场。
土地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土地市场的地租水平。
以上是微观经济学期末复习的重点知识总结,重点掌握市场需求与供给、市场结构和行为、供给与生产成本、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以及生产要素市场等内容,理解各个概念的含义和相互关系,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和模型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稀缺性:经济资源总是不能满足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的事实,称为稀缺性。
2需求的概念:商品的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 对应于商品每一可能有的价格,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
正确理解需求的概念需要把握以下两点: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需要,需求是一个与价格相联系的概念3供给规律:在影响商品供给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商品的供给量随着其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减少,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同方向变化的依存关系,这就是供给规律。
(第一, 供给规律只有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才成立。
第二,供给规律也有例外。
如劳动的供给)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消费某种物品的边际效用将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减少。
5消费者剩余:消费者购买一定数量商品实际愿意支付的货币量与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存在的差额被称为消费者剩余。
6边际替代率:是指消费者在保持相同效用时,减少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与增加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之比。
7预算线:在既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用给定的收入可能购买的各种商品组合点的轨迹。
有时称预算约束8价格歧视:价格歧视或价格差别,是指厂商对同一种商品向不同的购买者索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价格。
9寡头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又称寡头市场,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一种市场组织。
10占优策略均衡:不论其他参与人选择什么战略,该参与人的最优战略是唯一的,这样的最优战略是占优战略。
11纳什均衡:是一组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组成的战略组合,即给定其他参与人的战略,每个参与人的战略都是最优选择。
12经济租金:如果从要素收入中减去一部分收入后并不影响要素供给,则这部分要素收入就是经济租金。
13市场失灵是指在现实的市场机制中有很多情况会导致资源不能达到有效配置,不能使社会经济效率达到最大。
即市场处于未利用全部帕累托改进的均衡状态14帕累托最优状态:在某种资源配置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
经济学就是要研究用有限的资源(资源的稀缺性)尽可能地去满足人们的需求(需求的无限性),如何去满足就要面对生产什么产品,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三个基本问题。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理论1、需求曲线是显示价格与需求量关系的曲线,是指其他条件相同时,在每一价格水平上买主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的表或曲线。
2、供给是指个别厂商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商品出售的数量。
两个条件:一是厂商愿意出售;二是厂商有商品出售,二者缺一不可。
3、影响供给的因素包含:该商品的自身价格、生产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需求曲线)(供给曲线)4、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的计算:列方程组Q=12-P,Q=2P-3第三章弹性理论1、需求价格弹性:简称为价格弹性或需求弹性,是价格的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的程度。
等于需求变化率除以价格变化率。
由于需求量和价格的相对变化量符号相反,所以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总是负数(即需求曲线的斜率)。
2、需求价格弹性理论的应用:需求价格弹性与收益关系的分析。
总收益也可以称为总收入,指厂商出售一定量商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如果以TR代表总收益,Q为销售量,P为价格,总收益的计算公式为:TR=Q*P。
|e|>1,指该商品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价格上升,总收益下降;(例如日用品促销)|e|<1,指该商品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弹性,价格上升,总收益上升;|e|=1,指该商品需求单一弹性,总收益不变。
3、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1) 商品是生活必需品还是奢侈品。
必需品弹性小,奢侈品弹性大。
(2) 可替代的物品越多,性质越接近,弹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如毛织品可被棉织品、丝织品、化纤品等替代。
(3) 购买商品的支出在人们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大,弹性就大;比重小,弹性就小。
(4) 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一种商品的用途越广泛,它的需求弹性越大,反之越小。
(5) 时间因素。
同样的商品,长期看弹性大,短期看弹性小。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_重点_(考试必备)
第二章需求与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得基本概念第一节微观经济学得特点1微观经济学得研究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就是研究单个消费者与单个生产者得最优决策问题;第二个层次就就是研究单个市场得价格得决定问题;第三个层次就就是研究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单个市场得价格得同时决定问题前两个层次得问题可以借助经济循环流动图来加以说明2微观经济学得基本假设条件:“经济人”假设;完全信息假设第二节需求曲线1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得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得该商品得数量。
它包括购买欲望与购买能力两层含义。
少其中一项就不能算做需求2需求函数:就就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得需求数量与影响该需求数量得各种因素之间得相互关系公式Qd=f(P)(P:商品得价格;Qd:商品得需求量)当需求函数为线性函数时Qd=α-β•P(α、β为常数),该函数所对应得需求曲线为一直线需求曲线特征:向右下方倾斜,即斜率为负值,她们都表示商品得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得关系(吉芬物品除外)3需求定理:指商品得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得互为反方向得变化关系。
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需求曲线得形状就就是向右下方倾斜得第三节供给曲线1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得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得该种商品得数量。
它包括供给意愿与供给能力两层含义,少其中一项就不能算做供给。
2供给函数:就就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得供给数量与影响该供给数量得各种因素之间得相互关系公式Qs=f(P)(P:商品得价格;Qs:商品得供给量)当供给函数为线性函数时Qs=-δ+γ•P(δ、γ常数),该函数所对应得供给曲线为一直线供给曲线特征:向右上方倾斜,即供给曲线得斜率为正值。
她们都表示商品得供给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得规律。
3供给定理:指商品得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得互为同方向得变化关系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曲线得形状就就是向右上方倾斜得,供给与价格为正向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需求曲线: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它的价格间的函数关系的图像。
2)无差异曲线:表示在偏好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从这曲线上的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中得到的满足程度是一样的。
在无差异曲线图里,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越高的满足程度。
3)均衡价格:是商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也就是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商品的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相等时的价格。
4)消费者剩余:消费者从商品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大于其所付出的价格的部分。
因为消费者按照最后一个商品的边际效用决定所有商品的价格,而这最后一个商品之前的商品的边际效用都大于这最后一个商品,此大于的部分,消费者没有付钱。
5)收入弹性:指商品需求量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收入弹性大于1的是奢侈品,0——1之间的是必需品,小于0的是低档商品。
6)交叉弹性:是指此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对比商品价格变动百分比的反应程度。
交叉弹性小于0的是互补商品,大于0的是替代商品,等于0的是不相关商品。
7)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一个生产要素替代另一个生产要素的比例,它是两个生产要素边际产出之比的倒数。
因为边际产出递减,一个生产要素替代另一个生产要素的量越来越少了,也就是边际替代率递减。
8)扩展路线: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把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联结起来,就形成生产扩展路线。
它表明生产规模扩大、产出最优的轨迹。
9)贡献利润:是指企业的销售收入大于变动成本的部分。
即商品的价格与平均变动成本之间的差额。
10)一级差别价格:是指企业利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每个单位的商品销售的增加,逐个降低商品的价格;即对所出售的每个单位的商品都收取尽可能高的价格,这种每个单位的商品都不同的价格又称为完全差别价格。
11)二级差别价格:是指企业对每一个顾客制定不同的价格,而不是对同一顾客的不同边际效用制定不同的价格。
12)三级差别价格:是指企业根据不同的市场、不同的需求弹性制定不同的价格,以获得利润极大化。
13)自然垄断:是一种合理的垄断,它说明整个市场需求只要有一个企业就能得到满足,而不需要两个或更多企业参与生产。
尽管这种参与在技术上可行,但在成本上肯定不经济。
14)市场经济:是指一种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社会资源的高效配置。
15)引致投资:是指政府通过优惠利率、优惠税率和特殊价格管理等措施,引导非政府机构按照政府的意愿进行投资。
16)直接调控:是指政府利用手中掌握的资源,用行政办法对经济运行进行直接的调节和控制,以达到政府期望的目标。
17)间接调控:是指以价格调节为主,在充分尊重当事人利益的基础上,通过他们的经济行为的反应,逐渐传导至政府期望的经济目标上。
18)短期国民消费曲线:是指在短期内,表示国民收入和消费之间关系的曲线,其斜率(即边际消费倾向)较小。
19)长期国民消费曲线:是指在长期内,表示国民收入和消费之间关系的曲线,其斜率(即边际消费倾向)较大。
20)乘数原理:指消费、投资和出口等因素的变化,带动国民收入同方向的倍数变化。
21)加速原理:国民收入的增加会反作作用于投资,使投资的增长快于国民收入的增长,或者投资的下降快于国民收入的下降。
22)财政政策:政府为达到既定的经济目标而对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公债的发行和偿还作出的决策。
23)拉弗曲线:描绘政府税收和税率关系的曲线。
24)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借改变货币供给量以影响国民收入和利率的政策。
25)LM曲线:在曲线上的每一点,利率与国民收入的组合是不同的,但货币供给都等于货币需求。
26)IS曲线:在利率与国民收入不同组合条件下,投资与储蓄相等的曲线。
27)不可能定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从个人偏好次序推导出社会的偏好次序。
28)科斯定理:通过产权制度的调整,将商品有害的外部性内部化,从而将有害外部性降低到最低限度的理论。
29)收入消费曲线:将向右上方移动的消费可能线与更高位置的无差异曲线的切点的连接线。
30)恩格尔曲线:描述收入增加与商品需求量变动之间的关系曲线。
31)蛛网理论:描绘周期生产的商品价格和产量的波动和调整的动态化过程的市场模型。
3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指在不同的产出规模上,企业生产最低成本的轨迹。
33)企业:以生产商品、提供服务、增加效用的方式,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独立商品生产单位。
34)私有制:是财产(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所有权归私人所有的一种制度。
35)国有制:是财产(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所有权归国家(由政府管理)的一种制度。
36)总供给:整个社会在某一时期所能提供的总产出,也就是该时期各种生产要素的总和。
37)总需求曲线:表明总需求数量与价格水平关系的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
38)总供给曲线:表明价格水平越高,投资的效率也越高的一条向上倾斜的曲线。
39)MM定理:在一定的条件下,无论企业进行负债筹资,还是进行权益资本筹资,都部影响企业的市场总价值。
40)财务风险:到期不能偿还的风险。
41)投资风险:指资产在运行过程中所遇到的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
42)进口替代战略:用本国产品来替代进口品,或者说通过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来促进本国工业化的战略。
43)汇率:一个国家货币与另一个国家的货币的交换比例,也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相对优势原理:是指一个国家应当生产并出口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应当进口处于相对劣势的产品和服务。
外贸乘数:是指在一个开放型经济里,一种注入因素,无论是投资、政府购买或出口的变化会引起国民收入以的倍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