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精选六首
最美禅诗100首,赏心悦目!
最美禅诗100首,赏心悦目!1.(神秀示法诗)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2.(六祖示法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神照本如开悟诗)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4.(文偃诗)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5.(分庵主开悟诗)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
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郎来。
6.(本寂诗)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
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
7.(灵云志勤开悟诗)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
8.(五祖清演开悟诗)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9.(神赞蜂子投窗诗)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
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10.(虚舟普度墨梅诗)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
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11.(程颢题淮南寺诗)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悉。
12.(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
13.(寒山吾心诗)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14.(刘长卿送上人诗)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15.(王梵志我有诗)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
16.(守安南台静坐诗)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
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17.(悟新诗)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
分明有偈言无信,却受他家一钵盂。
18.(惠洪诗)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
三叉路口炊烟起,自瓦青旗一二家。
19.(王楚志他人诗)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20.(了元诗)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身暧北枝寒。
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
21.(五祖演云诗)祖师遗下一只履,千古万古播人耳。
空自肩担跣足行,何曾踏着自家底。
最美禅诗50首,心静自然凉!
最美禅诗50⾸,⼼静⾃然凉!1.⾝是菩提树,⼼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神秀⽰法诗)2.菩提本⽆树,明镜亦⾮台,本来⽆⼀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法诗)3.⼏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眼不开。
肝胆此时俱破裂,⼀声江上待郎来。
(分庵主开悟诗)4.⼭前⼀⽚闲⽥地,叉⼿叮咛问祖翁;⼏度卖来还⾃买,为怜松⽵引清风。
(五祖清演开悟诗)5.常忆西湖处⼠家,疏枝冷蕊⾃横斜。
精时⼀⽚当时事,只⽋清⾹不⽋花。
(虚⾈普度墨梅诗)6.他⼈骑⼤马,我独骑驴⼦。
回顾担柴汉,⼼下较些⼦。
(王楚志他⼈诗)7.⼀树春风有两般,南枝⾝暧北枝寒。
现前⼀段西来意,⼀⽚西飞⼀⽚东。
(了元诗)8.瞋是⼼中⽕,能烧功德林。
欲⾏菩萨道,忍辱护真⼼。
(寒⼭诗)9.独坐清谈久亦劳,碧松燃⽕暖衾袍。
夜深童⼦唤不起,猛虎⼀声⼭⽉⾼。
(俞紫芝诗)10.碧涧泉⽔清,寒⼭⽉华⽩。
默知神⾃明,观空境逾寂。
(寒⼭诗)11.苍苍⽵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独归远。
(刘长卿送灵澈诗)12.岭上⽩云舒复卷,天边皓⽉去还来。
低头却⼊茅檐下,不觉呵呵笑⼏回。
(⽩云端禅师诗)13.岁⽉⼈间促,烟霞此地多。
殷勤⽵林寺,能得⼏回过。
(朱放题⽵林寺诗)14.众星罗列夜明珠,岩点孤灯⽉未治。
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
(寒⼭众星诗)15.步步穿篱⼊境幽,松⾼柏⽼⼏⼈游;花开花落⾮僧事,⾃有清风对碧流。
(⽜仙客沼寺诗)16.尽⽇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分。
(梅花尼嗅梅诗)17.终南最佳处,禅诵出青霄。
群⽊沉幽寂,疏烟泛泬寥。
(司空图⽜头诗)18.君不见,三界之中纷扰,只为天明不了绝。
⼀念不⽣⼼澄然。
⽆去⽆来不⽣灭。
(拾得诗)19.不是风幡不是⼼,迢迢⼀路绝追寻。
⽩云本⾃⽆遗迹,飞落断崖深更深。
(草堂清禅师诗)20.千尺丝纶直下垂,⼀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寒鱼不⾷,满船空载⽉明归。
(德诚船居寓意诗)21.不是风兮不是幡,清霄何事撼琅玝。
中国历代禅诗选
中国历代禅诗选中国历代禅师选8首:
1.《菩提》
惠能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
2.《秋寄从兄贾岛》
无可唐
螟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
听雨寒更彻,开门落叶深。
昔因京邑病,并起洞庭心。
亦是吾兄事,迟回共至今。
3.《杳杳寒山道》
寒山唐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4.《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唐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5.《颂平常心是道》
无门慧开禅师宋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6.《早梅》
齐己唐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7.《绝句》
志南宋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8.《偈一百二十首》
释怀深宋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中国传统的禅诗
中国传统的禅诗中国传统的禅诗,往往展现出一种宁静、淡泊、豁达的精神境界。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禅诗:1.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菩提谒》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谒》3.半夜寻幽上岳楼,月明林下两三家。
门前不点青苔水,只白松声老瓦盆。
——唐·贾岛《寻隐者不遇》4.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宋·苏轼《东山胜云》5.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唐·虞世南《蝉》6.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云三昧力,印破水中埃。
——唐·灵云志勤《桃花》7.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
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唐·贾岛《题诗后》8.举手攀南月,回首谢中原。
竟日空摹仿,凌朝忆药栏。
——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9.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宋·无门慧开《颂平常心是道》10.云在青天水在瓶,各人眼中有妙景。
若能见得本来事,生死海中全自在。
——《白居易》11.人生有情泪沾衣,世事如棋布星罗。
若问人间何最苦,最苦人生是别离。
——《白居易》12.庐陵烟雨入江南,水远山高不可攀。
若问人间何处去,青灯黄卷伴云闲。
——《庐陵僧》13.人间繁华如梦境,唯有禅林入画屏。
若能了悟其中意,万劫不复再重生。
——《金乔觉》14.心中无尘心自静,一念不生全体现。
若能见得本来性,生死轮回也不怕。
——《憨山大师》15.青山绿水皆成趣,一草一木总关情。
若能了悟其中意,万物皆有灵性生。
——《紫柏大师》16.世事如梦不可信,一念清明全体现。
若能了悟其中意,万法皆空无挂牵。
——《莲池大师》17.人生如梦境虚幻,世事如浮云飘渺。
若能看透其中意,何惧生死轮回苦。
——《永明大师》。
经典优秀禅诗
经典优秀禅诗1、五言禅诗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东山西岭青,雨下却天晴。
更问个中意,鹁鸠生鹞鹰。
牵驴饮江水,鼻吹波浪起。
岸上蹄踏蹄,水中嘴连嘴。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密室开金锁,闲步下松门。
谩将无孔笛,吹出凤游云。
云开空自阔,叶落即归根。
回首烟波里,渔歌过远村。
鹤立松梢月,鱼行水底天。
风光都占断,不费一文钱。
饥来要吃饭,寒到即添衣。
困时伸脚睡,热处爱风吹。
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
随流识得性,无喜亦无忧。
旧竹生新笋,新花长旧枝。
雨催行客到,风送片帆归。
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犹在,人来鸟不惊。
打鼓弄琵琶,相逢两会家。
君行杨柳岸,我宿渡头沙。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说道春来好,狂风太放颠。
吹花随水去,翻却钓鱼船。
击水鱼头痛,穿林宿鸟惊。
黄昏不击鼓,日午打三更。
黄昏鸡报晓,半夜日头明。
惊起雪师子,瞠开红眼睛。
晓风杨柳岸,春色杏花墙。
暑雨琴棋润,熏飚枕簟凉。
枯树云充叶,凋梅雪作花。
击桐成木响,蘸雪吃冬瓜。
碧落静无云,秋空明有月。
林下道人幽,相看情共悦。
烟收山谷静,风送杏花香。
永日萧然坐,澄心万虑忘。
萧萧木叶落,湛湛露珠悬。
嘹唳冲云雁,凄清抱树蝉。
兴来美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泥佛不渡水,神光照天地。
立雪如未休,何人不雕伪?2、七言禅诗闲居无事可评论,一炷清香自得闻。
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向暖北枝寒。
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
归来笑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金鸭香炉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
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佳人睡起懒梳头,把得金钗插便休。
禅悟诗百首(值得收藏)
禅悟诗百首(值得收藏)佛教传入中国后,在汉文化背景下,以“无门”为法门的禅宗在中华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宗被认为是最适合现代人根基修行的法门。
古往今来,禅门涌现了无数高僧大德,无数修行人通过禅宗的修行方法证得佛果,亦留下了大量生动活泼、蕴含生命终极答案的禅诗作品。
本文精选一百首禅诗以飨读者。
1.神秀禅师示法诗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2.六祖大师示法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神照本如禅师开悟诗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4.文偃禅师诗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5.分庵主开悟诗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郎来。
6.本寂禅师诗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
7.灵云志勤禅师开悟诗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
8.五祖清演禅师开悟诗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9.神赞禅师蜂子投窗诗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10.虚舟普度禅师墨梅诗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11.程颢题淮南寺诗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悉。
12.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
13.寒山禅师吾心诗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14.刘长卿送上人诗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15.王梵志我有诗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
16.守安禅师南台静坐诗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17.悟新诗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分明有偈言无信,却受他家一钵盂。
18.惠洪禅师诗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三叉路口炊烟起,自瓦青旗一二家。
【禅诗三百首】 经典禅诗100首
【禅诗三百首】经典禅诗100首禅诗三百首 20xx年01月28日诗歌大全1、空手把锄头南北朝▪善慧大师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人在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2、千家饭南北朝▪契此和尚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
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
3、宿支硎寺上房唐▪无名氏上方精舍远,共宿白云端。
寂寞千峰夜,萧条万木寒。
山光霜下见,松色月中看。
却与西林别,归心即欲阑。
4、月夜泛舟唐▪法振西塞长云尽,南湖片月斜。
漾舟人不见,卧如武陵花。
5、暮秋宿友人居唐▪无可招我郊居宿,开门但苦吟。
秋眠山烧尽,暮歇竹园深。
寒浦鸿相叫,风窗月欲沉。
翻嫌坐禅石,不在此松阴。
6、题李凝幽居唐▪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7、访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8、雪晴晚望唐▪贾岛倚仗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9、南园十三首唐▪李贺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中度,遥岚破月悬。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10、寄诗友唐▪齐己天地有万物,尽应输苦心。
他人虽欲解,此道奈何深。
返朴遗时态,关门度岁阴。
相思去秋夕,共对冷灯吟。
11、怀巴陵旧游洞庭云梦秋,空碧共悠悠。
孟子狂题后,何人更倚楼。
日西来远槕,风外见平流。
终欲重寻去,僧窗古岸头。
12、牧童唐▪栖蟾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
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
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13、有物先天地南北朝▪善慧大师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
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14、白云夏日白云守端夏日宜山寺,优游趣几何?闲庭芳草长,危岭断云过。
洞水穿廊远,岩风入座多。
更当星少夜,月色透松萝。
15、举手鼓山士圭举手攀南斗,翻身倚北辰。
出头天外看,谁是我般人。
16、小塘窗前闲半亩,开作小方塘。
云过暂留影,月来时有光。
灌花借春色,洗砚流墨香。
六首闲静修禅诗
六首闲静修禅诗:一、《无相偈》六祖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慧能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
其中,“菩提”是梵语,是“觉悟”的意思。
六祖慧能因这首诗奠定了其一代宗师的地位,五祖弘忍也因为这首诗决定把衣钵传给六祖慧能。
二、《赠药山高僧惟俨》李翱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这首诗旨在告诉我们云在青天,从风变灭,卷舒自如;水在瓶中,恬静安祥,清光可鉴。
如果你是云,就以云的立场,在天空逍遥漂流;如果你是水,就以水的立场,在瓶中安逸自在。
三、《石屋山居诗》石屋禅师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
只今只道只今句,梅子熟时枙子香。
这首诗告诉我们过去的事不要再想,未来的尚未到,何必操心。
聪明人抓住现在。
梅子栀子都是有季节性的,一定要把握时节因缘,不能空空放过。
四、《送贺兰上人》贾岛野僧来别我,略坐傍泉沙。
远道擎空钵,深山蹋落花。
无师禅自解,有格句堪夸。
此去非缘事,孤云不定家。
与友人告别,不在长亭,更不会有酒宴,只在清泉旁席地小坐而已。
千里远行,无盘缠,更无车马,只高擎一空钵,赤脚踏遍地落花。
远行僧之清苦可见矣,远行僧之清高亦可见矣。
诗先写其行径,再写其胸襟。
禅宗标榜“教外别传”,这位山野之僧无宗无师,但却有清净智慧,禅心自通。
禅宗本“不立文字”,但亦不废文字,山僧既有孤高秉性,发而为诗,其句自妙。
此次野僧来告别而去,也并非有什么人事的牵绊,只如孤云野鹤继续漂泊而已。
雁过长空,影沉水底。
雁无投影之意,水无留影之心。
贾岛此诗以淡淡的笔墨写一位漂泊无迹的野僧。
五、《水边行》齐己身着袈裟手杖藤,水边行止不妨僧。
禽栖日落犹孤立,隔浪秋山千万层。
身穿袈裟手杖青藤,在水边行止也轻松安然。
禽栖日落还一个人独立,隔着江水看秋山千重万层。
行脚僧人水边行脚的情景,表现行脚僧人安闲淡泊悠然自适的境界。
行脚僧人悠游任运,四处为家,日夜不异,因而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安然自适。
【佛意】最美禅诗100首,赏心悦目!
【佛意】最美禅诗100⾸,赏⼼悦⽬!1.(神秀⽰法诗)⾝是菩提树,⼼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2.(六祖⽰法诗)菩提本⽆树,明镜亦⾮台,本来⽆⼀物,何处惹尘埃。
3.(神照本如开悟诗)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4.(⽂偃诗)⾦屑眼中翳,⾐珠法上尘。
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
⼏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眼不开。
肝胆此时俱破裂,⼀声江上待郎来。
6.(本寂诗)焰⾥寒冰结,杨花九⽉飞。
泥⽜吼⽔⾯,⽊马逐风嘶。
7.(灵云志勤开悟诗)三⼗年来寻剑客,⼏回落叶⼜抽枝。
⾃从⼀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
8.(五祖清演开悟诗)⼭前⼀⽚闲⽥地,叉⼿叮咛问祖翁;⼏度卖来还⾃买,为怜松⽵引清风。
9.(神赞蜂⼦投窗诗)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
百年钻故纸,10.(虚⾈普度墨梅诗)常忆西湖处⼠家,疏枝冷蕊⾃横斜。
精时⼀⽚当时事,只⽋清⾹不⽋花。
11.(程颢题淮南寺诗)南去北来休便休,⽩草吹尽楚江秋。
道⼈不是悲秋客,⼀任晚⼭相对悉。
12.(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才⼀见,回⾸舞三台。
13.(寒⼭吾⼼诗)吾⼼似秋⽉,碧潭清皎洁。
列物堪⽐伦,教我如何说。
14.(刘长卿送上⼈诗)孤云将野鹤,岂向⼈间住?15.(王梵志我有诗)我有⼀⽅便,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县。
16.(守安南台静坐诗)南台静坐⼀炉⾹,终⽇凝然万虑忘。
不是息⼼去妄想,都缘⽆事可商量。
17.(悟新诗)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书壁⾃糊涂。
分明有偈⾔⽆信,却受他家⼀钵盂。
18.(惠洪诗)⼭县萧条早放衙,莲塘⽆主⾃开花。
三叉路⼝炊烟起,⾃⽡青旗⼀⼆家。
19.(王楚志他⼈诗)他⼈骑⼤马,20.(了元诗)⼀树春风有两般,南枝⾝暧北枝寒。
现前⼀段西来意,⼀⽚西飞⼀⽚东。
21.(五祖演云诗)祖师遗下⼀只履,千古万古播⼈⽿。
空⾃肩担跣⾜⾏,何曾踏着⾃家底。
22.(寒⼭诗)瞋是⼼中⽕,能烧功德林。
欲⾏菩萨道,忍辱护真⼼。
23.(俞紫芝诗)独坐清谈久亦劳,碧松燃⽕暖衾袍。
禅诗精选意境最高的禅诗
禅诗精选意境最高的禅诗20XX年01月28日诗歌1、尘诣超师院读禅经唐·柳宗元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2、巽公院五咏禅堂唐·柳宗元发地结菁茆,团团抱虚白。
山花落幽户,中有忘机客。
涉有本非取,照空不待析。
万籁俱缘生,窅然喧中寂。
心境本同如,鸟飞无遗迹。
3、题僧房唐·王昌龄棕榈花满院,苔藓入闲房。
彼此名言绝,空中闻异香。
4、题万道人禅房唐·张祜何处凿禅壁,西南江上峰。
残阳过远水,落叶满疏钟。
世事静中去,道心尘外逢。
欲知情不动,床下虎留踪。
5、神照禅师同宿唐·白居易八年三月晦,山梨花满枝。
龙门水西寺,夜与远公期。
晏坐自相对,密语谁得知?前后际断处,一念不生时。
6、赠初上人唐·张乔竹色覆禅栖,幽禽绕院啼。
空门无去住,行客自东西。
井气春来歇,庭枝雪后低。
相看念山水,尽日话曹溪。
7、题山僧院唐·张乔溪路曾来日,年多与旧同。
地寒松影里,僧老馨声中。
远水清风落,闲云别院通。
心源若无碍,何必更论空。
8、题竹溪禅院唐·李洞溪边山一色,水拥竹千竿。
鸟触翠微湿,人居酷暑赛。
风摇瓶影碎,沙陷履痕端。
爽极青崖树,平流绿峡滩。
闲来披衲数,涨后卷经看。
三境通禅寂,嚣尘染著难。
9、雨中游飞英寺和苏韵清·查慎行春阴覆成堞,花残游人稀。
爱此北郭幽,晨征夕忘归。
盘旋上堵,恣眼穷清晖。
东风拂面寒,细雨湿我衣。
客来僧归钥,客去僧掩扉。
迹在有送迎,心空无是非。
10、寄太虚上人明·陈献章太虚石洞居,孤寂少人依。
远客携琴至,逢师乞食归。
一莆青草上,四面白云飞。
尽日无言谈,岩花落满衣。
11、太和庵前坐泉明·谭元春石选何方好,波澜过接时。
应须高下坐,徐看吞吐奇。
鱼出声中立,花开影外吹。
不知流此去,响到几人知。
著名禅诗20首
著名禅诗读禅诗,悟禅理,明禅理,静心养性!让人开悟!以下带来禅诗20首,与君共享!1、山中问答【唐】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2、僧院花【唐】白居易欲悟色空为佛事,故栽芳树在僧家。
细看便是华严偈,方便风开智慧花。
3、春花秋月【宋】释绍昙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4、八风吹不动【宋】苏轼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八风:称、讥、苦、乐、利、衰、毁、誉。
5、一年春尽【宋】云盖智本一年春尽一年春,野草山花几度新。
天晓不因钟鼓动,月明非为夜行人。
6、示圆阇梨偈【宋】释心月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
今朝尘尽光生,照破河山万朵。
7、题沈君琴【宋】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8、插秧诗【五代】释契此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9、灵山《西游记》八十五回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10、嗅梅【唐】无尽藏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11、秋风落叶南怀瑾秋风落叶乱为堆,扫去还来千百回。
一笑罢休闲处坐,任他着地自成灰。
12、答人问道【明】王阳明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
13、曾虑多情损梵行【清】仓央嘉措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14、山居诗【元】石屋清珙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
只今便道即今句,梅子熟时栀子香。
15、偈二十七首【宋】释守净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
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
16、朝看花开满树红【唐】龙牙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
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17、来时无迹去无踪【唐】鸟巢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在梦中。
18、裁缝诗【元】石屋手携刀尺走诸方,线去针来日日忙,量尽前人长与短,自家长短几时量?19、禅悦【清】张问陶门庭清妙即禅关,枉费黄金去买山。
一百首最有禅境的偈诗,看哪首能让你顿悟?
一百首最有禅境的偈诗,看哪首能让你顿悟?第一篇:一百首最有禅境的偈诗,看哪首能让你顿悟?一百首最有禅境的偈诗,看哪首能让你顿悟?1、菩提本无树,明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示法诗)2、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
(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3、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神照本如开悟诗)4、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文偃诗)5、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
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郞来。
(分庵主开悟诗)6、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
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
(本寂诗)7、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
(灵云志勤开悟诗)8、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五祖清演开悟诗)9、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
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神赞蜂子投窗诗)10、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
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虚舟普度墨梅诗)11、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悉。
(程颢题淮南寺诗)12、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王楚志他人诗)13、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寒山吾心诗)14、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刘长卿送上人诗)15、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
(王梵志我有诗)16、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
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守安南台静坐诗)17、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
分明有偈言无信,却受他家一钵盂。
(悟新诗)18、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
三叉路口炊烟起,自瓦青旗一二家。
(惠洪诗)19、身是菩提树,心如明境台,时时勤拂试,莫使有尘埃。
(神秀示法诗)20、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身暧北枝寒。
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
禅诗精选:最经典的禅诗三百首
禅诗精选:最经典的禅诗三百首禅诗,指的是与念佛、参禅相关的诗,是富含禅理禅意的诗词作品。
自古以来,我国关于写禅诗的圣手非常多,作品数量达30000首之多,是我国古代诗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到宗教文化中看看最经典的三百首禅诗吧。
1、无相偈·六祖惠能大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插秧诗·契此和尚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3、赠衡岳僧·怀素祝融高座对寒峰,云水昭丘几万重。
五月衲衣犹近火,起来白鹤冷清松。
4、题僧院·灵一虎溪闲月引相过,带雪松枝挂薜萝。
无限青山行欲尽,白云深处老僧多。
5、简寂观·灵彻古松古柏岩壁间,猿攀鹤巢古枝折。
五月有霜六月寒,时见山翁来取雪。
6、法华寺上方题江上人禅室·皎然路入松声远更奇,山光水色共参差。
中峰禅寂一僧在,坐对梁朝老挂枝。
7、欲归山留别韩潮州愈偈·大颠辞君莫怪归山早,为忆松萝对月宫。
台殿不将金锁闭,来时自有白云封。
8、马上作·贯休柳岸花堤夕照红,风清襟袖辔璁珑。
行人莫讶频回音,家在凝岚一点中。
9、春送僧·无名氏蜀魄关关花雨深,送师冲雨到江浔。
不能更折江头柳,自有青青松柏心。
10、山中作·处默席帘高卷枕高攲,门掩垂萝蘸碧溪。
闲把史书眠一觉,起来山日过松西。
11、孤猿叫落中岩月偈·延寿孤猿叫落中岩月,野客吟残半夜灯。
此境此时谁得意?白云深处坐禅僧。
12、千尺丝纶·德诚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13、春晚书山家屋壁·贯休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14、赠质上人·杜荀鹤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15、溪上遇雨二首·崔道融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次独晴。
历代哲理禅诗131首,读后让人有大彻大悟之感
历代哲理禅诗131⾸,读后让⼈有⼤彻⼤悟之感1. 佛在世时我沈沦,佛灭度后我出⽣;忏悔此⽣多业障,不见如来⾦⾊⾝。
-古德-2. 春有百花秋有⽉,夏有凉风冬有雪;若⽆闲事上⼼头,便是⼈间好时节。
-慧开-3. 春⽇才看杨柳绿,秋风⼜见菊花黄;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霜。
-憨⼭-4. 来时⽆迹去⽆踪,去与来时事⼀同;何须更问浮⽣事,只此浮⽣是梦中。
-鸟巢-5. 未曾⽣我我是谁,⽣我之时我是谁;来时欢喜去时悲,合眼朦胧⼜是谁。
6. ⽯⽕电光时⼏何,总因恩爱受折磨;若⼈识得真假性,罪灭⼼忘出⽹罗。
7. 麝因⾹重⾝先死,蚕因丝多命早亡;世界从来多缺陷,幻躯哪得免⽆常。
-憨⼭-8. 若⼈静坐须臾顷,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化为尘,⼀念静⼼成正觉。
9. ⾯上⽆瞋是供养,⼝⾥⽆瞋出妙⾹;⼼上⽆瞋⽆价宝,不断不灭是真常。
10. 禅⼼⼀任蛾眉妒,佛说原来怨是亲;⾬笠烟蓑归去也,与⼈⽆爱亦⽆瞋。
11. 天为罗帐地为毯,⽇⽉星⾠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恐怕踏破海底天。
-朱元章12. ⼼如⼤海⽆边际,⼴植净莲养⾝⼼;⾃有⼀双⽆事⼿,为作世间慈悲⼈。
-黄檗-13. 不求名利不求荣,只么随缘度此⽣;⼀个幻躯能⼏时,为他闲事长⽆明。
-洞⼭-14. ⼀年春尽⼀年春,野草⼭花⼏度新;天晓不因钟⿎动,⽉明⾮为夜⾏⼈。
-云盖-15. ⼀条官路坦然平,⽆限游⼈取次⾏;莫谓地平⽆险处,须知平地有深坑。
-慈怀-16. ⼀⼨光阴⼀⼨⾦,劝君念佛早归⼼;直绕凤阁龙楼贵,难免鸡⽪鹤发侵。
-梵琦-17. ⼈从巧计夸伶俐,天⾃从容定主张;谄曲贪瞋堕地狱,公平正直即天堂。
-憨⼭-18. ⼈⾝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不向今⽣度,更向何⽣度此⽣。
-古德-19. ⼈从巧计夸伶俐,天⾃从容定主张;谄曲贪瞋堕地狱,公平正直即天堂。
-憨⼭-20. 千百年来碗⾥羹,怨深如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愿云-21. 千锤百炼出深⼭,烈⽕焚烧莫等闲;粉⾝碎⾻都⽆怨,留得清⽩在⼈间。
6首经典禅诗,参透禅悟人生
6首经典禅诗,参透禅悟人生【禅诗一:找到自我】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唐·无尽藏一个人光是东南西北地向外追求,哪里会找到自己呢?自己是在我们心中,找到了自己,就找到了本性。
能把自己找到,认识了自己,这是很不容易的。
而世间上的人,又往往不识自己,愚昧、苦恼,多么可怜!【禅诗二:摆脱迷惑】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在梦中。
——唐·鸟窠人从生到死,都无法摆脱迷惑。
如果不能看破,生命中充满了迷惑,那么人就只能陷入迷中,一再沉沦,到最后一无所得。
【禅诗三:聚散随缘】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
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唐·龙牙花的朝开暮谢是无常,人的有生有死也是无常。
世间上没有不变的东西,没有独存的东西,一切都要仰赖因缘才能存在。
所谓“缘聚则成,缘散则灭”,要彼此珍惜。
【禅诗四:心向平常】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宋·无门慧开饥来食,困则眠,热取凉,寒向火。
平常心即是自自然然,毫无造作。
没有什么是非取舍,只管行住坐卧,应机接物。
【禅诗五:自在洒脱】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
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
——宋·此庵守净洒脱自在的生活,就是禅者的生活。
顺应自己的本性,何必刻意追逐名利?世间一切言语行为,都不过是心灵投射出来的影子。
人生是短暂的,舍弃身外之物,舍弃功名利禄。
方可活得洒脱,活得精彩,活得自在。
【禅诗六:去留人生】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明·憨山德清一年有春夏秋冬的更替,心念有生住异灭的起伏,人有生老病死的轮回。
实在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执着留恋。
不要只知忙眼前短暂的荣华富贵,还要忙于我们绵长的未来。
一个生命的出现,总要给世界留一个纪念。
【经典谚语】六首经典禅诗,红尘修行,禅意人生!
【经典谚语】六首经典禅诗,红尘修行,禅意人生!
一、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
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这首诗的作者古灵禅师,是在百丈禅师那里开悟的。
悟道后的禅师感于剃度恩师的引导,决定回到仍然未见道的师父身旁。
二、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出自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意思是:青苍的竹林寺,近晚时传来深远的钟声。
你背着的斗笠还带着夕阳,独自归向远方的青山。
三、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我的心如同秋天的天空那样高洁;如同一汪碧清的潭水那样纯洁;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比得上我的品格,我如何对比人诉说我的高洁呢?四、岭上白云舒复卷,天边皓月去还来。
低头却入茅檐下,不
觉呵呵笑几回。
头两句描绘了一副自在悠闲的情境。
山岭之上,白云自在舒卷;青天之边,皓月自在去来。
后两句描绘了诗人自在的心境。
低头入茅檐,自然笑几回。
前后相互照应,以情境描摹心境,以心境渲染情境,相互交融,尽得自在之意。
五、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
殷勤竹林寺,能得几回过。
出自朱宿的《宿慧山寺》,意思是:岁月蹉跎于人间,但烟霞美景却多多地停留在竹林寺附近,没有因为时过境迁而消散。
六、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
任晚山相对悉。
出自宋代程颢的《题淮南寺》,大意是:从北而来,向南而去,想休息便休息,自由自在,萧瑟秋风把江里的白蘋吹尽了,眼前是一片悲凉的晚秋景象,我不是那种因悲凉的秋风而伤感的过客,任凭楚江两岸的山峦在黄昏中相对发愁去吧。
禅意的诗十三首
禅意的诗十三首1、《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寻南溪常道士》[唐代] 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2、《秋夕寓居精舍书事》[唐代] 卢汝弼叶满苔阶杵满城,此中多恨恨难平。
疏檐看织蟏蛸网,暗隙愁听蟋蟀声。
醉卧欲抛羁客思,梦归偏动故乡情。
觉来独步长廊下,半夜西风吹月明。
3、《晚过盘石寺礼郑和尚》[唐代] 岑参暂诣高僧话,来寻野寺孤。
岸花藏水碓,溪竹映风炉。
顶上巢新鹊,衣中得旧珠。
谈禅未得去,辍棹且踟蹰。
4、《石城》[唐代] 李商隐石城夸窈窕,花县更风流。
簟冰将飘枕,帘烘不隐钩。
玉童收夜钥,金狄守更筹。
共笑鸳鸯绮,鸳鸯两白头。
5、《晋·王郎》[唐代] 孙元晏太尉门庭亦甚高,王郎名重礼相饶。
自家妻父犹如此,谁更逢君得折腰。
6、《忆故山赠司空曙》[唐代] 李端汉主金门正召才,马卿多病自迟回。
旧山暂别老将至,芳草欲阑归去来。
云在高天风会起,年如流水日长催。
知君素有栖禅意,岁晏蓬门迟尔开。
7、《谢都督挽歌》[唐代] 上官仪漠漠佳城幽,苍苍松槚暮。
鲁幕飘欲卷,宛驷悲还顾。
楚挽绕庐山,胡笳临武库。
怅然郊原静,烟生归鸟度。
8、《绍兴淳熙两朝内禅颂》[宋代] 曾丰维尧则天,与天同大。
俯视九州,细于一芥。
挈以畀舜,超然自迈。
维舜则尧,与尧同高。
9、《儿宽》[宋代] 徐钧射策明经亦巨儒,巧迎封禅意何如。
相如未死犹知耻,却了相如死后书。
10、《秋夜月下独吟》[宋代] 释文珦看月倚修桐,寥寥夜正中。
西郊金气肃,南陆火云空。
绕树徒怜鹊,传书未有鸿。
浩歌谁与和,禅意自相通。
11、《有客》[宋代] 释文珦有客老柴荆,终辞世上名。
因贫诸事省,无位一身轻。
水月通禅意,山云寄野情。
草衣兼木食,亦足了余生。
12、《蛇山》[宋代] 仇远閒寻石涧列云扉,树影生凉怯苧衣。
静碧轩窗聊寄傲,软红尘土竟忘归。
满倾竹叶春霞滑,轻折蕉花晓露晞。
禅意法乘俱莫问,且谈旧事更依依。
13、《送赞律师归嵩山(一作无可诗)》[唐代] 清江禅意归心急,山深定易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禅诗精选六首
(图片来自光明网妙趣横生博客)
宿清远峡山寺
(唐)宋之问
香岫悬金刹飞泉界石门空山唯习静中夜寂无喧说法初闻鸟看心欲定猿寥寥隔尘市何疑无陵源
[注释]
(1)清远峡山寺:在湖南武陵山区的石门
(2)岫(xiu):山洞
(3)武陵源: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世外之地
[赏析]
首联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古刹屹然与巅峰峭壁的雄姿,和飞泉划破石门的壮景。
颔联极力渲染了禅师与空山深夜修习静虑,心住正定的静寂场景。
而“说法初闻鸟”又说明了静寂不是一潭死水,习静不是进入死寂,而是有着活泼的妙用。
同时该句也以鸟鸣不外说法来告诉我们禅师已悟达佛性。
只有悟达了佛性,了知佛性遍一切处,才能于鸟鸣花开处皆闻到佛法。
“看心欲定猿”,进一步说明了禅师习静的方法。
这是典型的北宗禅师参禅法。
他们用猿来比喻散动不定的心。
习静就是要将这个心猿看好,叫它不乱动,进入禅定;有定生静,了知佛性。
尾联的文意是讲古刹高远偏僻,远离尘世,如同桃花源一般。
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到心寂才是隔于尘世的真正原因,才是入住桃花源的惟一途径。
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
酬晖上人秋夜独坐山亭有赠
(唐)陈子昂
钟梵经行罢香床坐入禅
岩庭交杂树石濑泻鸣泉
水月心方寂云霞思独玄
宁知人世里疲病苦攀缘
[注释]
(1)晖上人:大云寺僧圆晖。
赞宁《高僧传》称他“精研性相,善达诸宗”。
(2)经行:往复回旋行走,避免坐禅时发生昏沉。
(3)入禅:此处为入定,使心定于一处,止息身口意之三业。
(4)水月:水中之月,大乘十喻之一,以譬诸法之无实体。
(5)攀缘:攀取缘虑之意,心随外境而转的意思。
[赏析]
首联叙述了晖上人午后诵经,黄昏行经,晚上禅定的日常佛事。
巧妙地安排了时间的过渡。
秋夜会上人禅坐之际,“岩庭交杂树石濑泻鸣泉”的禅院也随着充满了幽寂的禅意。
颈联有景到人,讲述了晖上人禅悟境界。
禅定使心波平静从而智慧现前,如同水面清静时,能显出月影。
依靠智慧,观察到诸法本无实义,如同水月虚幻,则能远离而不生染着,成为觉者。
如《圆觉经》说“知幻即离,离幻即觉”。
“云霞”聚散无常,万法何尝不是?能领会这个,还不能说是“思独玄”。
“思独玄”之处应是在于了知无论云霞聚散遮露,青天从
来不变,如同真如佛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心经》)。
尾联点出世人不能如晖上人般远离幻法,息除攀援,饱受病苦,实在是无奈又可怜。
最后一句是从《维摩诘所说经》“何谓病本?谓有攀援”化出。
江中诵经
(唐)张说
实相归悬解虚心暗在通
澄江明月内应是色成空
[注释]
(1)实相:一切诸法的真实体相,又名佛性、法性、真如、法身、真谛。
实,谓真实不虚;相,谓事物的本性或相状。
是佛教所说的绝对真理。
(2)色:指一切有形象和占有空间的物质,《大乘义章》曰:“质碍名色。
”
(3)空: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究竟而无实体,叫做空,也是假和不实的意思。
[赏析]
常住不灭的诸法实相,孤峰独露,迥脱根尘,言语道断而不可言说,心行处灭而不可思念。
不是凡夫的逻辑思维可
以通达。
人的种种知见反而是悟证实相的障碍,越思越远。
相反,只有“悬挂”种种知见,排除心中一切尘念,使之虚而明,才能当下悟入,归于实相。
“澄江明月内应是色成空”,写出了诗人体悟到实相后的境界。
澄清的江水,明朗的月色,皆是即色而空,空色不二。
《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在这样的体认中,诗人顿觉全部身心与澄江明月已融为一体,也同样是即空即色,迥然出尘了。
而此一空,绝非死寂顽空。
恰于此空中,能生出“澄江明月”,无边妙用。
题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注释]
(1)义公:大禹寺高僧。
(2)禅寂:修禅以寂静念虑。
《维摩经、方便品》曰:“一心禅寂,摄诸乱意。
”
(3)壑:读he音,山沟的意思。
(4)莲花:因其出淤泥而不染,佛教以之代表清净。
(5)不染:不染着世间尘欲之法。
[赏析]
诗人通过本诗深情高赞了义公和尚的清净梵行,也寄托了自己的隐逸情怀。
首联描写禅房建在人迹罕至的山林,自然逸出“深林人不知”(王维语)的空寂。
复以“户外一秀峰”与“阶前众壑深”的远近交叠,尽显此处之气象清宏,山景雄秀。
而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进一步将对山院清幽的描写推向极致。
日暮时,骤雨初歇,禅院静寂,四周林木滴雨未尽,远处空翠的山影静静的投映院中,阴幽空灵,清新醉人。
这样的幽寂清净之景,也正是禅师空明道心的体现。
正如尾联“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所言,义公和尚的禅心如同“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纤尘不粘。
全诗由景清写到心净,构思巧妙,意境高远,动人心神。
登总持寺浮屠
(唐)孟浩然
半空跻宝塔时望尽京华
竹绕渭川遍山连上苑斜
四郊开帝宅阡陌逗人家
累劫从初地为童忆聚沙
一窥功德见弥益道心加
坐觉诸天近空香逐落花
[注释]
(1)跻(ji):登上的意思
(2)阡(qian)陌(mo):田间小路
(3)浮屠:指佛塔
[赏析]
本诗前六句,通过诗人登塔所见,描写了长安的景色。
渭河两岸,翠竹依绕,山水明快。
上苑绵延逶迤,直接远山。
京郊到处耸立着帝王公侯的华贵豪宅;阡陌纵横的田园上,农户田舍也自然的散落。
在身处半空的诗人看来。
这一切都是大地上的平等点缀。
如同杂色香花盛开。
由此引发了进一步的感悟。
佛教讲从初地欢喜地修至七地远行地须经一大阿僧祗劫,从八地不动地至成佛,还需经一大阿僧祗劫。
故曰:“累劫从初地。
”而“为童忆聚沙”则是由《法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以成佛道“化出。
此句既说童子聚沙亦远种佛因,也进一步说明成佛须经无量的努力。
更巧妙的是此二句皆与塔有联系:童子聚沙自不必说了,而“初地”一句则可引申到再高的塔也从地上累土而成。
“一窥功德见,弥益道心加”,讲述初地菩萨初窥心性功德现前,进而更加精进,以期圆成佛果。
最后再次切题,既是因身在高塔而“坐觉诸天近”,同时也因为心系佛法,能感诸天
欢喜,自觉相近。
末句暗用散花典故,更加凸现自己心合佛法,并使全诗结束于幻美的氛围。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
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
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
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注释]
(1)童子:经中常称菩萨为童子,一因菩萨是法王真子,二因无淫欲之念,如世之童子。
(2)偈(ji):与诗形式相同。
一般以四句为一偈。
(3)无我:我为“常一之体,有主宰之用”。
但人身是五蕴之假合,无常一之我体;法者因缘生,也无常一之我体,故无人我,无法我。
[赏析]
首联以工稳的对仗将优雅清寒的早春景色描写的淋漓
尽致。
精确的描写使“雪梅”“烟柳”顿现眼前。
颔联“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点明游诗主题。
同时也以梵行犹如童子,深
的法王经旨来表示对惠上人的赞叹。
颈联写出诗人参偈听经得感受。
领会了佛理,就知道了“无我”的妙义。
《止观》卷七云:“为无智慧故,计言有我。
以慧观之,实无有我。
我在何处?头足肢节,一一谛观,了不见我。
通过“析空观”离开对五蕴所合之“我”的执著,自然对有形的物质之躯产生厌离心。
经此一番领会观察,诗人表达了对觉悟的期盼,但又因客思难平,而显出淡淡的尴尬愁绪。
虽然不能全然离尘入佛,但还是清晰表明了诗人对清净佛门的向往之情。
摘自《禅诗精选》一书。