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第一讲)
新闻评论第一讲第二讲
第一讲一、新闻评论学概念:是应用新闻学中的一个分支,是以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新闻评论的原理、原则、方法以及历史沿革作为研究对象,以熟练掌握新闻评论运作规律、发挥评论最大效用为主旨的一门科学。
二、新闻评论与议论文的比较1 传播内容不同:A 议论文告诉受众是什么B 新闻评论告诉受众为什么、怎么办2 传播目的不同:A 议论文的的终点是还原事实B还原事实——评价事实3 表达方式不同A 议论文夹叙夹议为主——清楚第一B 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明白第一三、议论文与新闻评论的联系都是以事实为由头,事件成为两者的关注点。
都追求时效性,反映当下现实。
简言之,新闻评论是:基于事实发表的意见。
总结: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发表议论、作出分析、讲明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或节目样式。
四、新闻评论的特点1、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是事实的客观纪录。
新闻评论则是基于事实发表的意见。
新闻评论最常见的模式是,摆事实,讲道理。
2、新闻评论的根本特征○1、强烈的新闻性评论往往跟着新闻走。
新闻在先,评论在后。
○2、鲜明的政治性它主要是就实论虚,摆事实,讲道理。
○3论说的公众性评论主要面向广大受众,抓住与他们密切相关的问题发言。
如教育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就医问题、房价等○4、显著的说理性○5、必要的前瞻性应该联系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发展的过程剖析其根源,预测其发展趋势和可能出现的结果。
五、新闻评论的分类按照媒体性质分1、报刊评论2、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网络评论等按照评论形式分代表编辑部意见的评论(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编后、述评),个人署名发表的评论专栏评论(专论、思想评论如《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没有边缘的岗位,只有边缘的态度.doc微型评论如《人民日报》的《今日谈》人民日报今日谈:收心上班专心干事.doc)六、新闻评论的价值1、新闻评论的根本任务针砭时弊,进行舆论监督解读新闻事实,提供新闻观点,进行舆论引导评论要维护主流价值观,不能偏离社会潜在认同的价值观念,去鼓吹离奇的观念。
新闻评论教程PPT-马少华
时评--由“政论本位”到“新闻本位”
范荣康《新闻评论学》:
我们不妨说,“时评”的兴盛 是对“论说”的一种挑战。有了时 评,那种坐而论道的长篇论说文章 就很难再照老样子做下去了。
《东方杂志》时评报样
时评--由“政论本位”到“新闻本位”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时评” 再度兴盛现象。 时评复兴的当代背景——普遍 表达的需求。 1998年11月:《中国青年报》 冰点时评开栏 2005年4月: 《人民日报》 人民时评开栏
1.表达的实用文体:与美文相区别
2.讲究效率的实用文体:与私人书信相区别 3.现代大众传播的实用文体:与古文相区别
这些区别有一个核心点:传播效率
从文体特征的角度认识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的一个重要的规律和规范就是效率。学写评论, 就是学如何一种 文体一样。新闻评论与新闻的其他文体及标题、版面等的处 理方法,都讲求效率。
结构: 评论中不同内容先后次序的处理及其节奏
新闻评论区别于一般论说文或政论的地方:
1.传播对象:
新闻媒体的受众--不确定的陌生人。
2.评论对象:
直接的、即时的事物。
新闻评论区别于一般论说文或政论的地方:
3.文本结构的不同:
新闻评论是简洁的事/理结构: 由事说理,依理评事。并不一定要形成一个完整、周 密、自成一统的逻辑与概念结构。 后者是一般论说文和政论的形式特征。
本电子文本供评论课教师参考使用
请尊重原本的完整性和作者、制作者的著作权
新闻评论教程电子讲义
马少华 编著 制作:徐菁菁(第一、二、十五讲) 刁 莹(第三、四讲)杨丽(第五、六讲) 吴艳玲(第七、八讲) 沈闰州(第九、十讲) 翟钟磊(第十一、十二讲)
李成(第十三、十四讲)
(完整版)新闻理论十讲原文
第一讲新闻——叙述事实一新闻不等于宣传一般说来,新闻是对客观发生的事实的叙述。
新闻传播的归宿是受者晓其事。
宣传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点,以影响和引导人们的态度,控制人们的行为的一种社会性传播活动。
宣传是要传播观点,它的目的是要影响和引导人们的态度,控制人们的行为,宣传的重心不是接受者而是传播者,归宿是传者扬其理。
宣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政治宣传,一类是商业宣传,政治宣传中,观点赞同者会积极接受这种宣传,观点相左者会回避这种宣传。
政治宣传和商业宣传只有人们感兴趣时才能产生效果。
新闻和宣传都是一种传播行为,宣传有很多种,通过传播新闻达到宣传目的是其中一种,新闻和宣传不是一回事。
新闻和宣传的差别1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形式。
新闻的内容一定要有实在的内容,能够消除人们对某个事情的疑惑或者给人新鲜的信息内容,宣传则不一定,宣传注重的是形式。
2新闻重新异,宣传重反复。
新闻的内容不是一般的信息,而是新鲜的和异常的信息,宣传的内容,多数已有,通过反复说,加深印象。
3新闻重事实,宣传重观点。
新闻传播的内容除了新异之外,本身应该是具体的事实,而不是套话空话。
4新闻重实效,宣传重时机。
新闻必须在有效的时间内摆一个实时传播出去,过了这个点,再大的事实也没有了价值。
宣传者可能及时把握事实,选择一个能够够产生宣传最大效果,对宣传者最有利时机说出来。
5新闻重沟通,宣传重操纵。
新闻传播没有控制对方的意思,宣传的目的,是为了控制人们的思想,进而控制人们的行为。
6新闻重平衡,宣传重倾斜。
宣传会有意突出某一点,遮蔽另一点,宣传不愿意说不利于自己的,只愿意说对自己有利的,与新闻不同。
宣传是有目的的,就会存在目地和手段之间的矛盾,因而存在道德悖论。
马克思说,要求的手段即是不正当,目的也就不是正当的。
目的的正当也要和手段对应,手段应该也是正当的,如果手段不正当,目的正当本身值得怀疑。
目的不正当,方法再精致,也是罪恶。
新闻含有的宣传成分有可能来自提供者。
新闻评论课件—修改版PPT课件
第二章 新闻评论的特点
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定义 一、新闻评论定义的要素: 主体:编辑部或作者; 客体: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或有意义的问
题; 特点:针对性、引导性、政治性; 二、类别: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
专栏评论、述评,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 网络评论等 三、性质:新闻中的论说文。
准确、真实、客观
第三节 新闻评论与理论文章的比较
共同点:议论文体
区别:
新闻评论:时效性(新闻评论的生命, 所以又称时评)——社会热点、紧迫问 题;适宜性(所以又称政论:党性原则, 大局意识,政治敏感性,社会责任感);
针对性——有价值的新闻事件(评论对 象特定性,有一定的规律)
现实性——联系实际,提高认识
广泛思考。
第二节 选题应具备的条件 一、贴近现实,富有新意
新意是新闻评论的生命。新闻评论注重 时效性同时要注意时间与时机的关系。 老题新做更要研究实际,发挥创造性。
二、面向全局,准而有当
体现特定时期的主要倾向,与大众利益 相关;具有普适性、真实性、准确性。 要经过理性思考,掌握事物的本质,表 述科学。
3、新闻传播业的现实需要——新闻评论 彰显媒体个性,人才急需;记者等一线 人员亲自写的评论真情实感,更有说服 力。
4、称职的新闻工作者的要求——应对社 会、政治、经济等有发言主动权,具备 评论素质。
思考题: 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一点对新闻
的评论?一线的记者为什么尤其要学会 写作新闻评论?
毛泽东说:“把材料和观点割裂,讲材 料的时候没有观点,讲观点的时候没有 材料,材料和观点互不联系,这是很坏 的方法。”
作业:自拟题目,写一篇新闻评论
第四章 新闻评论工作者的基本素质
新闻评论工作者地位的特殊性决定其对 其素质要求的特殊性。
新闻评论全部PPT
《南方都市报》03年4月25日对 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作了详细 报道。标题为: 《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
选择和确定论题的根据
1、从“上面精神”中选题
新闻评论的选题,离不开党的方针、政策、党的中心工作 和主旋律。能够体现上级精神的有中央和地方召开的各种 党、政府的会议、工作会议、颁布的法律、法令、文件、 领导人的讲话等,它体现了管理者对这个地方或国家的管 理思想和方法,媒体有责任将这些进行宣传和落实,有效 促进政府的管理水平。
新闻报道越来越易于趋同,而新闻评 论正可以张扬报纸个性。 对受众来说,评论是最具价值、最具 判断力、也最具原创魅力的信息。
四、由做一个称职、完备的新闻工作者的要 求所决定
评论素养应成为每一位新闻工作者的 基本素养之一。 评论素养高的记者可以写出高人一筹 的报道,还能根据需要配写多种形式 的评论。
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特点
四、在说理论述上由以往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互相割裂而向 相互结合方向发展的趋势; 五、声像评论的逐渐兴起因而呈现声像评论之间以及它与报 刊文字评论之间相互争夺受众进而竞争共荣的发展趋势。 可结合《南方都市报》来对照分析。
第三章
选题与立论
选择和确定论题的根据
第一节
选题:选择和确定论题 ,即评论要论及什么方面的问题或 对象。 选题的价值取向:这是指我们确定一个选题的意义、目的 或目标。也就是该不该做,值不值得做。
二、 由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的关系所决定
新闻报道 内容:用事实说话,表达一种无形 的意见。 目的:传播新闻信息报道事实。 表达方式:记叙为主。 新闻评论
内容:从事实出发,表达一种有形 的意见。
目的:使新闻内在的思想得到提升。 表达方式:议论为主。 两者相互配合,同样重要。
新闻评论课程教学大纲
新闻评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质量标准(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新闻评论是新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继新闻采访、写作、编辑之后开设的新闻实务课程,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讲授新闻评论工作的原理、知识与操作方法,包括新闻评论的历史与现状、特点与作用、构成要素与动作流程以及不同媒介、不同体裁或节目类型新闻评论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力图反映中国新闻评论的最新变化和最新研究成果,以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方式,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新闻评论工作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质量标准新闻评论是新闻实务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新闻传播学科和新闻传播实践中均占有重要的位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为全面地获知新闻写作或制作的主要环节与基本程序;熟悉包括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在内的不同媒介、不同体裁样式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特点(制作)的要求与方法;掌握新闻评论的标题制作以及小言论、时评、编者按语、短评、主持人评论等主要体裁写作的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新闻评论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分析评论作品。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讲:新闻评论的特点与作用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知识点: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新闻评论的体裁特点新闻评论的功能与作用教学要求:新闻评论的多种定义方法;新闻评论概念的变化与新闻评论实践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新闻评论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目的和手段。
2、能力培养要求能够从理论结合实践认知何为新闻评论。
3、课堂讨论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何在?第二讲 中国新闻评论的演变与发展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知识点:中国新闻评论历史的简要回顾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教学要求:新闻评论的历史演变;新闻评论现状与趋势2、能力培养要求能够运用历史的视角分析当代评论文体的演变3、课堂讨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闻评论有哪些主要变化? 第三讲 新闻评论的选题与立论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知识点:新闻评论的选题新闻评论的立论教学要求:选题立论的含义以及选题的根据、立论的要求。
新闻评论教学大纲
新闻评论教学大纲责任教师:王文章一、课程的性质和目标:新闻评论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新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必修课程,学分为4分;主要讲解新闻批评论的诸种评论样式。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新闻评论的基础知识、新闻评论的基本写作技巧和对新闻评论作品语言或文体等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
二、教材:新闻评论所用教材是由胡文龙、张继缅、涂光晋编写的《新闻评论》和张继缅编写的《新闻评论学习指导》,该教材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讲新闻评论的特性和功能第一节新闻评论的特性第二节新闻评论的任务和功能第三节新闻评论工作者的基本素质第二讲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第一节选题第二节立论第三节新闻评论的调查研究第三讲新闻评论标题第一节新闻评论标题的特点与功能第二节不同媒介的评论标题第三节新闻评论标题的基本要求第四讲新闻评论的说理第一节说理原则第二节说理方法第五讲新闻评论的语言第一节明确目的第二节表意准确、明晰第三节用语规范第四节讲究表达艺术第六讲新闻评论的文风第一节真诚感人第二节整体协调第三节要言不烦第四节平实入理第七讲社论、评论员文章第一节社论第二节评论员文章第三节社论、评论员文章的写作要求第八讲短评、编者按语第一节短评第二节编者按语第九讲专栏评论第一节专栏评论的特点和分类第二节新闻小言论第三节论坛式评论第四节专题式评论第五节杂感式评论第十讲新闻述评第一节新闻述评的特点第二节新闻述评的类型第三节新闻述评的写作第十一讲广播新闻评论第一节广播新闻评论的特殊要求第二节广播新闻评论的特殊形式第三节广播新闻评论的写作与制作第十二讲电视新闻评论第一节电视评论的特点第二节电视评论的独特形式第三节电视评论的写作与制作《新闻评论写作》教学大纲(学生自学用)主讲教师李舒一、教学目的《新闻评论写作》着重从体裁的角度,研究新闻评论写作和运用的一般规律。
课程讲授写作和运用这种体裁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指导学生阅读、收听、收看新闻评论和练习写作。
新闻评论第一章新闻评论的性质与特点.ppt
? 三、本课程教学应注重理论教学与新闻实践 相结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论写作, 适当安排这方面的作业,使学生能有效地消 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基于新闻评论学理论 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本课程教学采取讲练 结合的教学方法。讲授中,力求体系化地介 绍和诠释新闻评论学基本理论。
大学生赚钱门路众多,常见的有 四个“最”
三、评论作者的“四位一体”格局
?
? 过去的新闻评论以职业化写作为 主。如今的时评写作队伍则呈“四 位一体”特点 ,即:1、本报评论员 的职业写作;2、写手的准职业化写 作;3、有感而发的公民发言 ;3、专 业话题的学者发言。
四、评论生态出现多样性
? 评论形式、规格、结 构、比重呈多样性 ;时 评化特点日益明显。
新闻评论新态势
一、报纸:由评论专栏向言论版的扩张更趋火热。如今,国内 影响较大的都市报(含晚报)都开办了时评版。
二、网络评论的兴起,有力拓展评论影响
原创评论、转载评论、 个人发贴和博客文章, 还 有大量转载和梳理报纸发表过的评论,比起单纯由 报纸一次性发表 ,这部分评论受网络快速传播 ,传播效 应有较大扩展。
第一章 新闻评论的 性质与特点
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含义和性质
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 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 的现实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 发表议论、做出分析、讲明道理、直接发 表意见的文体或节目类型。它表达的是对 新闻事件的判断、对由新闻引发的各类社 会问题的思考。
?
? 提供一个代表央视的分析和评论平台。它 以新闻加解读、主持加评论、民意加国是、 议题解码加公共价值判断、社会原声带加主 流意见的声音,构成信息、观点和观念的三 位一体式传播。它令新闻话题成为公众议题, 令公众议题成为社会课题,启发更多社会思 考。
《新闻评论》ppt课件
新闻短评
新闻评论被称作是“报纸的心脏”,而短评 则被称作是新闻评论中的“轻骑兵”,它是 一种篇幅短小、内容集中、简明扼要的新闻 评论文章。其特点是形式短小精悍、内容鲜 明独到、语言生动活泼。
考点链接
(2010年湖南语文高考卷第21题) 下面是选自《光明日报》的 4 条消息的标题,请在 分析标题所 报道的事实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 写一则 100 字左右的新闻 短评.(6 分) 外交部发言人: 谷歌若撤出不会影响中国的投资环境 澳联邦通讯部长表示 网络不能独立于法律之外 瑞士坚决严打(网络)"黄毒"信息 互联网凝聚慈善力量 网民掀起抗旱捐助高潮 【示例】 当今时代,网络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 的积极作用,但其传播的“黄毒”信息等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 响,它还引发国际争端,成为利益集团博弈的工具,因此,用 法律的手段监管网络,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主要表现方法
夹叙夹议: 对一件事发表看法的文章,它既要写事 又要写看法,所以,夹叙夹议就成为主要的 表现手法。
亦理亦情:
论述文体,在对事件作出理性评判和分 析时,并不排斥动之以情的作用。
课堂演练
事件回顾:浙江省温岭市一女幼师,在活动 室里揪住一名幼童双耳向上提起,同时让另 一名教师用手机拍下,之后该视频被上传到 网上。“揪耳朵”、“扔垃圾桶”等多张虐 童照片令人触目惊心,一时间舆论纷纷谴责, 网友义愤填膺。
短评的一般要求
一、要旗帜鲜明。什么是是,什么是非,提倡什么, 反对什么,歌颂什么,贬斥什么,都要明明白白, 清清楚楚。 二、要有的放矢。写短评,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 的问题,针对性越强究真实性和科学性,说理要 客观、全面、辩证。不说假大空话。 四、要通情达理。短评主要是说理,但并不排斥情 感,相反,有情有理的评说将更有力量,更能取得 好效果。
新闻评论课件
政论
“政论”是个历史概念,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上,
王韬主办的《循环日报》开创了文人论证的先例, 从那时起,“政治性论文”都被称为“政论”。
狭义:专指论述政治问题的论说文。 广义:凡是从政治角度论述社会生活中各种问题
的论说文都可以称作是政论。 “政论”专指一部分政治性的评论,政论未必都是 新闻评论。
类比推理:
根据两个或者两类对象有部分相同属性,从而推导出 他们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简称类推,类比。 类比论证的具体方法: 纵比:把同一事物发生在不同时间地点的情况进行对比。 横比:将发生在同一时间,地点的性质相反或者差异的事 物进行比较。 对比:即将同一事物,同一人物的前后或者正反两个方面 加以比较。来论证作者提出的某一观点的正确性。
新 闻 评 论
主讲:彭可希
一绪 论
新闻学(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应用新闻学) 新闻评论学的界说:
新闻评论学 是应用新闻学的一个分支,是以 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新闻评论的原理, 原则,方法以及历史沿革作为研究对象,以熟练 掌握新闻评论运作规律,发挥评论最大效用为主 旨的一门科学。
一般原理
六 新闻评论的嬗变
新闻评论的缘起: 唐朝开元年间《邸报》(亦称之为“阁抄”,“朝报”,
“杂报”,“京报”) 19世纪,《马六甲查世俗每日统记传》(1815年) 《东西洋考每日统记传》(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1833年),《中外新报》(1858年),《上海新报》 (1862年),《申报》(1872年)。 办报的兴起在某种程度上开启了民智,但新闻评论在 报纸上地位的真正确立,是在19世纪70年代我国民间报 纸勃兴以后。
新闻评论的要素
理论性论据
1 科学论据 2 国家的法律、法令,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以及党和国 家主要领导人的讲话。 3 历代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和知名人士的权 威性的言论。 4 公认的道德规范,人人皆知的生活常识,以及反应客观 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公理、定义、法则。 5 古今中外各种著作中带哲理性的格言、谚语、歇后语以 及诗文中的佳句、炼语等。
新闻评论教程
新闻评论教程新闻评论教程第⼀章绪论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活中新近发⽣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问题。
新闻属于议论⽂的范畴。
新闻评论最早出现在报刊。
新闻评论学是新闻学的⼀个组成部分。
第⼀节新闻评论的意义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作中两种最基本地⾏驶。
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主题和基础,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的旗帜和灵魂。
两者互相配合,不可或缺。
新闻报道主要是传播信息,提供新闻事实,重在真是客观,作者的倾向、感情、意见是包括在事实的叙述之中的。
评论则是针对新闻事实,分析说理,直截了当地表明作者的观点。
新闻评论对新闻所报道的重要事件或重⼤问题,进⾏分析议论,可以明确地指出新闻报道的思想政治意义,神话报道的主题,进⽽全⾯、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针、政策。
有的评论还可以根据新闻报道中提供的事实,从某个侧⾯或⾓度,借题发挥,提出⼀些引⼈深思的问题,启发读者。
所以,和新闻报道相⽐,新闻评论的宣传应该更全⾯,站得更⾼,看得更远,因⽽对评论作者在某些⽅⾯的要求也应当更⾼。
第⼆节新闻评论的特点⼀、强烈的新闻性新闻评论的新闻性,主要表现在它所评论的对象,是当前重要的新闻事件和现实⽣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它的内容是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的。
⼆、鲜明的政治性新闻评论的政治性,主要表现在它针对那些据偶政治意义的问题发⾔,围绕重要的政治事件以及在贯彻执党的政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实事求是的分析,阐明党的⽴场和主张,即使是实际⼯作中的问题,包括业务⽅⾯的问题,也要从理论、政策、思想的⾼度进⾏分析和评价,⽽不能就事论事。
三、⼴泛的群众性新闻评论的群众性,⾸先表现在它的内容是⼴⼤群众最关⼼和最感兴趣的,是同任命群众的切⾝利益息息相关的,⼜是能反映⼈民区中的要求和呼声的。
新闻评论要⾯向⼴⼤读者,不仅内容上要符合群众的要求,⽽且论述⽅式上也要考虑读者的特点,照顾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接受能⼒,为他们所喜闻乐见。
新闻理论十讲(详细版)
新闻理论⼗讲(详细版)新闻理论⼗讲第⼀讲新闻——叙述事实⼀.新闻≠宣传1. 新闻是对客观发⽣的事实的叙述。
新闻传播的⽬的是让对⽅了解⼀件事,只要对⽅知道了这件事,新闻传播的任务就完成了。
新闻传播的归宿是“受者晓其事”。
2. 宣传是运⽤各种符号传播⼀定的观点,以影响和引导⼈们的态度、控制⼈们⾏为的⼀种社会性传播活动。
宣传是要传播观点,它的⽬的是要影响和引导⼈们的态度、控制⼈们的⾏为,所以宣传⾏为的中⼼不是接受者,⽽是传播者,它的归宿是“传者扬其理”,宣传者只要把想说的话说出来,任务就完成了。
3. 宣传分为两类:A.政治宣传:在政治宣传中,观点的赞同者会积极接受这种宣传,⽽观点相左者,则会回避或地址这种宣传。
B.商业宣传:需要某些商品的⼈会积极响应,但这样的⼈不太多,多数⼈因为与某个商品的宣传没有关系,很少会主动接受这种宣传。
4. 为什么我们经常把新闻和宣传结合起来说呢?因为新闻和宣传都是⼀种传播⾏为,可以相互渗透,⽽且有交叉的地⽅。
宣传有很多种形式,通过传播新闻达到宣传的⽬的是其中⼀种,即使是最客观的新闻报道,也可以夹杂宣传的成分。
5. 从表现⽅式看,新闻与宣传的差别体现在以下⼏个⽅⾯:A.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形式B.新闻重新异,宣传重反复C.新闻重事实,宣传重观点D.新闻重实效,宣传重时机E.新闻重沟通,宣传重操纵F.新闻重平衡,宣传重倾斜⼆.新闻≠舆论1. 舆论是社会中⾃然产⽣的、⾃在的意见形态。
在⼀定范围内,持某种意见的⼈数超过总数的三分之⼀,才可以将这样的意见视为舆论,这是,这种意见可能开始对全局产⽣影响:如果持某种意见的⼈数接近总数的三分之⼆,可以说这种舆论已经掌控了全局。
2. 舆论和新闻的关系:A.新闻可以反应舆论,特别是在报道某些群体性事件的时候。
但是多数新闻报道的是⼀个⼀个⾮常具体的事实,⽽且往往与⼤局没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说具体的新闻反应了舆论,这是新闻和舆论的⼀个关系。
B.理论上可以说媒体是舆论的载体。
第1讲 新闻评论概述
第1讲
新闻评论概述
本讲提纲
• 课程内容简介 • 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 • 新闻评论的重要性 • 新闻评论的要素 • 中国新闻评论名专栏介绍
课程内容简介
• 新闻评论工作的原理、知识与操作方法, 包括新闻评论的历史与现状、特点与作用、 构成要素与运作流程以及不同媒介、不同 体裁或节目类型新闻评论的相关知识和技 能。
属于主观认识;
属于客观反映;
(2)主要诉诸说理,要求论点正确,(2)主要运用叙述、描写手段,要
论据充分,论证合乎逻辑;
求“六要素”完备、明白、确切;
(3)强调说服力,要求正确、中肯 (3)重视可信性,要求事实真实、
地分析事物,揭示事物本质;
准确、符合事物的实际;
(4)注重通过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地分析,引出具有指导意义的规 律性认识,启发人们作“举一反 三”的思考和联想。
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
• 多种定义:
• 意见性的信息 从核心意义上来说,新闻评论是一种看
法或者观点,是基于新闻事实之上的看法 或观点,传递的是人对事物的评价。
新闻评论的重性
议论文的三要素
• 论点——是文章对事物或事件的看法和观 点,提出“证明什么”的问题,是灵魂;
• 论据——是支持论点成立的理由和事实材 料,是 “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是基础;
• 论证——则表明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 系,使论点得以确立和阐释的过程方法, 是解决“如何来证明”的问题。
新闻评论与一般议论文的区别
• 强烈的新闻性 :论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 时效性。
• 广泛的群众性 :内容是群众关心的或者是 感兴趣的;能反映群众要求和呼声的;论 述方式要考虑群众的接受能力为群众喜闻 乐见
(4)着眼于利用具体事实再现事物 的状态及其来龙去脉,引导人们 透过事实认识整个事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新闻评论的演进
一、从“论说”到时评 时期:20世纪第一个10年 论说:集中于我国早期报纸中 特征:长篇大套,从头说起,没有针对新闻事件的明快判断 比如《万国公报》上文章《泥古变今论》“自有天地以来” 到20世纪初,以《时报》为标志的一批革新派报纸进行评论文体创新, 产生了被称为“时评”的,具有现代新闻评论形式特征的时事短语文 体。
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思维特点和写作特点
一、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 “人在证途”关键不在技术在观念 据报道,广州市政协常委曹志伟日前在长达3.8米的“人 在证途”画卷上,列出了中国人一生中的103种证件,引起 广泛关注。 应该说,曹志伟提交的“人在证途”图表,与海南省人大 代表邢诒川在海南“两会”上晒出的“行政审批长征图”, 有异曲同工之妙。某种程度上,相对于“行政审批长征图” 的悲催,“人在证途”更能引起共鸣,因为这与每一个人都 息息相关。 曹志伟所做的工作其实并不复杂,却点中办证难题的两个 要害。其一,“人在证途”点出办证之繁。这103个证件几 乎囊括生活的方方面面。
1.新闻评论主要表达的是主观性信息 2.新闻报道只应表达客观性信息 二、新闻评论的形式特征:追求观点的表达效率 新闻评论文体的效率性,体现在结构和语言中 1.结构上,评论将论点-最重要的判断句放在最前面 2.语言上,应传递尽可能多的确定性信息,而避免歧义、误 解、含糊、抽象等不确定性。
“装栏杆防近视”,洗洗睡吧 新学期开学,武汉新洲邾城街章林小学一(1)班42名留 守学生用上了新型防近视课桌椅。校长章建明介绍,这批桌 椅是由武汉市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为学生配备的,用以 督促学生形成正确的用眼习惯〃据《武汉晚报》) 这所学校采取的防治孩子视力下降的办法,被网友称为 “物理防治”,这或可起到一定的效果,让孩子读书、写作 业时候保持适当的距离,但效果是十分有限的。 我国学生视力下降,课堂读书、写作业姿势不对,这是一 部分原因,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学校实行“圈养教育”,回 家后依旧陷入“题海”之中,学生没有自由活动、锻炼放松 的时间和空间,也没有运动的兴趣和习惯。
一、特定的认识与普遍的表达 1.新闻评论表达作者特定的认识-对具体新闻事件的认识。 2.新闻评论帮助人们通过新闻媒体对于公共事务进行意见交 流 二、为什么要学新闻评论 1.人们要在公共领域相互交流理性的意见,就需要理性的表 达形式,新闻评论具有内容的理性和形式的有效性。 2.新闻评论既是新闻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事业写作能力, 更是公民利用大众传播媒体的表达能力。
新闻评论 第一章 新闻评论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新闻评论是认识与意见表达的文本
刘汉案再证“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四川富豪刘汉、刘维等36人因涉黑20日被提起公诉。刘 汉曾坐拥400亿资产,宣称自己“从来都是赢家”,他以 黑赚钱,以钱养黑,曾在一项目竞拍前放话,谁敢举一次牌 “就砍掉他一条胳膊”。这样不可一世的大佬去年3月被抓, 现终被起诉,这可真应了一句老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很多人都认为中国还不是完全的法治国家,这恐怕在一 定程度上是实情。但同样真实的是,法治精神已在中国社会 深入人心,法治的权威已经历史性地得到确立。一个人无论 他多大官,多有钱,只要真有罪,他在中国就已不可能是安 全的。说不定哪一天,因为哪一条线上的东窗事发,他就会 触到法网,受到正义的审判。
在大数据时代,建立公民信息大数据库不难,技术上完全 可以实现,问题在于这“大数据库”到底能发挥什么作用, 如果不能纳入到社会管理体制中去,不能做到简证便民,它 也只是一堆冷冰冰的数字。 因此,想要告别“人在证途”,逐步实现“一证行天下”, 重点不在技术,在于观念,在于是否愿意打破条条框框的利 益切割和权力限制。
人还是要老老实实的,清清白白的,如果有机会,须合法 赚钱,廉洁为官。中国发展速度极快,整个社会在转型, 框架也在扩大,有时会在某些点上让一些人产生“干什么 都行”的幻象。然而法律的追惩看来不会晚太久,最终 “老实人不会吃亏”,还是这个道理颠扑不破。 中国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决不会逆转,这决定了反腐败和 打黑不可能是一阵风。“官做到一定高度就保险了”, “钱多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摆平一切”,这些都是扯淡。这 个社会最平安的人说到底都是守法公民,真正的人生幸福 也只在他们当中才有。
曹志伟:绘“人在证途” 求减负之路 2月19日,广州,政协常委曹志伟提到,国人在办证过程中,身份证要提 交73次。 曹志伟 46岁,现任广州新城市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广州市政协常委。 2010年12月,增补为“政协广州市委员会第十一届第五次会议委员”, 2011年12月,连任为“政协广州市委员会第十二届委员”,2012年 1月当选为“政协广州市委员会第十二届常务委员”。 前日,广州市两会上,政协常委曹志伟展开了名为“人在证(征)途”的 3.8米长卷,这份调研报告,反映民众办证数量多、过程繁琐、难度大 的事实。其中一个人一生常用证件达103个。 去年,曹志伟在广州两会上展示反映法人单位办证难的“万里长征图”,受 到国家总理李克强关注。今年人在证(征)途,被认为是曹志伟和“证” 死磕的升级版。 曹志伟感叹“中国人的一生不是在办证,就是在办证的路上”。他说出了在 他眼中,“证”与“政”之间的关系,和一名政协委员应该如何履行职 责。
胡适描述时评“用简短的词句,用冷隽明利的口吻,几乎逐 分段,使读者一目了然,不消费工夫去点句分段,不消费 工夫寻思考索。” 二、从传播思想到判断事实 政论时代的新闻评论多为国家、社会普遍的问题。如:《论 不可泥古》、《论妓》、《论今时势》 时评出现以后,内容变为事评,即针对某一具体的新闻事件, 即新闻评论由“政论本位”走向“新闻本位”
其二,“证在冏途”点出办证之难。据悉,办理这103个证 需经18个部委局办,39个处室、中心、支队和所审批,盖 100多个章,并需要缴费。“办证难”的新闻时有发生, 2012年底时计生“办证难”的问题浮出水面,原国家人口计 生委曾发出关于方便群众办证的通知。在“通知”公布一周 年之际,媒体调查发现,“办证难”依然存在。 当然,办证难的原因并不复杂,表面看是公共服务混乱, 深层次原因则是行政壁垒所致,即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 利益行政化、行政区域化,而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堡垒,造 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办证人则在孤岛之间来回折腾。 曹志伟给出的“药方”是,继续推进行政制度改革,建立 公民大数据库网,实现“一证通”。据说解决“办证难”问 题,已被纳入广州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项目∩从现实看,即便 广州解决这一问题卓有成效,仍无法根治“办证难”。因为 有些地方政府能解决,有些则需国家层面来协调解决,如计 生“办证难”,难点就在于异地办理。
刘汉案对全社会都是警醒。首先,刘汉团伙犯罪活动长 达十多年,拥有枪支,无恶不作,但却长期未受打击,他们 的头顶显然有保护伞。在当下中国,“黑”就像“黄”一样, 很容易露馅,没有纵容和庇护,它们不可能发展起来。 打黑必须打它的保护伞,这或许是打黑的真正要义。中 国奉行社会主义制度,黑帮理应在我们的国家无立锥之地, 但它们却不时在某个地区冒出来。刘汉案的被诉者中已有至 少3名政法系统人员,希望这有助于对其保护伞的彻底依法 清查,并使此案对各种违法犯罪的保护势力起到强大震慑作 用。 第二,希望这个国家所有非法谋财谋权、作恶一方的人都 看清楚了,他们有谁比刘汉更有本事,能“赢得更久”。中 国风光一时、但最终栽进法网的人在不断扩充名单,随着法 治建设持续推进,作恶者“出事”的概率必将越来越高,他 们当中已没人敢说自己肯定不是下一个。
如果后一方面问题不解决,必然出现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在 教室里保持良好坐姿的学生,回家做作业怎么办在校外培训班 怎么办——不要指望学生就会自觉把这种姿势带回家里,而家 里和校外培训班不可能都配备这样的课桌,也不可能有家长、 培训机构的老师来时刻监督学生。 而用栏杆来迫使学生保持用眼距离本身,就暴露出我国学校 在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上,缺乏有效的办法,以 至于必须借助技术的力量,比技术力量管用得多的,则是习惯 的力量。假如良好的习惯没有形成,要借助技术的这个栏杆, 就从小学一直装到高中的课堂,那将是怎样一幅令中国教育尴 尬的景象 只有针对导致青少年学生视力下降的根本原因,进行有针对 性的治理,才能切实减少我国的“小眼镜”数,这就要求我国 推进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和学校办学改革,扭转基础教育只看重 分数的竞技化、功利化倾向,消除“圈养教育”,让学生有更 多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参与体育锻炼,接触大自然,而不是 成为做题的高手、学习的机器。
《时报》的短评 巴拿马河工不可往,往者非病即死。 美人招巴拿马河工尤不可往,往者非病即受虐。 此其理由,国人知之,政府知之。然美公使仍向政府诸求不 已,何也?必政府未尝拒之也。政府固尝闻议拒矣,然而 奸民辈能立合同,回国招工,何也?必政府拒之而未尝决 绝也。 谓政府不知,而政府岂真聋聩?谓政府不理,而政府竟无人 肝?无以名之,名之曰,非真爱民。故吾不贵奸民,而惟 责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