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反射说课稿

合集下载

光的全反射说课教案

光的全反射说课教案

光的全反射应用—海市蜃楼光的全反射烟台机械工程学校郭林山光的全反射(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光疏介质,什么是光密介质.(2)理解光的全反射.理解临界角的概念,能判断是否发生全反射,并能解决有关的问题.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概括出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方法、能力.3.德育目标:渗透学生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全反射条件,临界角概念及应用.三、教学难点:临界角概念、临界条件时的光路图及解题.四、教学方法:本节课我所采用实验观察、猜想、印证、归纳的方法等突破重难点. (二)温故知新对上一节课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我采用的方式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法,增强师生双边活动的效果。

1. 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 3.折射率:(三)引入新课利用一个小故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知识探究--讲授新课首先让学生认识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为下面的内容设下铺垫。

一: 1.光疏介质 2.光密介质;3. 让学生指出以上两个图中的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

让学生自己体会出一种介质是光密介质还是光疏介质其实是相对的.二:全反射接着教师做全反射的实验,以视频的形式出现,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主要让学生观察实验:光从玻璃射到空气,会发生什么现象?如果增大入射角,又会发生什么现象?着重观察:先后发生了什么现象和光线的亮暗比较.观察现象后回答问题。

接着得出全反射定义,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临界角C接着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知识解析课前提出的问题,达到前后呼应的效果。

三:学以致用(1)现象解释:露珠为什么这么亮?(2)现象解释:沙漠海市蜃楼现象的原因?(五)实例应用利用实例教学使学生感受到物理是有趣的和有用的,对激励学生学好物理尤其重要。

全反射 说课稿 教案

全反射 说课稿  教案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用多媒体播放医生利用光导纤维制成的内窥镜检测病人身体的视频。

(让学生知道物理与生活联系很紧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光导纤维是利用什么原理工作的?答案就隐藏在第七节全反射内容里面。

看谁能找到并进行分析!二、探究规律,把握真理1、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从光的折射入手,把水、水晶、金刚石两两组合让学生画一画光的折射光路图。

通过画图让学生体会:一是不同介质折射率不同,二是折射率大小具有相对性。

阅读课本P48-P49页了解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

2、实验探究全反射的条件(1)探究实验(方案1)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按上图演示过程进行实验操作,并请学生注意观察1)入射角的变化对发射光和折射光的影响;2)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入射角达到某一特定值以后,反射光消失即发生全反射现象。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3)回顾课前视频,观察光导纤维对光的作用。

老师给学生出示光导纤维,让学生结合实物阅读课本P51-P52相关内容,先独立思考下列问题,若有疑问可小组讨论解决。

思考:1、光导纤维的结构。

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称,它是一种非常细的玻璃丝,直径只有_____到______,而且分为______和薄薄的_____两部分,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_______。

2、光导纤维的工作原理?光的全反射。

3、多媒体视频演示光纤的应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总结光纤通信的主要优点。

学生总结:光纤象无线电波那样也能用来传递信息。

载有话音、图像及各种数字信号的激光从光纤的一端输入,就可以沿光纤传到千里以外的另一端,实现光纤通信。

而且光纤通信有传输距离远、传输速度快、损耗低的优点。

全反射说课

全反射说课

(四)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1、 、 课后习题 、2、3 选做部分: 选做部分: 1、观察自行车尾灯构造,利用全反射 、观察自行车尾灯构造, 的知识阐述其原理 2、上网查询:试解释海市蜃楼及沙漠 、上网查询: 蜃景产生的原因 3、小制作:“水光缆”见课本 、小制作: 水光缆”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光的折射规律及相关的计算问题有 一定的知识基础。 初步掌握了实验观察要领, 一定的知识基础 。 初步掌握了实验观察要领 , 并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并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法分析
以实验教学为依托;以引导探究为根本; 以实验教学为依托;以引导探究为根本; 以理论实践为目的。 以理论实践为目的。 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探究的正确引导,促 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探究的正确引导, 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学法指导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注意全反 射现象的观察, 探究物理本质, 射现象的观察 , 探究物理本质 , 锻 炼自己的抽象思维, 炼自己的抽象思维 , 掌握探究式的 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
五、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课 1、全反射现象 、 2、全反射现象产生的 、 条件 3、例题分析 、 (三)分享收获 4、全反射的应用—— 全反射的应用 光导纤维
例题1:已知如图 所示 介质Ⅱ 所示, 例题 :已知如图1所示,介质Ⅱ 为空气,介质Ⅰ 为空气,介质Ⅰ的折射率为 1.4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 A.光线a、b都不能发生全反射 .光线 、 都不能发生全反射 B.光线a、b都能发生全反射 .光线 、 都能发生全反射 C.光线a发生全反射,光线 不 .光线 发生全反射 光线b不 发生全反射, 发生全反射 D.光线a不发生全反射,光线 .光线 不发生全反射 光线b 不发生全反射, 发生全反射

光的全反射说课

光的全反射说课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这个时期 教材分析 的学生学习了物理新教材,已经逐步体会 出了新教材的思想,但是大多数学生的抽 学情分析 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还比较低,对物理 现象和知识的理解、判断、分析、和推理 教学目标 说课 常常表现出一定的主观性、片面性、和表 面性,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 教法与学法 指导和引导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 高学生分析、归纳、及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程序设计
sin c n
三 光密介质:两种介质,折 射率大的称为光密介质
§13.2全反射
杨 美 崇 善
说课人 :
笃 学 尚 行
《全反射》是高中物理 教材分析 选修3-4第十三章第二 节的内容,这一节是在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了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之后的,是反 教学目标 射和折射的交汇点。全 说课 反射现象研究是对反射 教法与学法 和折射知识的巩固与深 化。全反射现象与人们 的日常生活以及现代科 教学程序设计 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 所以,学习这部分知识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4年12月1日11时3分
重点:临界角的概念及全反射条 件
教学重难点
难点:全反射现象的应用
2014年12月1日11时3分
(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进行
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教育。 教材分析 (2)感悟物理学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的辨 证关系。 (3)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学情分析
(1)用实验的方法,通过讨论、分析过程,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小结本节主要知识及学习活动,学到 了哪些方法和思想收获,养成学习 ----总结----学习的良好学习 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习惯,发挥自我评价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归 纳概括能力。

光的全反射说课稿

光的全反射说课稿

《光的全反射》说课稿说课内容: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物理》(电工电子类)第八章第一节《光的全反射》乾安县职教中心刘艳晶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说说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物理》课是机电风电专业的一门实践性、综合性非常强的核心课程,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和专业发展方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是机电风电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

地位作用:本节课是几何光学的基础知识。

既是对物理课程的深入和拓展,又为进一步理解全反射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教材处理:将知识、技能进行整合,以问题为导向,配合演示实验和多媒体课件,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定性认识提高到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特点:《物理》以新课改为指导、以新大纲为依据、以应用为主线,着力突出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实施“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案,注重培养理论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凸显了鲜明的职教特色。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光的全反射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2、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会解释生活中的全反射现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等逻辑思维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分析,体验乐趣,提高学生对生活对学习的积极性,培养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全反射条件及临界角的概念难点:解释生活中的全反射现象二、教法分析问题驱动法:学以致用,体验成功是巩固知识点,发展能力的最佳方法。

本节课采取问题驱动强化的方法,设置思考题,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引导法:由于学生在考虑问题时思维比较发散,所以要在他们思考问题时予以引导,使其建立正确的思路,达到解决问题的最终目的。

自由讨论法: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给出围绕生活的一个个问题,以讨论的形式予以解决。

实验演示法:通过演示实验和多媒体演示,生动直观地表现光的全反射现象及其重要应用,便于学生对光导纤维工作原理的理解。

全反射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全反射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全反射1.知道光疏介质、光密介质,认识光的全反射现象。

2.知道产生全反射的条件,能解释全反射现象,会计算临界角。

3.知道全反射棱镜及其应用,初步了解光导纤维的工作原理。

重点难点:临界角的概念,全反射的原理及其应用。

教学建议:全反射现象在生活中常会遇到,本节从光的折射入手,探讨了光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以及相关应用。

要理解“光密”和“光疏”的概念,不但要了解“密”与“疏”是相对而言的,还要让学生知道不能将光密与光疏跟介质密度的大小混同起来。

要正确理解临界角的概念,要知道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而且反射光不断增强,折射光不断减弱。

全反射棱镜和光导纤维是全反射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加深对全反射的认识。

导入新课:光亮的铁球,在阳光下很刺眼,将光亮铁球夹在试管夹上,放在点燃蜡烛的内焰上进行熏黑,再将熏黑的铁球浸没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奇怪的现象发生了,放在水中的铁球变得比在阳光下更亮。

1.全反射(1)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两种介质相比,折射率较大的叫①光密介质,折射率较小的叫②光疏介质。

(2)全反射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同时发生③折射和④反射。

如果入射角逐渐增大,折射光离法线会越来越远,而且越来越弱,反射光却越来越强。

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⑤折射光完全消失,只剩下⑥反射光,这种现象叫作全反射。

这时的入射角叫作⑦临界角。

(3)发生全反射的必要条件a.光由⑧光密介质射入⑨光疏介质;b.入射角⑩等于或大于临界角。

2.全反射棱镜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玻璃棱镜,当光线垂直任意一个表面射入时,在棱镜内部都能发生全反射,所以这样的棱镜叫全反射棱镜。

全反射棱镜的反射率大于(填“大于”或“小于”)平面镜的反射率。

3.光导纤维(1)光导纤维的工作原理:光在玻璃纤维内发生全反射,光沿锯齿路线传播。

(2)光导纤维传输信息的优点:容量大、衰减小、抗干扰性强。

1.光在光疏介质中传播速度大还是在光密介质中传播速度大?解答:光疏介质。

《全反射教案》

《全反射教案》

《全反射教案》word版第一章:全反射的概念与条件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全反射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掌握全反射发生的条件。

1.2 教学内容:介绍全反射的定义。

解释全反射发生的条件: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1.3 教学方法:使用PPT展示全反射的图像和实例。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全反射的条件。

1.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全反射的图像,让学生理解全反射的概念。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使用玻璃和水来观察全反射现象。

第二章:全反射的数学表达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全反射的数学表达式。

让学生了解全反射角度的计算方法。

2.2 教学内容:介绍全反射的数学表达式:\[ \sin(\theta_c) = \frac{n_2}{n_1} \]解释临界角的计算方法。

2.3 教学方法:使用PPT展示全反射的数学表达式和计算方法。

通过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全反射的数学表达式。

2.4 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例题计算全反射角度。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计算全反射角度的方法。

第三章:全反射的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全反射在实际中的应用。

让学生掌握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

3.2 教学内容:介绍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光纤的传输原理。

解释全反射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全反射望远镜。

3.3 教学方法:使用PPT展示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全反射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3.4 教学活动:让学生观察光纤通信的实验装置,了解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全反射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实例。

第四章:全反射的实验观察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全反射现象。

让学生了解实验中全反射的观察方法。

4.2 教学内容:介绍全反射实验的原理和实验装置。

解释实验中如何观察全反射现象。

4.3 教学方法:使用PPT展示全反射实验的原理和实验装置。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全反射现象。

4.4 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全反射实验,观察全反射现象。

全反射说课(苏红敏)

全反射说课(苏红敏)

全反射的条件: ②入射角必须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C
真空 界面 介质
2.临界角C
(2)折射率n与临界角C的关系
法线 真空 界面 介质
C
根据折射率的定义,则有:
sin 1 sin 90 1 n sin 2 sin C sin C
1 sin C n
3.全反射的条件: 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 疏介质;
解决问题——理论分析结合实验验证
演示实验:观察光从空气射向玻璃能否发生全反射?
发生全反射条件: 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
提出问题2:“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时”是怎样的角度?
2.临界角C
(1)定义:
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折射角达到90°时的入 射角叫做临界角.
强调:临界角是发生全反射的最小入射角 (只有i≥C,才能发生全反射) 法线
四、自然界中的全反射现象
3.沙漠蜃景
现象二解释:夏天,阳光照到沙漠,使贴近底面的空气比 上层的空气还要热,因而折射率比上层的空气要小。远处 物体发出的光线,在射向地面时,进入稀薄的热气层,不 断被折射,入射角逐渐增大。当光线的入射角增大到临界 角时,就发生全反射现象,人们就会看到沙漠中远处景物 倒立的像。
四、自然界中的全反射现象
2.海市蜃楼
现象一解释: 夏天,海面上空气的温度比空中低,空气的折 射率下层比上层大。我们可以粗略地把空气看做是由许多水平 的气层组成的,各层的密度都不相同。远处的楼阁、船舶、山 峰发出的光线射向空中,不断被折射,越来越偏离法线方向, 进入热气层的入射角越来越增大,当光线的入射角增大到临界 角时,就发生全反射现象,人们就会看到远方的景物悬在空中。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全反射

《全反射》说课+教学竞教课件

《全反射》说课+教学竞教课件
全反射
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二 教法学法 三 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地位
作用
高中物理的基础及重要内容。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认知、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高三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已经具备一定 的分析推理、逻辑思维能力,但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有 待提高。
重点、难点
(3)
重点
1、光的全反 射概念; 2、临界角的 概念和求法; 3、光的全反 射形成条件。
推进新课
25分钟
课堂小结
3分钟
反馈评价 5分钟
5分钟
布置作业 2分钟
三、教学过程
全反射
引入新课
推进新课
25分钟
课堂小结
3分钟
反馈评价 5分钟
5分钟
布置作业 1分钟
板书设计
1、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相对性) 全反射定义
全 反 射
2、全反射
临界角:
1 sin C n
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3.全反射 的应用 a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 b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全反射的应用
2、玩具、装饰品——“满天星”
光在塑料丝内的 传播——全反射
全反射的应用
3、光导纤维——光纤
光导纤维是一种透明的玻璃纤维丝,直径只有1~100μm 左右。它是由内芯和外套两层组成,内芯的折射率大于外套的 折射率,光由一端进入,在内芯和外套的界面上经多次全反射, 从另一端射出。应用领域:医疗,通信……
金刚石的临界角为 24.4°, 玻璃的 临界角为 32°~ 42°,水的临界角 为 48.8°。
临界状态 C是临界角
(4)三维目标
理解全反射和临界角的物理意义,掌握全 反射产生的条件,了解全反射的应用。 知识与技能

光的全反射说课稿

光的全反射说课稿

光的全反射说课稿各位老师、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光的全反射》,本节课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物理(通用类)第六章第二节。

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选用及学法指导-教学流程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六各环节进行本次说课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之后的,是反射和折射的交汇点。

全反射现象研究是对反射和折射知识的巩固与深化。

全反射现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所以,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确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⑴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

⑵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⑶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创设新颖有趣的物理情景,通过视频和演示实验的呈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启发学生积极思索,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习惯。

2、通过对蜃景的学习,再次明确一切迷信或者神话只不过是在人们未能明了科学真相时才托付于自然界的一种说法。

3、重点和难点根据本课题在教材知识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我将重点和难点定为:①重点:理解全反射及全反射的条件。

这一重点依据是由全反射的地位决定的。

②难点:全反射的应用。

这一重点依据:如何利用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的弱点。

二、学情分析对于学情分析我分我两部分,认知特点分析和知识基础认知特点分析是1、防建专业和电器专业的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索世间的奥秘。

2、逻辑思维能力不足,对事物的认识还无法摆脱具体生活事物的束缚。

知识基础是在本课题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定律,学习了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等光学概念。

三、教法选用和学法指导新课改的目的之一就是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于是我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对于本课题我将采用如下教法和学法:说教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全反射 教案 说课稿 教学设计

全反射 教案 说课稿 教学设计

全反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光疏介质,什么是光密介质。

2.理解光的全反射。

3.理解临界角的概念,能判断是否发生全反射,并能解决有关的问题。

4.知道全反射棱镜、光导纤维及其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会定性画出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或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的光路图。

2.会判断是否发生全反射并画出相应的光路图。

3.会用全反射解释相关的现象。

4.会计算各种介质的临界角。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节实验中“让入射光正对半圆形玻璃砖中心从曲面入射”是在设计实验时设计者为突出主要矛盾而控制实验条件达到略去次要矛盾的高明做法。

【教学重点】全反射条件,临界角概念及应用。

【教学难点】临界角概念、临界条件时的光路图及解题。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猜想、印证、归纳的方法得出全反射现象的发生条件、临界角概念等。

【教学用具】光学演示仪(由激光发生器、带量角度的竖直面板、半圆形玻璃砖等组合)【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甲到黑板前完成图1及图2两幅光路图(完整光路图)图1 图2(估计学生甲画图时会遗漏反射光线)师:光在入射到空气和水的交界面处时,有没有全部进入水中继续传播呢?生:有一部分被反射回去。

(学生甲补画上反射光线)师:很好。

甲同学正确地画出了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的折射角…生:小于入射角。

师:光从水中进入空气时,折射角…生:大于入射角。

师:对。

那么如果两种介质是酒精和水呢?请乙同学到前面来完成光路图。

图3 图4学生乙顺利完成两图。

(二)进行新课1.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1)给出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概念。

(2)让学生指出图1中的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再指出图2中的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

让学生自己体会出一种介质是光密介质还是光疏介质其实是相对的。

(3)(投影片出示填空题)光从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

(本题让学生共同回答)2.全反射(设置悬念,诱发疑问)师:在图2和图3中,折射角都是大于入射角的。

《全反射》说课稿

《全反射》说课稿

《全反射》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全反射》,接下来我将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设计。

(首先是教材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全反射是光学的重点内容,是在学习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光现象,是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巩固和延伸。

教材从光的有关概念切入,探讨了光发生全反射的特征,产生条件,临界角的概念,并介绍全反射现象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2. 学情分析学生已初步具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和概括、总结实验规律的能力。

并且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以及基本平面几何知识,具备了探究全反射现象的物理知识和数学基础。

学生对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等科学思维有了一定的体会,但有待加强和完善,在实验设计、实验结果分析、实验交流上仍存在比较大的困难。

3.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理解,我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确立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是:知道全反射现象;理解全反射的条件;会解释生活中全反射现象2.过程与方法目标是:(1)通过实验,启发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和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运用全反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全反射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全反射现象是量变引起质变的现象,从中欣赏领略物理之美。

基于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和实际认知水平。

教学重点: 探究全反射产生条件。

教学难点:全反射在生产生活中的解释4.(其次是)教法与学法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采用问题法、讲授法、实验法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掌握本节内容。

(接下来是)5.教学过程我将教学过程分为课题引入、建立概念、探究新知、学以致用、拓展延伸五个主要环节一、课题引入物理源于生活,学生学习依赖情境,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因此,我用“神奇的试管”实验导入新课,将装有红色笔芯的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大部分学生根据直觉经验判断笔芯是看得见的,而实际现象是看不见;向试管中加水后,笔芯慢慢重现,实验现象会让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疑问,引发认知矛盾,为什么空试管中的笔芯看不见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来学习今天的教学内容《全反射》。

全反射说课稿

全反射说课稿

篇一:全反射说课稿《全反射》说课稿说课内容:高中物理必修加选修第三册第十九章第三节《全反射》阿城市朝鲜族中学校南文铉下面我从教学设计指导思想、教学设计背景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设计四个方面来说说这节课。

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1、顺应时代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科学技术普及的今天,科学素养已成为新世纪每个社会成员必备的基本生存能力。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教师如何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当前学科教学面临的一个问题。

2、改变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改变以教师讲授、课堂灌输为基础,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传统教学模式,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转变,其关键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的“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培养学生自我建构新知识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1)知识特点:本章讲述几何光学的基础知识,主要讲述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全反射和光的色散。

相对于学生初中知识增加了对折射的定量研究,引入了折射率,其中本节的全反射和临界角是全新的知识。

(2)知识地位:本长内容是学生在初中内容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让学生从定性认识提高到定量研究。

本章内容也是学习下一章的基础,所以在学习时要注意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把握好对规律的准确认识。

2、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全反射条件,临界角概念及应用(2)教学难点:临界角概念、临界条件时的光路图及解题3、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的基本特点:学生对于抽象的、理论定性的问题,尤其是单纯的公式推导,不是很感兴趣;而对于演示、影像、声音、动画等感性的事物更能提高注意力。

(2)学生的知识准备:学生之前刚刚学习了折射率,而本节内容是在对光的折射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研究,所以对于折射率的理解要先进行复习。

4、教学目标确立:(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2、理解全反射概念、全反射发生的条件,理解临界角的概念,掌握临界角的计算方法3、知道全反射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蜃景现象的学习明确一切迷信或神话只不过是在人们未能明了科学真相时才托付于自然力的一种做法5、选用的教具及设备(1)选择教具依据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而且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2、教具:光的全反射演示仪、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三、教和学的方法:(1)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观察、猜想、印证、归纳的方法得出全反射现象的发生条件、临界角概念等,对阅读材料“蜃景”补充了录像资料和cai课件,使其有更生动的感性认识(2)学法:在学习中学生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分析,通过学生的参与探究,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科学素养。

全反射说课稿

全反射说课稿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高二教材的几何光学部分,对学生来说全反射是一种新现象,很少有体会。

在前面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光路可逆及折射率等知识,全反射是在前面这些基础上,推理得到。

从前后联系来看,本节课与前面这些知识联系密切,有利于巩固学生对折射率的认识,在理论推导过程中的逆向思维有利于加深学生反向思考的能力,在讲解实际问题时,奇特的现象使学生对全反射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节课的特点是概念多、现象多,与现代科技和实际生活结合的十分紧密。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⑴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

⑵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⑶了解全反射现象的现象和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概括出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引起学生思维海洋中的波澜,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方法、能力。

德育目标:渗透学生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习惯,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很多,能否用科学的理论来解释它。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到它与光疏介质的界面上时,如果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就发生全反射现象。

教学难点:全反射的应用,对全反射现象的解释.光导纤维、自行车的尾灯是利用了全反射现象制成的;海市蜃楼、沙漠里的蜃景也是由于全反射的原因而呈现的自然现象。

二、说教法、学法说教法:1.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现象进行模拟。

演示实验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推理验证,探究问题本质)2.引导学生分析全反射现象的应用:自学指导与自我总结相结合;本课运用演多媒体手段。

通过电脑边演示边让学生分折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做到步步有序,环环相扣,前后呼应,不断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全反射 说课稿 教案

全反射 说课稿  教案

全反射1 .基本知识(1)全反射及临界角的概念①全反射: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若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折射光线就会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的现象.②临界角:刚好发生全反射,即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用字母C 表示. (2)全反射的条件要发生全反射,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 ②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 (3)临界角与折射率的关系光由介质射入空气(或真空)时,sin_C =1n (公式). (4)全反射的应用①全反射棱镜: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棱镜,利用全反射改变光的方向.√)于入射角.(2)(3)相对性:其中传播速度的大小或折射率的大小来判定谁是光疏介质或光密介质.2 .全反射现象 (1)全反射的条件①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 ②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2)全反射遵循的规律:发生全反射时,光全部返回原介质,入射光与反射光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由于不存在折射光线,光的折射定律不再适用.(3)从能量角度来理解全反射: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随着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同时折射光线强度减弱,即折射光线能量减小,反射光线强度增强,能量增加,当入射角达到临界角时,折射光线强度减弱到零,反射光的能量等于入射光的能量.(4)临界角①定义:刚好发生全反射(即折射角为90°)时的入射角为全反射的临界角,用C 表示.②表达式:光由折射率为n 的介质射向真空或空气时,若刚好发生全反射,则折射角恰好等于90°,n =sin 90°sin C ,即sin C =1n .③不同色光的临界角:不同颜色的光由同一介质射向空气或真空时,频率越高的光的临界角越小,越易发生全反射.1 .光疏介质、光密介质是对确定的两种介质而言的,只对一种介质,无法确定它是光疏介质还是光密介质.2 .分析光的全反射时,关键是根据临界条件画出恰好发生全反射的光路图,再利用几何知识分析边角关系.图13-2-1例1如图13-2-1所示,一玻璃球体的半径为R ,O 为球心,AB 为直径.来自B 点的光线BM 在M 点射出,出射光线平行于AB ,另一光线BN 恰好在N 点发生全反射.已知∠ABM =30°,求(1)玻璃的折射率.(2)球心O 到BN 的距离.【审题指导】 (1)由几何关系确定入射到M 点的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求出折射率.(2)由全反射知识结合几何关系求出O 到BN 的距离.【解析】 (1)设光线BM 在M 点的入射角为i ,折射角为r ,由几何知识可知,i =30°,r =60°,根据折射定律得n =sin r sin i ① 代入数据得 n =3②(2)光线BN 恰好在N 点发生全反射,则∠BNO 为临界角Csin C =1n ③设球心到BN 的距离为d ,由几何知识可知 d =R sin C ④ 联立②③④式得d =33R ⑤【答案】 (1)3 (2)33R1 .光的反射和全反射均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光路均是可逆的.2 .光线射向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时,往往同时发生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但在全反射现象中,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折射角等于90°时,实际上就已经没有折射光线了.迁移应用1 .某种介质对空气的折射率是2,一束光从该介质射向空气,入射角是60°,则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图中Ⅰ为空气,Ⅱ为介质)( )【解析】 由题意知,光由光密介质射向了光疏介质,由sin C =1n =12得C =45°<θ1=60°,故此时光在两介质的界面处会发生全反射,只有反射光线,没有折射光线,故D 选项正确.【答案】 D【问题导思】1 .全反射棱镜是如何控制光路的?2 .光导纤维的工作原理是什么?3 .“海市蜃楼”和“沙漠蜃景”的成因是什么? 1 .全反射棱镜用玻璃制成的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棱镜,其临界角约为42°,当光线垂直于直角边或垂直于斜边射入棱镜后,在下一个界面处的入射角为45°,由于大于临界角,光在该处发生全反射,若光垂直于直角边射入棱镜后,在斜边处发生一次全反射,从另一直角边射出,光的传播方向改变90°;若光垂直于斜边射入棱镜,在两个直角边处各发生一次全反射,光的传播方向改变180°.2 .光导纤维 (1)构造及传播原理图13-2-2光导纤维是一种透明的玻璃纤维丝,直径只有1 μm ~100 μm 左右,如图13-2-2所示,它是由内芯和外套两层组成,内芯的折射率大于外套的折射率,光由一端进入,在两层的界面上经过多次全反射,从另一端射出,光导纤维可以远距离传播光,光信号又可以转换成电信号,进而变为声音、图像.如果把许多(上万根)光导纤维合成一束,并使两端的纤维严格按相同的次序排列,就可以传播图像.(2)光导纤维的折射率图13-2-3设光导纤维的折射率为n ,当入射角为θ1时,进入端面的折射光线传到侧面时恰好发生全反射,如图13-2-3所示,则有:sin C =1n ,n =sin θ1sin θ2,C +θ2=90°,由以上各式可得:sin θ1=n2-1.由图可知:当θ1增大时,θ2增大,而从纤维射向空气中光线的入射角θ减小,当θ1=90°时,若θ=C,则所有进入纤维中的光线都能发生全反射,即解得n=2,以上是光从纤维射向真空时得到的折射率,由于光导纤维包有外套,外套的折射率比真空的折射率大,因此折射率要比2大些.3 .对“海市蜃楼”的解释图13-2-4(1)气候条件:当大气比较平静且海面与上层空气温差较大时,空气的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对光的折射率也随之减小.因海面上的空气温度比空中低,空气的下层比上层折射率大.我们可以粗略地把空中的大气分成许多水平的空气层,如图13-2-4所示.(2)光路分析:远处的景物反射的光线射向空中时,不断被折射,射向折射率较小的上一层的入射角越来越大,当光线的入射角大到临界角时,就会发生全反射现象,光线就会从高空的空气层中通过空气的折射逐渐返回折射率较大的下一层.(3)虚像的形成:当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时,人总认为光是从反向延长线方向发射而来的,所以地面附近的观察者就可以观察到虚像,且虚像成像在远处的半空中,这就是海市蜃楼的景象.如图13-2-5所示.图13-2-54 .对“沙漠蜃景”的解释(1)气候条件:夏天在沙漠里也会看到蜃景,太阳照到沙地上,接近沙面的热空气层比上层空气的密度小,折射率也小.(2)光路分析:从远处物体射向地面的光线,进入折射率小的热空气层时被折射,入射角逐渐增大,也可能发生全反射.(3)虚像的形成:人们逆着反射光线看去,就会看到远处物体的倒影(图13-2-6),仿佛是从水面反射出来的一样.沙漠里的行人常被这种景象所迷惑,以为前方有水源而奔向前去,但总是可望而不可及.图13-2-6分析光的全反射、临界角问题要注意:1 .画出恰好发生全反射的光路图.2 .找出临界角,利用几何知识分析线、角关系,进行求解.例2如图13-2-7所示,一根长为L的直光导纤维,它的折射率为n.光从它的一个端面射入,又从另一端面射出所需的最长时间为多少?(设真空中的光速为c)图13-2-7【审题指导】 (1)光导纤维是全反射现象的应用. (2)要分析所需最长时间的条件是什么.【解析】 由题中的已知条件可知,要使光线从光导纤维的一端射入,然后从它的另一端全部射出,必须使光线在光导纤维中发生全发射.要使光线在光导纤维中经历的时间最长,就必须使光线的路径最长,即光对光导纤维的入射角最小.光导纤维的临界角为C =arcsin 1n.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的路程为d =Lsin C =nL .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的速度为v =cn .所需最长时间为t max =d v =nL c n=n 2Lc .与全反射有关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全反射产生的条件是光从光密介质入射到光疏介质,且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涉及的问题如:全反射是否发生、什么范围的入射光才能从介质中射出、折射光覆都需正确作出光路图,熟练应用几何知识进行分析和从方框左侧入射,分别从方框下方和上方射出,其所示.方框内有两个折射率n =1.5的玻璃全反射棱镜.下列给出了两棱镜四种放置方式的示意图,其中能产生图13-2-8效果的是( )图13-2-8【解析】 四个选项产生光路效果如图:则可知B 项正确. 【答案】 B例3 在厚度为d 、折射率为n 的大玻璃板下表面,有一个半径为r 的圆形发光面,为了从玻璃板的上方看不见这个圆形发光面,可在玻璃板的上表面贴一块圆形纸片,问所贴纸片的最小半径应为多大?【规范解答】 根据题意,作出光路如图所示,图中S 点为圆形发光面边缘上一点,由该点发出的光线能射出玻璃板的范围由临界光线SA 确定,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C 时,光线就不能射出玻璃板了.图中Δr =d tan C =d sin Ccos C ,而sin C =1,则cos C =n 2-1,=r。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一大单元教学设计说课稿全反射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一大单元教学设计说课稿全反射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一大单元教学设计说课稿全反射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一大单元教学设计说课稿——全反射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一的“全反射”。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全反射”是光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也是高中物理光学部分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这一知识点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光的折射定律,还为后续学习光的波动性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在教材的编排上,先介绍了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为全反射的学习做了铺垫。

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全反射现象的特点和规律。

同时,教材还注重将物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如光导纤维的原理等,体现了物理学科的实用性。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等知识,对光的传播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全反射现象,学生可能缺乏直观的感受和深入的理解。

在思维能力方面,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但对于较为复杂的物理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训练。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全反射现象的概念和条件。

(2)掌握临界角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全反射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3)了解全反射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2)通过理论推导和计算,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全反射现象的条件和临界角的计算。

(2)全反射现象在实际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1)对全反射现象的理解和解释。

(2)临界角的推导和计算。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实验演示法:通过演示全反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全反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光的全反射教案

高中物理光的全反射教案

高中物理光的全反射教案全反射是光线从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线将完全被反射回原介质,不再折射出去的现象。

在本教案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全反射的原理、条件和应用,并提供一些相关实验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1. 全反射的原理在光传播的过程中,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的入射角越大,光线将越容易被折射,直到达到一定的入射角。

当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光线将完全沿着界面表面发生反射,不再折射出去。

2. 全反射的条件光线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临界角的大小取决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当入射角小于临界角时,部分光线将根据折射定律发生折射;当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光线将全部发生全反射。

3. 全反射的应用全反射广泛应用在光纤通信、光导纤维、显微镜和望远镜等领域。

通过在两种不同折射率的介质之间建立界面,可以实现光线的传输和集中。

光纤通信就是利用全反射的原理,将信号通过光纤的反射传输。

4. 实验一:光的全反射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全反射现象,了解全反射的条件和特点。

实验材料:玻璃块、直尺、激光笔。

实验步骤:a) 将玻璃块平放在桌面上;b) 在光疏介质(空气)一侧的玻璃块表面射入激光笔,调整角度使光线射入光密介质(玻璃块);c) 观察光线在玻璃块内部发生全反射的现象。

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实验观察到,光线在光密介质(玻璃块)内部发生全反射现象。

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空气)时,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线将全部发生全反射,并留在光密介质内部。

5. 实验二:光纤通信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光纤中的传输特性,理解光纤通信原理。

实验材料:光纤、光源、接收器、光功率计。

实验步骤:a) 将光纤连接到光源和接收器之间;b) 调整光源的强度,使光线射入光纤的一端;c) 利用光功率计测量光纤输出端的光功率。

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实验观察到,光线从光源通过光纤传输到输出端时,光纤内部发生了全反射。

全反射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全反射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全反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光疏介质,什么是光密介质。

2.理解光的全反射。

3.理解临界角的概念,能判断是否发生全反射,并能解决有关的问题。

4.知道全反射棱镜、光导纤维及其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会定性画出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或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的光路图。

2.会判断是否发生全反射并画出相应的光路图。

3.会用全反射解释相关的现象。

4.会计算各种介质的临界角。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节实验中“让入射光正对半圆形玻璃砖中心从曲面入射”是在设计实验时设计者为突出主要矛盾而控制实验条件达到略去次要矛盾的高明做法。

重点和难点:全反射现象及其发生条件。

理科综合可考虑全反射的应用。

教学用具:水槽、光源等。

教学方法:启发式综合教学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光亮的铁球,在阳光下很刺眼,将光亮铁球夹在试管夹上,放在点燃蜡烛的内焰上进行熏黑,再将熏黑的铁球浸没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奇怪的现象发生了,放在水中的铁球变得比在阳光下更亮。

2.对全反射的理解(1)全反射:光从光密介质射到光疏介质的界面时,全部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

(2)临界角:光从某种介质射向真空或空气时使折射角度变为90°时的入射角,称为这种介质的临界角。

(3)发生全反射的条件: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4)临界角与折射率的关系:光由介质射入空气(或真空)时,sin C =1n(公式)。

针对练习:一束光线从折射率为1.5的玻璃内射向空气,在界面上的入射角为45°。

如图4-3-1所示的四个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图4-3-1解析:选A sin C =1n =23<sin 45°=22,所以C <45°,所以发生全反射。

全反射的应用——光导纤维1.光导纤维的原理利用了全反射的原理。

2.光导纤维的构造光导纤维是一根极细的玻璃丝,直径约有几微米到100微米不等,由两种折射率不同的玻璃制成,分内芯和外套两层,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的折射率大,当光在光纤内传播时,会在两层玻璃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通过一系列的全反射,光就沿着弯弯曲曲的光纤从一端传到另一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反射》说课稿
说课内容:高中物理必修加选修第三册第十九章第三节《全反射》
阿城市朝鲜族中学校南文铉
下面我从教学设计指导思想、教学设计背景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设计四个方面来说说这节课。

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1、顺应时代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科学技术普及的今天,科学素养已成为新世纪每个社会成员必备的基本生存能力。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教师如何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当前学科教学面临的一个问题。

2、改变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改变以教师讲授、课堂灌输为基础,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传统教学模式,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转变,其关键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的“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培养学生自我建构新知识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
(1)知识特点:本章讲述几何光学的基础知识,主要讲述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全反射和光的色散。

相对于学生初中知识增加了对折射的定量研究,引入了折射率,其中本节的全反射和临界角是全新的知识。

(2)知识地位:本长内容是学生在初中内容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让学生从定性认识提高到定量研究。

本章内容也是学习下一章的基础,所以在学习时要注意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把握好对规律的准确认识。

2、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全反射条件,临界角概念及应用
(2)教学难点:临界角概念、临界条件时的光路图及解题
3、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的基本特点:学生对于抽象的、理论定性的问题,尤其是单纯的公式推导,不是很感兴趣;而对于演示、影像、声音、动画等感性的事物更能提高注意力。

(2)学生的知识准备:学生之前刚刚学习了折射率,而本节内容是在对光的折射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研究,所以对于折射率的理解要先进行复习。

4、教学目标确立: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
2、理解全反射概念、全反射发生的条件,理解临界角的概念,掌握临界角的计算方法
3、知道全反射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蜃景现象的学习明确一切迷信或神话只不过是在人们未能明了科学真相时才托付于自然力的一种做法
5、选用的教具及设备
(1)选择教具依据
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而且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2、教具:光的全反射演示仪、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
三、教和学的方法:
(1)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观察、猜想、印证、归纳的方法得出全反射现象的发生条件、临界角概念等,对阅读材料“蜃景”补充了录像资料和CAI 课件,使其有更生动的感性认识
(2)学法:在学习中学生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分析,通过学生的参与探究,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科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导入本课内容:通过展示光导纤维灯和海市蜃楼的视频资料,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2、进行本课内容:
(1)复习准备:
折射率的概念:目的是让学生注意到介质间的关系
光从空气入玻璃和从玻璃入空气的区别:注意折射角和入射角间的关系,为引出光疏介质、光密介质做知识上的准备
(2)新课教学:
说明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的概念
从光从玻璃入空气的现象展开讨论,然后通过实验和课件演示全反射现象,然后引导学生分析现象,重点突出临界角的认识。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学生推导运算临界角的计算公式:n C 1
sin
进行一个小练习:光通过平行玻璃砖时的光路分析;有没有发生全反射的可能性
知识应用:利用课件来演示。

解释现象:海市蜃楼的形成原因
光导纤维的原理和应用
(3)课堂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重点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