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工业专题知识点大总结
高考地理知识点:工业
高考地理知识点:工业
知识点总结
本部分内容主要考点有: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区位选择;工业集聚与分散;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
常见考法
①本考点是高考中的常考内容,出现几率极高。
命题时多以柱状图、坐标图、区域图(如2011 年高考海南地理第20 题)、示意图(如2011 年高考广东文综第l1 题)或文字材料等为背景,对某地的生产活动(形成和发展的优缺点及
解决措施、发展方向等)进行综合的评价和分析;也可以典型区域、热点时
事、热点区域为背景,考查区域工业发展条件与方向;还可以我国或世界某地产业转移为背景。
考查区域工业区位因素分析与变化;
②多以工业生产流程图或工业生产的不同部门分布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工
业联系、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的优点等;
③多以实际区域为背景,给出相关区域示意图,考查区域工业发展的形成
条件、发展特点及发展方向。
误区提醒。
高中地理工业知识点
高中地理工业知识点篇一:高中地理工业部分背记知识点总结有关工业和农业部分相关知识点总结一、工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①原料(临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②能源(临近能源产地,能源充足);③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设,可降低成本);④水源充足(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
⑤环境: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空气洁净。
(一般是对新兴工业如电子工业而言)(2)经济因素:①市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市场广阔);②交通(临海或临港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路、航空港,交通便利);③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④技术(科技发达,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者素质高);⑤农业基础好(临近商品粮基地等)。
⑥工业基础雄厚。
⑦信息:广告宣传品牌效应。
(3)社会因素:①国家政策(支持、鼓励);②国防安全;③个人偏好(华侨对家乡的投资);④工业惯性;⑤社会协作好:社会服务条件和生产协作情况好。
(4)环境因素:①产生大气污染企业的布局:要使居民区不受到污染,还要用卫生防护带(如绿化带)隔离。
A最小风频,布局在居民区的上风处。
B单一盛行风,布局在居民区的下风处。
C季风区,布局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②产生水源污染企业的布局:A远离水源;B河流的下游③产生固体废弃物污染企业的布局:A远离居民区;B远离农田④交叉污染:兼顾上述要点2.根据不同工业的特点,按影响工业的主导因素把工业类型:(1)原料指向型工业: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新疆的纺织厂(2)市场指向型工业: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饮料厂、食品厂、玻璃厂、(3)动力指向型工业:(临近火电站或水电站)炼铝厂、有色金属冶炼、火电厂、水电站 ?(4)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纺织厂、普通服装厂、电子装配厂、包带、制伞、制鞋厂 ?(5)技术指向型工业:集成电路(芯片)、卫星、飞机制造厂、精密仪表3、工业联系:(1)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的联系;(2)空间联系:为了共同利用当地的基础服务设施(如道路、电力、通信),或共同利用廉价的劳动力等而产生的空间联系。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工业的区位选择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工业的区位选择一、课标呈现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1.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2.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的变化(1)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原料、动力、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影响减弱市场、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增强信息的通达度成为工业区位选择的新因素(2)科技进步的影响:交通条件改善和运输能力提高→原料、燃料对工业区位影响减弱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 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影响减弱工业产业对信息的依赖程度提高→信息通达性对工业区位影响增强知识点2:工业主导区位因素及其判断知识点3:工业联系与工业分散1.工业联系(1)生产上的联系:①生产工序上的联系;①相对独立的零部件之间的联系;(2)空间利用上的关系:如开发区。
(3)信息联系:如计算机联网。
2.工业集聚原因3.工业分散的发生原因与工业类型4.工业地域(1)形成类型:①自发形成: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厂在地理上靠近,以满足降低生产成本的需要。
①规划建设形成:有的有投入产出联系,有的没有投入产出联系,只为共用基础设施。
(2)性质分类:①发育程度较低:一些轻工业工厂面积较小,对当地工业发展的潜力也小。
①发育程度较高:重工业(钢铁、机械、石化)工厂,生产过程复杂,相互联系工厂多形成的工业地域面积广,发育程度高,再加上为方便众多工人生活所配置的服务业和其他工业,往往由于工业地域扩展为工业城市。
三、难点辨析易错点1: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方法1.根据生产要素的投入比重判断(如图)图中A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电能消耗,则其主导因素为动力;B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廉价劳动力,则其主导因素为劳动力;C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原材料数量,则其主导因素为原料。
为尽可能降低成本,工厂应选在上述主导因素丰富而价优的地区。
2.根据特定生产环节判断(1)运输环节①原材料运量大(如制糖业)或不能长途或长时间运输(如水产品加工业),则布局于原料地,主导因素为原料。
高考地理工业知识必背知识点
高考地理工业知识必背知识点对于高中的地理,有哪些重要的常考知识点需要积累的呢?如果能找出常考的知识点,对于高考的地理来说非常有帮助了。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考地理工业知识必背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高考地理工业知识必背知识点⑴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原因:①本土资源匮乏,工业原料需大量进口;②国内市场狭小,工业产品要大量出口;③沿海为平原,利于建厂;④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利于原料与产品的进出口。
⑵埃及的经济支柱:石油、运河、侨汇、旅游.⑶新加坡的经济支柱:炼油、造船、电子电器、海上钻井平台制造.⑷工业集聚:①传统工业区:集聚原因:由于现代工业生产专业化程度高,企业之间的协作和竞争性很强,工业集中布置可产生集聚效应。
集聚意义: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不利:工业集聚导致企业间争地、争水、争动力、争公共设施;加剧地区的环境污染。
②新兴工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在地区分布上常具有较为显着的地区集群特点的好处是:共用基础设施;加强信息联系和协作。
⑸意大利新兴工业基地和我国乡镇企业(浙江温州)区位分析:①大批廉价劳动力;②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张价;③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④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⑤政府的大力支持。
特点:①以中小企业为主;②轻工业为主;③生产过程分散;④资本集中程度低;⑤分布在小城镇或农村。
不同点:①企业之间相互竞争;②没有形成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
调整措施:①重视专业分工,形成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②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实施产业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③及时把握国际市场产品的需求信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④形成规模生产;⑤树立品牌意识;⑥加大培训,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⑦与国外大企业进行合作,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
人口数量与分布问题必背知识点⑴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不利影响及对策:问题: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自然增长率形成人口压力,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造成人均资源减少、就业困难、生活水平下降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如何备考高考地理工业与工业地理重点知识点及解题思路
如何备考高考地理工业与工业地理重点知识点及解题思路地理学科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工业与工业地理是地理学科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备考高考地理工业与工业地理的重点知识点及解题思路对于提高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备考高考地理工业与工业地理的重点知识点及解题思路,帮助考生顺利备考。
一、重点知识点备考高考地理工业与工业地理,首先需要了解其中的重点知识点。
以下是高考地理工业与工业地理的重点知识点概述:1. 工业发展的原因和条件:包括国土条件、劳动力资源、交通条件、能源资源等。
重点掌握各个条件对工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工业区位的选择:包括传统工业区位和现代工业区位。
传统工业区位选择受到交通条件、原材料供应、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现代工业区位选择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
3. 工业布局的类型:包括扩散型布局、集聚型布局和分散型布局。
掌握各种布局类型的特点及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应用。
4. 工业化与城市化:掌握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相互促进的作用以及在中国的实践应用。
5. 工业结构的演变:包括传统工业结构、重化工业结构和高新技术工业结构。
掌握各个工业结构的特点、转型过程和影响因素。
6. 国际工业分工与产业转移:了解国际工业分工的原因和特点,掌握产业转移对国际分工和地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解题思路备考高考地理工业与工业地理,除了熟悉重点知识点外,还需要掌握解题思路。
以下是备考高考地理工业与工业地理的解题思路:1. 理论联系实际:在备考过程中,要将学习到的理论联系实际,通过阅读相关的新闻报道、学术文章等,加深对工业与工业地理的理解。
2. 多做题:通过做大量的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试题,熟悉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3. 强化记忆:通过制作知识卡片、总结框架图等方式,强化对重点知识点的记忆,便于在考试中灵活运用。
4. 注意综合运用:在解答应用题时,要注意综合运用各个知识点,将多个概念和观点相互联系,形成完整的、逻辑清晰的解答。
高三地理工业知识点
高三地理工业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高三地理学习中,工业知识点是我们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介绍高三地理中的一些重要工业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一、工业的定义和作用工业是指人类通过加工原材料创造出各种产品的过程。
工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起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国家收入,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技术进步和社会稳定。
二、工业布局与区域发展1. 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工业布局受自然地理条件、交通条件、人工和市场因素的影响。
自然地理条件包括气候、土地、水资源等。
交通条件涉及交通网络的完善程度。
人工和市场因素包括人口分布、消费需求、劳动力成本等。
2. 工业分散和集聚的原因工业分散是指工业企业在相对较广的区域内分布。
工业集聚是指多个工业企业聚集在一起形成工业群。
工业分散和集聚的原因主要与资源分布、区位条件、市场需求、政策扶持等因素有关。
三、工业体系与产业结构1. 工业体系划分工业体系可以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
重工业主要指钢铁、化工、机械等产业,轻工业主要包括纺织、食品加工等产业。
2. 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个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地位。
一般分为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会逐渐向第三产业转变。
四、工业化进程与发展模式1. 工业化的阶段和特点工业化的发展可以分为工业化起步阶段、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成熟阶段。
工业化的特点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加速、投资规模扩大等。
2. 工业化发展模式工业化的发展模式主要有外延型工业化和内生型工业化。
外延型工业化是指通过引进外资、外国技术和外国市场来发展国内工业。
内生型工业化则是依靠国内资源、技术和市场进行自主发展。
五、工业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 工业环境问题工业化进程中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等。
这些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高三地理工业相关知识点
高三地理工业相关知识点地理学科中,工业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工业产出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在高三地理考试中,工业相关知识点是必考内容之一。
下面将介绍高三地理中与工业相关的知识点。
一、工业的定义和分类工业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经过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组合,以原材料和能源为基础,通过物质变换和能量转换,生产出有使用价值的产品的社会经济活动。
按照不同的标准和特征,工业可以进行各种分类。
最常见的方式是按照产品特征和生产方式进行分类。
1. 按照产品特征分类:- 第一产业:农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等原材料的获得与加工。
- 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等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和生产的产业。
- 第三产业:服务业,如交通运输、金融、教育、医疗等。
2. 按照生产方式分类:- 重工业:生产重型机床、大型设备和重要原材料的工业。
- 轻工业:生产日用品、轻工机械等的工业。
- 高新技术产业:以电子、信息技术等为基础,具有高技术含量和创新性的工业。
二、工业布局和区域差异工业布局是指工业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
各地区的工业布局不尽相同,这主要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资源分布、交通条件、市场需求、政策支持等。
1. 资源型工业布局:- 根据自然资源分布的特点,某些地区(如辽宁省的大连、锦州)以资源型工业为主导,如石油化工、钢铁冶炼等。
2. 市场型工业布局:- 由于市场的需求和交通的便利性,许多工业企业会选择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如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
3. 加工制造型工业布局:-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一些加工制造型工业在中国的内陆地区得到大规模发展,如河南、湖南等。
4. 支柱产业型工业布局:- 一些地区会选择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特定产业,形成支柱产业,推动该地区工业发展,如深圳的电子信息产业。
三、工业发展与城市化工业的快速发展常常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化给工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便利条件,同时也反过来推动了城市的快速扩张。
1. 工业促进城市化:- 工业发展会吸引大量劳动力进入城市就业,推动城市化进程。
工业地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工业地理知识点归纳汇总1. 工业地理的定义工业地理是研究工业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和布局、区域间相互联系与影响的学科。
2. 工业地理的产生原因- 自然要素: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资源分布等;- 经济要素:包括市场需求、劳动力、资本、技术等;- 社会要素:包括政策支持、法规环境、文化背景等。
3. 工业地理的分类- 重工业地理:指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重工业的地理分布和区域聚集;- 轻工业地理:指纺织、服装、电子、食品等轻工业的地理分布和区域聚集;- 新兴工业地理:指新型工业如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工程、新材料等的地理分布和区域聚集。
4. 工业地理的发展趋势- 区域转移: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变化,工业活动可能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 地理集聚:由于资源、市场和人力等因素的集聚作用,工业活动在一些特定地区呈现集聚现象;- 面向全球化:全球化使工业生产与市场更加紧密联系,工业地理在全球范围内更为多元化。
5. 工业地理的影响因素- 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资源等对工业活动的分布和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经济因素:市场需求、成本、产业政策等对工业地理有较大影响;- 社会因素:劳动力、人口分布、文化因素等对工业地理产生一定影响。
6. 工业地理的意义- 研究工业地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工业活动在不同地区的分布特点,为产业布局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工业地理研究有助于了解经济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和方法;- 工业地理的认识可以推动区域间的协作与竞争,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
以上是对工业地理知识点的归纳汇总,希望对您有帮助。
如有需要,请随时与我联系。
地理高中工业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中工业知识点总结一、工业的概念及发展历程工业是指将自然资源转化为产品的经济活动,是人们利用自然资源,通过劳动者的努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行大规模生产并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一种经济活动。
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手工业、机器工业、化学工业和新技术工业几个时代,工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工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工业在生产各种产品的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在推动工业发展的同时,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二、工业的地理分布与区位因素工业的地理分布与区位因素主要涉及资源条件、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和劳动力条件。
资源条件是影响工业地理分布的重要因素,包括自然资源和能源资源。
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能源资源主要包括化石能源、水能、风能等。
交通条件包括陆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等交通运输条件,交通条件的发展对工业地理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
市场条件是指工业产品的销售市场,工业产品的市场需求对工业的地理分布产生影响。
劳动力条件是指劳动力资源的分布情况,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是决定工业地理分布的重要因素。
三、工业的种类与产业结构工业的种类主要包括重工业和轻工业。
重工业是指对资源要求较大、技术含量较高、产品价格较高的工业,包括冶金工业、化工工业、机械工业等。
轻工业是指对资源要求较小、产品价格较低的工业,包括纺织工业、食品工业、轻工业等。
产业结构是指工业部门的组成和比重,一般分为一产、二产、三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也会发生变化,比如,一产的比重逐渐减少,二产和三产的比重逐渐增加。
四、工业的地域分布工业的地域分布是指工业在地理空间上的布局特点,主要包括集约分布和分散分布。
集约分布是指工业在某一地区集中发展,并形成工业集中区,通常具有规模大、设备齐全、技术先进和产值高的特点。
分散分布是指工业在地理空间上较为分散,形成多个小型工业分布区,通常具有规模小、设备简单、技术落后和产值低的特点。
高中地理-工业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工业知识点4.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1、工业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
(2)分类:按生产对象:采掘业、加工工业按产品性质:重工业(主要为生产服务)轻工业(主要为生活服务)2、主要的区位因素理想的工业区位:充足的原料、动力;质高价廉的劳动力;前景广阔的市场;便利的交通。
目的:低投入、高产出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3、影响工业区位选择主要因素的发展变化(1)科学技术进步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鞍钢与宝钢的区位变化特征:共同区位优势:交通便利、接近市场、接近水源区别:鞍钢——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宝钢——接近消费市场钢铁工业的三次变革:近煤型(动力导向型)----近铁型(原料导向型)----临海型(市场导向型)(2)环境保护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3)社会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如政策变化、乡土情感、个人偏好、 工业惯性等4.2工业地域的形成一、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 1.工业联系(1)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投入——产出的联系)第一种是甲企业的产出是乙企业的投入。
如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制造。
第二种时同一工厂中不同工序之间的联系也属于这种联系方式,如汽车组装厂、生产流水线。
(2)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有些工厂相互之间并没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却在地理空间上联系在一起,工厂之间这种空间联系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廉价劳动力等,如某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不同工业企业(3D 部门 C 部门 B 部门 A 部门 基础设施和廉价劳动力2、工业集聚在工业发展中,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工业集聚现象。
分类:专业化生产的工业集聚、共用基础设施的工业集聚工业的集聚的优点,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等,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高中地理工业知识总结归纳
高中地理工业知识总结归纳工业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它在国家经济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地理学习中,对工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也是不可或缺的。
本文将以高中地理学习为基础,对工业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一、工业的概念和分类工业是指以自然资源和能源为原料,通过劳动和技术在一定规模的生产组织中,利用机械和设备进行物质的加工、制造和加值活动的经济部门。
根据不同的标准,工业可以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制造业和加工制造业、传统工业和先进工业等。
二、工业化进程与工业发展模式1. 工业化进程:工业化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趋势,它可以分为初级工业化、加工工业化和集成工业化三个阶段。
初级工业化以农副产品和原材料为主,在国民经济中占比较小;加工工业化是工业化的基础阶段,主要以加工制造为主;集成工业化是具有综合加工制造和高技术含量的现代化工业。
2. 工业发展模式:工业发展模式可分为传统型工业化和新型工业化。
传统型工业化以重工业为主导,注重规模效益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新型工业化则以轻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注重创新和科技含量。
三、工业地理分布与区域差异1. 工业地理分布:工业地理分布是指工业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状况。
工业地理分布通常受到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一般来说,工业集中分布在平原、沿海地区和交通便利的地段。
2. 工业区域差异:由于地理条件和资源差异,不同地区的工业发展水平和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
发达国家通常拥有较为先进的工业体系和科技创新能力,工业集聚程度较高;而发展中国家则面临工业基础薄弱、技术水平相对滞后等问题。
四、工业对环境的影响与可持续发展1. 工业对环境的影响:工业生产活动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工业化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排放也导致了温室气体的增加和全球气候变化。
2. 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如加强环境保护,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绿色工业等。
地理中国工业知识点总结
地理中国工业知识点总结中国工业地理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工业的地理特征1.中国工业发展的历史演变中国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从封建时代的手工业生产到现代制造业的漫长历程。
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受到西方工业革命的影响,开始了现代工业的发展。
20世纪初至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国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工业体系。
2.地理条件对工业发展的影响中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多样,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条件。
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地理条件及资源禀赋各不相同,产业分工也不同,对工业分布和发展方式产生了影响。
例如,东部地区交通便利,市场较为发达,对外贸易条件优越,因此工业集聚效应明显。
3.工业化水平的空间分异中国工业化水平的空间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的工业化水平相对较高,西部地区相对较低。
东部地区工业发达,制造业规模大,技术水平高,而西部地区的工业则以资源型工业为主,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二、中国工业的优势产业1.钢铁产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钢铁业是中国工业的支柱产业之一。
中国的钢铁企业分布广泛,常态化的大规模生产,使中国的钢铁行业在世界上具有竞争优势。
2.煤炭产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煤炭是中国的重要能源,也是主要的工业原料。
煤炭工业在中国的工业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装备制造业中国的装备制造业经过长期发展,已经成为国际一流水平。
无论在轨道交通、船舶、航空航天、核工业、工程机械、汽车、电子信息等领域都有较大规模企业,并在世界上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4.电子信息产业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崛起,成为国家工业体系中的支柱产业之一。
中国的电子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整体价值链的重要地位稳步提高。
5.纺织服装业中国的纺织服装业产业规模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值较大,并且是中国对外贸易的支柱产业之一。
6.汽车制造业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产量和销量在全球市场上占有很大份额。
高中地理工业必备知识点总结
工业部分·知识点总结1、工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①原料(临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②能源(临近能源产地,能源充足);③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设,可降低成本);④水源充足(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
⑤环境: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空气洁净。
(一般是对新兴工业如电子工业而言)(2)经济因素:①市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市场广阔);②交通(临海或临港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路、航空港,交通便利);③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④技术(科技发达,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者素质高);⑤农业基础好(临近商品粮基地等);⑥工业基础雄厚(机械化生产)。
⑦信息:广告宣传品牌效应。
(3)社会因素:①国家政策(支持、鼓励);②国防安全;③个人偏好(华侨对家乡的投资);④工业惯性;⑤社会协作好:社会服务条件和生产协作情况好。
(4)环境因素:①产生大气污染企业的布局:要使居民区不受到污染,还要用卫生防护带(如绿化带)隔离。
A最小风频,布局在居民区的上风处。
B单一盛行风,布局在居民区的下风处。
C季风区,布局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②产生水源污染企业的布局:A远离水源;B河流的下游③产生固体废弃物污染企业的布局:A远离居民区;B远离农田④交叉污染:兼顾上述要点。
2、工业类型(导向型=指向型)(1)原料指向型工业: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新疆的纺织厂等(2)市场指向型工业: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饮料厂、食品厂、玻璃厂等(3)动力指向型工业:(临近火电站或水电站)炼铝厂、有色金属冶炼、火电厂、水电站等(4)劳动力指向型工业:纺织厂、普通服装厂、电子装配厂、包带、制伞、制鞋厂等(5)技术指向型工业:集成电路(芯片)、卫星、飞机制造厂、精密仪表等3、工业联系(1)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的联系;(2)空间联系:为了共同利用当地的基础服务设施(如道路、电力、通信),或共同利用廉价的劳动力等而产生的空间联系。
工业知识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工业知识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已经成为了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高考地理科目中,工业知识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本文将从工业概念、工业体系、工业现代化、工业化进程等方面来详细讲解高考地理必背的工业知识点。
一、工业概念
工业经济是指以生产商品为主要目的,利用机械化和科技化手段进行生产的一种经济形态。
从工业的本质来看,它是以“机械和技术”的手段来进行生产,以此获得最大限度的效益。
从经济发展来看,工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柱。
二、工业体系
工业体系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工业发展集成组合,由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工业企业组成。
其中,主导地位的企业称为“核心企业”,其它企业则在其周围形成不同规模的工业集群。
三、工业现代化
工业现代化是指在工业技术、管理和组织等方面,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等手段,全面提升工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过程。
实现工业现代化,可以提高国家整体的竞争力,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四、工业化进程
工业化是指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在整个社会和经济中所占比例不断扩大的过程。
初级阶段的工业化是以手工业为基础的小规模生产方式;中级阶段的工业化是以机械化生产为主,实现了工业化的初步扩张;高级阶段的工业化是以科技化生产为主,实现了工业化的现代化转型。
以上所述就是高考地理必背的工业知识点。
掌握这些知识点不仅对考试有帮助,更重要的是它们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是我们了解和掌握现代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
地理高考工业知识点
地理高考工业知识点工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对于地理学科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将从工业的定义、分类、发展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工业的定义工业是指通过劳动力和资本的组合,将原材料转化为制成品的经济活动。
它包括制造业和采矿业两个主要部分。
制造业是将原材料进行加工和组装,生产出各种产品;采矿业是指通过开采自然资源,获得各种矿石和能源。
二、工业的分类根据产品类型和生产方式的不同,工业可以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传统工业和现代工业、有形工业和无形工业等。
1. 重工业和轻工业重工业是指以大型机械设备和重型原材料为主要生产要素的工业,如钢铁、机械、汽车等;轻工业则是指以轻型原材料和技术为主要生产要素的工业,如纺织、食品、服装等。
2. 传统工业和现代工业传统工业是指依赖于劳动力和简单工具的传统生产方式,如手工业和小规模家庭工业;现代工业则是指依靠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方式和大规模生产的高效工业,如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制造等。
3. 有形工业和无形工业有形工业是指生产物质产品的工业,如制造业、采矿业等;无形工业则是指生产非物质产品和服务的工业,如金融、信息技术等。
三、工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可以通过工业化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进步。
工业发展的主要特征包括工业化规模的扩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创新的推动等。
工业化规模的扩大意味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产出的增加;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指工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以及各个工业部门之间的比重的变化;技术创新是工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推动工业发展。
四、工业的影响工业对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 对经济的影响工业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创造就业机会:工业发展可以为大量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 促进经济增长:工业生产的增加可以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整体增长。
高考地理总复习-工业专题知识点讲义(精华例题版)
高考地理总复习高考专题复习——工业专题(精华例题版)【知识体系】【考纲要求】1、工业的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2、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点梳理】考点一.工业区位因素一、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可以分为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区位因素主要影响自然因素土地工业需要一定数量、适合建筑的土地,土地的数量和价格是影响工业区位的重要因素。
地形是否开阔水源工业生产需要有近便的、丰富而优质的水源。
需水量大的工业应接近河湖分布社会经济因素原料原料的种类、数量及运输成本对工业区位影响很大动力充足的动力供应是工业生产的必要条件,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应接近能源供应地布局交通运输工业原料、燃料的输入,产品的输出,都需要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沿海、沿江港口和铁路枢纽对工业具有很大吸引力劳动力工业生产需要一定数量和拥有一定技术的劳动力,一个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和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工资水平及其生活习惯等,对工业区位(1)不同时期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
(2)不同地域,由于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
(3)选址原则(经济利益方面):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二、工业的区位选择——主导因素决定1.工业区位选择的类型影响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很多,但总有一个是最主要的,即主导因素。
根据主导因素把工业分为不同的导向类型:2.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共性与个性【重点突破】一、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方法影响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很多,一般情况下,主导因素决定了工业的区位选择,对其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可从以下方面进行:1.根据生产要素的投入比重判断如图a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技术,则其主导因素是技术。
图b中甲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工资投入,则其主导因素是劳动力;乙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产品运费,则其主导因素是市场。
图c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市场,则其主导因素是市场。
高考地理工业知识必背知识点
高考地理工业知识必背知识点高考地理工业知识必背知识点地理是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高考的一大科目。
工业是地理学的重要部分,因为它反映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在高考中,地理工业知识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学生必须掌握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介绍高考地理工业知识必背知识点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
第一部分:工业区和工业分布1.国内的工业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黄河中游五省区2.工业部门的分布:冶金、机械、电子、化学、建材、纺织等3.传统工业与新兴工业:传统工业包括轻工业和重工业,新兴工业包括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
4.工业分布的影响因素:自然条件、交通、矿产资源、人口、政策等。
第二部分:全球化和国际分工1.全球化的定义:全球化是指各国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互相联系和相互依赖现象。
2.全球化的背景: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政策举措等因素的影响。
3.国际分工的概念:指各国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合理安排生产和贸易,从而实现国际产业分工的过程。
4.国际分工的特点:不断演变、不同领域、高科技含量、多样化等。
5.国际分工的影响:促进了国际合作、提升了企业的效率和盈利性、缩小了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
第三部分:城市化和工业城市1.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过程,同时也反映了城市规模和人口结构的变化。
2.城市化的影响:人口集中、生活方式改变、扩大了经济发展空间、建设需要增加等。
3.工业城市的特点:工人数量多、企业密集、建筑规模大、污染严重等。
4.工业城市的影响:对经济、环境、社会和文化等方面都有影响,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人口分布的变化、城市环境的卫生改善等。
第四部分:资源的开发利用1.自然资源的分类:能源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
2.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开采、开垦、建设、保护等。
3.能源资源:化石能源、核能源、新能源等。
高考文综地理知识点工业
高考文综地理知识点工业工业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对于高中生来说,尤为重要。
在高考文综中,地理一直是一个考查频率较高的科目之一。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地理知识点中的工业相关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一、工业的定义和分类工业是指以自然资源为原料,通过劳动和技术加工生产出符合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物品和能源的经济活动。
根据工业的特点和产出物不同,可以将工业分为实物工业和能源工业两大类。
实物工业主要包括制造业、建筑业和采矿业。
制造业是以原材料为基础,通过人力和机器的加工制造,生产工业品的行业。
建筑业是指通过设计、建造和维护建筑物以及土木工程的行业。
采矿业是指开采矿产资源的行业,包括煤炭、石油、金属矿产等。
能源工业主要包括石油工业、煤炭工业和核能工业。
石油工业是以石油为主要原料,通过提炼和加工生产出石油制品的行业。
煤炭工业是指以煤炭为主要原料,通过煤炭的开采、运输和利用,生产出相关产品和能源的行业。
核能工业是指利用核能进行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行业。
二、工业地理的分布工业地理是研究工业在世界各个地区的分布格局和特征的学科。
工业地理的发展往往与资源、人口和交通等因素密切相关。
工业分布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如自然资源的分布、气候条件和地形地势等。
另外,交通条件也对工业的分布产生着重要影响,交通便利的地区更有利于工业的发展。
世界上工业分布呈现出一定的格局。
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工业更为发达,发展中国家的工业相对欠发达。
这是因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具有许多优越的条件,如充足的资源、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等。
三、工业化进程和工业发展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由农业为主向以工业为主转变的过程。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工业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GDP和国民经济收入,还可以促进就业、改善社会生产力和加强国家综合实力。
在工业发展过程中,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一个关键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生产特点的描述模式
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有因有果)
「自然因素」
1.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有色矿产资源丰富
2.能源:临近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
3.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4.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
「*经济因素」
1.市场:人口稠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
2.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或高速公路或航空港,路网密集,交通便利。
3.劳动力:数量:劳动力丰富;素质:劳动力素质高;价格:劳动力廉价
4.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
5.经济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经济基础雄厚;工业基础设施完善
6.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
7.历史经验: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8.地价:地广人稀,租金低
9.个人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10.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
「环境因素」
1.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地带或垂直郊外;在季风区,布局在与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风向不定的地方,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
2.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河流下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
3.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工业区经济综合整治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措施如鲁尔区):
1.调整工业布局,改造传统产业;
2.发展新兴工业及第三产业,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3.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各类资源;
4.消除污染,整治美化环境;
5.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络;
6.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水平,繁荣经济。
☆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原因:
①本土矿产资源匮乏,工业原料需大量进口;
②国内市场狭小,工业产品要大量出口;
③沿海为平原,利于建厂;
④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利于原料与产品的进出口。
☆工业集聚和分散
1.工业集聚
集聚原因:由于现代工业生产专业化程度高,企业之间的协作和竞争性很强,工业集中布置可产生集聚效应。
有利意义:①充分利用基础设施;②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③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④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不利意义:①工业集聚导致企业之间争地、争水、争公共设施,加剧资源、能源紧张状况;②加剧地区环境污染。
2.工业分散的区位因素:①产品“轻、薄、短、小”,便于航空运输;②接近市场;接近劳动力丰富地区;接近原料地;接近土地租金较低的地区;③减少环境污染。
(美国工业向西部和南部迁移原因:①西部和南部新兴工业发展快,就业机会多;②环境优美,污染少。
)
有利意义:①寻找最优区位,降低生产成本;②减少污染
不利意义:①不能充分利用基础设施,不利于信息交流与协作;②运输成本加大;③集聚、规模效益低;④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新兴工业区
1.意大利新兴工业基地和我国乡镇企业(浙江温州)
区位分析:①大批廉价劳动力;②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③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④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⑤政府的大力支持。
特点:①以中小企业为主;②轻工业为主;③生产过程分散;④资本集中程度低;⑤分布在小城镇或农村。
不同点:①企业之间相互竞争;②没有形成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
调整措施:①重视专业分工,形成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②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实施产业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③及时把握国际市场产品的需求信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④形成规模生产;⑤树立品牌意识;⑥加大培训,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⑦与国外大企业进行合作,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
2."硅谷":美国硅谷、德国慕尼黑、日本的九州岛、英国的苏格兰中部地区、印度的班加罗尔。
区位分析:自然因素: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
*经济因素:①科技发达(有高等院校);②便捷的交通(高速公路、航空港);③军事定货(美国硅谷)。
特点: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究开发费用比例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发展变化原因:利用这些地区劳动力、土地、住房都便宜的优势条件。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对比:
☆五种工业指向类型
某工业部门的主导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完全相同的,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易混因素辨析如下:
☆产业转移——以珠三角为例
1.珠三角两次大规模产业转移
(1)第一次产业转移:发生于20世纪70-80年代;香港和*等地传统制造业大量向珠江三角洲地区转移。
(2)第二次产业转移: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粤东、粤北地区。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发展中国家影响(移入区):①有利影响: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②不利影响:带来环境污染;加速资源消耗;加大住房、交通、治安等*问题
(2)对发达国家影响(移出区):①有利影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减少资源消耗,环境得到改善;有利于城市化问题缓解;②不利影响:就业机会减少,失业人口增加;引起资金技术外流
☆分析珠三角这种"前店后厂"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
珠三角经济较落后,劳动力、土地成本较低,再加上有利的政策优势,吸引了香港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北移,成为香港的加工基地,生产出来的产品也主要通过香港贸易渠道输出。
这样的格局有利于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发展
1.山西省能源基地的建设与综合利用
(1)山西能源基地的建没措施:一是扩大煤炭的开采量;二是提高煤炭的外运能力,形成了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的交通网络;三是加强煤炭的加工转化,提高山西省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2)山西省产业结构优化措施:①结合区域内煤炭、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开发,构建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
煤、电优先发展,煤化、无机化并举,以煤化工业为主,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②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的升级;③提高资源利用率,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
(3)山西省能源基地的优势在于: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②市场广阔;③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
2.矿产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答题模板。
主要从矿产资源储量大小、开采成本、开采难度、资金、技术、市场、交通等方面来分析评价。
有利方面的答题模板:①煤炭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②埋藏浅,开采条件好③品位高,开采成本低④资金充足,技术先进⑤国外市场广阔⑥交通便利。
不利方面的答题模板:①埋藏深,开采难度大②矿石品位低,开采成本高③位于山区,交通不便,距离市场远④资金不足⑤开采技术落后⑥气候恶劣,开采条件差。
3.矿产资源开采带来的环境问题的答题模板
资源枯竭:矿产资源开采易导致水资源枯竭、矿产资源枯竭。
环境污染:矿产资源开采易导致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生态破坏:矿产资源开采破坏植被,易导致土地荒漠化(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土流失(湿润、半湿润地区);矿井采空区岩石断裂易出现地面塌陷;矿井水大量外排,导致地下水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