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教学设计及理念解说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大全

高中语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大全

高中语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大全我很能想象一个人没有手、没有脚、没有头(因为只是经验才教导我们说,头比脚更为必要)。

然而,我不能想象人没有思想,那就成了一块顽石或者一头畜牲了。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高中语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大全一一、教材分析:帕斯卡尔的《思想录》与《培根论人生》、《蒙田随笔集》被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是一篇哲理性很强的文章,是帕斯卡尔记录偶尔闪现的思想,虽然是零星无序的但真实而细致,处处洋溢着理性的光芒,说出了许多我们有感悟但永远也说不出来的话。

这篇文章较为艰深,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其语言跳跃、晦涩、不畅,故而教师要进行引导阅读。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理清思路、概括主旨的训练,培养、锻炼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把握文章内容,并体会用形象化语言阐释抽象道理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围绕“人是能思想的苇草”的中心话题,通过组织讨论,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人生积累和经验带入文本,与作者、文本对话,理解作者思想的深邃并能演绎自己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著名思想家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看法,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三、重难点分析:理解帕斯卡尔“人是能思想的苇草”的著名比喻所体现的思想对人生的意义四、学情分析作为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人生经验和阅读积累,思想渐趋丰富,对于思想性极强的文章理解起来虽有难度,但是可以通过阅读和指导达成目标的。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

2.教学基本环节:发导学案、布置预习→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布置作业,课后提高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结合课本注释,阅读文章,梳理段落大意,标画精彩语句、段落,标记疑难之处。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教学设计上课教案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教学设计上课教案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教学设计上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旨思想,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写作意图。

1.2 技能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人类思想、自由和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的散文《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概述其内容和结构。

2.2 课文解读分析文章的主旨思想,探讨作者对人类思想、自由和生命的独特见解。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的特点和价值,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3.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旨思想,并联系实际生活,思考人类的思想、自由和生命的重要性。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4.2 阅读理解测试通过测试题目的设计,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或思考题目,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文章的主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人是能思想的苇草》的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5.2 相关背景资料提供作者帕斯卡尔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5.3 课堂讨论指导提供课堂讨论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背景,阅读课文并标注重要段落,准备课堂讨论。

6.2 课文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重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6.3 课文解析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解析,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论证逻辑。

6.4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高二语文下册《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2篇

高二语文下册《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2篇

高二语文下册《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高二语文下册《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精选2篇(一)课程名称:高二语文下册《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课时安排:预计2小时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作者庄子的思想观点,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2.培养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课文,让学生掌握一些具体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夸张和反问等。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文章的哲学思想。

2. 高效运用修辞手法进行文学鉴赏。

教学方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示范引导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材、黑板、PPT等教学过程:Step 1 课前准备(5分钟)1. 教师准备好课本、PPT和其他教学用品。

2. 将关键字和难点标记出来。

Step 2 导入(10分钟)1. 教师先通过引入一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通过PPT展示一幅画面,让学生猜测画面所表达的意义。

引导学生进入到本课的主题。

Step 3 阅读理解(15分钟)1. 教师让学生先默读文本,然后回答一些基础的理解题,如“课文的标题是什么?有什么含义?”“课文的内容是什么?”等等。

2. 通过讨论学生的答案,澄清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疑问。

Step 4 课文解读(20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详细解读课文的意义,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2. 引导学生参与到解读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

Step 5 修辞手法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一些在课文中出现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和反问等。

2. 通过PPT展示实例,要求学生分析这些修辞手法的具体作用和效果。

Step 6 学生活动(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一下课文中的“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个观点是否符合他们的想法。

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发言。

2. 学生发言: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表达他们的观点。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学设计及反思-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学设计及反思,其教学环节之精彩、教学设计之精致、教学问题之精当,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学设计及反思,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吧!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学设计及反思由查字典小编整理,仅供参考:一、背景资料人教版课标教材必修四第三单元侧重于思考与领悟。

入选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属哲理散文或议论文,单元教学要求重点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鉴于课文的难度较大,学生自主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相机引导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属于自读课文,但是帕斯卡尔这篇文章较为艰深,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其语言跳跃、晦涩、不畅,故而建议在老师引导下阅读。

二、学情分析这是学生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议论文,他们还没有积累足够的解读哲理散文等思维含量较高的文章的阅读策略及方法,因此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有效的独立思考被确定为本课的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深度思考,促使他们对人生的很多终极价值问题进行追问。

这些思维训练不仅体现在对哲学类散文的解读上,也体现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外化作文中。

因此,与学生一起攻克这篇课文所蕴涵的哲学命题,学习化繁为简的阅读策略,这一过程比教学结果更为重要。

三、教学目标1.体会帕斯卡尔深邃的思想与诗意的激情高度的融合,了解用形象化的语言阐释抽象道理的写法。

2.指导学生读写结合,尝试将理性的思考与真挚的感情相结合,写作片段式的杂感或较复杂的说理文,或仿写情理相融的片段或格言。

四、教学切入点以人与思想的关系为切入点,探讨帕斯卡尔这段随笔的价值。

五、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阅读周国平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入选苏教版初中二年级语文教科书。

文章开篇以帕斯卡尔的名言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引入,两篇文章有着潜在的共通之处。

学生课前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做圈点批注,自由畅谈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一论点的认识。

《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教案

《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教案

《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主旨和深层含义。

2. 培养学生对哲学思想的兴趣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文章中的思想去思考现实生活,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二、教学重点:1. 文章的主旨和深层含义。

2. 学生对哲学思想的兴趣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文章中的一些哲学概念和思想的解释和理解。

2. 学生如何将文章中的思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文章的基本内容进行讲解,解释文章中的哲学概念和思想。

2. 讨论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章进行深入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3. 实践法:学生将文章中的思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进行实际操作和思考。

五、教学内容:1. 文章的基本内容介绍,包括作者简介、文章背景等。

2. 对文章的主旨和深层含义进行讲解和分析。

3. 对文章中的一些哲学概念和思想进行解释和理解。

4. 学生进行文章内容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5. 教师引导学生将文章中的思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进行实际操作和思考。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原文及相关评论、解读材料。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重要概念和引导学生做笔记。

3. 讨论指南:准备一系列问题,以引导学生的深入讨论。

4. 作业布置:提前准备相关的思考题或写作作业,以便学生在课后深入思考。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出与文章主题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如:“你认为人为什么被称为‘能够思想的芦苇’?”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文章,并在阅读过程中做笔记,标记不懂的地方或有所启发的想法。

3. 内容讲解:教师对文章中的重点概念和思想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讨论指南进行深入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探讨。

5. 分享与反馈:每个小组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和教师提供反馈。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教学设计1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篇名言的内容和寓意。

2.理解人类文明的特征和重要性。

3.明白思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重点是名言《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主要内容包括:1.名言的寓意和含义。

2.人类文明的特征和重要性。

3.思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启示、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围绕教学内容展开教学活动。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您是否听过这样一句话: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您觉得这句话有何含义?我们今天就来一起探究一下。

2.学习环节(1)教师向学生阐述名言的寓意和含义:在西方哲学史上,笛卡尔以这句话来总结人类的思想活动。

苇草是柔软而坚韧的,很容易被风吹弯,同时又很难被摧毁,我们也正是这样:是柔弱而坚韧的。

人是可以想象、思考、推理、创造的,就是我们所说的“能思想的苇草”。

(2)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和课件引导学生琢磨人类文明的特征和重要性:人类文明的特征有哪些?人类文明对人类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通过这些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加深对人类文明的认知和了解。

(3)教师运用案例分析、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思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像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等都是人类思想的产物,这些思想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4)教师通过四种思维模式:推理、逆向、归纳和类比,分类时运用思维导图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巩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在教室内自由探究,搜集有关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的材料并撰写作文。

四、教学评价通过齐步走、小组讨论、笔试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知识掌握、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对人类文明和思想的认知还不够深入,需要更加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来引导他们。

《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教案5.doc

《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教案5.doc

《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教案5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帕斯卡尔作品思想、道德、理性等人生哲学命题的深刻内涵。

了解著名思想家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看法,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2、能体会帕斯卡尔深邃的思想与诗意的激情高度融合的表达效果,能了解用形象化的语言阐释抽象道理的写法。

3、指导学生读写结合,尝试将理性的思考与真挚的感情相结合写作断片式的杂感或较复杂的说理文,或仿写情理相融的片断或格言。

重点难点:1、思考帕斯卡尔在“人是能思想的苇草”的著名比喻中所体现出的对思想与人生的认识。

2、分析《人是能思想的苇草》用断片式的随感写出自己思考的写作特点。

教学教程:一、导入新课人是什么?(学生讨论)这是具备深邃思想内涵的哲学问题。

今天让我们从[法]帕斯卡尔这里寻找答案。

二、作品小介本文节选自《思想录》的第六编“哲学家”,侧重于对思想之价值的体认。

《思想录》原是帕斯卡尔一部未完成的手稿,部分已大致成章,有些则仅有题目或提纲。

书中并没有建构思想体系,属于一种人生哲学,集中了帕斯卡尔对于人生和宗教等问题的沉思与感悟,以其思想的深邃以及文笔的流畅隽永已经成为思想文化史上的古典著作。

三、整体把握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住散发出思想华彩的句子,抓住文章中的基本观点,根据上下文弄懂基本意思。

第1段即是帕斯卡尔的一个核心观点。

人之伟大源于他拥有思想。

第2、3段,写思想能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

第4段,写人心灵追求与实际表现的矛盾。

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存在状态中,才有了人性的不幸和悲哀、高尚和喜乐。

第5、6、7段,写思想的伟大和卑贱。

第8、9段,写人是可悲与伟大的统一体。

第10段,以“伟大君主”、“失了位的国王”类比,仍然强调人是伟大与可悲的统一体。

四、问题探讨(围绕本专题的人文话题,通过组织讨论,要求学生把人生积累和经验带入文本,演绎自己的认识,与文本化为一体,在大师的思想沐浴下真正得到一次精神的洗礼。

)可以重点探讨下面几个问题:1、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概括了人什么样的特点?2、为什么说人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提示:这主要集中于第2、3段,写思想能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

《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教案

《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教案

《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即“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

2. 培养学生对哲学思想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章背景介绍:让·保尔·阿方斯·纪德及其作品《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

2. 文章主要内容梳理:介绍文章的结构和主要观点。

3. 文章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思考“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这一主题思想的内涵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文章主题思想的内涵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文章背景、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中的具体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让·保尔·阿方斯·纪德及其作品《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

2. 讲解:详细讲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文章结构和历史背景。

3. 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文章主题思想的内涵和意义。

4. 案例分析:分析文章中的具体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六、课后作业1. 阅读纪德的另一部作品,了解其思想体系。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这一主题思想的体会。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标准: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和读后感质量为评价标准。

2. 评价方法: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七、教学准备工作1. 准备教学课件和相关资料。

2. 提前布置阅读任务,确保学生已阅读完文章。

八、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纪德的另一部作品,以深入了解其思想体系。

2. 组织学生进行哲学讨论,拓宽思维空间。

九、课程思政融入1. 结合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学设计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学设计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学设计《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学设计为方便教学,语文网小编整理了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设计。

该教案具有教学课堂模块明显、思维启发过渡自然,问题设计精当的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设计,一起来学习下!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设计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部分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

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3.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6.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题目“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2、通过分析《热爱生命》中作者的生命观,学会正确对待生命,积极面对生活。

学习重点难点:1、把握《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热爱生命》这两篇课文的主要观点2、学习通过分析文章的关键句、关键词来理解课文的方法、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诗经》中有一首诗是我顶喜欢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我喜欢它,不仅因为她给我们展现出了对美好爱情的追求,更重要的,还有那苍苍的苇草。

那江水边摇曳的苇草,是人们浪漫情怀的触动点啊。

还是在江边,还是这片苇草,2000多年后,再次引起了一位大思想家的沉思。

好久,他释然一笑,轻轻地说:其实啊,人就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啊。

同学们,这到底是怎样一件事呢?让我们从这位思想家的文字中来寻找答案吧。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_教师资格面试高中语文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_教师资格面试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介绍作者帕斯卡尔,简单概括文章内容。

2.能够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品味鉴赏帕斯卡尔深邃的思想。

3.认识思想对于人的可贵,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通过分析文章的重点段落和语句,感知帕斯卡尔对于思想的态度。

2.难点:学生能够结合课文内容,认识思想对于人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国外有位诗人曾经说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那么大家认为一个人最为宝贵的东西是什么?引发讨论,进而提出在帕斯卡尔眼里,思想对于一个人最为重要。

(二)整体感知1.课前预习,课上释疑,PPT展示重难点生词。

明确:屏幕出示重点生字词,学生朗读。

2.PPT展示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

3.诵读全文,谈谈你对课文题目的理解?明确:文章题目运用比喻将人比为苇草,展现出人的生命脆弱的一面,但是人不是一根普通的苇草,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三)深入研读1.默读前两段回答问题,这两段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明确:“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并进而顺势提问,这句话在全文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明确:这句话作为全文的核心观点,起到一个统领全文的作用。

2.请结合课文谈谈,为什么“思想形成人的伟大”?并讨论作者在阐述思想使人伟大时,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明确:与茫茫宇宙相比,虽然人像苇草一样脆弱,但是人却因为思想,可以概括宇宙,与没有思想的他物而言人是伟大的。

比喻,将人喻为苇草,形象写出人的渺小、脆弱,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堪一击。

这样比喻是衬托出思想的力量:在宇宙中人无比的脆弱渺小,但人却因为思想,可以概括宇宙,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严。

思想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

3.请结合“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

”这句话谈谈你的认识。

明确:我们身处宇宙之中,不可能拥有宇宙的全部空间,所以从空间的角度是宇宙囊括了我们。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精选.)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精选.)

《人是一根能能思想的苇草》教案山南二高张英秀【学习目标】1、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内涵,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从“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的文题入手,通过品读、探究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

3、提高学生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认识,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学习重、难点】1.重点:帕斯卡认为“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 难点:理解帕斯卡尔“人是能思想的苇草”的著名比喻所体现的思想对人生的意义。

【教学方法】品读法、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配乐诗《蒹葭》导入新课。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大家可以想象成片的芦苇在风中摇曳,那瘦瘦的筋骨,青青的枝叶,肆无忌惮的张扬着绿的野性。

那逆流而上寻找佳人的少年,撑着长篙,荡着轻舟,映衬着茂密的芦苇,造就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句!2000多年以后,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同样在见到芦苇后灵光一现,咏出了“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样的至理名言。

二.检测【自主预习案】(一.)【知识链接】作者帕斯卡简介:见《创新学案》“助读链接”部分P43。

(二.)【自主梳理语言基础知识】重点字音、字形、词语的意义等基础知识。

(三)【完成自主预习题】1.给下列词注音。

畜牲()吞没()囊括()2.下列各项词语完全构成反义词的一项。

(B)A.优越—艰苦高贵---丑陋B.枯燥---生动具体—抽象C.寂寞---炎热紧张---松弛D.忧虑---快乐迅速—缓慢3、“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概括了人哪两个特点?其中,突出了什么特点?参考答案:脆弱和能思想的特点,突出能思想的特点。

4.认识了这两个特点后,人应该怎么做?参考答案: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

(四)课件展示学生《初读感悟》。

我读了这篇文章后,发现自己在学习方法上有很大的缺陷,就是只读而不思想。

这样下来一时半会儿还可以记住,但过了一段时间后,觉得自己以前背过的都没有什么印象或者背不出来了。

此时此刻我的心变得很不愉快,知道自己努力了那么多,花费了那么长的时间,到头来还是跟没有努力的学生没什么两样。

《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设计思路及解说

《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设计思路及解说

《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设计思路及解说
《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
一、设计思路
1、解读藤梁之语:以藤梁的比喻来揭示人思想的力量,通过合理的解
读藤梁之语,来表达人思想的强大;
2、深入“芦苇”的比喻:芦苇生命力旺盛,能屈能伸,表现出人思想的
韧性和可塑性;
3、抽象再现:以抽象的形式再现、比喻的意象,强调人类的思想灵动、不可抑制;
二、解说
1、藤梁之语:“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由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
藤梁所说,此语得出人思想力量的强大,深刻揭示出人类精神上的power of reason 。

2、芦苇比喻:芦苇是一种古老的植物,生命力旺盛,能够屈能伸,它
的形式本身就含有着一种韧性,比喻人的思想有所不同,可以在一定
程度上改变,承受外界刺激,形成自身新的思想,但仍保持原本的力量。

3、抽象再现:以抽象的形式再现藤梁之语,将芦苇比喻作为一种表现,把含有着精神力量的“人”与能够思考和发展的“芦苇”相联系,强调人类的思想灵动、不可抑制,更是表达出人的本能,无时无刻不存在。

《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教学设计及理念解说(范文)

《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教学设计及理念解说(范文)

《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教学设计及理念解说(范文)第一篇:《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教学设计及理念解说(范文)《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教学设计及理念解说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受辩证语言的表达效果,体会文章结构的逻辑关系;2、赏析作者深邃的思想与诗意的激情高度融合的表达艺术;3、感知中西文化的差异(中西文化中“思想”与“道德”对于人生价值的差异)。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思考这几个连词在文中的作用,体会文章逻辑之美。

【教学难点】通过中西文化中“思想”与“道德”对于人生的价值所产生影响的比较,感悟思想者的文化哲理之美【教学方法】语文味教学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导入课题,营造思想者的艺术氛围。

课前五分钟播放暖场配乐视频短片《思想者》,开始上课后呈现罗丹“思想者”雕塑图片,从而营造思想者的艺术氛围,由此导入课题: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

(二)从语言层面感知文本,感受思想者的语言辩证之美。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从整体感知全文。

2、让学生再读含有反义词组语句的段落,进而感受语言辩证之美。

3、引导学生用文中的反义词组造句,体会辩证语言的表达效果。

(1)读一读:呈现文中含有反义词词组的语句,并带领学生齐读。

①人既不是天使,又不是禽兽;但不幸就在于想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

②思想由于它的本性是何等地伟大啊!思想又由于它的缺点是何等地卑贱啊!③因此,认识(自己)可悲乃是可悲的;然而认识我们之所以为可悲,却是伟大的。

(2)练一练:采用分组练习的形成,让学生用反义词组造句,进一步体会辩证语言的表达效果。

①第一组:用“天使……禽兽……”造句②第二组:用“伟大……卑鄙……”造句③第三组:用“伟大……可悲……”造句④第四组:学生任选一反义词组造句。

(3)议一议:通过造句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辩证语言的表意作用和语言魅力,以及文中含有反义词组语句的含义。

(三)从文章结构层面解读文本,体会思想者的文章逻辑之美。

1、思考:本文仅是由几个散乱的思想片段组成,是否显得很凌乱?2、默读第3、7、9、14、16段文章,思考这五个段落开头的连词在文中的作用。

苏教版高二下册语文《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教案

苏教版高二下册语文《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教案

教案:《人是能思想的苇草》课程目标1.知识与理解:o学生能够理解“人是能思想的苇草”这一比喻的深刻含义,认识到人类思想的独特性和力量。

o学生能够了解思想家们对人类思想的不同理解和观点,拓宽思维视野。

2.技能与方法:o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人类思想在历史、文化和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o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和文本分析,提升语言表达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培养学生尊重人类思想的多样性,学会倾听和理解不同的观点。

o引导学生珍视自己的思考能力,鼓励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独立思考。

教学准备•教学材料:o思想家对人类思想的论述摘选(如笛卡尔、康德等)。

o“人是能思想的苇草”的原文及解读。

o相关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教师准备:o设计讨论问题和文本分析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类思想的力量与脆弱。

o准备思想家论述的摘选,辅助教学并拓宽学生视野。

o搜集相关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教师活动:o展示一张芦苇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芦苇的特点。

o提问:“芦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觉得芦苇和人类有什么相似之处吗?”o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一个有趣的比喻——‘人是能思想的苇草’,看看这个比喻背后隐藏了哪些深刻的含义。

”•学生活动:o观察芦苇图片,思考芦苇的特点和人类相似之处。

o激发对课题的兴趣,准备进入新课学习。

二、解读比喻(约10分钟)•教师活动:o展示“人是能思想的苇草”的原文,引导学生阅读并理解其含义。

o提问:“这个比喻把人类比作什么?为什么用‘苇草’来比喻人类?‘能思想’又意味着什么?”o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比喻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

•学生活动:o仔细阅读原文,理解比喻的含义。

o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逐步深入理解比喻的核心观点。

三、思想家论述摘选(约15分钟)•教师活动:o展示思想家们对人类思想的不同理解和观点摘选,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

《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教案

《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教案

《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帕斯卡的生平及思想。

2. 培养学生对人类思想、生命、宇宙等哲学问题的思考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原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的内容,包括作者生平、作品背景、主要思想等。

2. 重点词汇解析:对文中的重点词汇进行解释和例句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哲学问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人类思想、生命、宇宙等哲学问题。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

2. 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3.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提供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并思考哲学问题。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帕斯卡及其作品《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

2.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包括重点词汇解析。

3. 哲学问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人类思想、生命、宇宙等哲学问题。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五、作业布置2. 请学生准备一个关于人类思想、生命、宇宙等哲学问题的演讲稿,下次课堂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2. 作业评估:对学生的读后感作业进行评估,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演讲稿评估:对学生的演讲稿进行评估,了解他们对哲学问题的理解和思考深度。

七、教学拓展1. 推荐相关读物:向学生推荐与《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相关的读物,扩展他们的知识面。

2. 组织哲学沙龙:邀请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组织学生参加,提供更多的思考和交流机会。

八、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提供课文《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的原文,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2. 相关读物:提供与课文相关的读物,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拓展知识。

3. 哲学问题讨论指南:提供一份哲学问题讨论的指南,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和表达自己的思考。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教案教学设计1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能:1. 了解苇草的外在特征和生长环境。

2. 理解《论人类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中苇草与人类比喻的含义。

3. 探讨人类的思想能力,了解人类与其他生物的本质差异。

4. 培养学生对于人类思想能力的认识,以及对于自我发展的启示。

二、教学内容:1. 苇草的介绍通过图片和视频等方式展示苇草的外在特征及生长环境。

2. 论文摘录介绍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引用其中关于人类和苇草的比喻部分。

3. 班级讨论引导学生参考比喻,探讨人类与苇草的异同,并进一步探讨人类思想能力与其他生物之间的本质差异。

4. 个人思考学生在老师引导下,思考人类思想能力对于个体成长的意义,并撰写个人感想。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苇草比喻的深层含义。

2. 探究人类的思想能力,以及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差异。

3. 培养学生对于思想能力的认识,以及思想能力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方式引入教学材料,提高学生的兴趣。

2. 班级讨论,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加深对于思想能力和差异的理解。

3. 个人思考,借助文字表达自我对于思想能力和成长的领悟。

五、教学反馈:在课程的最后,将学生的个人感想与班级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补充说明。

六、教学拓展: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进一步深入探讨人类思想能力的本质及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与大脑的发育有什么关系等。

通过扩展思考,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思想能力的重要性本课程通过苇草比喻,引导学生探究人类思想能力及其与其他生物的差异。

学生在班级讨论中通过交流,深入理解了人类思想能力与其他生物的不同之处,并在个人思考中探讨了思想能力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通过此课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思想能力的重要性,并如何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

高二语文下册《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下册《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设计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本主旨,领悟作者对人的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思考。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本主旨,领悟作者的观点。

2.分析文本的论证结构和逻辑关系。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的寓意。

2.分析文本中的哲学观点。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请同学们谈谈对“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句话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为什么会成为经典?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帕斯卡及其作品背景。

2.阅读课文,梳理文本结构,找出关键句。

三、课堂讨论a.文章中作者如何看待人的价值和意义?b.作者如何论证“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文本的主旨和论证结构,下一节课我们将深入分析文本的哲学观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请同学们简要概括文章的主旨。

2.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二、课堂讲解1.讲解文本中的哲学观点,如:人类的渺小与伟大、人生的意义等。

2.分析文本的论证结构和逻辑关系。

三、案例分析a.在生活中,我们如何体现“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b.面对困境,如何运用文本中的观点来调整心态?四、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对文本中哲学观点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同学们进行深入讨论,挖掘文本内涵。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深入分析了文本的哲学观点,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人作为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应在生活中不断追求真理,实现人生价值。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请同学们谈谈对“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文本中的观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二、写作训练1.请同学们以“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教师点评学生写作成果,指导学生修改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教学设计及理念解说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受辩证语言的表达效果,体会文章结构的逻辑关系;2、赏析作者深邃的思想与诗意的激情高度融合的表达艺术;3、感知中西文化的差异(中西文化中“思想”与“道德”对于人生价值的差异)。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思考这几个连词在文中的作用,体会文章逻辑之美。

【教学难点】通过中西文化中“思想”与“道德”对于人生的价值所产生影响的比较,感悟思想者的文化哲理之美【教学方法】语文味教学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1 导入课题,营造思想者的艺术氛围。

课前五分钟播放暖场配乐视频短片《思想者》,开始上课后呈现罗丹“思想者”雕塑图片,从而营造思想者的艺术氛围,由此导入课题: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

(二)从语言层面感知文本,感受思想者的语言辩证之美。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从整体感知全文。

2、让学生再读含有反义词组语句的段落,进而感受语言辩证之美。

3、引导学生用文中的反义词组造句,体会辩证语言的表达效果。

(1)读一读:呈现文中含有反义词词组的语句,并带领学生齐读。

①人既不是天使,又不是禽兽;但不幸就在于想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

②思想由于它的本性是何等地伟大啊!思想又由于它的缺点是何等地卑贱啊!③因此,认识(自己)可悲乃是可悲的;然而认识我们之所以为可悲,却是伟大的。

(2)练一练:采用分组练习的形成,让学生用反义词组造句,进一步体会辩证语言的表达效果。

①第一组:用“天使……禽兽……”造句②第二组:用“伟大……卑鄙……”造句③第三组:用“伟大……可悲……”造句④第四组:学生任选一反义词组造句。

(3)议一议:通过造句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辩证语言的表意作用和语言魅力,以及文中含有反义词组语句的含义。

(三)从文章结构层面解读文本,体会思想者的文章逻辑之美。

1、思考:本文仅是由几个散乱的思想片段组成,是否显得很凌乱?2、默读第3、7、9、14、16段文章,思考这五个段落开头的连词在文中的作用。

明确:这五个体现因果关系的连词,将前后段落之间因果关系,清晰地表达出来,并且使得全文形成推理严密的浑然整体。

(四)从文学层面赏析文本,品味思想者的文学激情之美。

1、朗诵由第二段改编成的诗歌,感受思想者的激情之美。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明确:人是芦苇,人只不过就是一根芦苇而已;作者觉得还不行,表达还不到位,后面又说“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

直到这里,作者感到情感抒发还是没有完全到位,因此后面又写道“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人死命了”。

文章把人的脆弱性写到了极致,但接着作者又勃然而发:人却比致他死命的东西更高贵的多,是因为人有思想。

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像一个奋起的斗士,手握思想的长矛向脆弱开战,激情且无畏。

2、赏析含有反义词组的语句,品味思想者的激情之美。

再次朗读文中含有反义词组的语句,并填写完整括号中的词语,进而品味思想者的激情。

①人既不是天使,又不是禽兽;但不幸就在于想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

问题:本句抒发了作者()的激情②思想由于它的本性是何等地伟大啊!思想又由于它的缺点是何等地卑贱啊!问题:本句抒发了作者()的激情③因此,认识(自己)可悲乃是可悲的;然而认识我们之所以为可悲,却是伟大的。

问题:本句抒发了作者()的激情明确:以上各句分别抒发了作者冷峻、豪迈、自信的激情。

注意,此处答案不应仅仅局限于这几个词语,重在引导学生玩味、体会作者在文中阐述深刻哲理的激情之美。

(五)从文化层面升华文本,感悟思想者的文化哲理之美。

1、研读并讨论文化内涵丰富的重点语句,并回答下面选择题。

问题:“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关于对这句话的理解,下面三个选项,你认为哪一个最符合原意。

A.有思想就可以不要道德。

B.仅仅有了道德还不能说符合道德的原则,只有有了道德的同时有了思想,我们才能认识到道德的价值,进而超越现有的道德。

C.道德就是思想,有了道德就可以不要思想。

明确:根据文本研读以及对辩证语言的品味和分析,学生可以轻松选择出正确答案B。

2、比较中西文化中“思想”与“道德”对于人生价值所产生影响的差异。

出示填空式问题,请学生根据知识积累和本文思想尝试着填写如下表格:由本题可知,西方更倾向于思想教育,东方更倾向于道德教育,但两者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帕斯卡尔所生活的时期是17世纪的西方,当时正处于启蒙运动前夕,所以作者才会大声疾呼:让我们努力好好地思考,因为思想是人全部的尊严。

当然,这篇文章只是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来西方文化精神特征。

二、思路解说在粤教版课标实验教材选修15《论述文选读》中,《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节选自帕斯卡尔所著的《思想录》中第六编“哲学家”。

该编原文是由作者在不同时期所写的89个部分的文字组合而成,而本文则是从这89个部分中跳跃性地挑选了16个段落组成的。

虽然本文比较集中地表现了作者对思想价值的认识,但是仍缺少一以贯之的文脉,以及思辨性的哲学表达,这些问题都给文本阅读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另外,论述类文本应该教什么、怎么教也是授课者必须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首先,作为选入语文教材的文本,承担着语文教与学的任务,即对通过文本的学习,需要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与表达能力。

具体到论述类文本,文章的哲学思想、理论内涵等已不再是语文教学的内容,而语言、篇章结构、文学艺术、文化内涵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因此,教师也只能以语文的教学方法来教学论述类文本,其主要就是抓住语言、分析篇章、赏析艺术表达、拓展文化思维这些方面来展开教学。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选择了影响颇广的语文味教学法作为本课主要的教学方法。

语文味教学法,以语文味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教学过程中师生共生、共创、共享、共鸣、共融、共进(共同发展)为教学宗旨,以既要就语文(文本)教语文(文本)又要跳出语文(文本)教语文(文本),以“一语三文”教学模式和其变式为主要教学方式,以语言、文章、文学、文化为教学内容要素和教学过程层次,以融合文本思想内容与师生生命体验而打造新的教学主题为教学重心,以营造教学审美意象与意境、建构教学艺术作品为教学追求,同时又充分具备语文教师和学生通过语文教学来抒情言志之功能的一种“有温度”的表现性教学法。

[1]运用语文味教学法的关键在于“选点”,也就是从“一语三文”(语言、文章、文学、文化,四个角度来挖掘文本的教学资料,并依次确定教学要点,从而形成由表及里、层层推进的教学设计。

第一个环节,读与练(造句),从文章的语言层面确定教学要点。

语文味教学法一般将文本的语言资源分为基础性语言资源,即文本中生字词或重点字词;积累性语言资源,即文中值得积累并能够运用到实践的词句段;引导性语言资源,即对理解文本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引导作用语句或段落。

具体到本节课的教学中,笔者以为文中大量出现的反义词组组成的语句在文本阅读中具有“钥匙”的功能。

它们既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同时也是培养高中生辩证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教学资源。

所以,笔者设计了“朗读含有反义词组语句的段落”和“用反义词组造句”两个教学环节,一方面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辩证之美,另一方面也为第三个环节赏析思想者的激情之美做铺垫。

第二个环节,读与理(理顺关系),从文章学角度确定教学要点。

起承转合是文章结构的基本规律,也是文章结构教学的重点。

因此,在这个环节,笔者将五个段首连词作为教学切入点,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篇章技法、逻辑关系。

本文虽作为节选文字,但仍可视为一篇完整的文章,其表现就在于大量段首连词在文章逻辑表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个环节,读与换(转化表达),从文学艺术解读确定教学要点。

对于一篇论述文来说,“文学”要素体现在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以及作者情感表达的丰富性上。

基于此,笔者将文学艺术较强的第二段确定为这个环节的教学重点,并将这段文字改写成诗歌的形式,引导学生采用鉴赏诗歌的方式来体会作者在论述过程的激情之美。

第四个环节,读与辨(辨识差异),从文化深度层面开掘教学要点。

文化是语文味教学法的亮点,也是至高点。

语文味教学法中的文化是指体现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深层结构。

作为本节课的结课环节和升华环节,笔者通过引导学生阐述对“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这句话的理解,引出“道德”和“思想”对人生价值的影响及其所体现中西文化的差异的比较。

本环节对文化层面的选点聚焦于两个教学目标:第一是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更深层次挖掘,回应整个教学主题;第二是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实现独具美感与哲思的,以真善美为主要内容的价值推送。

[2]注释:[1]程少堂.建构一种新的教学法:语文味教学法[J].中学语文教学2014,(2).[2]程少堂.语文味教学法:一个典型案例的展示、解剖与解说――程少堂《一段风华几千年――跟程老师“学”读》公开课教学理念与设计思路解说[J].语文教学通讯2014,(10).(亓培育深圳市坪山高级中学5181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