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读书报告
《国家间政治》读书报告
《国家间政治》读书报告在《国家间政治》一书中,我总结出摩根索现实主义政治理论体系主要包括的四个方面:国际政治各学派的理论;以权力斗争为表现形式的国家间政治;国家权力的本质以及三个限制因素;实现世界和平的途径。
开篇摩根索即提出政治现实主义的六项原理:第一,政治与整个社会相同,是受来源于人性的客观规律的支配的。
为了改良社会,首先必须理解社会赖以存在的规律。
第二,帮助政治现实主义在国际政治原野上找出一条道路的主要路标是把利益确认为权力的这一概念,政治家是“从以权力界定利益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行动的”,而且历史已经证实了这一假定。
这一假定使不同国家看似不同的对外政策有了连贯性和一致性。
第三,现实主义认为它的最重要的观念:把利益确认为权力,是一个客观的范畴,是普遍有效的;但也并不是说这个观念的含义是一成不变的。
利益观念的确是政治的精髓,不受时间的和地点的影响。
第四,政治现实主义意识到了政治行为的道德意义。
普遍的道德原则不能有以其抽象的、一成不变的公式,应用于国家行动中,必须经过时间、地点等具体条件的过滤。
第五,政治现实主义认为某个特定国家的道德抱负同普遍适用的道德法则不能相提并论。
第四五项原理结合起来看,它们分别强调两个相对应的方面:前者重点强调各国必然受道德制约,后者则强调道德不能过度甚至普遍化。
第六,政治现实主义认为人性是复杂的,从不同的透镜中可以看到不同的人,政治现实主义同其他思想派别之间的差异是真实的、深刻的。
这六条基本原则集中反映了一个的主旨:国际政治以国家为基本政治单位,以人性观、利益观和道德观为基础,以权力政治为中心。
紧接着摩根索在第二部分对国际政治实质——权力斗争做了详实完备的阐述。
摩根索认为,国际政治是追逐权利的斗争,一项政治决策所追求的,或是保持权力,或是增加权力,或是现实权力,而与之相对应的有三种国际政策:维持现状的政策、帝国主义政策和威信政策。
“如果一国的外交政策趋向于保持权力而不是朝着利己的方向改变权力分配,则该国奉行的就是现状政策;如果一国的外交政策目的在于通过反转现存的权力关系获得比它实际拥有的权力更多的权力——换言之,其外交政策寻求的是权力地位上的有利的变化,那该国奉行的就是帝国主义政策;如果一国的外交政策寻求的是维护或增加权力而显示它所拥有的权力,则该国奉行的就是威信政策。
政治学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书目:《政治学》学院:年级:班级:姓名:学号: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代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思想家。
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恩格斯称之为“最博学的人”,柏拉图称之为“学园之灵”。
作为一位最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对世界的贡献无人可比。
他对哲学的几乎每个学科都做出了贡献。
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宪法。
他的思想对西方文化的根本倾向和内容产生了深远影响。
公元前384年,亚里士多德出生在希腊的一个殖民地的奴隶主阶级中的中产家庭,受他父亲的影响,亚里士多德对生物学和实证科学饶有兴趣。
从十八岁到三十八岁——在雅典跟柏拉图学习哲学的二十年,对亚里士多德来说是个很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一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柏拉图去世后,他开始游历各地。
公元前343年,担任起当时年仅13岁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对亚历山大大帝的思想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在此期间,亚里士多德边讲课,边撰写了多部哲学著作。
《政治学》就是其代表作之一。
柏拉图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对其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
柏拉图著有《政治家篇》。
《政治家篇》是他在叙拉古的政治实践受到挫折,思想发生变化后所做。
《政治家篇》主旨是讨论真政治家及政治的定义。
柏拉图在这篇对话中提出了政治中道、混合的概念;首次明确论述了法律的作用并以法律作为划分政体的标准。
他认为,真政治家(哲学王)无需用法律统治,但现实中真政治家极为罕见,即使有真政治家,法律也还有一定的作用。
因为政治不仅是一种艺术,亦是一门科学。
法律对于政治家,犹如教练和医生的训练方案和处方一样,法律虽然在理论上是荒谬的,在实践中却是必要的。
亚里士多德同柏拉图一样,他认为城邦高于公民,但是他也主张人有自己的权利。
政治学读书报告(总13页)
政治学读书报告(总13页)
政治学读书报告是一个研究领域最重要的书籍,用于检视、分析、讨论并解决当前政治问题。
它对政治学者和政治研究人员具有特殊意义,也可以帮助其他人了解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政治学读书报告的主体包括政治学的理论、概念、历史、案例研究、国际关系和政治实践等。
每个主题都会引起各种不同的讨论,以此来探索这些政治问题的复杂性和相互作用。
政治学读书报告的第一部分是关于政治学的历史介绍,介绍政治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它的主要学者、学术思想和实践。
第二部分以当前政治学的发展状况为主题,结合实例分析当前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哲学思想及其应用。
第三部分介绍政治学中的核心概念,如政治体系、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政治文化、政治组织、政治理论、政治分析等。
第四部分介绍政治学的实践,以及政治学如何参与社会发展、政治变革、政治决策等。
最后,读书报告还会探讨政治学的实践中存在的挑战与机遇,以及政治学如何与其他领域的学科保持联系。
读书报告中最重要的是,它使读者能够通过全面考虑、比较和分析,结合实际问题,把政治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政治实践,从而促进政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国家间政治读书报告
《国家间政治》读书报告《国家间政治》是现实主义大师汉斯—摩根索的经典之作,正如丁韶斌老师所言,若只读一本关于国际政治的著作,必选《国家间政治》。
这一点对于我这个几乎没有什么学术积淀的学生来说也同样感同身受。
读了这本书以后,不由对摩根索本人敬佩有加,对他明确的认识及阐述实在佩服。
这本书不仅思路清楚,框架脉络清晰,而且观点精辟独到,对现今国际政治的理论研究和现实国际关系的处理都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本人知识粗浅,对这本经典著作的理解也一定很不到位,于是只拣选其中“国家权力”部分做自己的感受。
在阅读《国家间政治》时接触到较早的一个概念是国家权力。
摩根索认为国际政治中的的斗争都是围绕权力斗争展开的,无论其在国际交往中目的如何、手段和表现方式怎样,这点都是明确无疑的。
我们知道,国际政治中,国家实力(即国家的综合国力)才是国际政治关系中各国家的后盾,而拥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就会拥有与其相适应的国家权力。
也就是说国家权力的大小,影响轻重都取决于其综合国力。
而一旦拥有或其国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家就会去追求或维护他的国家权力。
就最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利比亚发动的战争来看,首先美国等国能悍然发动对一个主权国家的侵略,首先是相对利比亚他们拥有更强的国家综合国力,这些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关于国家权力的分配上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于是在国际社会中便拥有如此的权力。
而以军事手段来实现其国家权力的追求和扩大。
美国为了扩大其在利比亚乃至该地区的国家权力,而与其为伍的国家也想分一杯羹,才会有利比亚现在的流血冲突。
摩根索认为,国际政治中国家权力斗争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对抗的方式,如两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直接武力对抗,也比如冷战时期一段时间内美苏两国虽未发生直接冲突,但不交往联系(也就是我们称之为冷战的原因),也是一种对抗的方式。
第二种是竞争的形式。
也就是说两个或多个国家互有经济或政治上的来往,但是都基于与自身的目的和诉求相互竞争,也表现为对国家权力的追求。
《政治学为什么重要》读书报告(一)
《政治学为什么重要》读书报告(一)读书感受读完《政治学为什么重要》这本书,我深深地意识到政治学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本书通过详细解释政治学的发展历程和现代意义,让我领悟到了政治学对于城市规划、民主制度、国际关系等多个方面的影响。
在书中,作者强调了政治学的本质是研究权力的分配和运作,而权力的分配和运作又决定了社会组织、政治稳定和公共利益的实现。
政治学的研究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研究社会各个层面的交互影响,更关注公共政策的形成和执行过程,深入探究权力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政治学既是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交汇点,也是对社会治理和公共政策的指导性学科。
政治学的现代意义现代社会面临的治理问题越来越复杂,政治学及其相关分支学科如公共行政学、国际关系学等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政治学家们通过研究政治体制、政策选择、权力分配等问题,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建议和指导。
另外,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外交政策等领域,政治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实问题,为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的实现尽一份绵薄之力。
正如作者所说,“当我们每天醒来,走在崎岖不平的世界上,我们所用的每一个设备,所见的每一个场景,所受的每一种政策,都与政治学有关。
”总结政治学虽然不是万能的,但它却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一个学科。
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政治现象,为决策者和公民提供指导性建议,为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的实现尽一份绵薄之力。
在未来的发展中,政治学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伴随着现代化进程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政治学的思考读完本书,使我开始思考政治学的研究如何应对新时代面临的挑战。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们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如全球化、数字化、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
这些问题都需要政治学家加强研究,为我们提供更有针对性和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同时,政治学家也需要适应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现代社会复杂问题,指导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马克思政治课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题目:《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读书报告1. 本书或本文的思维框架邓小平的《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篇文章,写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
这篇文章通俗易懂地指出了改革的指导思想、要坚持什么政策、要注意解决哪些问题。
这篇文章有长期的影响力和指导作用第一部分肯定了改革的成果:肯定了深圳、珠海特区的改革成果;改革能解放生产力;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改革可以促进稳定;改革的政策要坚定不移。
第二部分明确了改革的思想:改革要敢于试验;“三资”企业有利于社会主义;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要大胆借鉴先进方法;要共同富裕;改革政策不强制推行、允许观望,多做事、少争论;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第三部分指出要把握机会、快速发展:要把握机会;经济发展要快;肯定了五年加速发展的成果,经济发展有助于治理问题;高速发展是可行的;快速发展经济要重视科技和教育,要团结知识分子。
第四部分指导了政治制度:要打击犯罪,要反对腐败,要法制;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无产阶级专政。
第五部分强调了组织工作,反对了形式主义:要有正确的组织路线;要注意培养人;老人要帮助年轻人;反对形式主义;马克思主义要提倡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提倡长篇大论。
第六部分指出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要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不会消失,而会发展;中国维护世界和平;要努力建设。
2. 自己认为对的观点,为什么?《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篇文章的关键观点是,反对了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对应关系。
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定位在了目的上的区别,而不是手段上的区别。
“总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改革开放基本是以这个观点作为指导思想的。
政治学读书报告
政治学读书报告政治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涉及到行为、制度、权力、社会组织和文化等方面。
本次阅读的政治学专业书籍为理查德·E.尼斯贝特的《政治学基础》。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在深入理解社会政治体制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书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政治学是关于政治的科学,主要研究政治现象和过程,即政治决策制定、权力行使和政府机构之间的关系等。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国家、政治体制、政治流派、政治思潮、政治规则、政治动态等。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理论研究和文化研究。
本书第二章介绍了政治系统和政治文化。
政治系统指政治实体(如国家或政党)在特定历史环境中具体表现出来的组织形式。
政治文化指人们在政治生活中遵循的特定价值体系、信仰和行为准则。
了解政治系统和政治文化能够为人们了解不同的政治体制和政治文化背景提供帮助。
本书第三章介绍了政治权力和政治决策制定。
政治权力是政治领域中行使控制和支配权力的能力。
政治决策制定则是指制定政策的一系列过程,包括政策的实施、执行和评估。
了解政治权力和政治决策制定能够帮助人们了解政治对社会的影响。
本书第四章介绍了政治经济学和政治发展。
政治经济学是探究政府和市场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政治发展是研究发展中国家政治变革和经济转型的学科。
了解政治经济学和政治发展能够帮助人们了解政府的角色和政治变革对经济的影响。
综上所述,政治学基础一书介绍了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涵盖了政治系统、政治权力、政治经济学和政治发展等方面,深入理解这些方面对于理解社会政治体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大国政治悲剧读书报告
大国政治悲剧读书报告一、引言《大国政治悲剧》一书由著名学者王缉思所著,通过对世界历史上一些大国的兴衰历程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政治决策、战略思维和国际关系等因素在国家崛起与衰落中的重要作用。
本书对于理解当今世界格局、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阅读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于大国政治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历史背景《大国政治悲剧》以世界历史为背景,涉及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不同时期的大国兴衰。
这些国家包括古代的罗马帝国、中国的唐王朝,中世纪的欧洲列强,近代的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以及现代的苏联和美国等。
通过对这些国家的研究,作者揭示了政治决策、战略思维和国际关系等因素在大国兴衰中的重要作用。
三、悲剧的起因《大国政治悲剧》认为,大国政治悲剧的发生往往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国内政治体制的不完善: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如果不完善,无法有效解决内部矛盾和问题,就可能导致国家的衰落。
2.战略决策失误:领导人在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方面的错误决策,可能导致国家利益的损失和外交关系的恶化。
3.过度扩张:一个国家在扩张过程中如果过度消耗资源,导致经济和社会发展失衡,就可能引发内部危机和外部挑战。
4.国际体系的不公平:国际体系中存在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现象,可能导致小国和弱国的反感和对抗,从而对大国的利益造成威胁。
四、悲剧经过《大国政治悲剧》通过分析历史上一些大国的兴衰历程,展示了悲剧经过的几个阶段:1.崛起阶段:一个大国在崛起过程中,往往会采取扩张主义政策,寻求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优势地位。
2.冲突阶段:随着大国的崛起,其与国际社会的矛盾和冲突也会逐渐加剧。
这些冲突可能表现为领土争端、贸易战、军备竞赛等形式。
3.危机阶段:当大国的国内和国际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引发危机。
这些危机可能包括政治动荡、经济崩溃、社会不安定等。
4.衰落阶段:在危机的影响下,一个大国可能开始走向衰落。
衰落可能表现为经济萎缩、军事实力下降、国际地位削弱等。
思政读书报告大一
思政读书报告大一前言作为一名大一学生,我在思政课堂上的读书报告中受益颇多。
在读完《论语》、《道德经》、《资治通鉴》等经典文献后,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本次报告将分享我在思政课堂上的学习体验、阅读心得和个人总结。
学习体验思政课是一门涉及政治、哲学、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性课程。
在思政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热情和有趣,使得学习变得轻松愉悦。
教学形式多样,不光有老师的讲解,还有小组讨论、班级辩论等互动性教学方式。
在小组讨论中,我能够与同学们分享观点,讨论问题,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而在班级辩论中,则需要更加充分地准备,严谨地思考,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思政课堂上,我们不仅阅读了大量的经典文献,还观看了许多政治、历史、文化类电影和纪录片,加深了我们对一些概念和历史事件的认识。
在听完老师的讲解、看完电影后,我们总结出了一些启示和感悟,这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是很有帮助的。
阅读心得在读完《论语》、《道德经》、《资治通鉴》等经典文献后,我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读书心得,简单分享一下这些经典文献对我的影响。
《论语》《论语》是一部中国古代思想精华的代表作,记录了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和理念。
其中,“仁”是一种思想理念,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爱,相互尊重,彼此为善。
在《论语》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这种准则,发现想要立足社会,就必须尊重他人,不断增长自己的人品修养。
《道德经》《道德经》是由老子所创作的一部综合性哲学著作,分为上下两篇。
其思想内容强调自我反省、反思和会意,和我们现在所说的“人生哲学”十分契合。
在读完《道德经》后,我深刻领悟到“道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付诸实践。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一部中国古代史籍,关于历史事件的描述和历史研究的方法。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通读了这部书,使我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政治学》读书报告
《政治学》读书报告《政治学》读书报告《政治学》读书报告--亚里士多德与唯物主义心得体会《政治学》读书报告--亚里士多德与唯物主义唯物主义亚里士多德报告读书《政治学》这部书是一部关于政治的专著,在该书中亚里士多德第一次创建了政治的体系,比较系统的讲述了古希腊时期的西方各个地区的政治体制。
固然该书是站在一个统治阶级的角度往看待整个社会的政治体制并从这样一种阶级的角度探访出一个及公道或说“至善”的政治统治体制,其终究目的是维护奴隶制的国家,但是该书中对现实的城邦的构成,发展和城邦内部的各个阶级如何在一种公道的制度下***的生活,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重视根据实际的生活中,从已有的各种政治体系中分析出不足与上风,最后把各个不同的个体重新组合成为更好的政体如在分析了所有的政治体制他以为斯巴达的寡头政体和雅典的民主政体混合的这类混合政体才是比较公道的情势。
不同于他的老师柏拉图的“理念论”的哲学体系所寻觅的至善的城邦制度是在现实以外寻求一种理想国式的超脱于现实社会的政治体制和城邦。
亚里士多德是一手拿着伦理学的书一手指着地的着眼于社会现实观察分析事物本身即各个城邦所在历史上推行的各种体制,最后得出合适于现实社会发展的社会体系和政治制度。
对本书我想重视通过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政治体制是作为一种动力而存在于社会当中恩培多克勒提出了万物的本原的组成元素是火、水、土、气的“四根说”,继而又提出了外在动力观即事物的产生与灭亡是由于这四种元素的混合和分离,而这类推动这类混合与分离是由一种外在的气力来推动的。
这类观点在《政治学》有所体现。
亚里士多德在讲授政治学时首先是分析了城邦各个基本组成要素家庭、个人、财产等并且论述了这些基本元素的本身特点。
如家庭的组成要素、财产的分类、对人的特性及所致使的生活得方式的分析,在这些基本要素都存在后,需要有一个动力作用于这些元素使他们能在一种良好的组织之下发挥出自己的作用由此才能构成一个公道城邦。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读书报告(一)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读书报告(一)中国近百年政治史读书报告一、书籍简介《中国近百年政治史》是一本深入探讨近现代中国政治发展历程的重要著作。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涵盖了中国政治变革的各个阶段,从清朝末期的兴起到20世纪末期的发展,详尽地梳理了各个时期的政治事件、社会背景和领导人物。
二、内容评价1. 史实梳理本书的最大亮点在于对历史事件进行详尽的梳理,逐个呈现出各个时期的政治背景和事件发展过程。
作者不仅介绍了每个事件的基本情况,还深入分析了其背后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各个事件所带来的影响。
2. 分析深入作者的分析深入、独到,不局限于表面现象。
通过深入剖析历史背景、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全面而深刻地阐释了中国政治发展的演变过程。
不仅如此,作者还结合细节和事件,引发出对于历史问题的深度思考。
3. 观点中肯书中对当时的历史和政治人物进行了本色描绘,用较为平衡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并不带有过多的主观色彩。
在阐述具体事件的过程中,作者始终保持中肯的态度,不对个人、派别进行过分赞扬或者批判。
三、结语综上所述,本书展现了中国近百年政治发展的丰富内涵和变化规律,不仅丰富了读者对于近现代中国的认知,同时凸显了政治史的研究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并不仅仅是一本政治史专业书籍,非专业读者也能够有所收获。
因此,值得推荐给对于中国近代史和政治有兴趣的读者深入阅读。
四、行文风格本书的行文风格以平实、严谨为主,注重史实和思考,符合学术著作的要求。
同时,作者通过清晰的逻辑和简洁的语言,使得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
并且,本书对于历史人物和政治事件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让读者对于中国历史的认知更加全面丰富。
五、不足之处本书虽然语言平实,但故事性稍弱,对于有些读者而言可能会感到略显枯燥。
在分析事件时,作者对于一些细节和背景没有进行详细的梳理和描写,给部分读者的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六、总评《中国近百年政治史》是一本深入阐述中国现代历史政治理论、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潮的重要著作,能够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历史背景、文化氛围和政治思考。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书报告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书报告《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书报告一、书籍概述《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是钱穆先生的一部经典之作,通过对中国历史上不同朝代的政治制度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各种制度的优点和缺陷。
本书按照历史顺序,从汉代一直讲述到清代,重点分析了各个朝代在制度设计上的特点和得失。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历史的博大精深和政治制度的复杂性。
二、主要内容1.汉代: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长治久安的封建王朝,其政治制度奠定了后世的基础。
钱穆先生指出,汉代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崇尚儒家,兼顾法家”,这一特点在选举制度、宰相制度、地方制度等方面都有体现。
选举制度方面,汉代采用察举制,重视品德和才能的选拔,但也存在世家大族垄断权力的弊端。
宰相制度方面,汉代设立三公九卿,分工明确,互相牵制,但也存在权力过于分散的问题。
地方制度方面,汉代实行郡县制和分封制相结合,既保证了中央集权,又照顾了地方利益。
2.唐代: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其政治制度也有很多创新之处。
钱穆先生认为,唐代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是“重视科举,抑制门阀”。
科举制度的推行使得人才选拔更加公平和广泛,但也存在考试内容单一、忽视实践能力的问题。
此外,唐代设立三省六部制,使得宰相权力更加分散,避免了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
地方制度方面,唐代实行州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宋代: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和文化最繁荣的朝代之一,但其政治制度却备受争议。
钱穆先生指出,宋代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强干弱枝,重文轻武”。
这一特点在军事制度、官僚制度、财政制度等方面都有体现。
军事制度方面,宋代实行募兵制,军队战斗力下降,导致对外战争频频失利。
官僚制度方面,宋代官员数量庞大,行政效率低下,且存在严重的贪污腐败问题。
财政制度方面,宋代实行专卖制度和高额税收,虽然增加了财政收入,但也加重了人民负担。
4.明代:明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其政治制度也有很多独特之处。
论人民民主专政读书报告
论人民民主专政读书报告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种政治制度,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民主专政的核心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管理和参与。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公民,我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论述,也阅读了一些相关的专著。
在这篇读书报告中,我将从两个方面对人民民主专政进行探讨和拓展。
首先,人民民主专政强调以人民为中心。
这一理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即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人民民主专政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通过普选选举、议事决策等方式,使人民能够直接参与国家政权的管理。
这种民主的本质区别于西方的多党制,而是倾向于集中民意,确保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其次,人民民主专政也强调政府的权力受制于法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推进,使人民民主专政更加规范和制约政府权力。
通过制定和执行法律,确保政府权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这一制度安排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上得以确立,并为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实践中,人民民主专政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中国的发展成就,不仅体现在经济上的快速增长,更重要的是在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素质、保障人民权益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人民民主专政的有效运行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大国之一。
然而,人民民主专政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其中之一是如何平衡政府权力与人民权力之间的关系。
在实践中,一些地方政府滥用权力、腐败现象仍然存在,这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和制衡机制,确保政府行使权力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另外,如何进一步提高人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也是一个重要课题。
综上所述,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制度。
它强调人民当家作主,政府权力受制于法律,为中国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实践中,人民民主专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政治学习心得报告(精选15篇)
政治学习心得报告政治学习心得报告一、什么是心得心得是指工作或学习中的体验和领悟到的东西:凡人读书,各有心得;学习心得。
出自清·朱克敬《瞑庵杂识》卷二:“凡人读书,各有心得,虽契友不能同,亦不能喻。
”、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学医宜慎》:“ 程杏轩医案,历叙生平治验,颇有心得。
”、梁斌《播火记》十三:“不是你介绍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心得,我哪里能做这个工作。
”二、政治学习心得报告(精选15篇)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
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政治学习心得报告(精选15篇),欢迎大家分享。
政治学习心得报告1本学年,在学校领导组织政治业务学习和教师师德师风六查五评的学习,并参加全省统一“教师六五普法”考试学习等活动学习,以及“国培计划”中学习到的《师德情怀与教育责任》的课程,让我更进一步了解教师职业的神圣,使命的崇高,责任的重大。
一、教师要具有爱心与责任感教师的爱是建立在对教育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上面的,在老师爱心的雨露照射滋润下,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和舒适,从而激发起奋进的欲望。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实际行动落实到“教书育人”,这一历史使命上去,只有在自己的岗位上把本职工作做好,才能为培养更多的有素养的人才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严格要求学生是教师道德威信的保证,教师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收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
如果教学中忽略了这种情感的关爱,就等于抽掉了教学发展的灵魂。
教师在授课中的情感以及伴随而发展语言,不仅能激活学生听课的情绪,而且能增强说理性,可以收到感人至深的效果,只有用发自内心真实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二、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更新的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习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书报告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书报告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是一部关于中国政治史的著作,通过对中国历代政治的得失进行深入分析,全面展现了中国政治发展的脉络和特点。
本书从夏商周三代到清朝末年,对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得失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中国政治史的视角。
在本书中,作者对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
首先,作者对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政治运作和政治事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深入挖掘了其中的得与失。
其次,作者对中国政治史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揭示了中国政治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最后,作者对中国政治史的得失进行了总结和评价,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中国政治史的视角。
在本书中,作者对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作者指出,中国历代政治的得失主要体现在政治制度、政治运作和政治事件三个方面。
在政治制度方面,作者指出,中国历代政治的得失主要体现在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政治制度的灵活性与僵化性、政治制度的权力分配与制衡等方面。
在政治运作方面,作者指出,中国历代政治的得失主要体现在政治运作的高效与低效、政治运作的公正与腐败、政治运作的稳定与动荡等方面。
在政治事件方面,作者指出,中国历代政治的得失主要体现在政治事件的影响与后果、政治事件的原因与结果、政治事件的启示与警示等方面。
在本书中,作者对中国政治史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深入的梳理和分析。
作者指出,中国政治史的发展脉络主要体现在政治制度的演变与变革、政治运作的发展与变迁、政治事件的发展与演变等方面。
作者指出,中国政治史的发展脉络主要受到政治制度、政治运作和政治事件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外部环境和国际因素的影响。
在本书中,作者对中国政治史的得失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评价。
作者指出,中国政治史的得失主要体现在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政治运作的高效与低效、政治事件的影响与后果等方面。
作者指出,中国政治史的得失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和评价。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书报告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书报告封面目录I. 引言II. 前秦时期政治得失III. 唐代政治得失IV. 清朝政治得失V. 当今中国政治得失VI. 结论VII. 参考文献引言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经历了许多政治的得失,这些得失对当前的中国政治生活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本报告将分别从前秦、唐代、清朝以及现代中国四个时期的政治得失入手,以期更好地反思和总结中国政治的成长与脉络。
前秦时期政治得失前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短暂统一王朝,但其为后人留下的政治得失却是极其深远的。
前秦的缔造者苻坚虽然取得了统一中国的壮举,但他却违背了人伦与道德,无视百姓福祉,因此,前秦的统一同样没有得到人民的认同和支持,终究走向灭亡。
唐代政治得失唐朝是中华历史上最灿烂的朝代之一。
玄宗及其垂帘听政的时代被称为“开元盛世”,但到了晚唐,唐朝的国运逐渐走向颓废,最终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唐臣李泌就曾为此感慨:“唐氏凭仗开元之盛而覆亡于中宣之末,汉室荷戎之祸而靡滅于石鼓之下。
”这个观点提醒我们政治的兴衰大概与时运、内外环境、人物素质、治理机制和公平资讯有关,而这全部都是繁杂的政治得失的综合体现。
清朝政治得失清朝尽管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封建”之最,但依然与中国自有的孝道理念产生了瓜葛。
这个时代的得失体现在清朝政治制度所反映的尊孝和法治的矛盾之中。
当时的女子不能拥有自己的财产,因此,不肯遵从家长安排的婚姻,就只能孑然一身。
可是,一旦服从婚姻安排,那么女子的财产就全部属于男方家庭,而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相对较低,倘若受到虐待,甚至找不到可以托付的人说出自己的苦恼。
这一点,清初时还有异论,但最终还是郑重了封建制度,限制了瑰丽社会的血缘关系和孝道情感,并由此对当时社会充满了怨憎和不满,终致满清灭亡。
当今中国政治得失当今中国与之前的中国不同,中国已经朝着法制化、国际化、社会化的方向逐渐走好。
但是,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和压力也前所未有。
政治反腐、反恐、外交压力、人口老龄化、社会不公等问题交织在一起,百般挣扎。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报告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报告一、导言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著作,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对古代希腊政治生活的深入洞察,而且也为我们理解现代社会政治现象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在这篇读书报告中,我将概括介绍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观点,并对其进行评价和探讨。
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观点1. 国家的本质和目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是最高形式的共同体,其目的是实现人的最高幸福。
他将国家分为三类: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共和政体,其中共和政体是最适合实现国家目的的形式。
他还指出,国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而不是为了谋求权力和财富。
2. 政治领导的原则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领导的原则应该是美德和公正。
他认为,一个优秀的政治领袖应该具备智慧、勇气和节制等美德,并能够公正地对待所有公民。
他还指出,政治领袖应该受到道德约束,以避免滥用权力。
3. 公民的教育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民应该接受教育,以便他们能够参与政治生活并发挥积极作用。
他强调了音乐和文学在培养公民品德方面的作用,并认为体育也应该成为教育的一部分,以培养公民的身体健康和勇敢品质。
三、对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评价1. 贡献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对西方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了国家的目的和形式、政治领导的原则以及公民教育的观点,这些观点为后来的政治学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此外,他的政治学还为我们理解古代希腊的政治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2. 局限性然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他过于强调了贵族政体的优越性,这可能导致他对其他形式的政治制度持有偏见。
其次,他的政治学建立在城邦国家的基础上,因此可能不适用于现代民族国家。
此外,他的政治学也缺乏对经济因素和社会不平等的分析。
四、结论总的来说,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著作。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对古代希腊政治生活的深入理解,而且也为我们理解现代社会政治现象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尽管存在一些局限性,但他的观点仍然对我们今天的政治思考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 年秋季学期研究生课程考核
(读书报告、研究报告)
考核科目:思想政治理论
学生所在院(系):电气学院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学生所在学科:仪器仪表工程
学生姓名:
学号:
学生类别:
考核结果阅卷人
第 1 页(共2页)
我的上课学习报告的PPT题目是《科学利刃,生存危机—浅谈人工智能》,浅谈了科技对人类文明的推进,其中包括人类的工业革命,核科学等。
以及科技这把双刃剑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污染,原子弹),并由此引出了我需要讲的题目重点,即: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对人类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人工智能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当发挥的作用。
人工智能已经给人类世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人工智能尤其是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也冲击着传统的伦理和道德体制,从而进一步引发了人类对人工智能道德存在与否的争论,人工智能体以其不可或缺的便利而独立存在,这已成为不容人类忽视的一个事实,那么理所当然,人工智能体所承载的伦理和道德规范也必然占据一席之地,当下的人工智能尤其是机器人已有一定的意识,可以依据一定的程序行使其判断力,但这与人类的独立意识仍相差甚远,我们期待人工智能体可以发展成完全的道德主体,那么这个主体的道德内涵如何诠释呢?
人工智能道德的出现和发展暴漏了人类伦理的不完全,以及人类对于道德完全性的追求。
我们应该从人工智能道德设计中反思人类伦理体系,并进一步完善它。
人工智能体在近期不会也不可能发展成完全的道德主体。
然而,我们对那些批评家所提出的人工智能体在道德属性上潜在的危险问题还是应该予以关注。
首先,人工智能的设计,尤其是机器人的设计和应用必须遵守机器人的三大定律"以此为法则,在不伤害的前提下,培养人工智能体的自我决策能力。
其次,人工智能的道德问题涉及伦理和哲学等层面,在这些理论问题的实践应用中,人工智能体与人类和大自然之间的关系必须秉承和谐的原则,这有利于人工智能深化服务质量,满足人类需求。
再次,人工智能的道德属性根源于人类自身的道德认识,从根源上健全人类自身的伦理体系是必须而紧迫的,同时构筑有效的权力保障措施也是道德标准得以实现的必由路径除此之外,对于人工智能体自身的发展而言,也需要一个与其相适应的伦理道德体系。
最后,人工智能的发展必须有一个相对应的伦理道德体系。
第2 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