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舌病疫苗国内外研究进展
蓝舌病16型病毒核心样颗粒的获取与鉴定
蓝舌病16型病毒核心样颗粒的获取与鉴定王潇;黄超华;曹琛福;史卫军;花群义;陈金顶【摘要】为了制备一种新型基因工程疫苗BTV-16 VLP疫苗,将蓝舌病病毒16型VP3与VP7基因片段插入杆状病毒双表达载体pFastBac Dual质粒中,通过转染Sf9细胞,同时表达VP3与VP7蛋白.经负染后电镜观察到有与蓝舌病病毒形态相似的核心样颗粒,表明蓝舌病VP3与VP7蛋白能自主组装形成核心样颗粒,并通过Western Blot试验验证该核心样颗粒与蓝舌病病毒具有相同的抗原性.因此本研究成功构建出16型蓝舌病病毒核心样颗粒,为病毒样颗粒装配打下了基础,为制备16血清型BTV VLP疫苗做好前期准备.【期刊名称】《中国兽医杂志》【年(卷),期】2019(055)003【总页数】5页(P7-10,封2)【关键词】蓝舌病;核心样颗粒;重组杆状病毒【作者】王潇;黄超华;曹琛福;史卫军;花群义;陈金顶【作者单位】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广东深圳518045;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广州510642;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广东深圳518045;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广州510642;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广东深圳518045;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广东深圳518045;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广东深圳518045;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广州5106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65蓝舌病(Bluetongue,BT)是由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引起,主要是由库蠓传播的反刍动物非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
蓝舌病已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认为是影响反刍动物最重要的疾病之一[1]。
蓝舌病早在19世纪发现于南非,并蔓延到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等多个地区[2]。
羊蓝舌病的研究进展与诊治措施
羊蓝舌病的研究进展与诊治措施羊蓝舌病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也是一种重要的动物卫生和经济问题。
在过去几十年中,羊蓝舌病曾在非洲、中东、欧洲和亚洲等地爆发过多次,给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该病原体和免疫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和发展,以及预防与控制技术的逐步完善,羊蓝舌病的研究水平和防治效果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本文将对该病的研究进展和诊治措施进行综述。
1. 羊蓝舌病病因与病原体羊蓝舌病的病原体是蓝舌病毒(BTV),属于Reoviridae家庭,该病毒具有10个血清型(BTV-1至BTV-10),不同血清型间互不交叉免疫。
不同地区的BTV血清型组成也不同,其中以BTV-1、2、4、9和10型最为常见。
BTV主要通过叮咬宿主昆虫传播,包括蚊子、蝇子、蜱和蚤等。
这些昆虫一般在潮湿和温暖的环境下活跃,夜间活动最为频繁。
2. 羊蓝舌病的临床表现羊蓝舌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食欲减退、口腔溃疡、痛苦的舌头和口腔黏膜,以及痛苦的角膜炎症和看起来像热量的胃炎。
感染较重的羊,还会出现胃部痉挛和病死等严重症状。
在某些情况下,病毒还会造成神经系统的损伤,如瘫痪等。
该病毒的致病率与羊的年龄、品种和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
3. 羊蓝舌病的诊断方法羊蓝舌病的诊断需要通过临床表现、分离病原体、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方法综合判断。
目前,分子生物学技术是最为准确和有效的诊断方法,包括PCR和ELISA等。
(1)病畜的隔离和治疗是控制该病的主要措施之一。
(2)灭蚊剂喷洒技术是在昆虫传播的控制上最实用的方法之一。
(3)疫苗接种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措施。
目前,已研制出多种类型的疫苗,如灭活疫苗、活疫苗和重组疫苗等。
其中,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重组疫苗是相对成熟的技术。
(4)加强卫生监测、加强宣传教育等措施也是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必要手段。
总之,羊蓝舌病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动物传染病,预防和控制该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改进疫苗的制备和开发更有效的灭蚊剂等技术。
羊蓝舌病的综合防治分析
羊蓝舌病的综合防治分析【摘要】羊蓝舌病是一种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是受感染的蚊虫叮咬。
为了有效防控羊蓝舌病的传播,采取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了解疾病概况,包括症状和传播途径,有助于提高对疾病的认识。
加强清洁卫生,保持畜舍和饲料的清洁,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病毒监测也是有效的控制措施。
疫苗接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动物的抵抗力,而病毒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疫情,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只有采取全面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羊蓝舌病的传播,保障畜群的健康。
【关键词】羊蓝舌病, 综合防治, 引言, 疾病概况, 防治措施, 疫苗接种, 病毒监测, 清洁卫生, 结论.1. 引言1.1 引言羊蓝舌病是一种由蓝舌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危害羊和牛等反刍动物。
该病主要通过叮咬传播,病毒会侵入动物的血液循环系统,引起血液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他器官的损伤。
羊蓝舌病的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严重威胁着养殖业的发展。
为有效控制和预防羊蓝舌病的传播,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包括疫苗接种、病毒监测、以及加强清洁卫生等措施。
通过疫苗接种可以提高动物的抵抗力,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病毒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隔离感染动物,避免病毒进一步扩散;加强清洁卫生可以降低病毒传播的机会,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
只有通过综合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羊蓝舌病的传播,保障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2. 正文2.1 疾病概况羊蓝舌病,又称蓝舌病,是一种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该病主要通过叮咬受感染的蚊虫传播,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的动物或其体液传播。
羊蓝舌病主要发生在羊群中,但也可影响牛、马、鹿等反刍动物。
该病的严重程度因感染程度和动物种类而异,严重病例可导致高热、水肿、疼痛和甚至死亡。
病毒的潜伏期为5-20天,病程一般为1-3周。
羊蓝舌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特别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更为常见。
该病对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对羊蓝舌病的监测和防控显得尤为重要。
蓝舌病1型病毒灭活疫苗绵羊免疫试验
蓝舌病1型病毒灭活疫苗绵羊免疫试验廖德芳,苗海生,李 乐,寇美玲,高 林,李华春(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云南省热带亚热带动物病毒病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 650224)摘 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蓝舌病病毒(BTV)感染,应用BTV-1型 V863毒株,制备抗原含量分别为1、5、10、50、100μg/只份的BTV灭活疫苗进行绵羊免疫试验。
设6个试验组(其中1组为空白对照),先后进行2次皮下免疫注射(2 mL/只),定期采集血清,利用微量血清中和试验方法(SNT)检测BTV-1型血清抗体水平,并应用感染BTV-1型的血毒进行攻毒试验,以评价疫苗免疫效果。
结果显示:本研究制备的BTV-1型灭活疫苗能够刺激绵羊机体产生较好的中和抗体;2次免疫后,接种1、5、10、50、100μg/只份BTV灭活疫苗绵羊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6.7%、100%、83.3%、66.7%、50.0%,其中最高中和抗体滴度达362,攻毒后阴性率分别为66.7%、83.3%、83.3%、50.0%、66.7%。
抗体滴度与保护率比较结果显示,当中和抗体滴度≥64时,病毒阴性率为100%。
因此,10μg/只份的BTV灭活抗原含量可作为BTV灭活疫苗生产的推荐用量;BTV中和抗体滴度≥64可作为今后高效BTV灭活疫苗研发的依据。
关键词:BTV-1型;灭活疫苗;免疫试验中图分类号:S8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44X(2018)07-0086-05DOI:10.3969/j.issn.1005-944X.2018.07.023Immunological Experiment of Inactivated Vaccinesagainst Bluetongue Virus Serotype-1 in SheepLiao Defang,Miao Haisheng,Li Le,Kou Meiling,Gao Lin,Li Huachun(Yunnan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Institute,Yunna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Animal Virus Disease Laboratory,Kunming,Yunnan 650224,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control bluetongue virus(BTV),BTV-1 V863 strains were used to prepare five batches of inactivated vaccines containing viral antigens of 1,5,10,50 and 100μg/head,and the immunological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First,the experimented sheep were divided into 6 groups,including 1 blank control group. Then the subcutaneous immunizations were performed twice towards the sheep(2 mL per sheep),the serum samples were collected regularly and antibody detection was conducted by sero-neutralization test(SNT)method. Eventually,the blood carrying BTV-1 viruses was used to carry out challenge infection to evaluate the immune effect of vaccine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activated vaccines of BTV-1 prepared in this study could stimulate the sheep to produce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fter twice vaccination,the positive rates of antibodies in different sheep groups injected with vaccines of 1,5,10,50 and 100μg/head pathogens were 66.7%,100%,83.3%,66.7%,50.0%,respectively. And the highest level of neutralizing antibody titer could reach to 362. After the challenge infection,the virus negative rates of the five sheep groups were 66.7%,83.3%,83.3%,50.0%,66.7%,respectively. The comparison of antibody titer and protection rate showed that when the antibody titer was above 64,the negative rate of virus was 100%. Therefore,vaccines containing 10μg/head of viral antigens could be used as the recommendation dosage during production,and the antibody titer of over 64 could be regarded as the basis for effectiv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BTV inactivated vaccines in the future.Key words:bluetongue virus serotype-1;inactivated vaccine;immunological test基金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103008,201303035);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2013HB130)同等贡献作者:廖德芳,苗海生通信作者:李华春2018年第35卷第 7 期蓝舌病(Bluetongue,BT)是由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的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引起的,主要感染绵羊、牛和其他家养及野生反刍动物的一种非接触性虫媒病毒病。
蓝舌病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 8 5 文献标识码 : S5 A
文 章 编 号 :0 3 4 8 ( 0 8 O — 0 4 0 10 - 8 920 )100 - 4
尤其是南非 , 直至 14 年才在非洲以外的塞浦路斯 93 第一次爆发流行。此后 , 该病先后在世界各地爆发 。 截止 17 年我国尚未确认该病存在。17 99 99中 国 云南 首 次 报 导 绵 羊 蓝 舌 病 , 随后 湖北 (93 、 18 )安
收稿 日期 :0 7 1 - 9 2 0 — 12
段, 据此 , 建立起每一个 B V血清型 P R 非常方便 T C,
地用于牛 、 羊群和传播媒介——库蠓。A e r e vy e r rB w
等(9 5 ) 19 年 在美 国南部和西部通过分子流行病学 研究提示血清型之间基因片段有 自然重组现象。每 隔 l 0年 B V 0型 2和 9片 段 同 源序 列 发 生置 换 , T1 这就致使产生一种强毒株 ,引起疾病严重爆发 , 并
毒 ; 用 V 2的型 特 异性 , 过 扩增 R A 利 P 通 N 2核 酸 片
15 年就有美利奴和欧洲其它绵羊引入南非 , 62 发现 过一种与绵羊蓝舌病相似的急性热性传染 病的记 载。直到 1 世纪后期 , 9 已经意识到由于绵羊的引进
使南非出现这样一种导致绵羊致死的疾病 , 并且 由 T ee 在 10 hir 95年确定 了南非这种致反刍动物死亡 l
羊敏感 , 发病死亡率较高 , 并可感染牛和其它多种 反刍动物且呈隐性感染 ,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 , 但 可成为传播本病的重要传染源之一。又是一种典型 的非接 触性 病毒性 传染病 。其 病原 蓝舌 病病 毒
( le nu i sB V But ge r ,T )是 呼肠 孤病 毒科 环 状 病 毒 o Vu 的成 员 。该 病 在 非 洲 大 陆 流行 已有 很 长 的 历 史 。
牛蓝舌病的综合防治研究
摘要:牛蓝舌病是一种虫媒的病毒性传染病。
病牛在感染后表现为体温升高、不断消瘦以及出现口腔和鼻腔黏膜的溃疡,甚至还会引起牛的跛行。
处于妊娠期的母牛感染后可以引起流产和胎儿的畸形。
犊牛感染本病时会导致生长发育不良,严重发病时可以导致病牛死亡。
本病的发生可以造成养殖场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通过对牛蓝舌病的全面总结以及防控方面的研究,为本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牛蓝舌病是由蓝舌病毒引起的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
本病主要是通过吸血昆虫库蠓来进行传播,本病的传播的主要对象为绵羊、牛。
OIE 将本病列入A 类传染性疾病范畴。
在养殖业中,本病较为常见,容易造成大规模的和大范围的传播,对养殖场的危害性较大。
01病原简介本病的病原为牛蓝舌病病毒。
蓝舌病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病毒基因组含有10 个双链RNA 片段,片段大小不一。
本病毒呈20 面体对称,外边没有囊膜,但具有一层细绒毛状的结构包裹。
病毒核衣壳的直径在53 ~60nm 之间。
本病毒不耐热,通常在60℃的温度下经过30min 则会失活,将温度提升至75℃时,病毒为瞬间失活。
但其对环境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尤其是处于腐肉或者是一些血液的残留物中能够长期的存活。
病毒的最外层通常为VB2 蛋白。
这种蛋白能够使得本病毒对人的O 形血红细胞或者绵羊的红细胞形成凝结。
本病毒能够在鸡胚中培养或在细胞中进行繁殖,也可以在绵羊体内进行繁殖和培养。
病变细胞外形呈圆形而且折光性增强。
通常本病毒分离后应用鸡胚进行培养。
病毒对消毒剂具有一定的耐受力,如乙醚、氯仿等,但其对过氧乙酸、氢氧化钠以及胰酶等敏感。
病毒对福尔马林、70% 的酒精也较为敏感,可以用来消毒。
当环境的PH 值下降到3.0 以下时,病毒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失去活性。
但在50% 的生理盐水内可以长期保存。
本病毒具有24 个血清型,不同的血清型之间没有交叉免疫力。
02流行病学本病的传染源为发病动物和感染带毒的动物,尤其是公畜带毒时,其精液中含有病原,如果精液没有进行严格的消毒,此精液通过人工授精的方式输送给母牛时,非常容易造成病原的传播。
羊蓝舌病的综合防治分析
羊蓝舌病的综合防治分析羊蓝舌病是一种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反刍动物,如牛、羊、马等。
这种疾病不仅会给畜牧业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对农民的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对羊蓝舌病进行综合防治分析,对于保障畜牧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疾病概况羊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食欲减退、口腔黏膜出血、舌头肿胀等症状。
病毒主要通过叮咬传播,尤其是在蚊虫活跃的夏秋季节更容易传播。
羊蓝舌病对羊只的生长和繁殖能力造成明显影响,严重时甚至造成死亡。
而且,患病的羊只还可能成为病毒的潜在传染源,从而加速疾病的蔓延。
对羊蓝舌病进行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疫苗预防疫苗预防是控制羊蓝舌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多种羊蓝舌病疫苗可供选择,如兽用肌注蓝舌病灭活疫苗、蓝舌病细胞培养疫苗等。
在病毒毒源地和流行地区,定期对羊只进行疫苗接种,可以有效地提高羊只对病毒的抵抗力,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疫苗接种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疫苗的保护期限不一,需要定期加强免疫,而且病毒的变异性较大,可能导致疫苗的效果减弱。
疫苗预防只能作为控制羊蓝舌病的一种手段,需要与其他防治措施相结合。
三、环境控制蚊虫是羊蓝舌病的传播媒介,因此对蚊虫的控制是防治羊蓝舌病的重要环节之一。
可以采取改善饲养环境、清理污水、定期喷洒杀虫剂等措施,以减少蚊虫的孳生和传播。
还可以在羊圈周围植树种草,增加大型捕食性昆虫的数量,以帮助控制蚊虫的数量。
四、动物隔离在疫情高发期间,可以采取动物隔离的措施,将疑似或患病的羊只隔离开来,以防止病毒的传播。
临时性的传染病隔离场所也需要做好防蚊虫的工作,避免蚊虫成为病毒的传播媒介。
五、加强监测加强监测是控制羊蓝舌病的重要手段。
通过定期对羊只进行体温检测、血清学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疫情的蔓延趋势,提高防治工作的有效性。
还可以采用遥感技术对蚊虫的活动范围和数量进行监测,以便及时做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国内外蓝舌病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6 7一
中 国动 物 检 疫
21 0 0年第 2 7卷 第 1期
国内外蓝 舌病检测技 术研 究进 展
韩春来 , 李全录 , 旺 卢 ( 北京 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 北京 1 04 ) 00 4
摘 要 :06 20 年以来 , 蓝舌病毒 BV 在世界各 国普遍流行 , T8 不仅对 养羊业 而且对养牛 业造 成 了严重损 失。根据 OE蓝舌 病疫 情记 录和近年 来我 国蓝舌 病血 清 学调 查结 果 ,历 史上我 国主要 存在 的蓝 舌病病毒血 清型是 BV 和 I T1
合我 国国情的蓝 舌病防控措施 。 关键 词: 蓝舌病; 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8 2 65 4 ¥ 5 . 2 .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0 5 94 (0 0 0 — 0 7 0 10 — 4 X 2 1 ) 流 行 发 生 在 希 腊 , 因进 化 树 分 析 卢森堡、 国、 麦 、 基 法 丹 捷克 、 国、 美 意大 蓝 舌 病 (le o g e B ) 由 表 明其和 塞浦 路斯 (Y 16 / 1 、 B u t nu , T 是 C P 9 9 0 ) 土 利 、 西班牙和瑞 士 的牛和 羊 中引起 了 呼 肠 孤 病 毒 科 环 状 病 毒 属 蓝 舌 病 病 耳 其 (U 17 / I 的 毒 株 相 似 。 TR98O) 快速 广泛 的临床 病例 , 法国尤其严 在 毒 引起 的经媒介 昆虫 ( 库蠓 、 蚊 如 伊 B V :9 8 首次分离于欧洲 的 重 。 20 T 9 19 年 0 8年 初 至 l O月 1日 ,增 加 了 等) 播的动物传染病 。染病牲畜主 土 耳其 。 传 10 0个新的病例 。同时,其它亚 型 50 要 为反刍 动物 ,病畜会 出现 高烧 、 黏 B V 6 19 年首 次分离于欧洲的土 (T 1B V ) T 1 :9 9 B V 、T 6 也不 断被检 出 。2 0 年 08 膜水肿和糜烂等症状 。 该病致死率为 耳其 。 初, 采用 E IA和荧光 P R的方法在 LS C 2 %至 3 %, 目前 尚无有 效治 疗方 0 0 19 9 8到 2 0 0 6年 ,南 欧流行 的 5 瑞 士 的临床 不 发病 的 山羊 中检 测 到 法。 迄今尚未 发现蓝舌病病毒对人类 个 血 清 型 (T 1 2 49 1) 局 限 于 了蓝舌病 病毒。采用荧光 P R B V , , ,, 6 仅 C 检测 方 有传染性 。 南欧 。2 0 0 6年 以前, 北欧没有 出现过 法 从瑞士 山羊血 液 RA中 克隆 到 了 N 蓝舌病 原来属于 OE A类 疫病 , 蓝 舌病病 例。B V 从 2 0 I T8 06年至 2 0 种新的蓝舌病病 毒 T VB V 5 , 08 O (T 2) 与 20 0 5年 O E新 动物疾 病 名录将 蓝舌 年在欧洲大面积 的流行 。 I 这些毒株至 以前 的 2 个 蓝舌病病毒 亚型之 间的 4 病 归为多种动物共 患疫病 , 在我 国蓝 少是分九 次经 过四条线路传 入 , 分别 相 似 性 为 6 - 9 , 既不 同 于 2 0 年 3 7% 07 舌病被列 为一类动物传染病。 是 :) 1经过土 耳其或塞浦 路斯进入 欧 流行于北欧和英 国的 B V , T 8 也不 同于 2 近年来疫情流行情 况 洲东部 ;) 2 从北 非东部进 入意大利和 流 行 于 法 国的 B V 。 O T 1 T V不 属 于典 型 BV T 分布史表 明该病主要分布在 地 中海西 部岛屿 ;) 3 从摩洛 哥进入 西 的蓝 舌病 毒 ,不 引起 山羊 的临床 症 北纬 4 度 与南纬 3 0 5度之 间 。 目前 , 班牙和葡萄 牙南部 ;) 4 通过 未知渠道 状 , 是否在 其它哺 乳动物 也不 引起 临 该病 分 布 于全 球 大 多 数 热 带 地 区, 进 入西北欧 ,0 6 8月,荷兰首先 床 症状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 20 年 并散发于亚热带 、 带地区,成 为名 报道 了 B V 温 2 0 — 08年 世 界 各 国上 报 OE 0320 I T 8的病 例 , 随后在 比利 时、 副其 实的世 界性 危害 的虫 媒传 染病 德 国 、 卢森 堡 、 国流 行 , 及 2 0 蓝舌 病病 例 中蓝舌 病 病毒 血清 型 见 法 涉 00 ( 汉 亮 等 ,0 8 。A e y B e e 林 2 0 ) v r r w r等 头反刍动物 , 。 但具体传播 途径 尚不 明 表 l (9 5年) 在 美 国南 部 和 西 部通 过 分 确 。2 0 19 0 7年在 丹麦 、捷 克首 先出现 2 2 国内疫情 状况 . 子流 行病学 研 究提示 血清 型之 间基 B V 病例 。瑞士 的首次 BV T8 T8临床病 我 国 自 17 9 9年云南 首次报道 绵 因片段有 自然重组现象 。每隔 l 0年 例 2 0 年 1 07 0月发生在 奶牛场 ; l 羊蓝舌病 ,随后湖 北 (9 3 、安徽 从 O 18 ) B V O 型 2 和 9 片 段 同源 序 列 发 生 月 到 1 月, 发 生 了 4次 病 例 。 0 7 (9 5 、 川 18 ) 山 西 (9 1 相 TI 1 又 2 0 1 8) 四 I(9 8 、 19 ) 置换, 这就致使产 生一种强毒株, 引 年 9月,英 国动物 卫生研究所对 I— 继报道本 病 。上世 纪 8 p 0年代在全 国 起 疾病严重暴发 。 T B V在 自然界中的 s ih 头可 疑症 状 的牛采 样进 行 了 进 行 的 B w cl T流 行 病 学 调 查 显 示 ,所 检 抗原漂移现象 己正式得到充分证实。 P R C 检测 , 结果为阳性 , 分子流行病 学 2 个省市均检 出了血清学 阳性病 畜。 9 2 1 国际疫情状况 . 分析结果显 示, 该毒株 的基因序列最 先后从云南 、 北 、 湖 四川、 山西 、 新疆 、 B V : 0 12 0 T 12 0 、0 6年 在 地 中 海地 接近于 18 年在 尼 日利亚 分离 出的 内蒙古等 地 自然 感染 羊体 中分 离 获 92 区流行。 株病毒 , 该毒株 (T 8 与一般蓝 舌 得 蓝舌病 毒 1 BV) 0株 ,9 6年从 云南 的 19 B V :0 0 T 2 2 0 年在北非流行。 病 毒 的 区别 在 于 对 牛 的危 害较 大 。 4 个监控动物群 中分 离获得蓝 舌病 毒 B V :9 9 和 2 0 T 4 19 年 00年 , 面 积 2 0 年 ,T 8在荷 兰、 大 08 BV 比利 时、 国、 1 1 。我 国己分离 到的这 些病毒分 德 0株
羊蓝舌病的研究进展与诊治措施
羊蓝舌病的研究进展与诊治措施【摘要】羊蓝舌病是一种常见的动物传染病,由蓝舌病病毒引起,严重影响了羊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
本文综合了羊蓝舌病的病原学研究、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治疗方法、预防措施和疫苗研究等方面的内容,对羊蓝舌病的研究进展和诊治措施进行了全面总结。
未来,从疫苗研究、防控措施优化以及快速诊断技术等方面展望,可以更好地应对羊蓝舌病的挑战,保障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羊蓝舌病的防控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政府、农业部门以及养殖者共同努力,加强监测和预警,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以保障畜牧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羊蓝舌病、研究进展、诊治措施、病原学、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疫苗研究、展望、重要性、防控。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羊蓝舌病(Bluetongue)是一种由蓝舌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反刍动物,特别是羊和牛。
这种疾病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广泛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畜牧业的发展。
蓝舌病毒主要通过受感染的昆虫(如蚊子)传播,对羊群和牛群造成了严重威胁。
在病毒侵入宿主后,会引起高烧、消化系统症状、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
目前,关于羊蓝舌病的病原学研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预防措施以及疫苗研究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加强对羊蓝舌病的研究和防控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对羊蓝舌病的研究进展和诊治措施进行全面的探讨,为该病的防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羊蓝舌病的病原学特点,探讨羊蓝舌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总结羊蓝舌病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并对羊蓝舌病的疫苗研究进行进一步探讨。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羊蓝舌病的防控提供更科学的理论依据,为羊群的健康提供保障。
通过对羊蓝舌病的研究,可以为未来羊类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本研究旨在深入研究羊蓝舌病,为提高我国畜牧业的生产水平和质量做出贡献。
羊蓝舌病预防及治疗
2020.12作者简介:南加(1973.4-),男,青海省河南县人,大专,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工作。
羊蓝舌病预防及治疗南加(青海省黄南州河南县有机畜牧业科技示范园管理委员会811599)摘要:羊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导致的一类传染性较强的疾病,绵羊群是其主要扩散群体,其发病范围有限。
羊蓝舌病传播速度较快,其他反刍类动物一旦与传染源接触也有传染的可能,广大畜牧工作者应对其流行特点进行深入了解,以便及时应对,准确诊断,有效控制。
关键词:羊蓝舌病;预防;治疗羊蓝舌病虽然较为少见,一旦爆发传染速度很快,且传染性很强。
被蓝舌病毒感染的病羊常常出现发育迟缓、瘦小体弱、突然死亡、羊毛质量低下、胚胎畸形等症状,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本病发病症状以口腔黏膜病损、蹄部严重炎性病变、胃肠道黏膜溃疡出血等为主。
1流行特点羊蓝舌病主要在绵羊中互相传染,其中高危易感品种为纯种美利奴羊。
此外,牛、山羊、羚羊及野生鹿等反刍动物均能被感染。
但在各类能被感染的反刍动物中羊最敏感,其临床表现最迅速,因此,羊蓝舌病最有研究价值。
羊蓝舌病的致病病毒为羊蓝舌病病毒,是一种典型的虫媒病毒,病毒颗粒较稳定,宿主的细胞胞浆是蓝舌病病毒的主要繁殖场所。
蓝舌病病毒属于环状病毒,对胰酶和酸有较强的敏感性。
其生存能力很强,可长期生存在腐败个体的脏器内和血肉里。
蓝舌病病毒也可以增殖于初生的小鼠体内和鸡胚里,其广泛的传播力和超强的存活能力使蓝舌病感染性大大增强。
羊蓝舌病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昆虫库蠓叮咬播散,同时也可通过母羊分娩传播。
其主要发病季节也是昆虫库蠓大量繁殖的季节,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即每年的5~10月,其高发地域与库蠓的繁殖地带重合,包括潮湿低洼的河流、池塘、湿地等。
2临床表现羊群被蓝舌病病毒感染后一般有3~8d 的潜伏期,发病初期主要的临床表现是高热,体温可升高至40℃以上,高热持续时间可长达6d。
其他临床表现随之出现,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委顿、活动迟缓落后、口唇黏膜水肿、严重者水肿范围可扩散至颜面部和耳部,随病情进一步发展可扩展到颈部乃至腹部。
蓝舌病的流行病学及防控技术研究
类传染病 ,由于其传播迅速 ,难 于防治 ,补救措施少 ,被 国际公
口蹄疫 ( F M D) 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发生在猪、牛、羊等主
蓝舌病 的流行病 学及防控技术研 究
王 罡
( 青海省格 尔木市 动物卫 生监督所 ,青海格尔木
牛蓝 舌病 是 一种 以吸血 昆虫 为传播 媒 介 的病 毒性 传 染疾 病 ,
传播媒介为库蠓 ;病毒可经胚胎传播给胎儿。夏末秋初多见库蠓 7 . 2 做 好 计 划 免 疫
类 吸血 昆虫 ,河 流 、池 塘等 较多 低洼 潮湿地 区常见该 病发 生 。
3 临床 症 状
常用 的 日常 免疫 疫 苗有 :弱毒 活疫 苗 和灭 活疫 苗 。但 是 由于 牛蓝舌病病毒有多种类型 ,且相互之间没有交互免疫的特点 ,日
8 1 6 0 9 9 )
理 ,提 升 其 营养水 平 。一 方 面 ,要立 即更换 喂 养饲 料 ,改 喂 营养
牛 、绵 羊常 发 。 临床 常 以发热 、消瘦 、 口鼻 溃疡 、跛 行 等 为主 要 更 为 丰 富且容 易 消化 的柔 软 饲料 ;另一 方 面 ,对 于病 患牛 口腔 要 特 征 。牛蓝 舌病 早在 1 9 7 9 年 的云 南地 区就 有 被发 现 ,发 展 至今 , 积 极用 温和 的消毒 液来 清洗 。
产 下 畸胎 。
高 ,白细胞 减少 ,食 欲废 绝 。病程 数 日至2 周 ,妊 娠牛 可能 流产 或 其 次 ,如果 在 同一 地 区 出现不 同的病 毒血 清 型 ,这 个时 候应 该 使 用 二价 苗或 者 是多 价疫 苗进 行 注射 ,也 可以 采用 不 同单 价疫 苗 多
4 病 理变化
次 免疫 的方法 。
2024年国内外免疫学研究重要进展
2024年是免疫学领域迅速发展的一年,涌现出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2024年取得的国内外免疫学研究重要进展。
1.免疫疗法治疗癌症2024年,免疫疗法在癌症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CAR-T细胞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癌症治疗方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CAR-T细胞疗法通过改造患者自身的T细胞,使其能够识别并攻击癌细胞,取得了在血液系统肿瘤治疗中的突破性进展。
此外,PD-1和PD-L1抑制剂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也在实体瘤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果。
2.免疫记忆研究2024年,免疫学家们对免疫记忆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
研究发现,记忆T细胞在感染再次发生时能够快速识别并摧毁病原体,从而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这一发现有望为疫苗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并有望在慢性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3.自身免疫病研究2024年,自身免疫疾病的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
研究人员发现,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到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攻击,并发现了一些与自身免疫病相关的新遗传因素。
这为解开自身免疫病的病因和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线索。
4.免疫系统与代谢疾病的关系研究人员在2024年进一步阐明了免疫系统与代谢疾病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糖尿病、肥胖等代谢疾病与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密切相关,免疫细胞在代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一发现为探索代谢疾病的病理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总的来说,2024年是免疫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各种新的研究成果为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研究免疫疾病的病因和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参考。
未来,免疫学的研究将继续深入,为保护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蓝舌病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_鲍晓伟
综述部分50蓝舌病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鲍晓伟3,张泉鹏1,黄勇2,张富强2,邱薇2,范泉水2,李刚山2,李作生2*(1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成都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南昆明 650032)蓝舌病是由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环形病毒属(Orbi-viruses)中的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disease virus,BTV)所致的传染病。
又名绵羊卡他热、绵羊鼻镜肿痛。
该病毒主要由库蠓(Culicoides variipennis)传播。
以口腔、鼻腔和胃肠道黏膜发生溃疡性炎症变化为特征,主要侵害绵羊。
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
蓝舌病病毒是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的典型病毒,为分节段的双链RNA病毒,环状病毒共有14个群,BTV群与鹿出血症病毒群(EHDV)有较强的交叉反应性。
由于基因序列重排和点突变现象的存在,还可能出现新的血清型。
完整的BTV粒子呈二十面体对称,无囊膜,核衣壳直径53nm~60nm,衣壳外面还有一个细绒毛状外层,使病毒粒子的总直径达到70nm~80nm,绒毛状外层又称外衣壳,外衣壳由VP2和VP5组成,内衣壳由2个主要的蛋白VP3、VP7及三个次要蛋白VP1、VP4和VP6组成。
病毒颗粒去掉VP2和VP5后,表现反转录酶活性,能帮助产生帽化的mRNA,进而释译BTV蛋白,组成内核的各成分蛋白在这个反应中的相对地位还不清楚。
1 L1基因L1基因是BTV基因组中最长的dsRNA片断,约4000bp左右,具有高度的保守性,编码次要蛋白VP1,VP1蛋白具有依赖于RNA聚合酶活性。
BTV-2、BTV -11、BTV -13,BTV -17的L1基因长3944bp,比BTV-10的少10个bp,整个序列有一个阅读框,起始密码子在序列的12-14处,终止密码子在3 918-3 920处。
可据L1基因序列推出VP1蛋白的氨基酸序列。
据这些序列信息,可推断有关BTV血清型的亲缘关系及地理分布情况。
谨防以羊、牛为侵害对象的“杀手”—蓝舌病流行病学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 上接 14页 )舍 内空 气 的质量 与通 风条件 要 好 , 物福利 的原理 ,以提高对 生猪疫病 的防控能 力是 当 0 特别 是在冬 季 , 为了保 暖许 多猪场 都关 闭 了通 风设 前迫切 需要解决 的问题 。加强 对生猪 疫病 的预 防控 备, 使得 圈舍空 气污 浊 , 空气 中细菌 大量繁 殖 , 生猪 制 , 确保 猪肉食品安全和 有效保障公 共卫生安全 , 降 出现 呼吸 困难 、 气等 呼 吸 系统 疾病 ; 面 质量 要 低 养猪 业的疫病 风险 , 于促进猪业 的发展 , 喘 地 对 繁荣农 高, 保证 行 走路 径 的安全 ; 运动 的 自 由度 与 限 制量 村经 济 , 增加农 民收入 , 稳定 我国猪 肉市场价 格 ( 民 要适 中 ; 音要 小 ; 有排 泄场 所 ; 有 隔离 间 ; 噪 要 要 运 输通道要 符合要 求 。 3 . 加强饲养管理 , 饲喂与饮水要有规律性 ; 让猪有 充足休息时间 ; 猪群 的规模要适 中, 猪群 成 员要稳 定 ; 以食 为天 ) 营造和谐社会都 至关 重要 。也是提高我 , 国猪 肉产品整体质 量和 国际竞争 力的关键 ,更是维 护生态平衡 和我 国国际形 象的需要 。对于生 猪疫病 地预 防与控制 ,不仅 仅是 某个个人或 单位能 够解 决
环 境卫生与疾病预 防措施 的效 果要 好 ;设 备的质量 的 , 需要 各个 部门 的联 合 , 尤其是政府 主管机 构的宏 和可利用率要高 ; 具有较好 的处置 紧急情况 的条件 。 观调 控作用 。政府 应 以务实 的态度把 民生 问题作为
4 .严 禁动 物 混 养 ,我 国 是 动 物 混 养 最 严 重 的 国 头 等 重要 的政 治 任 务 来易发 特 这
因此 , 实施 动 物 福 利 , 根 本 上 改 善 生猪 生长 从
羊蓝舌病的综合防治分析
羊蓝舌病的综合防治分析【摘要】羊蓝舌病是一种由蓝舌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危害羊科动物。
本文对羊蓝舌病进行了综合防治分析。
首先从病原学角度分析了病毒的特点和传播途径。
接着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了疫情的传播规律和危害程度。
然后详细介绍了临床症状及诊断方法,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病例。
在预防措施方面,提出了加强羊群的免疫力和精准施疫的建议。
最后探讨了防治策略,包括疫情监测、隔离感染羊只和加强兽医培训。
结论部分强调了加强防治意识、控制病疫传播以及科学合理使用疫苗的重要性,以保障羊群的健康和生产。
【关键词】羊蓝舌病,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预防措施,防治策略,防治意识,病疫传播,疫苗覆盖率1. 引言1.1 羊蓝舌病的概述羊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动物传染病,主要危害绵羊、牛、鹿等反刍动物。
该病病毒属分离病毒,传播途径主要为叮咬传播,也可通过蚊虫传播。
病毒在血液和淋巴系统中繁殖,使动物出现发热、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
在羊群中,这种疾病可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畜群的生产和经营。
对羊蓝舌病的防治至关重要。
目前,针对羊蓝舌病的防治工作主要包括加强疫苗接种、控制病媒昆虫传播以及加强动物的健康管理等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羊蓝舌病的发生和传播,确保羊群的健康和生产安全。
加强对羊蓝舌病的防治意识,增强畜牧兽医从业人员的防控能力,是预防和控制这一疾病的关键所在。
只有通过持续不懈的努力,才能有效防止羊蓝舌病的爆发,维护畜群的生产和经营稳定。
2. 正文2.1 病原学分析羊蓝舌病的病原学分析主要涉及到病毒的特性和传播途径。
羊蓝舌病是一种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危害反刍动物,如牛羊等。
该病毒属于奇异病毒科,具有双层脂质包膜,线型RNA为遗传物质。
病毒主要通过昆虫传播,蚊子和叮虫是其主要媒介,而且可以通过输血、胎盘传播等途径传播。
病毒在病畜体内主要繁殖于淋巴系统和血液中,引起血小板减少、肾上腺受损等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蓝舌病疫苗国内外研究进展国际上对于蓝舌病疫苗研的究已投入了大量的工作,目前常用的商业化疫苗是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
蓝舌病疫苗保护效率具有血清型特异性,在疫病流行地区,可能存在多个血清型BTV,开展可预防多个血清型的多价疫苗研究是当务之急。
此外,安全、有效,并能够将疫苗免疫动物和感染动物相鉴别(DIV A的疫苗也是蓝舌病疫苗的主要研究方向。
1弱毒疫苗
由于南非的蓝舌病疫情暴发最为严重,BTV弱毒疫苗一直以来只允许在南非生产。
弱毒苗是最早应对蓝舌病暴发的疫苗,可长期用于预防及控制绵羊蓝舌病,能产生良好的保护效果,一次免疫保护期至少可持续一年。
在非洲和部分欧洲国家使用该疫苗对蓝舌病的暴发进行控制,均取得较好的效果。
然而,使用该疫苗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特别对有些易感动物品种。
另外,疫苗的减毒化是很难控制的,疫苗接种后会产生轻微的临床症状、引起孕畜流产,泌乳量减少和公畜精液品质下降。
疫苗接种时附带的病毒会在免疫绵羊体内产生持续两周的病毒血症,它们能作为病毒传播的载体,病毒毒力反强或者疫苗种毒病毒基因组与野外病毒株产生基因重排而产生新的中等毒力的BTV毒株。
最后,弱毒疫苗不具有DIV A特点。
2 灭活疫苗
通过恰当的处理和制备,灭活疫苗可以产生安全和有效的免疫保护效果。
但是,单次注射后,动物只能产生短期的中和抗体,不足产生长期的保护作用,要通过两次注射解决该问题。
蓝舌病DIV A灭活疫苗目前还没有研制成,但在理论上是可以实现的。
尽管蓝舌病灭活疫苗生产成本比较高、使用时有一定的局限性,凭借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依然是当今的首选疫苗。
目前可以使用的蓝舌病灭活疫苗种类较少,只能针对少数几种血清型。
蓝舌病灭活疫苗是国际兽医局推荐的首选疫苗,由于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很多实验室开始重新评估了灭活苗的应用价值。
在2007-2008年欧洲暴发BTV-8的期间,没有使用弱毒苗控制疫情,而是使用了更安全的灭活苗,并取得良好效果。
3 病毒样颗粒(VLPs)
蓝舌病病毒中的VP2是诱发动物产生血清型特异的中和抗体首要蛋白,后来研究表明,病毒衣壳蛋白VP2与VP5联合表达比单独表达VP2所产生的免疫效果更好。
将蓝舌病病毒主要的四个结构蛋白整合到一起,构成类似病毒结构的病毒样颗粒(VLPs, virus like particles),在没有蓝舌病病毒核酸存在的条件下依然存在抗原性。
这样生产的疫苗很安全,不需要任何灭活程序,并且具有DIVA性质。
该类型疫苗免疫动物后,可产生提供更加高效的保护力度,可比单一的VP2强50倍,此现象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病毒样颗粒可通过杆状病毒在昆虫细胞中以重组蛋白的形式表达,并可以自动组装完成。
虽然近期有研究表明,实验室生产出来的VLPs包含杆状病毒,临床使用前要严格检测杆状病毒的含量,并且要考虑到在田间使用时,该病毒可能通过在昆虫载体中复制而产生潜在危险性。
尽管如此,VLPs仍是一个很有潜力的生产多价疫苗的选择。
已在试验中表明,VLPs在同源BTV攻毒时能产生有效的保护性,对于异源BTV的攻击能产生部分保护。
以后的研究要集中在VLP结构的稳定以及生产纯化的成本,和田间使用时的有效性上。
4 重组疫苗
重组疫苗被认为是未来的首选疫苗,它将具有安全、廉价、DIVA性质,可适用于多种血清型的蓝舌病,单次注射便可提供持续有效的保护力度等优点。
尽管目前看来还需要时间来进行研究,一些实验室已经用痘病毒衍生载体做出初步的成果并发表。
初步的研究还表明,牛痘病毒中由VP2和VP5联合表达的蛋白可以在羊体内产生保护性免疫。
近期的研究,一个基于金丝雀痘病毒载体表达优化VP2和VP5可刺激产生高水平的中和抗体,并且对同源病毒(BTV-17)的攻击,可产生很强的保护力度;这样的不复制的金丝雀痘病毒载体早已广泛地应用于其它重组疫苗之中。
目前处于研究阶段的重组疫苗具有DIVA性质,但是效果还远远不如灭活疫苗,并且需要多次免疫才能对动物提供长期保护。
当该类型疫苗可以通过重组载体合成大量的外源蛋白,并产生强效记忆性交叉保护之后,重组疫苗才能在田间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