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光谱实验
如何进行红外光谱实验
如何进行红外光谱实验红外光谱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可以用于分析和鉴定不同物质的化学成分和结构。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红外光谱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1. 实验器材准备首先,确保实验室内的红外光谱仪器和设备正常工作。
通常需要准备红外光谱仪、样品夹、样品准备工具(如压片机和样品支撑片)、样品存储容器、红外光谱图记录纸等。
确保实验仪器的准确度和精度。
2. 样品准备将待测试的样品制备成薄片状或粉末状,通常需要先将样品粉碎并过筛,然后使用压片机将粉末压制成适当的大小和厚度的片状样品。
注意避免样品与空气接触时间过长,以免受潮或吸湿。
3. 样品安置将制备好的样品夹入样品夹中,并将夹子装入红外光谱仪的样品室。
确保样品的表面光洁平整,避免有气泡、碎屑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同时,应确保样品紧密接触夹子以提高光谱信号的强度和清晰度。
4. 实验参数设置调整红外光谱仪的参数,如扫描范围、采样速度、光谱分辨率等。
这些参数的选择应根据具体实验目的和样品的特性来确定。
确保仪器工作在适当的条件下,以获取准确且可重复的光谱结果。
5. 开始实验启动红外光谱仪,并进行基线扫描和干扰检测。
这有助于消除仪器本身和采样环境的噪音干扰。
然后,选择相应的测试模式(如反射模式、透射模式等),开始记录样品的红外光谱图。
6. 红外光谱图解读获得红外光谱图后,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红外光谱数据库或参考文献来解读和分析所得的光谱图。
通过比对样品红外光谱图中的吸收峰位置和强度与数据库中已知物质的光谱图,可以初步确定样品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7. 结果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结果的总结和讨论。
对样品的红外光谱图中吸收峰的解析,分析样品的特征峰位、宽度、形态等信息。
并结合样品的特性和先前的研究成果,研判样品的成分和结构。
8. 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红外光谱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确保样品的制备过程中保持彻底干燥,避免水分或其他杂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 样品的片状厚度应适中,过厚或过薄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红外光谱的分析实验报告
红外光谱的分析实验报告红外光谱的分析实验报告引言:红外光谱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红外光谱仪对不同化合物进行分析,探索其在结构鉴定和物质性质研究中的应用。
实验方法:1. 实验仪器:红外光谱仪2. 实验样品:甲醇、乙醇、苯酚、苯甲酸3. 实验步骤:a. 将样品制备成均匀的固体样品,并放置于红外光谱仪的样品室中。
b. 启动红外光谱仪,选择合适的波数范围和扫描速度。
c. 点击开始扫描按钮,记录红外光谱图。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红外光谱仪获得了甲醇、乙醇、苯酚和苯甲酸的红外光谱图。
根据图谱中的吸收峰和波数,可以初步判断样品的官能团和分子结构。
1. 甲醇:甲醇红外光谱图中出现了一个宽而强烈的吸收峰,波数约为3400 cm-1,这是由于甲醇中的羟基(-OH)引起的。
另外,还可以观察到波数约为1050 cm-1处的吸收峰,这是由于甲醇中的C-O键引起的。
这些特征峰表明样品中存在醇官能团。
2. 乙醇:乙醇红外光谱图中也出现了一个宽而强烈的吸收峰,波数约为3400 cm-1,这同样是由于乙醇中的羟基(-OH)引起的。
此外,还可以观察到波数约为2900 cm-1处的吸收峰,这是由于乙醇中的C-H键引起的。
这些特征峰进一步验证了样品中存在醇官能团。
3. 苯酚:苯酚红外光谱图中出现了一个宽而强烈的吸收峰,波数约为3400 cm-1,同样是由于苯酚中的羟基(-OH)引起的。
此外,还可以观察到波数约为1600 cm-1处的吸收峰,这是由于苯酚中的芳香环引起的。
这些特征峰表明样品中存在酚官能团和芳香环。
4. 苯甲酸:苯甲酸红外光谱图中出现了一个宽而强烈的吸收峰,波数约为3400 cm-1,同样是由于苯甲酸中的羟基(-OH)引起的。
此外,还可以观察到波数约为1700 cm-1处的吸收峰,这是由于苯甲酸中的羧基(-COOH)引起的。
这些特征峰表明样品中存在羧酸官能团。
结论: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我们成功地鉴定了甲醇、乙醇、苯酚和苯甲酸样品中的官能团和分子结构。
红外光谱的分析实验报告
红外光谱的分析实验报告引言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通过测量物质对红外辐射的吸收特性,可以获得物质的结构和组成信息。
本实验旨在通过红外光谱仪测量不同样品的红外光谱,并利用谱图进行分析和鉴定。
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准备实验所需的设备和试剂,包括红外光谱仪、样品、红外透明片等。
2. 样品制备将待分析的样品制备成适合红外光谱测量的形式。
常见的制备方法包括固态压片法、涂布法等,根据样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
3. 样品测量将制备好的样品放置在红外光谱仪的样品台上,调整仪器参数并启动测量程序。
确保样品与红外辐射充分接触,并保持稳定的测量条件。
4. 数据处理将测量得到的光谱数据导出,并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基线校正、光谱峰位标定等。
5. 谱图分析根据处理后的数据,绘制红外光谱谱图。
观察谱图中的吸收峰位、强度等特征,并与已知谱图进行比对。
6. 结果与讨论根据谱图分析结果,对样品的结构和组成进行推测和讨论。
分析不同峰位的吸收特性,并与已有文献进行对比和验证。
实验结果1. 实验数据测量得到的红外光谱数据如下:波数(cm-1)吸光度1000 0.1231100 0.2341200 0.456……2. 谱图分析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得到的红外光谱谱图如下图所示:在此插入红外光谱谱图的Markdown代码3. 结果讨论根据谱图分析,样品中出现了多个吸收峰位,其中波数为1200 cm-1附近的吸收峰较为明显。
根据已有文献,该峰位与C-O键的振动有关,可以推测样品中含有羧酸基团。
此外,还观察到其他峰位,需要进一步分析和鉴定。
结论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实验,我们获得了样品的红外光谱谱图,并推测了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功能基团。
进一步的实验和分析将有助于确认样品的结构和组成,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分析化学, 20XX, XX(XX): XX-XX.[2] 王五, 赵六. 红外光谱鉴定有机化合物的应用研究. 物理化学学报, 20XX,XX(XX): XX-XX.以上为红外光谱的分析实验报告,通过测量样品的红外光谱并进行谱图分析,我们可以获得样品的结构和组成信息,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红外光谱实验报告
红外光谱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学习红外光谱仪的操作方法。
3、通过对样品的红外光谱分析,确定样品的化学结构和官能团。
二、实验原理红外光谱是一种基于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吸收光谱。
当一束具有连续波长的红外光通过物质时,物质分子中的某些基团会吸收与其振动和转动频率相同的红外光,从而在红外光谱图上出现特征吸收峰。
不同的官能团具有不同的振动频率,因此可以通过分析红外光谱图中的吸收峰位置、强度和形状来推断物质的结构和成分。
分子的振动形式可以分为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
伸缩振动是指化学键沿键轴方向的伸长和缩短,如 CH 键的伸缩振动;弯曲振动则是指化学键在垂直于键轴方向的振动,如 CH 键的弯曲振动。
红外光谱的波长范围通常在25 25 μm 之间,对应的波数范围为4000 400 cm⁻¹。
其中,4000 1300 cm⁻¹区域称为官能团区,主要反映分子中官能团的特征吸收;1300 400 cm⁻¹区域称为指纹区,主要反映分子的整体结构特征。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压片机、玛瑙研钵、干燥器。
2、试剂:KBr 粉末(光谱纯)、待测试样(固体或液体)。
四、实验步骤1、样品制备固体样品:采用 KBr 压片法。
称取 1 2 mg 样品,在玛瑙研钵中与100 200 mg KBr 粉末充分研磨混合,然后将混合物置于压片机中,在一定压力下压成透明薄片。
液体样品:采用液膜法或溶液法。
液膜法是将少量液体样品直接滴在两片盐片之间,形成液膜进行测试;溶液法是将样品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然后将溶液注入液体池中进行测试。
2、仪器操作打开红外光谱仪电源,预热 30 分钟。
设置仪器参数,如扫描范围、分辨率、扫描次数等。
将制备好的样品放入样品室,进行扫描测量。
3、数据处理对获得的红外光谱图进行基线校正、平滑处理等。
标注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并与标准谱图进行对比分析。
实验报告红外光谱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红外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3. 通过对样品的红外光谱分析,判断其结构特征。
二、实验原理红外光谱是利用分子对红外光的吸收特性来研究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一种方法。
当分子吸收红外光时,分子内部的振动和转动能级发生变化,导致分子振动频率和转动频率的变化。
根据分子振动和转动频率的不同,红外光谱可以分为三个区域:近红外区、中红外区和远红外区。
中红外区是红外光谱分析的主要区域,因为它包含了大量的官能团特征吸收峰。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红外光谱仪、样品池、电子天平、移液器、干燥器等。
2. 试剂:待测样品、溴化钾压片剂、溶剂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待测样品与溴化钾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压片剂。
2. 样品测试:将制备好的样品放入样品池,置于红外光谱仪中,进行光谱扫描。
3. 数据处理:将扫描得到的光谱数据进行分析,识别特征吸收峰,判断样品的结构特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样品A的红外光谱分析(1)在3350cm-1附近出现一个宽峰,说明样品A中含有O-H键。
(2)在2920cm-1和2850cm-1附近出现两个尖锐峰,说明样品A中含有C-H键。
(3)在1720cm-1附近出现一个尖锐峰,说明样品A中含有C=O键。
(4)在1230cm-1附近出现一个尖锐峰,说明样品A中含有C-O键。
根据以上分析,样品A可能为含有O-H、C=O和C-O键的有机化合物。
2. 样品B的红外光谱分析(1)在3350cm-1附近出现一个宽峰,说明样品B中含有O-H键。
(2)在2920cm-1和2850cm-1附近出现两个尖锐峰,说明样品B中含有C-H键。
(3)在1640cm-1附近出现一个尖锐峰,说明样品B中含有C=C键。
(4)在1040cm-1附近出现一个尖锐峰,说明样品B中含有C-O键。
根据以上分析,样品B可能为含有O-H、C=C和C-O键的有机化合物。
红外光谱实验报告
红外光谱实验报告引言:光谱是研究物质结构和性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中,红外光谱作为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物质的鉴定、分析和表征。
本实验旨在通过红外光谱仪器验证不同物质的红外吸收特性,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实验材料和仪器:本次实验所用的样品包括有机化合物甲醇、乙醇和丙酮等。
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是一台红外光谱仪,其原理基于样品与特定波长的红外辐射相互作用,通过检测被样品吸收、散射或透射的红外辐射,得到相应的红外光谱图谱。
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甲醇、乙醇和丙酮分别取少量于试管中。
2. 实验操作:将试管放入红外光谱仪中,进行光谱扫描操作。
3. 结果记录:记录各样品的红外光谱图谱,并进行观察和分析。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操作得到的红外光谱图谱如下图所示(图1)。
[插入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醇、乙醇和丙酮的红外吸收峰位数目和位置存在明显差异。
接下来,我们将对各个样品的红外吸收峰进行解析。
甲醇样品:在图谱中可观察到两个主要峰位,分别出现在3000-3400 cm-1和1000-1300 cm-1范围内。
前一个峰位为甲醇分子中的O-H伸缩振动,后一个峰位则表示甲醇中的C-O伸缩振动。
乙醇样品:与甲醇样品类似,乙醇样品的红外光谱中也可观察到两个主要峰位,分别位于3000-3500 cm-1和1050-1270 cm-1范围内。
两个峰位的解释与甲醇相似,分别对应乙醇中的O-H伸缩振动和C-O伸缩振动。
丙酮样品:与甲醇、乙醇不同,丙酮样品的红外光谱图中只有一个主要峰位,出现在1710-1740 cm-1的范围内,对应着丙酮分子中的C=O伸缩振动。
通过对比不同样品的红外光谱图谱和相应峰位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峰位存在差异,这正是红外光谱技术可以用于物质鉴定和分析的基础。
实验结论:通过对甲醇、乙醇和丙酮等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实验观察和分析,我们验证了红外光谱技术在物质鉴定和分析中的有效性。
红外光谱实验步骤
红外光谱实验步骤
红外光谱实验是一种用于分析物质结构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样品:选择需要分析的样品,通常需要将样品制备成透明的薄片或溶液。
对于固体样品,可以使用金刚石压片机将其压制成薄片。
2. 设置光谱仪:打开红外光谱仪,在仪器上选择红外光谱扫描模式。
3. 校准仪器:根据仪器的要求,进行波数校准,通常使用气体或参考样品进行校准。
4. 选择检测方法:红外光谱实验可以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最常用的是透射法和反射法。
透射法是将红外光通过样品后进行检测,反射法是将红外光照射在样品表面后进行检测。
5. 放置样品:将样品放置在光谱仪的光路中,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透射池、反射杯等装置。
6. 开始实验:启动光谱仪,选择适当的波数范围和扫描速度,开始记录红外光谱。
7. 分析结果:根据实验记录的红外光谱图,观察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进行物质结构的分析和鉴定。
8. 清洗仪器:实验结束后,关闭光谱仪,并进行相应的清洗和
维护工作,保持仪器的良好状态。
以上是典型的红外光谱实验步骤,具体步骤可能会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和仪器设备而略有变化。
红外光谱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2. 掌握红外光谱仪的操作方法和实验技巧。
3.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对样品进行定性鉴定。
二、实验原理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oscopy)是一种利用分子对红外辐射的吸收特性进行物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技术。
当分子中的化学键振动和转动时,会吸收特定频率的红外光,从而产生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具有特征性强、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等领域。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红外光谱仪、样品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干燥器等。
2. 试剂:待测样品、标准样品、溶剂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待测样品研磨成粉末,过筛后备用。
2. 样品池准备:将样品池清洗干净,晾干后备用。
3. 样品测试:将样品放入样品池中,进行红外光谱扫描。
扫描范围为4000-400cm-1,分辨率设置为2cm-1。
4. 数据处理:将得到的红外光谱数据导入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基线校正、平滑处理等操作。
5. 定性分析:将处理后的红外光谱与标准样品光谱进行比对,结合化学知识,对样品进行定性鉴定。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样品A:经过红外光谱分析,样品A的特征峰与标准样品光谱一致,鉴定为化合物A。
2. 样品B:样品B的红外光谱特征峰与标准样品光谱存在差异,但经过化学知识分析,推断样品B为化合物B。
3. 样品C:样品C的红外光谱特征峰与标准样品光谱一致,鉴定为化合物C。
六、实验讨论与心得1. 实验过程中,样品池的清洁度对实验结果有较大影响。
实验前需确保样品池干净、干燥。
2.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基线校正和平滑处理是提高光谱质量的重要步骤。
3. 红外光谱分析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在进行定性鉴定时,还需结合化学知识进行分析。
4. 实验过程中,注意红外光谱仪的操作安全,避免仪器损坏。
5. 本实验加深了对红外光谱原理和操作方法的理解,提高了样品分析能力。
实验报告红外光谱实验
实验报告红外光谱实验实验报告:红外光谱实验一、实验目的本次红外光谱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和掌握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仪器操作方法,以及通过对样品的红外光谱分析,确定样品的化学结构和官能团信息。
二、实验原理红外光谱是基于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产生的吸收光谱。
当红外光照射到分子时,分子中的化学键会吸收特定频率的红外光,从而引起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
不同的化学键具有不同的振动频率,因此通过测量样品对不同频率红外光的吸收情况,可以得到样品的红外光谱图。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分子的振动可以近似地看作是简谐振动。
对于双原子分子,其振动频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nu =\frac{1}{2\pi}\sqrt{\frac{k}{\mu}}\其中,\(\nu\)为振动频率,\(k\)为化学键的力常数,\(\mu\)为折合质量。
对于多原子分子,其振动形式更加复杂,但可以将其分解为不同的振动模式,如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等。
红外光谱图通常以波数(\(cm^{-1}\))为横坐标,表示红外光的频率;以吸光度(或透光率)为纵坐标,表示样品对红外光的吸收程度。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压片机玛瑙研钵干燥器2、试剂溴化钾(KBr,光谱纯)待测样品(如苯甲酸、乙醇等)四、实验步骤1、样品制备固体样品:采用 KBr 压片法。
称取约 1-2mg 待测样品于玛瑙研钵中,加入约 100-200mg 干燥的 KBr 粉末,充分研磨混合均匀。
将混合好的粉末转移至压片机模具中,在一定压力下压制成透明的薄片,放入干燥器中备用。
液体样品:采用液膜法。
将待测液体滴在两氯化钠晶片之间,形成均匀的液膜。
2、仪器操作打开红外光谱仪和计算机,预热 30 分钟。
进入仪器操作软件,设置实验参数,如扫描范围、分辨率、扫描次数等。
将制备好的样品放入样品室,进行光谱扫描。
3、数据处理对扫描得到的原始光谱图进行基线校正、平滑处理等。
对处理后的光谱图进行峰位识别和归属,确定样品中的官能团。
实验报告红外光谱测定物质结构实验
实验报告红外光谱测定物质结构实验实验报告:红外光谱测定物质结构实验引言:本实验旨在通过红外光谱仪器对给定的物质进行测试,以确定其分子结构和功能基团。
红外光谱是分析有机和无机物质结构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测定物质在红外光波长上的吸收区域,可以了解物质分子的振动和转动信息,从而推断出物质的结构和组成。
1. 实验设计1.1 实验目的通过红外光谱测定给定物质的吸收峰和特征波数,确定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基团。
1.2 实验原理红外光谱的原理是利用红外光波长下光的吸收特性与物质的振动和转动状态相关。
物质中的化学键和功能基团会吸收特定波数的红外光,在红外光谱图上形成吸收峰。
这些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提供物质结构和功能基团的信息。
1.3 实验步骤1. 首先,将待测物质样品制备成适当形式,如将其压片或溶解于适宜的溶剂中。
2. 将样品放入红外光谱仪器中,调整仪器的参数,如光源强度、扫描范围等。
3. 启动仪器开始扫描,记录红外光谱数据。
4. 根据红外光谱数据分析吸收峰的位置和形状,推断物质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基团。
2. 实验结果与讨论2.1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操作,得到了物质A的红外光谱图,如下图所示。
(插入红外光谱图)2.2 结果分析根据红外光谱图,我们可以看到在波数范围X到Y之间出现了多个吸收峰。
根据化学键的特性和功能基团的吸收特点,我们可以推测物质A的结构和功能基团如下:(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关于物质A的结构和功能基团的推测)2.3 讨论红外光谱的分析结果对于确定物质结构和功能基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存在一些误差和限制。
例如,有些物质吸收峰重叠或弱,导致结构和功能基团的推断不够准确。
此外,样品制备和仪器参数的选择也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红外光谱分析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3. 结论通过红外光谱测定,我们成功确定了物质A的结构和功能基团。
这一实验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物质的性质以及开展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红外光谱分析实验报告
一、【试验题目】红外光谱分析试验二、【试验目旳】1.理解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旳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2.掌握红外光谱分析旳基础试验技术3.学会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行样品测试4.掌握几种常用旳红外光谱解析措施三、【试验规定】运用所学过旳红外光谱知识对碳酸钙、聚乙烯醇、丙三醇、乙醇旳定性分析制定出合理旳样品制备措施;并对其谱图给出基本旳解析。
四、【试验原理】红外光是一种波长介于可见光区和微波区之间旳电磁波谱。
波长在0.78~300μm。
一般又把这个波段提成三个区域,即近红外区:波长在0.78~2.5μm(波数在12820~4000cm-1),又称泛频区;中红外区:波长在2.5~25μm(波数在4000~400cm-1),又称基频区;远红外区:波长在25~300μm(波数在400~33cm-1),又称转动区。
其中中红外区是研究、应用最多旳区域。
红外区旳光谱除用波长λ表征外,更常用波数(wave number)σ表征。
波数是波长旳倒数,表达单位厘米波长内所含波旳数目。
其关系式为:作为红外光谱旳特点,首先是应用面广,提供信息多且具有特性性,故把红外光谱通称为"分子指纹"。
它最广泛旳应用还在于对物质旳化学构成进行分析。
用红外光谱法可以根据光谱中吸取峰旳位置和形状来推断未知物旳构造,根据特性吸取峰旳强度来测定混合物中各组分旳含量。
另一方面,它不受样品相态旳限制,无论是固态、液态以及气态都能直接测定,甚至对某些表面涂层和不溶、不熔融旳弹性体(如橡胶)也可直接获得其光谱。
它也不受熔点、沸点和蒸气压旳限制,样品用量少且可回收,是属于非破坏分析。
而作为红外光谱旳测定工具-红外光谱仪,与其他近代分析仪器(如核磁共振波谱仪、质谱仪等)比较,构造简朴,操作以便,价格廉价。
因此,它已成为现代构造化学、分析化学最常用和不可缺乏旳工具。
根据红外光谱与分子构造旳关系,谱图中每一种特性吸取谱带都对应于某化合物旳质点或基团振动旳形式。
红外光谱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红外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2. 掌握红外光谱仪的结构、操作方法及实验技巧。
3. 学会利用红外光谱对样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红外光谱分析是利用物质分子对红外光的吸收特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当分子吸收红外光时,分子中的化学键会发生振动和转动,从而产生特征的红外光谱。
通过对比标准样品的红外光谱和待测样品的红外光谱,可以鉴定物质的化学结构和组成。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红外光谱仪、样品池、电子天平、剪刀、镊子等。
2. 试剂:待测样品、标准样品、溴化钾压片剂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待测样品和标准样品分别剪成约2mm×2mm的小块,然后与溴化钾压片剂混合均匀,压成薄片。
2. 样品测试:将制备好的样品放入样品池,使用红外光谱仪进行测试。
设置合适的扫描范围和分辨率,对样品进行红外光谱扫描。
3. 数据处理:将扫描得到的红外光谱与标准样品的红外光谱进行对比,分析待测样品的化学结构和组成。
4. 结果分析:根据红外光谱的特征峰,鉴定待测样品的化学结构,并计算其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样品A:红外光谱在3340cm-1处出现宽峰,为O-H伸缩振动峰;在1650cm-1处出现峰,为C=O伸缩振动峰;在1500cm-1处出现峰,为C-O伸缩振动峰。
综合分析,样品A为羧酸类物质。
2. 样品B:红外光谱在2920cm-1和2850cm-1处出现峰,为C-H伸缩振动峰;在1730cm-1处出现峰,为C=O伸缩振动峰;在1230cm-1处出现峰,为C-O伸缩振动峰。
综合分析,样品B为酮类物质。
3. 样品C:红外光谱在3340cm-1和1630cm-1处出现峰,为N-H伸缩振动峰;在1600cm-1处出现峰,为C=C伸缩振动峰;在1450cm-1处出现峰,为C-O伸缩振动峰。
综合分析,样品C为酰胺类物质。
六、实验讨论与心得1. 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等优点。
红外光谱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
2. 掌握红外光谱分析的基础实验技术。
3. 学会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行样品测试。
4. 掌握几种常用的红外光谱解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红外光谱是一种利用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特性来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
当物质分子受到红外光的照射时,分子内部的运动和振动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吸收光谱。
根据吸收光谱的特征,可以鉴定物质的化学结构和组成。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是一种常用的红外光谱分析仪器,它利用傅里叶变换技术将红外光信号转换成光谱信号,提高了光谱分析的灵敏度和分辨率。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样品制备器、样品池、干燥器等。
2. 试剂:苯甲酸、碳酸钙、聚乙烯醇、丙三醇、乙醇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待测物质与干燥的溴化钾粉末按一定比例混合,压制成透明薄片,放入样品池中。
2. 仪器调试:打开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行系统预热和仪器调试,确保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 样品测试:将制备好的样品放入样品池,调整波长范围为4000~400cm-1,进行红外光谱扫描。
4. 数据处理:将扫描得到的光谱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基线校正、平滑处理等,得到红外光谱图。
5. 红外光谱解析:根据红外光谱图,分析样品的官能团和化学结构,确定物质的组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苯甲酸的红外光谱分析:苯甲酸的红外光谱图显示,在1640cm-1和1710cm-1处有明显的吸收峰,分别对应于羰基的伸缩振动和羧基的伸缩振动。
在2920cm-1和2850cm-1处有吸收峰,对应于甲基和亚甲基的伸缩振动。
根据这些特征峰,可以确定样品为苯甲酸。
2. 碳酸钙的红外光谱分析:碳酸钙的红外光谱图显示,在870cm-1和1430cm-1处有明显的吸收峰,分别对应于碳酸根离子的对称伸缩振动和不对称伸缩振动。
在515cm-1处有吸收峰,对应于碳酸根离子的振动。
红外光谱定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掌握红外光谱仪的操作技能。
3. 学会利用红外光谱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
二、实验原理红外光谱是一种分析技术,通过测量分子在红外区域吸收的光谱来鉴定物质的化学结构和组成。
当分子中的化学键受到红外光的激发时,会发生振动和转动跃迁,产生特征的红外吸收峰。
每种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都是独特的,类似于指纹,因此红外光谱可以用于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分析。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红外光谱仪、样品台、样品瓶、移液器、滤纸、剪刀等。
2. 试剂:待测有机化合物(如苯、甲苯、乙醇等)、标准有机化合物、溶剂(如氯仿、苯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待测有机化合物与标准有机化合物分别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制成样品溶液。
2. 样品测试:将样品溶液滴在样品台上,用红外光谱仪进行扫描。
扫描范围为4000~400cm-1。
3. 数据记录:记录样品的红外光谱图,包括吸收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
4. 定性分析:将样品的红外光谱图与标准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进行对比,分析样品的化学结构和组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苯的红外光谱分析苯的红外光谱图在2960cm-1、2870cm-1处出现两个强吸收峰,对应于苯环上的C-H键伸缩振动。
在1600cm-1处出现一个中等强度的吸收峰,对应于苯环上的C=C 键伸缩振动。
在1500cm-1处出现一个较弱吸收峰,对应于苯环上的C-H键弯曲振动。
根据这些特征吸收峰,可以判断样品中含有苯。
2. 甲苯的红外光谱分析甲苯的红外光谱图在2960cm-1、2870cm-1处出现两个强吸收峰,对应于甲基上的C-H键伸缩振动。
在1500cm-1处出现一个较弱吸收峰,对应于甲基上的C-H键弯曲振动。
在1600cm-1、1500cm-1处分别出现两个中等强度的吸收峰,对应于苯环上的C=C键伸缩振动和C-H键弯曲振动。
根据这些特征吸收峰,可以判断样品中含有甲苯。
红外光谱实验报告
红外光谱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样品的红外光谱进行分析,研究它的分子结构以及元素键合方式。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本实验使用验红外光谱仪、KBr压片机和样品。
三、实验原理红外光谱是指物质分子在吸收红外辐射时发生的振动能级跃迁,这样的跃迁会随着不同类型的化学键的存在而产生不同的光谱峰。
通过测量样品在一定波数范围内的红外吸收谱图,我们就能够了解分子中的键合状态及它的结构信息。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样品取少量待测样品,与KBr混合并塞入压片机进行压片。
2. 进行测量将取出的样品压片放入红外光谱仪中,进行红外测量并记录谱图。
3. 解读谱图根据谱图的峰位信息以及平移等规律,解读样品的分子结构信息。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本次实验我们选取了苯甲酸甲酯为样品进行红外谱图测量。
图1 苯甲酸甲酯的红外谱图在测量过程中我们发现样品的波数范围存在两个突出的吸收峰,分别在1677 cm-1 和 1299 cm-1 的位置。
解读这个图形,我们可以重点关注这两个峰位。
首先,位于1677 cm-1 的吸收峰主要由C=O伸缩振动引起;其次,位于1299 cm-1 的吸收峰主要是由C-O伸缩振动引起。
这两个峰位都展示了苯甲酸甲酯的特有结构与化学键合特点,指导我们在分子模型的构建中选择最优解。
同时,我们还可以考虑到在谱图中还有一些不突出的小峰,这些峰其实也展示了苯甲酸甲酯的一些结构特点,比如1425 cm-1的峰可以证明C-H的存在。
结合这些峰位信息,我们可以在结构测量中更加地精准。
六、实验结论通过对苯甲酸甲酯的红外谱图分析,我们得出了该分子的结构特点,证实了样品中存在C=O伸缩振动,C-O伸缩振动以及C-H的存在等特征。
这亦为我们之后的研究正確提供了有力支撑。
红外光谱分析实验报告
红外光谱分析实验报告红外光谱分析实验报告引言: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技术,它通过测量物质在红外光波段的吸收和散射特性,来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成分。
本实验旨在通过红外光谱仪对不同化合物进行测试,探索其红外光谱图谱,进而了解物质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方法:1. 实验仪器与试剂本实验使用的是一台红外光谱仪,试剂包括苯酚、甲醇、丙酮等有机化合物。
2. 实验步骤(1)将待测样品制备成适当的固体或液体样品。
(2)将样品放置在红外光谱仪的样品槽中。
(3)选择适当的波长范围和扫描速度,开始测量。
(4)记录红外光谱图谱,并进行分析和解读。
实验结果与分析:1. 苯酚的红外光谱分析苯酚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它的红外光谱图谱显示了许多特征峰。
在波数范围为4000-400 cm^-1之间,我们可以观察到苯酚的O-H伸缩振动峰,峰位在3400 cm^-1左右。
此外,还可以观察到苯环的C-H伸缩振动峰,峰位在3000-3100 cm^-1之间。
2. 甲醇的红外光谱分析甲醇是一种常用的溶剂,其红外光谱图谱也有着独特的特征。
在波数范围为4000-400 cm^-1之间,我们可以观察到甲醇的O-H伸缩振动峰,峰位在3600-3650 cm^-1之间。
此外,还可以观察到C-H伸缩振动峰,峰位在2800-3000 cm^-1之间。
3. 丙酮的红外光谱分析丙酮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其红外光谱图谱也有着独特的特征。
在波数范围为4000-400 cm^-1之间,我们可以观察到丙酮的C=O伸缩振动峰,峰位在1700-1750 cm^-1之间。
此外,还可以观察到C-H伸缩振动峰,峰位在2800-3000 cm^-1之间。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红外光谱分析,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谱,并解读出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苯酚、甲醇和丙酮的红外光谱图谱中的特征峰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帮助我们了解这些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它们之间的化学键。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化学、药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研究和开发新材料、新药物等具有重要意义。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红外(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红外光谱仪的使用方法。
2. 学会利用红外光谱分析物质的结构和组成。
3. 熟悉红外光谱图的基本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红外光谱分析是利用物质分子中的化学键和官能团在红外光区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光,产生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从而获得物质的红外光谱图。
红外光谱图中的吸收峰可以提供有关物质结构的信息,如官能团、化学键、分子构型等。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红外光谱仪、样品池、电子天平、移液器、烘箱等。
2. 试剂:待测样品、溶剂、干燥剂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待测样品用电子天平称量,移入样品池中,并加入适量溶剂,使样品充分溶解。
将样品池放入烘箱中,在规定温度下烘干,直至样品池中的溶剂完全挥发。
2. 样品池清洗:将烘干的样品池用去离子水冲洗,并用干燥剂干燥。
3. 红外光谱扫描:将干燥后的样品池放入红外光谱仪中,进行红外光谱扫描。
设置合适的扫描范围、分辨率和扫描次数。
4. 数据处理:将扫描得到的红外光谱图导入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基线校正、平滑处理、峰位和峰强分析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红外光谱图:在红外光谱图中,可以看到多个吸收峰。
根据峰位和峰强,可以初步判断待测样品的官能团和化学键。
2. 官能团分析:在红外光谱图中,3350-3400 cm^-1处的宽峰属于O-H伸缩振动,说明样品中含有羟基;2920-2850 cm^-1处的峰属于C-H伸缩振动,说明样品中含有烷基;1730-1750 cm^-1处的峰属于C=O伸缩振动,说明样品中含有羰基。
3. 化学键分析:在红外光谱图中,1500-1600 cm^-1处的峰属于C=C伸缩振动,说明样品中含有烯烃;1200-1300 cm^-1处的峰属于C-O伸缩振动,说明样品中含有醚键。
4. 分子构型分析:根据红外光谱图中的峰位和峰强,可以初步判断待测样品的分子构型。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样品池的清洗和烘干,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红外光谱法的实验步骤与数据解读
红外光谱法的实验步骤与数据解读红外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通过测定物质在红外光波段的吸收特性来确定其分子结构和化学组成。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操作,并对测得的数据进行解读。
一、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首先需要将待测样品制备成适当的形式。
对于固体样品,可以将其粉碎成细小的颗粒;对于液体样品,可以将其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对于气体样品,需要将其抽取到透明的气体室中。
2. 仪器调节:接下来需要将红外光谱仪正确调节。
调节过程中,注意对仪器进行准确校正,确保其能够提供稳定强度和频率的光源。
同时,还需保持仪器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相对稳定。
3. 校准参照物:在进行样品测试之前,需要通过使用已知物质来校准仪器。
校准参照物是已知其光谱特性的物质,通过与样品测量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出准确的测试数据。
4. 测量样品:将校准后的仪器用于测量待测样品。
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式(如透射、反射或微片法),将样品放置在仪器的样品台上,并对其进行红外光谱扫描。
二、数据解读在进行红外光谱实验后,我们会得到一个曲线,即红外吸收谱。
对这个谱图的解读可以提供样品的结构和成分信息。
1. 波数解读:红外光谱图的横轴表示光的波长或波数。
波数是红外光波与被测物质相互作用的度量,不同的波数对应不同的分子振动。
根据波数的大小和位置,可以判断样品中存在的官能团或化学键。
2. 吸收强度解读:红外光谱图的纵轴表示光吸收强度。
强度越大,表示吸收越强。
可以根据吸收峰的高度或面积来判断样品中特定官能团的存在量或相对含量。
3. 功能团解读:红外光谱图上不同的波数峰对应不同的官能团。
常见的官能团峰包括羟基(OH)、醇(ROH)、羰基(C=O)、取代氨基(NH2)等。
通过对比谱图中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确定样品中是否存在特定的官能团。
需要注意的是,红外光谱解读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支持。
对于初学者来说,建议参考相关的文献和专家指导,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和解释实验结果。
红外光谱分析实验报告
红外光谱分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进行研究,掌握红外光谱仪的使用方法,了解不同功能基团在红外光谱上的特征峰,为进一步的化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实验仪器,FT-IR红外光谱仪。
实验原理,红外光谱是利用物质对红外辐射的吸收和散射来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一种分析方法。
在红外光谱图上,不同波数处的吸收峰对应不同的化学键和功能基团,通过观察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确定物质的结构和成分。
实验步骤:1. 打开红外光谱仪,进行预热和仪器调零。
2. 将样品放置在样品室中,调整样品位置和光路。
3. 设置扫描范围和扫描次数,开始采集红外光谱数据。
4. 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绘制红外光谱图。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红外光谱仪采集到了样品的红外光谱图,观察到了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
根据红外光谱图的特征峰,可以初步判断样品中存在的功能基团和化学键类型。
比如,羟基、羰基、氨基、硫醚键等在红外光谱图上都有明显的吸收峰。
通过对比标准物质的红外光谱图,可以进一步确认样品的成分和结构。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成功地对样品的分子结构进行了研究。
通过观察红外光谱图,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样品中存在的功能基团和化学键类型,为进一步的化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具有快速、准确、非破坏性的特点,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分析手段之一。
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红外光谱分析时,样品应尽量均匀地涂抹在样品室中,避免出现不均匀吸收。
2. 在操作红外光谱仪时,要注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安全事项,避免操作失误和仪器损坏。
3. 对于不同类型的样品,要选择合适的扫描范围和扫描次数,以获得清晰的红外光谱数据。
总结: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分析手段,能够为化学研究提供丰富的结构信息。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红外光谱仪的使用方法,了解了不同功能基团在红外光谱上的特征峰,为今后的化学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希望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学习,能够更好地运用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为科学研究做出更多的贡献。
红外光谱实验
一、实验目的(1)了解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初步掌握红外光谱的测试和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1基本原理构成物质的分子都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结而成,分子中的原子与化学键受光能辐射后均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这些运动除了原子外层价电子的跃迁之外,还有分子中原子的相对振动和分子本身的绕核转动。
当一束红外光照射物质时,被照射物质的分子将吸收一部分相应的光能,转变为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能量,使分子固有的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到较高的能级,光谱上即出现吸收谱带。
通常以波长(口m)或波数(cm-1)为横坐标,吸光度(A)或百分透过率(T%)为纵坐标,将这种吸收情况以吸收曲线的形式记录下来,得到该物质的红外吸收光谱或红外透射光谱,简称红外光谱。
1)透射率(透过率)0回T=$X100%式中,Io为入射光强度,I为透射光强度。
整个吸收曲线反映了一个化合物在不同波长的光谱区域内吸收能力的分布情况2)红外光谱区域通常将红外光谱区按波长分为3个区域,即近红外区、中红外区、远红外区,如表1所示。
4000665cm3)红外光谱仪的标配检测器波数通常为4000〜400cm"。
分子振动方式多原子分子中的化学键有多种振动形式,一般分为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两类。
各键的振动频率不仅与这些键本身有关,也受到整个分子的影响。
4)双原子形成化学键的波数以经典力学来处理分子中化学键的振动:将复杂分子看成是由不同质量的小球和不同倔强系数的弹簧组成的,小球代表原子,弹簧代表化学键。
化学键振动近似为弹簧振子。
若将双原子看成是质量分别为ml>m2的两个小球,把它们之间的化学键看成质量可忽略不计的弹簧,其长度为r(键长),两个原子(谐振子)之间的伸缩振动可近似地看成沿轴线方向的简谐振动。
图2农原于抵动模型伸缩振动的基频可由胡克(Hooke)定律推导的式⑴计算其近似值式中:f键的振动基频(单位为Hz)1/——波数(单位为纫c——光速(3X10l%.v>)k——化学键的力常数(其单位:AW0脚—折合原子质量(单位g)m x•叫m=—!-叫+用2可见,双原子分子红外吸收的频率决定「折合质量和键力常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 红外光谱实验
计划学时:4学时 时间:
一、实验目的:
1、学习KBr 压片的制样方法。
2、学习红外光谱仪的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由于分子吸收了红外线的能量,导致分子内振动能级的跃迁,从而产生相应的吸收信号——红外光谱(简记IR )。
通过红外光谱可以判定各种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如果结合对照标准红外光谱还可用以鉴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方法主要是依据分子内部原子间的相对振动和分子转动等信息进行测定。
(1) 双原子分子的红外吸收频率
分子振动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分子中原子心平衡点为中心,以很小的振幅做周期性的振动。
这种振动的模型可以用经典的方法来模拟。
如图1所示,m1和m2分别代表两个小球的质量,即两个原子的质量,弹簧的长度就是化学键的长度。
这个体系的振动频率取决于弹簧的强度,即化学键的强度和小球的质量。
其振动是两个小球的键轴方向发生的。
图1 双原子分子的振动模型
用经典力学的方法可以得到如下的计算公式:
μπνk 21=
或 μ
πνk c 21= 可简化为: μ
νk 1304≈ 式中,ν是频率,Hz ;ν是波数,cm -1;k 是化学键的力常数,g/s 2;c 是光速(3×1010cm/s);μ是原子的折合质量(μ=m1m2/(m1+m2)。
一般来说,单键的k=4×105~6×105 g/s 2;双键的k=8×105~12×105 g/s 2;叁键的k=12×105~20×105 g/s 2。
(2) 多原子分子的吸收频率
双原子分子振动只能发生在联接两个原子的直线上,并且只有一种振动方式,而多原子分子振动则有多种振动方式。
假设由n 个原子组成,每一个原子在空间都 有3个自由度,则分子有3n 个自由度。
非线性分子的转动有3个自由度,线性分子则只有2个转动自由度,因此非线性分子有3n-6种基本振动,而线性分子有3n-5种基本振动。
以H2O 分子为例,其各种振动如图所示,水分子由3个原子组成并且不在一条直线上,其振动方式应有3×3-6=3个,分别是对称和非对称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
O -H 键长度改变的振动称为伸缩振动,键角小于HOH 改变的振动称为弯曲振动。
通常键长的改变比键角的改变需要更大的能量,因此伸缩振动出现在高波数区,弯曲振动出现在低波数区。
(3) 红外光谱及其表示方法
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如下图所示:
典型的红外光谱:横坐标为波数(cm-1,最常见)或波长(μm),纵坐标为透光率或吸光度。
红外波段通常分为近红外(13300~4000cm-1)、中红外(4000~400cm-1)和远红外(400~10cm-1)。
其中研究最为广泛的是中红外区。
红外光谱所研究的是分子中原子的相对振动,也可归结为化学键的振动。
不同的化学键或官能团,其振动能级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所需要的能量不同,因此要吸收不同的红外光。
物理吸收不同的红外光,将在不同波长上出现吸收峰。
红外光谱就是这样形成的。
(4)红外谱带的强度
红外吸收峰的强度与偶级矩变化的大小有关,吸收峰的强弱与分子振动时偶极矩变化的平方成正比,一般,永久偶极矩变化大的,振动时偶极矩变化也较大,如C=O(或C-O)的强度比C=C(或C-C)要大得多,若偶极矩变为零,则无红外活性,即无红外吸收峰。
三、红外光谱法对试样的要求
红外光谱的试样可以是液体、固体或气体,一般应要求:
(1)试样应该是单一组份的纯物质,纯度应>99%,便于与纯物质的标准光谱进行对照。
(2)试样中不应含有游离水。
(3)试样的浓度和测试厚度应适当。
四、样品的制备
不同的样品状态(固体、液体、气体及粘稠样品)需要与之相应的制样方法。
制样方法的选择和制样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谱带的频率、数目和强度。
a) 液膜法:样品的沸点高于100℃可采用液膜法测定。
粘稠样品也可采用液膜法。
这种方法较简单,只要在两个盐片之间滴加1~2滴未知样品,使之形成一层薄的液膜。
流动性较大的样品,可选择不同厚度的垫片来调节液膜的厚度。
样品制好后,用夹具轻轻夹住进行测定。
b) 液池法:样品的沸点低于100℃可采用液池法。
选择不同的垫片尺寸可调节液池的厚度,对强吸收的样品用溶剂稀释后再测定。
本底采用相应的溶剂。
c) 糊状法:需准确知道样品是否含有OH基团(避免KBr中水的影响)时采用糊状法。
这种方法是将干燥的粉末研细,然后加入几滴悬浮剂(常用石蜡油或氟化煤油)在玛瑙研钵中研成均匀的糊状,涂在盐片上测定。
本底采用相应的悬浮剂。
d) 压片法:粉末状样品常采用压片法。
将研细的粉末分散在固体介质中,并用压片器压成透明的薄片后测定。
固体分散介质一般是KBr,使用时将其充分研细,颗粒直径最好小于2μm(因为中红外区的波长是从2.5μm开始的)。
本底最好采用相应的分散介质(KBr)。
e) 薄膜法:对于熔点低,熔融时不发生分解、升华和其他化学变化的物质,可采用加热熔融的方法压制成薄膜后测定。
五、固体样品制样方法
取0.5~2mg无水固体样品,加干燥溴化钾粉末100~200mg,用玛瑙研钵磨细均匀,置于模具中,用压片机制成透明薄片,然后将含有试样的KBr 片放入试样框架内用于测定。
试样和KBr都应经干燥处理,研磨到粒度小于2微米,以免散射光影响。
六、待测样品与仪器
待测样品:苯甲酸红外光谱仪型号:
七.样品测试
a) 将制好的样品用夹具夹好,放入仪器内的固定支架上进行测定,样品测定前要先行测定本底;
b) 测试操作和谱图处理按仪器说明书进行,主要包括输入样品编号、测量、基线校正、谱峰标定、谱图打印等命令。
c) 测量结束后,用无水乙醇将研钵,压片器具洗干净,烘干后,存放于干燥器中。
八、谱图解析
九、数据分析和实验报告
十、实验注意事项
(1) 待测样品及KBr均需充分干燥处理。
(2) 为了防潮,宜在红外干燥灯下操作。
(3) 测试完毕,应依次用水和乙醇擦洗样。
干燥后,置入干燥器中备用。
十一、思考题或作业
(1) 用压片法制样时,为什么要求研磨到颗粒度在2μm左右?研磨时不在红外灯下操作,谱图上会出现什么情况?
(2) 液体测量时,为什么低沸点的样品要求采用液体池法?
(3) 对于小的高聚物材料,很难研磨成细小的颗粒,采用什么制样方法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