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最新中职《数学》课程标准

最新中职《数学》课程标准

最新中职《数学》课程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要重视数学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提升数学素养。

要将历史、文化、哲学等元素融入数学教学中,展现数学的美感和思想深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同时,要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一、前言1、课程定位数学是一门以数与形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对科技进步发挥着基础理论和基础应用的作用。

同时,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和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对于形成人类的理性思维和促进智力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一门主要文化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工具功能,是学生研究其他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

它对于学生认识数学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应用价值,提高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个性的形成起着有效的促进作用。

2、课程理念1)构建必需基础,提供发展平台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要确保学生研究“必需的数学”,对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内涵的界定,在理论与方法上应是最基本的,在现代生活和生产的应用中又是最广泛的。

要构建既能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特点,又能适应时代发展的必需基础的数学课程。

此外,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还要确保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尽可能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生对数学的不同需要,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多种平台。

2)内容精简、实用,体现选择性和弹性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要精选最基本的和应用最广泛的数学内容,体现近现代数学思想方法。

要增加实际应用、问题探究、数学文化等内容,并采用整体规划与局部调整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基础和拓展两部分简明合理的内容结构。

同时,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必须删除繁杂的运算与人为的技巧,提出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逻辑推理、空间想象等能力要求,适度加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所学专业相关的数学应用意识,适度加强计算器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是对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规范,是指导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具备较强的数学推理能力;2. 培养学生的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使其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和科学问题的建模和求解;4. 培养学生的数学沟通能力,使其能够用数学语言和符号进行有效的交流。

二、课程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应用三个方面:1. 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函数与方程、概率与统计等基础知识;2. 数学方法,包括数学推理、数学证明、数学计算等数学方法;3. 数学应用,包括数学在工程、科学、经济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教学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建模和求解;3.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沟通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和符号进行有效的交流;4.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数学问题。

四、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实验、讨论和实践四种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2. 实验,通过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实验,培养学生的数学实验能力;3. 讨论,通过讨论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4. 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数学课程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门主要文化基础课程,对于学生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应用价值、思维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对于学生学习专业课程以及职业生涯的终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设计基本理念1. 正确处理基础与发展的关系,整合教学内容本课程应体现基础性、应用性和发展性的和谐统一,注意跨初等数学、高等数学内容的特点,正确处理基础与发展的关系。

课程分为必修、限选和任选三大模块。

根据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必修模块的内容在理论与方法上应是最基本的,在应用中应是最广泛的。

限选、任选模块的内容,应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和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多种选择。

根据社会发展、学生发展的需要,精选最基本的体现近现代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并增加一些问题探究等内容,构建简明合理的知识结构。

根据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与学生认知基础相适应的逻辑推理、空间想象、数据处理等能力要求,适度加强贴近生活实际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数学应用意识,避免繁杂的运算与人为的技巧。

2. 关注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在数学课程的实施中,要展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为学生提供感受和体验的机会,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促进数学课程内容的必要调整与更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善数学教学的过程,改进数学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促使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收集、数据处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4. 实施有效的数学学习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评价体系,发挥数学学习评价的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教育功能。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标准解读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标准解读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标准解读一、研制的背景2009年以来,教育部先后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数学等公共基础课教学大纲,对于中职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近年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科学文化基础、综合素养提出了新要求,原教学大纲理念、知识体系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中职学生的学情已不相适应,有的内容也相对陈旧。

《标准》研制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职教20条关于“将标准化建设作为统领职业教育发展的突破口”“发挥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的要求,旨在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建设,深化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017年启动研制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标准,在《标准》研制过程中,根据最新精神持续修改完善,同步组织研制并于2019年10月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标准》研制遵循《方案》的总体要求,确定了课程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明确了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要求,为提高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根据《方案》规定,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必修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数学、外语、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物理、化学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

二、研制过程。

《标准》研制历时两年多时间,在职成司指导下,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组织70多位专家成立标准研制组,研制工作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是广泛调研。

对21个省(区、市)、300多所职业院校、3万余名教育工作者、教师和学生开展调查,形成了调研报告。

二是精心研制。

采取了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工作机制,集中研讨确定框架体例和研制要求后,分课程组深入研讨和起草文本。

期间,集中组织学习党的十九大、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并研究将其有机融入课程标准。

三是修改完善。

向全国各省(区、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广泛征求意见,逐条研究,进一步修订完善文本。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通用素质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以服务于专业课为目的,按照“加强基础,注重能力,突出应用,增加弹性,适度更新,兼顾体系”的原则,制定适合中职数学教学的新大纲,灵活调整课程内容、课程结构。

二、参考课时104课时三、课程目标(一)总目标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二)知识目标掌握在专业知识学习中所必须的数学知识。

(三)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四、内容纲要五、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递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需求为主线,以服务专业为目标的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的项目课程体系。

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以围绕项目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六、实施建议(一)教材编写建议1.教学安排建议数学在三个学期内完成。

每周2学时。

2.教学方法建议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学习信心的坚持与增强,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要学习职业教育理论,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了解一些相关专业的知识,熟悉数学在相关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提升教学能力。

要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内容,结合实际地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进行多种教学方法探索和试验。

(二)教学建议教材的编写应以本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

教材内容要注意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衔接,做好知识的整合。

新课标下基于学业水平考试的中职数学教学策略研究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1

新课标下基于学业水平考试的中职数学教学策略研究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1

新课标下基于学业水平考试的中职数学教学策略研究优秀获奖科研论文关键词:新课标;学业水平;中职数学;教学策略一、读懂中职数学新课程标准2020年1月,教育部发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数学、信息技术等10门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

新课标确定了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明确了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要求,对中职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新课标主要呈现五方面特点。

一是体现新时代、新精神、新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要求。

二是凝练学科核心素养。

立足中等职业教育实际,充分挖掘了中职公共基础课程的独特育人价值。

三是明确学业质量要求。

强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考试等提供依据。

四是体现高中阶段共性要求。

充分发挥中职公共基础课育人优势,夯实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五是彰显职业教育特色。

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注重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的联系,注重与专业课程相互配合,形成协同育人合力。

二、认识中职学业水平考试近年来,中职教育的发展比较迅速,但由于区域经济、政策措施、、教育投入、生源质量等因素存在较大差异,且中职教学水平也有很大差距,中职毕业生能力与社会需求不甚匹配,普遍学习意识低,自主学习能力差,缺乏创新能力。

为改善这个现状,福建省自2017级开始实施学业水平考试,以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毕业与升学的考核标准,将评价结果作为中职学校办学能力诊断与评估的重要考核指标。

学业水平考试将考试标准、形式和评价标准统一了起来,中职学校就有了评价和改进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从而能准确而客观地体现学校教学质量。

就数学科而言,我省数学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卷Ⅰ(合格性考试,满分60分)和卷Ⅱ(等级性考试,满分30分),试卷由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组成,并且将德育、语文、数学、英语4门课程考试合并在一张试卷(公共基础知识综合卷Ⅰ考试时长90分钟,公共基础知识综合卷Ⅱ考试时长60分钟),采取书面闭卷笔试方式。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2)直观想象 (3)数据分析 (4)逻辑推理 (5)数学抽象 (6)数学建模 4、三会:数学眼光、数学 思维、数学语言 5、优化课程结构、精选课 程内容的依据
六核心: (1)数学运算 (2)直观想象 (3)数据分析 (4)逻辑推理 (5)数学抽象 (6)数学建模
素养与核心素养 三维目标与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与三会
1、条目式、表格式 2、对象主体不一样 3、表述的更精准 4、概念多、符号多, 提升数学抽象、数学 运算等核心素养
1、初高中衔接内容 2、明确作差法要掌握 3、依旧没有基本不等 式 4、新增不等式应用举 例 5、提升数学抽象、数 学运算、数学建模等 核心素养
1、初高中衔接内容 2、明确理解分段函数 概念 3、数和形的对应关系 4、提升数学抽象、逻 辑推理、直观想象、 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
1、初步掌握直线与圆 相交时弦长的求法及 切线方程的求法 2、提升直观想象、逻 辑推理、数学抽象等 核心素养
1、增加三视图 2、增加空间图形画法 3、表面积在多面体中 只对直棱柱、正棱锥 4、弱化几何体的结构 特征 5、提升直观想象、逻 辑推理、数学建模等 核心素养
1、基础知识显单薄; 2、五点法画正弦函数 型图像,掌握; 3、有余弦定理、正弦 定理,没有三角形面 积公式的要求; 4、提升数学运算、逻 辑推理、数学建模等 核心素养。
(1)函数概念的完善形成知识链 (2)数系的推广 形成知识圈 (3)认识提升 (4)数学从对数的认识,到对形的认识 等等
1、向量从基础模块转 到拓展模块; 2、突出向量的几何意 义; 3、明确单位向量、零 向量的地位 4、圆锥曲线要求一致; 5、提升数学运算、直 观想象、数学抽象、 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
1、在长方体等几何体 中认识空间关系; 2、与基础模块基本一 致; 3、提升数学运算、逻 辑推理、直观想象、 数学抽象等核心素养。

2021年职高数学书

2021年职高数学书

2021年职高数学书
2021年的职业高中数学教材可能会根据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教学要求而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职业高中数学教材会包括数学基础知识、应用数学和相关职业技能的数学知识。

教材内容可能涵盖了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函数、微积分等方面的知识,并且可能会强调与职业相关的实际问题和案例分析。

在教材中,可能会包括大量的练习题和案例,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可能还会涉及到现代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比如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

另外,教材可能还会强调数学在职业生涯中的应用,比如在工程、经济、医学、社会科学等领域中的实际应用,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总的来说,2021年的职业高中数学教材可能会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数学知识与职业技能的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

公共基础课程标准

公共基础课程标准

江西现代高级技工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标准目录《数学》课程标准 (1)《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标准 (7)《政治经济与社会》课程标准 (15)《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 (23)《体育教学》课程标准 (3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39)《数学》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数学》课程是技工学校的一门基础课和工具课,要求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以及相关的数学实验等活动,初步掌握学习专业知识所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具有必备的数学素养,初步掌握常用的数学方法和数学软件的使用,具有一定的数学符号运算能力、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进行数值计算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课程设计思路以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依据,从学生初中毕业实际出发,贯彻“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以适应专业学习需求为方向,在课程设计上,力求体现数学的基础性、突出经济数学的专业性、教育层次的适度性。

促进《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让学生的数学基础提高一步,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实现本课程教学资源行业共享的目标。

四、课程教学目标a)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专业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使计算方法科学、过程正确、结果的准确。

(3)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共同达成目标。

(4)培养学生的发展创新意识,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b)能力目标使学生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习本专业课程与技能以及继续学习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体有:(1)了解数学概念产生的背景,理解概念和结论的本质,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能用有关数学结论理解和解决本专业和实际中的某些问题。

(2)提高数学运算能力、数形结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简单实际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数学》课程主要由数.式与方程,集合与函数,三角函数,解析几何四部分组成。

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 - 中职数学

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 - 中职数学

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 - 中职数学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初稿)前言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

数学科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基础,并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计算机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公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是终身发展的需要。

数学教育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

一、课程的任务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初中级专门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具体来说,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使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健康的心理,具备适应就业需要的职业素质。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精神,数学课程的任务是:1(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须的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能力、基本计算工具使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 为学生学习职业知识和形成职业技能打好基础。

3( 为学生接受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和自身发展,转换职业岗位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1( 课程内容设置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与学生实际相适应课程内容要与学生数学基础相适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建立数学知识基本平台,平台的标准比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适当降低,以代数、三角的主要内容为基础,注重与生活实际和专业课程学习的联系,增加趣味性与可读性,降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要求,降低推理和证明的难度,强调低起点、可接受、重应用的原则,使学生愿意学,学得懂,学了会用,让数学基础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的提高,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以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上海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

上海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试用稿)一、导言1、课程定位数学是以数与形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抽象、推理、应用往复循环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一门科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数学自身的发展,特别在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过程中,数学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在现代社会中,数学不仅对科学技术的进步仍然发挥着基础理论和基础应用的作用,而且已经成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又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广泛渗入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是一种必需的工具。

数学在形成人类的理性思维和促进每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素养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养。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一门主要文化基础课程,包含了数学中必需的基本内容,为各类专业学生所必修,具有很强的工具功能。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对于学生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应用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对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健康个性的形成起着有效的促进作用。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是学生学习中等职业学校其他的一些文化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再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成为适应上海城市新一轮发展需要的知识型技能人才,以及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课程基本理念(1)构建必需基础,提供发展平台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一门主要文化基础课程,应正确处理基础与发展的关系。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要确保学生学习“必需的数学”。

要重新科学地审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的内涵,在理论与方法上都应是最基本的,在现代生活和生产的应用中都应是最广泛的,由此来打造既能体现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具有的基础特点,又能适合时代进步要求的学生必需的数学基础。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一、前言1、课程定位数学是以数与形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对科学技术的进步发挥着基础理论和基础应用的作用。

它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又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形成人类的理性思维,促进人的智力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一门主要文化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工具功能,是学生学习其他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

它对学生认识数学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应用价值,提高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康个性的形成起着有效的促进作用。

2、课程理念(1)构建必需基础,提供发展平台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要确保学生学习“必需的数学”,对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内涵的界定,在理论与方法上应是最基本的,在现代生活和生产的应用中又是最广泛的。

要构建既能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特点,又能适应时代发展的必需基础的数学课程。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还要确保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尽可能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生对数学的不同需要,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多种平台。

(2)内容精简、实用,体现选择性和弹性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要精选最基本的和应用最广泛的数学内容,体现近现代数学思想方法。

要增加实际应用、问题探究、数学文化等内容,并采用整体规划与局部调整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基础和拓展两部分简明合理的内容结构。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必须删除繁杂的运算与人为的技巧,必须提出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逻辑推理、空间想象等能力要求,要适度加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所学专业相关的数学应用意识,适度加强计算器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3)重视学习过程,改善学习方式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要遵循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突出通性通法。

要展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提供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的机会,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新知、掌握技能、发展情感。

新课程标准下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策略探微

新课程标准下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策略探微

新课程标准下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策略探微吴锦春(黎平县中等职业学校,贵州 黎平 557300)摘 要:重视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需要对教学活动的要点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

由于中职学校中学生的数学技术普遍偏低,为了能让学生数学知识得到丰富,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需要教师做好全面的课堂教学改革。

基于此,笔者对贵州省部分中职学校进行走访和调查,汇总出当前贵州部分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然后,提出新课程标准下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策略。

希望文章分析内容,能辅助贵州中职学校提升数学教学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引言教育部在2019年10月印发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中规定,中职学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注重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要明确开设学科类型中所包含学科核心素养,然后与课程目标进行充分结合,以让学生在参与课程教学活动之后,自身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也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具备较高的品格和关键能力。

中职数学教学内容当中,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文化知识,同时也包含了较多的文化素养,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阶段,注重对数学核心素养内容的讲解,并且要按照新课程标准,开展高效和创新的课堂教学活动。

一、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一)中职数学教学改革创新力度不足本人通过走访了解到,贵州部分中职学校在开展数学教育活动当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专业设置无法满足学生技能提升和素质培养。

这样使得中职数学教学,在新课程标准之下未能做出一些改革,也未能对数学课堂进行创新。

在很多贵州中职学校中,关于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模式都一直沿用传统的方式,教师仍然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

学生只是对知识进行吸收,未能对知识进行自我探究。

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数学基础方面存在一些不足,这就需要中职学校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当中,应当对教学课堂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也能够让学生提升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1前言1.1课程基本信息本课程总课时数为290学时,适用于职高教学班级。

1.2课程性质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课程目标1、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3课程内容和要求第一章:集合一、教学要求1、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用符号表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的方法。

2、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中的列举法,理解性质描述法。

3、理解空集、子集、真子集和全集的概念,理解集合相等与包含关系,掌握集合的交、并、补的简单运算。

4、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

二、重点:集合的表示和集合之间的关系三、难点:集合的性质描述法,充要条件第二章:不等式一、教学要求:1、通过比较实数大小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掌握区间的概念。

3、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了解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4、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会求解简单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5、能用解不等式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二、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不等式的原理三、难点:不等式的证明第三章:函数一、教学要求: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符号f(x)的意义和运用,能求出函数的定义域和简单的值域。

2、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法。

3、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了解函数奇偶性的概念。

4、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理解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系。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描述二、课程教学设计三、任务单元划分四、考核方式建立过程考核(任务考核)与期末考核(课程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考核占55%,期末考核占45%。

五、实施建议(一)教材建议教材编写应以本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应考虑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

教材内容的选取应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选取与学习、工作、生活相关的实际案例,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

内容的选取还应注意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应具有前瞻性。

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环境的变化,逐步开发并完善教学辅助、实训操作、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二)教学建议在本课程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中的主导作用,提倡结合现有教学条件,灵活选择、运用教学方法。

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充分发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利用计算机的图、文、音、视、动画等手段,生动灵活地表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

职业模块的教学应结合专业特点设计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

(三)师资建议1.充分熟悉基础知识的有经验教师;2.专业知识面较广的专业教师;3.有较强组织课堂教学能力的教师。

(四)资源利用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收集与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合理应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完成教学任务。

2.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特点,与各种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公共基础课程标准

公共基础课程标准

江西现代高级技工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标准目录《数学》课程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政治经济与社会》课程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体育教学》课程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学》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数学》课程是技工学校的一门基础课和工具课,要求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以及相关的数学实验等活动,初步掌握学习专业知识所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具有必备的数学素养,初步掌握常用的数学方法和数学软件的使用,具有一定的数学符号运算能力、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进行数值计算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课程设计思路以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依据,从学生初中毕业实际出发,贯彻“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以适应专业学习需求为方向,在课程设计上,力求体现数学的基础性、突出经济数学的专业性、教育层次的适度性。

促进《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让学生的数学基础提高一步,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实现本课程教学资源行业共享的目标。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人类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

数学的思想、内容、方法和语言,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有作极其广泛运用;而且已经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在训练学生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使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继续受到必要的数学教育,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能做到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并且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对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程性质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具体而言,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具有实用性——帮助个人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公民性——使公民能够明智地参加公民事务;职业性——为学生就业、学业务作准备;文化性——传递人类文化的主要要素)。

二、基本理念1、构建共同基础,关注不同需求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使学生在接受义务教育之后,为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必需的数学基础,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

中等职业教育数学的基础知识是学习各门数学理论课程,学习相邻学科和参加实际工作所必需的知识,是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最基本的知识。

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必修课程是由现代生活及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所组成,便于满足所有学生的共同数学需求;选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有关专业和学生的不同数学需求,它仍然是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性数学课程。

2、注重多维衔接,整合教学内容注重与初中数学课程的衔接,按照“加强基础、注重能力、突出应用,增强弹性、适度更新,兼顾体系”的原则,确定教学内容。

注重与专业课程的衔接,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依据专业课学习的需求,职业岗位的需求及学生发展的需求,选择教学内容。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中职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中职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257职业教育教育部自2017年启动中职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研制工作,并于2020年1月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

新课标明确了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

作为一名中职数学教师,要加深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刻理解,在知识的传授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进而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一、正确理解素养、核心素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素养(accomplishment),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一种道德修养,不仅包含学习能力和文化知识,更多的是适应社会与生活的技能,涵盖很多方面,例如沟通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等等。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并且能够使其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能力,是素养中较为重要的部分。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数学运算、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抽象、数据分析和数学建模。

这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中职学校的数学老师,在传授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职业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中职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

二、中职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一)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资源中职数学兼具基础性、发展性、应用性和职业性,在新课程标准以及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我们要借助于互联网资源,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度,增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创新学科育人模式。

利用新媒体技术,教师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运用到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直观地显现到学生面前,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立体几何知识的学习中,运用数字化资源中的三维立体模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初步形成运用图形和空间想象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直观想象、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

中等职业数学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数学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数学课程标准中等职业数学课程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实际运用数学知识的重要环节。

中等职业数学课程标准是指对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总体要求和规范,是指导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对中等职业数学课程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提供指导和借鉴。

一、课程目标。

中等职业数学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具体包括:1. 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使其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3. 培养学生的数学实际运用能力,使其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二、课程内容。

中等职业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包括基础数学、应用数学和实际技能三个方面。

具体包括:1. 基础数学,包括数与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与图像、方程与不等式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2. 应用数学,包括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实际技能,包括测量与计量、数据处理与分析、图形绘制与分析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实际运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启发式教学,注重实践性教学。

具体包括:1. 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和工作相结合,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感悟数学知识;2. 启发式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3. 实践性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实际运用能力。

四、评价方式。

中等职业数学课程的评价方式应注重综合评价,注重实际应用,注重素质教育。

具体包括:1. 综合评价,评价应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业、实验报告等;2. 实际应用,评价应注重考察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的能力,注重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3. 素质教育,评价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初稿)前言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

数学科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基础,并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计算机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公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是终身发展的需要。

数学教育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

一、课程的任务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初中级专门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具体来说,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使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健康的心理,具备适应就业需要的职业素质。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精神,数学课程的任务是:1.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须的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能力、基本计算工具使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为学生学习职业知识和形成职业技能打好基础。

3.为学生接受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和自身发展,转换职业岗位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课程内容设置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与学生实际相适应课程内容要与学生数学基础相适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建立数学知识基本平台,平台的标准比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适当降低,以代数、三角的主要内容为基础,注重与生活实际和专业课程学习的联系,增加趣味性与可读性,降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要求,降低推理和证明的难度,强调低起点、可接受、重应用的原则,使学生愿意学,学得懂,学了会用,让数学基础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的提高,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以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课程内容体现为专业学习服务的功能课程内容体现为专业学习服务的功能,涵盖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学习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知识,以模块的形式设置课程内容,不同的专业可以根据实际,贯彻“实用”和“够用”的原则进行教学,选择并加强相关内容的教学。

3.课程内容体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分步达标的理念课程内容设置关注学生的个性、兴趣和能力的差异,课程具有选择性和多样性,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生可以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以利于实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分步达标。

4.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数学课程应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在教学内容上,可以结合实际,结合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的投入与产出、市场预测、股市交易、存贷利息、保险等实际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

中等职业教育的数学课程倡导实行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加强直观性,降低学习的难度。

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训练学生学会使用科学型计算器、计算机数学软件和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6.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中等职业教育的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和评价体制等方面。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数学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变化,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评价应当照顾学生的差异,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对不同的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已经实行学分制的地区和学校,可以实行不同层次的命题方式,根据考核成绩确定学生获得的相应学分。

三、课程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时数(一)基础知识(20——30课时)1.实数概念。

要求理解(2——3课时)2.实数运算。

要求掌握(2——3课时)3.绝对值。

要求掌握(2——3课时)4.代数式(含整式、因式分解、分式、二次根式)。

要求掌握(6——8课时)5.方程与方程组(含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列方程解应用题)。

要求掌握(6——9课时)6.数轴与平面直角坐标系。

要求掌握(2——4课时)(二)函数与数列(50——54课时)1.集合(8课时)(1)集合的概念。

要求理解(2)集合的运算(交、并、补)。

要求掌握2.不等式(8课时)(1)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

要求了解(2)不等式的解集与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要求掌握(3)解不等式组。

要求掌握(4)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要求理解3.函数及其图象(14——16课时)(1)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要求理解(2)函数的性质及图象。

要求理解(3)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要求掌握(4)分段函数。

要求了解(5)反函数。

选学内容,不作要求(6)函数的应用。

要求理解4.指数与对数(10——12课时)(1)指数与指数函数。

要求理解(2)对数与对数函数。

要求理解(3)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应用。

要求理解5.数列(10课时)(1)数列的概念。

要求理解(2)等差数列。

要求掌握(3)等比数列。

要求掌握(4)数列的应用。

要求理解(三)三角函数(26-30课时)1、角的概念及推广。

要求理解2、弧度制。

要求理解3、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正弦、余弦、正切、余切)。

要求掌握4、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要求掌握5、三角函数的简化公式。

要求理解6、加法定理。

要求理解7、二倍角公式。

要求了解8、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要求了解9、简单的反三角函数。

选学内容,不作要求10、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要求了解11、解三角形及其应用。

要求理解(四)向量与复数(12课时)1、向量的概念。

要求理解2、向量的加法与减法运算。

要求理解3、数乘向量。

要求理解4、向量平行的条件。

要求了解5、复数的概念。

要求理解6、复平面。

要求了解7、向量的复数表示。

要求了解8、复数的加减运算。

要求理解9、复数的乘除运算。

要求了解(五)几何(36课时)1、立体几何(10课时)(1)棱柱、棱锥的体积与表面积。

要求理解(2)圆柱、圆锥的体积与表面积。

要求理解(3)球的体积与表面积。

要求了解2、平面解析几何(26课时)(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要求掌握(2)直线方程(斜截式、点斜式、一般式)。

要求掌握(3)曲线与方程。

要求了解(4)椭圆的标准方程与图形。

要求理解(5)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与图形。

要求了解(6)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与图形。

要求掌握(六)微积分初步(26课时)1、函数极限与连续函数的概念。

要求了解2、极限的运算。

要求掌握3、导数的概念。

要求了解4、导数的四则运算。

要求掌握5、复合函数及其导数。

要求理解6、导数的应用。

要求了解7、微分。

要求理解8、不定积分的概念。

要求理解9、积分法及基本积分表。

要求了解10、定积分的概念及微积分基本公式。

要求了解11。

定积分的应用。

要求了解(七)统计初步(10——16课时)1.统计的意义。

要求了解2.数据的收集。

要求了解3.统计基本知识。

要求理解4.计算器在统计中的应用。

要求掌握5.EXCEL在统计中的应用。

要求了解(八)升大考试有关知识由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另定。

以上教学要求中:了解:表示初步知道知识的含义及其简单的应用。

理解:表示懂得知识的概念和规律,以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

掌握:表示能够应用知识的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去解决一些问题。

三、层次化设定教学内容的建议:说明:“√”为必学内容;“O”为第一选学内容;“×”为第二选学内容。

其中;A类:目标定位在毕业后继续升学,对参加该类选学的学生,要求数学基础较好,有继续求学的意向和能力。

B类:目标定位在对数学基础要求较高的专业,如计算机专业、机电类专业、财经类专业等,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并有学好数学的意向。

C类:目标定位在对数学基础要求较低的专业,如餐饮类专业、艺术类专业、人文类专业等,对该类的学生不要求有好的数学基础。

各中等职业学校可根据以上的教学建议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教学内容,整合层次化的数学实施性教学大纲。

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数学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年6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