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上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2024年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总复习课件
2024年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总复习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本册教材的基本科学概念和原理。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3. 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珍惜和保护。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光的传播,电和磁的相互作用。
教学重点:物质的性质,声音的产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如小车、斜面、光源、电路等),教学课件,实物模型。
学具:学习指南,实验记录本,安全器材(如眼镜、手套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物质变化实例(如溶解、燃烧)。
简单机械应用(如滑轮、杠杆)。
声音和光的实际传播(如回声、影子的形成)。
2. 例题讲解:物质性质的判断。
力和运动的计算。
声音和光的传播原理。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物质的变化。
力的测量和简单机械的运用。
录制声音,探讨声音的特征。
4. 知识巩固:通过问答、讨论等形式复习所学知识。
完成相关习题,巩固理论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将按照章节顺序,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突出各章节的知识点和相互联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论述物质的三态变化。
解释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描述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简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答案: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进行论述,但需确保答案科学准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安排科学小研究,鼓励学生探索更多科学问题。
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科学博物馆,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
提供在线资源和图书推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灵活性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有效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这是基础科学概念,需要学生深入理解。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课课件(共19张)
摩擦力
摩擦力是一个物体在另 一个物体表面运动,在 接触面产生的阻碍运动 的力。
影响摩擦 力
滑动的影响
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 接触面压力越大,摩擦力越 小。
影响摩擦力
运动方式
滚动比滑动摩擦力小得 多
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除运动物体外,生活中常见的能量有电、热、光等, 此外还有一些能量储存在动植物身体、煤、石油等里 面,食物也具有能量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 弹力、浮力、反冲力等都 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 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 物体启动或停止。
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产生 的力,是垂直向下的。
弹力是物体由于变形产生 的恢复本来形状的力
反冲力是和喷出物质方向相反 的推力,火箭喷气式飞机是利 用反冲力
◤ 摩擦力和运动有关 ◥
◤ 人体需要的营养 ◥
脂肪和糖类提供人体能量
蛋白质是构成肌肉和内脏 的主要成分
营养均 衡
维生素和矿物质调节身体 机能
身体里70%是水
◤ 怎样做到营养均衡 ◥
荤素搭配
按照膳食宝塔进餐
食物在口腔初步消化、胃里消化成食 糜、营养在被小肠吸取、部分维生素 和水在大肠被吸取
◤ 运动和力密切相关◥
测量力的大小通常用测力计,力的单位是牛顿(N)
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 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
一项工程完成后需要进行相应的测 试和调整
谢 谢 聆 听!
THANKS 讲师
四年级科学 复习课
目录
1 声音
2 呼吸与消化
3 运动和力
声音在产生。
◤ 教学策略◥
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
制作能产生不同高低、强弱 声音的简易装置 振动的变化会使声音的高低、 强弱产生改变。
教科版(2024年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填空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四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教科版)——填空题(吉林)1.(22-23·吉林·期末)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物体振动幅度越(),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声音越弱。
2.(20-21·吉林长春·期末)弹簧测力计主要由()、( )、( )、( )、()等组成。
3.(21-22·吉林·期末)剧烈运动与平静时相比,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会(),这是因为运动时需要的氧气()。
(填“增加”或“减少”)4.(21-22·吉林·期末)小车行驶的方向与喷气方向(),气球吹得越(),小车行驶得越远。
5.(21-22·吉林·期末)不同的食物中含有不同的()。
花生,核桃中含有()较多,鸡蛋、瘦肉中含()较多,馒头,米饭等食物中含有()较多。
6.(21-22·吉林·期末)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 )、胃、()和()。
7.(20-21·吉林·期末)用食用油在白纸上涂抹,出现的油迹不会消失,说明食用油中存在()。
8.(20-21·吉林·期末)()是糖类的重要成员之一,它是我们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滴碘酒的地方变为蓝色,说明这种食物含有()。
9.(20-21·吉林长春·期末)力的单位是,简称,用符号表示。
它是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的名字命名的。
10.(20-21·吉林·期末)充气后的气球具有(),喷气时可以产生()。
11.(20-21·吉林长春·期末)能量还储存在()、()和一些()物质中。
12.(20-21·吉林通化·期末)人耳中的()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
13.(20-21·吉林长春·期末)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使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
教科版(新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声音1.我们周围的声音可以分为三大类:动物的声音、大自然的声音和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声音有强弱、高低、长短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2.下面这一句乐谱中“1 1 || 5 5 | 6 6 | 5—|”按从音高到音低的顺序排列是:6 → 5 →1 。
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如,钢琴声是琴槌敲击琴弦,琴弦振动产生的。
(如左图)4.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5.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6.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7.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音量单位:分贝。
8.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9.拨弹橡皮筋时,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
10 .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
11.击打长短不同金属管时,金属管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金属管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12.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也会改变,因为尺子振动的快慢改变了。
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13.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的。
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频率——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频率的单位:赫兹。
】14.空气是传播声音的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所以,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教科版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听到声音。
15.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音叉振动使水面会产生波纹,这就是水波。
声音也是以“波”的方式传播,我们叫它为声波,声波不同于水波是水平传播,而是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
小学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手册
小学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手册前言本复手册旨在帮助小学四年级学生对科学上册的知识进行复和巩固。
通过仔细阅读教材并完成相应的练,学生们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手册包括以下内容:物质与能量、生物世界、地球与宇宙、科学实验。
希望本手册能够成为小学四年级学生研究科学的有益辅助工具。
物质与能量知识点1:物质的特性-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 物质的颜色、形状、大小、重量等特性。
- 物体的硬度、透明度和导电性等特性。
知识点2:能量与变化- 能量的来源:太阳能、电能、动能等。
- 热能的传递:导热、辐射、对流。
- 物质的变化:溶解、融化、凝固、汽化、凝华等。
生物世界知识点1:动物世界- 哺乳动物、鸟类、鱼类、昆虫等不同种类的动物。
- 动物的生长、繁殖和生活性。
知识点2:植物世界- 不同种类的植物:树木、草本植物、花卉等。
- 植物的生长过程、光合作用和传播方式。
地球与宇宙知识点1:地球- 地球的形状、结构和运动。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知识点2:天体- 太阳、月亮和星星的特点。
- 星座的概念和观察方法。
科学实验实验1:物质的溶解-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 实验材料:纸盒、开水、盐、糖等。
- 实验步骤:加入不同物质到开水中搅拌并观察。
实验2:能量的传递-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展示能量的传递过程。
- 实验材料:铁丝、蜡烛、针等。
- 实验步骤:将一个蜡烛点燃,用铁丝将火焰传递给另一根蜡烛。
结语本复习手册涵盖了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的重要知识点,并提供了相关实验。
希望通过认真学习和实践,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祝愿大家在科学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总复习课件
3.随堂练习和课堂提问环节,控制时间,避免拖延。
三、课堂提问
1.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鼓励学生思考。
2.针对不同难度的问题,给予学生不同的思考时间。
3.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情景导入
1.利用生活实例、故事、新闻等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1.作业题目:
-设计具有实际情境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题目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答案:
-提供标准答案,同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出不同的答案。
-对于主观题,要给出评分标准,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四、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音乐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环保意识。
2.使学生掌握电路原理,了解电能的应用与安全常识。
3.帮助学生认识光与色彩的科学原理,培养审美情趣。
4.让学生了解声音与音乐的基础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难点:电路原理、光的传播与色彩形成、声音特性与音乐知识。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
(1)简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举例说明。
(2)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3)观察生活中的光与色彩现象,记录并分析。
(4)描述声音的三个特性,举例说明。
2.答案:
(1)略
(2)略
(3)略
(4)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光的传播与色彩形成:包括光的折射、反射现象,以及色彩混合、三原色理论。
2024年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及答案
2024年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及答案班级:姓名:一、填空题。
(共20分)1、电路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电器元件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2、人体所需的营养是从_______中得到的。
3、在耳朵的各个部分中,能将声音转化为振动的是_______。
4、雄蕊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雌蕊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
5、马铃薯是富含________的食物。
肥肉等食物富含________。
6、一呼一吸算_______次呼吸。
7、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_______。
8、我们可以从_______、小车制作、_______、展示讲解和_______这些方面来评估设计制作的小车。
9、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__________,用胎生繁殖后代的动物叫___________。
10、水蒸气遇冷以后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哺乳动物不具备的能力是()。
A.飞翔B.用鳃呼吸C.潜水2、下列工艺制作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红纸剪成窗花B.泥土烧成瓷器C.冰块制成冰雕D.木板制成模型飞机3、有些岩石上有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这样的岩石叫()。
A.化石B.浮石C.板岩4、一呼一吸算呼吸()。
A.一次B.两次5、在下图所示的几种电路中,灯泡不会亮的是( )。
A.B.C.D.6、开关闭合时,电路形成( ),所以灯亮了。
A.通路B.断路C.短路7、当发现有人触电时,下列做法中,最可行的是()。
A.迅速用手把触电者拉开B.迅速切断电源,用绝缘体挑开电线C.迅速用刀割断电线8、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 )。
A.氧气B.水蒸气C.二氧化碳9、下列食物既可以生吃,又可以做熟了吃的是( )。
A.萝卜 B.猪肉 C.玉米10、用橡皮筋作动力,驱动小车运动,要让小车运动的距离更远,可以()。
A.减少橡皮筋缠绕圈数 B.增加橡皮筋缠绕圈数 C.增加小车重量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骨骼又硬又结实,可以生长。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声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引起周围介质(如空气)的振动,从而形成声波,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物体的振动频率和振幅会影响声音的高低和强弱。
振动频率越高,声音越高;振动频率越低,声音越低。
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我们的耳朵是重要的听觉器官。
外耳负责收集声音,中耳将声音传递到内耳,内耳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噪音是指那些让人感到不舒服、厌烦或有害的声音。
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会对我们的听力造成损害。
为了减少噪音对我们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在嘈杂的环境中佩戴耳塞、在房间里安装隔音材料等。
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人的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空气通过鼻腔或口腔进入呼吸道,经过气管和支气管到达肺部。
在肺部,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呼吸次数来了解自己的呼吸情况。
一般来说,儿童的呼吸频率比成年人快。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
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和肠腺等。
食物在口腔中被咀嚼和初步消化,通过食管进入胃。
胃会分泌胃液,对食物进行进一步消化。
然后食物进入小肠,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营养物质在这里被吸收进入血液。
最后,未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为了保持身体健康,我们需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比如饮食均衡、细嚼慢咽、不挑食等。
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方向和速度来描述。
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动能。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运动速度加快或减慢,运动方向改变。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期末复习资料基础知识整理第一单元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
通常用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描述天气。
(复习各种天气符号,会识别、会画)2.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
4.观察记录某个时间段的气温,尽量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测量。
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5.测量温度的要求:①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
②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
(也就是液柱稳定时)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6.一天中,正午(14时)的气温最高,清晨的气温最低。
每天的气温是先上升,后下降。
7.风向是指风吹来的风向。
一般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风向。
如:箭头指向北,吹的就是北风。
8.我们的风速等级分为3级:(0为无风、1是微风、2是大风)旗往东吹,刮的西风。
9.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也就是0-12级。
10.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雾等。
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自制雨量器要用直筒、透明的杯子),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雨量器测量的是24小时内降水量。
11.测量降水量与使用的雨量器的粗细、大小没有关系。
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云量一般用晴天、多云、阴天来记录。
13.气象学家通常对云描述时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层云: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
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所以也称为雨层云。
积云: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
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可能发展成雷阵雨天气。
卷云:纤细的羽状云,卷云在温度低的高空形成,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
四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期末期中复习知识点整理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期中复习知识点整理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声音1、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科学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力的概念。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它与物体的质量及速度的变化直接相关。
2、牛顿和伽利略一样,强调把实验观察和数学推理十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1.听听声音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虽然声音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我们却总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并能从声音那里获得很多信息。
2、对声音问题的思考:3、听一听周围的声音4、我们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尖细、粗犷、浑厚、低沉等科学词汇来描述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我们不时地听到各种声音,自已也能发出多种不同的声音。
2、拉伸皮筋、按压皮筋、用手揉搓皮筋……,皮筋不能发岀声音。
3、轻轻弹拨皮筋、横向拉动皮筋再放开,皮筋就会发出声音。
4、我们的发声器官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声带就像一根橡皮带。
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
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发声时,我们把手轻轻地放在喉结处,就能感觉到声带的振动。
5、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6、吹竖笛的时候是空气在振动。
7、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我们就听到了鼓声。
而且,只要鼓声足够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会听到,说明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变弱或者消失。
说明声音能在空气里传播。
3、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会听到其他同学在桌子另一端轻轻抓挠桌面的声音。
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4、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水面会发生振动。
再将音叉浸入水中,我们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说明声音能在水里传播。
5、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6、玩“土电话”的时候,声音能够通过线绳传播。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提纲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提纲一、天气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风向〉、〈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
4、测量气温要选择〈通风〉的地方。
通常情况下,一天中〈中午〉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西南风〉。
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如10~25毫米是〈中雨〉,50~100毫米是〈暴雨〉,小于〈10毫米〉是小雨。
11、〈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
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纤细的雨状云是〈卷云〉。
12、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阴天〉。
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二、溶解1、过滤时,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贴〉烧杯的内壁,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2、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不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分离。
3、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实验探究题+2023-2024学年上学期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专项练习+含答案解析(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专项练习一、为了研究声音,小亮同学回家做起了实验,小亮同学使用鼓和泡沫球研究声音,请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泡沫小球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为了美观B.检测声音的高低C.使振动现象更明显2.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观察到泡沫小球。
3.从实验中发现,越用力敲击鼓面,鼓面振动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就越;敲击鼓面越轻,鼓面振动幅度越小,发出的声音就越。
4.通过上述实验可知,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二、小科同学所在的四人小组在做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的实验(如下图所示)。
5.使用的测力工具是。
使用这个工具时,首先要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的位置。
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作为力的单位,符号“”。
6.实验中要保持不变的条件有、。
要改变的条件是。
7.重复了三次实验,都得到相同的数据(如上图所示)。
请帮他们填好记录表。
估计值实验测量值8.请帮他们小组填写“我们的发现”:。
9.最后,小科在图乙实验的小车上又加了两个钩码,反复测量了3次,这时他研究的问题是()。
A.摩擦力的大小与小车轻重的关系 B.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的关系三、为了探究小车运动具有的能量与坡度大小的关系,龙龙和华华设计了撞击实验:从三个不同坡度的斜面上释放小车,让小车滑下后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测坡度小坡度中坡度大10.在做坡度大的实验时,龙龙有一次的实验操作出现失误导致数据错误,错误的数据是()。
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11.在实验数据表格中,“?”处选取的数值应该是()。
A.7.2 B.7.8 C.7.412.通过实验,龙龙和华华发现()。
A.运动物体具有的能量与运动速度大小无关B.坡度越大,小车滑到斜面底部的速度越小C.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撞击木块的距离越远,具有的能量越大13.在实验的过程中,龙龙和华华发现小车容易走偏,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车轴不正B.小车的重量太大C.接触面不够光滑14.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准确、可靠,实验中我们应当确保坡度以外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如( )等。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科版⼩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第⼀单元声⾳1听听声⾳1.风声、⾬声、雷声等是⾃然界的声⾳。
2.歌声、读书声、机器的轰鸣声等是⼈类⽣产⽣活发出的声⾳。
3.狗叫声、猫叫声、马的嘶鸣声等是动物的叫声。
4.乐曲中⾳符“1“2”“3”按声⾳由⾼到低的排序是“3”“2“1”。
5.⾳叉是⼀种发声仪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
⾳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调,数字代表的是⾳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6.我们常⽤⾼、低、强、弱、悦⽿、刺⽿来描述声⾳。
例如,雷声⽐较强,⾬声⽐较弱;⼩孩的声⾳⽐较⾼,成年⼈的声⾳⽐较低;鸟叫声⽐较悦⽿,机器的轰鸣声⽐较刺⽿。
2声⾳是怎样产⽣的1.拉伸⽪筋、按压⽪筋、⽤⼿揉搓⽪筋,⽪筋没有振动,不能发出声⾳。
2.轻轻弹拨⽪筋、横向拉动⽪筋,⽪筋振动,能发出声⾳。
3.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的。
4.⽤⼿轻轻触摸正在发声的钢尺、⿎⾯、⾳⼜等物体,会感觉到物体在振动。
5.吹竖笛的时候是空⽓在振动。
6.我们能够发出声⾳,主要依赖喉咙⾥的声带。
声带越紧,发出的声⾳越⾼。
发声时,我们把⼿轻轻地放在喉结处,就能感觉到声带的振动。
3声⾳是怎样传播的1.只要⿎声⾜够⼤,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个位置都会听到,这说明声⾳是向四⾯⼋⽅传播的。
2.抽出玻璃罩内的空⽓,玻璃罩内闹钟的声⾳逐渐减弱,最终听不到了。
这说明空⽓能传播声⾳,真空不能传播声⾳。
3.把⽿朵贴在桌⾯上听到的抓挠桌⾯的声⾳更清晰,说明桌⾯能传播声⾳。
4.将击打后的⾳⼜浸⼊⽔中,我们能听到⾳叉发出的声⾳,说明⽔能传播声⾳。
5.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从⼀个地⽅传播到另外⼀个地⽅。
6.声⾳可以在⽓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
7.声⾳在固体、液体、⽓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通常固体 > 液体 >⽓体。
8.做“⼟电话”时,要将线绳绷紧。
“⼟电话”说明线绳可以传播声⾳。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的1.⼈的⽿朵由外⽿、中⽿和内⽿三部分构成。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声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引起周围介质(如空气)的振动,这种振动通过介质传播,最终被我们的耳朵接收,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有强有弱,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音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振动的幅度。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音高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在探究声音的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钢尺实验来观察声音的变化。
将钢尺伸出桌面不同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伸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音高越高;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音高越低。
在生活中,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比如,弦乐器通过改变弦的粗细、长短和松紧来改变音高;管乐器通过改变空气柱的长短来改变音高。
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人的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我们吸气时,空气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最后到达肺。
呼气时,气体原路返回,排出体外。
呼吸的过程实际上是气体交换的过程。
吸入的氧气进入血液,运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同时,身体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排出体外。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大肺活量,使我们的呼吸更顺畅。
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
口腔是消化的起始部位,食物在口腔中被咀嚼和初步消化。
通过食道,食物进入胃,胃通过蠕动将食物进一步磨碎,并分泌胃液进行初步消化。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食物在这里被充分消化和吸收。
大肠则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
合理的饮食对于我们的健康非常重要,要做到营养均衡,不挑食、不偏食。
第三单元运动和力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常见的力有拉力、推力、弹力、重力、摩擦力等。
像橡皮筋这样,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容易改变,取消外力后又能恢复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做弹性。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完整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天气》复习1.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2.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3.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5.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风向和风速、气温、降水量,云量。
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天气预报图中不同符号表示不同的天气。
6.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也可以收听收看当地天气预报。
7.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稳定不再变化后,才能读数。
8.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
9.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
通常情况下,清晨的温度最低,一天中下午2时左右的气温最高。
每天的气温变化特点是先上升后下降。
27℃读作二十七摄氏度。
10.风向是指风吹来的风向。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
只要看箭头的方向就可以确定,如果风向标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看红旗飘动的方向来判断风向,就是红旗飘动的相反方向。
我们一般用 8 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1.在我们简化记录风速的时候,数字“0”表示 无风 ,数字“1”表示 微风 ,数字“2”表示 大风 。
12.风的速度是 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 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级记为 13 个等级。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最高等级为12级,最低为0级。
13. 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用降水量来衡量一个地区降水的多少,降水量的单位是 毫米 。
14.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 雨、雪、冰雹 等。
15. 雨量器 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我们可以用 直筒粗细均匀 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 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0.1~9.9毫米的是小雨,10~24.9毫米是中雨,25~49.9毫米是 大雨 ,50~99.9毫米是 暴雨 ,100~249.9毫米是 大暴雨 ,大于250为特大暴雨 。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复习资料
四年级科学(上)知识要点复习资料一、填空。
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
常见的降水形式有(雨、雪、雾、冰雹)等。
天气的特征包括(云量、气温、风向和风速、降水量)等。
2、人们常常根据(云量)的多少,来区分晴天、多云、阴天。
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层云、积云、卷云)三类。
云是由许多(小水珠)和小冰晶组成的,层云扁平层状灰色,底层云,常与雨天有关;积云棉花状灰白色,中层云,与雷阵雨天相关,卷云白色羽毛状,高层云(小冰晶组成),常为晴天。
3、测量风向的仪器叫(风向标),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标的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
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红领巾向东南方向飘动,这时的风向是(西北)风。
4、测量风速的仪器是(风速仪),它有3~4个风杯。
气象学家把风速分为(13)个等级。
0级无风青烟直上;1级轻风炊烟飘动;2级微风树叶沙沙响;3级柔风红旗飘动;4级树枝摇;5级小树摇;6级难以打伞;7级迎风走路难;8级树枝断;9级瓦片飞;10级树连根拔起;11、12级陆上很少见。
5、(雨量器)是测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小雨小于9.9毫米;中雨10~24.9;大雨25~49.9;暴雨50~99.9;大暴雨100~249.9;特大暴雨是指24小时的降水量大于250毫米。
松果鳞片开合、蚂蚁搬家、燕子低飞都可以预测天气。
6、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能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分离出来。
7、通过(搅拌、压碎、加热)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速度。
8、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汽水、啤酒)等饮料中溶解了气体二氧化碳。
9、能溶解于水的物质有:固体(食盐、白糖、高锰酸钾、小苏打)液体(洗发水、洗洁精、醋、胶水、酒精)50毫升水能溶解(18)克食盐,50毫升水能溶解(5)克小苏打。
不能继续溶解可溶物质的溶液就是(饱和溶液)。
10、不能溶解于水的物质有:(沙子、面粉、食用油等),它们与水的混合物会沉淀,食用油加入(洗洁精或洗调剂)后可以溶解于水。
2024年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总复习课件
2024年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总复习课件一、教学内容1. 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溶解物质的热胀冷缩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3.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的构造与地貌宇宙的探索4. 人体与健康人体的消化系统人体的呼吸系统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本册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地球与宇宙。
2. 教学重点:生物与环境、人体与健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文具、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物与环境、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地球与宇宙、人体与健康等方面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教材内容。
2. 例题讲解对本册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生物适应、环境影响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溶解、热胀冷缩、物理变化、化学变化3. 地球与宇宙自转、公转、地球构造、宇宙探索4. 人体与健康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健康生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本册教材中的典型题目,涵盖各章节知识点。
2. 答案提供详细的答案解析,帮助学生自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推荐与本册教材相关的科普书籍、网站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展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性与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与可衡量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与随堂练习设计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与条理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详尽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详细性与针对性教学内容应涵盖教材的各个章节,并针对每个章节的核心知识点进行详细梳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四年级上科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必须背诵的知识要点第一单元天气1、什么是天气?天气指的是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2、请你画出几种天气符号.3、一天中最高气温是下午两点左右,一天最低气温是日出前后4、科学家把风速分为几个等级,我们把风简化为几个等级?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作13个等级,我们把风速简化为三个等级:无风、微风、大风。
5、什么是风向?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6测量风速的仪器是风速仪。
7、雨量筒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8、云可以分为几种,云是什么?气象学家把云分为:积云、层云、卷云三种,云可以看作天上的雾。
9、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去是层云。
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纤细的雨状云是卷云。
第二单元(溶解)10、怎样判断物质是否在水中溶解了?①观察是否有沉淀,有就没溶解②是否能过滤出来,如果能,就是没有溶解。
11、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中,只有食盐和高锰酸钾可以溶解于水。
12、胶水能溶解于水,洗发液也是可以溶解于水的,只是后者需要玻璃棒充分搅拌才能溶解。
13、醋和酒精可以溶解于水,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
1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水中还能溶解少量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
15、怎样加速溶解?①把要溶解的物质压碎变小②可以加热或者用热水③用搅拌的方法。
16、一杯水不能无限的溶解食盐。
17、食盐不能随着盐水的蒸发而蒸发掉。
18、我们可以用蒸发方法,把食盐从盐水里分离出来,分离出食盐.海盐是把海水引进盐田,利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
19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数外焰的温度最高。
20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胶水、方糖、洗发水、醋、酒精、油.-----能溶解的有:食盐、高锰酸钾、方糖、洗发水、醋、酒精和胶水第三单元(声音)2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字母表示音调,数字表示振动次数。
22、什么是振动物体?一个物体(比如音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的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振动物体。
2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24、怎样描述声音的强弱?声间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25、怎样描述音高?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物体振动的越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音高的单位是赫兹(Hz)它表示物体一秒钟振动的次数。
26、伸出桌面的尺子的长度越长声音就越低。
27、声音是怎样进行传播的?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体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28、声音在真空的情况下不能传播声音。
20、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组成的。
29、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的周围空气发生的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敲打鼓膜并使它振动,耳朵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导致听觉神经的移动,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30、怎样避免听力受到伤害?过高或过强的声音有可能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
31、在古代战场上,没有现代一些设备,想早点知道大批敌军来临,你有什么办法?你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可以把耳朵贴在地上,听一听有没有从远处传来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判断了,根据的是声音可以在不同物体中传播,所以也可以在大地里传播。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32、人的身体的左右两部分是对称的。
33、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
34、人的呼吸实际上是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35、我们跳动起来为什么会心跳加快?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
伴随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的血液。
所以心跳逐渐加快,以便输出更多的血液。
36、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
37、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等。
38、运动会使心脏强壮,肺活量增大,能为身体提供充足的氧气,消化食物会吸收更多的营养,为骨骼、肌肉生长提供养料。
第二部分基础知识填空一、天气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风向)、(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
4、测量气温要选择(通风)的地方。
通常情况下,一天中(中午)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西南风)。
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如10~25毫米是(中雨),50~100毫米是(暴雨),小于(10毫米)是小雨。
11、(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
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纤细的雨状云是(卷云)。
12、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阴天)。
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二、溶解1、过滤时,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贴)烧杯的内壁,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2、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不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分离。
3、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弱)。
4、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跟(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
5、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
6、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7、水中的动植物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8、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9、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可以用(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
10、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焰心)的温度最低,我们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
三、声音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的物体。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4、(鼓膜)是人们身上的一个非常灵敏、可以感受振动的器官。
5、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6、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7、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8、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同物体中传播声音的本领(不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9、(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月球上,因为没有(空气),所以两个人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
10、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耳朵中的(鼓膜)。
11、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的紧,声音(高),拉得松,声音(低);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音(强),轻轻拨,声音(弱)。
12、用相同的力拨动伸出桌面4厘米和8厘米的钢尺,伸出桌面短,听到声音(高),伸出桌面长,听到声音(低);把钢尺伸出桌面8厘米,轻轻拨动时声音(弱),用力拨动时声音(强)。
四、我们的身体1、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头、颈、躯干、四肢)四个部分。
2、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它(支持)我们的身体,保护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3、骨骼与(关节)、(肌肉)协调工作,我们才能运动。
4、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增加,但(氮气)不变。
5、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全身各处,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在排出体外。
6、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管、支气管、肺)等。
7、心脏的心肌收缩,血液(流出)心脏,心肌舒张,血液(流回)心脏。
8、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9、食物的养分主要是在人体的(小肠)里吸收的。
10、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我们的牙齿可分为(门齿、犬齿、臼齿)三类。
11、人在运动过程中要消耗大量(能量),心脏需要向全身输送更多(氧气),需要的能量来自(小肠)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2、口腔里的牙齿能(磨碎食物),舌头能(搅拌),唾液可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
1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灵活,(肺活量)增大,(心脏)强健。
第二部分重要实验1一般情况下人体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的比较由此得出的结论:人呼吸时吸进去的只要是氧气,呼出来的是二氧化碳。
2试验一:以小组为单位,探索通过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发出的音高的变化:我制定的研究方案:(1)、先进行预测。
随着尺子伸出桌面部分长度的变化,音高可能会怎样变化。
(2)、再进行实验。
实验前需要确定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比如8厘米、12厘米、16厘米、20厘米等;再按照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变化顺序依次进行试验。
能够听到四种不同的音高:高、较高、较低、低。
(3)、记录看到的、听到的内容。
振动尺子——我听到的看到的观察记录表实验结论:尺子伸出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3实验一:制定一个“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研究计划。
要研究的问题: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研究地准备(实验材料):量筒、天平、小匙、搅拌棒、食盐、记录单。
研究方法:1.用量筒取100毫升的水倒入杯中。
2、用天平把食盐分成两克一份。
3、把第一份食盐用小匙投入水中,并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使食盐完全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