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交通流特性
交通流特性
5.时间平均速度(Time mean speed-TMS)和区间平均速度 (Space mean speed-SMS) ( 1 )时间平均车速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区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 点的所有车辆点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 2 )区间平均车速是指某路段的长度与通过该路段所有车辆的 平均行程时间之比。 6.频率最高值与最常见车速 地点车速的观测结果常表现出数据比较分散,用算术平均值 难以表征其分布特性。为此,采用速度频率分布曲线和累积频率 曲线表示,并从累积频率曲线上选取一些特征值作为描述速度特 性的指标。 频率最高值为观测速度中出现频率最多的那个速度值,此速 度称为最常见车速 。
7.百分位车速 在速度累积频率分布曲线图上,与纵坐标上累加百 分数相应的车速称百分位车速。与其相对应的纵坐标值表示在这 种车速以下行驶车辆的百分率。常用百分位车速有以下几种: (1)85%位车速:它表示所观测到的车辆中,有85%的车辆具 有这种速度值或者在这个速度以下,只有15%的车辆速度高于此
值。在交通管理上常用此速度作为某些路段的最高车速限制标准。
(2)50%位车速常称中位车速 :它表示在该车速以下行驶的
车辆数等于在该车速以上行驶的车辆数 ,又称为中值速度。 (3)15%位车速 :它表示在该车速及低于该车速行驶的
车辆数占被观测车总数的15%。常用此车速作为观测路段的最低
限制车速。
第四节 交通流密度 (一)交通流密度(Density) 是指在某一瞬间,单位长度道路上存在的车辆数。 (二)车道占有率 1.空间占有率 在道路的一定路段上,车辆总长度与路段总长 度之比称为空间占有率,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2.时间占有率 在道路的任一路段上,车辆通过时间的累计值 与观测总时间的比值称为时间占有率。
(二)交通流的参数 宏观参数:交通量、流率、速度和交通流密度等
交通流特性
第三章交通流的基本特性第一节概述道路上的行人或运行的车辆构成行人流或车流,人流和车流统称为交通流。
一般交通工程学研究中,有特指时的交通流是针对机动车交通流而言的。
交通流的定性和定量特征,称为交通流特性。
观测和研究发现,由于在交通过程中人、车、路、环境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作用,道路交通流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性。
1.两重性对道路上运行车辆的控制既取决于驾驶员,又取决于道路及交通控制系统。
一方面,驾驶员为避免与其他车辆发生冲突,必然受到道路条件及交通控制系统的制约;另一方面,驾驶员又可以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依据自己的意志自由地改变车速和与其他车辆的相对位置。
2.局限性由于机动车和道路的物理尺寸所限,车辆运行中相互之间可能会相互妨碍。
仅由于道路通行能力的限制和车辆间的相互制约,就有可能引起交通拥挤;另外,车速也是有限的,并因车辆和时空条件而异。
3.时空性由于车速是随机变化的,机动车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状态都是不相同的,因此,交通流既是现有时间变化规律,又有其空间变化规律。
道路交通流的以上三个特性进一步说明:道路交通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
由这三个特性出发,将道路上的交通流用交通量、速度、密度三个基本参数加以描述。
观测、整理和研究这些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它们之问的相互关系,可以为分析道路上的运营状况、交通规则、路网布设、线形设计、运输调度与组织、运力投放与调控以及为现有道路交通综合治理提供起决定作用的论证数据。
第二节交通量的基本特性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或某一断面的实际交通参与者(含车辆、行人、自行车等)的数量,又称交通流量或称流量。
如果不加说明时,通常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或某一断面往来两个方向的车辆数,亦称为车流量。
在交通量观测和统计分析及实际应用中,常见的交通量有以下几种:1.平均交通量交通量不是一个静止的量,它是随时间变化的,在表达方式上通常取某一时段内的平均值作为该时段的代表交通量。
交通流特性(精)
二、交通量的有关概念
1、日交通量 (1)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 (2)月平均日交通量(MADT) (3)周平均日交通量(WADT) 2、小时交通量 (1)高峰小时交通量 一天内连续60min的最大小时交通量。有整时段和非整时段之分。 (2)第30位(高峰)小时交通量
15%位车速:指所有车辆中,只有15%的车辆在该速度一下行驶。
一般用作最低车速限制标准。
速度观测值的标准差σ(均方差):
(vi -v)2
n
反映车速分布的离散情况,σ值越大,车速越离散,表明车辆
行驶有很大的自由度。
三、时间平均速度与区间平均速度
1、时间平均速度 Vt
指某一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所有车辆的地点速度的算
三、交通量在时间上的变化(分布)
1、季节、月份变化 反映交通量在一年内的变化
常用月变系数(又称为月不均匀系数)M表示
2、日变化 反映交通量在一周内的变化
常用周变系数D表示
D=
AADT 某周日的年均日交通量
3、小时变化 反映交通量在一日内的变化,有早、晚高峰 反映交通量在一天内集中程度的参数是高峰小时流量比 :
3、交通量与密度的关系
由Q=K·V和
K
K2
V=Vf
(1Kj
)
Q=
Vf (K-
Kj
)
说明Q~K呈二次函数(抛物线)关系,其图形为:
对上式进行求导,并令 dQ =0 ,则有:
dK
dQ dK
=
Vf
(1-
2K Kj
)=0
Km
=
Kj 2
K j 2
∴
Qm
=Vf
交通调查与交通流检测详解分析
第三章交通调查与交通流检测交通调查与交通流检测是道路交通组织调整获取交通需求信息的主要手段。
其中交通调查多用于静态交通组织调整,如车道渠化,单行禁左等等;而交通检测多用于动态交通组织方案的制定与调整,如信号配时调整、绿波协调、交通诱导信息发布等等。
缺少这两块工作,我们很难做到动静态交通组织的有效匹配,交通拥堵也就在所难免了。
1、对交通流基本特性的认识1.1交通流的时间变化规律1、小时交通量变化在一天24小时中,总会出现交通流高峰、平峰和低峰,每天出现的时段大致接近,因此交通流存在一个以日为周期的小时交通量变化规律,如表3-1所示。
表3-1 北京某路口昼夜24小时交通量占昼夜交通量的百分比由于道路性质不同,高峰个数与发生时段也不同,最常见的有上午高峰(8:00~11:30),下午高峰(14:30~18:30),晚高峰(20:00~21:30)。
高峰时段是交通管理的重点时段,交通拥挤堵塞一般都发生在高峰时段,特别是上午高峰,因此常把上午高峰中交通流量最大的时段作为该路口(路段)实际交通负荷的参考依据。
(1)最大小时交通量它是在全天调查中以1小时为单位所观测的结果中最大的交通量数值,一般用以确定高峰时段并评价交通负荷程度,是交通规划、交通组织、交通控制的基本数据。
(2)交通流时间分布图如图3-1所示,它可以表示出全天交通流量变化情况,为在时间上“削峰填谷”(如错时上下班,限时削减某种交通流量等)合理利用道路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以为不同时段的信号控制方案设置提供控制数据。
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0246810121416182022243-1 交通流时间分布图2、周日交通量变化由于我国实行每周40小时工作制,多数在职人员休息日是周六和周日,因此在交通上存在一个以周日为周期的日交通量变化规律。
一般周一交通量最大,而周六、周日则最小。
随着私人汽车的发展,这种状况有可能发生变化。
交通流理论第三章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1、概念:
停车视距是指在汽车行驶时,驾驶员发现前方障碍物,经判断决定采取制
动措施到汽车在障碍物前安全停住所需的最短距离。
2、停车视觉至少应该满足“平均水平一下”的驾驶员或车辆在该距离内能够
停车。
3、停车视距的计算公式
S=S1+S2
其中:S1为感觉反应距离;S2为制动距离
第四节 驾驶员交通特性的应用
2、离散驾驶行为
3、连续驾驶模型
4、驾驶员交通特性的应用 5、小结
第一节 驾驶任务
1、驾驶员的三个层次
控制(control)
引导(guidance)
导驶(navigation)
(1)控制 驾驶员和车辆之间的信息交换和控制,是驾驶任务层次中的基本层次,主
要是指驾驶员对车辆的操作,比如:启动、加速、减速、转向、制动等。
4.91弧分; ●同样对比度下晚上的视觉角度是白天的约2.5倍。 (2)障碍和危险的识别与确认 对道路上的物体进行觉察后,接着就是识别和确认。 15cm高、60cm高
第二节 离散驾驶行为6、驾驶行为的个体差异 (1)性 Nhomakorabea (2)年龄
●视觉变化:视觉敏锐度、光损失和散光、炫目等 ●认知行为变化:信息过滤、公路上的被迫跟随、时代的变化 (3)驾驶员的伤害
第三节 连续驾驶模型
驾驶过程是一个连续过程 一、驾驶行为
驾驶员可以看作是一个线性的闭环控制系统。 1、驾驶传递函数
驾驶活动中的两个输入: ●驾驶员期望的路线 ●车辆当前行驶的方向和路线
第三节 连续驾驶模型
图中的模型可以用公式来表示:
其中:K为增益,exp(-ts)是反应时间,T由特定的控制状态下由实验得到 该模型为建立驾驶员驾驶模型的基本方法。 驾驶行为分类:修正的跟踪模式驾驶;跟踪驾驶;有预见性的驾驶 这可从表3-8得出。
交通流的特性(课堂PPT)
.
9
.
10
此三参数之间的基本关系为:
QVs K
式中:Q——平均流量(辆/h); V s ——空间平均车速(km/h); K—平均密度(辆/km)。
.
3
能反映交通流特性的一些特征变量:
(1)极大流量Qm,就是Q-V曲线上的峰值。 (2)临界速度Vm,即流量达到极大时的速度。 (3)最佳密度Km,即流量达到极大时的密量。 (4)阻塞密度Kj,车流密集到车辆无法移动(V=0)时的
§4-1 交通流的特性
.
1
一. 交通设施种类
• 交通设施从广义上被分为连续流设施与间断 流设施两大类。
• 连续流主要存在于设置了连续流设施的高速 公路及一些限制出入口的路段。
• 间断流设施是指那些由于外部设备而导致了 交通流周期性中断的设置。
.
2
二. 连续流特征
1. 总体特征
交通量Q、行车速度 V s 、车流密度K是表征交通流 特性的三个基本参数。
密度。
(5)畅行速度Vf,车流密度趋于零,车辆可以畅行无 阻时的平均速度。
.
4
.
5
2. 数学描述
(1)速度与密度关系
格林希尔茨(Greenshields)提出了速度一密度线性
关系模型:
V
Vf
(1
K Kj
)
当交通密度很大时,可以采用格林柏(Grenberg)提出的对数模型:V NhomakorabeaVm
ln
Kj K
式中:Vm—对应最大交通量时速度。
第三章 交通流特性
到达率λ(t) < 服务率μ
到达率λ(t) > 服务率μ
到达率λ(t) = 服务率μ
排队长度达到最大
排队从开始出现到消失期间的车辆总等待时间
一、速度
• 速度——单位距离内行程时间的倒数,是 车辆运行效率的简单度量指标。 • 影响速度的因素:车辆本身的性能、驾驶 员的行为、环境条件、交通密度、交通流 速率。
• 瞬时速度: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某一瞬间(通常为
几秒钟)的速度。
• 行驶速度:车辆不受耽搁地连续行驶,驶经某一
段路程所用去的时间称为行驶时间,路程与行驶时 间之比。
进而可得,
k1 s
即交通密度为平均车头间距的倒数。
四、交通量-速度-交通密度 (q - va- k)的关系
如果在交通流中各车辆的行驶速度相同,也即
vL T
则在T时段或L长度内通过的车辆数n为:
n qT
也即,交通量为交通密度同速度的乘积。
将车辆按速度分组,对于每组速度的车辆
ha pij hij 98.1s
跑道的通行能力为,
qm 1 1 0.0102次 / s 36.7次 / h 37次 / h ha 98.16
所以,跑道的通行能力取决于不同速度飞机的组成和规定 的飞机间隔距离。
第三节 排队和延误分析
• 车辆经过站场、交叉口等各种节点或“瓶颈 ”时,由于受到这些限制点通行能力的限制 ,不能以正常的速率通过,从而积存在上游 方,形成排队,等待处理(通过)。
• 平均速度
va
(v n )
i 1 i i
m
n
i 1
m
i
• 标准差
m m 2 2 ( v n ) v n a i i i i 1 i 1 m n 1 i i 1
3_交通流特性
(2)不足1小时的变化 交通流特性常与短周期内交通流的波动有关,高峰小 时内的小时交通量与最大流率的比值,称为高峰小时系数
小时交通量 PHF 该小时的高峰流率
一般来说, PHF值在0.70到0.98之间,较低的值意味着流量变化较大。
5. 交通量空间分布特性:
1 方向分布
一条道路往返两个方向的交通量,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 两方向上的交通量可能不同. K 方向不均衡性用方向分布系数 表示: D
平均日交通量(ADT)
1 n ADT Qi n i 1
周平均日交通量(Week Average Day Traffic, WADT)
月平均日交通量(Month Average Day Traffic, MADT)
1 7 WDAT Qi 7 i 1
一个月的日交通量之和 MDAT 本月的天数
数,K随着道路周围地区人口密度的增加而减少; K常取第30位小时交通 量系数值.
D ——在高峰小时内的总交通量中,高峰方向所占的 比例(%).变化由 交通量的方向分布特性决定。
3.应用设计小时交通量计算路幅宽度:
DDHV n 2 C1 W W1 n
C1 每一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n 车道数 W 路幅宽度 W1 一条车道的宽度
KD 主要行车方向交通量 100% 双向行车的总交通量
方向性分布是变通量的一个重要特性,发生在一个方 向上的交通量的饱和值必须在两个方向上都能用设 施予以满足 。
2 车道分布
当一个方向有多条车道时,各车道上交通量的分布是不同的, 慢车和较重车辆趋向于右侧车道。
在我国城市道路设计中,分析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时,认为 靠近路中心线的车道受影响小,而靠近路缘石的车道受影响大。 其影响用折减系数“ 条 ”表示。设靠近中心线为第1车道,其 折减系数 条 = 1, 则依次第二车道
交通流特性
3.2 交通量和流率
(1)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
年平均日交通量就是将一年观测所得的交通量总数除 以当年的总天数。
表达式为:
1 365 Qi AADT=——— ∑ 365 i=1
3.2 交通量和流率
(2)年平均工作日交通量(AAWT)
是指在全年所有的工作日内,在指定地点的平均每日 交通量。年平均工作日交通量就是用一年中总的工作
(4)平均工作日交通量(WADT)
在少于一年的某个时间段内,在指定地点所有工作日 的平均每日交通量。
以上交通量指标,可以反映出设施的特点,例如:
在相同的观测时间内,如果平均日交通量明显高于平 均工作日交通量,则说明是由于周末交通量大所致, 即该设施主要是为周末或假日旅游交通流服务的。
3.2 交通量和流率
设计小时交通量的计算:
DDHV=AADT*K*D 式中: DDHV—— 设计小时交通量(辆/h);
AADT—— 年平均日交通量(辆/天);
K—— 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高峰小时交通量占年平均日交通量 的比例(%) ,K随着道路周围地区人口密度的增加而减少;
D—— 在高峰小时内的总交通量中,高峰方向所占的比例(%)。
年当中仅有29个小时可能发生拥塞,其出现的 概率很小。所以说第30位高峰小时交通量作为 设计小时交通量是合适的。
3.2 交通量和流率
第30位高峰小时交通量是曲线的 突变点,它意味着全年中只有29 个小时的交通量超过设施容量
Q(辆/h)
年最高小时交通量
(道路通行能力),故得不到保
证的只占 0. 3 3% , 而保证率为 99.67%,也就是说,一年当中 仅有29个小时可能发生拥塞,其 出现的概率很小。所以说第30位 高峰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 通量是合适的。
第3章交通流特性
四、交通量-速度-交通密度的关系
3. 平均速度-交通量关系图
23
四、交通量-速度-交通密度的关系
1) 自由流:速度高于最大交通量qm处的平均速度 vm的交通流,此时车速可由车辆自己确定。
2) 强迫流:速度低于vm的交通流,交通流因事故 等原因而受到约束,车辆被迫以小于vm的速度行 驶,一旦约束撤除,车辆便会加速恢复到曲线的 上半部。
26
一、定义
2. 交通量与通行能力的区别: 交通量反映的是交通流的实际车辆数,它是对
交通运输的需求同所提供的交通运输设施条件之 间相平衡的结果;而通行能力则表示在规定的运 行条件下交通运输设施所能承担的交通流最大车 辆数或容量。也即,一个是交通运输设备上实际 发生的交通状况,另一个是该交通运输设施潜在 的最大可能的能力。
13
二、交通量(Flow)
平均车头时距为:
ha
h
n
T n
q 1/ ha
14
二、交通量
15
三、交通密度
Density k is defined as the number of vehicles (n) occupying a given length (L) of highway or lane and is generally expressed as vehicles per km.
27
一、定义
Highway capacity is defined by the Highway Capacity Manual as the maximum hourly rate at which persons or vehicles can be reasonably expected to traverse a point or a uniform segment of a lane or roadway during a given time period under prevailing roadway, traffic and control conditions.
第三章 交通流特性
1
第三章 交通流特性
第一节 交通流要素 第二节 通行能力分析 第三节 排队和延误分析 第四节 服务水平分析
2
第三章 交通流特性
载运工具在交通运输网内运行时,可类比于气 体或液体分子在介质内的流动,称作交通流。 There is an analogy between the way water moves in waves and the way vehicle operates in the highway. A continuous movement or circulation of vehicles is called traffic flow.
177
速度 195 (km/h)
图 2-12
0.20 0.15
沈盘一级路外侧车道速度分布概率曲线
概率
小型 中型 大型
0.10 0.05 0.00 16 32 48 64 80 97 129 速度 146 (km/h)
图 2-13
21 沈盘二级公路速度分布概率曲线
0.35 0.30 0.25 0.20 0.15 0.10 0.05 0.00 10 20
3、15%位车速
意义类前。在高速公路和快速道路上,为了行车安全,减少阻塞排队现 象,要规定低速限制,因此15%位车速测定是非常重要的。 85%位车速与15%车速之差反映了该路段上的车速波动幅度,同时车速 分布的标准偏差与85%位车速和15%位车速之差存在着下列近似关系:
23
S
85%位值 15%位值
2 ( v v ) i t
t
n
由空间平均车速推算时间平均车速
2 s
s
——空间平均车速观测值的均方差
交通运输工程导论第三章
• 通常对速度的分布可以采用正态分布的假设。 分布的中心以均值表示,而个别车辆速度的离 散性用标准差表示
m
� 平均速度
∑
va =
(vini )
m
i=1
∑
ni
i=1
� 标准差
σ =
m ⎡ m ⎤ 2 2 ( v n ) − v n a ∑ i⎥ ⎢∑ i i i =1 ⎣ i =1 ⎦ ⎛ m ⎞ n − 1 ⎜∑ i ⎟ ⎝ i =1 ⎠
式中:υi——第i级车辆速度; ni——第i级速度中的车辆数; m——速度级的数目。
7
例 设有3辆汽车,分别以20、 40、60km/h的速度,通过路程 长度为10km的路段,试求时间 平均车速和区间平均车速。
8
二、交通量
• 交通量q ——单位时段内通过线路或通道上 某断面的车辆数,可用下式表示:
15
-交通量(Va – q)关系图 ③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 除了最大交通量qm以外,相应于每一个交通量,可 以有两种速度。 速度1——高于最大交通量qm 处的平均速度Vm, 处于这种状态的交通流称作自由流。
速度2——低于Vm,此种交通流称为强 迫流 对于不定时行驶的交通运输方式(车速由车辆自控), Va - q关系曲线只有上半部有实际意义。 对于定时行驶的交通运输方式(车辆的速度由调度人员 控制 ),则可能出现上下两部分曲线上任意一点的 情况。
20
不同行驶速度时的平均车头时距和通行能力 平均行驶速度(km/h) 平均车头时距(s) 车道通行能力(辆/h) 30 2.33 1550 40 2.20 1640 50 2.13 1690 60 2.00 1800
表3-1 80 1.89 1900 100 1.80 2000
第三章道路交通流特性及通行能力
概率
1、速度
32 64 80 113
小型 中型 大型
145
177
速度 (km/h)
图 2-8 图 3-4
0.40 0.30
沈大高速公路外侧车道速度分布概率曲线
小型 中型 大型
概率
0.20 0.10 0.00 16 48 80 113 145 177
209
速度 (km/h)
图 2-9 图 3-5
0.40 0.30
在一年的观测期内日交通量的平均值。即一年的交通量的总和与该 年总天数的比值。
月平均日交通量(MADT)
在一个月的观测期内日交通量的平均值。即为一个月的交通量总和 与该月总天数的比值。
周平均日交通量(WADT)
在一周的观测期内日交通量的平均值。即一周的交通量总和与周天 数的比值。
平均日交通量(ADT)
2.2交通量的时间变化
(2)日变化
(%) 反映交通量在一周内的变化,
常用周变系数D表示
D= AADT 某周日的年均日交通量
城市道路双休日的交通量远小于工作日的,郊区相反;
27
2、交通量
2.2交通量的时间变化
(3)小时变化 反映交通量在一日内各个小时的变化,有早、晚高峰。
(%)
20
15 10 5 0
指一年内各小时交通量中最大的一个小时交通量
24
2、交通量
2.1概念
设计小时交通量(DDHV)
一般由下式计算:
DDHV AADT K D
其中:K---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其值常取第30位小时交通
量系数K30。
K30=第30位小时交通量/AADT
D ---高峰小时内重方向交通量占双向交通量的比例。
第三章交通流特性
一、速度
? 速度——单位距离内行程时间的倒数,是 车辆运行效率的简单度量指标。
? 影响速度的因素:车辆本身的性能、驾驶 员的行为、环境条件、交通密度、交通流 速率。
? 瞬时速度: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某一瞬间(通常为
几秒钟)的速度。
? 行驶速度:车辆不受耽搁地连续行驶,驶经某一
? 通常对速度的分布可以采用正态分布的假设。 分布的中心以均值表示,而个别车辆速度的离 散性用标准差表示
? 平均速度
m
? (vin i )
va ?
i?1 m
? ni
i?1
? 标准差
??
? ? ?
??
m
(
i?1
vi2n i)?v2m i?1? ni ??
??
??
m i?1
ni
?
1
? ??
式中:υi——第i级车辆速度; ni——第i级速度中的车辆数; m——速度级的数目。
二、交通量
? 交通量q ——单位时段内通过线路或通道上
某断面的车辆数,可用下式表示:
q
?
n T
式中:T——时段(小时,天,……); n——车辆数。
时间-空间图:各个车辆在不同时刻的行驶轨迹。
? 车头时距h:图中,同一地点相继车辆经过的时间
间隔。
? 平均车头时距 ha
? ha ?
h?T nn
进而得到
段路程所用去的时间称为行驶时间,路程与行驶时 间之比。
? 巡航速度:飞机以匀速飞行(或称定常飞行)的
速度。
? 技术速度:当行驶时间包括起动和制动时的加速
和减速时间,行程与该行驶时间之比。
交通工程-第三章交通流特性
通行能力
早高峰
晚高峰
例题下表为某路口交通量调查显示机动车早高峰8:45-9:45, 连续5分钟时段交通量统计表,计算5分钟和15分钟高峰小时系 数.
统 8: 8: 8: 9: 9: 9: 9: 9: 9: 9: 9: 9:
计 时 间
45 50 55 0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8: ~8: ~9: 9: ~9: ~9: ~9: ~9: ~9: ~9: ~9: ~9: 50 55 0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下行
双向
交通量时间分布特性
交通量在1h之内的变化
交通量时间分布特性
高峰小时交通量 常用高峰小时流量比和高峰小时系数来描述。
高峰小时流量比:高峰小时交通量与全天交通量的比值%, 它反映了高峰小时交通量的集中程度,其值越大则说明全 天交通流集中程度大,反之则说明集中程度小。我国公路 一般为8%-10%。
起平均所得的交通量,并不能体现工作日交通
量的特点,所以提出AAWT这一指标。
二、交通量的表达方式 小时交通量
(1)高峰小时交通量(PHV) 在一天的24小时内,小时交通量的差异很大,最大
交通量常发生在早晚上下班拥挤时刻。一天内的高峰期 间连续60分钟的最大交通量称为高峰小时交通量,单位 辆/h。
高峰小时交通量通常是指单向的,即上行和下行两 个方向的交通量要分别统计。
二、交通量的表达方式
日交通量 (1)平均日交通量(ADT)
由此A可D定T义月1n平in均1 Q日i 交通量(MADT)、
周平均日交通量(WADT)等概念
二、交通量的表达方式
日交通量
(2)年平均日交通量 (AADT)
第三章交通流特性课件
第三节 排队和延误分析
• 车辆经过站场、交叉口等各种节点或“瓶颈 ”时,由于受到这些限制点通行能力的限制 ,不能以正常的速率通过,从而积存在上游 方,形成排队,等待处理(通过)。
排队系统可以用图3-5所示的简图表示。 在限制点上方有一存储区,供尚未通过限制点
的车辆排队等待通行。
图3-5 排队系统
n
W Wj
j 1
n辆车的平均等待时间便为 n
Wj
Wa
j 1
n
该期间(时段T)在存储区内的车辆总数,也可按D(t) 曲线
同A(t) 曲线之间所包的面积计,即
Q T [ A(t) D(t)]dt 0
而单位时间存储区内的平均排队长度为:
T [ A(t) D(t)]dt
Qa 0
T
上述两个曲线所包面积相等,因而
n kL 0.767 40 30.69 31辆
• 由上例可知,地铁线的容量取决于列车的 平均行驶速度、停站的总时间(停站数和 每站停靠时间)及规定的列车间最小净间 距。
• 对于交通流中各车辆行驶速度不相同的情 况,最小平均车头间距的确定就较为复杂 。
• 示例2 现有一仅供飞机降落的机场跑道。 待降飞机在进入跑道入口前的公共通道后 ,其前后的最小间隔距离为δmin=3 kn海 里(l 海里=1 852m)。现有三种飞机使 用该跑道,各占比例为20%、20%和60%
即,交通量为平均车头时距的倒数。
交通量是衡量交通运输设施产量的一项指标 ,是对交通运输设施的需求同交通流相互 作用的结果。
三、交通密度
• 交通密度(或称交通集度)k ——某瞬间单 位线路长度L上的车辆数n。
k nL
• 平均车头间距sa
sa
第3章 交通流基本特性
23
三、时间平均车速与区间平均车速
时间平均速度与区间平均速度之间的互换关系 由时间平均速度可以推算出区间平均速度:
σt2 Vs Vt Vt
式中:σ 由区间平均速度同样可以推算出时间平均速度:
2 t —时间平均速度观测值的方差。
σ s2 Vt Vs Vs
2 式中: σs —区间平均速度观测值的均方差。
17
四、设计小时交通量
设计小时交通量的计算(考虑方向不均衡性)
DDHV AADT K KD
式中:DDHV——单向设计小时交通量; K —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 KD —方向不均匀系数(%)
18
第二节
车速
19 19
一、基本定义
行程车速:行程车速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 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 间)之比。行程车速是一项综合性指标,用以评 价道路的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情况。要提高 运输效率必须提高车辆的行程车速。 临界车速:这是指道路达到理论通行能力时的 车速,对于选择道路等级具有重要作用。 设计车速:是指在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 情况下仅受道路物理条件限制时所能保持的最大 安全车速,用作道路线形几何设计的标准。
5984 3203 2168
12
方 向 分 布
东 部
方向分布系数KD
KD 重要行车方向交通量 100% 双向总交通量
我国公路的方向分布系数
中 部 60 分 钟 5 分 钟 15 分 钟 60 分 钟 5 分 钟 西 部 15 分 钟 60 分 钟 5 分 钟 全国平均 15 分 钟 60 分 钟
31
三、车头间距 hs 、车头时距 h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Q dK
=0
,则有:
∴
Kj 2K = Vf (1)=0 K m = dK Kj 2 2 K j Kj K jVf 2 Q m =Vf [ ]= 2 Kj 4 dQ
Vf Vf K j Vf K Vm = Vf = 另外,由于 V=Vf Kj Kj 2 2
由坐标原点到Q~K曲线上某一点之间联线的斜率,表示该点 (实质为某一交通运行状态)所对应的车速,原点处的斜率即为 畅行速度Vf。
• 用O计算D的实例(P145/129):
– Consider a case in which a detector records an occupancy of 0.200 for a 15-minute analysis period. If the average length of a vehicle is 28 ft, and the detector is 3 ft long, what is the density?
– 占有率分为时间占有率(Ot)与空间占有率( Os) – Ot=车辆检测器的占用时间/总观测时间 – 检测器的占用时间是车辆的前保险杠激活检测 器的上游边界开始,直到车辆的后保险杠离开 检测器的下游的边界为止 – 在检测器接通期间,车辆驶过的距离为: Lv+Ld,这一距离被认为是车辆的有效长度。 – Os=N(Lv+Ld)/L=D(Lv+Ld)/5280,其中N为 检测时间内通过车辆数,D为交通流密度,单 位vel/mi。 – 如果认为时间占有率等于空间占有率,即可推 出式(5-7)
3.2.3 密度与占有率
• 密度:
– 定义:单位长度道路或车道上,某一瞬间所存 在的车辆数 – 用D表示,单位是veh/mi或 veh/mi/ln ( veh/km 或 veh/km/ln ) – 密度是在一段道路上测得的瞬时值 – 不容易直接测量,经常用速度和交通量来间接 计算 –但密度是三个参数中最重要的一个,因为它可 以最直接地反映交通需求
12
MADT分析实例
13
MADT分析实例
14
WADT分析实例
15
• 二、小时交通量
– 单位:veh/h – 几个重要的小时交通量:
• 高峰小时交通量(PHV) • 第30位小时交通量 • 有方向的设计小时交通量(DDHV)
• 1.高峰小时交通量(PHV)
– 一天中交通量最大的一小时内的交通量; – 最受关注的交通量,是道路设计与管理的参考 值; – 通常是带方向性的。
也是所有车辆地点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2.区间平均车速(SMS)
行驶于道路某一长度内的全部车辆的车速分布的平均值。 可以用区间距离/平均行程时间求得。
所有车辆行程速度的调和平均值
• TMS与SMS之间的区别: – TMS是点测量值,SMS是区间测量值
– SMS通常比TMS小,因为低速车在区间内占据 空间的时间长。
3.2.2 速度与行程时间
• 速度:
– 描述交通流状态的第二个宏观参数 – 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 用S表示, 单位是mi/h或ft/s(km/h或m/s)
• 行程时间:
– 通过某一路段所使用的时间 – 包括停车时间 – 用t表示,单位是h或s
• S与t的关系——成反比:
• 几种特征速度:
–地点速度
v:流率 S:区间平均速度 D:密度
• 速度与密度是区间测量值,流率是点测量 值 • 速度与密度产生流率
• 用速度与流率计算密度的实例(P146/130 ):
– Consider a freeway lane with a measured space mean speed of 60 mi/h and a flow rate of 1,000 veh/h/ln. The density could be estimated from Equation 5-11 as:
3.2.1 交通量(volume)和流率 (rate of flow)
• 交通量: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 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 按交通类型分,可分为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交 通量和行人交通量,一般不加说明则指机动车交通 量。
• 单位:veh/h,或veh/d,或veh/h/ln
• 流率:把不足一小时的时间段内,通过道 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 通实体数经过等效转换得到的单位小时的 交通实体数。
• 单位:veh/h
• 交通量的不同表达方式:
一、日交通量 二、小时交通量
三、不足一小时的交通量
• 一、日交通量
– 比较大的时段内的交通量; – 用来分析交通量在长时间段内的变化趋势; – 在交通规划中常用; – 单位:veh/d; – 一般不分方向与车道; – 常用的几种日交通量:
• 三参数之间的关系曲线1
• 三参数之间的关系曲线(P147/131)
• 几个特征点
–临界密度 –阻塞密度 –临界速度 –通行能力 –自由流速度
• 三个关系中,速度-密度关系是基本关系 • 最简单的模型:Greenshields 模型(速度 与密度是线性关系)
Greenshields模型推导:
某公路需要进行拓宽改建。经调查预测 得该公路在规划年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 50000辆小汽车/日,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 K=0.15,方向不均匀系数D=0.55。取一条 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为1500辆小汽车/h。 计算该公路应修几车道。
• 用DDHV进行交通规划的实例2( P140/124)
• 三、不足一小时的交通量和流率
– 一条车道中前后两辆车驶过某一点的时间间隔 – 一般考察平均车头时距,用ha表示,单位是s
• da、ha与宏观参数的关系:
• 微观参数的用途:
– 短时间内测量大量的参数值(A traffic stream with a volume of 1,000 vehs over a 15minute time period results in a single value of rate of flow, space mean speed, and density when observed. There would be, however, 1,000 headway and spacing measurements, assuming that all vehicle pairs were observed.) – 用来单独分析不同类型的车辆
由V~K关系可知,
K=K j -
Kj Vf
V
代入Q=K·V中,则
其曲线为:
Q=V K j -
Kj Vf
V2
• 用Greenshields 模型分析交通流的实例1( P148/132):
65
66
67
• 用Greenshields模型分析交通流的实例2:
– 已知某公路上自由流速度为80km/h,阻塞密度 为110veh/km。试用Greenshields模型求: (1)在该路段上期望得到的最大流量; (2)达到最大流量时所对应的车速。
• 计算TMS与SMS的实例1:
• 计算TMS与SMS的实例2: –有三辆汽车,分别以20km/h,40km/h和 60km/h的速度,通过长度为10km的路段, 求时间平均速度与区间平均速度。
• 3.2 交通流参数
– 3.2.1 交通量和流率 – 3.2.2 速度与行程时间 – 3.2.3 密度与占有率 – 3.2.4 车头时距与车头间距
3.4 间断流特性
间断流是指有外部固定因素影响的周期性中断 交通流。主要指信号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口的交通流。 信号交叉口的交通流特性常用饱和车头时距、 饱和流率和损失时间来描述。 稳定行驶的连续流的车头时距称为饱和车头时 距(ht),则饱和流率S为: 3600 (辆/h·车道) S
ht
信号交叉口处的车辆不可能以饱和流率通过, 它有红灯时的停车时间和红灯变绿灯的启动损失时 间及清尾时间,因此S是个假想值(理想值)。
用可逆车道来解决早晚高峰方向性问题
• 2.有方向性的设计小时交通量 • (directional design hour volume, DDHV)
• 3.第30位小时交通量
选择第30位小时交通量做为设计标准的 原因:
21
K值、D值通常可用经验值:
22
• 用DDHV进行交通规划的实例1:
第3章 交通流特性
3.1 概述
• 交通流定义:在道路上通行的人流和 车流的统称。 • 一般的交通流主要指车流。 • 交通流分类:
–连续流VS间断流 –自由流VS强制流 –稳定流VS不稳定流
• 有关连续流与间断流的几点说明:
–严格地说,连续流与间断流是用来区别不同 交通设施的,与交通流的状态无关; –完全连续的交通流设施主要是高速公路; –某些公路的某些路段也可以认为是连续流设 施; –间断流设施是有固定的外部中断因素的交通 设施;
• 3.2 交通流参数
– 3.2.1 交通量和流率 – 3.2.2 速度与行程时间 – 3.2.3 密度与占有率 – 3.2.4 车头时距与车头间距
3.2.4 车头时距与车头间距
• 车头间距
– 一条车道中前后两辆车的车头间距离 – 一般考察平均车头间距,用da表示, 单位是 ft(m)
• 车头时距
V=b-aK
当V=0, K=Kj ;
则:
V Vf
当K=0, V=Vf=b
Vf Kj K V f (1 K ) Kj
其中:Kj为阻塞密度,Vf为畅行速度。
由Q=K·V和
说明Q~K呈二次函数(抛物线)关系,其图 形为:
K K2 V=Vf (1) Q= Vf (K) Kj Kj
对上式进行求导,并令
• 常用特征密度 –临界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