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学-7-区域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笔记
一、环境问题1、广义——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变化都称为环境问题。
2、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1)远古:渔渚、采集、人口少、无环境问题。
(2)农业时代:劳动工具、人口增多、零散的环境问题。
(玛雅文化的覆灭)(3)工业时代:科技进步、人口膨胀、恶化。
(4)20世纪:全球性。
3、表现(1)环境质量下降(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了局部质量下降。
)①水②大气③生态环境(367×10000平方千米)1/3(2)温室效应→气候变暖。
①两极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
②引起极端天气。
(3)臭氧层的破坏。
(4)酸雨区扩散。
(5)自然资源短缺、耗尽。
(6)生态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7)固体废弃物的堆积。
4、环境问题的分类(1)按性质①环境污染问题②二次污染问题③生态破坏问题④资源衰竭问题⑤固体废弃物问题(2)从介质①大气环境问题②水的环境问题③土壤环境问题④生物生态环境问题(3)按生产原因:农业、工业、生活问题(4)按空间不同:局地、区域、全球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一、生产技术←改善技术生产者←经济、法律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根源:人类将自己异化于大自然,以自己为主题,按照自己的意愿对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进行强统治随意操纵,最终使自然界走向了退化和毁灭。
反过来,人类则应破坏和毁灭自然导致了资源的短缺,能量的枯竭,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等自己的生存危机。
二、科学管理工程环境管理:通过管理手段,调整人类社会的经济、社会、生活等的活动,达到预防环境问题的目标。
三、目的任务(1)、目的1、改变环境观念发展观:GDP→绿色GDP,伦理道德观:人与人→人与自然,科学观:分析单一→综合整体,消费观:恶性→节约环保,价值观:免费→有价。
2、调整环境行为政府:投入不足→投入充足,轻视公共责任→重视公共责任,轻视可持续发展→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企业:排污→清洁生产,资源高耗→循环经济,只追求经济利益不重视环境污染→关注企业形象。
环境管理学部分(考生整理版)
第一章绪论一、环境问题(一)分类:原生环境问题——自然因素;次生环境问题——人为因素(二)根源:不正确的三观(自然观、人-自然关系观、支配人类社会行为的基本观念)二、环境管理概述(一)定义(叶文虎):环境管理是运用多种手段更新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观念,调整人类的社会行为,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业)(二)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定义:宏观环境管理是从参与综合决策入手,解决发展战略问题,其实施主体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微观环境管理是从执法监督入手,解决具体的污染防治和生态破坏问题。
(三)根本目的(任务):1、转变环境观念(根本)(判断对错)2、调节环境行为(直接)(判断对错)3、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具体方法和实践)4、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建设人类环境文明(最终目标)(四)三大主体:1、政府(主导性力量)2、企业(既与政府、公众的环境管理行为互动,又发挥着重要和实质性的推动作用)3、公众(最终决定作用)(五)三大对象: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公众行为(六)环境管理的内容:(按环境物质流划分)1、自然资源环境质量管理(起点和首要环节)实质是管理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的各种社会行为,不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
2、产业环境管理(重要方面)3、废弃物环境管理4、区域环境管理(核心、工作重点和中心)区域环境管理可以看作是前三类环境管理在某一个特定区域的综合或集成。
三、环境管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1、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
2、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理手段的(思想和原则变为“外部性成本内在化”、最重要的进步是认识到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价值)3、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斯里约热内卢召开并通过了《里约宣言》,这标志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第五章 区域环境管理
(Regional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5.1 城市环境管理
§5.2 农村环境管理
§5.3 流域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按物质流分为资源环境管理、产业
环境管理、废弃物环境管理和区域环境管理。
其中区域环境是各种环境物质流的交流、汇
通、融合、转换的场所。
化发展的的特点体现在四方面:政府主导;“摊大饼”式
扩张;发展速度快;环境问题突出。
(二)城市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城市是社会经济活动最集中的地方,也是环境压力
最大的地方。2005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营造绿色城 市、呵护地球家园”,表明城市环境保护对于全球可持 续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城市环境污染呈加剧蔓延的趋势,已由过 去的单个城市污染发展为区域性城市污染,污染物也由 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我在二、三十多年内集中爆发了 发达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出现的城市环境问题。这种问
水大量排放到大批河道,导致流经城市的河道90%受到污染,
75%的湖泊富营养化。 在46个重点城市中,仅有28.3%的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良 好,26.1%的城市水质较好,45.6%的城市水质较差。目前黄 河干流近70%的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已不能满足水质标准, 中上游的石嘴山市、包头市、三门峡市饮水功能区更成为水
质达标 “零分区”,2004年全年无一天达标。
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地面沉降的问题日益 突出,在东部地区的大城市更是如此。据调查透露,我 国有50多个城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灾 害,沉降面积扩展到9.4万平方公里,出现地下水降落 漏斗180多个,发生岩溶塌陷1400多起,海水入侵面积 逐年扩大。 以上海为例,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的高 楼数量迅速增加,地表不堪负荷,加之长期存在的地下 水超采,导致陆地沉降现象日益严重,平均每年下沉l 厘米,已经影响到了地铁和高层建筑的安全。除此,长 三角、环渤海地区的整体情况情况也基本相当。
区域环境管理
(二)城市环境问题
1、城市大气环境污染 2、城市水环境污染 3、城市固体废物
16
1、城市大气环境污染
由于城市生态系统的特 殊结构和组成,使城市 大气温度以及干燥程度 明显高于郊区,加上城 市人口和工业的高度集 中,生活和生产排放的 废气数量大种类多,以 及城市生态系统的自净 能力差,使城市空气质 量差。
13
(3)在城市环境中,社会经济系统起着 重要的作用,使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结构 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形态结构(物理结构):人工景物、工厂、房 屋、道路等 – 营养结构:不是自然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 比例和关系,在食物(营养)的输入、加工、传 输过程中,人的因素起主要作用。 – 调节机能:取决于人类社会—经济和环境的 关系是否协调,经济规律是否与生态规律相 统一。
统的主体。人在城 市环境中起着决定 性作用。
– 人类对原来的自然 生态系统进行着有 目的的改造作用(正 的和负的),调节、 控制城市生态系统 的运作。
8
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特征
是一个以有 机网络形式 联系在一起 的,以各种 生命为中心 并与外界不 断进行物质 交换和能量 传递的特定 空间。
9
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49
从根本上说,在于长期奉行的“变消费 城市为生产城市”的政策,忽视了生活 环境的保护与改善,致使城市环境的结 构和功能不尽合理。
– 各种项目重复建设严重; – 城市政府只重视发展生产,忽视了公共设 施的建设和对生活环境的保护与改善; – 在城市建设中,缺乏生态观点,使城市规 模、布局、结构失去控制; – 在工业发展中,技术落后,产品结构不合 理,能源消耗量大,利用率低且结构不合 理,工业污染严重。
[管理学]环境管理学
a.把环境保护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之中,进行综合平衡—宏观层次是先 决条件。
b.环境保护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 置相结合,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宏
观和微观层次,是根本保证。
c.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新
污染的产生—微观层次是关键。
2.“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 • 是从日本环境政策中的“污染者负担”的原 则引申过来的。 • 实现这一政策,要解决两个问题: (1)明确经济行为主体的环境责任问题: a.污染防治责任:经济活动的“外部不经济性” 内化到企业自身的生产中去。
• 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 • 是对“三十二字”方针的重大发展 • 是环境管理思想与理论的重大进步
• 对“三同步,三统一”方针的理解与分 析
a. “三同步”的前提和基础是同步规划 —
体现了预防为主
b. “三同步”的关键是同步实施
c. “三同步”的目的是同步发展 — 是制定
环境保护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环境管理的模式、手段和职能
(一) 环境管理模式
• 环境管理模式:指在特定的环境管理组织 模式中所确定的环境管理系统的运行模式。 (1) 区域管理模式
(2) 行业管理模式
(3) 区域与行业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二)环境管理手段
• 环境管理手段:指为实现环境管理目标, 管理主体针对客体所采取的必需,有效的手 段(1。) 法律手段 主要特征:强制性、权威性、规范性、共同性 和持续性 (2) 经济手段
• 管理的对象:人(人的三种基本行为)
• 管理的核心:限制 • 管理的范畴:次生环境问题 2.环境管理的内涵 • 环境管理应包括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两部分 (1) 宏观环境管理:指以国家的发展战略 为指导,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制 定一系列具有指导性的环境战略、政策、 对策和措施的行为总体。
区域环境管理
区域环境管理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区域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区域环境管理作为应对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区域环境管理,简单来说,就是对特定地理区域内的环境进行综合性的规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以达到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
它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生态系统保护、废弃物管理以及噪音污染控制等。
首先,区域环境管理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
这就如同我们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旅行,首先得确定目的地和路线一样。
管理者需要对区域内的环境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了解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
例如,某个区域的空气质量较差,可能是由于工业排放、交通拥堵等原因造成的。
那么,在制定环境管理目标时,就需要明确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将空气质量提升到何种水平。
同时,还要制定详细的规划,包括采取哪些具体的措施,如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推广清洁能源汽车、优化城市交通规划等。
在区域环境管理中,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是至关重要的保障。
没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很多企业和个人可能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环境问题。
因此,政府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明确规定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标准和方式。
同时,要加强执法力度,确保法律法规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
对于那些违法排放污染物的企业,要给予严厉的处罚,让他们付出沉重的代价,从而起到警示作用。
除了政府的管理和监督,社会各界的参与也是区域环境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应当承担起相应的环境责任。
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环境管理,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公益活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公众则应该提高环保意识,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如节约用水、用电,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等。
同时,还可以通过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监督企业的环境行为等方式,为区域环境管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环境管理学(第3版)第05章 区域环境管理 20130801
居民小区环境卫生管 居民庭院环境卫生管理体制不顺,区政府物业办管、城管部门管、街道办事处管,都管 理 都不管
(三) 城市环境问题的特征
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人口、建筑、交通、资金、
技术等在空间上的高度聚集,城市环境问题表现出一些重要的特
征。
这些特征有:
城市环境问 题的尺度 家庭/办公室 围墙 主要基础设 施和服务 储水 社区 自来水 污水 城区 工业区 道路 地区 高速公路 水源地 全球
室内卫生设计
垃圾储藏 烟气管道
垃圾收集
排水 街道、车道
集处理厂
排水 填埋
发电厂
低水准住房条件
缺水 特征环境问 缺乏卫生设施 题 病菌污染 室内污染
排泄物
水/油 垃圾倾倒 洪水 噪声 自然灾害
90 100 100 100 100 100
9
污 染 控 制 10 11
汽车尾气达标率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
%
% % % % % %
50
50 20 60 60 60 60
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率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工业企 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 业 12 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 排放达 标率 标率 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
2. 城市环境的特征 • 以人为核心的社会经济系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使原有的自然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自然生态系统是不独立和不完全的生态系统。
地球物 理系统 城市社会环 境系统 自然生 态系统
(不独立 不完全)
社会经 济系统
(决定性 的作用)
(二) 城市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昆明不是鸟岛,翠湖也不 是青海湖。但每年冬天,成千 上万只来自西伯利亚内陆湖的 红嘴鸥,却成为昆明近30年来 的独特景致。
环境管理 第八章 区域环境管理
第三节 流域环境管理
一、流域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1.流域水体功能的多样性
流域以水为主体,或者是河流,或者是湖泊、水库、海湾 等,河流还可分为干流和支流。
由于水体的一部分(一个河段、一块湖面等),同时又总 是某一行政区域的一部分。因此,任何一部分水体都同时属于 两个不同的环境单元,比如黄河洛阳段,它就既是黄河的一部 分,又是洛阳市的一部分。作为黄河的一部分,它可以被赋予 运输、水产养殖、调节气候、农业灌溉甚至发电的功能等等; 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它可以被赋予饮用水源、工业用水、观赏、 接受和转化城市污水的功能等等。由此可见,同一个水体,它 将同时肩负多种不同的功能。
第二节 农村环境管理
三、农村环境的改善途径与管理方法 5.发展生态农业,实现资源持续利用
保护农村生态与环境,推广生态农业的主要任务有:维 护农业生态的平衡,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防治农业 环境污染,改善和提高农村环境质量;加强农村能源建设,防 治农业生态系统的恶性循环。最终目标是建立良性循环的农村 生态系统,实现农村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农村环境管理
三、农村环境的改善途径与管理方法 1.制定农村及乡镇环境规划
开展农业环境综合治理要制定农业环境保护规划,并纳入 到农业发展规划之中。通过规划明确政府及各部门环境保护的职 责和权限,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
农业环境综合治理规划要以县为主体、以行政乡镇为环境区 划实施单位,制定各乡镇的农业环境综合治理目标和措施。制定 乡镇环境规划时,要对乡镇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现状进行全面的调 查和评价,要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界域发展规划、城镇建设 总体规划以及国土规划等,对规划范围内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发展 趋势、以及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做出分析和预测;要实事求是地 确定规划期内要达到的目标以及所要完成的环境保护任务,并据 此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行动方案和工作计划。
《环境管理学》课件
详细描述
生态保护与修复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 、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等方面。通过制定严格的生态保护 政策、加强生态监管、推广生态农业等措施,保护自然 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同时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 修复和重建,恢复其生态功能和生产能力。
要点一
总结词
排污收费制度是通过经济手段激励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的 制度。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排污收费制度是通过向排放污染物的企业收取一定费用来 激励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制度。该制度基于"谁污染、谁 付费"的原则,通过对不同污染物和排放量进行科学核算, 确定相应的收费标准。排污收费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 企业排放的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同时也为政府提供了 重要的环保资金来源。
土壤污染防治
总结词
土壤污染防治旨在保护土壤资源免受污染和 恢复土壤生态功能。
详细描述
土壤污染防治包括农用土壤污染防治、建设 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等方面。通过实施严格的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加强土壤环境监测与评 估、推广生态友好型农业等措施,降低土壤 污染风险,保障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保护与修复
总结词
积极参与国际环境政策交流与合作,共同应 对全球环境问题。
全球环保项目参与
参与全球环保项目,共同推动全球环境治理 进程。
跨国企业环境管理
推动跨国企业履行环保责任,加强国际环境 监管合作。
国际环境条约遵守与执行
遵守并执行国际环境条约,推动全球环境保 护事业的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05
环境管理实践与案例分析
企业环境管理实践
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建设
第六章区域环境管理
• 治理城市垃圾污染
提高城市清洁能源比例,改善能源结构,大中城市要建设 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在人口稠密的市区逐步取消直接燃用原煤。 促进西气东输沿线城市积极利用天然气。加快城市供热、供气能 力建设。禁止在城市的近郊区内新建燃煤电厂和其它严重污染大 气环境的企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鼓励开发和使用清洁燃料车 辆,逐步提高并严格执行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大中城市以及 城市群地区要综合控制城市大气污染物的相互影响。按照生态要 求进行绿化、美化、硬化,加强建筑施工及道路运输环境管理, 有效控制城市扬尘。2005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8平方米。 建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和重点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制度。
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一些地区已经出 现了“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现象,近岸海域赤潮 和三峡库区支流“水华”现象接连发生。
全国大、中城市浅层地下水不同程度地遭受污染, 约一半的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较为严重,大城市的中 心地带、城镇周围区,以及排污河道两侧、引污灌溉 区污染尤为严重。全国不少地区符合标准的饮用水水 源地呈缩减趋势。据调查,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 的222个地表饮用水水源地,平均水质达标率只有 72%。
1994年,全国85个城市颗粒物日平均浓度为89~849 μg/m3 ,北方城市平均为407 μg/m3 ,南方城市平均为 250 μg/m3 ,有45个城市平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同 年,全国88个城市的SO2日平均浓度为2~247 μg/m3 ,北 方城市平均为89 μg/m3 ,南方城市平均为83 μg/m3 ,48 个城市超过国家二级标准。
• 治理城市大气污染
提高城市清洁能源比例,改善能源结构,大中城市要建设 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在人口稠密的市区逐步取消直接燃用原煤。 促进西气东输沿线城市积极利用天然气。加快城市供热、供气能 力建设。禁止在城市的近郊区内新建燃煤电厂和其它严重污染大 气环境的企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鼓励开发和使用清洁燃料车 辆,逐步提高并严格执行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大中城市以及 城市群地区要综合控制城市大气污染物的相互影响。按照生态要 求进行绿化、美化、硬化,加强建筑施工及道路运输环境管理, 有效控制城市扬尘。2005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8平方米。 建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和重点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制度。
《环境规划与管理》教学课件—08区域环境管理
监督监测、监察、
第八章 区域环境管理
(2)浓度控制法的优点
• 直观简单,可操作性能强,管理方便。 • 易于检查和控制排污--遵守和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
减少甚至消除污染产生根源,以减少污染废物及防止污 染的策略,称污染预防(Pollution Prevention)。
第八章 区域环境管理
从科学的定义出发,可以将污染预防概念定义为: 指在人类活动各种过程中,如材料、产品的制造、使 用过程以及服务过程,采取消除或减少污染控制措施,它 包括不用或少用有害物质,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制造技术 与工艺等,以达到尽可能消除或减少各种(生产、使用) 过程产生的废物,最大限度地节约和有效利用能源和资源,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与之相关的概念和思想:“废物最小化”、“无废技术”、 “源削减”、“零排放技术”、和“环境友好技术”等。 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来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 率、削减污染物以减轻对环境和公众的危害。
P178
第八章 区域环境管理
图8—1基于末端控制的传统环境管理模式示意图
第八章 区域环境管理
二、末端控制的方法
1. 污染排放的浓度控制 防止环境污染的关键是控制污染物向环境排放。以控制
污染源排放口排出污染物的浓度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方法体 系。
通过控制污染源排放的浓度的方法,是我国70-80年代环 境管理上一直执行的管理方法,并取得一定的成绩。 (1)浓度控制法的手段
• 环境绩效评估是一种用于内部管理的程序和工具,被设计用来提供管理 阶层一种可靠和可验明的资讯,以决定组织环境绩效是否符合组织管理 阶层所设定的基准。
区域环境管理
第一节 城市环境管理
• 污染物浓度指标管理 ➢ 污染物指标管理和排放收费制度相结合,构成了我国
城市环境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主要为:
✓ 只控制了从污染物浓度,而忽略了污染物的流量,因 此势必造成环境中污染物总量不断增加,控制不住城 市的环境质量。
✓ 为满足排放标准要求,各超标排污的单位或机构都会 去采取一定的污染物控制措施。但在分散治理的情况 下,期规模效益难以保证
第四节 区域开发行为的环境管理
• 区域开发行为 • 指在一个特定区域范围内开展的资源开发、大型
工程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等 特定的重大发展行为和活动
第四节 区域开发行为的环境管理
• 区域开发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 ➢对水、大气、土壤、噪声等环境要素的影响 ➢对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对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
第一节 城市环境管理
•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定义:把城市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运用系统工程
和城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采取多功能、多目标、 多层次的措施,对城市环境进行规划、管理和控 制,以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主要内容 ✓确定综合整治目标 ✓制定综合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定义:以城市为单位,以城市政府为主要考核对
• 加强环境监测合作:建立泛珠三角区域环境监测网络, 加强区域内各省(区)环境监测工作的合作,及时、准 确、完整地掌握区域水环境、空气环境质量及其动态变 化趋势,为泛珠三角区域水污染及空气污染防治提供科 学的决策依据。
珠江水资源的流域管理方法
• 以流域为基本单元开展水资源统一规划 • 对水工程按流域统一管理和调度 • 坚持水资源分类管理,因地制宜解决缺水问题 • 利用高新技术,提高流域水资源管理整体水平 • 完善流域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依法管水 • 对水资源的量与质按流域实行统一管理
环境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管理学课件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第三章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第四章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第五章区域环境管理第六章废弃物环境管理第七章产业环境管理第八章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第九章中国和外国的环境管理简介第十章全球环境管理《环境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管理学课程类型: 专业选修课总学时: 36 讲课学时: 36 实验学时:0学分: 2适用对象: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的本/专科学生先修课程:环境化学,环境学概论,环境生态学等环境基础课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环境管理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通过全面规划使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站在理论的高度,来认识中国的环境管理实践以及在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从宏观和微观管理的两个层面上解决环境管理中“管什么”和“怎么管”的基本题,为今后从事各领域的环境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专业选修课,拟采取以下形式进行教学:1.课堂讲解、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启发式理论教学;2.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查资料,互相探讨;3.安排学生去环保局了解目前的环境管理等形式进行实践教学。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环境管理的内容、手段以及基本理论有系统的认识,熟悉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以及11项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对区域环境管理、工业企业环境管理、自然保护区环境管理有较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以及全球环境问题管理有一定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环境管理的概念、对象、内容及手段重点、难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思想和理论基础重点、难点:1、三种生产理论、界面活动控制论和协调理论在实际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2、环境管理的全过程控制原则和双赢原则并能对具体的环境管理制度进行分析。
环境管理学-第五章 区域环境管理
编制开发区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
➢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 ➢环境规划实施主体必须兼具行政职能
和经济职能 ➢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原则 ➢以发展高新技术项目为主,实行清洁
生产的原则 ➢将环境管理手段融入项目管理全过程
的原则
开发区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
➢ 确定规划区范围和环境保护目标
➢ 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划分 环境功能区
➢特点:直接占用并具有一定空间品种繁多, 数量巨大包括了有固体外形的危险液体及 气体废物
固体废物的分类、来源和主要组成物
分类
来源
主要组成物
矿业废物
矿山、选冶
废矿石、尾矿、金属、废木砖瓦、石灰等
工 业 废 物
城 市 垃 圾
农业 废弃物 放射性 废物
冶金、交通、机械金属 金属、矿渣、砂石、模型、陶瓷、边角料、涂料、管道绝热材料、
➢ 概念:如果大气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并持续
足够的时间,达到对公众健康、动物、植物、 材料、大气特征或环境美学产生可以测量的影 响的大气状况
➢ 类型:煤烟型污染、酸沉降、光化学烟雾
➢ 对人体危害的途径
① 通过人的呼吸直接进入体内 ② 附着在食物或溶于水中,随饮食进入体内 ③ 通过接触或刺激皮肤而进入人体
➢ 狭义:只指乡居和田园、山林、荒野。 ➢ 广义:还包括小城镇 ➢ 特征:
① 人口稀疏 ② 生产者充分 ③ 除太阳能外,基本上不需要从外界输入物质和能
量即可维持自身物质循环的平衡
农业生产活动对农村环境的影响
➢水土流失 ➢沙漠化 ➢盐碱化 ➢潜育化 ➢潴育化
乡镇工业污染对农村环境的影响
➢ 废气污染 ➢ 废水污染 ➢ 废渣污染
得以有效实施的法律法规体系的设计与审 批程序
环境管理学(第三版-叶文虎)期末要点整理教程文件
环境管理学复习内容整理第一章绪论1.环境问题P1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称为环境问题。
(狭义)2.中国环境管理的任务P14-16[(四)为目的,非任务]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为:转变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基本观念,调整人类社会直接和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社会行为,控制人类社会与环境系统构成的“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动,进而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需求。
(一)转变环境观念;(二)调整环境行为;(三)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3.环境管理的主体与对象P17-25一、政府(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政府在政府、企业和公众三大社会行为主体中,政府是整个社会行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同时它是各国利益冲突的协调者和发言人。
政府能否妥善处理政府、企业、公众的利益关系,促进保护环境的行动,对环境管理其决定性的作用。
政府作为环境管理的主体的具体工作主要包括制定恰当的环境发展战略,设置必要的专门环境保护机构,制定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具体的环境目标、环境规划、环境政策制度,提供公共环境信息和服务,开展环境教育,以及在以国家为基本单位的国际社会中,参与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管理等。
(二) 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要防止和减轻政府行为造成和引发环境问题,主要应考虑三个方面。
第一是政府决策的科学化。
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方法和决策程序,中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好的开端。
第二是政府决策的民主化。
公众能否通过各种途径对政府的决策和操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具有最根本和决定性的意义。
第三是政府决策的法制化。
特别是要不折不扣地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法规的要求。
二、企业(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企业对企业而言,环境管理一词本质上是一种“环境经营”的含义。
从环境经营角度看,企业环境管理第一层次的要求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主动遵守政府的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和公众的环境要求,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第二层次的要求,是要承担包括环境在内的企业社会责任。
区域环境管理
中必须具有相对独立的自然生态系统。 环境管理,就其目标而言,必须落实到一定的区域上, 大到全球或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地区或一个乡镇。 环境管理工作的重点和中心都在于区域环境管理。
5.1 城市环境管理
5.2 农村环境管理
5.3 流域环境管理
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理论基础-环境容量。
环境所能接受的污染物限量或忍耐力极限,一般称为环境容
量,即单元环境中某种污染物质的最大允许容纳量 。
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包括如下内容:
排污申报制度 总量审核 颁发排放许可证和临时排放许可证
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原则
经济、会、环境三大子系统的协同
56.7~80.7dB之间,8.9%的城市污染严重,22.4%的城市属中度 污染,53.3%的城市属轻度污染,15.4%的城市环境质量较好, 重点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基本处于轻度污染范围。我国大多数城 市居民处在不安静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
城市环境质量的不良变化,给城市经济发展和居民
健康带来了很大危害。据上海等7个城市的统计,每 年因水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7亿元,估计全国 每年因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
城市环境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实施有效的管理来调节
城市中人的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改善城市 生态结构,并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和教育 等手段,限制和禁止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
5.1.2.1 污染物浓度指标管理 5.1.2.2 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 5.1.2.3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污染物浓度指标管理是指控制污染源污染物的排放浓
一些城市的地方病、多发病、常见病的发病率明显
增加,癌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也明显高于农村,表 明城市居民的健康已受到了较大损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主讲:肖思思
(2013-2014-1)
课程教学纲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环境管理政策方法 第三章 环境法 第四章 环境管理制度 第五章 环境标准 第六章 环境规划 第七章 区域环境管理
第八章 工业企业环境管理 第九章 废弃物环境管理 第十章 循环经济 第十一章 清洁生产 第十二章 环境管理体系 第十三章 突发性环境污染 事件应急管理
城市与城市环境
不独立
不完全
自 然 生 态 系 统
地 球 物 理 系 统
城市社会 环境系统
决定性的作用
社 会 经 济 系 统
二、城市环境问题
城 市 环 境
质
量
严
重
恶
城市化水平的高速发展
化
中国城市现状
城市大气环境
城市水环境
城市噪声环境
固体废弃物
辐射环境状况
中国城市现状
由于城市基础设 施建设落后、城市人 口急剧膨胀、工业化 水平不断提高等综合 因素的作用,原有自 然生态系统破坏严重, 引发了各种各样的环 境问题。
• 城市声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 道路交通噪声。 – 监测的316个城市中,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强度
为一级的城市占75.0%,二级占23.1%,三级 占1.9%。与上年相比,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强度 为一级、二级和四级的城市比例持平,三级的 城市比例上升0.6个百分点,五级的城市比例下 降0.6个百分点。
中国城市现状
城市噪声是城市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因 素。在各类环境污染投诉中,城市噪声污 染投诉所占的比例最高,并且有逐年增加 的趋势。
中国城市现状
城市声环境状况
2012年,全国城市区域声环境和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 3类功能区达标率高于其他类功能区,0类及4类功能区夜间噪声超标较严重。
监测的316个城市中,区域声环境质量为一级的城占3.5%,二级占 75.9%,三级占20.3%,四级占0.3%。与上年相比,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一 级、三级和四级的城市比例分别下降1.3、1.2和0.3个百分点,二级城市比例 上升2.8个百分点,
城市空气达标率(单位:百分比) 数据来源: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中国城市现状
• 城市大气环境现状
• 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上有好转趋势
– 重要说明:2012年2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正式 发布,自2016年1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截至2012年底,京津冀、长三角、 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共74个城市建成 符合空气质量新标准的监测网并开始监测。按照新标准对二氧化硫、二 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评价结果表明,地级以上城市达标比例为40.9%, 下降50.5个百分点;环保重点城市达标比例为23.9%,下降64.6个百分 点。
环保重点城市区域声环境等效声级范围为47.6~57.4 dB(A),等效声 级面积加权平均值为54.3 dB(A)。区域声环境质量为一级和二级的城市占 77.9%,三级占22.1%。
中国城市现状
• 城市声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 道路交通噪声。 – 城市功能区声环境:工厂机器设备、建筑施工
噪声。
中国城市现状
• 城市声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城市现状
• 城市大气环境现状 • 空气中主要污染物
– 颗粒物仍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 – 部分地区二氧化硫(SO2)污染较重,少数大城市氮氧化
物(NOX)浓度较高。
• 城市大气环境现状
地级以上城市 2012年,地级以上城市环境空 气质量达标(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城市比例为 91.4%,与上年相比上升2.4个百分点。其中,海 口、三亚、兴安、梅州、河源、阳江、阿坝、甘 孜、普洱、大理、阿勒泰等11个城市空气质量达 到一级。超标(超过二级标准)城市比例为8.6%。
第七章 区域环境管理
城市环 境管理
农村环 境管理
流域环 开发区环 境管理 境管理
区域环境管理
一、城市环境及其特征
城市:是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而创造出来的 一种高度人工化的地域,是人类经济活动集中, 非农业人口大量聚居的地方。
这里的城市不是行政意义上的,而是指建成 区,最多指规划区。它不包括市级政府所辖的农 村区域。
– 流经城市的河段近90%受到污染 – 城市水体主要污染因子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
总氮 – 污水处理的总体水平低 – 仍有205个水量不足或水质尚未达标的城市
(十一五指标)
中国城市现状
• 城市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 地下水环境质量
中国城市现状
• 城市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 全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 – 2012年,全国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共监测387个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其中地表水源地240个,地下水源 地147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年取水总量为229.6亿吨, 服务人口1.62亿人,达标水量218.9亿吨,水质达标率 为95.3%,与上年相比,上升4.7个百分点。
中国城市现状
• 城市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 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中国城市现状
• 城市声环境状况
2012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2117.6 万吨,与上年相比下降4.52%;氮氧化物排 放总量为2337.8万吨,与上年相比下降 2.77%。
中国城市现状
• 城市水环境现状
城市作为经济和生活中心,污水排放量 大,加之我国城市污水的处理水平普遍不 高,城市水环境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中国城市现状
• 城市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城市现状
• 城市大气环境现状 • SO2
中国城市现状
• 城市大气环境现状 • NO2
中国城市现状
• 城市大气环境现状 • 可吸入颗粒物
中国城市现状
• 城市大气环境现状 • 酸雨-频率、降水酸度
中国城市现状
• 城市大气环境现状 • 酸雨-分布
中国城市现状
• 城市大气环境现状 • 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 地级以上城市中,4个城市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超标,占1.2%;43个城市 二氧化氮年均浓度超标,占13.2%;186个城市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超 标,占57.2%。环保重点城市中,2个城市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超标,占 1.8%;31个城市二氧化氮年均浓度超标,占27.4%;83个城市可吸入颗 粒物年均浓度超标,占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