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版理解性默写(36-40)
高中语文选修中册默写定稿(教师版)
选修中册理解性默写(教师版)《屈原列传》理解性默写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2.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
4.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5.《屈原列传》中司马迁用比喻高度评价屈原之志“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6.《屈原列传》中司马迁用蝉蜕作比,赞美屈原洁身自好的高洁品质“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
7.《屈原列传》中“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两句,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离骚》在阐明道理与治理国家方面的独到之处。
《过秦论》理解性默写1.《过秦论》中,秦始皇继承前代功业、靠武力征服天下的两句是: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于宇内。
2.《过秦论》中,最能揭示秦始皇奴役天下百姓的一句是“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最能表现秦始皇对待北方少数民族的一句则是: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3.《过秦论》中,蒙恬驻守边防、击退匈奴后的结果是: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4.贾谊《过秦论》通篇采用对比论证,在对陈涉和九国的对比中,体现二者军力差距的语句是“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5.《过秦论》中,秦国控制天下之后以华山、黄河为天然屏障的句子是: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6.《过秦论》中,总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时秦国强大盛况的句子是: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7.《过秦论》中,写秦孝公时期占有有利地势的两句是: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劝学》理解性默写(教师版)
(一)理解性默写1.《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2.《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
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3.《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___”。
4.荀子在《劝学》中,以君子之言提出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又以“木”“金”为喻,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5.在《劝学》中,荀子认为原来笔直的木材做成车轮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火烤使它这样的。
1.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2.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3.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4. 学不可以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5.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6.《荀子·劝学》用博喻的方式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其中用雕刻作比来正面说明坚持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劝学》中,荀子用登高望远、顺风疾呼、骑马行千里、划桨渡江河等四个类比,推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结论。
8.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以舟为例,设喻,说明君子禀赋与一般人并无二致,只是善于借助外物而已。
9.《劝学》中认为整日思考还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从而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石壕吏》理解性默写(教师版)
《石壕吏》理解性默写(教师版)1、《石壕吏》中,“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也写出了兵荒马乱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2、《石壕吏》中,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是: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3、《石壕吏》中,表现人民长期深受兵役之苦的语句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4、《石壕吏》中,“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表明了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了战争的罪恶。
5、《石壕吏》中,“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是老妇向官兵陈述家中无男丁的句子。
6、《石壕吏》中,“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写出了老妇一家面对官兵抓丁时的反应。
7、《石壕吏》中,年迈的老妇只得自请去应役的句子是: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8、《石壕吏》中,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诗句是: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9、《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
10、《石壕吏》中,表现老妇自诉自解,意在使差役同情的诗句是: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1、《石壕吏》中,表现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诗句是: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2、《石壕吏》中,老妇面对繁重的劳役,自己只得勉强去应为部队做饭差役的句子是: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行路难》理解性默写(教师版)
《行路难》理解性默写
1、《行路难》中,用典故含蓄表达诗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的诗句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2、《行路难》中,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及感情的激荡变化的诗句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4、我们在人生困顿坎坷时,可以用李白《行路难》中乐观豪迈来劝慰激励自己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行路难》中,“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诗运用细腻的动作描写表达作者内心愁苦。
6、我们相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正如李白《行路难》中所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行路难》中,“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诗表现诗人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充满艰难险阻。
《琵琶行》理解性默写(教师)
《琵琶行》理解性默写1.诗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情的诗句是“_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琵琶行》一诗写琵琶女出场时,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的句子是:“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这与下面琵琶女出场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情态一起,把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情感十分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4.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_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_。
”5.《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句子是“_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表现旋律婉转而流畅的句子是“间关莺语花底滑_”,表现热烈紧张场面的句子是“_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_”。
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_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_。
”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6.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7.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_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_。
8.在了解琵琶女身世以及感怀自己的身世之后,诗人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的诗句是: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而琵琶女面对诗人的邀请: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9.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_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_。
10.诗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也是诗眼、主旨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1.《琵琶行》总写琵琶女的演奏时,先用“转轴拨弦三两声”校弦试音,但诗人却用“未成曲调先有情”来赞叹,一个“情”字写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是波涛汹涌的,也暗示下文的音乐描写将会是琵琶女内心积聚情感的爆发。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书愤》理解性默写
《书愤》理解性默写教师版班级:姓名:等级:1.《书愤》中的“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两句,作者慨叹世事艰难,追述了年轻时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
2.《书愤》中,“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两句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豪情满怀,以为驱逐侵略者,收复失地,指日可待的早年的自我形象。
3.《书愤》中的“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两句,指的是青壮年时期少不更事,根本不知道收复中原这件事竟是这样艰难。
4.《书愤》中的“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两句,慨叹世事艰难,追述了作者年轻时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
5.《书愤》中的“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两句,是理想与现实作对比,本希望大家能同心同德抵抗金兵,但现实却是自己被排挤不能继续抗战,恢复中原愿望无法实现。
6.《书愤》中,诗的开头“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两句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形象。
7.追忆往事,是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书愤》一诗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一联,就是对抗金历史的回忆。
8.《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波澜壮阔、浩浩荡荡的军容画面的句子是“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9.陆游《书愤》中记述两次抗金胜利的句子是:“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10.《书愤》中,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
11.《书愤》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
12.《书愤》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写诗人徒自抒发蹉跎岁月,壮志未遂而鬓发先斑的感慨。
13.陆游在《书愤》中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壮观场面的诗句是:“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14.《书愤》中,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妙在对仗工整,顿挫铿锵,且一气贯注,组接无痕,以其雄放豪迈的气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联。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劝学》理解性默写(教师版)
《劝学》理解性默写1.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但是一个人不坚持肯定是不会成功的。
《荀子·劝学》中“”,“,”表达的思想一致。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4.荀子在《劝学》中,用行路反面设喻,论述学习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
”””(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9.《荀子·劝学》强调君子与常人本性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0.《荀子·劝学》中“,”,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11.12.,”,那么就能达到“圣心一备焉”的境界。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13.荀子的《劝学》中,作者通过“,”的对比,亲身验证了“站得高,见得远”的道理。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14.荀子《劝学》中写坚持不懈、攻坚克难的句子是“,”。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15.荀子在《劝学》中,用“金”“木”作比,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发生根本变化的两句是:“,。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16.荀子在《劝学》中,用积水成渊的比喻说明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 “,。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17.荀子的《劝学》中,“,”这一结论,说的是君子之所以会有超过一般人的才德,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外物来好好学习。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8.《论语》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表述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同殆”。
荀子在《劝学》中,也有两句论述了学与思的关系,这两句是:“,。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19.荀子在《劝学》中以蟹为喻,从反面论证学习用心专一重要性的句子“,”。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20.荀子《劝学》中指出君子应广泛学习,且不断反省自己才能没有过错的句子是“,”。
阿房宫赋-【中职专用】中职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练习(教师版)
专题04《阿房宫赋》杜牧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缪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困困焉,蜂房水涡,诙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侯不齐。
妃嫔媵婿,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缎立远视,而望幸焉。
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遮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锚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重点字词检测(1)六王毕:六国灭亡了。
六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的国王,即指六国。
[毕]完结,指为秦国所灭。
(2)-:统一。
(3)蜀山兀,阿房出:四川的山光秃了,阿房宫出现了。
兀,山高而上平。
这里形容山上树木已被砍伐净尽。
出,出现,意思是建成。
蜀,四川。
(4)覆压三百余里:(从渭南到咸阳)覆盖了三百多里地(里是面积单位,不是长度单位。
古代五户为一邻,五邻为一里。
《种树郭橐驼传》理解性默写(教师版)
《种树郭橐驼传》理解性默写1、《种树郭橐驼传》中,写郭橐驼的名号由来的句子是:“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
2、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提到自己的种树经验时谦虚地说,自己的树之所以种得好,原因在于: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3、郭驼驼正是顺着树木的自然性格栽种,从而保护了它的生机,因而收到“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的理想效果。
4、在《种树郭橐驼传》中,结尾写出了问者“吾问养树,得养人术”的惊喜。
5、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的郭橐驼种树,在按照种树的需要把树种好后,就“勿动勿虑,去不复顾”了。
6、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他植者对自己种的树“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是导致他们种的树天性被背离的根本原因。
7、在《种树郭橐驼传》中一文中,“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是郭橐驼的管理经验。
8、《种树郭橐驼传》中,此文结句道出了写作意图,那就是“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
9、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其他植树者不能按照种树的需求植树,他们植的树“根拳而土易”,给树培的土“若不过焉则不及”。
10、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他植者对自己植的树爱得太深,其具体表现是,“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11、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的“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形象地写出他植者通过伤害自己所种的树来验看其是否成活的行为。
12、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借郭橐驼之口指出,为官者政令繁多表面上对百姓“若甚怜焉”实际上却“而卒以祸”。
13、在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官府对百姓在纺织上提出的要求是“早缫而绪,早织而缕”。
14、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描写官府要求百姓抚育孩子和喂养禽畜的句子是: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15、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的“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两句,描写官府差役到村里召集乡民的情景。
16、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以对比手段来反衬郭橐驼精于种树的两句是:“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石钟山记》理解性默写(教师版)
《石钟山记》理解性默写1、《石钟山记》中,交代石钟山的地理位置的一句是: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2、在《石钟山记》中,郦道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摹石钟山的声音“声如洪钟”。
3、《石钟山记》一文,苏轼用一个定语后置句“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来否定唐代李渤对石钟山名字来历的看法。
4、苏轼在《石钟山记》探明石钟山得名由来后,总结出一个结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语气强烈,以反问的方式表示充分肯定,点明了全篇的主旨。
5、《石钟山记》中,对于石钟山得名缘由,有郦道元和李渤两种说法。
郦道元认为:“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李渤认为:“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6、《石钟山记》中,苏轼怀疑郦道元关于石钟山得名的理由的说法在于“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更何况是石头呢?。
7、《石钟山记》记载,苏轼为了探究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与儿子一起泛舟绝壁下,见到“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刻画出石头形状怪异,渲染出阴森恐怖的气氛。
8、《石钟山记》中,苏轼探寻完毕石钟山命名的来历后,用一个宾语前置句“古之人不余欺也”表明了自己轻松愉悦的心情。
9、《石钟山记》中,苏轼在文末表明写作本文的原因是:“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10、苏轼在《石钟山记》中用反诘句提出全文的中心是:“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这句话是作者经过实地考察后得出的必然结论,也是对李渤的主观臆断、自以为是态度的批评。
11、《石钟山记》着力渲染阴森可怖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亲身探访的不易,为下文批评“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埋下伏笔。
12、《石钟山记》中苏轼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明示自己在实践中穷究事理、驳斥旧说的决心。
13、《石钟山记》中,苏轼指出鄙陋之人只从表面去解释石钟山得名理由,却得不到它实际情况的句子是: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赤壁赋》理解性默写(学生版+教师版)内容全覆盖,强烈推荐!
《赤壁赋》理解性默写1、苏轼《赤壁赋》中用“,”二句描绘出秋江的爽朗和澄净,这也正是游人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内心写照。
2、《赤壁赋》中作者与客人共饮秋江之酒时引吭高歌的诗句是:,。
3、《赤壁赋》用,写出月亮令人不易觉察的缓慢移动,逼真传神。
4、《赤壁赋》中用“,”写出经过月亮的银辉的浸染雾气、江水、夜空浑然一体的景象。
5、《赤壁赋》中用“,”写出游人任凭一叶扁舟随意飘荡,在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
6、描写诗人行舟的感觉,像身上长上了翅膀:“7、写出《赤壁赋》中游人感受到仿佛在浩荡的太空中乘风飞行,又仿佛要远离人世,升入仙界的情景“,,,。
8、作者饮酒而歌的歌词是:“,,,,。
9、《赤壁赋》中用比喻正面描写悲凉幽怨的箫声的句子是“,”。
10、《赤壁赋》中侧面描写箫声的句子是“,”。
11、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
12、《赤壁赋》中“,”。
唱出了诗人饮酒后思念君主朝庭,关心国事的幽怨惆怅之情。
13、《赤壁赋》中写赤壁地理位置重要,山水环绕,草木茂盛的句子是:,。
,,。
14、《赤壁赋》中苏轼写到“,”的山水景象让人想到当年曹操赤壁之困的往事。
15、《赤壁赋》中写曹操破荆州后率领军队沿江而下的盛况的句子是“,”。
16、《赤壁赋》中用“,”两句写出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在船头饮酒吟诗的情景。
17、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
18、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
19、《赤壁赋》中客人认为生命微不足道、渺小的句子是“,”。
20、《赤壁赋》中把人生与长江相对照的是,慨叹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无穷的语句“,。
”。
21、“,,”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22、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
”23、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
24、从变化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
25、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
《念奴娇·赤壁怀古》理解性默写(教师版)一网打尽,最全最详细
《念奴娇•赤壁怀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16、《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两句承上启下,将眼前实景过渡到对当年英雄将领周瑜的回忆。
17、《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面对千古常新的江山,想起在这个历史舞台上曾经叱咤风云的许多历史人物,不禁感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8、《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春风得意的英雄形象的诗句是: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19、《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小乔的婚事是为了突出周瑜青春得意、气度雄伟的句子是: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20、《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曹操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几句,刻画出了周瑜的儒将风度和运筹帷幄的形象。
24、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6、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几句,展现了周瑜指挥若定、轻松胜敌的风采。
27、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把周瑜作为“千古风流人物”的典型形象来刻画,“羽扇纶巾”一句是以装扮显现人物的儒雅风度。
28大战的结果,表现了周瑜计谋的巧妙。
29、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先写“小乔初嫁了”,以美人衬托周瑜的英姿勃发;再写“樯橹灰飞烟灭”,以曹操军队的惨败衬托周瑜的军事才能。
30、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两句,由对英雄的追慕转向对自身现实的嗟叹。
3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在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中也包含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功业未成而自嘲的句子是: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3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在神游故国后,3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在神游故国后,用“多情应笑我,早生华36、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江山依旧,人事全非,多情自扰,徒增白发。
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答案版
古诗词理解性背诵默写1、《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4、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曹操的《龟虽寿》中表达诗人积极奋发的精神和伟大抱负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6、孟浩然《过故人庄》中描写农村优美风光的句子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7、孟浩然《过故人庄》中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8、唐代诗人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写禅院幽静的句子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9、大自然美丽的湖光山色涤荡了我们的心胸,让我们心清如水,愉悦了百鸟的性情,使它们在山林中尽情歌唱。
这真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10、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1、《夜雨寄北》中思念之情,亘古不变,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唱,潇潇夜雨中,李商隐客居寂寞,倚窗伫立,将相思之情转化为了重逢的希冀: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2、《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一句诗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3、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14、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人由景触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的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5、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说明了许多生活中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的句子是: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师说》理解性默写汇编-精品
《师说》理解性默写汇编(1)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开门见山,亮明了自己的观点。
以士大夫对待孩子和对待自己在从师而学问题上的相反态度作对比,指出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糊涂做法。
(古之学者必有师,小学而大遗)(2)在韩愈的心目中,老师的职能应该是如《师说》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韩愈在《师说》中说明教师职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5)“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
”这与《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致的。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6)韩愈的《师说》中,作者用一个反问句说明每个人都会有疑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7)《师说》中韩愈认为人生来都有疑惑,因此,强调从师学习的必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8)《师说》中,韩愈认为,学者若不肯择师求教的话,其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9)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认为如果人有了疑惑却不去向老师请教,最终的后果将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理解性默写 (含答案)
古诗文复习1.《论语》:三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表达学习知识并按时温习而感到喜悦的句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蕴含着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哲理的一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5.描述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6.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闲适恬静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使至塞上》:诗中,诗人以“蓬”“雁”自比,写出飘零抑郁之感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8.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奇特壮美沙漠景象的两句诗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9. 《行路难》:表现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充满艰难险阻的诗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10.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回到君王身边被重用的语句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11.表现对理想执著追求,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句子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2.《望岳》:写远望之景,写出泰山清翠的山色连绵起伏,没有尽头: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13.写近望之景,描写泰山神奇秀美、雄伟高峻: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14.凝望泰山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心胸为之荡漾: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15.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心胸气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6.《钱塘湖春行》: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17.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1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人饱含无限辛酸回忆被贬经历,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19.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十六)《醉花阴》1.情人两隔,彻夜相思的情景在很多诗词中都有体现,如张九龄《望月怀远》中说的“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如晏殊在《蝶恋花》中说的“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李清照则在《醉花阴》中用“,,”一句,以极为细腻的体肤触感来表现秋夜特征,含蓄地说明佳节之时却辗转难寐。
2.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的“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孤寂凄凉,便觉时光难捱,而在《醉花阴》中,也有极为类似的情绪传达,借袅袅香烟、阴沉天色写因愁浓而怨天长,那一句是:“,。
”3.古人写花,可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李清照在《醉花阴》里便有如此绘菊香菊韵的名句,是:“,。
”4.无形,柳永以“衣带渐宽终不悔”状之,让人觉得无比形象,李清照《醉花阴》里以花比人,也有非常形象地描述,即:“,,。
”5.“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北宋诗人林逋咏梅花的名句。
《醉花阴》中也有类似的描写,“,。
”只不过李清照写的是菊花,菊花经霜不落,傲霜而开,风标与梅花相似,暗示词人高洁的胸襟和脱俗的情趣。
同时也流露出“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的深深遗憾。
答案:1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2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原诗】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三十七)《满江红》1.岳飞《满江红》里“,”句表现出对不共戴天的敌寇的切齿痛恨。
2.岳飞《满江红》里“、,”句既是岳飞的自我律令,也是对世人对待光阴流逝问题的告诫和鞭策。
江红》中“、,”句不仅有这样必胜的信心,还有对朝廷的无限忠诚。
4.岳飞《满江红》里“,”表现出直捣敌人老巢的气势。
5.披星戴月征尘满衣,而立之年功业未竟在岳飞的《满江红》中体现为:“,。
”6.岳飞的《满江红》“,、”句,以景衬人,塑造了一个忧愤国事的民族英雄形象。
7.岳飞的《满江红》里表现作者以长啸来抒壮怀、颇有曹操“壮心不已”神韵的句子是:“、,。
”8.《满江红》中有四句体现了古代君臣观念,也点明了徽钦两帝被掳的屈辱,岳飞立志要报仇雪恨。
这四句是“,;,。
”答案:1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3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4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5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6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7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8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原文】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三十八)《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展现出辽阔无际水天一色的秋景。
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极目远眺所见山之情态的句子是:“,,。
”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里“,,”一句写天幕低垂,红日半隐,孤雁哀鸣,用寥廓苍凉的环境烘托出寓居江南、有志不得伸的游子形象。
4.辛弃疾生命里的孤独,无人会意,无法言说,只能登高拍栏,把视宝剑,正如他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里所说:“,,,。
”当代著名散文家梁衡为辛弃疾写的人物评传《把栏杆拍遍》即取意于此句。
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反用西晋张翰弃官归乡的故事,写自己登临非为思乡、意图享受安逸的句子是:“,?”6.刘备批评许汜买田置房全不关心国家大事的典故被辛弃疾用到《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里,他在词中是这样说的:“,,。
”7.《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一句把作者情感推到最高潮,写年华老去,国事飘摇,北伐无期,夙愿难偿,故意只用东晋桓温语典之上句,只言树,不说人,却更见人心之悲切。
8.英雄泪尽美人巾袖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体现为:“,,?”这句恰好与词上片的“,”义近而呼应。
9.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句话体现在描写景物上,就形成了移情于物的手法。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就运用了这一手法。
10.《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的句子是:“,,,。
”答案: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3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4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5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6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7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8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无人会,登临意9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10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原文】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三十九)《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题序中的“怀古”二字,首先想到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强盛的局面、孙权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只留下京口供后人欣赏凭吊而已的句子是:“,。
”3.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讨桓玄,平定叛乱,先后消灭了南燕、后燕、后秦等国,并收复洛阳、长安等地,也是一个跟京口有关的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4.在下阕中,辛弃疾提到了另外一个人物,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妄想追求汉代大将霍去病追击匈奴在狼居胥山筑坛祭天那样的功业,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
”辛弃疾描写南宋时老百姓常在宋文帝元嘉北伐失败之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军追击击败王玄谟的军队后,在长江北岸的瓜步山上修建的一座行宫迎神赛会,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叹息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逐渐麻木淡忘了国耻家恨的句子是:“,,。
”5.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显然年老却还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6.辛弃疾回忆四十三年前北方人民反抗异族统治的斗争此起彼伏,如火如荼,自己也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
回忆过往峥嵘岁月的句子是“,,。
”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5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6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7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原文】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四十)《扬州慢》1.杜牧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出了扬州歌舞升平的景色;姜夔的《扬州慢》中说3.《扬州慢》中虚写扬州过去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诗句是,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诗句是“,。
”4.《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乱残酷和破坏之深重并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战乱的痛心疾首的诗句是“,,。
”5.6.77.杜甫《衷江头》中有两句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姜夔《扬州慢》中也有两句诗与此意思相近,手法相同,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在《扬州慢》也里体现杜牧在扬州诗情画意的生活,但姜夔通过“化实为虚”的手法,点明这样一种“情思”:即使杜牧的风流俊赏,可是如果他而今重到扬州的话,也定然会惊讶河山之异了。
《扬1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2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3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4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5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6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7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8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9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原文】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