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的基本观点

教学设计的基本观点

教学设计的基本观点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课程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进行有序的规划和安排。

它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发展至关重要。

教学设计的基本观点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秉持的一些基本理念,下面将从培养学生主体性、体现有效性和关注多元发展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培养学生主体性教学设计的基本观点之一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

因此,教学设计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学生在课程中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体验到自己的行动对学习的影响。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立探究性的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认知和能力发展。

二、体现有效性教学设计的基本观点之二是体现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的教学设计应当符合学科教育的规律和学生的特点,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能力。

在评价方面,教师应当设计科学、客观的评价方式,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进一步的教学改进提供有力的依据。

三、关注多元发展教学设计的基本观点之三是关注学生的多元发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获得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培养一系列的素质和能力,如创新思维、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全面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项目学习、组织学术活动等方式,提供多种学习的机会和环境,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教学设计的基本观点是培养学生主体性、体现有效性和关注多元发展。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立足于学生,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充分发展。

教学设计基本理念

教学设计基本理念

教学设计基本理念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是指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思想和方法。

正确的教学设计基本理念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关注学生、建构主义、个性化学习和情感教育四个方面探讨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一、关注学生关注学生是教学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和目标。

在教学设计中,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

这意味着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困难,以便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同时,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

只有真正关注学生,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学生通过与现实世界的互动,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和意义。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性问题、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个性化学习个性化学习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评价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差异化教学等灵活的组织形式,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和方式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主动性。

四、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还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培养。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关心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情境。

教师可以采用情感渗透、情感引导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人格塑造。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思路、内容及例析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思路、内容及例析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思路、内容及例析高中记叙文: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思路、内容及例析一、基本理念:立足课标、贴近学生、重视发展、突出人文1、以人为本,促进发展2、挖掘潜能,自主发展3、尊重差异,多元发展二、教学原则:以学定教、实用有效、促进发展三、教学思路:导思激趣—明体探疑—质疑解惑—应用拓展四、教学模式:以学定教,任务驱动,问题探究五、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六、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七、基本环节:课前预习、交流研讨、知识归纳、教师指导八、资源利用:1、学案与导学案的运用2、多媒体辅助教学九、操作程序:课前预习1、学习目标导学(阅读材料)2、自主学习(1)梳理“情境”(2)自读自悟(3)分组探讨(4)补充疑点(5)反馈评价课中研讨: 1、学生质疑(1)自由质疑(2)小组质疑(3)全班质疑2、教师引导(1)重点引导(2)跟踪引导(3)补充点拨(4)重点评价课后反思:课堂作业1、回顾整理2、教师点拨3、强化练习4、巩固提升十、基本步骤:第一步:温故知新通过复习回顾所学的知识,从而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第二步:导入新课在新授之前,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导语,巧妙地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为后面的新授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步:讲授新课在课堂教学中,讲授是极为关键的一环,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和训练主要在这一环节完成。

第四步:巩固新课最后是教师检测练习或当堂达标,然后学生总结归纳,教师加以适当点评。

第五步:布置作业这是巩固新课,使知识得到延伸和扩展,同时也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习方法和能力的指导。

第六步:总结反思。

不但要总结这堂课的得失,还要对今后如何更好地上好每一节课提出建议。

第七步:布置作业包括作业类型和作业量两个方面。

作业类型以基础性、综合性和拓展性为原则,并针对不同的学生层次设计难度适宜的作业。

第八步:课后辅导。

第九步:板书设计。

第十步:布置家庭作业。

教师应将一些常见的错误和注意事项都写到黑板上,为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问题、分析问题提供方便,并及时督促学生进行纠正。

教学设计的理念

教学设计的理念

教学设计的理念教学设计的理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种基本原则和价值观,它关乎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以及对学生的教育目标和发展需求的理解。

下面是我对教学设计的理念的解释。

首先,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背景和需求。

因此,教学设计应注重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和可能遇到的困难,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安排,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教学设计应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

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还需要关注学生的道德、情感、社交等方面的发展。

教学设计应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出发,通过情感教育和实践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再次,教学设计应强调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学科知识是一种工具,学生需要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因此,教学设计应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通过真实情境的创设和实践活动的引入,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最后,教学设计应强调探究和合作学习。

学生应该被视为主动的学习者,他们需要通过各种资源和途径获取知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因此,教学设计应重视启发学生的探究和发现能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同时,为了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教学设计应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

总之,教学设计的理念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强调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

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让他们能够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和需求。

教学设计基本理念

教学设计基本理念

教学设计基本理念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进行系统安排和有效组织的过程。

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基本理念之上,以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本文将介绍几个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并探讨如何将它们应用于课堂实践。

一、学生中心的教学设计学生中心的教学设计是指将学生置于教学的核心地位,关注学生的需求、兴趣和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主动性。

在学生中心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背景知识和学习风格,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来适应学生的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二、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期望学生达到的学习成果。

教学目标应该清晰明确、可衡量和具体,有助于指导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行为。

在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设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通过步骤性的教学计划和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逐步实现目标。

三、启发式教学设计启发式教学设计是指教师通过提供启发性问题、情景模拟和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在启发式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探究,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四、知识转化的教学设计知识转化的教学设计是指将课堂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中的过程。

在知识转化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帮助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实际问题相连接。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真实的案例和场景,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培养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反馈评价的教学设计反馈评价是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教学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提供针对性的支持。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思路、内容及例析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思路、内容及例析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思路、内容及例析教学研究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思路内容及例析夏静雯(浙江省宁波外国语学校,315o16)'一,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作用,因此,教学策略得到最优化要以教学环态度分析: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教学设计是以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为境和教学目标为依据.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新生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天真可爱,乐于动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中主要的环节,过程实施是教学设计的实施手,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非常好.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环节,是学习者的实践体现,即活动呈现.从二是起始能力分析.他们平时喜欢结伴斗牛,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整体上来看,教学环境和教学目标是服务于但坚持的时间也不长,技术动作不规范.三是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教学策略的优化,过程实践是教学策略的活知识,情感及健康状况.运球方面的知识较为过程.动化.设计整体反思是教学环境分析,教学目匮乏,经调查男生较为喜欢篮球,大部分女生本文认为,体育教学设计首先要体现"健标确定,教学策略选用,过程实施这四个方面平时不接触篮球.从几次身体素质测试看,康第一"的课程理念,即以I进学生的身体进行总体评价与优化,是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力量,速度,弹跳都较差.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的三维健康观为基提高教学效率的助推器(见图1).其次,教材内容分析.篮球运球是篮,1u'州ltK±—ruL^.l,oIuJL=.,/JI'II?'…l=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更要体现"以学习}一lL_=一黑菇用l球?运球是有球队员在原地或移动中,用单者为中的设计理念.只有在这种理念指导』[手连续拍按或双手交替拍按由地面反弹起来下新沿+}寸自H嘏挥生自^性占幸1L一1目标确定卜_目标确定与陈述}?一rL—————--—--r------__JlI的球,叫运球(例举).包括原地,直线和变向lH于pl/J 月blK于工口;'1可小E运球.技术分析,运球动作是由身体姿势,手让才能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堕嚣法臂动作,球的落|,手脚协调配合四个环节组一砉芒凸.L占^甘-N-田败皇成.重点分析,手脚协调配合一技术要领及环一'思路就是人们思考某一问题时思维活动L二==_j塑.目标簧略及评价卜一节推球速度.'基于以上分析,在教学中应先从原地运得首先弄清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以殛们l竺:!竺竺I'l…~…诛一盲缚诛一蛮向云fI循障渐讲新坐甭间的逻辑关系.圈l点从手脚协调配合一技术要领及环节一推球(一)教学设计的要素(三)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速度变化推进.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李建军.认为教学设计有:体育教学任通过图1对教学设计的要素分析后,认为在教学中多运用篮球或篮球游戏进行身体素务(背景分析,内容分析和对象分析),教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体现为:1.教学环境分质练习,提高其趣味性.目标(目标主体和维度,目标陈述),教学策析.包括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材以及教具的最后,教具选择.由于本学段的学生好略(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媒选用;2.教学目标确立.目标确立的依据和目动,集中注意力时间较短,所以尽量一人一体),教学过程(过程设计意图,过程设计需标的陈述;3.策略优化.策略优化包括教学组球,用鲜艳的颜色画场地,还可使用标杆'要考虑的因素),教学设计自我评价五个要织设计,教学方法优化和教学手段选用;4.过障碍物等,若有条件可以使用多媒体及音乐,素.胡波认为教学设计的要素包括:教学任务程实施.教以"目标一策略一评价",学以"活提高学生的新鲜感.及对象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策略分析,动一体验表现"的教学主线;5.设计反思.(二)教学目标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评价分析五个方面.基设计反思是对教学设计本体要素的反思与重一是目标分析.在以往的教学设计中,于体育学科的基本特点,笔者认为体育教学构,能促进教师更加理性去思考教学,真正体其目标涉及到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设计的要素包括:教学环境分析,教学目标确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的目标.定,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实施以及设计但是在一节课这么多的教学目标是否能一一整体反思五个方面.一.例析教学设计的步骤及内容实现呢?本文认为:体育教学应追求知识与技(二)设计要素的逻辑关系本文将以我校七年级"篮球一运球"为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教学环境要素包括对学生,教学内容以例分析课堂教学设计的步骤及内容.度的有机整合,因此,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及教具选用,只有对教学环境要素进行详细(一)教学环境分析要把运动知识技能,体育能力,情感态度等方的分析才能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学本文认为,教学环境分析包括对学生分面都考虑到.环境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前提,也是确定教学析,教学内容分析以及教具的选用.二是目标陈述.1.陈述的主体是学生,目标的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策略具有引领首先,学生分析.一是对学生学习篮球的2.目标陈述具有层7欠性;3.行为动词应有可视28I中圊学枉律育l2011—05JIAOXUEYANJIU性,简单易懂;4.目标应可操作和易于检测;3.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之"字形的线上快速运球(变向)一探讨往返5.目标陈述要具体化,如,在什么样情况下做传递信邑的工具,媒体或设备.鉴于七年级学接力运球的技术(比赛).队形组织:散点体验一什么,达到什么效果.生的特点,教学手段的运用应该多样化.除了集中学习一分组或分层一集中展示.根据以上分析,本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常规手段外,还应该使用多媒体,挂图和音乐3.教学评价.评价的功能上弱化甄别,强应陈述为:1.通过本次课让90%的学生在运等手段.化过程体验.评价思路:行为诊断表现评价球过程中动作较为协调,并基本学会运球的A.多媒体运用:播放篮球相关视频激发一目标再预设策略再实施.评fiT~体转向多动作要领;2.50%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后懂得判学生的学习欲望,播放运球相关的视频使学元,即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评价断运球的正确性,并能协助同伴纠正错误,生初步了解运球相关知识.内容强度多维,一是学习态度(散点运球和小培养互助意识及在竞赛中培养竞争意识;B.挂图使用:把关键的技术通过挂图展组学习的注意力和积极性);二是在小组运球3.30%的学生能在无人指导的情况把技术运示,提高直观性.把在教学中活动的线路用挂学习中协作能力及对小组的贡献力;三是运用到课余学习中去.图展示,节约讲解时间.球学习中小组对问题探究的深度;四是运球f三)教学策略优化C.音乐使用:学习中让学生按音乐节奏运技术的领会能力,运用及正确性与优美性;五教学策略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环球,既能营造氖围,又能提高节奏感.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六是评价要有延伸性,认节,其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真考察学生课后的学习与运用情况.其目的及教学手段的设计3个方面".(四)教学过程实施就是促使学生在篮球学习中积极体验练习过1.教学组织.现代教学设计强调以探究过程实施是教学设计的具体操作部分,程,以最短的时间掌握其技术要领.评价始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等来激发学生的潜是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终要以学生在运球学习中的表现为核心,教能;而且本学段学生又具有好动,乐于实践,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始终以"目标预设师是课堂设计的主体,应根据学生的过程表不怕冒险等特点.因此,教学组织为"情景设策略实施效果评价"这一主线开展,相对现反复调整目标与策略,以最终提高学生的置(如:通过与篮球有关的故事或场景激发学应的学生也沿着"活动参与一学习体验行为学习效果.习兴趣)一活动体验(如:创设让学生积极参与表现"这一主线进行学习(见图2).(五)教学设计反思运球练习的活动)一指导与总结(如:教师语言1__.-__.粟i葡?教学设计的整体反思.运用系统观的引导学生去总结运球的要领)一再实践(如:分——1—-=一,—==]——]一思想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要素组成了一组或分层练习,展示与提高)一能力提升Ⅱ:巨磊]__1.1五妻口个教学系统,其要素之问有着紧密的逻辑关设置组间比赛)"的主线开展.由于男女之间一——一~系,体现体育教学过程的本质性.如设计意图的技术差别较大,所以男女生分开练习,便于在课堂上,教师对"目标预设策略实施的反思,各要素内容之问的逻辑关系反思,开树立女生信心.由于学生的基础较差,内容一效果评价"应该反复调整至最佳效果,教师发一设计一应用一评价的过程反思等.组织上应从最简单的原地运球开始,由浅入绕着学生行为表现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学生2.教学设计的要素反思(见下表)深,由易到难.的行为表教学设计的要素反思例表2.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教现是教师主要要素具体内容教学环境分析是否全面,客观…?-学环境,学科特点,教师特点,教学时间,教活动的重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否以教学环境为依据,设定是否合理,陈述是否合理…??学技术条件等.所以教学方法的实施为:要依据.教学内容内容分析的准确性,教学内容排序以及组合的合理性……策略优化教学组织和手段的合理性,教学方法高效性…??A.示范法:对关键的,学生容易出错的运因此,本过程实施教学意图是否明确,活动设置是否有效,时间和环节是否合理,评价是否促进学生发展…??球技术教师应该通过示范加深印象.如:球设计的过推进时拍球部位,变向运球,绕杆运球等.程实施为:3.教学设计的修正.在对教学设计的整B.演示法:通过多媒体演示运球的视1.目标预定.学生运球过程中身体协调,体和要素反思之后必须认真详细地对教学设频,形成视觉冲击,加深印象.手型正确,行进间流畅.计进行修正,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这c.情景法:以关于篮球的故事或片段激2.策略实施.教学主线:时问设定一教学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内化过程,即通过教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环节一教学意图一内容呈现一教师活动一学设计"实践一修正一再实践",从而提高教师D.探究法:让学:自己拿球或分组自主生活动一媒体使用一预期效果.技术主线:原的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率.日练习,体会技术,熟悉球性.地一直线一变向;学生活动主线:自主体验一总参考文献呲赛法:分组进行运球比赛提升能结体会一分组探究一展示(竞赛)与提升c教师纽谦"~:flJ卜学麓续教.育的教学设计.2OlO.17力,培养竞争意识.活动主线:情景设置一引导总结一讲解示范一[2]李建军从传统教案走向现代体育教学设计一一对E.讨论法:分组运球练习,小组讨论,小帮助解疑一激发能力提升.问题设计主线:双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JJl北京组特色展示.脚固定如何使球运往各爪方向(原±也)一怎样才篙嘉学酬J]中国教…??能在"直线"上决速运球(直线)一怎么样才能在育学刊2007.(3144—47201105lCHINASCHOOLPHYSICALEDUCATIONI29。

教学设计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所秉持的基本信念和理念,它对于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能够引导教师按照科学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设计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

即,教学设计应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特点为出发点,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他们成为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和主体。

教学设计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为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设计设计理念的另一个核心是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即,教学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不同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因势利导,推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设计设计理念的第三个核心是注重学生的发展。

即,教学设计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机会,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教育帮助,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

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注重反思和改进。

即,教师应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是否需要进行改进和调整。

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效果、教学方法的反馈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借助各种评估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水平。

总之,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它关乎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注重学生的发展,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进行反思和改进。

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及教学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及教学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及教学策略价值观的过程”,要完成这个任务,落脚点在课堂教学。

课程改革如果不能把改革的理念和思想融进课堂教学,并以此统摄和改造教学过程,再好的课程也只能是空中楼阁;而课堂教学如果不能从根本上顺应课程改革的趋势,也只能是无本之花。

传统的课堂教学的特点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单向平面地讲授教科书的活动,“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是这种传授活动的金科玉律。

”在这种理念下,教师崇尚钻研教材,视处理好教材、教好教材为教学艺术。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

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创造性地开发教学资源、开放性地规划教学过程,以达到生成性实施课程的目的。

要达到以上的目的,首先要搞好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这里我不论述什么是教学设计及其基本程序,单单讲其以下几个基本理念:㈠创设“学习环境”新课程所指的学习环境,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四要素:“教师”、“教材”、“学生”和“媒体”。

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三个要素。

1.情境:新课程所说的学习情境特指一种真实而复杂的问题情境,并要求把学习任务全部置于情境中。

2.协作:新课程特别强调特定情境中学习活动的交往、合作和互助,协作在更高层次上促动个性的经验、方式和信念的内化和提升。

3.资源:新课程作为教学活动的五大学习资源:一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资源(教材);二是教师与教师的协助;三是学习环境中特定的问题情境和合作性学习;四是将与学生个性相对的学生群体;五是学习活动中的所有因素、事物、人物,尤其是学生的课堂活动。

㈡整合教学目标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

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强调教学过程,强调学生的“经历”和“体验”,使学生既能掌握知识又学会反思、评判,并有所创新。

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强调理解与情意的统一,“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

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作为一位人民教师,教案的编写是每个学期在课堂授课之前都会进行的教学准备。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的散布状态;水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水污染的后果及避免水体污染;了解水的组成及物理性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及查阅媒体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建立节水观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为可连续发展做出自己的奉献。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

教学建议本节内容大致可以分为:水对人类的影响,水的物理性质及水的组成,在处理这一节教材时,要充分以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例作为研究的线索。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课前布置研究课题,给学生一周的时间查找相干资料,特别是突出媒体信息量大的优势,通过互联网输入关键字词搜索相干信息,并要求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每2-3个学生为一个小组,通过课前准备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制作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展板展现自己的研究成果。

通过这种组织情势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特别是展现成果,不管对哪类学生来说,只要付出劳动,都会有收获,真正体现初中义务教育的全员性和教育的全进程性。

特别对初中学生来说,强烈的表现愿望成为其学习进程的根本动力。

水资源的有限,人类对水的需求的日益增加,工业化进程对水体的污染,对学生来说,有的可能了解很多,有的学生会一无所知,教师课堂上简单的介绍对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让学生亲身去体验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生活中,水资源的浪费、水质的日益恶化等,使学生有一种危机感,自觉地从我做起是环保事业大众化的具体体现。

水的组成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内容,它应包含两方面内容:1.水的宏观组成,即:定性水的元素组成。

2.水的微观构成,即:定量。

每个水分子所含原子的数目,从而得到水的分子式。

教学设计基本理念

教学设计基本理念

教学设计基本理念教学设计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有目的地组织和安排教学过程的活动。

它是教师在教学中思维过程的产物,涵盖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方面面的考虑。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介绍几个重要的教学设计基本理念。

1. 学生中心的理念学生中心的理念是将学生置于教学的核心地位。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设计与学生需求相匹配的教学活动。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些差异来制定适当的教学策略。

例如,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游戏和实践活动等方式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经验,促进学生在语言运用中的全面发展。

2.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学习兴趣和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因此,教学设计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活动,以及引入有趣的教学方法,如故事、游戏、实验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度。

此外,教师还可以关注学生的个人兴趣和需求,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3. 综合能力培养的理念教学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仅仅关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综合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这些都是学生未来成功的关键素质。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项目化学习、探究式学习、情境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4. 知识与技能的整合的理念知识与技能的整合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师应该将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在教学活动中,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入到教学中,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学习。

(完整版)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完整版)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第二节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理念一、教学设计概述对“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涵义的认识目前还未能达成普遍共识。

教学设计专家格斯塔弗森(K.L.Gustafson)指出,“教学设计”被用来描述包括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指导试验和修改及评定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在我国,一般认为,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

它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立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然后分析评价其结果,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一)教学设计的主要特征教学设计以明确的教学目标激发、促进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帮助每个学生完成学习.它的主要特征有:1.教学的计划、开发、传播和评价建立在系统理论上;2.教学目的建立在对系统环境的分析上;3.教学目标用可观察的行为术语来描述;4.对学生的了解是系统成功的重要因素;5.研究的重点是教学策略的计划和教学媒体的选择;6.评价是设计过程的组成部分;7.测定和分等依据学生达到预期标准的能力;(二)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教学设计的程序因设计任务及设计者的不同而呈现多种形式。

对整个教育系统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均适用的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和布里格斯的教学设计程序。

他们把教学设计程序分为14个步骤。

1.分析需求、目的及其需要优先加以考虑的部分;2.分析资源和约束条件及可选择的传递系统;3.确定课程范围和顺序,设计传递系统;4.确定某一门课的结构和顺序;5.分析一门课的目标;6.确定行为目标;7.制定课堂教学计划;8.开发、选择教学材料和媒体;9.评定学生行为;10.教师方面的准备;11.形成性评价;12.现场试验及修改;13.总结性评价;14.系统的建立和推广。

以上程序分别在系统级、课程级和课堂级的水平上进行。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较为适用于课程、教学单元和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程序,如图示:上述程序中包含了教学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1.教学目标(我们期望学生学会什么?)2.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为达到预期目标,我们将如何进行这种学习?)3.教学评价(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如何及时获取反馈信息?)二、教学设计的模式及其理论基础我们可将教学设计模式分为三大类,即认知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行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以及人格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理念(1)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理念(1)
在我国,大凡认为,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
它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立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然后分析评价其结果,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一)教学设计的主要特征
教学设计以明确的教学目标激发、促进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帮助每个学生完成学习。它的主要特征有:
(三)人格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人本主义心理学用一种整体论的视野研究人性,关心人的潜能和价值,探究解决人类问题和困境的出路,“完善人格”和“太平盛世”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憧憬的理想。人格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就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因而,“基于完善人格、为了完善人格、在完善人格之中”是该模式的基本特征。
1.教学的计划、开发、传播和评价建立在系统理论上;
2.教学目的建立在对系统环境的分析上;3.教学目标用可观察的行为术语来描述;4.对学生的了解是系统胜利的严重因素;5.研究的重点是教学策略的计划和教学媒体的选择;
6.评价是设计过程的组成部分;
7.测定和分等依据学生达到预期标准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的大凡程序
“先行组织者”的呈现
第二阶段
学习任务和材料的呈现
第三阶级
认知结构的加强
阐明课的目的
呈现“组织者”
鉴别限定性特征
举例
提供前后关系
重复
唤起学习者的知识和
经验的意识
明确组织
安排学习的逻辑顺序
明确材料
维持注意
呈现材料
运用综合贯道的原则
促进主动积极的接受学习
引起对学科内容的评析态度
阐明学科内容
(二)行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教学设计基本理念

教学设计基本理念

教学设计基本理念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需要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

传统的教学设计通常只考虑知识的重点难点和教学过程的逻辑起点。

但是,教学设计不仅应该考虑以上问题,还应该体现对研究环境的创设、研究情感的培养、研究方式的指导和研究技术(策略)的关注。

教学设计应该从关注学生为什么学、怎么样去学出发,来考虑教师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样去教,直至学生学得怎么样,考查和评价教学行为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掌握。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

这四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教学任务分析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

教师应该关注“教什么”问题,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

1.教学背景分析教学背景分析是教学的起点。

教学关注教师、学生、内容和环境等,那么,教学背景分析也要从这几方面去呈现在教学前的实际状况。

首先,了解学生在知识技能上已达到何种程度,对于本内容的研究所需要的情感态度和研究方式都有哪些准备,等等。

其次,对于本教学任务的完成,在环境的设置上,当前已经有了哪些准备?对教学媒体的设施和班级的设置,班级研究氛围、课堂教学评价等方面都需要考虑。

在教学任务分析中,还需要进一步对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状况再作出更明确的分析。

例如,在讲解《背影》时,要注意避开对事件本身的谈论,着眼于对父亲爬月台的艰难、送别时的担忧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让学生从这些细微之处去感受细腻的情感。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

过去我们通常只关注教材分析,主要是关注教学的重点、难点和考点方面,而较少关注与研究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认知和心理因素,以及教材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咋写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咋写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涉及到教师对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估等方面的规划和安排。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作为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指导原则和价值观,它对于教学的整体效果和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一,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以学生为中心。

这意味着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兴趣和特点,使得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中进行知识的探究和实践。

第二,多元化教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之二是多元化教学。

多元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获取和表达知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情感教育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之三是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情商的重要环节,它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社交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教育,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合理设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

第四,启发式教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之四是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启发学生思考和自主学习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避免对学生的简单灌输,而是通过启发式的问题设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第五,评估与反馈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之五是评估与反馈。

评估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既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又可以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的信息和决策依据。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合理设置评估方式和评价标准,注重及时、准确地对学生进行反馈,通过评估和反馈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和进步。

对教学设计基本理念的认识

对教学设计基本理念的认识

对教学设计基本理念的认识教学设计基本理念是指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理念。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下面是对教学设计基本理念的一些理解:1. 学生中心:教学设计应将学生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

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特点和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和层次,制定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

2. 任务导向:教学设计应明确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并提供相关的学习支持和资源。

任务导向的教学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任务不仅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还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境和经验相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3. 情境化:教学设计应将学习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环境相结合。

教师应利用具体的情境、案例和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4. 合作学习:教学设计应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分享和讨论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促进彼此的学习和成长。

5. 多元化评价:教学设计应使用多种评价方法和工具,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

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的考察,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6. 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应强调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师应随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教师的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自身的教学发展。

7. 情感因素:教学设计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关心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注重情感引导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态度。

8. 创新教学:教学设计应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新的技术和媒体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

阅读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阅读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阅读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重要途径。

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研究并遵循一定的教学理念。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阅读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一、任务型教学理念任务型教学理念是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和解决问题。

在阅读教学中,任务型教学可以通过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在阅读一篇新闻报道时,可以要求学生就其中的观点、态度或事实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认知构建教学理念认知构建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合适的阅读材料和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帮助他们建立更深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例如,在学习一篇科普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预测、推理和归纳等思维方式,梳理文章的结构和主要观点,从而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三、合作学习教学理念合作学习教学理念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协作,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共同解决问题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阅读和解读文本,互相交流和分享观点,来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

同时,合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文化意识教学理念文化意识教学理念强调将阅读材料与学生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经验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文化元素,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例如,在学习一篇文化交流的文章时,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从而加深对文化差异的认识。

五、多元智能教学理念多元智能教学理念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多种智能,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智能类型和发展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媒介呈现阅读材料,如文字、图表、图片、音频等,以满足学生不同的感知方式和学习风格。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理念(1)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理念(1)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理念(1)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是指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所依据的一套原则和观点,用来指导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1.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之一是构建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强调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兴趣,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2.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之二是激发学生主动性的原则。

激发学生主动性是指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教师需要通过创设情境、引发思考、激发好奇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3.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之三是启发式教学原则。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发现和探究的教学方法,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设计一系列启发性的问题和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索等方式主动构建新知识和新观念。

4.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有效性原则。

教学设计应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为目标,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

教师应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就。

5.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之二是情感性原则。

教学设计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感氛围、体验式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总之,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理念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有效学习的目标而提出的。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根据这些理论和理念,合理安排学习过程,使学生在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教学设计基本理念

教学设计基本理念

教学设计基本理念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了实现既定教学目标,系统地策划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有一套明确的基本理念,以指导教学实践,并在教学中不断完善和优化。

本文将从学生中心、实践导向和差异化教学三个方面探讨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一、学生中心学生中心是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之一,意味着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需求和潜能。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评判者,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学生中心的教学设计将学生置于教学的核心地位,倡导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学生中心的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关注和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体差异。

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兴趣爱好和学习风格等方面的信息,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例如,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合作、任务驱动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互动与合作,使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和经验。

二、实践导向实践导向是教学设计的另一个基本理念,强调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传统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传授,学生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

实践导向的教学设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和应用知识。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模拟实验、实地考察等方式,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实践导向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差异化教学差异化教学是教学设计的第三个基本理念,强调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策略。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潜能,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差异化教学的教学设计将学生的个体差异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注重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辅导。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思路、内容及例析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思路、内容及例析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思路、内容及例析教学设计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循序渐进的设计,可以创造优质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成绩。

教学设计应满足学习者需求,因此它必须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建立有效的学习体验。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1、权衡目标和学习内容:教学设计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达到宏观的学习目标,而内容应与宏观目标密切相关,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以便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2、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切合教学内容,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让学生有充分的发挥空间。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注意保持灵活性,避免采用单一简单的方法。

3、适当的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应与教学内容相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习资源的选择非常重要,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最有效的学习资源。

二、教学设计的思路1、从宏观目标出发:建立宏观目标的先决条件是要了解学生的特点、现状及特定的学习需要,根据需求制定宏观目标。

宏观目标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基础,因此一定要明确它。

2、维护学习者利益:教学内容必须能够满足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包括学习者的特点、现状及特定的学习需要,否则学习者难以取得实质性学习成果。

3、注重持续性:教学设计应能够提供持续的学习与实践机会,这样才能使学习者真正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并培养学习者的自学能力。

三、教学设计的内容1、学习内容:根据宏观目标,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具有逻辑性、可解释性和辨识度的单元,给出清晰的学习指引。

2、教学工具:根据学习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工具,比如视频、音频、教材等。

同时,要使用有利于学习的辅助工具,比如教学网站、在线练习等。

3、学习过程:根据学习内容,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以提高学习效果。

在学习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并重视创新性的思考和探索。

四、教学设计的例析下面以一门语文课程为例,分析教学设计的过程:1、宏观目标:能够掌握课程中提到的语文知识,并能根据该知识灵活创作文言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第一节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理念教育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是教育永恒的经典课题。

我们都在使用着“课程”这一概念,但每个人对它的理解各不相同,处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课程作进一步的剖析和认识,形成基本的共识,规范和提升我们的课程实践和课程行为。

一、课程涵义的理解在中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唐朝。

唐朝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巧言》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注疏:“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

”这是“课程”一词在汉语文献中的最早显露。

宋朝的朱熹在《朱子全书·记学》中亦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等。

朱熹的“课程”含有学习的范围、进程、计划的程式之义。

在西方,最早提出“课程”一词的是英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H.Spencer)。

1859年斯宾塞发表著名文章《什么知识最有价值》《What Knowledge is of most worth》,文中提出了“curriculum”(课程)一词,意指“教学内容舯系统纽织”。

西方课程(curriculum)源于拉丁语“currere”。

“currere”是一动词,意为“跑”,“curriculum”则是一名词,意指“跑道”(race-course),根据这个词源,西方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course of study),简称“学程”。

实际上,课程理论和流派很多,即使同一理论渊源和思潮的学者,对课程定义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可以说,有一个课程专家就有一种课程定义。

综观多种多样的课程定义,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课程作为学科这是使用最普遍,也是最常识化的课程定义。

谈到课程必然要谈到语文、数学、外语、音乐、美术等某门学科,课程就是学科,学科就是课程。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对课程这样定义:课程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这通常被称为广义的课程;狭义的课程则是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

这种课程定义片面强调了课程内容,把课程内容局限于源自文化遗产的学科知识,对学习者的经验重视不够。

(二)课程作为目标和计划这种课程定义把课程看做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教学的预期效果或教学的预先计划。

如课程论专家塔巴(H.Taba)认为,课程是“学习的计划”,奥利沃(P.Oliva)认为,课程是“一组行为目标”,约翰逊(M.Johnson)认为,课程是“一系列有组织的、有意识的学习结果”,等等。

在我国学校教育中,长期流行、影响最大的课程术语就是“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两者几乎涉及学校教育制度中关于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对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课程管理等进行规定,提出了要求。

这种课程定义把课程视为教学之前或教育情境之外的东西,把课程目标与课程过程、手段截然分开,并且强调了前者,完全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关注,忽视了学生发展、创造空间的营建,忽视了学习者活生生的现实经验。

(三)课程作为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这种课程定义把课程视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或体验,以及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和体验。

如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卡斯威尔和坎贝尔认为,“课程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一切经验。

”另一课程论专家认为,“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指导下的一切经验。

”最近的课程理论还非常强调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或体验的重要性。

这种课程定义重视了学生的直接经验,消除了课程中“见物不见人”的现象,消解了目标与手段、内容与过程的二元对立。

但有些持这种定义的学者有些忽略系统知识在儿童发展中的意义。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纲要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赋予课程以灵魂和核心,并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涉及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六个课程领域和范围,因此我们应积极重建我们的课程概念,这是整个基础教育的重大变革。

——我们的课程概念应是一种以培养目标为灵魂和核心的课程概念。

——我们需要一种将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统一起来的大课程概念。

——我们需要一种一元与多元、同一与多样、集中与分享相结合的课程认识。

——我们需要一种将课程的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共性与个性统一起来的活生生、动态变化的课程概念。

总之,我们应建立一种广义的课程概念,一种权利分享的课程概念,一种非预设的动态生成的课程概念。

只有在这样的课程概念的指导下,我们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新课程的理念与策略,更好地实施和推进新课程。

二、课程理论的概述课程理论是关于课程认识的知识及其体系。

尽管课程思想源远流长,但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从教育中分离出来却在20世纪初。

据美国著名教育史学家克雷明教授研究认为,课程领域崛起于20世纪“进步时期”初年,“随着进步时期教育者专业培训的迅速增长,有关课程编制的文献日益增长,发展为一个独特的研究领域实体……”一般认为1918年博比特出版《课程》(The Curriculum)一书,标志着课程成为了一个独特研究领域。

课程理论的迅速发展,形成了多种课程流派。

对我国有较大影响的是理性主义的课程理论、经验主义的课程理论和建构主义的课程理论。

(一)理性主义的课程理论理性主义的课程理论,也是一种知识中心的课程理论。

它重视人类文化的传递,强调知识的意义和价值及分科进行教学与训练,在教育思想史中具有恒久的生命力。

1.“知识中心”的课程理念理性主义的课程理论持知识中心的课程观念,认为知识的获得过程即真理的发现过程。

因为真理是永恒的,所以知识也是恒久不变的,具有全真、全善、全美的特质和永恒的价值。

知识体现了文化的共同性,是文化的核心。

要素主义教育的杰出代表、美国教育家威廉·C·巴格莱认为,知识有两种价值,即工具价值与背景价值:“知识可以作为背景,同时也可以作为工具,它的价值可以是解释的,也可以是功利的。

”他认为前者能满足学习者当前的需要,解决学习者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后者则能对人的意识和行为产生深刻、持久和广泛的影响。

理性主义的课程理论,强调以普遍的、稳固的、基本的人类知识为课程的中心,强调重视“文化上各种各样的最好的东西,即共同的、不变的文化‘要素’”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2.“学科中心”的课程思想理性主义的课程观坚持按照科目分类设置课程,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来组织课程。

如我国先秦时期的“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古希腊的“七种自由艺术”(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都体现了该课程思想。

在当代理性主义的课程理论中,钟启泉教授把“学科中心”的内涵和特点概括为“学问化”、“专门化”和“结构化”三个显著的特点。

学问化是指课程内容的知识必须是学问化的知识,只有学问化的知识才是适宜教与学的,以儿童兴趣、生活经验等为依据的知识不应纳入课程内容。

专门化是指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中,学科应以独立的、专门的、体系化的面貌出现,课程内容不应打破学科界线,即强调课程的分科设置。

结构化是指知识的组织和教学要强调“知识的结构化”与“结构化的知识”。

通过形成和掌握结构化的知识,把握事实和材料的意义和逻辑。

3.“教师中心”的接受教学论理性主义的课程理论要求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知识的传授者,道德的训练者,具有一种“中心”或“核心”的地位,是教学的主宰者和控制者。

与之相对,学生成了被动接受者。

在这里,提倡的是建立教师的“权威主义”,教师与学生是权威和服从的关系;教学要有严肃性、计划性,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学生的兴趣需要“必须经过教师的熟练技巧加以改造”;要通过系统的、严格的、循序渐进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群体的经验”和“成人的责任感”。

(二)经验主义的课程理论经验主义的课程理论是20世纪初对传统课程理论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标志着课程理论从近代到现代的转变,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他对课程领域的贡献是空前的。

1.“经验为基础”的课程理念经验主义的课程理沦强调“以经验为基础”的课程理念。

杜威的经验概念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经验的事物,二是经验的过程。

经验是有机体与环境、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经验”为基础,杜威提出了他的课程哲学的四个基本命题。

——“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或重组”——“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是一个社会的过程”以“经验”为基础的课程哲学,使我们对教育和课程的认识扩展到了整体的、动态的、主观的、将来的(未来新创造的)领域和世界,将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群体经验和个体经验等整合统—于学校职能中。

2.“儿童为中心”的课程设计——般认为,儿童、社会、文化(知识)是课程开发的三个基本向度。

经验主义的课程理论真正重视了儿童的价值,杜威坚决主张不成熟的儿童是教育过程的基本因素,儿童的不成熟恰恰是他不断生长的条件。

因此,课程设计与开发应坚持以儿童为中心,将社会、知识统一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中。

杜威提出了课程编制所要解决的四个问题:——怎样才能使学校与家庭社区的生活关系密切?——怎样使历史、文学、科学教材对儿童生活本身有真正的价值?——如何使读、写、算等学科的教学在儿童平时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并与其他学科内容有机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产生兴趣?——如何适当地注意个别儿童的需要和能力?由此可见,课程改造的思路以儿童的兴趣、活动、生活和生长为中心,把课程设计和开发的“社会”、“知识”的向度和基点整合起来。

3.“实践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论杜威指出,“学校科目互相联系的中心点,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学生本身的社会活动。

”经验主义的课程理论就试图通过“活动性作业”实现儿童与社会、儿童与知识之间的沟通。

这种活动性作业可分为不同水平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4—8岁),“做中学”。

儿童主要从事直接的、外向的、社会的活动,学习怎么样做、且立即应用。

第二阶段(8.9—11.12岁)主要形成读、写、算、操作等能力。

在学习中有意识地注意做事的正确方式、获得结果的方法。

第三阶段(12岁以后),学习以分科形式展开的课程,掌握有组织的、系统性理论性的科学知识、规律和理论,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

以杜威为代表的经验主义课程理论,坚持教育与课程的出发点是儿童及其活动,尊重儿童、解放儿童,让儿童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充分发展其天性与个性。

希望通过实践性活动来整合儿童、社会和知识,是一种“实践理性”的课程理论。

(三)建构主义的课程理论这是目前成为热点和时尚的课程理论。

建构主义有许多流派,其中认知建构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对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1.“知识建构”的教育和课程理念——“知识建构”是指知识是不能简单地进行传授的,必须通过学生已有的经验、方式和信念,在与知识之间的互动中,以积极主动的建构方式获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