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水节教案 (2)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精选两篇
多媒体教学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 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互动教学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 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 与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 果。
案例分析
结合实际案例,深入剖析 泼水节的内涵和意义,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 容。
教师自我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丰富,涵盖了泼水节的多个 方面,但时间安排略显紧张,部分内容讲解不够深 入。
教学策略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 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帮助学 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学习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阅读 课文,理解文中人物的情感和 泼水节的含义。
反馈与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 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 学效果。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展示泼水节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 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精选两 篇
授课教师:
2023-12-29
目
CONTENCT
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过程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师自我反思 •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精选一 •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精选二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泼水节的来历和意义。
能力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 课文内容,了解泼水节的习俗和文化 。
学生能够感受到泼水节的文化氛围和 民族情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和自豪感。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 等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 方式,深入理解课文,提高语文素养 。
教学内容与过程
难忘泼水节活动教案设计
一、活动背景泼水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活动,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也就是春分之后,就是泼水节了。
传统的泼水节是为了祈求丰收、水源充足、水灾平息,也代表着带走不吉祥的事物、迎接新一年的开始。
随着时光的推移,泼水节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娱乐活动,人们互相泼水、玩耍,享受春日美好的时光。
二、教案设计1.活动主题难忘泼水节活动2.活动目标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们将:- 学习泼水节文化和传统节日习俗;-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发扬友谊,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 提高学生们的身体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增强学生们的团队意识,以更好地完成团队任务。
3.课程内容本次活动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1)泼水节文化介绍老师将通过讲解PPT、视频资料等形式,向学生们介绍泼水节的由来、历史和传统文化,引领学生们走近传统文化,了解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2)游戏环节通过游戏环节,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泼水节的习俗和特点,并借助游戏中的团队协作、互相信赖和紧密合作等要素,培养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
(3)泼水比赛在室外的体育场地,进行泼水比赛。
比赛分为多个小组,根据小组人数,分别设置不同的比赛规则和时间,挑战小组之间的团队合作。
比赛中,每个小组的学生们将分工合作,团结协力,用各种巧妙的方式、形式进行泼水比赛,以完成比赛的任务。
4.教学方法本次活动采用互动式、探究式和合作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游戏中愉快地体验游戏的乐趣,通过互动探究,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情境教学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将学生放在泼水节文化的情境中,让其切实体验到泼水节文化的感受,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2)讨论式教学法以小组为单位,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热烈的讨论。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激发出大家的灵感,探究泼水节文化背后的深层次含义。
(3)团队建设教学法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强调团队协作和合作。
大家可以相互协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共同完成任务,从而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培养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设计范文
《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泼水节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泼水节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3)培养学生用英语描述节日习俗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泼水节的热闹氛围;(2)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参与节日活动的态度;(3)通过学习,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1. 泼水节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 泼水节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3. 描述泼水节习俗的英语句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泼水节的历史背景、意义和相关词汇;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英语描述泼水节习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泼水节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了解的其他民族节日。
2. 新课内容展示:(1)教师展示泼水节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2)学生跟读,模仿发音;(3)教师讲解词汇和表达方式的用法。
3. 实践环节:(1)教师创设泼水节的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2)学生用英语描述泼水节习俗;(3)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4. 巩固环节:(1)学生分组合作,用英语编写关于泼水节的短剧;(2)各组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评价。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泼水节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英语写一篇关于泼水节的短文;3. 调查其他同学的泼水节经历,整理成报告。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表现、实践环节和课后作业对学生进行评价;2.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度、合作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3. 评价学生对泼水节历史背景、意义和相关词汇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设计范文2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难忘的泼水节精品教案设计范文学科领域:语文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泼水节的来历和习俗,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泼水节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泼水节是我国傣族的传统节日。
1.2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泼水节的了解。
2. 学习课文2.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和情节,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3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韵律美。
3. 课堂小结3.2 学生谈收获,教师给予鼓励。
第二课时:4. 深入学习课文4.1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2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5. 实践拓展5.1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泼水节庆祝活动。
5.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全班交流。
5.3 教师指导,完善庆祝活动设计。
6. 课堂小结6.2 学生谈收获,教师给予鼓励。
三、作业布置1. 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泼水节的相关知识。
2. 写一篇关于泼水节的作文。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泼水节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资源准备1. 泼水节相关视频或图片资料。
2. 课文原文。
3. 作文纸张或电子设备。
4. 分组讨论所需材料。
七、教学过程详解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泼水节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泼水节的意义。
2. 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4. 实践拓展:让学生设计泼水节庆祝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通过作文表达自己对泼水节的看法。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泼水节的来历和习俗,增长文化知识。
(2)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
(3)提高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泼水节的情景。
(2)采用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以课文为依托,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泼水节的来历和习俗。
(2)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
(3)提高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描绘的泼水节场景和气氛。
(2)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内涵的感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泼水节的相关知识。
(2)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标准。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泼水节的基本知识。
(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学习心得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介绍泼水节的来历和习俗。
(2)引导学生谈论对泼水节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课文描绘的泼水节氛围。
(2)教师带领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探讨民族文化:(1)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展现的民族文化特色。
(2)分组讨论,探讨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实践环节:(1)组织学生进行泼水节主题活动,体验民族风情。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1)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进步等。
(2)反思自己在活动中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17.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2)
17难忘的泼水节(精读课文)【教学目标】1.认识“泼、族”15个生字,会写“忘、泼”8个字,读准多音字“铺、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用“象脚鼓、凤凰花、银碗”等讲述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泼水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3.积累描写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总理的平易近人。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
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
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乇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必备品格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重点)2.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难点)【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周总理的打扮是怎样的?出示: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周总理的打扮体现了什么?(体现了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对傣族人民的尊重。
)师讲解:外貌描写概念:外貌描写是对人物外貌(人物的容貌、体形、衣着)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作用:外貌描写能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在特定环境,特定时期的内心情绪和心理活动,还可以反映人物所在的生活环境和时代特征。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如何过泼水节的?出示: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开始泼水了。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5.学习课文最后连个自然段最后两个自然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后两个自然段抒发了作者幸福难忘的思想感情。
“多么幸福”“多么难忘”是傣族人民对1961年泼水节最直接、最具体、最真实的感受。
)6.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难忘的?(因为1961年的泼水节是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的,傣族人民感受到了周总理和国家对自己深切的关怀,所以说是难忘的。
2024年语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泼水节的来历和习俗,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文的朗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了解和尊重各民族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乐于助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泼水节的来历和习俗。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泼水节的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课文。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视频或图片资料。
4. 泼水节活动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泼水节的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引导学生谈论对泼水节的了解和印象。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泼水节的来历和习俗。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5. 实践活动:(1)分组进行泼水节相关活动,如制作泼水节贺卡、编排泼水节舞蹈等。
(2)每组展示活动成果,分享活动心得。
6. 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体验。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方法的选择等。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本文是关于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课前准备:1、生字、词卡片。
2、学生查阅有关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资料及了解一些周总理的故事。
3、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录像、插图。
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词。
二、看录像,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属于哪个民族?(汉族)上节课我们参观了美丽的葡萄沟,见到了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
那大家还想不想去看看其他的少数民族朋友呢?(想)那老师就带领大家去傣族看看吧!边放录像(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盛况),教师边讲解:每年清明节前后(傣历六月中旬),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
节日那天,傣族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脚鼓,乘着龙船来到聚集地。
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大家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今天,我们课文中描述的泼水节,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怀的泼水节。
它到底特殊在哪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三、读文体会。
1、教师范读课文,生标出自然段。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和同桌一起读。
(要求读准生字,不加字漏字)3、指名读。
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教教他。
4、师:在傣历六月份,什么花开了?说明傣族的什么节日到了?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理解“一年一度”即一年一次。
5、今年的泼水节与往年不一样,因为谁要来了?(生读第一段)答:周总理为什么傣族人民听说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感到特别高兴?(生答)6、师:人们又是怎样迎接周总理的呢?(自由读第三段)a、你能用自己的话向大家描述一下人们欢迎周总理的情景吗?b、理解“四面八方”,“从四面八方赶来”说明了什么?c、指名朗读。
二年级语文下册《欢乐的泼水节》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泼、水、节”等10个生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泼水节的来历和习俗,知道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了解傣族人的服装特点。
(2)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欢乐”的含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1. 生词的正确认读与理解。
2. 课文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教学难点:1. 生词的正确认读与理解。
2. 课文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词卡片。
3.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课件或黑板上的图片,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是傣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
”2. 学习生词:(1)教师出示生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2)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
(3)学生自读,巩固记忆。
3. 学习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气。
(2)学生自读,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3)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4. 课堂练习:(1)教师出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图片内容。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
5. 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泼水节的来历和习俗。
6.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词。
(2)观察生活中类似的节日,与同学交流分享。
六、教学步骤:1. 第一步:激趣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傣族泼水节的场景,引导学生感受节日的热闹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第二步:自读课文(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正确读音和词义,不懂的地方可以圈点标记,待会儿一起讨论。
3. 第三步:合作交流(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互相讨论生字词的含义和课文的大致意思,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
4. 第四步:精讲细读(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讲解,对生字词进行详细讲解,对课文进行逐句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范文2
《欢乐的泼水节》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泼水节的来历和习俗,增长知识。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知道泼水节的来历和习俗。
2.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学会生字词,会用“互相泼水”、“欢乐”等词语造句。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泼水节的习俗和意义。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视频或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泼水节吗?它有什么特别的习俗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从而引出本课内容。
2. 学习课文,了解泼水节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泼水节的来历和习俗。
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学习生字词,巩固知识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拼写。
教师可以选择几个生字词让学生造句,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4. 小组讨论,分享心得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对泼水节的看法,以及如何过泼水节。
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全文,布置作业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泼水节的重要性和习俗。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泼水节的短文,可以是描述泼水节的场景、自己的感受等。
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延伸:1. 文化探究: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关于泼水节的文化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采访长辈等方式,深入了解泼水节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2. 艺术创作:学生可以结合泼水节的主题,进行绘画、手工制作等艺术创作,展示自己对泼水节的独特理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7篇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7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精选篇1穿着傣族的节日盛装,踩着凤凰花瓣铺成的地毯,敲打着欢快的象牙鼓,泼洒着充满祝福的清水。
啊!多么快乐的泼水节!1961年的这个泼水节,因为周总理的到来而更加幸福,更加令人难忘。
这篇文章讲的就是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来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
本文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1、《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
”在阅读教学中,主要就是读的实践,因此,阅读教学要坚持以读为本,使阅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自主学习,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激发读书兴趣,点拨读书方法,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识字写字是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低年级要重视识字,加强写字,要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在课上,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意思,使学生逐步学会自主识字。
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增强学生自主识字的愿望,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1、重点:了解周总理和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2、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一、导入课文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你知道傣族吗?它有什么风俗呢?(板书:泼水节)1961年,周总理来到傣族,和傣族人民共同度过了一个令人难忘的泼水节。
(板书:难忘的)同学们,让我们走进傣族,看一看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的场面吧。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
2、找出文中要求学会的和会认的字,用圆圈和横线标出来,借助拼音读几遍。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泼水节的来历和习俗,增加对傣族文化的了解。
(2)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搜集信息的能力。
(3)学会用形容词和副词描述场景,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直观感受泼水节的氛围。
(3)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表达和倾听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泼水节的来历和习俗。
2. 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描述方法。
3. 运用形容词和副词描绘场景。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泼水节的文化内涵。
2. 运用形容词和副词进行写作。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泼水节的相关视频、图片和资料。
2. 课文文本和配套练习。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泼水节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节日氛围。
(2)引导学生谈论对泼水节的认识和印象。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泼水节的来历和习俗。
(2)讨论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描述方法。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小组活动(1)让学生分组,搜集其他民族的节日资料,进行分享和交流。
(2)讨论各民族节日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4. 写作练习(1)让学生用形容词和副词描述泼水节的场景。
(2)学生互相评改,教师指导。
(2)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了解其他民族的节日,进行拓展学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在写作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包括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以及描述场景的准确性。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拓展学习,了解他们对其他民族节日的了解和尊重程度。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活动的组织、教学难点的掌握情况等。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1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泼、度、龙、炮”四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找出描写周总理的句子。
4、能按照顺序,说出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按照顺序,说出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教学过程一、识字1、平翘舌音Shizhu shou cai驶祝寿踩2、前后鼻音Long rong jian kang龙容健康3、其它Podu qiao wan fu泼度敲碗福4、多音字铺pū()盛shèng()Pù() chéng()5、拓展祝福带有示字旁的字:社、视、神、祖、祈、祷6、词语泼水度过敲鼓龙舟容易踩踏铺开盛水银碗祝福健康长寿二、读文1、轻声泼呀洒呀笑哇跳哇2、带“的”的短语敬爱的周总理欢乐的鼓点盛满清水的银碗鲜红的地毯火红火红的凤凰花一年一度的泼水节3、带有数量词的短语一条条龙船一串串花炮一只象脚鼓一条水红色头巾(1)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2)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3)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4)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5、课文(1)自由读课文。
(2)分段朗读课文。
三、理解1、概括课文写的是()年,()和()在一起过泼水节的事。
2、勾画把描写周总理的句子,用“——”画下来,读一读。
3、复述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欢迎、跳舞、泼水)四、写字po泼(泼水)(活泼)du度(长度)(高度)long龙(龙王)(龙船)Pao炮(礼炮)(大炮)2、书空3、要点注意撇的弧度和长度。
课文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
课文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课文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共含1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课文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课文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教材分析:《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学生分析: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
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一、知识与能力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全面热情参入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四、重难点: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过程: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教学授课形式,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一、营造气氛,激发情感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致了解了一下泼水节,并且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个自然段,来听着音乐(响起),看看画面(出示火红的凤凰花画面),师生背第一节。
(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即感受异地风情,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二.精读课文第二段感受泼水节的欢乐。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体验情感,朗读感悟。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唱歌 快乐的泼水节》教案 (2)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唱歌快乐的泼水节》教案 (2)一. 教材分析《唱歌快乐的泼水节》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音乐教材,本节课的歌曲以欢快的节奏和简单的旋律展现了我国傣族泼水节的喜庆氛围。
歌曲共两段,第一段以描绘泼水节的场景为主,第二段则以祝福为主题,歌曲整体节奏明快,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他们在前三册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简单的乐器演奏技巧。
但在演唱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对音准、节奏和咬字等方面把握不够准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快乐的泼水节》的歌词和旋律。
2.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和演唱方法。
3.提高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风俗的了解和热爱。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音准和节奏。
2.歌词的理解和演唱情感的把握。
3.集体演唱时的团队协作。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
3.情境教学法:创设泼水节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演唱。
4.视听结合法:观看相关视频,增强学生对歌曲背景的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视频、图片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和视频。
3.乐器:钢琴、吉他等。
4.泼水节道具:如水枪、花环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快乐的泼水节》歌曲,引导学生跟随节奏拍手。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是描述哪个节日的吗?歌曲中有哪些场景?”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泼水节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傣族泼水节的风俗习惯。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歌词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音准、节奏和咬字。
可分为三个步骤:a.教师范唱,学生跟唱。
b.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
c.全班学生集体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演唱,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评价。
2023最新-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优秀8篇】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优秀8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
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壶知道为您精心收集了8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2、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习惯,体会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教学重难点:1、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体会傣族人民过节时的欢乐心情。
教学准备:1、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泼水节的知识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的信息。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质疑猜想1、小朋友,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你能说出其中的一两个吗?许多民族都有他们特别的、充满民族气息的风俗与节日。
(板书:泼水节)就是其中的一个。
2、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泼水节的欢乐场景吧(补全课题)齐读课题。
3、看了这个课题,你认为这篇课文会向我们介绍什么?4、你们猜的是否正确,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喜欢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看看所写的内容与你的猜测一致吗?2、检查自读:(1)读词语:提着桶相互促进湿淋淋不肯离去幸福象脚鼓赛龙舟准备象征性吉祥如意(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猜测与文中所写的是否一致。
(理清课文脉络与重点。
)4、你又读懂了什么?(在学生充分回答后,引读第一自然段。
)三、读悟“泼水”,感受欢乐。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傣族人民又是怎样过泼水节的呢?(小组合作,读文讨论。
)2、交流,朗读。
(以下环节随机进行。
)(1)泼水前的准备:泼水节那天,人们在大街两旁准备好清水。
你喜欢这样的清水吗?为什么?怎样读出你喜欢的心情?指导读句: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洒上花瓣。
2024年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和板书设计
2、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觉泼水节很热闹,很欢乐的?
3、指导朗读。
4、你想亲眼看看泼水节时那热闹的场面吗?观看录象:欢乐的'泼水节
5、带入情境:如果这一天,你和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一起来到了大街上,参加泼水节,你会怎样泼水呢?
6、质疑:为什么大家浑身湿淋淋的,脸上却笑开了花呢?
7、小结。小朋友说得真好。是呀,这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呀,大家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水者还是被泼者,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淋淋的,但大家的心里都是那样高兴,脸上也都笑开了花。大街上,欢乐的人们互相泼洒,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了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二、指名3人分小节读课文,评议。
三、学文
(一)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理解“一年一度”。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3、小朋友知道了,泼水节就是傣族人民的新年,也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这个让大家期盼已久的节日到来的时候,傣族人民会是怎样的)第二小节
1、这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人们是怎样欢度的?自由读第二小节,说说泼水节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四、指导背诵。
五、作业:
1、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56支花,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俗和最盛大的节日。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和几个小朋友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对此进行研究。
《难忘的泼水节》精品教案(第二课时)
17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课文第3~8自然段。
朗读课文,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能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3.积累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周总理的平易近人。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出示词语,学生开火车认读词语,再选词语说话。
泼水节凤凰花象脚鼓柏树枝龙船一年一度傣族人民盛水银碗祝福健康长寿2.出示周总理的图片,师生通过交流相关资料,让学生记住这位深受我国人民爱戴的伟人——周恩来。
过渡:1961年,傣族的泼水节格外热闹,人们也格外高兴。
让我们来到1961年,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这个难忘的泼水节。
二、研读课文,体会“难忘”(一)学习第3自然段,感受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盛况。
1.自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互动交流。
教师相机出示下列语句,指导朗读并引导学生体会。
(1)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①引导思考:人们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敲鼓?“四面八方”这个词语说明了什么?人们为什么不是“走来”,而是“赶来”?②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明确:“敲起象脚鼓”表现了人们喜悦的心情,“四面八方”突出了人多,“赶来”则体现了傣族人民急切、激动的心情。
(2)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①引导思考:人们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铺地毯?(非常隆重的场合或欢迎尊贵的客人时。
)这里“鲜红的地毯”指的是什么?(地上撒满的凤凰花的花瓣。
)通过这个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傣族人民的热情,他们迎接周总理时的快乐心情,他们的欢迎方式很特别。
)②指名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再和同桌对读,互提建议。
(3)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①指名朗读,其余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
②教师换词朗读,学生想象画面:一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花炮升上天空。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快乐的泼水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准确、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并能结合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来演绎歌曲如舞蹈,器乐伴奏等。
2、能力目标:通过歌曲演唱,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想象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3、情感目标: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活动,激发学生探索傣家人民生活习性的兴趣,以及对音乐的亲近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泼水节的了解以及歌曲中附点节奏的掌握。
难点:对最后一乐句中的节奏掌握。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敏捷、好奇心、接受能力较强、对于新事物有很强的兴趣,在音乐的歌曲演唱教学中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音乐歌唱方式来演唱,做到声情并茂,但对于音乐的信息量还不够,在分析歌曲与歌曲的表现设计的能力还略显不足。
因此,教师要去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让他们在音乐实践中体验、分析歌曲,完整地学唱歌曲,让孩子们不仅学到音乐知识、技能,同时也感受到美得熏陶。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欢迎走进解老师的音乐课堂,你们喜欢音乐吗?你认识哪些乐器呢?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乐器,想请一名同学为我们演奏一曲。
(你知道刚才吹奏的是什么曲子吗?介绍曲子以及演奏乐器)引入傣族的泼水节。
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傣族有一个非常特别的节日,同学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关于泼水节还有一个传说呢?(放泼水节传说ppt)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参加泼水节?让我们随着歌声走进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吧!。
泼水节是不是很有意思,今天我们就学一首新歌《快乐的泼水节》(放泼水节课件,师板书课题)二、出示课题,感受《快乐的泼水节》观看视频《快乐的泼水节》。
看完视频之后,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三、学唱歌曲1、完整聆听歌曲(教师范唱)师:听完了这首歌曲,同学们觉得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速度是怎样的?2、打节拍再次聆听歌曲。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第【1】篇〗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
教学本课,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并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积累重点词句,并进行简单的拓展运用。
2、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激情朗读,体会课文的文字之美,情感之浓。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
【教学难点】体会人民和周总理心连心的感情。
【教学准备】搜集周总理资料,在班级进行周总理资料展示,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课前欣赏云南傣族的民俗风情。
一、字词引领,巧入文本。
1、刚才,我们欣赏了一组的,你发现了什么他们正在干什么?2、教师介绍傣族泼水节3、聪明的孩子一定知道,这就是与我们今天要学习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有关。
(齐读课题)把你想重读的词读重一点,再读一遍。
4、小声地、自由地读一读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勾画出来。
可以问老师也可以问同学。
出示词语:凤凰花对襟白褂咖啡色踩着端着盛满敲起鼓蘸了水周恩来齐读,最后剩下“周恩来”。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名字——出示周恩来的,配上文字:他12岁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他是共和国的第一位国家总理。
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新中国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有他的心血;他的足迹遍布全球,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都是他的朋友。
他就是我们敬爱的总理——周恩来。
你想认识他吗1961年,傣族人民就有幸见到了他,并且和他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泼水节!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1961年(板书:1961年),去走进这——难忘的泼水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感受傣族人民过泼水节时的快乐之情。
3. 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泼水节的快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第一小节: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还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欢乐的泼水节。
齐读课题。
小朋友,让我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先去欣赏一下傣族风情,好不好?你们欣赏到了什么?生:(1)这里有高大的椰树(2)有傣族人民住的竹楼(3)有勤劳的傣族姑娘(4)漂亮的孔雀舞(5)象脚鼓(6)象牙塔(7)凤凰花师:(指凤凰花说),这就是美丽的凤凰花。
(出示第一小节)每年春天,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谁来把它读一读生:指名读师:从这一节中你读懂了什么?生:(1)傣族人民在西双版纳举行泼水节;(2)泼水节是在凤凰花开的时候举行的师:对了,泼水节是在凤凰花开的时候,也就是在阳历的4月中旬举行的,那个时候正好是什么季节啊?(3)泼水节一年只有一次;你从那个词语中知道的呢?(4)还知道了什么呢?人们非常盼望泼水节的到来。
师:文中哪一个词说明人们是盼望已久的生:迎来师:对了,想了又想,盼了又盼,终于迎来了(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把这句话读一读)齐读第一小节。
学习第二小节:师:那么傣族人民为泼水节做了哪些准备呢?小朋友自己把课文的第二小节读一读,想一想,待会儿告诉老师。
生:盆,桶,清水,滴上香水,撒上花瓣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滴上香水,撒上花瓣】说明人们泼的水很讲究。
谁来把这句话读一读【出示句子】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大街上。
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生:指名读师:这两句话里有两个词语说明了大家的心情非常迫切,你能找出来吗?试试看生:早早地;早已师:谁能读好这句话的?生:指名读师:开始泼水了,小朋友你们看【视频】热不热闹呀,你们看到了什么?生:大家互相追赶;用盆泼水;往衣领里灌;向身上泼;身上都是湿的;师:还看到了什么?生:有老人,有小孩,大家都来参加泼水,每个人都很高兴。
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
师:我们来看看课文里是怎么写的?【出示句子】【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师:他找的对吗?谁再来读一读,其他小朋友,你能找出这句话中的动词吗?生:指名说。
师:(注意加点的动字,谁再来把它读一读)生:指名读师:不光是我们,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出示加点的字)谁再来读读这句话生:读(读得真棒)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呀?【出示:瓢】生:有没有哪个小朋友愿意上来演示一下【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师:你们明白了吗?我再来喊一组小朋友来演示一下。
对,这就叫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
这么热闹,这么欢乐的泼水情景,你们能读好它吗?先在下面自己试一试生:指名读。
(要读得快些)小组比赛读师:【出示图片】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这是为什么呢?【出示句子】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师:哦,原来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出示加点字)“怎么能不高兴呢”你能给它换个说法吗?师:老师这儿有两句话,【出示句子】1、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很高兴。
2、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你们觉得哪个句子写得好些。
请小朋友自己先读一读。
师:请男小朋友再来读第一句话,女小朋友读第二句话,再来比较一下哪句话好?生:指名说师:对,我也觉得第二句话好,第二句话语气更强烈一些,更能表现人们的高兴心情。
生:指名读,齐读。
师:小朋友们读得真棒。
假如现在我再让你泼泼水,你想把这吉祥如意的水泼给谁,祝福他们什么呢?【句子:我想把着吉祥如意的水,泼给(),祝福他(她)()。
】生: 指名说师:我想把这吉祥如意的水泼给在座的每一位同学,祝福你们天天进步,天天快乐!我还有一个提议:把这吉祥如意的水送给在座的每一位老师,祝他们什么呢?生:指名说师:第二小节学完了,老师呀还给它配了音乐呢,想不想伴着音乐一起读一读呀!生:配乐朗读第三小节师:泼水节人们还举行了哪些活动?我们一起来看【图片】。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指名说师:谁来把第三小节读一读师:是呀,这么有趣的泼水节,所以人们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我们再一起来把它读一读。
师:我们在语文书上学了很多的识字词串,你能到课文里找主要的词语来说说泼水节吗?试试看。
生:指名说师:老师帮你们总结一下,一起来看看。
西双版纳凤凰花一年一度泼水节提桶拿瓢互相泼吉祥如意幸福多不肯离去笑开花生:指名读,拍手齐读课后练习:1、?????????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 ?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节日,课后查资料了解。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案例(第二课时)【课题】《欢乐的泼水节》【教材简介】课文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
全文有三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
第二自然段详写了人们互相泼水的情景及其象征意义。
第三自然段写了人们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直到深夜。
全文紧扣“欢乐”来写,可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课文配有插图,生动描绘了傣族人民相互泼水和唱歌跳舞的情景,要指导学生观察,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目标】1、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了解泼水所表示的象征意义,初步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重点、难点】1、教学描写泼水的欢乐场面的§2,体会泼水的情景和人们欢乐的心情。
2、懂得泼水的象征意义【设计理念】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多媒体手段,主要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启发,感受泼水节的欢乐场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设计思路】《欢乐的泼水节》是一篇洋溢着欢乐的美文。
文中处处流露着欢乐,句句体现了欢乐。
第一课时,指导学生初读全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的意思。
在进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时,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寻找课文中的欢乐,教师则充当引导者的角色,结合学生自己初步的认识与学习进行教学。
除了以“欢乐“为主线串起整个文本,感情朗读也是贯穿始终。
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情感,体验品味。
另外,采用多种朗读的形式,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西双版纳的图片)走进迷人的西双版纳,看,浓绿的椰树、高高的佛塔、宁静的村寨,还有那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美丽时节,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又来了。
谁能读好第一自然段?(指名读第一自然段)2、从这个“迎”字,你能体会到什么呢?是呀,人们想了又想,盼了又盼,终于迎来了这一年只有一次的泼水节。
就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读句子。
(学生练读,指名朗读。
相机指导,重点:一年一度、迎)3、大家读得真棒,作为奖励,老师要邀请小朋友去看看泼水节。
(播放泼水节影片)二、精读(一)精读第二自然段1、看了影片,说说泼水节给你流下了什么感受?(难忘、愉快、高兴……)是呀,小朋友说得都不错,作者和你们的感受也是一样的,所以课文就以“欢乐的泼水节”为题(板书课题,读题)2、你在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欢乐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找有关句子,把找到的句子多读读。
(学生自读)3、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觉泼水节很热闹,很欢乐的?请说说你的理由。
先和你小组的同学说说。
(小组里交流后,指名交流。
)(1)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
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A自己读读这两句话,从这两句话中,你还能读懂什么?(“早早、早已”反映了人们欢乐、急切、盼望已久的心情,“清水”“滴上香水、撒上花瓣”说明泼水的讲究。
)B你能读出人们急切的心情和泼水的讲究来。
(2)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A你从哪里读出了欢乐呢?大家都是怎样泼水的呢?你能来表演表演吗?(生表演,重点指导:灌、泼)。
如果这一天,你和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一起来到了大街上,参加泼水节,你会怎样泼水呢?(学生动作表演)? 能学着书上的样,说说吗?( (如:你捧水向我脸上泼,我提桶往你头顶上浇;你拿树枝向我头发上洒,我用手指向你脸上弹;你提桶向我衣服上淋,我端盆向你身上倒……)B再来读一读泼水热闹的场面。
(齐读)C现在看看你的身上——湿得怎样?你身上都湿淋淋的为何还笑开了花呢?(相机出示: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3)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A别人向你泼水你心里怎样?B能把你的快乐、美好的祝福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呢?(比赛读)C参加泼水的人可多啦,看,有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还有你的同学、老师,那你刚才把这象征着吉祥如意的水泼在谁身上了或者一会想泼给水?想送出你的什么祝福?谁来说说?出示:我把水泼向____,我________.4、小结:是呀,这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呀,大家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水者还是被泼者,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淋淋的,但大家的心里都是那样高兴,脸上也都笑开了花。
大街上,欢乐的人们互相泼洒,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了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5、你想把这热闹的泼水场面介绍给你的亲人、朋友吗?(自由练习背诵、加上动作边背诵边表演)(二)精读第三自然段1、欢乐的泼水节这天可不仅仅只有泼水给人们带来欢乐,人们从什么地方感受到快乐呢?去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交流:A(地上铺满了火红的凤凰花瓣,空中回响着欢乐的象脚鼓点。
)出示图片。
满地是火红的凤凰花花瓣,真是喜气洋洋呀!播放音乐,听,连回响的鼓点也是欢乐的!B(大家唱着歌,跳着舞,赛起龙舟,放起了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出示图片:舞姿优美,歌声动听!又唱歌又跳舞,用我们已经学过词语就是——(载歌载舞)喜庆活动还在继续,欢乐也还在继续。
清晨,人们早早地就来到了大街上,现在夜深了,还是不肯离去。
你为什么还不回家啊?C让我们把这些美好的瞬间、把这欢乐的时光留在心中,捧起书本,读读第三自然段三、总结课文,熟读成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